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 痰生百病虚为本.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223071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 痰生百病虚为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 痰生百病虚为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 痰生百病虚为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 痰生百病虚为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 痰生百病虚为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 痰生百病虚为本.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 痰生百病虚为本.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 痰生百病虚为本.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 痰生百病虚为本.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 痰生百病虚为本.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 痰生百病虚为本.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 痰生百病虚为本.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 痰生百病虚为本.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 痰生百病虚为本.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 痰生百病虚为本.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 痰生百病虚为本.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 痰生百病虚为本.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 痰生百病虚为本.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 痰生百病虚为本.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 痰生百病虚为本.docx

《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 痰生百病虚为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 痰生百病虚为本.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 痰生百病虚为本.docx

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痰生百病虚为本

痰生百病虚为本

——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二十二

摘要针对痰饮病治疗规律,进一步探计了李可学术思想。

李可治痰饮病思路;痰饮概念;痰饮水湿,同源异流;阴阳寒热分型,六经三焦论治;有形之痰——肺胃痈结肿,无形之痰——心脑神经络。

治痰饮病常用方:

小青龙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小续命汤、瓜蒌薤白白酒汤、小半夏加茯苓汤、泽泻汤、吴茱萸汤、甘遂半夏汤、五苓散、葶苈大枣泻肺汤、真武汤、四逆汤、乌头汤、附子理中汤、大黄附子汤、薏苡附子败酱散、麻杏石甘汤、千金苇茎汤、大柴胡汤、白虎汤、大承气汤、大黄杜丹汤、小陷胸汤、桂枝茯苓丸;三生饮、阳和汤、追风散、温氏奔豚汤、控涎丹、礞石滚痰丸、普济消毒饮、四妙散、清肠饮、消瘰丸、透脓散、止痉散、海藻甘草汤、化铁丸。

治痰饮经验方:

小青龙虚化汤、瓜丹桂枝苇茎汤、阳和小青芪萸汤、改良乌头汤、破格救心汤、破格瓜丹夏星汤、奔豚干姜紫石汤、附理砂半醒脾汤、大附夏苓醒脾汤、重订追风散、三生夏沉开窍饮、麻辛四五止痉散、苍术白虎汤、攻毒承气汤、辟秽解毒汤、羚麝止痉散、犀地承气开窍汤、礞石滚痰开窍丸、涤痰清脑汤、银英犀军普济饮、七味消毒饮、攻癌夺命汤、三饮四石汤、黄芪五苓三妙散、止呕汤、参灵甲珠散、芪物当耳齐蛋汤、还五桂枝齐虫汤、康甲无敌散、妇科培元固本散。

关键词痰饮治疗思路常用方经验方李可医案

临床经常会遇到与中医痰饮有关的西医病,尤其是无形之痰,既看不见,又摸不着,总觉得有点“玄”。

但只要正确运用中医理论,可以根据痰的临床表现作出诊断,也可以结合论治的结果进行验证,无形之痰确实是客观存在的。

对于这些西医病,如何从中医痰饮病的角度去整体把握,这是个棘手的问题。

李可对此有着丰富经验,现报据其医案,整理出以下内容:

1痰饮病验案

李可治痰饮病理论很少,仅散见于医案,必须先看其医案,然而

再进行理论探讨。

李可认为,痰之为物,随气升降。

入于经络则疼痛、麻木、瘫痪、结核;入于肌腠则疑滞成痈;犯肺为咳、为喘;凌于心则悸;犯胃则呕;冲于上则为眩晕;入于脑络则为痰厥、癫痫、痴呆、昏迷;流于下则为痿痹、鹤膝、骨疽(273页)。

下面举例证之:

1.1痰冲于上,眩晕、昏迷、痰厥、癫痫狂

美尼尔氏眩晕曹某,男,62岁。

患者于昨晚1时许,睡梦中突然剧烈心跳惊醒。

随觉脐下有气上攻,呕吐痰涎不止,头痛,眩晕,不能自持,觉整座房屋如走马灯相似,旋转不停,心中恐惧,闭目宁神亦无济于事。

约10余分钟后稍好,移时又发作如前。

天亮后请西医检查,心脏、血压正常,诊为美尼尔氏综合症。

诊脉沉滑,舌胖苔腻。

遂拟:

