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导学案第二单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0552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导学案第二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六年级语文导学案第二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六年级语文导学案第二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六年级语文导学案第二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六年级语文导学案第二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六年级语文导学案第二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六年级语文导学案第二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六年级语文导学案第二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六年级语文导学案第二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六年级语文导学案第二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六年级语文导学案第二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六年级语文导学案第二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六年级语文导学案第二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六年级语文导学案第二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六年级语文导学案第二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六年级语文导学案第二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六年级语文导学案第二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六年级语文导学案第二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导学案第二单元.docx

《六年级语文导学案第二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导学案第二单元.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语文导学案第二单元.docx

六年级语文导学案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导学案

课题

第二单元

课时

九课时

主备人

金侠

 

单元

教材

分析

1.本组一共有四篇课文:

《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田的维吾尔》。

这组课文不仅要了解课文表现出来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还要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试图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2.教学中提倡以自由默读为主,了解我国民族众多,风俗各异,五十六个民族各自有着自己的特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情

分析

经过六年的训练,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在最后半年里,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在本单元中,应结合课文,倡导学生品读课文,以课文为基点,多了解各民族不同的民族风情;还可立足本国,放眼世界,了解各国的民俗民情。

单元

学习

目标

知识技能:

1.能按要求掌握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积累优美语句和词语,并用有特色的语言进行习作.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发现、搜集、积累、运用有特色的语言,体会艺术魅力的语言.

2.充分利用小组合作优势,解决学习中的疑问.

情感态度与价值: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不同民族的不同风情,感受民俗风情中蕴含的智慧、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

2.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

重难点

重点

1.掌握本单元生字词,积累词语。

难点

2.按照阅读要求进行自主阅读,整体把握能容。

教学

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搜集与课文相关的图文资料.

2.教师自制PPT课件.

课题

时间

教时划分

6.北京的春节

二课时

7.藏戏

一课时

8.各具特色的民居

一课时

9.和田的维吾尔

一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二

三课时

回顾•拓展二

一课时

 

6、《北京的春节》导学案

科目

语文

年级

六年级下册

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型

新授

课题

北京的春节

课时

两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语,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老北京春节浓浓的年味。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略得当的好处。

学习重难点

1、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老北京春节浓浓的年味。

2、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重点语段的课件

2、学生准备:

收集各地有关春节的习俗

知识链接

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姓氏一拆为二)。

满族,北京人正红旗人,人民艺术家。

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本文的主题:

本文作者用充满京味的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老北京的民风民俗,表现了春节的浓重与热闹。

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北京的春节》导学案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修改栏

 

一、我会读:

腊月、初旬、展览、蒜瓣、饺子、翡翠、杂拌儿、榛子、栗子、爆竹、风筝、逛庙会、走马灯、零七八碎、万象更新、张灯结彩

二、我知道:

课文是按__________顺序写的,从_______写到________,重点写了_____、______、_______的事,让我们感受到了北京春节的________________.

三、我的疑惑:

在预习的过程中,还有那些不明白的问题,记下来,和同学讨论。

 

一、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同桌间互读检查。

2.请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

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3.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二、交流探讨,感受年味

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中批注。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整理文案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北京的春节》导学案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修改栏

预习案

课前预习

1、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写了春节的时期的几个重要日子活动。

那么,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

2、提示读文:

在文中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的哪天呢?

好好地读一读,画一画句子。

 

一、品读体味,感受民俗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

(除夕和正月十五)

2.认真读第七自然段,联系你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

3.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

试着用你的朗读来把它表现出来。

二、走进元宵节,赏万家灯火

1.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

认真默读第11.12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灯特别的多。

(灯的数量多:

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灯的种类多:

“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

2.想象一下,如果你走进了老北京的元宵灯市,都会看到什么灯。

(请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尽可能展开想像,如牛角灯、纱灯、玻璃灯、彩绘灯、走马灯、纸灯、冰灯等,来体会老北京处处张灯结彩,灯市如昼的热闹景象。

