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学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II卷模拟Word文件下载.docx
《人教版学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II卷模拟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学年中考二模语文试题II卷模拟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内容简介】
丰子恺的儿童文学作品,内容丰富,体裁多样,以前曾有不同形式的单行本出版,但还没有出版过收罗齐全的儿童文集。
中国外文局海豚出版社将丰子恺的童话、儿童散文、儿童故事分成7册精编精印成《丰子恺儿童文学全集》出版。
包括:
童话集《小钞票历险记》《博士见鬼》,儿童散文集《给我的孩子们》《华瞻的日记》《中学生小品》,儿童故事集《少年音乐故事》《少年美术故事》。
【作者简介】
丰子恺(1898—1975),曾用名丰润、丰仁、婴行,号子恺,字仁。
浙江崇德人,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他的文章风格雍容恬静,富有诗意;
漫画多以儿童作为题材,幽默风趣,反映社会现象,深受人们的喜爱。
【编辑推荐】
丰子恺特别喜欢孩子、热爱孩子,甚至到了“崇拜孩子”的地步。
他说:
“我的心为四事所占据了:
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
”他认为孩子“有着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是世间“彻底真实而纯洁”的人。
他甚至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长大,让生命一直浸润在童心世界的快乐和本真中。
为此他还满怀惆怅地写了一篇《送阿宝出黄金时代》的散文,既为自己的儿女长大而欢欣,又为孩子告别童年而伤心。
这就是丰子恺。
心中装着太多的童心、童真、童趣,笔底表达出来的自然是“青春在眼童心热”——活泼泼的儿童世界。
(摘自XX百科)
【名人推荐】
《丰子恺儿童文学全集》的出版,是新世纪儿童文学与少儿出版的一件大好事、大喜事。
相信《丰子恺儿童文学全集》必将得到中国孩子的喜爱,并伴随中国孩子精神生命的成长;
同时通过海豚出版社的海外传播渠道,也必能为不同肤色的外国孩子所欢迎。
童心无界,大爱无疆,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超越时空、惠泽四海!
——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主任王泉根
【众家评说丰子恺】
你的文和画就像一首首小诗,我们就像吃橄榄似的,老咂着那滋味儿。
(朱自清)
我的脑子里有一个“丰先生”的形象:
一个与世无争、无所不爱、一颗纯洁无垢的孩子的心。
(巴金)
他取材的题材,原并不是什么有实用或深奥的东西,任何琐屑轻微的事物,一到他的笔端,就有一种风韵,殊不可思议。
(谷崎润一郎)
漫画家的敏感、尖刻和佛教徒的宽容、慈悲在他的身上竟融合的如此和谐。
由于敏感,子恺先生看到了许多素来不为人们所留心的生活场景;
由于宽容,子恺先生以他惯有的同情心取代了对尖锐的讽刺。
(人民网)
4.下面表述与上述材料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海豚出版社首次将丰子恺的儿童文集收罗齐全并编辑成《丰子恺儿童文学全集》出版。
B.丰子恺热爱孩子、崇拜孩子,我们可以从他的文章中感受到童心世界的快乐和本真。
C.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主任王泉根对《丰子恺儿童文学全集》的出版给予了高度赞美。
D.丰子恺是我国著名的漫画家、散文家,他的作品既有尖锐的讽刺,又有佛教徒的宽容。
5.如果XX百科主编想为《丰子恺儿童文学全集》增加一个推荐栏目,你认为“名人推荐”和“众家评说丰子恺”哪一个更合适?
请说明理由。
6.上述“图书推荐”材料,能否吸引中学生去读《丰子恺儿童文学全集》?
