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1576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9.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docx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docx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

入盛满水的集气瓶。

待集气瓶里的水排完以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品。

小心地把集气瓶移出水槽,正放在桌子上,用同样的方法再收集一瓶氧气(瓶中留有少量水)。

(5)停止加热时,先要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2、氧气的性质

(1)如图2-18所示,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发红,插入到上面实验收集到的氧气中(由瓶口向下慢慢插入),观察木炭在氧气里燃烧的现象。

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有什么现象发生?

(2)点燃系在螺旋状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瓶中预先加有少量水)。

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问题与交流】

1、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除了用手紧握的方法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2、如果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3、把红热的木炭放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时,为什么要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分子和原子

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生活中我们都有过这样的试验,走过花圃会闻到花香,湿的衣服经过晾晒会变干;糖放到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

让我们再观察下面的实验现象。

实验3-1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表明,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

上述生活和实验中的现象,在很久以前就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探究兴趣,为了解释这类现象,他们提出物质都是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设想。

科学技术的进步,证明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现在我们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不仅能够观察到一些分子和原子(如图3-2),还能移动原子(如图3-3)。

通常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分小。

例如,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1滴水(以20滴水为1mL)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1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3万多年才能数完。

微观粒子(如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着,花香在空气中的扩散、湿中的水在晾晒下的挥发及品红在水中的扩散都是分子运动的结果。

在实验3-1中,如果使用的是热水,品红的扩散会更快一些,这是因为在受热的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

探究

分子运动现象

1、向盛有约20mL蒸馏水的小烧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2、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3、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

用一个大烧杯或水槽罩住A、B两个小烧杯(如图3-4)。

观察几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

你能解释这一现象吗?

烧杯A

烧杯B

现象

解释

我们知道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这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在受压的情况下,分子间的间隔减小。

相同质量的同一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时所占体积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间的间隔不同;而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则是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

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

例如,水在蒸发时,它只是由液态变成了气态,而水分子没有变成其他分子,它的化学性质也没有改变;当品红溶于水时,品红分子和水分子都没有变成其它分子,他们的化学性质也各自保持不变。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有些分子由两种原子构成,如1个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1个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构成的;大多数分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子构成,如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1个氨分子是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的(如图3-5)。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

例如,由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时,过氧化氢分子分解,生成水分子和氧分子;再如,加热红色的氧化汞粉末时,氧化汞分子会分解成氧原子和汞原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许多汞原子聚焦成金属汞(如图3-6)。

可见,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可以发生变化,而原子的种类不会发生变化,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讨论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如图3-7)。

试分析在氢气与氯气的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推论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还是原子?

课题2原子的结构

原子的体积很小。

如果将一个原子跟一个乒乓球比,就相当于将一个乒乓球跟地球相比(如图3-8)。

原子之间能够结合成分子的奥秘,正是人们在研究这小小的原子的结构时被逐步揭示出来的。

一、原子的构成

科学实验证明,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的(如图3-9)。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的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可见,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等于核内的质子数,也等于核外电子的数目。

表3-1几种原子的构成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1

0

1

6

6

6

8

8

8

11

12

11

17

18

17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与原子相比,原子核的体积更小,如果把原子比作一个体育场,那么原子核只相当于体育场中的一只蚂蚁。

因此,原子核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作高速运动。

科学研究表明,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核外电子具有不同的运动状态,核外电子具有不同的运动状态,离核近的电子能量较低,离核越远,电子的能量越高。

离核最近的电子层为第一层,次之为第二层,依次类推为三、四、五、六、七层,离核最远的也叫最外层。

核外电子的这种分层运动又做分层排布(如图3-10)。

已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只有一层,最多的只有七层,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的,电子不超过2个)。

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简明、方便地表示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如图3-11)。

氖、氩等衡有气体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它们的原子最外层都有8个电子(氦为2个电子),这样的结构被认为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

钠、镁、铝等金属的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都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氯、氧、硫、磷等非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一般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都趋于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

以金属钠与氯气的反应为例,钠原子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氯原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当钠与氯气反应时,钠原子最外层的1个电子转移到氯原子的最外层上,这样两者都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

在上述过程中,钠原子因失去1个电子而带上1个单位的正电荷;氯原子因得到1个电子而带上1个单位的负电荷。

这种带电的原子叫做离子。

带正电的原子叫做阳离子,如钠离子(Na+);带负电的原子叫做阴离子,如氯离子(CI-)。

带相反电荷的钠离子与氯离子相互作用就形成了氯化钠。

可见,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三、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的质量很小。

例如,1个氢原子的质量约为1.67×10-27kg,1个氧原子的质量约为2.657×10-26kg。

由于原子质量的数值太小,书写和使用都不方便,所以国际上一致同意采用相对质量(如图3-14),即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

根据这个标准,氢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6.