3.通过朗读,把灯的多和人的高兴表现出来。

三、领悟表达特点

1.快速浏览课文,从哪儿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

2.作者是怎样使春节这一民俗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

(一是按时间顺序来有条理地写春节,二是有详有略,对于春节中的高潮部分进行详细描写,而其他部分则简略介绍,使我们对通宵达旦的除夕和张灯结彩的元宵节,留下了非常深刻地的印象。

1、读拼音,写词语

jiǎozi   fěicuì   biānpào  zhēn zi   lìzi  sìyuàn

(      ) (      ) (       ) (      ) (   )(    )

2、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写在()里。

彩:

1颜色。

2彩色的丝绸。

3称赞、夸奖的欢呼声。

4花样,精彩的成分。

5戏剧、舞蹈正式演出前的化妆排演。

6获胜的预兆。

彩排(  )喝彩(    )丰富多彩(  )五彩缤纷(  )张灯结彩(  )

3、请你按时间顺序排列一下节日活动

()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

()泡腊八蒜过年吃饺子用。

()买杂拌、爆竹、各种玩意儿,准备过年。

()孩子们逛庙会、看野景、骑毛驴,还能买到新年特有的玩具。

()大扫除一次,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

 

整理文案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7、《藏戏》导学案

科目

语文

年级

六年级下册

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型

新授

课题

藏戏

课时

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野马脱缰、咆哮、吞噬、发誓、一无所有、哄堂大笑、行善积德、雄浑、婀娜多姿、赞叹不已、身无分文、开山鼻祖、两面三刀、青面獠牙、朴实敦厚、别无所求、旷野、丰富多彩、不一而足、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能说出藏戏产生的原因、藏戏表演的内容、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重点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知识链接

观看藏戏的片段录象,藏戏的面具照片。

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

它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最久远的戏剧之一。

藏戏艺术,剧种流派众多,表演形式富有民族特色,《文成公主》《诺桑王子》《卓娃桑姆》《朗萨雯蚌》《白玛文巴》《顿月顿珠》《智美更登》《苏吉尼玛》八大剧目已成经典。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修改栏

预习案

课前预习

(一)、结合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1、认真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2、熟读课文,思考:

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

3、试着用几句话概括藏戏的特色

(二)、我的学习问题:

探究案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1、交流“学习问题”过渡,引出重点问题

2、关于教师设定的课文中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进行探讨。

探究一:

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哪些段落将这些独具魅力的地方进行了描写?

(要求:

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语句。

探究二:

课文的开关连续写了三个反问句,你觉得有什么好处?

找:

找出三个反问句。

改:

将三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悟:

感悟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探究三:

课文里还讲述了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这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

这个传奇故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检测案

课堂检测

1、填一填

①()的面具;②()的舞台;③()的演唱风格。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读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段落,把藏戏的主要特点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概括出来。

3、填空、

藏戏的开山鼻祖是(),人们将藏戏演出称为(),被称为藏文化的()。

它的特色是()。

面具运用()、()、()的手法,使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善者的面具是()色的,代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8、《各具特色的民居》导学案

科目

语文

年级

六年级下册

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型

新授

课题

各具特色的民居

课时

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学习重难点

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教学准备

1.关于土楼和竹楼的图片

2.一组中国民居邮票图片

知识链接

中国民居具有古老而独特的魅力,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体现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篇课文是写我国地方民居的说明文,介绍了特色鲜明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

客家民居是中国南方山区的建筑奇葩,它那独特的风格吸引了众多中外学者、游客甚至美国的军事专家。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修改栏

预习案

课前预习

1、 给加点字注音,理解意思:

粤 奇葩 偏僻 掺 糯米 黏合剂 夯筑 

八卦 贮仓 竹篾 茅草

2、 解释词语:

奇葩:

                     

安然无恙:

探究案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客家民居相关特点。

位置

 

地位

 

作用

 

材料

 

结构布局

 

文化特征

 

哪些句子照应了“世界民居奇葩”这句话?

