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工程施工测量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94362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工程施工测量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医院工程施工测量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医院工程施工测量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医院工程施工测量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医院工程施工测量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医院工程施工测量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医院工程施工测量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医院工程施工测量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院工程施工测量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医院工程施工测量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工程施工测量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医院工程施工测量方案Word文件下载.docx

  3.1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本工程是一个大型的公共建设项目,由住院楼、医技门诊楼、员工宿舍楼三大区组成,施工工序多,建筑物造型独特,主要表现在建筑物单层面积大,建筑形状复杂,因此,需要建立一个满足施工要求的测量控制网,能够对整个施工区进行全方位的控制。

  

(1)总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为了整个施工区的受控,提高施工的质量、进度、精度、便利等各方面的需要,防止原始基准点的丢失、破坏,根据甲方提供的原始基准点我们将建立起服务于全施工区的总的测量平面控制网,将原始基准点层层受控。

  首先,用全站仪将原始基准点引测到附近通视条件好,人为因素不易破坏的地方加以良好的保护,用红色油漆加以标注。

  其次,将各引测点连成一闭合导线,将各导线点进行连测,外业采集控制网数据进行内业分析,计算出控制网各导线点的坐标,用误差原理进行分析各导线点的误差,在测量规范允许范围内对产生的误差进行评差处理。

  角度误差:

⊿α=360ο-(αⅠ+αⅡ+αⅢ+αⅣ+αⅤ+αⅥ+αo2)

  误差分配原理:

将总误差α按比例,根据大角分配大误差的原理分配在各个角上。

误差值为正,误差分配按-⊿α分配;

误差值为负,误差按+⊿α分配。

  距离误差:

由于角度测量有误差,因此各控制点将相应地会产生距离误差和坐标误差,将角度误差分配到各条边上以后,用所实测的各边距离和分配到相应边上的误差角度推算出未改正之前的坐标增减量(xi,yi)。

由于分配的角度有正负之分,以及各边的方位角处于不同的象限,因此,产生的坐标(xi,yi)也有正负。

求出各控制点坐标增减量:

fx=∑xi,fy=∑yi,再求各控制点所产生的矢量和:

fi=(fx2+fy2)1/2,进一步求得各测边产生的误差是否符合边长闭和差:

  f=fi/∑s

  当f小于规范限差值时(按一级导线网布设),所采集的数据成果有效,然后用以下公式进行平差:

  ⊿Si=si×

f=si×

fi/∑s

  误差分配:

S=si+⊿Si

  式中si----实测边长,S-----改正后的边长

  当f大于规范限差值时,应当重新测量,进行再次平差计算。

  最后,进行内业数据整理,绘制总平面控制图。

  控制网主要控制整个施工区建筑物的精度,有利于各区施工的轴线控制网的布设和检核,提高整个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如果主要控制点在施工期间被破坏或丢失,各个控制点能相互恢复和校核。

各点的坐标在布置总平面控制点时已经推算为已知,因此利用前方交会的方法恢复施工时丢失或破坏的控制点:

  S=[(yii-yi)2+(xii-xi)2]1/2

  α=tg-1[(yii-yi)/(xii-xi)]

  如下图所示:

  

(2)各施工区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本工程分三个施工区,分别是住院楼、医技门诊楼、宿舍楼,为了便于施工流水作业,我们在布置施工平面控制网时采用各区分别布设,内、外控制相间,大网控制小网,层层控制,层层检核的布设方法,进行建立各个区的施工区平面控制网。

  平面控制网示意图

  根据各区建筑物的布局、柱网的特点、及各区建筑物的标高和平面特点,对各区平面控制网进行如下建立:

  根据甲方提供的原始基准点,放出建筑物外廓坐标,利用如下公式:

  ⊿x=X+Scosα

  ⊿y=Y+Ssinα

  反算出控制线上控制点坐标,根据了工A、B、C区的平面图和剖面图,选择控制点的位置和数量,因此控制点的个数要求能控制各层的轴线的放样,然后用全站仪精确放样出控制线位置,并加以保护。