表3-2构成原子的粒子的质量

粒子种类

质量

质子

1.6726×10-27kg

中子

1.6749×10-27kg

电子

质子质量的1/1836

如表3-2所示,构成原子的质子、中子的相对质量都约等于1,与质子、中子相比,电子的质量很小,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在一般化学计算中,多采用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如表3-4)。

相对原子质量可从书后附录II中查到。

资料卡片

张青莲与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

他于1983年当选为国际原子量委员会委员。

他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铈、铒、锗、锌、镝几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为国际新标准。

课题3元素

世界上的万物是由什么形成的?

这是人类自古以来就不断探索的问题。

在人们认识了原子和原子的结构之后,对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一、元素

利用化学方法分析众多的物质,发现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其实只有一百多种,就像可拼写出数十万个英文单词的字母只有26个一样。

例如,蛋壳、贝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图3-16),而碳酸钙是由碳、氧、钙这三种元素组成的。

再如,氧气(O2)、二氧化碳(CO2)的组成和性质不同,但它们都含有氧元素。

氧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都含氧原子,这些氧原子的原子核内部含有8个质子,即核电荷数为8,化学上将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为8的所有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

同样,将质子数为1的所有氢原子统称为氢元素,将质子数为6的所有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

可见,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变。

讨论

在下列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相比较,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

原子是否发生了变化?

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

各种元素在地壳里的含量如图3-17所示,其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它的质量分数接近50%,其次是硅元素。

自然界中,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几千万种物质都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的(如图3-18)。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的数目有关。

二、元素符号

如果用文字来表示一百多种元素以及由它们组成的几千万种物质将十分麻烦。

国际上统一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来表示元素,如氢元素的符号为H,氧元素的符号为O;如果几种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就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区别。

例如用Cu表示铜元素,CI表示氯元素,Ca表示钙元素。

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二个字母必须小写。

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无素符号“O”既表示氧元素,又表示氧元素的一个原子。

三、元素周期表简介

超级市场里有成百上千种商品,为了便于顾客选购,必须分门别类、有序地摆放(如图3-22)。

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为了便于研究元素的性质和用途,也需要寻求它们之间的内在规律性。

为此,科学家们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它们退赔序地排列起来,这样就得到了元素周期表(见附录)。

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18个纵行。

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族)。

为了便于查找,元素周期表按元素原子核电荷的顺序给元素编了号,叫做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元素周期表上对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包括衡有气体元素)用不同的颜色做了分区,并标上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元素周期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作,它的内容十分丰富,目前由于我们所学知识不足,尚不能完全掌握,但仍然可以从表上获得许多知识。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爱护水资源

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不仅江河湖海中含有水,各种生物体内也都含有水。

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需要水;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水力发电利用的是水;此外,水还能为人类提供水运的航道和宜人的环境。

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地球上海洋水、湖泊水、河流水、地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等各种形态的水总储量约为1.39×1018m3,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其储水量约占全球总储水量的96.5%。

浩瀚的海洋不仅繁衍着无数水生生物,还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按目前测定,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

作为一种化学物质,水能参与很多反应,本身就是一种化学资源。

地球上的总水储量虽然很大,但淡水很少,大部分是含盐量很高的海水,海水淡化的成本很高,目前尚不能推广。

陆地储水中也有咸水,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其中大中分还分布在两极和高山的冰雪及永久冻土层中,难以利用;可利用的只约占其中的30.4%,即1.07×1016m3。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方面人类生活、生产的用水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未经处理的废水、废物和生活汗水的任意排放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等造成的水体污染,加剧了可利用水的减少,使原本已紧张的水资源更显短缺。

据统计,当今世界上有80多个国家,约20多亿人口面临淡水危机,其中26个国家的3亿多人口生活在缺水状态中。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7×1012m3(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量很少,只有2.048m3,许多地区已出现因水资源短缺影响人民生活,制约经济发展的局面。

二、爱护水资源

水是一切生命体生存所必需的物质,为了人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

节约水资源就要提高水的利用效益。

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可以大量节约工农业和生活用水。

水体污染是指大量污染物质排入水体,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恶化,水体及其周围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对人类健康、生活和生产活动等造成损失和威胁的情况。

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

水体污染,不仅影响工农业、渔业生产,破坏水生生态系统,还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和治理水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

如工业上,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对污染的水体作处理之符合排放标准。

农业上提但是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生活污水也应逐步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

课题2水的净化

纯水是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液体。

自然界中的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天然水里含有许多杂质,不溶性杂质使其呈浑浊(如图4-13),可溶性杂质则可能使其有气味或颜色。

城市中的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

有时可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吸附,使杂质沉降来达到净水的目的。

讨论

在如图4-14所示的净水过程中,主要经过哪些步骤除去水中杂质,将浑水变清水?

