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心理辅导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13933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挫折心理辅导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挫折心理辅导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挫折心理辅导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挫折心理辅导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挫折心理辅导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挫折心理辅导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挫折心理辅导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挫折心理辅导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挫折心理辅导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挫折心理辅导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挫折心理辅导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挫折心理辅导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挫折心理辅导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挫折心理辅导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挫折心理辅导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挫折心理辅导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挫折心理辅导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挫折心理辅导文档格式.docx

《挫折心理辅导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挫折心理辅导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挫折心理辅导文档格式.docx

不仅要看到问题面,而且要常看到光明面。

高考落榜,不一定是坏事,明年也许会有更好的机会在等待着你。

5、培养意志力。

这也是对付挫折的一种有效防卫机制。

意志越坚强,就越能抵

御精神和社会上的压力。

6、培养幽默感,形成轻松愉快的心境。

给家长的建议:

1及时进行心理调整

面对“家有落榜生”的现状,家长必须及时调整心态,正确地认识现实,走出心理死胡同。

既然考试已经过去,既然录取已经无望,一个劲地唉声叹气又有何用?

家长一定要让孩子从自己的言行中体会到:

成败并非只此一举,一次的失败其实没有什么大不了,尽量淡化落榜对家庭、对父母自身、对孩子的心理压力。

恢复健康、向上的家庭生活气息。

2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

落榜的学子大多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有待健全,因为心理和生理发育中的诸多原因,常表现出易冲动、定力不够的年龄特征。

如果不加以及时有效地教育、引导,高考落榜的打击就很容易造成他们暂时性的心理失衡,从而使他们陷入自暴自弃、放任自流的境地。

专家的意见是,一方面要及时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引导孩子认清现实,正确对待成功与暂时的失败,正确面对现实,并尽可能利用自己或者亲友中的例子对孩子进行有目的的教育,让孩子尽快从失意和消沉中走出来,客观地看待自己。

如果孩子出现了沉湎网吧、迪吧、电子游戏厅、酒吧等行为,家长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对孩子加强管理,并尽可能地组织一些健康有益的活动,如外出旅游、走亲串友等。

切忌不管不问、言必称伤透心、话必说失望极,要从源头上防止孩子极端言行和心理失控现象的发生。

3莫在孩子面前夸人之长

高中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自尊心强烈、心理敏感的时期,外界的一个小刺激也极有可能在孩子的心中掀起轩然大波。

因为社交等原因,在孩子的周围肯定有成绩优异、金榜题名的学子,但在生活中,家长要尽量避免落榜的孩子与这些金榜题名者的接触。

如果避不了,家长要先引导孩子正确对待金榜题名的同学,同时,要在同学面前多谈谈自己孩子的优点,正确地与孩子以及同学们一道分析一下失利的原因。

家长切忌在外人和亲友以及中榜者面前说类似于“看看人家看看你”、“人家某某就是聪明”、“你怎么不跟人家比比学习呀”等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语,尽量不要人为地在孩子心中造成大的心理和精神波动。

4帮助孩子选择道路

“天生我才必有用”,成材之路有千万条,家长要根据孩子失利的事实情况,分析孩子是暂时性的意外失利,还是不适合继续求学,从而有选择地为孩子的下一步成长提出指导性的建议:

(1)继续复读;

对于文化知识基础扎实,因为考场发挥失利等原因造成的落榜生,可以走复读的道路。

(2)结合实际,选择其他学习途径;

比如可以考虑让孩子报读网络大学。

(3)如果孩子不愿选择继续上学深造,家长就要及早从就业的角度考虑孩子的其他成长途径了。

如:

可以指导孩子参加各类职业资格证书考试。

目前,职业资格证已成为进入劳动力市场的“绿卡”,成为极具“含金量”的就业“通行证”。

对于落榜生,在选择其他门路继续求学之外,可以为进入就业市场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总之,家长与落榜的学生都应懂得,“上帝在向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必然会向你打开另一扇窗”,高考失败并不意味着考生就走投无路,人生无望了。

