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254981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7.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docx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docx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2015高考)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了解其一生中最主要的活动,分类(领域)把握其政治活动的主体脉络,注意观察其超出他的前代人之处以及对后来历史的影响,以此来揭示这个历史人物一生政治活动的规律,直至对他做出客观恰当的评价。

1秦始皇

(一)、功:

是杰出的政治家,他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实现统一:

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实现统一,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2)巩固统一

①政治上:

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建立皇帝制,推行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

②经济上:

承认土地私有,奖励移民垦荒,鼓励耕织;统一货币、度量衡;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交流,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③军事上: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修灵渠,南征百越,增设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奠定经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④文化上:

统一文字,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文化的交流。

焚书坑儒,统一思想。

⑤交通上:

修驰道,建立起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有利于各地经济的发展和交流。

(二)、过:

他又是暴君。

(1)赋役沉重:

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2)严刑峻法:

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3)焚书坑儒:

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2.唐太宗

贞观之治

1、“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⑴主观原因:

①吸收隋亡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②唐太宗雄才大略,个人作用

⑵客观原因:

①隋朝的建设和经济繁荣,为唐朝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②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社会繁荣的主要动力。

◆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的表现

(1)治国思想上:

唐太宗统治时期能够吸取随亡教训,反复强调“存百姓”的思想。

(2)用人策略上:

他任用贤良,虚怀纳谏。

(3)政治:

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提高了效率,加强了君权。

重视法律,慎用刑法,颁行《唐律》,体现仁义为本,

(3)经济:

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继续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使唐初社会经济逐步复苏。

(4)文化:

主张文德治国,崇儒尊孔。

完善科举制,推动封建文化向高峰发展。

(5)民族关系:

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采取“战而后和”的政策,在东突厥地区设羁羁糜府州进行管辖;设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与吐蕃和亲,促进汉藏的友好和西藏地区的发展;使统一多民族中国进入鼎盛时期。

(6)外交:

采取开放的政策,设立鸿胪寺;鼓励外商来华贸易、居住、做官,与中国人通婚;对外来文明采取兼收并蓄的政策,增强了中外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贞观之治”的表现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贞观之治的启示:

居安思危。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善始慎终。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君主不能一人独断,要分层次地集体决策。

★唐太宗在推动封建社会发展中有何历史作用?

①唐太宗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级矛盾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就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过入了鼎盛时期。

③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封建文化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④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能力,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并对以后历朝的治国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东西方先哲

对思想家的探究,需要把握其思想观点、政治主张等,同时也应关注思想家的生平及其生活的时代,因为后者对其思想的形成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1)时代背景:

春秋战国大变革时代:

政治:

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走向崩溃;经济:

私有土地出现,井田制崩溃;阶级关系:

“士”的活跃;思想文化:

私学兴起,文化下移,形成士阶层。

(2)开创儒家思想:

政治思想核心是“礼”和“仁”思想,中庸之道是实现的方法“仁”

的方法。

“仁”是内在的,注重个人的道德休养(人际关系);“礼”是外在的规范约束(等级规范)。

和而不同。

(3)教育思想:

①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以往官方垄断办学的传统,开创“学在民间”新模式,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建构与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②倡导有教无类,扩大了教育对象范围③教学实践,强调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④教学方法,因材施教⑤学习方法,强调学与思的关系,学习与复习的关系⑥培养目标,强调弟子要有浓厚的参政意识。

“学而优则仕”

(4)对后世的影响①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被推崇为圣人②孔子的学说经过改造逐步成为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③创办私学打破了以往学在官府的传统,开创了学在民间的新模式,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建构和传承起了重要作用④孔子的学说博大精深,其文化内涵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2.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

(1)时代特征

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的民主制度发展到顶峰,为雅典文化的繁荣创造了理想的政治环境。

伯罗奔尼撒战争雅典同盟战败以及苏格拉底被处死刑,暴露民主政体弊端。

(2)主要政治思想及评价

①理想国的构成:

三个等级

等级

阶层

美德

职能

实质

第一等级

统治者

美德是智慧

拥有国家权力

奴隶主贵族

统治的国家,等级森严

第二等级

武士

美德是勇敢

对外御敌,对内保民

第三等级

劳动者

美德是自制

为社会提供物质资料

②理想国的统治者:

哲学家王

理由:

最有智慧的人就最有资格出任统治者→哲学家最具有智慧→哲学家应该为王

③理想国的实现方法:

最早的乌托邦

两种方法:

一是对统治者从小就开始提供严格的完善的教育,直到他们掌握哲学的知识。

二是废除统治者私有财产与家庭,过集体生活,使权力与财产、家庭分离,从而一心为公。

(3)评价

柏拉图的理想国,并非纯粹空想,而是针对当时希腊各种政体的弊端提出的。

虽然“哲学王”的理想国家最终成为乌托邦,但从他的论述中,人们还是可以得到一些启发的,其思想对世界影响巨大,其哲学著作成为西方文化的奠基性文献

(4)柏拉图学园

①地点:

阿卡德米②学生来源:

大多数来源希腊城邦上层社会③开设的课程:

算术、几何、天文学④教学形式:

对话。

柏拉图学园——阿卡德米学园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学校,他集知识传授、学术研究、政治咨询、培养学者和政治人才于一体。

学园成为当时求学青年向往的地方,培养出许多著名学者,推动了欧洲科学事业的发展。

阿卡德米学园的建立是柏拉图生命中的转折点,也是欧洲科学史上值得纪念的事件,后世西方各国的学术研究院一直沿袭它的名称——阿卡德米。

孔子与柏拉图的比较:

比较方面

柏拉图

孔子

所处时代

古希腊奴隶制盛行之际

中国由奴隶制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

政治思想

开创理想国

恢复周礼旧制

思想核心

“理念”,重理性

“仁”,重伦理

面临政治形势

都是社会秩序不安定

政治思想

提倡以德治国,维护等级秩序

文化教育

创立思想,创办学校

历史影响

在东西方文化发展史上影响深远

三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要分阶段重点把握他们的重大活动,关注他们在这些重大活动中的具体史实。

要将历史人物置于当时的时代环境中,进行历史地客观地分析,看他在重大活动中的举措,与他的前代人相比有哪些是创新的东西。

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从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高度来看待和评价历史人物,避免单纯从道德或心理动机的角度、用“好人”还是“坏人”的判定而不是用历史的标准来衡量历史人物,掌握分清历史人物活动的主流与支流的原则。

1.克伦威尔

(1)克伦威尔领导议会军取得内战胜利

1640年议会召开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内战爆发后克伦威尔组成骑兵军,骑兵从信奉清教的自耕农中选出,以后又以铁骑军为核心,组建“新模范军”。

克伦威尔重视治军之道,根据勇敢和忠诚提拔军官,与军队约法三章,军队战斗力较强。

领导军队取得马斯顿草原、纳西比等战役的胜利,打败王军。

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克伦威尔独裁统治

1653年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建立军事独裁统治,该政权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军事独裁。

一方面克伦威尔多次解散议会,建立起了军事独裁政权。

另一方面他率军远征爱尔兰和苏格兰,防止封建势力的复辟;颁布《航海条例》,打败荷兰,维护了英国的海外利益,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代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3)对克伦威尔评价

克伦威尔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著名领导人,是军事家,更是政治家。

在他的领导下,英国结束了封建王权统治,维护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巩固了英国的海上商业利益,另一方面,他又建立起军事独裁统治,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他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史上一位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2.华盛顿

(1)领导美国独立战争

①参加第一第二届大陆会议。

②华盛顿在第二届大陆会议上被推为大陆军总司令,整顿大陆军,训练正规军,对保证战争的最后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③1776年,围攻波士顿英军,取得首次胜利。

7月4日,通过〈独立宣言〉,宣告美国成立。

④1777年,取得萨拉托加大捷,成为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⑤1781年,指挥约克镇战役,英军投降,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2)主持制宪:

制定〈1787年宪法〉,实行三权分立,美国确立联邦制、共和制、总统制。

(3)执政措施

1789年担任美国总统,

政治上:

网罗人才,组成内阁;创立总统否决制度。

财政上:

建立国家银行,巩固国家信用,稳定货币,活跃国民经济。

外交上:

改善同英国关系,与印第安人签订友好条约,保证国家和平。

第二届任期内:

①对外:

在英法战争中“严守中立”,使美国避免介入欧洲战事;②对内:

推进西进运动。

③引退:

不当终身总统,为美国总统连任不得超两届的制度创立了范例。

(4)评价华盛顿:

①具有高尚品格:

将国家、民族利益置于个人之上,不恋官位,不慕权势,坚持民主,警惕专制

②功绩:

领导北美独立战争——为美国建立资本主义国家作出杰出贡献;拒绝王位,主持制宪,建立联邦制政治,不当终身总统,维护国家民主政治

③局限:

宪法歧视黑人、妇女等

④总评:

乔治·华盛顿是美国独立战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领导大陆军克服重重困难,战胜英国殖民者,赢得了美国的独立。

主持制定了1787年美国宪法,确立美国共和政体。

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任总统,开创的内政外交原则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尤其开创了主动让权的先例——一个至今在美国仍然奉行的先例。

华盛顿的一生,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置于个人幸福之上,不恋宫位,不慕权势,坚持民主,警惕专制,他的精神与他所确立的原则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华盛顿为美国的建立和国家的民主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无愧于“美国国父”的称号。

四亚洲觉醒的先驱

学习时要在充分把握这些人物阶段活动的基础上,恰当分析和评价每位人物在领导各自国家民族民主运动中的影响和作用。

1.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①第一次转变:

弃医从政,上书李鸿章要求改革政府,遭到拒绝,思想主张由“改良”转向“革命”。

②第二次转变:

从改革到投身辛亥革命:

1894年,孙中山创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从此走上武装反清的道路。

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提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同盟会成立推动了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颁布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③捍卫民主共和:

1913发起讨袁“二次革命”;参加反袁称帝的护国运动;两次护法运动;

④第三次伟大转变:

联俄联共,促成国共合作

由于一系列斗争的失败,同时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孙中山思想发生伟大转变。

1924年,召开国民党一大,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主张,提出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基础)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组建黄埔军校,建立革命武装,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大革命兴起。

⑤孙中山精神

反对列强侵略和军阀割据,争取国家统一和平,一生致力于救国救民的革命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振兴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计个人安危,处处以民族、国家利益为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民族精神;勇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进去和斗争精神;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

⑥评价孙中山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孙中山是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并且毕生致力于中国民主革命事业。

他高举三民主义大旗,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有力地促进了民族的觉醒和民主精神的高涨,开启了中国进步的闸门,求新求变的历史潮流推动着中国社会向前发展。

此后他开创了新三民主义时代,继续推进中国革命,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他是站在时代潮流前面,领导中国人民结束旧时代,开拓新时代的伟大革命家。

 

圣雄甘地

1.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运动背景

1)19世纪中叶,印度完全沦为英国殖民地;

2)印度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资产阶级要求摆脱殖民统治和改变政治无权地位;

3)英国在印度制造种姓间的矛盾,并采用镇压和欺骗相结合的两面政策;

4)印度社会反英情绪增长。

5)甘地凭借极高政治威望,成为国大党领袖,并贯彻“非暴力”思想于实践。

2.运动过程

(1)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19—1922)

①准备:

1915年,甘地建立非暴力抵抗基地,培养具有非暴力不合作理念的青年骨干。

②原因:

a、1919年,英国殖民当局颁布《罗拉特法案》,损害了印度人民的民主权利,激起全印度的激烈抵抗;b、英国殖民当局实行高压政策,制造阿姆利则惨案

③过程:

a、全国性的“文明不服从”运动;b、同英国政府不合作(范围从政府就职、学校教育、法院、服役、选举到抵制英货)。

c、家庭纺织运动(评价:

积极——抵制西方经济侵略;消极——抵制西方物质文明,是历史的倒退);d、高潮:

全国性的抗英运动(学生退学、商人罢市、焚烧洋布、抵制英国商品的斗争遍及全国)。

④目标:

实现印度民族自治;

⑤手段:

“非暴力不合作”;

⑥结果:

a、1922年,出现暴力冲突,甘地停止了非暴力运动;(原因:

群众运动突破“非暴力”界限,反映了印度资产阶级在斗争中的软弱与妥协。

b、随后,甘地被捕入狱,完成自传《我体验真理的故事》

2、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30)

①背景:

a、1929年国大党通过实现印度完全独立的决议,授权甘地领导运动

b、1929年英国在印度实行“食盐专卖法”,损害印度人民利益。

②过程:

1930年,“食盐进军”使运动达到高潮

③结果:

释放甘地,撤消取缔国大党的禁令,允许人民煮盐;甘地停止不合作运动。

④影响:

进一步打击英国殖民统治,但没有实现印度独立。

3、第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二战期间)

①背景:

二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为取得印度更多的支持,派使节同甘地等商谈战后自治问题

②过程:

甘地提出“英国退出印度”的主张,再次发出不合作号召。

③特点:

第一次真正提出独立的要求,第一次没有谴责人民使用暴力

3.运动评价

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印度日后独立奠定基础;但以非暴力限制人民革命运动,束缚了人民的手脚,没能使印度获得独立,反映了印度资产阶级在斗争中的软弱与妥协。

二、人生结局

印度解放以后,甘地并未成为权力的中心,他晚年还为消除种姓制度、消灭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纷争而斗争,致力于调解印度各个教派的矛盾,主张各派合作。

1948年1月30日,甘地被印度教的狂热分子刺杀,时年79岁。

中弹的瞬间,甘地还以手势表示宽容凶手并为刺死他的人祝福。

甘地在宽容和博爱中终结了他的人生。

三、综合评价

1、功:

①创立基于仁爱、真理和个人精神力量的非暴力理论,不仅是印度人民伟大的思想财富,而且以人类广泛的世界影响成为世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②发起组织多次群众性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唤醒印度人民的抗争意识,实现印度民族独立,促进印度资本主义发展和社会平等作出了巨大贡献。

2、过:

①以非暴力限制人民革命运动,束缚了人民的手脚,没能使印度获得独立,反映了印度资产阶级在斗争中的软弱与妥协;

②反对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崇尚印度传统文明,抛弃先进技术,是历史的倒退。

3、总体:

印度民族解放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民族独立运动先驱,无愧“圣雄”、“国父”称号。

3.凯末尔

凯末尔出生在巴尔干半岛,早年历经曲折磨难但志存高远。

在土耳其遭列强任意宰割的情况下,萌发振兴民族,变革图强的思想。

①领导土耳其独立战争,反抗外国侵略,使土耳其摆脱民族危机,赢得独立;

一战期间,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被称为伊斯坦布尔的救星)。

土耳其一战中战败,被迫接受屈辱的条约。

1920年,凯末尔召开大国民议会,当选主席兼国民军总司令。

通过两年战斗赶走外国军队,1923年签订《洛桑和约》赢得国家独立。

②凯末尔改革: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推行一系列现代化改革,使土耳其走上民族国家复兴和现代化的道路。

改革原因:

要使土耳其真正富强起来,必须向西方学习,进行彻底的改革

选择道路:

走具有西方(资本主义)色彩的现代化道路)

1)内容:

政治:

废除苏丹制度,建立共和国,废除哈里发,实行政教分离。

社会:

颁布改革服饰和其他传统象征物的法令。

文字:

用拉丁字母代替阿拉伯字母。

教育:

宗教与学校教育相分离,设立宗教事务局,关闭教会管理下所有的学校。

法制:

仿效西欧法制,建立土耳其法制;废除宗法制,实行法律与宗教分离;用法律保障女权。

经济:

以俄为师,实行国家主义。

2)实质特点:

以“世俗化”为核心的资产阶级现代化改革。

3)影响:

促使土耳其走上民族国家复兴的现代化的道路,代表了土耳其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0世纪30年代,土耳其成为世界上工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但改革也有缺陷:

国营企业管理不善,缺乏效率,忽视了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到最大资源的开发。

③凯末尔在土耳其民族独立和复兴中的贡献

凯末尔领导的独立运动和社会改革,是同一时期亚非各国民族解放和复兴的成功典范,它不仅对现代土耳其的发展影响深远6也激励着许多亚非国家的志士仁人,为争取民族的独立和富强而不懈奋斗。

他使土耳其在20世纪30年代一举成为世界上工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走上了民族复兴和现代化的道路。

今天土耳其社会各个领域所遵循的原则,基本上都是凯末尔时代所确立的。

凯末尔是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是亚洲觉醒的杰出代表人物,无愧于“国父”称号。

五无产阶级革命家

本专题学习,要紧紧抓住贯穿始终的两条主线:

一条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发展,一条是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变化。

要引导学生学习他们为追求真理而不懈奋斗的探索精神,理解对马克思主义不能教条、机械地照搬,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理论的探索和创新。

1.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与恩格斯

(1)创立革命理论;

①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1845年合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发展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使他的辩证法成为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普遍的科学。

第一次系统的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1848年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对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②《资本论》发表阐明了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与恩格斯对政治经济学的杰出成果。

(2)革命实践活动:

①创建无产阶级政党: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比利时创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他们一起参加了德国的工人秘密组织“正义者同盟”并着手同盟的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拟订纲领《共产党宣言》。

②参加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

1848年欧洲革命爆发时,马克思与恩格斯一同回国直接参加革命,创办《新莱茵报》。

③第一国际的灵魂:

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成立,马克思亲自为协会起草了《成立宣言》、《临时章程》等重要文件,他始终是协会的领袖和灵魂。

④1871年,法国爆发了巴黎公社革命,马克思给予了支持和帮助,并写了著名的《法兰西内战》,这个宣言被视为马克思所写的最辉煌的文件之一。

(马克思主义学说主要内容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②马克思主义哲学;③科学社会主义)

(3)评价

马克思与恩格斯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国际无产阶级领袖,是无产阶级理论家和革命家。

他们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成为指引人们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行动指南。

他们把一生的智慧和精力都献给了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伟大的人格为世人称赞,马恩不计名利,始终不渝地信仰,不懈探索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

(1)建党:

①组织准备:

1895年创立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②思想准备:

创办《火星报》,宣传革命理论③建党标志: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召开,形成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多数派)。

布尔什维主义的出现,标志着列宁主义的形成。

(2)领导十月革命

提出“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口号;二月革命后提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纲领《四月提纲》,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1917年亲自指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成立以列宁为首的世界上第一个苏维埃政府;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巩固苏维埃政权:

①外交:

与德奥议和,退出一战②政治上:

1918年苏维埃政权在全国建立③军事上:

领导全国人民取得国内战争胜利④经济上: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4)实施新经济政策,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5)列宁的贡献:

①一个政党:

缔造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党;②一个国家:

领导十月革命,创立社会主义俄国;③一个主义:

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列宁主义;④一大政策:

实行新经济政策,探索俄国发展道路

(6)对列宁的评价:

①伟大的思想家:

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结合俄国实际,创立列宁主义。

②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历史新纪元;巩固政权,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世界人民指明新方向。

3.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

(1)走访上革命道路:

早年立志求学,青年立志救国,投身革命,毛泽东创建湖南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一大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者之一。

(2)开辟革命新路:

①发动和领导了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和长沙木工人的罢工斗争

②1926年,毛泽东主办了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并领导了北伐时期如火如荼的湘鄂赣农民运动。

③提出武装夺权论断: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

毛泽东赴汉口参加中共八七会议,他在发言中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论断。

④1927年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在进攻城市时失利,毛泽东当机立断,果断主张放弃进攻长沙,转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⑤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指明了中国革命胜利方向。

(3)领导革命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

①领导长征,1935年在遵义召开政治局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②瓦窑堡会议,毛泽东明确指出要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