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种爱
丁立梅
①认识陈家老四,缘于我婆婆。
婆婆来我家小住,我下班回家,陈家老四正站在我家院门,跟婆婆亲亲热热地说着话。
②他家离我家不远,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父亲过世早,上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都已另立门户。
他们与他感情一般,与母亲感情也一般,平常不怎么往来。
只有他和寡母,守着祖上传下的三间平房度日。
③他没正式工作,蹬着辆破三轮,上街帮人拉货。
婆婆怕跑菜市场,有时会托他带一点蔬菜回来。
他每次都会准时送过来,看得出,那些蔬菜,已被他重新打理过,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
婆婆削个水果给他吃,他推托一会儿,接下水果,憨憨地笑。
路上再遇到我,他没头没脑说一句,你婆婆是个好人。
④他却得了绝症,肝癌。
穷,医院是去不得的,只在家里吃点药,等死。
精神好的时候,他会撑着出来走走,身旁跟着他的白发老母亲。
小区的人,远远望见他,都避开走,生怕他传染了什么。
他坐在我家的小院子里,苦笑着说,我这病,不传染的。
我们点头说,是的,不传染的。
他得到安慰似的,长舒一气,眼睛里,蒙上一层水雾,感激地冲我们笑。
⑤一天,他跑来跟我婆婆说,阿姨,我怕是快死了,我的肝上积了很多水。
⑥我婆婆说,别瞎说,你还小呢,有得活呢。
⑦他笑了,说,阿姨,你别骗我,我知道我活不长的。
只是扔下我妈一个人,不知她以后怎么过。
⑧我们都有些黯然。
春天的气息正在蓬勃,空气中,满布着新生命的香,叶在长,花在开。
而他,却像秋天树上挂着的一枚叶,一阵风来,眼看着它就要坠下来,坠下来。
⑨我去上班,他在半路上拦下我。
那个时候,他已瘦得不成样,脸色蜡黄蜡黄。
他腼腆地冲我笑,老师,你可以帮我一个忙么?
我说,当然可以。
他听了很高兴,说他想在小院子里种些花。
你能帮我找些花的种子么?
他用期盼的眼神看着我。
见我狐疑地盯着他,他补充道,在家闲着也无聊,想找点事做。
⑩我跑了一些花店,找到许多花的种子带回来,太阳花,凤仙花,虞美人,喇叭花,一串红……他小心地伸手托着,像对待小小的婴儿,眼睛里,有欢喜的波在荡漾。
我却还是不太明白,他病成这样,怎么还有心思种花?
⑪这以后,难得见到他。
婆婆说,陈家老四中了邪了,筷子都拿不动的人,却偏要在院子里种花,天天在院子里折腾,哪个劝了也不听。
⑫我笑笑,我的眼前,浮现出他捧着花的种子的样子。
真希望他能像那些花儿一样,生命有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⑬某天大清早,买菜回来的婆婆突然说,陈家老四死了。
⑭像空谷里一声绝响,让人怅怅的。
我买了花圈送去,第一次踏进他家小院,以为定是灰暗与冷清的,却不,一院子的姹紫嫣红迎接了我。
那些花,开得热情奔放,仿佛落了一院子的小粉蝶。
他白发的老母亲,站在花旁,拉着我的手,含泪带笑地说,这些,都是我家老四种的。
⑮我一时感动无言,不觉悲哀,只觉美好。
原来,生命完全可以以另一种方式重新存活,就像他种的一院子的花。
而他白发的老母亲,有了花的陪伴,日子亦不会太凄凉。
7.请根据选文内容,按要求填写下表。
故事情节
得知病情
受托买种
得知死讯
看见鲜花
“我”的心理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④______
8.第⑧段画线句子的作用?
9.联系上下文,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1)我笑笑,我的眼前,浮现出他捧着花的种子的样子。
(2)他白发的老母亲,站在花旁,拉着我的手,含泪带笑地说,这些,都是我家老四种的。
10.有人认为本文的标题“种爱”不如改为“陪伴”,请简述你的意见和理由。
三、句子默写
11.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白处。
(1)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
(2)山水之乐,________。
(3)________,人迹板桥霜。
(4)________,何似在人间。
(5)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
(6)但愿人长久,________。
(7)________,湘水无情吊岂知?
(8)莫说相公痴,________。
四、对比阅读
(甲)
景春曰: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
孟子曰: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女子之嫁,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日: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
(乙)
曰: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①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难言也。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
无是,馁也。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②四于心,则馁矣。
我故日,告子③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无若宋人然:
宋人有闵⑤其苗之不长而揠⑥之者,芒芒然⑦归,谓其人⑧四曰:
‘今日病⑨矣!
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注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⑩苗者也;
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①浩然:
盛大而流动的样子。
②慊:
快,痛快。
③告子:
名不详,可能曾受教于墨子。
④正:
止。
“而勿正”即“而勿止”。
⑤闵:
担心,忧愁。
⑥揠:
拨。
⑦芒芒然:
疲倦的样子。
⑧其人:
指他家里的人。
⑨病:
疲倦,劳累。
⑥耘:
除草。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1)丈夫之冠也
(2)往之女家
(3)无若宋人然
(4)非徒无益
13.下面是两位同学关于甲、乙两段文字的讨论。
请你根据上下文,在横线上将对话补充完整。
小文:
(乙)文中说浩然之气是“至大至刚”,“至大”在(甲)文中对应的语句是什么呢?
