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新教材学高中地理天气的成因与气候的形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32280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6.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图版新教材学高中地理天气的成因与气候的形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图版新教材学高中地理天气的成因与气候的形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图版新教材学高中地理天气的成因与气候的形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图版新教材学高中地理天气的成因与气候的形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图版新教材学高中地理天气的成因与气候的形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中图版新教材学高中地理天气的成因与气候的形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中图版新教材学高中地理天气的成因与气候的形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中图版新教材学高中地理天气的成因与气候的形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中图版新教材学高中地理天气的成因与气候的形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中图版新教材学高中地理天气的成因与气候的形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中图版新教材学高中地理天气的成因与气候的形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中图版新教材学高中地理天气的成因与气候的形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中图版新教材学高中地理天气的成因与气候的形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中图版新教材学高中地理天气的成因与气候的形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中图版新教材学高中地理天气的成因与气候的形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中图版新教材学高中地理天气的成因与气候的形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中图版新教材学高中地理天气的成因与气候的形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中图版新教材学高中地理天气的成因与气候的形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图版新教材学高中地理天气的成因与气候的形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x

《中图版新教材学高中地理天气的成因与气候的形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图版新教材学高中地理天气的成因与气候的形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图版新教材学高中地理天气的成因与气候的形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docx

中图版新教材学高中地理天气的成因与气候的形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

1.了解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运用示意图,记住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综合思维)

2.结合图示,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区域认知)

3.结合具体气候类型,掌握大气环流对气候形成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

一、大气环流

1.概念:

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地面性质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太阳辐射是大气环流的根本原因。

3.形成

(1)地球表面性质均匀且不自转:

形成单一的闭合环流。

(2)地球自转:

形成三圈环流。

4.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1)气压带

(2)风带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1原因: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随季节变化而呈规律性的南北移动。

2规律(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

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图表点拨] 教材P65图3—2—5,该图展示出:

(1)地球上有七个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和南北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六个风带(南北半球分低纬信风带、中纬西风带和高纬极地东风带)。

(2)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

(3)南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以赤道为轴对称分布。

5.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南半球

1特点:

气压带基本上是连贯的。

2原因:

南半球陆地面积较小,海洋占绝对优势,地表相对均匀。

(2)北半球

1特点:

气压带相对破碎。

2原因:

陆地面积较大,且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差异明显。

3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表现

夏季:

陆地升温快,气温高,形成热低压区。

冬季:

陆地降温快,气温低,形成冷高压区。

(3)季风环流成因

1海陆热力差异,在东亚地区形成了世界最典型的季风环流。

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也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

大气环流

气候特征

气候类型

分布

赤道低气

压带

终年高温多雨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两侧南北纬10°之间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

副热带高气压带

终年炎热干燥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至纬度30°之间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夏季炎热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地中海气候

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

西风带

终年温和多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

纬度40°~60°的大陆西岸

(1)西风带的盛行风向是西南风。

(  )

(2)气压带和风带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  )

(3)北半球的气压带都成块状气压分布。

(  )

(4)影响地中海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海陆分布。

(  )

(5)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

A    B     C    D

[提示] (1)× 南、北半球的西风带的风向不同,北半球西风带盛行的是西南风,南半球西风带盛行的是西北风。

(2)× 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3)× 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月份时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的高压中心分割成块状存在于海洋上;7月份时,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的低压中心分割成块状存在于海洋上。

(4)× 地中海气候是因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的,因此大气环流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5)C [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即为冬至日,全球气压带风带南移;C图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图示赤道低压带完全位于赤道以南地区,说明全球气压带风向南移,且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为东南信风带。

]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在18世纪产业革命之前,人们航海的动力主要依靠风。

航海家们经过多次航行发现30°纬度附近总是无风,帆船上装运的到美洲大陆的马匹,由于草料和淡水不足,相继死掉,马肉又吃不完,不得不把马肉投到大海里喂鱼。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无风的30°纬线叫作“马的死亡线”,又称“马纬度”。

问题1 (区域认知)除“马纬度”外,地球上还有哪些海区是无风地带?

[提示] 赤道、南北纬60°海区。

问题2 (综合思维)为什么其他海域总吹着有规律的定向风,而在“马纬度”等海区总是无风?

[提示] 在赤道、南北纬30°和南北纬60°海区无风是因为它们受单一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或下沉气流。

问题3 (区域认知)帆船在行至纬度40°~60°海域时往往会遇到狂风巨浪的海域环境,为什么会这样?