故事二:

增强孩子的耐挫力

[孩子故事]明明,男,12岁,小学六年级学生,性格外向,挺要强,成绩中上,对批评自己的人不友好。

在家是“小皇帝”,事事都能如愿以偿;

在校“目中无人”,我行我素,与同学、老师关系紧张;

喜欢在别人面前耍小聪明,出风头;

自控力差,缺乏毅力,遇到挫折“热”大发雷霆,“冷”赌气不理睬人;

久而久之,便形成倔强的个性,被同学成为“牛筋明”。

[背景原因]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明明是超生儿,自幼与爷爷奶奶在一起过,在爷爷奶奶的百般呵护下成长,倍受宠爱,被爷爷奶奶视为掌上明珠。

读三年级时回到父母身边,因其成绩优异,父母、长辈、亲人就听之任之,顺其自然,极少对他进行针对性教育,是娇纵造就了任性的个性。

[专家建议]采用综合心理辅导方法,重点培养他承受挫折的能力,分析他耐挫力差的原因,有的放矢地给予疏导、排解,增强他的抗挫力、自我控制能力,培养稳定情绪,形成健康的个性心理,快乐的成长。

1、正视挫折。

首先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对他加以引导,让他认识到:

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发展是人生不可少的内容。

而且在学校、家庭、社会中遇到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怎样正确对待挫折。

应从中外著名人物战胜挫折的典型范例、全国著名同龄人的英雄典范,以及现实生活中战胜挫折的可知可感事迹出发,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使他认识到理想是美好的,但实现理想是非常艰巨的;

经受挫折是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正常现象,是不可避免的。

送给他一些名人名言,如陈毅的“应知天地宽,何处风云动?

应知山水远,到处有不平。

2、引导他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帮助他学习关心、帮助、理解、保护他人懂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

3、帮助他排解心理障碍。

教育他要正确评价自己,学会大度豁达,保持心理平衡;

善于积极转移变通进取;

学会进行合理的宣泄。

4、在日常活动中锻炼意志。

在历史上担当“大任“起过作用的人物,都经过一个艰苦的锻炼过程,这就是“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通过组织远足、登山、野炊、军训、亲子游戏等活动使他在集体吃苦中“自讨苦吃”、自我锤炼,“以人为镜”去观察、分析、评价自己。

甚至可以采用“激将法”促使他磨炼自己,在劳动中尝到战胜挫折的甜头。

5、家校同步教育,主动取得家长的配合。

通过家长会、家访、电话联络等途径了解他在家里的表现,建议他的家长凡是孩子能做的事,让他们自己去做,有意识的磨练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孩子坚强、乐观、豁达的性格,以增强他的耐挫力。

要多同孩子谈心、交流,用自己的亲身经理说明人生的复杂和美好,引导孩子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对人生的前途寄予希望。

要提醒家长:

今天要为孩子准备他在未来生活中乘风破浪前进的条件,也要为他打下在逆风中行进的基础。

故事三

让孩子生活在阳光中

【孩子故事】小倩,女,11岁,小学四年级学生。

其父母是办厂的,平时较少陪她。

她的姐姐从小就跟她的外婆,父母把对她姐姐缺失的爱都补偿在她的身上,从小对她宠爱有加,尽量顺着她,满足她的要求。

小倩小时候长得可爱,嘴巴又甜,她父母厂里的工人都喜欢她,总是夸奖她。

小倩是在爱的海洋和赞扬声中长大的,可以说是事事顺心如意,长大后的她还是像小时候,总是向父母提自己的要求,而她的父母也总是满足她。

在学校,小倩学习成绩优良,能力比较突出,在老师面前总是表现得很积极,尽量展现自己的才能,而且,她绘画出色,书写工整漂亮,因此,她也得到了教师不少的表扬。

然而,后来她表现出的任性、自我为中心使她得到的表扬和荣誉减少,批评的声音开始出现,她便不能接受了。

生活中的小倩自傲自负,虚荣心极强,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常对同学挖苦讽刺,对别人的批评恶言相向,盛气凌人;