待建筑物出地面后,将控制线引测到建筑物内,并做好相应的控制点,加以保护,作为整个施工区的永久性控制点,控制点上方开予留洞,传递控制线和高程。

把其中两条相互垂直的控制线延长至马路或已有建筑物的墙体上,做好标记,作为复核点。

  另外展览室、门厅入口结为园弧形,针对于圆弧上的柱点,我们不能通过轴线平移的办法进行施工放样,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在设立坐标控制点的办法对处于圆弧上的柱点进行放样。

控制点作为控制放样圆弧段柱点的控制点位,并计算出控制点的坐标。

放样时通过控制点、计算各圆弧上柱点坐标,进行坐标放样。

  对园弧曲线结构定位需辅点加密以便准确定位,我们将此作为测量的重点控制环节,拟采用"

中央纵距法"

(矢高法),根据弦线和中央纵距M测设曲线辅点,原理为由曲线起点ZY至终点YZ间的弦线中点,垂直量出中纵距M点,即可测定曲线中点QZ;

再由曲线起点ZY至中点QZ弦线中点,垂直量出该弦的中纵距M1,即可测定曲线1/4点,以同样测法,依此类推,直至曲线辅点的间距能满足园弧定位需要为止。

  各点相应距离计算式:

  3.2各施工细部点详细放样

  

(1)各楼层控制轴线的放样:

把控制轴线从预留洞口引测到各楼层上,必要时可放出轴线或控制点坐标点的位置。

每次传导时四个控制点必须相互或和原始基准点复核,做好记录,检查四个点之间的距离、角度、坐标直至完全符合或在测量规范允许范围内为止。

  

(2)墙、柱及模板的放样:

据控制轴线和坐标控制点位置放样出墙、柱的位置、尺寸线或中心点,用于检查墙、柱钢筋位置,及时纠偏,以利于模板位置就位。

再在其周围放出模板线控制线(控制线一般按距结构外边20cm)。

  双线控制以保证墙、柱的截面尺寸及位置。

然后放出柱中线,待柱拆除摸板后把此线引到柱面上,以确定上层梁的位置。

  (3)梁、板的放样

  待墙、柱拆模后,进行高程传递,立即在墙、柱上用墨线弹出+0.50M线,不得漏弹,再据此线向上引测出梁、板底、模板线。

  (4)门窗、洞口的放样

  在放墙体线的同时弹出门窗洞口的平面位置,再在绑好的钢筋笼上放样出窗体洞口的高度,用油漆标注,放置窗体洞口成型模体。

外墙门窗、洞口竖向弹出通线与平面位置校核,以控制门窗、洞口位置。

  (5)楼梯踏步的放样

  根据楼梯踏步的设计尺寸,在实际位置两边的墙上用墨线弹出,并弹出两条梯角平行线,以便纠偏。

  3.3高程测量

  由于该施工区占地面积比较大,施工面大,一个至二个原始水准点很难满足使用,因此必须在整个施工区应该布设水准网,以便满足A、B区的使用。

  在施工A、B区基坑周围不影响施工、通视良好、且易保存、地质坚固的地方设置加密水准点H1、H2、H3、H4、H5,按Ⅳ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建立高程控制网。

从原始水准点引测高程到各加密水准点上,并和原始水准点闭合组成一个闭合水准路线。

对外业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内业分析,总误差为:

  ⊿h=h1+h2+h3+h4+h5+h6h1…----------为加密水准点间的高差

  四等水准测量的限查差为:

20√S或5√n,单位:

mm

  其中S-----为闭合水准路线长的公里数,n------为往返测的测站数

  对以上测设的总误差进行分析。

如果该误差超出施工测量误差限差,此成果无效,并重新测测设,如果该误差在施工测量误差限差以内,则用误差分配原理进行各加密水准点进行平差处理:

  距离平差

  ⊿h1=s1×

⊿h/(s1+s2+s3+s4+s5+s6)--------si为相邻加密水准点间距离

  ⊿h2、⊿h3、⊿h4、⊿h5、⊿h6同上。

  测站平差

  ⊿h1=n1×

⊿h/(n1+n2+n3+n4+n5+n6)-------ni为相邻加密水准点测站数

  则各加密水准点的高程为:

  H1=H+h1-⊿h1

  H2=H+h1+h2-⊿h1-⊿h2

  …….