泽泻90g,白术36g,党参、吴茱萸各30g,炙草15g,生半夏、茯苓、紫石英、龙牡、磁石各30g,生姜30g,姜汁(兌入)20ml,大枣20枚。

浓饮,呕止后每次200m1,3小时1次,日夜连服2剂(272页)。

按《金匮》关于痰饮病人的病因、病机、症状的描述,与现代内耳眩晕症十分契合。

泽泻汤之泽泻利水排饮,使水饮从小便而去,白术补中燥湿,以杜生痰之源,使痰饮不再复聚:

小半夏加茯苓汤降逆止呕,利水化饮;吴茱萸汤暖肝和胃,降逆补虚,温化寒饮,更擅解一切痉挛,迷路之痉挛解,积水去,耳窍复清虚之常,其症自愈。

小儿流脑昏迷温某,男,13岁。

上学途中突然高热寒战,头痛呕吐昏厥。

经注射青霉素、安乃近不能控制。

体温39.7℃。

颈项强直,频频抽搐,角弓反张,喷射状呕吐,体若燔炭,四肢厥冷,胸背部瘀点、瘀斑,神昏谵语,溲赤便结,大渴饮冷,脉滑数,牙关紧闭,不能察舌。

已查血,白细胞2万、中性90,脑膜剌激征阳性,诊断暴发型脑炎。

急以三棱针重剌十宣、十二井、百会、大椎出血,双手中缝穴刺泄粘液、黑血。

毫针雀啄术泻涌泉,点刺素寥、人中、合谷。

继拟:

①羚麝止痉散15克,玉枢丹2瓶,匀作5份,2小时1次。

②石膏200g,丹皮、紫草、蚤休各15g,双花60g,连翘、生地、大青叶、芦根各30g,大黄、甘草各15g,青黛10g(包煎),芒硝15g(冲化),加冷水1500毫升,浸泡1小时,急火煮沸10分钟,取汁1000毫升,3小时服1次,毎次200毫升,昼夜连服,以下从略(78页)。

按本案昏迷,证属瘟毒炽盛,气血两燔,热结阳明,邪闭心包重症。

先以针剌放血,随即透汗、呕止、苏醒。

再查体温已降1度,起到了顿杀病势的效果。

继以羚麝止痉散、犀角地黄汤、调胃承气汤合方,清瘟解毒,涤痰开窍,熄风止痉奏效。

尿毒症昏迷纪某,男,29岁。

1987年秋患尿毒症,住院接受透析疗法已2个月,病情恶化,专程来灵石邀余诊视。

见患者面色灰暗,呕吐涎沫不止,口臭,有烂苹果味,牙龈出血,大便黑糊状,小便如浓茶,腹胀,四肢厥冷,神迷嗜睡。

脉弦细而劲,苔黑润。

昨日化验,尿:

蛋白+++,白血球5~10,红血球满视野。

血:

尿素氮60m1,二氧化氮结合力40容积%。

遂拟大黄附子、小半夏加茯苓、五苓散化裁:

附子100g,肾四味80g,红参(另炖)20g,灵脂10g,酒大黄30g,细辛15g,芒硝(冲)20g,油桂10g焦三仙各15g,云苓30g,生半夏30g,猪苓、泽泻、吴茱萸各15g,炙草10g,麝香(冲)1g,生姜30g,姜汁(兑入)10m1,大枣12枚。