她还易怒多疑,经常怀疑别人说她的坏话,并到处说别人的坏话。

班里的同学对她敬而远之,人际关系很差。

小倩因某一次在课堂上不认真,受到老师批评,这时她看到旁边有两个同学在小声说笑,便怀疑同学在说她“笑话”,于是随手就把那两个同学的学习用品全推到地上。

事后老师找她谈话,她拒不承认自己的错误。

【背景分析】

1、家庭环境的影响

小倩生长在优越的环境中,从小就接受着所有人对她的宠爱和关心,大事小事总有人关注,“我”字占据了她心灵的整个空间。

过度的溺爱,使得小倩渐渐形成“唯我独尊”的心理定势和蛮横任性的性格,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一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事,就乱发脾气,又吵又闹。

2、学校环境的影响小倩因学习成绩优良,活动能力强,多次参加竞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得到老师的器重,渐渐地,她便产生了“谁都不如我”的优越感,对别人的批评,总是听不进去;

对于他们的优点和取得的成绩,她总是不屑一顾,有时还故意贬低他人。

3、个体心理的影响自私、倔强、自尊心强使小倩无法正确地评价自己,她一直认为自己是最棒的,有什么要求所有的人必须满足自己,都应该对她好。

这种心理惯性使她对别人的批评和建议产生强烈的抗拒反应,长此以往,认知偏差逐渐加深。

【专家建议】根据个案的情况,经过分析,应对其实施多渠道、综合性辅导。

1、同理、真诚、尊重、接纳小倩,在取得小倩信任的前提下,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逐步引导。

2引导小倩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引导她改变对自己和对他人的认识。

3、强化家庭教育功能,调整家长教育子女的态度与方法,家长应能做一个现代社会中称职的父母。

4、实施“现实治疗法”。

引导个案从自我了解和自我认识中产生自我评价,帮助其制定改变现在不良行为的计划,学习正确的负责任的行为,从而达到成功的认同。

5、其它干预:

以班级为范围,发动起学生集体作用,以及任课教师协同进行支持性辅导,以创造良好的心理适应环境。

【反省与思考】任性刁蛮、乱发脾气、不接受他人意见、高度自我中心等,是现在孩子中常

见的问题行为。

其原因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多见于宠爱、放纵孩子的家庭。

家长不要因成绩的光环而忽视了个案存在的问题,要了解原因,然后再给予真诚的指导和帮助。

由于小学阶段是儿童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个性品质的形成、情绪和能力的发展都离不开交往。

对于任性的儿童,家长应教给他们更多的人际交往方法,鼓励其正视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错误,学会恰当地与人交往。

故事四:

如何缓解高考后焦虑?

[孩子故事]

残酷的几天总算是熬过去了,可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刚扔掉沉重模拟题的梁月又陷入了新一轮的心理煎熬之中。

她自己不敢去估计分数,一想到那一大堆试题就觉得恐慌。

即使看到试题的答案,她也不愿意去回忆自己当时究竟是怎么作答的。

此时的她恨不得长睡不起,直到高考发榜那天为止。

每天她的作息安排很简单,起床后就躺在沙发上看电视,遥控器握在手里不停地乱按,她说只有这样勉强能麻醉自己,否则脑子里不时会飘进落榜的画面。

梁月说其实她自己心里清楚这次考试数学还是没有发挥好,但是她不敢去想大概能得多少分,她完全能估计到如果这次考试失败了,结果会有多么的糟。

自己一直成绩不错,要是没有考上的话,那是多么丢人,邻居们一定会说自己平时考得好有什么用,关键时刻见真格的还是不行。

爸妈单位的领导也有小孩跟自己同岁今年参加高考,他们肯定指望看着笑话呢,平时他们不说,但是梁月说她知道他们很嫉妒自己的成绩比他们的小孩好。

这些人是爸妈的领导,官儿比爸妈大,可孩子平时的成绩却不如自己的好。

而且他们的孩子上高中都是高价上的,自己一直都很顺利的进重点、进重点班,自己的这些表现让父母很骄傲。

可要是这次考差了,不就正中他们的下怀吗?

