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最全版之生态篇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3019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最全版之生态篇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最全版之生态篇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最全版之生态篇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最全版之生态篇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最全版之生态篇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最全版之生态篇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最全版之生态篇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最全版之生态篇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最全版之生态篇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最全版之生态篇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最全版之生态篇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最全版之生态篇Word格式.docx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最全版之生态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最全版之生态篇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最全版之生态篇Word格式.docx

低消费、生态化、俭朴、健康而有益。

  第五,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从思想意识上实现三大转变:

必须从传统的“向自然宣战”、“征服自然”等理念,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转变;

必须从粗放型的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模式,向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模式转变;

必须从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观念、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转变。

PM2.5污染问题

【背景链接】

  最近一段时间,国人心头蒙着一片阴霾——原本光鲜的现代都市,被灰蒙蒙的大雾包裹着;

空气中潜藏着令人不安的“因子”,一份若有若无的压抑和恐慌似乎令人无处可逃。

  人们从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中学会了一个并不规范的表述:

PM2.5,大多数人并不清楚它是什么,只知道:

它“有毒”。

围绕着这种小颗粒展开了又一次中国式的大讨论——这些讨论关乎政府的社会责任、发展的价值观、国家标准的公信力等等等等。

  灰霾的出现原本不是好事,可如果这次问题爆发能够让我们正视PM2.5这个恼人的小颗粒,阴沉的天空便会裂开一道缝隙,一束阳光就可能照亮我们的未来……

  【问题描述】

  小颗粒,大问题

  看着窗外满天灰霾,如果政府部门公布的空气质量评价是“优良”,你相信吗?

权威部门给出的空气质量数据和公众的直观感受为什么总存在较大差异?

  “其中的差异就是PM2.5造成的。

根据现行的评价体系,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超标的时候,人们通常是感觉不到的,但是,当空气中细小颗粒物增加,导致能见度降低时,人们的感受就会很强烈。

”广东省气象部门首席专家、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吴兑向半月谈记者介绍,PM2.5是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与可吸入颗粒物(PM10)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

PM2.5构成了灰霾天气的实质——细粒子气溶胶颗粒物污染。

灰霾又称大气棕色云,是指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气溶胶粒子形成的大气混浊现象。

  灰霾问题之所以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较为明显,是因为这些地区的新型复合物污染和臭氧浓度很高,而这些污染物的来源通常是汽车尾气、制鞋厂、房屋装修、加油站等等。

  在中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工业集中的华北地区,PM2.5占到了整个空气悬浮颗粒物重量的大半。

“大气污染物的源排放是内因,气象条件是外因。

源排放达到最不利扩散气象条件的容量限值时,开始出现灰霾天气。

”吴兑说。

  那么,灰霾对人体健康究竟影响几何?

  灰霾天气中大量的PM2.5,可通过呼吸道直达人体肺泡,造成对人体健康的伤害。

暴露在灰霾环境中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包括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DNA伤害、肺癌。

虽然生物学致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但统计表明灰霾在相当大程度上提高了呼吸道发病率和心肺疾病死亡率。

  “真正影响人体健康的是能够沉积在肺泡的颗粒物,也就是PM2.5。

”吴兑说,尽管统计结果有力地证明,在高污染大城市中,灰霾天气增加和肺癌造成的死亡率之间存在关联,但要明确、清晰地反映灰霾天气特别是PM2.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还需要相当长时间的实验、统计和分析。

  “灰霾将取代吸烟,成为肺癌致病头号杀手”,吴兑说,肺癌死亡率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上升了许多,但同时和肺癌密切相关的吸烟率却在下降。

问题究竟出在哪?

专家们发现,天空的能见度在急剧下降,灰霾天数急剧增加,由此可以推测,是不是肺癌死亡率和灰霾天气有一定的关系?