[提示] 此纬度地带位于温带地区,常年以西风为主,风速较大,且西风带中雨雪天气变化频繁,气旋活动较多,常会出现狂风巨浪的情况,此处被称为“咆哮的西风带”。

[归纳提升]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

地球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了三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突破该知识点应注意“四抓”。

1.抓“动力”——突破气压带形成

2.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

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1)记忆——看纬度位置:

纬线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中心纬线。

(2)辨别——看相间特点:

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3)判断——看图形特点:

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常涉及的局部图和变式图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4.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下图所示:

图形法记忆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如上图所示,四个手指与手掌弯曲成90°角,它们之间的接触带的凹陷处和凸起处分别代表低气压带和高气压带,其中中指和无名指的凸起处分别代表不同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它们之间的凹陷处代表赤道低气压带,食指和小拇指的凸起处分别代表不同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食指与中指之间以及小拇指与无名指之间分别代表不同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

1.下图为以某极点为中心的地球部分示意图,阴影部分为气压带,箭头为风向。

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甲地所处的气压带名称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

(2)图中乙地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北风B.东南风

C.西北风D.西南风

(3)此时图示半球所处的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1)B (2)D (3)B [乙处为西风带,风向右偏,故该图应为以北极点为中心的极地俯视图,甲地所处的是副热带高气压带。

图示季节,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应为夏季。

]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夏威夷高压是活跃在太平洋的高压,中心位于夏威夷群岛附近。

在不同季节其中心所在的纬度位置会发生变化。

夏季高压中心气压值高,控制范围大,中心附近约位于37°N附近。

同时其高压脊控制范围还向西扩大,我国东部沿海受其影响,气旋活动频繁。

冬季气压中心气压值低,控制范围小,中心附近约位于30°N附近。

问题1 (区域认知)夏威夷高压是如何形成的?

它对我国的气候有何影响?

[提示] 夏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亚欧大陆受热快,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其中亚洲低压最为突出,使分布在该纬度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的夏威夷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其组成部分。

它给我国大部分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

问题2 (综合思维)夏威夷高压中心为什么会发生季节移动?

[提示] 受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的影响,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也会发生季节移动,导致夏威夷高压控制区有季节变化。

问题3 (区域认知)冬季我国东部为何盛行西北季风?

它对我国的气候有何影响?

[提示] 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亚欧大陆为亚洲高压,北太平洋形成阿留申低压,这时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下形成西北季风。

它给我国广大地区带来寒冷干燥的天气。

[归纳提升] 

1.南、北半球气压带的差异及原因

(1)南半球:

特别是南纬30°以南的地区,气压带基本上是连贯的,因为南半球陆地面积较小,海洋占绝对优势,地表相对均匀。

(2)北半球:

气压带被分割成几个范围很大的高压区和低压区,因为北半球比南半球陆地面积大,海陆热力差异明显。

具体如下:

7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和夏季风

1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和冬季风

2.东亚、南亚季风环流的形成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形成了季风环流,如下图所示:

(1)冬季

(2)夏季

3.东亚、南亚季风的比较

两类季风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

差异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冬季风

源地

西伯利亚、蒙古

西伯利亚、蒙古

风向

西北风

东北风

性质

寒冷干燥

低温干燥

夏季风

源地

太平洋副热带海区

赤道附近印度洋

风向

东南风

西南风

性质

温暖湿润

温暖湿润

分布

地区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

亚洲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和我国西南的一些地区

比较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2.下图为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13为大陆上气压中心,24为海洋上气压中心。

读图,完成(1)~(3)题。

(1)若图中1为高气压中心,则(  )

A.1为夏威夷高压

B.2为阿留申低压

C.3为亚速尔高压

D.4为亚洲高压

(2)据图分析这种气压中心分布的形成原因是(  )

17月,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使副热带高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 2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31月,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使副极地低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 4季风气候形成这种气压分布

A.12B.23

C.13D.34

(3)1为高压中心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盛行西北风

B.印度半岛盛行西南风

C.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

D.北京炎热多雨

(1)B (2)C (3)A [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1、3分别位于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上,2、4分别位于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上。

若1为高气压中心,则1为亚洲高压,2为阿留申低压,4为冰岛低压,亚速尔高压为夏季北大西洋上的气压活动中心。

第(2)题,由于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的大,且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使纬向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的高、低气压中心。

第(3)题,当1为高压中心时,正值我国冬季,我国广大地区吹西北风;印度半岛吹东北风;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属温带季风气候的北京此时寒冷干燥。

]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每年6~9月的非洲,将会上演地球上最壮观的动物大迁徙场面。

百万头的角马,数十万计的斑马、羚羊组成声势浩大的队伍,从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保护区前往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公园,沿途狮子、花豹、鬣狗尾随,鳄鱼开始在狭窄的马拉河两畔聚集,准备分享即将到来的盛宴。

问题1 (区域认知)你知道这里动物为什么会有季节性迁徙的特点吗?

[提示] 这里为热带草原气候,一年中有明显的干湿季变化,草原上植被湿季水草丰美,干季草类枯黄。

问题2 (综合思维)这里的气候是如何形成的?