他们肯定会嘲笑爸妈的。

一想到这些情境,她就很后悔,当初如果每天再多腾出一个小时看书复习,这次语文考试的一道文学常识题就一定能答上来了。

周末如果不溜出去玩儿,可能数学题能多做一题。

诸多的“如果”让梁月觉得非常内疚和自责。

[背景分析]

梁月的父母都是公务员,在地方政府工作,官员们在私人聚会时通常都不会谈工作,往往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孩子。

从小梁月就不让父母为她的学习发愁,一直以来升学进重点都很顺利,成绩也一直都很好。

在单位里有几个领导的孩子跟梁月一般儿大,可因为学习的问题让领导们伤了不少脑筋——托关系、找熟人、交高价,结果那些小孩成绩还是不好。

每次领导说到自己的孩子都对梁月父母投来羡慕的目光说:

“你们家月月真省心,要是我们家那孩子能有你们月月一半我也就阿弥陀佛了。

高考结束以后,梁爸爸和梁妈妈赶紧问问考得如何,月月却一反平时乖巧的模样,抛了一句“你们烦不烦啊”就走了;

后来爸妈买了公布的试题答案,想让月月估计一下分数,这样可以为填志愿早作打算,可是月月一看到跟高考有关的东西立刻拉长了脸,就像点着了导火索一样,立马爆发“你们别来烦我了好不好,等成绩出来了就知道了嘛,走开!

走开!

”爸爸妈妈很不理解,都考完了还有什么好怕的,不就是对一下答案,估一个分数吗?

有时候爸爸妈妈在电视上看到跟高考有关的报到,多看两眼没有转台,月月都立刻翻脸,说大人们没有高考过,不能体谅她的感受。

爸爸妈妈都是高中毕业,爸爸在工作之后勉强读了个大专。

他们在单位里只是因为工龄比较老,勉强还能在岗位上混口饭吃,可想加官进爵,这学历就是一道不可逾越的槛儿。

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文凭上能比其他人有优势一些,这样即使没有多大的关系,也差不多能找份像样点儿的工作。

[专家建议]高考结束,考生走出考场,但在不知不觉中又走进“心理高考”的战场,据统计从高考结束到成绩公布这段时间里,一半以上的考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近两成的考生会因为过度焦虑而影响正常生活。

有的孩子深深自责,有的担心考不上大学,有的害怕受到父母责备,所有这些都很容易形成考后综合症。

产生这种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首先,孩子的性格内向。

内向的孩子往往习惯将担心、恐惧藏在心里,没有渠道可供发泄,也很少跟父母沟通交流彼此的心理紧张。

朋友都在等待高考,他们更不愿意去跟朋友们倾诉,看到同窗更容易想起高考成绩这件让人焦虑的事情,所以就更不可能跟同学谈了。

因此压力得不到释放,不断累积直到承受不了爆发出来。

其次,父母高考前后重视焦点的变化给孩子无形的压力。

高考以前父母都压抑着自己,把主要精力放在关心孩子照料孩子的生活起居上,一旦哪里不舒服,立刻对孩子嘘寒问暖,一般不敢问起孩子复习的情况,深知这是个死穴因此不敢去碰,也深怕孩子嫌自己唠叨,影响他们的考试,所以一直都压抑着。

等高考一结束,父母们忍不住了,立刻问长问短“考得怎么样”“大概能得多少分”,注意焦点从孩子身上转到了孩子的分数上,从而给孩子施加了无形的压力。

再次,父母的某些不经意的行为、眼神、语言让孩子感受到了压力。

很多父母等孩子高考一结束就以为万事安全了,没有什么会对孩子造成影响了,反正高考也结束了,也更没有可担心的了。

家长可能会积极地为孩子找来试题的标准答案,希望能早点知道孩子的成绩,又或者托关系、找熟人千方百计的查成绩。

父母很焦急,想尽早知道成绩,忽略了孩子此时因为等待宣判,心理也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父母的这些行为举动让孩子喘不过气来,情绪反应强烈也就理所当然了。