  吴兑所在的科研团队做了一个估算,把上个世纪60年代至今的气溶胶消光曲线图和肺癌死亡率的曲线图同时标出,判断气溶胶浓度增加之后7~8年,肺癌死亡率就会上升。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潘小川表示,前几年的研究显示,PM2.5的增长跟医院急诊相关疾病的病人的人数成正相关,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每增加10个微克立方米的PM2.5,急诊量大概增长0.5%到1%。

  2002年《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了一篇论文就曾提到,如果空气中PM2.5的浓度长期高于10微克/立方米,死亡风险就开始上升。

这篇论文分析了一项长期研究中参与者的死亡率和空气污染之间的关系,发现死亡率升高与PM2.5和二氧化硫的污染有关联,而与粗颗粒物污染没有可靠的关联。

  【案例分析】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去解决PM2.5的问题,全世界都少有先例。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邵敏

  因经济高速增长而导致“复合型大气污染”,在邵敏教授看来,既是我国目前大气污染的两个突出特征之一,又是有效控制PM2.5的最大“拦路虎”。

  “人们都说PM10是可吸入颗粒物,PM2.5是可吸入肺颗粒物,后者似乎只是比前者小,但防治起来却复杂得多,因为二者的形成规律并不相同。

”邵敏教授告诉记者,PM10主要来自直接的污染源排放,“而研究结果显示,PM2.5有50%以上来自二次污染物,即污染气体被氧化后形成的颗粒物。

  他表示,PM2.5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污染物,几乎所有污染物都会在其中有所体现。

PM2.5的相当一部分,是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挥发性有机物在空气中发生化学反应转化生成的。

  “这就是为什么PM10的质量浓度,往往到冬季燃煤季节时,才会明显上去。

但PM2.5在夏天,同样也会形成很高的浓度。

”邵敏教授说,“相应地,要控制PM10,只要把这类污染物的排放源控制住就可以。

但要控制PM2.5,就需要控制多种污染源,进入一个多污染物联合控制的阶段。

  为何经济的高速增长令“打击”PM2.5格外困难?

邵敏教授认为,困难首先就在于我国“短时间内集中爆发的多种污染源”,有条件让PM2.5随时开花。

  “历史上,欧美发达国家也曾出现过雾霾天气,比如1952年伦敦的‘烟雾事件’,美国上世纪40年代初开始出现的‘洛杉矶烟雾’等。

但是,前者的‘元凶’是工厂和住户排出的燃煤烟尘,后者的‘元凶’多为汽车尾气,我们目前的大气污染,则是发达国家各个污染阶段的浓缩体。

  邵敏教授告诉记者,在发达国家,基本上是在解决了煤炭燃烧物的污染问题之后,才出现机动车尾气问题,然后又出现其他有机污染问题。

“这些气候变化的问题,是一个接一个地发现、解决的。

  “但我国的城市化速度和经济发展速度实在太快,发达国家100多年的路,我们用差不多二三十年就走完了。

因此,污染的问题也在极短时间内集中爆发出来。

煤燃烧及其相关的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甚至还在有所发展时,就又出现了其他问题。

”邵敏教授认为,由此形成的各种污染交织在一起的现象,为PM2.5的大量滋生提供了温床。

  在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张远航教授看来,这意味着,要控制PM2.5,不仅要控制单一的污染物,更要对各种污染物之间的“关联”进行协同控制。

这无论在设备、技术还是人力上,对中国都将是一场持久战。

  曾任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总工程师的魏复盛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美国的PM2.5研究主要从学理角度出发,美国的卫生部门和环保部门极力主张制定PM2.5标准,但产业部门和企业家们都反对,政府也有一些反对的声音。

  因为一旦制定标准,标准确定将PM2.5纳入治理范围,意味着企业和社会都要付出更高的成本和代价。

环保部门为搜集证据,花了很多钱和精力去进行相关研究。

魏复盛说,美国制定PM2.5标准的博弈持续了近20年。

  而据吴兑教授介绍,美国和欧洲治理大气污染花费时间长达50年。

“我国不少城市的大气污染当然远远没有当年伦敦这些城市那么严重,但尽管政府治理力度很大,也得需要20至30年才能看到明显的成效。

”吴兑说,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大气环境治理的艰巨性、特殊性和长期性。

  目前,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已向全社会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