小涵: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住在天下最大的住宅,是仁:
站在天下最正的位置,是礼;
___________。
那么“至刚”在(甲)文中对应的语句是什么呢?
“___________。
(乙)文中孟子把“义”看作心内之物,还要不断地培养“义”,他讲述揠苗助长的故事,目的是为了论证___________。
是的,孟子说理的特点是善用___________等方法说理,笔带锋芒,语言犀利,气势磅礴,论证严密。
14.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点。
具体表现(用原文回答)
本质原因
代表人物
妾妇之道
以顺为正者
在权力面前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
(1)
大丈夫之道
(2)
(3)
文天祥、鲁迅、项羽
15.古人常用虚词来表情达意,请分别探究下列句中加点字表达的语气和感情。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2)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6.本诗前两句时而“黑云压城”,时而又“甲光向日”,这样写合理吗?
请从修辞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17.陆游曾评价李贺之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请结合本诗中表现色彩的词语,说一说这样写的妙处。
六、名著阅读
18.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朱赫来察看了小山包,然后同托卡列夫、帕托什金坐雪橇到伐木场去了一趟,又转了回来。
斜坡上的人还在坚持不懈地挖土。
朱赫来望着飞舞的铁锹,望着弯腰紧张劳动的人群,低声对阿基姆说:
“群众大会用不着开了,这儿谁也不需要进一步动员。
托卡列夫,你说得对,这些人是无价之宝,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①段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__________姓名),叙写了朱赫来在视察_________时候的场景。
小说主人公__________人物名)正是在朱赫来的影响下,走上了革命道路。
②结合相关故事情节,请分析朱赫来说“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的原因。
七、综合性学习
19.近年来,随着《中华诗词大会》《中华成语大会》等弘扬传统文化的节目火热,传统文化的学习也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某班进行了“漫步古诗苑”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1)(观点表述)2017年新版“部编本”教材问世。
本次教材最引人关注的变化之一是古诗文篇目大幅增加。
有人认为,在教材中大比例提升文言文和古诗词,加大了学习语文的难度,于学习无益。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要求:
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字数在8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事链接)下图是与一首古诗有关的故事,简要复述这个故事。
字数在6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联征集)结合活动主题,续写下面的对联。
上联:
秉承祖先智慧
下联:
______________
20.某校九年级开展以“汉字的传承”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0分)
⑴为了营造活动氛围,请你帮忙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下面是一位同学本次活动感想的部分内容,请阅读后完成问题。
(5分)
在节目《汉字英雄》中,不少字背后都有一个“千人知晓率”。
节目显示,“脱臼”的“臼”千人知晓率仅为23.9﹪,“舂米”的“舂”仅为20﹪。
在首期《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让一个个选手落马的,【A】不是诸如“荦荦大端”、“郫县豆瓣”之类的复杂字词,就是“三聚氰胺”、“分道扬镳”这些常见的热门词语。
【B】互联网时代,我们习惯于敲打键盘,越来越多的人患上“失写症”;
【C】古人常说“一字为师”,而在浮躁心态之下,人们对于汉字书写已相当草率,甚至积非成是、将错就错。
这委实是汉字和汉语言文化的莫大尴尬。
【D】调查显示,94.1﹪的人都曾有过提笔忘字的经历,其中26.8﹪的人经常提笔忘字。
①【A】句中有语病,应该将“_____________”一词该成“________________”(2分)
②【B】【C】【D】句的语序不当,应该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排序。
(3分)
⑶该如何抵挡对汉字的遗忘呢?
请结合上面的文字,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3分)
八、作文
21.作文。
①历史给人的唯一教训就是人们从未在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
——黑格尔
②我们只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历史学。
——马克思
③我们根本没想到要怀疑或轻视历史的启示;
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
——恩格斯
④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司马迁
⑤历史是什么:
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
——雨果
阅读上述材料,经典语句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总能激起读者思维的火花。
引发了你什么联系与思考,任选其中一句或多句(可全部涉及),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写成诗歌不少于16行)
写作助手(仅供参考,不影响评分)
①选取其中一句或多句进行思考与探究(不影响评分)。
②结合初中阅读体验(名著阅读和课本阅读)和生活进行读后感创作。
③可结合材料,阐述自己的观点,对材料进行辨析。
参考答案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