用横线画出来。

客家民居大门上的对联是:

“                 ,                 ”,表现了

                                            的愿望。

背诵下来。

2、自己设计一张表格,了解傣家竹楼的特点。

3、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作者介绍民居特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

检测案

课堂检测

A、给带点子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1.世界民居奇葩〔bāpā〕

  2.用鸡蛋请做黏(niánzhān)合剂

  3.二层当贮(chúzhù)仓

  4.在土中掺(cānchān)石灰

  5.一幢幢(chàngzhuàng)竹楼

B、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选择合适的答案,填序号。

  ⑴举例说明⑵数字说明⑶比较说明⑷打比方说明

  1.竹楼由20至24根柱子支撑。

()

  2.一百之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

()

  3.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做黏合剂,以竹片、木条做筋骨,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楼。

()

  C、为客家民居或傣家竹楼设计一句广告词。

整理文案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9、《和田的维吾尔》导学案

科目

语文

年级

六年级下册

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型

新授

课题

和田的维吾尔

课时

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酷热、铺天盖地、美不胜收”等词语和生动的句子。

2.了解“和田的维吾尔”的特点,感受文章所展示的维吾尔乡村风情及他们虽苦犹乐的精神风貌

学习重难点

通过独立阅读和交流探讨,感受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的以苦为乐的民族风情。

教学准备

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关于介绍维吾尔族的录像片

知识链接

维吾尔族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古老民族,人口目前有800多万,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满族、回族,接近或超过苗族,居前四五位。

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其中尤以喀什、和田和阿克苏地区最为集中。

和田位于新疆最南端,古称于阗,意思为“产玉石的地方”,是丝绸之路南道上的重镇。

自古以来就以“稼穑殷盛,花果繁茂”著称,并以产玉、丝、地毯名扬中外,是著名的“玉石之乡”“丝绸之乡”“地毯之都”以及“瓜果之乡”。

它宜农宜牧,是一片富饶的宝地。

如今,和田的歌舞仍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这里有世界第二大沙漠的胜景,两千年历史的丝绸古迹,以及人与大自然搏斗创造的沙漠绿洲、千里葡萄长廊等人文景观。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修改栏

预习案

课前预习

一、初读课文,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摇曳(yè zhuài)       载(zǎi zài)歌载舞

妩媚(wǔ wú )        豁达(huò hè)

深邃(suì shuǐ)       土馕坑(ráng náng)

二、给下面多音字组词。

      háng ___     _                             è __     __

吭                                        恶    ě __    __

      kēng __     __                             wǜ __   _

探究案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1、课文围绕“土、花、歌“具体介绍了新疆和田维吾尔族人的哪些风俗习惯;这些习惯表现了维吾尔人的哪些特点?

2、在文中画出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或语段,读一读,说说句子好在哪里,然后抄写下来。

  3、结合全文,说说对句子的理解,“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检测案

课堂检测

一、我能选择正确的关联词填空。

 不仅……还……       纵使…也……      

  虽然……但…… 

1.(   )我听不懂他在唱什么,(   )在这样的夜里竟能听到如此热烈激昂的歌唱,我不由得惊奇进而肃然起敬了。

2.花儿(   )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    )盛开在维吾尔人的门框边、房梁顶、墙壁的挂毯上。

3.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   )生活再苦,感觉(   )是甜的。

二、选择正确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谁能想象那黄灿灿、香喷喷的烤肉是在土堡的土壤坑里烤熟的!

谁又能想到维吾尔人著名的日常食品——壤,也是在土壤坑里烤成的!