给孩子的建议

等待成绩的过程也是一个考验,在这段时间,可以通过如下方法调节紧张焦虑的情绪。

一是制订紧凑的作息时间表,并坚持按这个作息时间作息。

填充空余时间,适当增加睡眠,充足的睡眠是缓解身心紧张不安的一剂良方。

二是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很多考生一考完试就抱着电视机不放,一方面是上学时想看看不了,现在可以好好补偿回来,另一方面专注于电视可以分散对考分的注意,减少情绪不安。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电视多看无益,对身体本身是一种伤害,长时间坐着或躺着,身体新陈代谢的速度减缓,身体状况可能就会出现问题,考分还没有出来,人就先垮了。

另外电视看得时间长了,容易造成眼肌疲劳,影响视力。

拿着遥控器不停地换台,也可能降低注意能力。

所以考生应多到户外参与体育运动锻炼,这样既能强健体魄,又能分散注意,运动以后睡眠质量也高。

三是培养抗压的能力。

等待是漫长的,现实更是残酷的,尽管谁也不会预知结果,但无可否认,可能最后的结果的确是最初自己所担心的,为自己计划一下若出现最坏的结果该怎么办,“朝最好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是非常必要的。

逃避不想也许会过几天稍微平静的日子,但是等最坏的结果出来了,还是要面对严峻的问题,所以早做打算,也是早点为将来打个免疫针。

四是客观的认识评价自己的能力、爱好,与老师、家长一起分析将来可能的出路。

给父母的建议

家长首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

不要以为高考结束了就万事大吉了,在整个过程中孩子都是很敏感的,尤其对家长的反应更是在意。

当家长发现子女在考分问题上的情绪与自己的言行有关联时,应及时调整自己。

其次,不要过分关注分数,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如何让孩子在等待分数的过程中好好修养一段时间。

可以在分数出来以前出去郊游,或者为孩子寻找适合的转移注意的方式,如梁月一直想练跆拳道,以前因为担心影响学业没有批准,现在考完了,为了防止她胡思乱想,可以主动替她报一个培训班,送她去上课。

再次,对于分数的关心只要表达一次就足够了,主要精力还是要放在培养孩子对分数的抗压能力上。

在等待分数期间,如果孩子反应不是特别剧烈,可以让他自己估计一下得分,家长要特别注意给孩子精神上的支持,从口头上明确表示“分数没什么,最坏的也不过就是重考一年,爸爸妈妈都相信你的实力,你肯定没有问题的。

”从行为上,如摸摸孩子的头,让她放轻松。

如果孩子一提起高考就表现出抗拒、焦虑、不安,那家长最好就克制一下自己,不要在孩子面前询问

考分的问题了

第四,多与孩子谈心。

选择一些需要共同完成的活动,如让孩子与自己一起下厨房做菜,在活动中,跟孩子闲聊,注意回避高考话题,除非孩子自己提出来,但是在谈论高考分数的问题上还是要小心,谈论的目的也是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顾虑或担心,释放压力。

如果孩子没有提,那就自然交流,让她专注于做菜这件事,等她放松下来,她可能会自己跟父母敞开心扉的。

故事五:

如何面对不理想的中考分数?

【孩子故事】

期待已久的中考成绩总算出来了,圆圆的实际成绩比预期少了整整20分,

这个消息就像晴天霹雳一般,她所有美好的愿望、精心计划的进重点高中的学习目标都成了泡影,前功尽弃。

开始的时候,圆圆不敢相信这个分数,她觉得肯定是判卷分数弄错了,或者少加了分,或者判错了,或者机卡没有读上,赶紧提出要查分,反馈的结果还是那么多的分数。

从知道成绩的那天开始,她整个人都垮了,以前活泼开朗的她现在沉默寡言,整日对着墙壁发呆,闭门不出,连续一周失眠,茶饭不思。

妈妈送进屋里的饭菜总是被原封不动地端出去。

她觉得老天太不公平了,为什么付出了那么多还是不给自己一个机会。

她内疚,觉得对不起父母。

她也不敢出门见朋友同学,怕看到大家的高兴模样自己会彻底崩溃,另外觉得自己脸没处搁,太丢人了,堂堂一个尖子生,竟然考出这个分数,哪里对得起老师的期望、家长的鼓励啊!

