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二中分校高考化学实验复习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9466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二中分校高考化学实验复习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县二中分校高考化学实验复习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县二中分校高考化学实验复习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县二中分校高考化学实验复习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县二中分校高考化学实验复习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县二中分校高考化学实验复习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县二中分校高考化学实验复习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县二中分校高考化学实验复习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县二中分校高考化学实验复习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县二中分校高考化学实验复习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县二中分校高考化学实验复习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县二中分校高考化学实验复习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县二中分校高考化学实验复习Word格式.docx

《县二中分校高考化学实验复习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二中分校高考化学实验复习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县二中分校高考化学实验复习Word格式.docx

2010高考全国卷29.(15分)(注意: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请设计CO2在高温下与木炭反应生成CO的实验。

(1)在下面方

框中,A表示由长颈漏斗和锥形瓶组成的气体发生器,请在A后完成该反应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夹持装置、连接胶管及尾气处理部分不必画出,需要加热的仪器下方用△标出),按气流方向在每件仪器下方标出字母B,C……;

其它可选用的仪器(数量不限)简易表示如下:

(2)根据方框中的装置图,填写下表

仪器标号

仪器中所加物质

作用

A

石灰石,稀盐酸

石灰石与盐酸作用产生CO2

(3)有人对气体发生器作如下改进:

在锥形瓶中放入一小试管,将长颈漏斗下端插入小试管中。

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验证CO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中学化学组装实验装置7个原则

从下往上,从左到右,先塞后定,固体先放,液体后加,先验气密性,后点酒精灯。

拆装置相反。

(2)温度计的使用

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如测溶解度,实验室制备乙烯;

测蒸汽的温度,如蒸馏是有,测乙醇的沸点;

测水浴的温度,如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笨的硝化反应。

(3)化学实验中的15不。

(4)化学实验中的22例先与后。

(5)常见气体的制备。

2、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应该掌握77例具体实验的主要操作及其实验现象。

例如:

(1)药品的保存及取用(安全性、保纯性、方便性原则);

(2)物质的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称量,蒸馏,渗析,结晶,升华等基本操作

(总结出一系列步骤,如:

加热蒸发,冷却结晶,洗涤干燥,称量);

(3)物质的加热方法(加热固体,加热液体,水浴加热,还应该考虑是否需要冷凝回流)

(4)试纸的使用选择及方法(石蕊试纸,分蓝色、红色;

PH试纸;

品红试纸,KI-淀粉试纸;

醋酸铅试纸;

反应过程中不需要试纸)

(5)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

(检验的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实验现象,对应的方程式)

(6)装置气密性的检验(一个原则:

密封一定体积气体,形成稳定压强差)。

(7)测量气体的体积的方法(一般用间接方法,如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8)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明显的直接或间接实验现象)

(9)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3、气体的制备、净化、收集及性质实验和尾气处理

(1)气体的发生装置(固体+固体,固体+液体,液体+液体,还要考虑是否加热,是否使用催化剂)

(2)气体的净化装置(常见的除杂试剂及其除杂范围,例如浓硫酸不能干燥的气体有哪些,其余的都能;

氯化钙不能干燥氨气;

碱石灰除水和酸性气体等。

(3)气体的收集装置或性质实验装置(收集方法:

排某种液体法,排空气法,气囊收集法。

(4)尾气处理装置(酸、碱、盐、水,如除硫化氢用硫酸铜或碱液)

一套完整的气体制备、性质实验装置必须包含以上各个装置。

4、基本方法

(1)物理方法

过滤、结晶、重结晶、升华、蒸发、蒸馏、萃取分液、渗析、盐析等

(2)化学方法

A热分解法(金属的冶炼,套管实验验证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B酸、碱、盐、气体处理法(重点),主要用于工业流程类题目及元素化合物知识部分的综合应用。

C沉淀法、调节PH法(应用于离子反应及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D氧化还原法

E电解法

F离子交换法

G洗气法(除杂)

H互相滴定法(用于微粒的鉴别,滴加顺序不同,现象各异)

I列表优选法(2010年全国卷)28.(15分)(注意:

有A,B,C,D,E和F六瓶无色溶液,它们都是中学化学中常用的无机试剂。

纯E为无色油状液体;