拟将PM2.5纳入监测中。

预计将于2016年首次在我国施行PM2.5国家限值标准。

  “中国推荐采用WHO第一过渡时期目标值,也就是‘超细灰尘’的浓度在75微克/立方米”。

吴兑说,眼下全球90%的国家没有公布PM2.5浓度限值,只有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日本、美国、加拿大等近十个国家颁布了PM2.5限值。

“中国纳入PM2.5,还不能算迟”。

而按世卫组织公布的三个过渡时期目标值阶段,通常每跨越一个阶段,都得付出至少3-5年艰苦治理。

  【措施】

  减排在行动

  燃油“降号”就是减污染

  自12月7日起到2012年1月7日,北京市地方标准《车用汽油》和《车用柴油》在市质监局网站公开征集意见,车用汽油和柴油的硫含量将再次降低,市民常见的“90号、93号、97号”汽油牌号也拟修改为“89号、92号、95号”。

  征求意见稿由北京市标准化研究所、市机动车排放管理中心等多家单位参与起草,制定完成,市质监局标准化处相关负责人昨晚告诉记者,制定这两个标准,主要是为了环保考虑,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油品质量。

  市环保局此前曾表示,在2012年年底之前,北京将力争实现销售新型汽油机动车达到国Ⅴ排放标准。

据报道,中石化集团下属的燕山石化在本月的媒体沟通会上也透露,国V车用汽、柴油标准计划从2012年5月开始执行。

  专家说法

  硫含量降低PM2.5浓度也变低

  环境化学专家董金狮昨晚介绍,硫的含量比原来的标准严格了5倍,这意味着汽车加了国V汽油后,排放的硫化物含量浓度也相应降低5倍,而硫化物是影响空气的重要指标,酸雨的形成主要就是因过多硫化物的存在。

而PM2.5中,硫化物也是一个组成部分,汽车排放要求严格,对PM2.5微颗粒的浓度会相应降低。

  变化

  硫含量浓度将降低5倍

  北京现行的国Ⅳ标准汽油,硫含量为“不大于0.005%。

市质监局标准化处人士说,按照此次征集意见稿,国V车用汽油进一步降低了硫的含量,为“不大于0.001%,因为硫是涉及排放污染的重要项目。

  同时,该标准还规定,车用汽油中不得人为加入甲醇以及含铅、含铁和含锰的添加剂。

车用汽油中应加入符合标准要求的汽油清净剂。

  【扩展阅读】

  我们的空气污染有多严重?

  据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公布的一张世界空气质量地图显示,全球细颗粒物污染最高的地区是北非以及中国的华北、华东和华中全部,中国大部分地区细颗粒物平均浓度接近80微克/立方米,超出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有关污染指标的8倍。

  中国环境科学院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说:

“珠三角、长三江、京津冀、四川盆地和沈阳等地城市群,大气细颗粒物污染日益严重。

”还有资料称,上海、广州、天津、深圳等城市灰霾天数占到了全年天数的30%~50%。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国际通行的衡量空气污染的标准是测量每立方米空气中所含的悬浮微细粒子,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是20微克。

但中国只有1%的城市居民生活在40微克的标准以下,而有58%的城市居民生活在100微克标准以上的空气中。

  日前,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首份全球城市空气污染调查报告,这份报告涉及91个国家近1100座城市的空气质量数据,其中中国上榜的31座城市中排在900名之前的只有海口(第814位)、拉萨(第891位)和南宁(第892位)。

PM2.5监测提上日程

  2012年3月5日,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今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PM2.5)等项目监测,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

推进生态建设,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巩固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成果,加强草原生态建设,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推进荒漠化、石漠化、坡耕地治理,严格保护江河源、湿地、湖泊等重要生态功能区。

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气候事件能力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公平原则,建设性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进程。

我们要用行动昭告世界,中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我们一定能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标准表述】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

PM2.5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空气质量的影响更大。

  当前,资源相对短缺、环境容量有限已经成为我国国情新的基本特征,而环境问题的背后往往是资源的过度消耗。

PM2.5只是一个个案。

我国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层出不穷,屡治不绝,一个重要原因正是一些地方政府没有真正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性,常常是为了一时发展忽视甚至牺牲环境,经济发展方式仍然靠拼资源、拼消耗。

