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鉴赏《木刻与漫画》教案2篇.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133377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30.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美术鉴赏《木刻与漫画》教案2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美术鉴赏《木刻与漫画》教案2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美术鉴赏《木刻与漫画》教案2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美术鉴赏《木刻与漫画》教案2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美术鉴赏《木刻与漫画》教案2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高中美术鉴赏《木刻与漫画》教案2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高中美术鉴赏《木刻与漫画》教案2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高中美术鉴赏《木刻与漫画》教案2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高中美术鉴赏《木刻与漫画》教案2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美术鉴赏《木刻与漫画》教案2篇.docx

《高中美术鉴赏《木刻与漫画》教案2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美术鉴赏《木刻与漫画》教案2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美术鉴赏《木刻与漫画》教案2篇.docx

高中美术鉴赏《木刻与漫画》教案2篇

 

高中美术鉴赏《木刻与漫画》教案2篇

Teachingplanofwoodcutandcartoon

编订:

JinTaiCollege

高中美术鉴赏《木刻与漫画》教案2篇

前言:

美术指创作占有一定平面或空间,且具有可视性的艺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

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种生产形态。

本教案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艺术审美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

【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

高中美术鉴赏《木刻与漫画》教案

2、篇章2:

高中美术鉴赏《木刻与漫画》教案

篇章1:

高中美术鉴赏《木刻与漫画》教案

教学目标:

①了解木刻与漫画两个既有传统渊源又是新兴的美术门类的特点和发展脉络。

②启发学生认识美术的社会作用,体会文艺家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需向学生讲清楚:

木刻是版画的一种,版画除木刻外,还有铜版、石版及丝网印刷等种类;漫画也有多种形式和不同的社会功能。

②木刻、漫画在抗日战争和民主革命运动中曾经发挥过的战斗作用,美术家与民族共命运,表现了可贵的爱国热情和历史的使命感。

③优秀的漫画、木刻作品深刻的思想内容是通过高明的艺术技巧表现出来的,“缺乏艺术性的艺术品,无论政治上怎样进步,也是没有力量的。

”(毛泽东)

课型:

新授,鉴赏。

教法:

讲解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法:

听、看、想、讲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徐悲鸿《奔马》、司徒乔《放下你的鞭子》、《“七七”的号角》等作品,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特殊的意义。

指出:

在抗日战争和民主革命运动中,美术家与民族共命运,表现了可贵的爱国热情和历史的使命感。

但在当时,以画笔为武器,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和民主革命运动的最多的是木刻家和漫画家。

二、新课

1、提出问题讨论:

木刻的特点、制作方法?

漫画有哪些种类与特点?

讨论指出:

中国20世纪30年代初期出现由鲁迅倡导,以进步美术青年为主力的木刻创作运动。

中国古代木刻版画具有悠久的历史,但这种版画都是刻工复刻画师的原稿,是一种复制木刻。

这种木刻大约在14世纪初传到欧洲,到19世纪欧洲产生了创作木刻。

创作木刻的特点是不模仿,不复制,刻者自己以刀代笔,以木代纸或布,完全由刻者自己创作,刻家就是画家。

2、作品鉴赏:

你喜欢哪件木刻作品?

请3位同学发言。

生:

黄新波的《卖血后》

作品有什么样的艺术特色?

(反映人民疾苦,揭露黑暗的社会现实)

教师小结:

木刻在抗日战争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发挥过巨大战斗作用,美术家与民族共命运,表现了可贵的爱国热情和历史的使命感。

3、漫画:

漫画的本义是什么?

和我们当今喜欢的漫画有什么不同?

漫画有哪些著名艺术家,你喜欢谁的哪件作品?