自己拍着胸脯、自信地向大家许下的壮志这下子全部破灭了。

她觉得所有人现在肯定都在嘲笑她,那些以前关系不好的同学这会儿可能都在偷着乐呢,那些人肯定幸灾乐祸。

一想到这里眼泪就哗哗地往下流。

圆圆体验到极度的自责、内疚、失落,朋友们听说圆圆的状态都不敢过来找她。

连续一周这样的日子,圆圆日渐消瘦。

她曾想过自杀来结束这段痛苦,但是看着父母疼惜的眼神,她又犹豫了。

【背景分析】

圆圆的爸爸是那种一眼看去很能让人信任的人,领导见他是块料子,想好好培养他,但都因学历问题好几次机会都错过了。

结果被调到户外工作的岗位上,无论春夏秋冬,风吹日晒,这几年过得很艰苦。

因此父亲从小就用自己的这个例子教育她,他总是说:

“你可以因为没有机会,因为没有天时地利而不成功;

但是如果有机会,而你没有能力胜任,那种后悔的滋味我不希望你再尝到了,这样的事情最好再也不要发生在你身上。

你只有读好书,考好学,才能有出息,机会找上门来可不容易,你只有做好了充足的准

备,难得的机会才不至于眼睁睁地看着它溜走。

从家庭教育上来分析,圆圆父亲从小给予孩子的压力过大,他的教育方式是结果定向的。

平时只给孩子提出要求,却忽视了过程,尽管父亲在教育上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作为例子,让孩子们有更直观的理解,但是却没有注意对过程的控制,忽视了对孩子学习能力和技巧的培养。

从圆圆的认知上看,她也已经形成了一种定势,认为人生机会错过了就彻底完了。

所以当发现分数不如自己预想的好时,就觉得是错过了一个机会,没有足够的条件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愿望了。

就像父亲当年一样,与好运擦肩而过。

从圆圆的社会支持系统上来说,因为羞于出门、不肯跟父母倾诉,没有家人、朋友的协助,只有自己一个人胡乱想、钻牛角尖,情绪就一直处于这种悲观消极的氛围中无法自拔。

造成巨大的内部心理压力和负担。

从圆圆的性格上看,她的成绩一直很优秀,自尊心也很强,理所当然地觉得自己的分数应该不是现在这样,所以更加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

【专家建议】

首先,接受现实,分数已经如此,没有改变的余地了,惟有调整自己的心态,才能重新出发,普通中学也有优秀学生。

其次,重新评价自己。

过去的表现也许很好,曾经也许是优等生,因此,自我期望值很高是正常的。

现在的分数的确与自己惯常的表现不符,但是“马有失蹄”,可能是临场发挥不好导致了失误。

再次,对着父母、朋友把内心的不服气、失落宣泄出来,或者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吼,或者彻底地大哭一场。

第四,可以跑一大圈,出一身汗,让自己能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

要尽量到户外进行有氧运动或与朋友一起出游。

每天走路挺胸抬头,步伐坚定有力,速度稍快,经常这样做,就会增加自己的信心,调整自己的心态。

成绩公布以后,家长应该给予孩子情感上的支持,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失望消极的情绪。

而应该主动把孩子带到亲戚朋友、邻居的面前,坦诚面对分数事实,并且表达出对孩子能勇敢地通过这个关卡的满意,赞扬孩子在复习备考过程中的吃苦精神和不懈的努力,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孩子找回自信。

父母不要在孩子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