这样的增长模式只能带来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经济增长也将更加难以为继。

  加强环保可以倒逼经济转型,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也是检验转方式成效的重要标志,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同时,保护环境、促进节约资源会带来大量新的需求,促进技术进步,催生新的产业,为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监测PM2.5可以由此倒逼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多方面的调整。

我们要借助这个契机,强化责任意识,进一步发挥环境保护的“倒逼作用”,逐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与增长。

  一是在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发展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同时,大力支持服务业发展,形成有利于节约和环保的产业体系。

服务业市场需求大,能耗和污染排放低,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有利于从源头上减少污染,减轻环境压力。

  二是在加大政府环保投入、推进环保科技攻关、实施一批国家重点生态环保工程的同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力量,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技术装备、服务管理、工程设计、施工运营等产业,增强保护与改善环境的能力。

  三是在强化环保责任、把住环境准入门槛的同时,完善相关激励和约束政策,使企业能够在节能环保中增效益、有动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多赢。

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经济布局时,要严格环境准入标准,根据主体功能区规划,实行分类指导、差别化的经济政策。

 

低碳行动亮化城市

  “中国低碳万里行”大型系列宣传活动由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办公室支持,人民政协报主办,首期主题为“低碳行动、亮化城市”,倡导用绿色节能照明技术推动未来社会发展,实现环保节能、降低发电量、减害、降灾、保护人类和地球。

  从全球范围看,向低碳经济转型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性大趋势,我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

  去年11月,国务院通过《“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标志着我国低碳发展已经进入行动阶段。

  【权威引述】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们要用行动昭告世界,中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我们一定能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深入剖析】

  低碳革命势在必行,低碳不仅仅是需要去郑重承担起来的一份责任,也意味着一种新的发展机会和新的生活方式。

低碳行动可以从以下四个层面着手:

  首先,政策性鼓励、支持和引导大力发展低碳产业。

倡导社会树立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的理念,支持并奖励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率先实施低碳行动的地区,并积极寻求适合国情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其次,节能减排,优化能源结构。

包括加强用能管理,发展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实施节能发电调度、合同能源管理、政府节能采购等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

优化能源结构,推动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安全高效发展核电,积极发展水电,加快页岩气勘查、开发攻关,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

加强能源通道建设;

开展节能认证和能效标识监督检查,鼓励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第三,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

吸收国外先进国家经验,建立统一的由国家政策规定,法律保障和金融系统支持的全国性气候交易市场体系。

  第四,开展节能减排家庭社区行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区是社会的基层组织,是推动节能减排的重要依靠力量。

要以改变当前家庭生活中与节能减排不相适应的观念、行为方式为重点,在广大家庭中大力倡导节能环保新理念,形成健康文明、节约环保的生活方式,并通过影响社区,带动全社会参与低碳行动。

  从今天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从我做起,每个人都有责任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作和生活所耗用的能源和碳排放量,大力倡导低碳生活理念,普及低碳生活常识,推行低碳生活方式。

湖泊的开发与治理

  湖泊是地球表层系统各圈层相互作用的联结点,是陆地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等关系密切。

流域是湖泊之源、湖泊是流域之汇,湖泊与流域是一个自然与社会密切相关的互为反馈的动态变化系统。

  我国的淡水湖泊大多处于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区,冬夏季风交替显著,四季降水分配不匀。

洪水季节,湖面辽阔,烟波浩渺,一望无际;

枯水季节,水束如带,呈现出“高水是湖、低水似河”的自然地理特征,丰枯季节湖泊水面和蓄水量差异甚大;

秋冬季节,湖滩外露;

草洲湿地植物种群多、数量大,浅碟形洼地中浮游植动物、水草、底栖动物、鱼类十分丰富,湖泊湿地上生物的多样性非常明显。

  一、湖泊的重要性

  湖泊不仅具有调蓄洪涝、引水灌溉、饮用水源地、交通运输、发电、水产养殖和景观旅游的功能,还具有调节区域气候、记录区域环境变化、维持区域生态系统平衡和繁衍生物多样性的特殊功能。