[提示] 干季受信风带控制,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归纳提升] 

1.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环流是影响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有不同的气候类型。

如下表所示:

气候类型

成因

特点

分布规律

单一

气压

带、风

带控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多雨

赤道附近

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高温少雨

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中部和西部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终年温和湿润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

热带草原气候

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变化

热带雨林的南北两侧

地中海气候

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2.气压带、风带与气候分布的一般规律

3.一般而言,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

回答(1)~(2)题。

(1)关于地中海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温和多雨

B.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炎热干燥

C.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少雨

D.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寒冷多雨

(2)下列气候中各月降水量比较均匀的是(  )

A.热带雨林气候B.地中海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

(1)B (2)A [第(1)题,地中海气候分布在30°~40°的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第(2)题,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全年高温多雨,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

区域认知——南半球的“魔鬼西风带”

2018年11月18日搭载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的“雪龙”号极地科考船离开澳大利亚霍巴特向南极大陆航行,开始穿越海况恶劣的“魔鬼西风带”。

穿越西风带期间,将遇到平均7至8级的大风和波高3至4米的海浪。

2019年11月11日,首航南极进行第36次科考的“雪龙2”号将穿越西风带,前往南极中山站。

南半球西风带,位于南纬45°到60°附近,常年盛行5到6级大风,所以又被称为“魔鬼西风带”。

据此回答1~2题。

1.下面四幅图中表示南半球西风带的是(  )

2.南半球“魔鬼西风带”风力最强的月份是(  )

A.12月~2月

B.6月~8月

C.3月~5月

D.8月~10月

1.B 2.B [第1题,南半球西风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风向为西北风。

第2题,冬季,南北温差大,气压差增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大,风力最强。

]

[素养立意] 本组题以“魔鬼西风带”为背景,考查西风带的风向及成因,体现了地理学科区域认知。

中纬度温度差大→中纬度气压差大→中纬度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西风强。

题组1 大气环流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反映的季节及其代表月份是(  )

1北半球夏季 2南半球夏季 31月 47月

A.34    B.23

C.12D.14

2.图示气压带南、北两侧的风带分别是(  )

A.东南信风带、中纬西风带

B.极地东风带、中纬西风带

C.中纬西风带、东南信风带

D.中纬西风带、东北信风带

1.B 2.C [第1题,根据图示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位置和所学知识判断;图示地区为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南移,说明为1月,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第2题,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南侧为中纬西风带,北侧为东南信风带。

]

11月16日,中央气象台友情发布“秋裤”预警:

11月18日~19日,全国大部分地区将被“秋裤”占领,特别是东北部分地区,甚至需要“棉裤”登场救急。

读下图,完成3~4题。

3.(生活中的地理)导致“秋裤”预警的“罪魁祸首”是(  )

A.蒙古—西伯利亚高压B.阿留申低压

C.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D.江淮准静止锋

4.(生活中的地理)常与图例“闻君将至惊坐起,急问秋裤在哪里”中的“君”相伴而至的是(  )

A.连续阴雨B.天高云淡

C.浓雾蔽天D.云雨大风

3.A 4.D [第3题,“秋裤”预警主要是由于气温降低产生的,此时在亚欧大陆上为高压天气系统,受该高压的影响,导致该股冷空气不断南下,从而产生大幅度降温。

第4题,读图分析可知,“闻君将至惊坐起,急问秋裤在哪里”所在区域主要在我国的长江流域地区,由材料可知“君”是指冷空气,与之相伴随的是云雨和大风天气。

]

教材P63探索

角马群迁徙是为了追逐水草;角马群迁徙的方向大致与气压带、风带移动的方向相同。

教材P64思考

由对流层顶部水平气流、下沉气流和对流层底部水平气流、上升气流组成。

教材P66思考

降水主要集中在低气压带地区,因为低气压带地区的气流辐合上升,易形成降水;而高气压带地区的气流辐合下沉,天气

多晴朗,无降水。

然而降水的多少与风带中的风速、风向及其经过的下垫面有关,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带来暖气团,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带来冷气团,暖气团经过海洋或湖泊与冷气团相遇辐合上升或被地形抬升形成降水,冷暖气团越强,经过的水域越大,气流辐合上升速度越快,降水强度越大。

教材P68读图

冬季,大陆降温快,亚欧大陆形成高气压中心;夏季,海洋增温慢,海洋上形成高气压中心。

教材P70读图

南方地区夏季降水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关系密切,雨带位于副热带高压北部5~8个纬度。

主要原因是西太平洋高压西部底层暖湿气流辐合上升,形成降水。

教材P70作业题

1.(1)东海、南海,孟加拉湾、阿拉伯海等。

东海和南海夏季吹东南方、冬季吹西北风;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夏季吹西南风,冬季吹东北风。

(2)冬季出发,夏季返航。

(3)略。

2.略。

3.(1)低气压带,气流上升,气温降低,水汽凝结,形成降水;高气压带,气流下沉,气温升高,水汽很难凝结,多晴朗天气,降水少。

(2)大气环流促进了高低纬度间,海洋和陆地之间水汽和热量的输送和交换,影响了全球的水分和热量分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