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12咏史诗三首学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40224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4.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12咏史诗三首学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12咏史诗三首学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12咏史诗三首学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12咏史诗三首学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12咏史诗三首学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12咏史诗三首学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12咏史诗三首学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12咏史诗三首学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12咏史诗三首学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12咏史诗三首学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12咏史诗三首学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12咏史诗三首学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12咏史诗三首学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12咏史诗三首学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Word格式.docx

《高中语文12咏史诗三首学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12咏史诗三首学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12咏史诗三首学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Word格式.docx

温庭筠(约812—866),原名歧,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才情敏捷,每次考试时,押官韵作诗赋,总是以双手四指交叉,很快成八韵,人称“温八叉”“温八吟”。

咸通七年(866)任国子助教,后竟流落而终。

(续上表)

  刘长卿世称刘随州,有《刘随州集》。

其诗多写个人穷愁不遇,为大历诗风主要代表。

李贺诗题材多写神仙鬼魅,人称“诗鬼”。

今存《昌谷集》四卷、《外集》卷(或名《李贺歌诗编》)。

温庭筠为《花间集》中首要词人,后人尊为花间集鼻祖。

有《温飞卿诗集》和《舍荟词》。

咏史诗常用表现手法

1.对比。

通过昔日的繁盛与今日的凄凉对比,从而突出今日的凄凉。

2.融情入景。

诗人善于将感情融入景物描写中,不着痕迹。

3.拟人。

以物作证,这个“物”都是具有永恒时空意义的,如月亮或长江等,它们已被人化成为见证历史盛衰变迁的见证人。

4.讽刺。

诗人在怀古咏史中,往往在对帝王将相的事迹发表个人的看法,这看法中由于诗人的人民性立场,多有批判意味的,由此构成讽刺,而且这讽刺因为对象的特殊性,用了讽喻的方式,多显含蓄。

5.衬托。

指诗人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

6.用典。

使用典故,能用少量文字传递丰富思想,增强诗歌表现力。

7.虚实。

古诗常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使形象更加鲜明突出,结构更紧凑,想象就是虚的一种。

谪宦(huà

n)   豢差(huà

n)   眸子(mó

u)

蛊惑(ɡǔ)潸然(sh

ān)赝品(yà

n)

石麟(lí

n)飘蓬(pé

nɡ)桀骜(à

o)

惆怅(chó

“壬”读tǐng,是个象形字,甲骨文的形体,是面部朝右而侧立于土堆上的一个人,像挺立之形。

本义是挺立于土墩高处。

由于“壬”(tǐng)的字形与“壬”(ré

n)相似,后人将这两个字混用。

[“壬”(tǐng)的最后一横长于上一横。

]

“壬”是个部首字,在汉字中,凡由“壬”组成的字大都与“挺”义有关,如“望”从月从壬(tǐng),从亡得声,表示人于高处挺立望月之意。

[“壬”(tǐng)被“廷”代替后,“壬”(tǐng)没有在现代汉语中流行,当代字典也未收录“壬”(tǐng)字,多用“壬”(ré

n)取代。

长沙过贾谊宅

阅读《长沙过贾谊宅》,回答下面的问题。

1.【鉴赏诗歌的语言】

(1)本诗首联第二句的关键字是哪个字?

请简要分析该字的表达效果。

(2)颔联两句中的“独”“空”二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

答案:

(1)关键字是“悲”字。

一个“悲”字,直贯篇末,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喻了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2)“独”,独自,在萧条冷落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表现出其对贾谊的景仰向慕和难掩的孤独落寞。

“空”,形象地写出了物是人非的黯然气氛,表现了诗人伤斯人已去的痛苦、怅惘之情。

“独”“空”两字共同创造出悲凉感伤的意境氛围。

2.【鉴赏诗歌的意境】

(1)本诗颔联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试作简析。

(2)本诗尾联通过哪些景象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1)颔联通过对“人去后”“日斜时”的“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烘托了作者孤独、

寂寞的心境,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

(2)暮色沉沉,江山寂寥,秋风吹过,黄叶飘零,既写自然景色的萧瑟凄凉,同时更象征着李唐王朝的衰败局势,末句作者用与贾谊对话的方式,既有对贾谊悲惨身世的感慨,同时也衬托出自己抑郁悲凉、痛苦无奈的心境。

3.【鉴赏诗歌的技巧】简要赏析本诗的表现手法。

①借景抒情(赏析颔联)。

②拟人、反问(赏析颈联、尾联)。

③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等)。

清金圣叹评曰:

一是久谪似贾谊,二是伤心感贾谊,三是乘

秋寻贾谊,四是空林无贾谊。

“人去后”,轻轻缩却数百年;

“日斜时”,茫茫据此一顷刻也。

请结合诗歌谈谈诗人的伤心之由。

这一评语较恰当地概括了诗人的伤心之由。

①诗人与贾谊的遭遇相同,大有千古知音之感,故伤心贾谊,正是自怜。

②环境又是如此凄凉,秋风夕阳,空空荡荡,千载悲情,浓缩于“人去后”“日斜时”之中,正是值此情景之中,不由不悲。

金铜仙人辞汉歌

阅读《金铜仙人辞汉歌》,回答下面的问题。

1.【鉴赏诗歌的意境】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诗人从什么视角来写?

描写了一幅荒凉、凄清、冷落、悲凉的景象。

诗人是通过从金铜仙人观察的角度来写的。

2.【鉴赏诗歌的技巧】

(1)“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表现铜人的远离故都之悲?

(2)“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用了哪些手法表现铜人出长安城后的情景?

(1)拟人和比喻。

诗人将金铜仙人写得与人一样有情有义,难离故主故土。

“泪如铅水”,比喻奇妙非凡,这是铜人“人性”的一面,涔涔的泪水,正是其对汉宫、故主的无限依恋之情。

(2)拟人、衬托。

以“衰兰”的愁,衬托铜人的愁,这愁也正是诗人的愁。

“天若有情天亦老”,此句设想奇绝,极为真切地烘托出了铜人(亦即诗人自己)艰难的处境和凄苦的情怀,感情炽烈执着,意境深沉博大。

最后两句更进一步地抒写铜人恨离伤

别的情绪。

3.【鉴赏诗歌的语言】“忆君清泪如铅水”一句中的“君”指谁?

诗人为什么说“泪如铅水”?

“君”指汉武帝,也可以指汉宫。

诗人把泪水比作铅水,一来符合金铜仙人流出的眼泪,符合其身份特点。

更主要的是突出眼泪的沉重,眼泪的沉重,实际上是心的沉重。

唯有如此,才可以写出沉痛的感情。

4.【鉴赏诗歌的情感】

(1)诗中有两个“客”字,所指是否相同?

分别表现了是人什么样的情感?

(2)这首诗借“金铜仙人”表达了什么情感?

(1)不同。

前者指汉武帝,后者指金铜仙人(也指诗人自己)都是天地间匆匆过客,抒发韶华易逝、人生难久的感慨。

(2)这首诗设想奇绝,以愁制胜。

全诗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手法,抒发“金铜仙人”,其实也是诗人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诗深受喜爱,宋代、清代都有诗人借用此句表达幽怨之情。

毛泽东《七律》中也曾引用,但诗意、境界完全不同,试分析毛泽东作品的境界。

附: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词引用此句意在写出天如果有情,见到黑暗的统治,会因为同情人民的疾苦而痛苦得很快老去。

呼吁人民把沧海变为桑田,推翻反动统治,完成革命事业。

表现了无产阶级领袖放眼天下、心怀民众的豪迈胸怀,境界高远,气象宏大。

过陈琳墓

阅读《过陈琳墓》,回答下面的问题。

1.【鉴赏诗歌的情感】

(1)颔联中,诗人为什么“怜君”?

(2)尾联“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

学从军”,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

(1)“怜”字,意为欣羡之意。

诗人爱慕陈琳能够得到曹操赏识,实际上是感慨自己怀才不遇,满腹才学却无人赏识。

(2)抒发诗人无限惆怅之情。

文章无用,怀才不遇,诗人欲弃文投军,但时代不同,投军又能有什么机遇呢?

诗人只能临风惆怅,黯然神伤了。

2.【鉴赏诗歌的语言】纪晓岚评颔联中“‘应’字极兀傲(高傲)”。

你同意他的说法吗?

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

示例一:

同意。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词客,指以文章名世的陈琳;

识,这里含有“真正了解、相知”的意思。

上句是说,陈琳灵魂有知,想必会真正了解我这个飘蓬才士吧。

这里蕴含的感情颇为复杂。

其中既有对自己才能的自负、自信,又暗含有才的人惺惺相惜、异代同心的意思。

示例二:

不同意。

“词客有

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诗句中蕴含着极沉痛的感情。

一个杰出的才人,竟不得不把真正了解自己的希望寄托在早已作古的前贤身上,正反映出他被当世抛弃的寂寞处境和举世无相识的沉重悲慨。

因此,“应”字含有世无知音的自伤与愤郁。

3.【鉴赏诗歌的技巧】本诗颈联对仗工整,增添了诗歌的音韵美。

除对偶外,颈联还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请简要赏析。

颈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诗人见到陈琳墓前石麟埋没草中,联想到邺都铜雀台也荒凉地遥对墓云,暗喻了陈琳那个重视贤才的时代的消逝,为下文抒发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感渲染了悲凉的氛围。

4.【鉴赏诗歌的技巧】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有什么作用?