  二、湖泊环境问题的现状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湖泊在自然和人为活动双重胁迫的共同作用下,其功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现状堪忧,给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威胁。

主要表现在湖泊萎缩与干涸、水面积锐减;

污染严重、湖泊富营养化加剧;

湖泊围网养殖过度、生态系统受损;

流域水土流失加剧,湖泊淤塞严重;

湖泊水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受损等。

  三、湖泊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第一,全球气候变暖;

  第二,过量排放污染物使湖泊环境恶化;

  第三,围垦及围堤养殖使湖泊面积锐减,调蓄功能降低;

  第四,人类不合理利用水资源;

  第五,对湖泊缺乏统一的管理;

   四、湖泊环境问题的治理举措

  第一,重视立法,依法管理;

  第二,构建合理的权利结构,调动有关各方参与流域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科学制定流域规划,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第四,以相关“行动计划”为载体,整合资源解决湖泊突出问题;

  第五,尊重利益相关方合法权益,调动公众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第六,应用“生态学系统方法”,综合管理流域自然资源;

  第七,用科技创新引领支撑,提高流域管理的科学性。

  五、实用语句积累

  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宋苏轼)

  烟光山色淡演钱,千尺浮图兀倚空。

湖上画船归欲尽,孤峰犹带夕阳红。

(元尹廷高)

  柳暗花明春正好,重湖雾散分林沙。

何处黄鹤破瞑烟,一声啼过苏堤晓。

(明杨周)

  放棹西湖月满衣,千山晕碧秋烟微。

二更水鸟不知宿,还向望湖亭上飞。

(明董斯张)

地下水超采

  地下水,是贮存于包气带以下地层空隙,包括岩石孔隙、裂隙和溶洞之中的水。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水量稳定、水质好,是农业灌溉、工矿和城市的重要水源之一。

但在一定条件下,地下水的变化也会引起沼泽化、盐渍化、滑坡、地面沉降等不利自然现象。

  一、地下水超采的危害

  第一,地下水超采会造成地面沉降;

  第二,造成局部地区水资源衰减并伴随地下水污染;

  第三,对于沿海地区,造成海水入侵,地下淡水盐碱化。

  二、防治地下水超采的方法

  遏制地下水过度开采的主要途径是明确科学评价地下水含水系统的可开采量及其承载能力,并合理确定开采井和开采量的时空分布,通过法律、行政及经济等手段,对地下水的开发利用进行科学管理,以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一,根据地下水超采造成危害程度的预测评估,综合考虑地下水资源的恢复、补给能力,将地下水开采管理划分为禁采区、限采区和控采区或不同的保护区,进行分区开采;

  第二,进一步完善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络和地面沉降的检测,改进监测手段,如采用GPS技术,实现CPS监测与分层监测标组监测自动化,提高监测成果的时效性和服务水平;

  第三,加大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投入,研究制定优惠政策,多方筹集资金,用于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

  第四,认真贯彻国家有关地下水资源管理的方针、政策及法规,制定符合地方实际情况的地下水管理条例,加强地下水资源环境保护与节约用水的宣传教育;

  第五,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加强水循环利用等方法,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改善水文地质环境;

  第六,建立统一的地下水资源管理机构,实行规划开发,统一合理调度,如在市区内逐步停止自采井,统一调度使用城市供水;

  第七,培养一批地下水资源监测、科研队伍,建立完备的应急预案、水质监测、预警监控体系和严格的监管制度,为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地下水环境是地下水及其赋存空间环境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和人为活动作用影响下所形成的状态及其变化的总称,是地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保护地下水环境,关系子孙后代、关系国计民生,因此,改善和保护地下水这一有限的战略资源已刻不容缓。

从自然灾难中反思人类的界限

 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东海岸发生8.8级地震。

日本政府称地震已给当地带来“重大损失”。

据日本当地媒体报道,大地震引发的破坏性海啸波及一些地区,造成大批人员失踪,目前尚无法统计全面的伤亡和损失情况。

  相近时刻,中国大地也有一场地震,3月10日12时58分,云南盈江县发生5.8级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