B,C,D和F是盐溶液,且它们的阴离子均不同。

现进行如下实验:

1A有刺激性气味,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A时产生白色烟雾;

2将A分别加入其它物种溶液中,只有D,F中有沉淀生成;

继续加入过量A时,D中沉淀无变化,F中沉淀完全溶解;

3将B分别加入C,D,E,F中,C,D,F中产生沉淀,E中有无色,无味气体溢出;

4将C分别加入D,E,F中,均有沉淀生成,再加入稀HNO3,沉淀均不溶。

根据上述实验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能确定的溶液是(写出溶液标号与相应溶质的化学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能确定的溶液,写出其标号,溶质可能的化学式及进一步鉴别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J特征现象法(硫氰化钾)

5、实验题的基本考查类型

A对教材中的实验、物质性质进行创新是高考实验题的主要形式

这一类题的特点是利用教材中原有的实验进行改进,既来源于课本,但又高于课本;

既考查了基础知识,又考查了基本技能;

很适合于这几年理综试题的要求,所以在这几年的高考题中这一类试题频繁出现,例如:

(02年理综全国卷)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前化学方程式:

(2)收集氨气应使用法,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做干燥剂。

(3)用图1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

该实验的原理是。

(4)如果只提供如图2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

解析:

本题考查了教材中的两个重要实验①实验室制备氨气②喷泉实验。

这两个实验在每一个学生心目中都很熟悉,特别是第喷泉实验。

从原理到装置,从试剂到注意事项,可以说讲的已经很多了,但只要学生没有在实验室中作过实验,只是听教师在课堂上讲实验,这一个题想得高分很难。

因此,这就告诉我们必须让学生动手作实验,这是化学这一学科特点的要求,切不可只讲不作。

2010新课标理综

27.(15分)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SO2的性质,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请到答F列问题:

(1)装置A中盛放亚硫酸钠的仪器名称是,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过程中,装置B、C中发生的现象分别是、,这些现象分别说明SO2具有的性质是和;

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为;

(3)装置D的目的是探究SO2与品红作用的可逆性,请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

(4)尾气可采用

溶液吸收。

参考答案:

(1)蒸馏烧瓶

(2)溶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无色溶液中出现黄色浑浊还原性氧化性

(3)品红溶液褪色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旋塞,点燃酒精灯加热,溶液恢复为红色

(4)

B2.教材原有化学性质进行改编

这一类题目的特点是题目中的实验不是教材中要求的必作实验,而是某种物质的性质,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挖掘探究,进而在实验中进行验证。

题目中考查的都是最基本的内容,但由于题意比较新,导致学生很难得高分。

(03年理综全国卷)用下面两种方法可以制得白色的Fe(OH)2沉淀。

方法一:

用不含Fe3+的FeSO4溶液与用不含O2的蒸馏水配制的NaOH溶液反应制备。

(1)用硫酸亚铁晶体配制上述FeSO4溶液时还需加入。

(2)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O2常采用的方法。

(3)生成白色Fe(OH)2沉淀的操作是用长滴管吸取不含O2的NaOH溶液,插入FeSO4溶液液面下,再挤出NaOH溶液。

这样操作的理由是。

方法二:

在如图装置中,用NaOH溶液、铁屑、稀H2SO4等试剂制备。

(1)在试管Ⅰ里加入的试剂是。

(2)在试管Ⅱ里加入的试剂是。

(3)为了制得白色Fe(OH)2沉淀,在试管Ⅰ和Ⅱ中加入试剂,打开止水夹,塞紧塞子后的实验步骤是。

(4)这样生成的Fe(OH)2沉淀能较长时间保持白色,其理由是。

Fe(OH)2很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这是Fe(OH)2的重要性质,本题是在原有性质基础上进行了改编,设计成了探究型实验题,此题考查的内容比较多,既有水解方面的问题,又有氧化还原方面的问题,还有实验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还考查了实验的设计,可以说是一道不可多得的好题。

2009年全国卷理综

27、(15分)

浓H2SO4和木炭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请从下图中选择用所需的仪器(可重复选择用)组成一套进行该反应并检出反应产物的装置。