吸附、沉淀和过滤是工业中常用方法,也是在化学试验中分离混合物的常用方法。

实验4-1取2个烧杯,各大半烧杯浑浊的天然水(湖水、河水或井水等),向其中1个烧杯中加入3药匙明矾粉末,搅拌溶解后,分置于2个烧杯中,静置,观察现象。

实验4-2取一张圆形滤纸,如图4-15所示折好并放入漏斗,使之紧贴漏斗壁,并使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口中,用少量水润湿滤纸并使滤纸与漏斗壁之间不要有气泡。

如图4-16所示,架好漏斗,使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以使滤液沿烧杯壁流下。

聚实验4-1中处理过的一杯液体,沿玻璃棒慢慢向漏斗中倾倒,注意液面始终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比较未经处理的天然水和做了不同程度处理的水,它们的清澈程度有什么差别?

讨论

1、上面的过滤实验中,有几个操作关键点?

2、你可以利用什么物品代替实验室中的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

如果用具有吸附作用的固体过滤液体,不仅可以滤去其中的不溶性物质,还可以吸附掉一些溶解的杂质,除去臭味。

市场上出售的净水器,有些就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过滤水中的杂质的。

经上述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后,浑浊的水变澄清了,但所得水仍然不是纯水。

我们除去的主要是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水中还有许多溶解的杂质。

例如,有些地区的水很容易使水壶或盛水的器具结水垢,就是因为该地区的水中溶有较多的可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在水加热或长久放置时,这些化合物会生成沉淀(水垢)。

含有较多可溶酸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硬水,不含或含较水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软水。

实验4-3把等量的肥皂水分别滴加到盛有等量的软水、硬水的试管中,振荡、观察两试管中产生泡沫的情况。

利用上述实验可以检验硬水和软水。

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如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净衣物,时间长了还会使衣物变硬;锅炉用水硬度高了十分危险,因为锅炉内结垢后不仅浪费燃料,而且会使锅炉内管道局部过热,易引起管道变形或损坏,严重时还可能引起爆炸。

设法除去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可以使硬水软化成软水。

工业生产上和科学实验中软化硬水的方法很多,生活中通过煮沸也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实验室用的蒸馏水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可以通过蒸馏自来水抽取(如图4-20)。

实验4-4在烧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硬水,再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以防加热时出现暴沸。

按图4-21所示连接好装置,使各连接部位严密不漏气。

加热烧瓶,注意不要使液体沸腾得太剧烈,以防液体通过导管直接流到试管里。

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收集到10mL左右蒸馏水后,停止加热。

用肥皂水比较水蒸馏前后的度变化。

课外实验

自制简易净水器

取一个空塑料饮料瓶,剪去底部,瓶口用带导管的单孔橡胶塞塞紧,将瓶子倒置,瓶内由下向上分层放置洗净的蓬松棉、纱布、活性炭等(如图4-22),就得到一简易净水器。

试验它的净化效果。

课题3水的组成

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水曾经被看做是一种“元素”。

直到18世纪末,人们通过对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的研究,才最终认识了水的组成。

研究氢气的燃烧实验是人们认识水组成的开始。

氢气是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方法如图4-23所示,点燃氢气时,发出尖锐爆鸣声表明气体不纯,声音很小则表示气体较纯。

实验4-5在带尖嘴的导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观察火焰的颜色。

然后在火焰上方笼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如图4-24),过一会儿,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

讨论:

1、上述实验中有无新物质生成?

发生了什么变化?

2、上述实验中是否有水滴生成?

人们发现氢气在空气或氧气里燃烧能生成水之后,又研究了水的分解实验。

探究:

水的组成

1、如图4-25所示,在电解器玻璃管里加满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并记录两个电极附近和玻璃管内发生的现象。

两电极

正极端的玻璃管

负极端的玻璃管

现象

比较两玻璃管中

现象差异

2、切断上述装置中的电源,用燃着的木条分别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检验电解反应中产生的气体,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

正极端玻璃管

负极端玻璃管

现象

解释

3、讨论

(1)上述实验中水是否发生了分解反应?