华君武以漫画形式创作的反对美帝国主义援助蒋介石打内战的作品《三毛流浪记》,揭示了旧中国流浪儿童的苦难生活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4、体验作品:

引导学生临摹一件木刻或漫画作品

三、小结

木刻和漫画创作始终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反映人民疾苦,揭露黑暗的社会现实,成为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最活跃和最有战斗性的美术运动之一。

四、课外延伸

收集资料了解套色木刻创作方法。

篇章2:

高中美术鉴赏《木刻与漫画》教案【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国美术鉴赏中继中国油画后的一课,木刻和漫画是有别于传统绘画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都有悠久的传统渊源。

在中国革命战争年代都是极具战斗力的精神武器,它的发展和壮大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对木刻与漫画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的多元艺术作品,更可以使学生认识美术在民族战争中发挥的社会作用,体会艺术家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木刻与漫画两个既有传统渊源又是新兴的美术门类的特点和发展脉络。

2、能力目标:

通过欣赏木刻作品,体悟其独特的艺术美感,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启发学生认识美术的社会作用。

3、情感目标: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文艺家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木刻(版画的一种)和漫画的多种形式、特点和不同的社会功能。

教学难点:

分析木刻、漫画这些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特殊意义。

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关键:

利用多媒体,图片等资料,结合联系其他有关内容分析研究,归纳总结。

教学设计:

主要分为三部分来讲解:

第一部分:

认识木刻及它的形式、特点和艺术表现力。

了解木刻在革命战争时期体现的社会功能和艺术功能。

欣赏木刻作品的多种形式,体会木刻丰富的表现形式。

第二部分:

了解漫画的由来及特点,以及在发展中对中国革命发挥的战斗作用。

第三部分:

总结前两部分的主线-与民主共命运,并将这一主线升华拓展。

教学分析:

以“与民主共命运”的影片、实例图片为线索,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启发引导,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具:

多媒体课件,录象资料,木刻、漫画作品、版画用具。

一、组织教学:

(常规)

二、导入新课:

播放抗战宣传影片,渲染气氛,使学生进入主题意境,导出课题。

(情景创设法)

让学生展开热烈讨论。

(讨论法)

教师总结:

木刻与漫画,看似多元的作品,都由一条线索穿起来,这就是“与民族共命运”。

在民族存亡关头,中国艺术家们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强烈的视觉震撼力,感染着人们,为广大群众传递了精神食粮。

使学生感受到在民族危亡时刻艺术家的爱国热情和艺术作品体现的社会功能。

由此切入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木刻:

(讲述法、欣赏法、自主探究法、对比欣赏法、启发引导法)

1、木刻:

木刻属于版画的一种。

绘画作品经由木版刻制,而后在纸上拓印完成的画种。

(版画是通过绘图、制版、印刷而完成的绘画作品,复制是其重要特点。

2、木刻种类:

利用木材纵断面刻制的,称木面木刻。

利用木材横断面刻制的,称木口木刻。

以单块木版刻制的称黑白木刻。

以多块木版刻制后套色印刷的称的称套色木刻。

3、木刻的工具:

木版、刻刀、三夹板、油墨、宣纸

4、木刻知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a.木刻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是版画的发源地。

早在公元7世纪我国隋唐时代发明雕版印刷术后,随着雕版佛经书籍的大量印刷也就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木版画。

宋代以后,不断有新的发展。

到明清时期,文学作品插图达到很高成就。

b.中国古代传统木刻分类:

随印刷术兴起发展起来的书籍插图类作品。

属于复制木刻。

(佛经《金刚般若波罗密经》)

民间木板年画,属于复制木刻。

在民间影响深远。

(杨柳青、桃花坞等重要生产中心)

特点:

由画师起稿后,由刻工复制,属于复制木刻。

c.新木刻运动:

中国的新兴木刻是在引进欧洲创作木刻(兴起于19世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分为两个时期:

初创时期为了介绍东欧和北欧的文艺,输入外国的版画,鲁迅于1929年与柔石等组织了朝花社,通过该社所输入的许多外国版画受到进步美术青年的欢迎。

成长壮大时期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及以后的解放区,新木刻运动创造出辉煌的成绩。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新木刻运动在国统区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特点:

不模仿,不复制,刻者自己以刀代笔,以木代纸或布,由创作者自绘、自刻、自印,刻制、印刷过程也是使画面效果丰富、完善的过程。

d.比较总结:

古代复制木刻与后来新兴的创作木刻作品,讨论两者在制作过程和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表格)

e.提问:

中国的艺术表现形式很多,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倡导木刻运动?

当时的社会背景与木刻本身的艺术特点有何联系?