”这两句话表达的意思是:

          (  )

A.人人都能想象到色香味俱全的烤肉出自土壤坑,日常食品也出自土壤坑。

这是两个感叹句。

B.用两个反问句式来表达和田维吾尔热爱土地的程度。

色相俱全的烤肉出自土壤坑,日常食品也出自于土壤坑。

2.“花儿不仅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还盛开在维吾尔人的门框边、房梁顶、墙壁的挂毯上。

”这句话写出了       (   )

A.沙土里种着花,门框边、房梁顶上雕刻着花,墙壁的挂毯上绣着花,有维吾尔人的地方就有盛开的花。

B.只要能栽花的地方,维吾尔人总是见缝插针地栽上花,赞美了维吾尔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依然爱花的天性。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

课题

口语交际·习作二

课型

新授

 

科目

语文

年级、册次、单元

六年级第十二册第二单元

教材分析

 

这次“口语交际”是本组教材的专题“中华民风民俗”的有机组成部分,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体会到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学情

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加上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学习,故学生表达愿望强烈,讲述起来也会生动具体一些。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清楚、具体地说出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口语交际中领悟与人交往的方式、方法,并激发学生能够流利的进行表达。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够理清自己的语言表达思路。

难点

把自己的思路和设想说出来,并有条理的写下来。

教学

理念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3.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

 

教学

准备

1.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

2.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板块

师生互动内容

设计意图

修改栏

 

回顾课文激发兴趣

 

进行交流

 

召开

发布

 

(口语交际)

一、回顾课文,激发兴趣

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说一说从《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和田的维吾尔》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

2.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展示图片,向同学们介绍某种民风民俗。

二、畅所欲言,感受各地民风民俗

1.小组内交流

(1)交流内容:

对课外阅读、调查、上网查找、亲身经历等所了解的民俗进行交流。

(如,节日习俗:

元宵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春节等;民族舞蹈、服饰、饮食、民居;民间工艺品等。

(2)交流要求:

认真倾听别人介绍了的民风民俗有什么特点,是怎样介绍的;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介绍的同学要耐心回答;推选代表,介绍本组最有特色的民风民俗,商议怎样介绍才能给全班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要做到善于组织和利用手中的材料,说得详略得当,生动有趣,条理清晰等。

2.各组推选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三、召开民风民俗发布会

1.各组推选代表参加民风民俗发布会,确定发言顺序。

2.明确发布会有关要求:

(1)发言人要讲清楚某种民风民俗的特点。

(2)讲完后回答同学们的提问。

(3)对某种民风民俗感兴趣并有所了解的同学,可以随时进行补充。

3.评选最佳发言人:

共同讨论哪位发言人介绍的民风民俗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口齿清晰,态度大方,解答耐心细致;条理清楚,民风民俗特点突出,运用本组所学的一些表达方法。

4.引导大家总结:

我国有56个民族,疆域广阔,民风民俗特色鲜明而又丰富多彩。

吃穿住行,礼仪、姓氏、节日、工艺品,处处有历史文化的积淀。

建议同学们课下浏览“国家文化网--民风民俗”和“央视国际网--国家地理-民风民俗”,去领略更多的民族风情。

加深学生对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的了解。

 

通过课内学习和课外搜集,能与同学进行交流。

 

各组推选代表参加民风民俗发布会,让他们把自己所了解到的一些民族地域的民风民俗进行有中心有条理的表达。

小结收获

把自己在本节课上的收获与同伴交流。

作业

围绕“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继续进行交流。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活动板块

师生互动内容

设计意图

修改栏

 

激发兴趣

 

回顾写法

 

指导习作

 

(习作指导)

一、激发习作兴趣

同学们,我们在口语交际课上,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民族风俗习惯。

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

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定写自己所想要介绍的民风民俗。

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也可以是通过调查访问了解的,还可以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或者是在口语交际课中听到的。

二、确定思路,回顾写法

1.你最想介绍的哪种民风民俗?

引导学生回忆口语交际课上听到的和自己在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明确自己要写的内容。

2.回忆本组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

3.回忆口语交际课中评为“最佳发言人”的同学采取了哪些方法来介绍民风民俗的。

4.说说你能借鉴的一些写法。

三、指导学生习作 

学生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回顾上节课口语交际课堂,激发学生写作欲望。

让学生能知道自己地写作思路。

并灵活运用本组文中一些表达方法。

 

学生能够有中心、有条理的进行写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