加冷水1500m1,文火煮取400m1,兑入参汁、姜汁,冲化芒硝,3次分服,3小时1次,每次另服麝香1/3g,1剂。

以下从略(164页)。

按患者昏迷嗜睡,四肢厥冷,呕吐涎沫不止,口臭,有烂苹果味,牙龈出血,大便黑糊状,小便如浓茶。

证属浊邪弥漫三焦,蒙蔽神明,肾阳垂危之关格大症。

遂投大附夏苓醒脾汤加麝香,温阳益肾,荡涤痰浊,开窍醒神。

肺心病心衰痰厥闫某,男,60岁。

患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代偿期达10年。

本次发病1周,县医院抢救6日,病危出院,准备后事。

昨夜子时,突然暴喘痰壅,昏迷不醒。

县医院内科诊为“肺心病心衰、呼吸衰竭合并脑危象”,已属弥留之际。

切脉散乱如雀啄屋漏,移时一动。

遂投破格救心汤大剂加味:

附子150g,干姜、炙甘草各60g,高丽参(另炖)30g,生半夏30g,生南星、菖蒲各10g,山萸肉120g,龙牡、磁石各30g,麝香(分冲)0.5g,生姜30g,大枣10枚,姜汁(兑入)1小盅。

病情危急,上药加开水1.5公斤,武火急煎,随煎随灌,日夜连服,以下从略(6页)。

按本案昨夜子时,突然暴喘痰厥,昏迷不醒。

口鼻生冷,手足厥逆,双下肢烂肿如泥,二便失禁,面如死灰。

遂投破格救心汤大剂回阳固脱,加三生饮豁痰,麝香辟秽开窍。

癫痫河南一个40多岁的妇女,她有个男孩,13岁。

由于脑部受伤,从生下来就发癫痫,多年一直没好,最后听说北京某医院有进口的新药,可以治这个病。

她就到那儿把药买好了,买好以后,医院就告诉她,这个药有很大的毒性,不安全,最好住在医院来用。

因为她十几年来一直在给孩子治病,山南海北跑遍全国各地,花钱就海了,也没有在意。

回去给小孩吃了以后,孩子就突然昏迷不醒,四肢冰冷。

她要求医院抢救,医院说这种病我们也没有办法。

可巧她在北京买到我的那本书,按书上的破格救心汤大剂,取了一剂,住在小旅馆里求人说好话,找了个电炉子熬好。

给孩子一点点灌,看能不能醒过来、活过来,最后把药灌进去,孩子就活过来了,还有个特殊的事,他13年的癫痈再也没犯过(45页)。

李按患儿的癫痫,从1岁到13岁每年都犯,严重的时候一天高达40次,最后一剂破格救心汤服完以后,从北京回到河南,再也没犯过。

破格救心汤治癫痫,看来出乎意料,但癫痫是阴寒痰浊阻于脑窍,破格救心大剂斩关夺门,破阴通阳开窍,当在意中。

精神分裂症杨某,女,20岁。

经前突然发狂,打闹怒骂,不避亲疏。

目神混浊、呆滞、目赤、舌尖赤、苔黄厚,舌左瘀斑成条,脉沉滑。

县医院内科诊为“青春期精神分裂症狂躁型”,用强力安眠镇静剂无效。

遂拟涤痰清脑汤加祛瘀之品:

生石膏200g,丹皮、紫草各15g,大黄、芒硝(冲)、黄芩、黄柏、煅礞石、生铁落、夜交藤各30g,菖蒲、郁金、生桃仁、红花各15g,生地45g,黄连10g,天竺黄10g,胆南星10克g,甘草10g,竹沥(兑入)1瓶,人工牛黄(冲)2g,青黛(包)15g。

上方服2剂,经通,下黑血块甚多,神清,打闹止,夜可安睡。

又连服7剂,每次泻下胶粘状大便3~4次,恢复学业,追访至参加工作,未犯(91页)。

按本案由五志过极化火,夹痰热上攻神明而为狂证,用涤痰清脑汤治约40余例。

愈后当以理中、四君子汤调理脾胃,以杜生痰之源。

1.2痰冲于下,痿痹、鹤膝、骨疽

脊髓胶质瘤合并痿痹温某,女,19岁。

北京天坛医院诊断“C5-T3水平脊髓占位病变,神经胶质瘤”。

因手术风险大,易复发,建议转中医诊治。

询知颈项强痛,脊柱向右侧弯,转侧困难,斜颈,已6年。

左肩背沉困重痛,四肢无力,左下肢肌肉萎缩,双下肢进行性麻木,近半年已不知痛痒。

左腿环跳穴及足跟部电击样阵痛,一日数发,步态蹒跚、倾侧,已休学2个月。

面色咣白无华,气怯神倦,头目昏眩,瑟缩畏寒,六脉沉迟细涩,舌淡胖有齿痕。

遂拟攻癌基础方、补阳还五汤、麻附细汤合方加味:

①生芪240g,葛根90g,麻黄15g,附子30g,细辛20g,漂海藻、生甘草、生半夏、云苓各30g,白芍、川芎各30g,白芥子(炒研、桃仁、红花、僵蚕、地龙、两头尖、子蜂房、天南星、高丽参(另炖)、灵脂各10g,鲜生姜30g,大枣12枚。

加冷水1500ml,文火煮取450ml,3次分服,5剂。

②全虫尾15g,大蜈蚣20条,川贝、土元、炮甲珠各30g,麝香2g,共研细粉,分作15包,次,3次7日,随中药服。

以下从略(340页)。

按患者禀赋素虚,嗜食生冷,卧室靠窗,夜卧当风,夏日入睡,不关电扇。

脾失健运,正气先虚,痰湿内生,经期不避生冷,瘀血内阻,寒伤督脉,真阳失运,日久湿痰死血,阻塞经脉,成为有形癥积。

遂拟攻癌基础方化痰软坚,消磨化积;补阳还五汤重用生芪补大气,温督脉,化瘀血;麻附细汤深入少阴透发伏寒;重用葛根专理颈项,通督达脊;更加虫类搜剔,攻坚化瘤。

鹤膝刘某,男,76岁。

初诊:

60岁时深秋涉水过河,寒湿入骨,患双膝关节肿痛达16年。

近日外感引发宿疾,双膝关节肿痛积液50天。

肿势日重。

双膝肿大如斗,憋胀难忍,曾抽取透明胶粘液体400ml,旋抽旋肿。

左腿强直,不能打弯,卧床不起已1月。

面色苍白,气短乏力,寸脉极弱。

曾服四妙、五苓合方无效。

遂拟:

生芪45g,防己12g,桂枝10g,赤芍15g,川芎10g,苡仁45g,茯苓30g,泽泻、独活各15g,白术30g,苍术15g,川牛膝30g,炙草10g,白芷10g,生姜5片,大枣6枚。

以下从略(251页)。

按本案双膝肿大如斗,曾抽取透明胶样粘液400m1,旋抽旋肿。

“透明胶样粘液”与中医之“痰”是相吻合的。

证属年高体弱之人,中焦脾胃气虚,则聚湿成水,下流关节为鹤膝。

用生芪补大气,五苓、三妙散健脾运湿。

气旺则周流全身,而痰湿得化。

骨疽李某,女,50岁。

素有肺结核病史,5年前诊断为骨结核。

右腿有瘘管一处,脓水淋漓,终日不绝,行走困难。

邀李可一弟子诊治。

遂拟宣通经络、消肿止痛、化阴为阳之虎挣散(制马钱子、炮甲珠、制附子),每次0.6g,日2次。

10日瘘管分泌减少,2个月已痊愈。

按李可治骨结核、肠结核、淋巴结核等10余例,均以阳和汤合止痉散,皆在短期内治愈。

1.3痰生于内,肺晐、胃呕、心悸

小儿急性肺炎咳喘王某,男,4个月。

因急性肺炎高热抽风入院,历一昼夜不能控制。

患儿高热昏迷,体温39.7℃,牙关紧闭,角弓反张,两目上翻,痰壅鼻扇,频频抽搐,约5分钟一次。

唇指青紫,四肢厥冷,体若燔炭,紫纹直透命关。

证属风热犯肺,痰热内结,热极动风,邪陷心包。

急以针刺放血,患儿汗出、苏醒、抽止。

继拟服羚麝止痉散1克,加麝香0.3克,后服:

石膏30g,麻黄、杏仁、甘草、丹皮、紫草、天竺黄各10g,芦根30g,蚤休15g,竹沥20毫升,葶苈子10g,大枣10枚。

煎汁60毫升,服至35毫升、散剂3次而愈,以下从略(72页)。

李按本案因急性肺炎,故以麻杏石甘汤为主。

其中石膏、丹皮、紫草、蚤休,4药合用可代犀角,退高热奇效。

羚麝止痉散(羚羊角3g,麝香1克,竭尾12只,蜈蚣2条为末,分3次服),清热解毒、涤痰开窍、熄风止痉,为余急救小儿高热惊风开窍醒脑常备药。

胃出血呕吐武某,男,41岁。

患者胃溃疡大出血病危,酒醉后吐血盈碗,沥青样黑糊便,血色素5克。

因体质过虚,暂不宜手术。

诊见面色、唇、指如白纸,食入即吐,神糊思睡,四肢冷,头晕不能起立,立则气喘自汗。

脉迟细弱,48次/分。

频频呕吐,药难下咽,急则治标:

赭石、生半夏、高丽参(另炖)、茯苓各30g,吴茱萸、炙草各15g,生姜30g,姜汁20毫升,大枣12枚。

小量频服,药后2小时呕止,以下从略(15页)。

按李可之止呕汤,其一生应用上万例,通治中医肝胃气逆之呕吐,包括西医妊娠性呕吐、胃出血狂吐、胃肠痉挛性呕吐、胆囊术后呕吐、脑膜刺激症喷射状呕吐等。

轻者服一两口即止,稍重则2、3次即愈,极重症10小时许过关。

冠心病心悸关某,男,60岁。

原发性高血压20年,近日突发冠心病,紧急入住山西医大二院ICU抢救。

三日未能控制病势,院方邀余会诊。

诊见:

面色乌黯如蒙尘,体胖唇紫,大汗淋漓,六脉浮大空、迟,时一止。

心动神摇,胸憋频发,发则四肢瘫软,口不能言,气短不足以息。

CT核磁见冠状动脉左支梗阻百分之七十,二尖瓣关闭不全。

遂处方:

炙草120g,干姜90g,制附片100g,高丽参30g,五灵脂45g,生山萸肉90g,桂枝45g,桃仁泥30g,丹参120g,檀、降、沉香、砂仁各10g,三石(龙牡、磁石)各30g,九节菖蒲10g,麝香0.3g,顿冲,苏合香丸2丸。

上药日夜连服两大剂,次日诊之,诸症均退,面、唇、舌、甲转红,脉缓,脱险。

嘱原方附子逐日叠加至250克,加干姜50克,余药不变,24小时内服完二剂。

计前后三诊,8日内服药12剂。

赴京阜外心血管医院,与山西二院4月20日CT核磁片对照:

冠脉左回旋支梗塞的百分之七十已通,二尖瓣功能恢复,以下从略(129页)。

按本案冠状动脉左支梗阻高达70%,足证痰湿瘀浊窍踞阳位。

遂拟破格救心汤破阴回阳,阳光一照,阴霾尽消。

1.4痰生于外,疼痛、麻木、瘫痪、结核、痈疔

急性风湿热关节痛金某,女,47岁。

1年前秋突然高热42℃,全身肌肉筋骨剧痛。

热退后双下肢僵硬肿胀青紫,痒痛不能入睡,脚肿不能穿鞋。

今夏病重,停激素则高热40℃以上,大渴引饮,自汗心悸,六脉沉滑数实。

予人参白虎加苍术、四妙清化之:

石膏100g,白藓皮50g,西洋参10g(另炖),苍术、黄柏各15g,苡仁45g,川牛膝、山药、双花、连翘、老鹳草、蚤休各30g,桃仁、红花、丹皮、紫草各15g,炮甲6g研粉冲服,炙草15g,10剂。

外洗方:

木鱉子(打)、白藓皮、苦参、大黄、芒硝、甘草各30g,桑、槐、柳嫩枝各1握,白矾、雄黄各15g(化入),煎汤一盆,趁热熏洗双脚,5剂。

上法内服外洗,半月后双下肢脱壳一层而愈,停用激素后亦未复发(206页)。

按疼痛多属痹证一类。

由于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热诸邪侵袭,经络阻滞,痰瘀胶结,不通则痛。

李可之经验,痹证分为寒痹、热痹。

热痹多见于急性风湿关节痛,以苍术白虎汤化裁。

血痹麻木宋某,女,26岁。

产后9个月,忽觉四肢麻木,气怯神倦,腰困如折,劳累或气候突变则加重。

近1个月来,麻木一旦发作,手脚便频频抽搐如鸡爪状。

内科诊为缺钙性抽搐,补钙亦不能控制。

视其面色萎黄欠华,脉细舌淡。

断为产后血虚,肝失所养,故挛急,遂予加味黄芪五物汤:

生芪45g,当归30g,白芍90g,桂枝、红参(另炖)、肾四味各10g,黑木耳30g,炙草10g,生姜10片,大枣10枚,胡桃肉20g,7剂。

以下从略(122页)。

按肢体麻木而不痛者,为血痹;若气虚痰湿入络者,笔者简称为“痰痹”。

前者为尊荣肌丰,汗出受风所致,以芪物当耳芥蛋汤;后者以入睡肢麻为特征,予还五桂枝芥虫汤。

本案产后血虚,春末发病,提示与风邪有关,近于血痹,故以芪物当耳芥蛋汤化裁,7剂麻木痊愈。

脑血栓瘫痪孙某,男,60岁。

素有原发性高血压。

20年前患脑血栓,随后右半身瘫痪。

近入冬以来,眩晕加重,手指麻木,膝软,舌质略暗,舌白滑,脉涅无力。

证属中风久延,大气不运,元阳难于敷布,痰湿疲浊阻塞三焦,头面、印堂灰暗,殊非佳兆,为防突变,力挽颓势,拟小续命汤法衍变方:

北芪250g,麻黄10g,制黑附片45~200g(逐日叠加10克),当归、桂枝各45g,辽细辛45g,川芎、干姜各90g,红参另炖、灵脂各30g,桃红各10g,僵蚕10g,地龙45g,生南星10g,生半夏45g,生姜45g,清全虫38、大蟆蚣6条、小白花蛇1条研冲服,黑小豆30g,大枣25枚,黑木耳45g,白芥子炒研10g,加水6斤,文火煮2小时,去渣,再煎浓缩至500ml,人参汁,3次分服。

以下从略。

李按此方由《古今灵验》续命汤法衍变组成。

该方之大意,以麻附辛法温少阴元阳,开玄府闭塞,托透伏匿三阴诸邪渐次出表,以生芪运大气助元阳之敷布,南星半夏白芥子消除十二经皮里膜外之痰,桂枝、桃红辈,流通血脉,诸虫入络搜剔,合麻黄宣通九窍,扶正达邪,面面俱到。

颈淋巴结核杨某,女,34岁。

右颈淋巴结核,隐痛不休,肢厥,寒热错杂,瘰病治痰:

海藻、甘草、木鳖子各30g,全蝎3g,蜈蚣4条,玄参120g,柴胡125g,白芥子(炒研)10g,5剂。

按患者证见寒热往来,肢厥(即热深厥亦深)之少阳证,说明正气尚足,堪与邪交争。

遂以攻癌基础方减半夏、牡蛎、大贝消痰软坚;因正气不虚,人参、大枣、炙草亦为禁忌,仅以柴胡125g一味,可代小柴胡汤。

此乃李可处方之大手笔也。

麦粒脓肿裴某,女,26岁。

昨因办户口遇到麻烦,心中急躁,顿觉火气上攻,右目涩痛。

入夜,下睑缘靠近目内眦处,生一麦粒肿,痒痛欲作脓,脉沉,口苦。

遂拟清脾散加柴胡、白芷、皂刺为治:

石膏30g,防风、甘草、枳壳、柴胡、酒芩、梔子、升麻、薄荷、赤芍、陈皮、藿香、皂刺、白芷各10g。

上药煎成,趁热先熏患处,待温顿服。

连进2剂,麦粒肿消散而愈(271页)。

按今病生于睑,则根在脾。

询之,平素多痰。

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滞于肌肤则为痈肿,此为痰从热化之外证。

脾与胃相表里,实则阳明,虚则太阴,今既化热,当从胃论治。

选清脾饮加柴胡、白芷、皂剌:

枳壳降气导热下行,防风薄荷祛风解表,赤芍活血,陈皮藿香化痰辟秽,升麻甘草白芷皂剌,引药直达病所,解毒消痈。

2痰饮病方药

2.1上部方药

眩晕多见于美尼尔氏综合症,脾虚痰饮上泛者,三饮四石汤;肾虚阴邪上冲者,奔豚吴萸四石汤(273、387页);高血压眩晕,阳火不藏者,四逆汤;邪伏三阴者,麻黄附子细辛汤,详见《浊阴不降高心病》一文。

昏迷多见于小儿流脑,羚麝止痉散、犀角地黄汤、调胃承气汤合方(77页);脑出血昏迷者,大续虎承开窍汤,详见《中风危症不避麻》一文;尿毒症昏迷者,大附夏苓醒脾汤加麝香(164页);肝昏迷阴症者,茵陈四逆白通汤、吴茱萸汤合方;阳症者,犀地承气开窍汤(175,178页)。

痰厥阴证者,三生夏沉开窍饮,详见中风痰厥、肺心病心衰合并脑危象案(6、118页);阳证者,礞石滚痰开窍丸(189)。

癫证多见于抑郁症,我治抑郁症100多例,基本就是四逆汤,逐日加附子量,到一定程度,出一身臭汗,患者就有说有笑了。

这个很奇怪,而且得病的大部分是大学生,家庭比较困难,环境压力比较大(119页);痫证即癲痫症,破格救心汤(45页);狂证即精神分裂症,涤痰清脑汤(191页)。

2.2下部方药

痿痹见于脊髓胶质瘤合并运动神经元病者,攻癌基础方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341页);鹤膝多见于膝关节积液,黄芪五苓三妙散(251页);骨疽多见于骨结核、骨髓炎,阳和汤合止痉散(306页)。

2.3内脏方药

肺系咳喘者,小青龙虚化汤;小儿急性肺炎正局者,麻杏石甘汤;变局者,小青龙加石膏汤;结核性胸腔积液者,瓜丹桂枝苇茎汤;肺间质纤维化者,肺间质汤,详见《重危急症小青龙》一文。

胃呕见于胃肠痉挛者,止呕汤;妊娠呕吐者,人参止呕汤;脑膜刺激症喷射状呕吐者,双呕汤(45、107页)。

心悸多见于冠心病,破格瓜丹夏星汤(129页)。

2.4外络方药

疼痛多见于急性风湿热,苍术白虎汤合止痉散;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精痛者,乌头当萸豨鹳汤合止痉散;颈椎病者,葛根双五止痉散(218、244页、麻木多见于血痹,芪物当耳芥蛋汤;痰痹者,还五桂枝芥虫汤(41、121页)。

瘫痪多见于脑血栓后遗症,小续命汤、麻辛四五止痉散,详见《中风危证不避麻》一文。

结核多见于淋巴结核、脂肪瘤,阳和汤合止痉散、消瘰丸(117、309页)。

痈疔见于急性结膜炎脓肿,银英犀军普济饮;疔毒走黄者,七味消毒饮(266、283页)。

3治疗痰饮病思路

3.1痰饮概念

汉代张仲景在《金匮》中创立“痰饮”之名。

分为痰饮、悬饮、溢饮、支饮4类。

痰饮一词,狭义的讲是指4饮中的一饮,即饮聚肠胃的一种病证;广义的讲就是包括4种饮病的总称。

在隋唐以前,痰与饮无明显的区别。

直至宋代杨仁斋《直指方》乃将痰与饮分而为二。

从此以后,一般专家多宗其说,认为痰多浓浊,饮则清稀。

一为火燥,一为寒湿。

清代《医学传心录》中,归纳了宋元明清关于痰的病因,明确提出“痰有十因”:

或因风。

或因寒、或因热、或因湿、或因暑、或因燥、或因酒积、或因食积、或因脾虚、或因肾虚。

后世医家重痰轻饮理论已偏离了医圣的初衷,而走向岐路了。

为此,李可揭示了痰饮之现代概念,即痰饮是整体失调导致之局部病理渗出物、赘生物(273页)。

3.2痰饮水湿,同源异流

3.2.1痰与饮

汉代之“痰”与“饮”是不分的,而后世是重痰轻饮的。

于是有人会问:

仲景是否提及过浓痰?

笔者注意到,仲景在《金匮》中多次提到“浊唾”:

①肺痿:

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②肺痈:

时出浊唾腫臭,久久吐脓水如米粥者,桔梗汤主之;③肺胀:

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眠,皂荚丸主之。

其中“浊唾”与“涎沫”,即后世之“浊唾”与“稀饮”。

据李可考证,伤寒之麻杏石甘汤剂量:

麻黄4两(60g),杏仁50个(20g),生石膏半斤(125g),炙甘草2两(30g)。

治小儿急性肺炎,只需半剂药,即可热退喘定痰清。

既然急性肺炎都有这神奇的效果,那你说医圣什么样的浓痰没治过?

古中医认为,痰与饮是浑然一体的,没有绝对的浊唾与涎沫,正盛则邪从热化为浊唾,正虚则邪从寒化为涎沫。

仅此而已,不必在浓痰、稀饮上钻牛角。

3.2.2痰饮与水气

仲景在《金匮》中把水气病分为风水、皮水、正水、石水。

风水者,防已黄芪汤、越婢汤主之;皮水者,防已茯苓汤、越婢加术汤、甘草麻黄汤主之;正水与石水没给出方药。

而痰饮篇分为痰饮、悬饮、溢饮、支饮4类,出示了18方。

为什么水气病仅出5方?

痰饮是水停留局部,水气则是水泛全身。

二者在本质上同为水之为患,其方剂可以通用,如痰饮病之五苓散、泽泻汤,后世常用治水气病。

由于痰饮篇在此书之前,水气病在其后,故略而不提。

更有趣味的是,中医称美尼尔氏眩晕是“痰”冲于上,而西医之病理为内耳积“水”,即中医之“痰”就是西医之“水”。

鹤膝风亦然。

3.2.3痰饮与湿浊

中医湿分外湿、内湿。

外湿包括潮气和雾露之气。

内湿指人体内环境潮湿,多与脾胃有关,如轻者胸闷、呕恶、苔腻,重则腹胀、泄泻、水肿。

这些内湿与狭义的痰饮(指饮聚肠胃)无异。

痰饮是水停肠胃、胁下、四肢、胸膈,湿浊则是水停肠胃、四肢,它们可以并提、互用,如李可常用清化湿热之四妙散治痰证之鹤膝风、急性风湿热关节痛,便是明证。

总之,痰、饮、水、湿是一体的,其方可以互用、通用,这是解读李可治痰饮方药的基础。

3.3阴阳寒热分型,六经三焦论治

3.3.1热痰、三阳、三焦辨治

热痰,以三阳证多见,甚则热壅三焦。

下面举例证之:

①太阳化热:

“肺心病急性感染案”:

患重感冒后无汗而喘,胸闷痰黄稠,五六日不大便,舌干红苔白腻,中根已黄。

断为素有咳喘宿疾,感受太阳风寒,入里化热,遂拟小青龙合麻杏石甘汤化裁,共奏散寒解表,清热涤痰之效(18页);

②热壅少阳:

“小儿痄腮案”:

患流行性腮腺炎2月,左耳下肿大如小儿拳头,掀赤肿痛,发热呕吐,体温39.5℃,手足时时抽动。

证属痄腮重症,热毒壅聚少阳,已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