现提供浓H2SO4、木炭和酸性KMnO4溶液,其他固、液试剂自选择。

(连接和固定仪器用的玻璃管、胶管、铁管、铁架台及加热装置等均略去)

将所选的仪器按连接顺序由上至下依次填入下表,并写出该仪器中应加试剂的名称及其作用。

C3.教材不同性质实验进行组合

这一类题目有以下几个特点①考查的内容来源于教材②同时考查多个性质③把教材中的性质以实验的形式呈现出来④往往和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结合起来进行考查。

(2005年广东)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SO2的制备及性质探究实验。

(1)根据反应Na2SO3(固)+H2SO4(浓)=Na2SO4+SO2+H2O,制备SO2气体。

①用下列简图,在答题卡的方框中画出制备并收集SO2的实验装置(含试剂)示意图。

②实验过程中,使用分液漏斗滴加浓硫酸的操作是。

(2)将SO2气体分别通入下列溶液中:

①品红溶液,现象是;

②溴水溶液,现象是;

③硫化钠溶液,现象是。

(3)有一小组在实验中发现,SO2气体产生缓慢,以致后续实验现象很不明显,但又不存在气密性问题。

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并说明相应的验证方法(可以不填满)。

①原因,验证方法。

②原因,验证方法。

③原因,验证方法。

(1)小题考查了仪器的组装和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这是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最基本的内容,在教材中要求也比较高,在前几年的高考中经常出现,近几年较少,但在2005年出现也说明了化学基本操作扔是化学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2)小题考查了SO2的三个重要性质①漂白性②还原性③氧化性。

可以说是典型的组合题。

第(3)小题是一个开放型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实验中的实际问题。

在一个题目中把这么多的知识点组合起来,这也是近几年高考实验题的一大趋势,前几年这类题目往往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而今年以第II卷的形式出现也说明了实验题的考查,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方向。

总结:

(1)物质制备、性质检验型(设计实验)2011T28

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流程→数据、现象分析→结论

(2)探究型实验2011安徽理综T28,2012年安徽理综T28

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操作→操作对比分析→结论

(3)物质分离提纯(制备)型2012天津

(18分)信息时代产生的大量电子垃圾对环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某“变废为宝”学生探究小组将一批废弃的线路板简单处理后,得到含70%Cu、25%Al、4%Fe及少量Au、Pt等金属的混合物,并设计出如下制备硫酸铜和硫酸铝晶体的路线: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 

第①步Cu与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到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⑵ 

第②步加H2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H2O2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溶液pH的目的是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沉淀。

⑶ 

用第③步所得CuSO4·

5H2O制备无水CuSO4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由滤渣2制取Al2(SO4)3·

18H2O 

,探究小组设计了三种方案:

上述三种方案中,_________________方案不可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原子利用率角度考虑,___________方案更合理。

⑸ 

探究小组用滴定法测定CuSO4·

5H2O 

(Mr=250)含量。

取ag试样配成100mL溶液,每次取20.00mL,消除干扰离子后,用c 

mol 

LL-1 

EDTA(H2Y2-)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平均消耗EDTA溶液6mL。

滴定反应如下:

Cu2+ 

+H2Y2-= 

CuY2- 

+2H+

写出计算CuSO4·

5H2O质量分数的表达式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操作会导致CuSO4·

5H2O含量的测定结果偏高的是_____________。

a.未干燥锥形瓶 

 

b.滴定终点时滴定管尖嘴中产生气泡 

c.未除净可与EDTA反应的干扰离子

高考化学复习研讨

安阳县二中分校彭守意

关键词:

化学复习大纲实验反思纠错规范

高三化学复习的特点是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紧迫的时效性,要求复习中在全面中讲重点,在规范中讲策略,在强化中讲效益。

一、以“本”为本,以“纲”为纲。

“本”是指课本、教材,“纲”是指《考试大纲》或《考试说明》。

高考试题万变不离其宗,追根还应源于课本,从课本知识点、能力考查点衍生而来。

高考知识体现课本内容,高考的最终落脚点是课本,而课本和《考试大纲》是高考复习的指挥棒,是高考命题的依据,特别是《考纲》已明确地传达出“考试目标”、“考试范围”、“命题指导思想”,“题型比例”、“题目难易比例”及“样题”等重要信息。