8、作品赏析:

了解木刻的艺术语言,体会木刻的艺术美感和社会功能。

a.赏析:

《到前线去》胡一川、《怒吼吧,中国》李桦

b.比较体会:

德国著名女版画家珂勒惠支的“素描自画像”和木刻《自画像》学生讨论:

刀在木板上留下的痕迹与笔在纸上的痕迹的不同的艺术感觉?

(通过比较木刻作品与绘画作品,体会木刻独特的艺术语言形式)

c.对比欣赏:

《饮》和《运草》两幅作品

提问:

感受两幅版画的不同艺术风格?

《饮》:

刀法细腻,表现了黑白灰的层次。

《运草》:

刀法简洁,黑白对比强,视觉冲击力强。

d.对比欣赏:

《流民图》、《奔马》、《人民英雄纪念碑》、《放下你的鞭子》《巩固团结,抗战到底》、《到前线去》、《怒吼吧,中国》等表现旧社会人民生活及战斗场面的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

讨论:

木刻独特的表现力在旧社会发展中有何现实意义?

总结:

创作便利,便于复制、传播。

e.近代木刻作品欣赏:

《蒲公英》水印木刻、《大江东去》黑白木刻、《北方九月》套色木刻等作品,体会木刻的丰富表现力。

(二)漫画:

(讲述法、欣赏法、自主探究法、对比欣赏法、启发引导法)

1、漫画:

a、漫画的由来

b、漫画名字的由来与解析

2、中国漫画的发展:

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漫画是最活跃并取得显著成绩的画种之一,可划分七个阶段:

(欣赏不同时期的漫画作品,简要介绍)

(1)清末民初

(2)五四时期

(3)20世纪20年代

(4)20世纪30年代

(5)抗日战争时期

(6)解放战争时期

(7)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3、漫画特点:

(师生共同总结)

①在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兴起和发展的中国漫画,贯穿着一条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斗主线。

社会主义时期的漫画继承发扬了漫画的战斗传统,并在反映人民内部矛盾、歌颂新人新事和适应群众多方面的审美要求上,进行了新的开拓。

②中国漫画有着广泛的群众性。

中国漫画队伍是由漫画家和广大业余漫画作者组成的强大队伍,不少漫画家正是在创作实践中从业余转变为专业的。

③漫画与新闻事业的关系密切。

漫画的主要阵地是报纸和刊物,这是由漫画特殊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

④中国漫画的形式风格是多种多样的。

既有简笔-写意的,也有工笔线描的;既有追求大块黑白处理的,也有民间装饰情调的;既有单幅画和组画,也有长篇连续巨著;还有漫画速写、布画漫画、墙头漫画、照片剪贴、漫雕等等。

⑤漫画家们在创作实践中,既学习和借鉴外国漫画,也学习和借鉴中国的民族民间艺术传统。

越到后来,越更加有意识地追求漫画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在漫画的民族化、大众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三、小结

1.“与民族共命运”──木刻与漫画,都在民族的存亡与发展中发挥了推进社会变革的作用,使艺术服务于革命、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

这也是木刻与漫画的艺术功能。

2.木刻与漫画除了社会功能之外的审美功能,也是作为评判作品艺术水准的重要条件,思想性与艺术性并重。

树立艺术与社会相结合,艺术作品要发扬推动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精神。

从审美与思想两方面进行评价。

3.引导学生树立“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的唯物主义艺术观,帮助学生从优秀艺术作品的赏析中,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艺术观。

拓展:

同学们课后可以通过互联网和书籍了解木刻和漫画的更多知识和信息。

自己找出几幅能反映和谐社会里你身边的事的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作品。

如:

文明礼貌、敬老爱幼、绿色环保、积极生活等。

反思:

本课介绍了两种艺术形式--木刻与漫画,并通过“与民族共命运”这一主线连在一起。

木刻部分为重点讲解,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共同探究学习漫画这部分知识,并将“与民族共命运”这一主线延伸下来,并总结升华。

基本上完成了这一预期目标。

四、思考题:

木刻、漫画创作在中国的抗日斗争和民主运动中曾经起过什么作用?

五、练习题:

选择几幅你喜欢的木刻、漫画作品,了解其作者、创作年代,试对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进行分析。

--------DesignedByJinTaiColleg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