颈联描绘了一幅荒凉寥落的景象。

前句写眼前实景,陈琳墓前的石麟已经埋藏在萋萋春草之中,冷落萧条;

后句写联想之景,曾经重用陈琳的曹操修建的铜雀台,现在想必也只剩下了荒凉的遗迹,在遥对黯淡的暮云。

整联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当前弃贤毁才时代的不满。

这首诗从哪些方面把陈琳与自己进行对比?

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诗人和陈琳不同时代、不同际遇的对比,也就是诗人霸才无主和陈琳霸才有主的对比;

陈琳青史垂名和自己书剑飘零的对比,写得文采斐然,寄托遥深。

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伤感和悲愤,同时对陈琳霸才有主表示欣羡,寓含对当时埋没人才的不满。

一、基础训练

1.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

(1)《长沙过贾谊宅》一诗中,诗人讽刺汉文帝,寄托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衰兰送客咸阳道,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陈琳墓》一诗中,诗人感叹自己怀才不遇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汉文有道恩犹薄 湘水无情吊岂知

(2)天若有情无亦老

(3)词客有灵应识我 霸才无主始怜君

二、课外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马 嵬 坡

郑 畋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①又何人?

注:

①景阳宫井:

指陈后主偕张丽华、孔贵嫔入景阳宫井避隋兵而最终被捉一事。

(1)这是一首咏史诗。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历来为文人所吟咏,而对唐玄宗在处理江山美人问题上的态度,人们却褒贬不一,本文作者态度如何?

试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诗三、四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肯定唐玄宗是圣明天子,因为他虽然与杨贵妃难舍难分,到底在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作出了“要江山不要美人”的决定。

“云雨难忘”正说明了当初赐死杨贵妃是需要勇气的。

(2)使用了对比(或反衬)的手法;

唐玄宗和陈后主虽然在对待国家和嫔妃问题上有类似的处境,但玄宗能忍痛割爱,保全了国家,而陈后主欲保嫔妃,连自己也保不住,因此前者圣明,后者昏庸。

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吴  宫

李商隐

龙槛沉沉水殿清,禁门深掩断人声。

吴王宴罢满宫醉,日暮水漂花出城。

①清姚培谦云:

“花开花落,便是兴亡气象。

”此句暗示吴之亡国。

(1)从题材看,这是一首什么诗?

这种题材的诗在写作上往往采用什么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满宫醉”三字是理解本诗主旨的关键,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咏史诗;

借古讽今。

(2)“满宫醉”不仅揭示了前面所写宫廷空寂无人的原因,而且还让人从中想到“醉”前狂欢极乐的情景。

由此揭示诗的主旨,表达诗人对帝王淫逸享乐的批判。

这是警诫之语,蕴含着诗人深深的沉痛之情和忧国之心。

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 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③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①周朴(?

—878):

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

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

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

旋绕曲折。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表现了诗人怀古伤今之情。

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三、语言运用

5.填入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B)

《相约上海》用欢快的歌舞、款款的深情,________;

《江河情缘》通过多瑙河与长江跨越时空的深情对话,表现了中国人民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朝气蓬勃的活力;

《世界共襄》充满浓郁的异国情调,传递出世界各地人民对中国人民的真诚祝愿。

A.描写了“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的真实故事

B.营造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浓厚氛围

C.吹响了“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时代号角

D.勾勒出“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美妙景象

解析:

前文《相约上海》是欢快的歌舞,所以下文不能用“描写”,可以排除A项,也不能用“吹响”或“勾勒”,由此可以排除C、D两项。

因为是世博会,所以B项从形式到内容都是最合适的。

6.阅读下列文字,在横线处将文段补写完整,注意保持语意连贯。

翻阅中国灿烂的文化长卷,先哲们深刻的思想、真挚的情感令我们有所感,有所悟,读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杜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白居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李商隐,我懂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

始干”是一种无私的奉献。

(示例)(读李白,)我懂得“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是一种雄奇的豪放(读杜甫,)我懂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一种博大的境界(读白居易,)我懂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一种心灵的契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