生成了几种新物质?

(2)分析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说明其中的哪些现象和事实能够说明水不是一种元素,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水中可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

根据精确的实验测定,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因此水可以表示为H2O.

当水分子分解时,生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2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很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2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很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

水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

这种组成中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如二氧化碳(CO2)、氧化铁(Fe2O3)和高锰酸钾(KMnO4)都是化合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叫做氧化物,如二氧化碳(CO2)、氧化铁(Fe2O3)、五氧化二磷(P2O5)和水(H2O)都是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如氢气(H2)、氧气(O2)、氮气(N2)、铁(Fe)和碳(C)等都是单质。

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

一、化学式

我们已经知道,H2O不仅表示了水这种物质,还表示了水的组成。

这种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

除了H2O之外,前面学过的O2、H2、CO2、HCI、Fe2O3、和HgO等化学符号都是化学式,它们分别表示了氧气、氢气、二氧化碳、氯化氢、氧化铁和氧化汞等物质的组成。

每种纯净物质的组成是固定不变的,所以表示每种物质组成的化学式只有一个。

图4-27表示了化学式H2O的各种意义,如果是2个水分子,则写成2H2O。

讨论:

符号H、2H、H2、2H2各具有什么意义?

物质的组成是通过实验测定的,因此化学式的书写必须依据实验的结果。

单质的化学式的书写如下表所示。

单质种类

书写方式

稀有气体

用元素符号表示,如氦写为He,氖写为Ne

金属和固态非金属

习惯上用元素符号表示,如铁写为Fe,碳写为C

非金属气体

在元素符号左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如O2

在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时,除要知道这种化合物含有哪几种元素及不同元素原子的个数比之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当某组成元素原子个数比是1时,1可以省略。

2、氧化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把氧元素符号写在右方,另一种元素的符号写在左方,如CO2;

3、由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书写其化学式时,一般把金属的元素写在左方,非金属元素符号写在右方,如NaCl.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名称,般读作某化某,例如NaCl读作氯化钠。

有时还要读出化学式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例如CO2读作二氧化碳,Fe3O4读作四氧化三铁。

二、化合价

化合物有固定的组成,即形成化合物的元素有固定的原子个数比,如表4-1所示。

表4-1一些物质组成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物质

HCl

H2O

NaCl

Fe2O3

原子个数比

1:

1

2:

1

1:

1

2:

3

从上表可看出:

不同元素相互结合时,其原子个数比并不都是1:

1,如H与Cl结合的原子个数比为1:

1,生成HCl;H与O结合的原子个数比就是2:

1,生成H2O,我们如何知道不同元素以什么样的原子个数比相结合呢?

一般情况下,通过元素的“化合价”可以认识其中的规律,元素的化合价有正、有负。

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例如,在化合物里O通常为-2价,H通为+1价,Cl通常为-1价,因此,当氢气与氧气反应时,是2个氢原子结合一个氧原子生成H2O;氢气与氯气反应时,是一个氢原子结合1个氯原子生成HCl。

同理可推知:

Na为+1价,Fe为+3价。

3

有一些物质,如Ca(OH)2、CaCO3等,它们中的一些带电的原子团,如OH-、CO2-,常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这样的原子团,又叫做根,根也有化合价,如OH-为-1价。

在确定元素的化合价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

2、一些元素在不同物质中可显不同的化合价;

3、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因此,在单质里,元素的化合价为0。

练一练

1、将表4-2中的化合价按一定规律进行分类,并试着编写能帮助记忆的化合价韵语、歌谣或顺口溜。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化合价记忆比赛,看谁记得准,记得多。

知道了元素的化合价,可以根据分成元素的化合价推求实际存在的化合物中元素原子的个数比,从而写出化合价的化学式。

【例题】已知某种磷的氧化物中磷为+5价,氧为-2价,写出这种磷的氧化物的化学式。

【解】

(1)写出组合物的两种元素的符号,正价写在左边,负价写在右边。

PO

(2)求两种元素正、负化合价约对值的最小公倍数:

5×2=10

(3)求各元素的原子数:

=原子数

P:

=2O:

=5

(4)把原子数写在各元素符号的右下方,即得化学式:

P2O5

检查化学式,当正价总数与负价总数的代数合等于0时,化学式才是正确的。

(+5)×2+(-2)×5=+10-10=0

答:

这种磷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P2O5

练一练

以邻座同学为一组,对以下题目进行练习,并互相订正。

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的原则,已知氧为-2价,计算二氧化硫里硫的化合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