  H=H+(h1+h2+…+h6)-(⊿h1+⊿h2+…+⊿h6)=H

  在施工时各区的水准点从相应的加密水准点上引测到柱子或墙体上,用红色油漆画出并标注其高程。

作为该区的永久性标高点,其正上方留置预留洞,标高预留洞,用经纬仪、钢尺引测上去,并设置每层永久性的楼层标高基准点+1.000M标高点,用红油漆标注,不经许可,不得覆盖或破坏。

以后,每层用经纬仪在预留洞处沿柱子或墙体的竖向方向引一通长直线。

以消除钢尺的垂直误差。

为了尽可能避免因传导的次数而造成累计误差,在施工中高程每三层用钢尺复测一次,及时纠正误差。

标高允许偏差:

层高不大于10mm,全高不大于30mm。

如图示:

  3.4误差依据

  依据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3.5仪器

  

(1)日本产TOPCON301D全站仪、测角精度2"

,测距精度5mm2ppm。

主要用于总平面控制点、小施工区控制点的定位、坐标放样、检测以及建筑物整体位移、垂直度的控制。

  

(2)瑞士产莱卡光学铅直仪,测量精度为2mm/km。

主要用于楼层控制点的引测。

  (3)天津产莱特自动安平水准仪LETAL3200。

测量精度为1mm/km。

主要用于施工控制网的测设、楼层高程的引测、沉降观测及检测。

  (4)激光经纬仪。

测量精度1/20000。

主要用于控制点的引测工作。

  (5)国产苏光J2经纬仪。

测角精度2"

主要用于各楼层的轴线放样工作及配合铅直仪作控制点的引测工作。

  (6)50m钢尺。

主要用于量距及配合水准仪引测高程。

  3.6沉降观测

  

(1)沉降观测的特点

  精度高:

为了能够准确反映出建筑物的变形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量的1/10-1/20。

为此,沉降观测中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S05,和精密的测量方法。

  

(2)沉降观测的方法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建筑内选择坚固稳定的地方,根据设计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埋设沉降观测点,与离建筑物较远处便于观测且坚固稳定的点组成闭合水准路线,以确保观测结果的精确度。

当浇注基础底板时,就按设计指定的位置埋好临时观测点。

沿纵横轴线和基础周边设置观测点。

观测的次数和时间,应按设计要求。

第一次观测应在观测点安设稳定后及时进行。

以后结构每升高一层,将临时观测点移上一层并进行观测,直到±

0.000时,再按规定埋设永久性观测点。

然后每施工一层,复测一次,直至竣工。

工程竣工后的第一年内要测四次,第二年二次,第三年后每年一次,至下沉稳定为止。

  (3)基准点的选择与布设

  要达到沉降观测点的沉降变化情况,必须要有一些固定(相对的固定)的点子作为基准,根据它们来进行测量,以求得所需要的位移值。

  工程建筑物兴建以后,其周围地区受力的情况随着离开它的水平距离与垂直距离(深度)的改变而变化。

离开建筑物愈远,深度愈大,地基受力愈小,亦即受建筑物的影响愈小。

为了达到使基准点稳定的要求,可有两种方法:

一是远离工程建筑物,一是深埋。

然而,如果基准点离建筑物远了,测量工作量就加大,测量误差的累积也随之加大,所测量的位移值的可靠程度就小;

如果将标志埋设很深,既费人力,又费物力,也不经济。

基准点的选择与控制网的布设,应该全面的考虑、合理的解决作为变形观测依据的基准点的布设问题。

具体做法:

在选定的合适位置用长约1米的钢筋深埋,并固定保护。

为了检查水准基点本身的高程有否变动,可将其成组的埋设,通常每组三点,并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如下图所示:

  在三角形的中心,与三点等距的地方设置固定测站,由此测站上可以经常观测三点间的高差,这样便可判断出水准基点的高程有无变化。

  (4)工程沉降观测的精度要求和观测方法

  标高中误差:

±

2.0mm

  相邻点高差中误差±

1.0mm

  观测方法:

三等水准测量

  沉降观测的水准线路(从一水准点到另一水准点)应形成闭和线路,如下图所示:

与一般的水准测量相比较,所不同的是视线长度较短;

一般不大于25m,一次安置仪器可以有几个前视点。

在不同的观测周期中,仪器应安置爱同样的位置上,以削弱系统误差的影响。

由于观测时水准路线往往不长,并且其闭和差一般不会超过1-2mm,因此闭和差可按测站平均分配。

如果观测点之间的距离相差很大,则闭和差可以按距离成比例的分配。

  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线闭和差:

1.4√n

  (5)沉降观测的成果资料

  建筑物平面图

  下沉量统计表(见附表)是根据沉降观测原始记录整理而成的各个观测点每次下沉量和积累的统计值。

  测点的下沉量曲线

  (6)沉降观测的基本措施

  一稳定:

一稳定是指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其点位要稳定。

基准点是沉降观测的基本依据,本工程至少要有3个稳定可靠的基准点,并每半年复测一次;

工作基点是观测中直接使用的依据点,要选在距观测点较近但比较稳定的地方。

  四固定:

四固定是指使用仪器、设备要固定;

观测人员要固定;

观测的条件、环境基本相同;

观测的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7)观测点的布置及做法。

  钢筋混凝土柱上的观测点:

在柱子±

0.000标高以上10~50cm处凿洞(或在预制时留洞),将截面为30x30x5mm、长160mm的角钢插出凿开洞中,使其与柱面成60°

的倾角,再用1:

2水泥砂浆填实。

如下图:

  钢筋混凝土基础上的观测点:

根据所布置观测点的位置,用直径为20mm、长60mm的铆钉,下焊40mm×

40mm×

5mm的钢板,埋设在基础面上。

  3.7控制点、预留洞的做法

  

(1)预留洞:

在控制点的正上方每层相应预留和轴线控制点相应个数的300mm300mm大小的预留洞,在紧靠墙体或柱体一角处预留一个300mm300mm大小的预留洞。

不用时用特制的盖子盖上加以保护,同时也防止落物。

  

(2)控制点

  总平面控制点:

在总平面导线测设完毕后,将测设的点用十字小龙门架控制其点位,在点位上埋设预制水泥桩。

预制水泥桩的做法是:

用直径30mm的粗钢筋,将上端磨平,在上面刻面十字线作为标点,下端弯成钩形,将其浇灌于混凝土之中。

桩顶尺寸为150mm×

150mm,桩底尺寸b与埋深c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在坑位挖完后,将水泥桩灌注其中,在水泥凝固之前,用龙门架控制调整钢筋位置到原点位上。

示意图见下图:

  施工区轴线控制点:

待±

0.000层完成后,将控制线按分段施工的要求,作相应个数的控制点。

由于轴线控制点控制整个施工段的测量工作,都必须进行点位的归化改正或调整,因此标桩型式与导线点有所不同。

在标桩的顶部安放一块100mm×

100mm×

10mm的钢板,钢板下面焊有锚固钩,然后将其埋固于桩身混凝土之中,以便作为调整点位使用。

在标板上最后标定点位时,最好在钢板上钻一直径为1~2mm的小孔,通过中心画一十字线。

小孔周围用红油漆画一圈,使点位醒目,并加以保护,未经同意不得进行覆盖、击打等蓄意破坏。

  “医院工程施工测量方案”详细信息尽在本店铺建设通,想要的相关建筑建设信息应有尽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