《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11337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doc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doc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

授课教师:

张娟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抓住别里科夫身上的特征,分析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

2.结合背景,探究小说主题。

3.欣赏幽默、讽刺的艺术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探讨完成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勇于打破自己生活中的套子。

【重点及难点】

1.重点:

分析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塑造。

探究小说主题。

2.难点:

欣赏幽默、讽刺的艺术手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别里科夫的葬礼导入

二、作者与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

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

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说,后期转向戏剧创作。

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

契诃夫的小说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朴实、简练,艺术描写的客观性,同时富于幽默感。

他自己说过:

“简练是才能的姊妹。

”他的小说没有多余的东西,很少有抽象的议论。

他善于用不多的文字表现深刻的主题。

短篇小说代表作《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以卓越的讽刺幽默才华为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增添了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

剧本有《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

  契诃夫与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并称为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2.写作背景

小说发表于1898年。

19世纪末期,俄国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马克思主义已在全国传播,工人阶级的政党正在形成,一场革命风暴即将到来。

沙皇政府面临着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疯狂镇压人民,这种专制统治剥夺控制了人们的自由,全国密探遍布,告密者横行,一切反动势力纠合起来,在全国造成了阴沉郁闷的气氛。

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

他们死守着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

这种人不但出现在官场,而且也出现在知识界。

别里科夫就是这种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

三、当堂预习(务实基础,我们争取做到最好!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憎恶(zēngwù)削铅笔(xiāo)祈祷(qí)辖制(xiá)撮合(cuō)

怂恿(sǒngyǒng)癖好(pǐ) 讥诮(qiào) 滑稽(jī)安然无恙(yàng)

2.词语辨析

①辖制/挟制

辖制:

管束。

挟制:

依仗势力或抓住别人的弱点,强制使其服从。

②撮合/调唆

撮合:

从中介绍促成。

调唆:

挑拨,使跟别人闹纠纷。

3.词语释义

①安然无恙:

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

现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损害。

②唉声叹气:

因伤感郁闷或悲痛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③战战兢兢:

战战:

恐惧的样子;兢兢:

小心谨慎的样子。

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

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4.找主要人物,理清情节。

介绍别里科夫及其套子(1-5)漫画事件

别里科夫的恋爱(6—37)骑车事件

争吵事件

恋爱失败

别里克科夫之死(38—40)

四、问题探究与展示(我展示,你质疑,我们共同学习!

模块一:

分析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可以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

1.对别里科夫形象的刻画,作者也运用了正面描写。

说说人们为什么把别里科夫称为“装在套子里的人”,他有哪些与众不同的表现?

反映了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

生活习惯、衣着打扮(有形的套子):

穿着:

晴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棉大衣,

眼戴黑眼镜,耳用棉花堵

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胆小孤僻

用具:

伞、表、刀装在套子里封闭保守

与世隔绝

出行:

坐上马车,支起车篷狭隘惶恐

住处:

卧室像箱子,床上挂帐子

思想观念(无形的套子):

歌颂过去,歌颂从没存在过的东西

用所教的古代语言躲避生活

害怕变革

只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文章逃避现实

顽固保守

对不合规矩的事闷闷不乐维护旧制度

只求不出乱子

禁闭开除学生

2.同样,侧面烘托也对刻画人物形象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写华连卡姐弟,是为了反衬别里科夫的形象。

请思考:

结婚是每个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小说也集中写了别里科夫的恋爱事件,“恋爱”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新旧两种思想斗争的过程,为什么别里科夫的恋爱会以失败告终?

明确:

首先是结婚的原因:

是因为校长太太的撮合怂恿(在恋爱方面,特别是在婚姻方面,怂恿总要起很大的作用的),别人的游说,他应当结婚(这里的应当很明显是说按照世俗的标准,而非出于爱而产生的自然想要结婚的念头,用我们的话说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

而华连卡是一个开朗乐观热情大方富有朝气的女孩,她是新思想、新事物、新生活的象征。

别里科夫与她谈恋爱结婚意味着他走出“套子”的尝试,说明他也试图走出套子,摆脱困境,有对生活的渴望。

但他身上的“套子”太厚重,旧思想旧观念根深蒂固已经不能让他回到正常的生活中来了,他是不可能走出套子的。

所以他的恋爱注定以失败告终。

模块二:

探究主题

这位中学里一位普通的希腊文教师却对全城人们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既不是校长,又不是市长,是谁赋予了他权利,能够辖制全城“足足十五年”呢?

作者通过别里科夫身上的一系列悲喜剧,想要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提示:

结合写作背景进行分析。

明确:

原因:

(1)别里科夫之所以能辖制全城,是因为他的背后有强大的沙皇统治作为后盾,受沙皇政府的毒害,他的言行与思想都与沙皇专制制度一致,他自觉维护旧制度旧思想

(2)旧势力顽固,革命力量弱,周围的人还没有勇气敢与他斗,所以都怕他,受他辖制。

主题(可个性化解读)

明确:

(1)揭露沙皇政府对自由的压抑,对人性的践踏,对民众的专制。

(2)别里科夫的形象折射出社会批判意义,他作为一个小人物,既可恨又可悲。

他思想上保守,政治上成为反动统治的卫道士,现实中与众人格格不入。

他的悲喜剧都是社会造成的。

(3)别里科夫最终死去,反映人民对自由的向往与渴望。

模块三:

赏析写法

小说是怎样用夸张和讽刺的手法表现人物的?

在你周围,是否也有这样那样的“套子”,如果有,你是怎样看待这些“套子”的?

明确:

漫画式夸张:

夸张人物性格本身。

夸大任务作用。

讽刺:

通过别里科夫性格行为的夸张,嘲讽了“套中人”的丑陋和可憎。

戏剧化的情节,描写别里科夫的可悲下场。

顽固、保守,不仅仅是别里科夫反对新事物、反对进步的套子,也可能成为生活在新社会的我们反对新事物、反对进步的套子。

人是很容易满足的,满足于已经取得的小小成绩、满足于眼下比较舒适的生活,于是不再努力奋斗、不再积极进取,“满足”便成了一种套子。

不仅自己身受其害,而且还无情地嘲笑、甚至阻止其他人的进步,成为社会前进的绊脚石。

其实,在现世,“骄傲”是一种套子,“虚荣”也是一种套子,“嫉妒”是套子,“自私”也是套子。

我们只有根除自身的陋习、驱除心中的邪念,才可能摆脱“套子”的束缚,大步向前。

五、巩固练习(做一做,晒晒我们的收获!

1.选出字形全对的一组(C)

A.车蓬天方夜谭胆怯难堪 B.憎恶恶梦没精打彩周济

C.辖制孤僻唉声叹气讥诮 D.撮合怂恿体统消谴

2.文学常识

契诃夫是俄国著名小说家,他塑造的见风使舵、善于变相的奥楚蔑诺夫是小说《变色龙》的主人公,而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的别里科夫是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主人公。

六、小结

思路解说: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人教版必修五第一单元的课文,该单元的学习重点是环境和主题。

因此,我把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和探究主题作为课堂的重点。

教学上采用高效课堂模式,课堂程序包括:

自主导学、小组展示、共同质疑、巩固训练等环节。

在问题的设置上,分为三个大的模块,分别是:

人物、主题、写法。

因为课文较长,问题没法面面俱到,所以选取了几个较具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讨。

问题设置由浅入深,一步步带领学生深入思考。

原先班上共有9个小组,但问题和时间有限,所以采取抽签决定的方法,若没抽到题目的小组无需展示,但要积极质疑,否则该小组的积分为零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