从中了解命题趋向和要求,明确复习要点,这必然会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复习的效率,切不可舍本逐末,重教辅轻教材。

要充分认识到《考纲》是依据、课本是根本、资料是补充。

复习过程中,要加强对《考试大纲》的研究,当然也不可盲目探测不确切的高考信息,把精力浪费在猜题上,不可大大超过课本而随意拓宽和加深知识范围,也不可刻意地为某些多次练习而被强化的题型去增加某些“规律”或特殊解法。

要切实做到重视课本而不完全依赖课本,从而实现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这一命题指导思想。

做到瘦身减肥、扔掉包袱、轻装上阵。

二、重视实验复习,提高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中学化学中的许多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以及物质的性质、制法等是由实验推导和验证的。

历年高考化学试题十分重视对考生实验能力的考查。

但是考生在实验试题上的答案往往不能令人满意。

这里的原因很多,但有一点是大家的共识,就是考生在学习化学时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重视不够,动手实验的机会太少,而在实验操作中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就更显不足,因而在高考中暴露出实验能力差距较大。

近几年高考化学实验题的特点:

1、源于课本2、突出基础3、强调综合4、注重创新

高考化学实验题复习策略:

1、归纳总结、对比分析,快速掌握常见仪器装置的用途:

只有熟知、熟练使用高中阶段常见仪器及常见装置才能顺利解决综合实验题。

在复习备考中要善于使用归纳、总结、对比、分析等方式,提高复习效率。

2、深入挖掘、分析研究,科学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

对实验操作的复习,必须结合具体的实验,有些实验操作的方法会因实验仪器装置等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这就必须抓住实验操作原理、结合具体实验来确定正确的操作方法。

3、重视仪器装置功能的创新使用:

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对于同一仪器或装置,通过不同的操作或一定的组合、改进,就可以实现仪器装置功能的拓展。

4、全面分析课本实验,挖掘内涵,提高应试变通能力:

高考试题具有“回归基础,在教材学生实验或演示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的特点,这就为实验复习指明了方向。

复习中要对每个教材上的实验做到"

一个了解、五个会"

即了解实验目的、步骤和原理;

学会控制条件、学会使用仪器、学会观察分析、学会解释结果得出相应结论以及学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5、结合新课标教材与老人教版教材的知识点上的增加部分,让学生看新课标教材,找出可能出现的信息题。

实验技能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巩固、熟练基础知识,培养化学实验思维,强化实验意识,才能快速提高解答化学实验题的能力。

三、建立知识结构,突出主干知识

  复习不是单纯的重复,而是用旧知识的砖瓦建造新的高楼大厦。

只有结构化的知识才能有效地被利用。

所以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应按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以专题的形式重新整合知识。

化学中的主干知识包括基本理论(包括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原理、物质结构、化学平衡和电离平衡)、元素化合物知识(包括重要的金属元素钠、铝、铁和重要的非金属氮、硫、氯)、有机知识(包括烷、烯、炔、芳、醇、醛、酸、酯)化学实验、化学计算中的若干个知识点。

对于这些主干知识一定要加重复习,具体到每一种物质的性质复习也要有所侧重,可以按照平时老师交代的重点知识复习,也可以根据高考出现的频率去复习。

四、及时反思和总结,严格纠错

  反思是进行有效学习,获取有效知识的有效措施,所以高三化学总复习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积极反思,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要通过严格、合理、规范的要求来帮助、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要养成在解题后再思考的习惯,要及时归纳总结,认真做好考后分析,重视做题和考后的纠错。

五、 规范解题

在历年的高考中,审题,书写,表达及格式,步骤等多种不规范行为成为丢分的重灾区,因此,做好解题规范是我们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和加强的重要工作。

规范答题,减少失分。

1.审题、思维规范,2.书写、表达规范,3.格式、步骤规范

总之,高三化学复习要以本为本,以纲为纲,重视实验复习,提高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建立知识结构,突出主干知识,及时反思和总结,严格纠错,养成规范解题是我们的一项长期而必须的工作,只有做好了这些工作,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成绩,确保高质量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