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初中语文古诗词总复习.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360342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新课程初中语文古诗词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浅谈新课程初中语文古诗词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浅谈新课程初中语文古诗词总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浅谈新课程初中语文古诗词总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浅谈新课程初中语文古诗词总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浅谈新课程初中语文古诗词总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浅谈新课程初中语文古诗词总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浅谈新课程初中语文古诗词总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浅谈新课程初中语文古诗词总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浅谈新课程初中语文古诗词总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浅谈新课程初中语文古诗词总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浅谈新课程初中语文古诗词总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浅谈新课程初中语文古诗词总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浅谈新课程初中语文古诗词总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新课程初中语文古诗词总复习.docx

《浅谈新课程初中语文古诗词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新课程初中语文古诗词总复习.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新课程初中语文古诗词总复习.docx

浅谈新课程初中语文古诗词总复习

浅谈新课程初中语文古诗词总复习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九年级古诗词90首,其中课文30首,课外古诗词背诵60首。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二合一的中考迫在眉睫,我们该怎么复习呢?

一、明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要求。

  1、课程目标: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背诵优秀诗文80篇,推荐背诵古诗词34首,其中课文23首,课外古诗词背诵11首。

  2、课程标准对古诗文阅读的评价建议:

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3、眉山市2007年中考语文科考试说明:

古代诗文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初中阶段语文课程所要求的重要内容,需要学生认真学习和吸收。

古代诗文的阅读以课内为主兼顾课外,优秀诗文的背诵限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

初步鉴赏的考查范围将以《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中所要求的古代诗词的篇目为主。

分值约占总分120分的16%,即19分,包括文言文。

二、第一轮复习:

回归教材,清楚古诗词的分布,分册进行。

   课文30首:

七上1课5首、七下1课1首、八上2课7首、八下2课10首、九上1课5首、九下1课2首。

课外古诗词背诵60首:

每册10首,共6册。

三、第二轮复习:

以史为序,同一作者的作品集中诵读鉴赏。

   11个朝代的诗,49个出处,署名作者46人。

(课标要求背诵:

☆)

  1、《诗经》2首:

《关雎》《蒹葭》☆(九下24课,P182)。

  2、《汉乐府》1首:

《长歌行》(八上附,P216)。

  3、建安诗歌:

2作者3首。

 

(1)曹操:

2首,《观沧海》☆(七上15课,P67)、《龟虽寿》(七上附,P174)。

 

(2)刘桢:

1首,《赠从弟》(八下附,P215)。

  4、东晋诗歌:

1作者2首。

   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三)(八上30课,P209)、《饮酒》☆(八下30课,P206)。

  5、南北朝诗歌:

2首。

 

(1)南朝·梁·吴均:

《山中杂诗》(七下附,P231)。

 

(2)北朝民歌:

《木兰诗》(七下10课,P64)。

 6、唐诗:

22作者48首。

 

(1)王绩:

1首,《野望》(八上附,P217)。

 

(2)王勃:

1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八下附,P217)。

 (3)杨炯:

1首,《从军行》(九下附,P190)。

 (4)陈子昂:

1首,《登幽州台歌》(八下附,P217)。

 (5)孟浩然;3首,《过故人庄》(七上附,P175)、《早寒江上有怀》(八上附,P218)、《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上附,P219)。

 (6)王维:

3首,《竹里馆》(七下附,P232)、《使至塞上》☆(八上30课,P210)、《送元二使安西》(八下附,P218)。

 (7)岑参:

3首,《逢入京使》(七下附,P23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八下30课,P209)、《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九下附,P194)。

 (8)李白:

8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七上附,P177)、《峨眉山月歌》(七下附,P233)、《春夜洛城闻笛》(七下附,P234)、《渡荆门送别》(八上30课,P210)、《送友人》(八上附,P222)、《行路难》(其一)☆(八下30课,P207)、《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八下附,P219)、《月下独酌》(九下附,P191)。

 (9)刘方平:

1首,《月夜》(九上附,P217)。

 (10)王湾:

1首,《次北固山下》☆(七上15课,P68)。

 (11)崔颢:

1首,《黄鹤楼》(八上附,P221)。

 (12)杜甫:

7首,《江南逢李龟年》(七下附,P237)、《望岳》☆(八上25课,P180)、《春望》☆(八上25课,P181)、《石壕吏》(八上25课,P18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下30课,P208)、《登楼》(九下附,P193)、《羌村三首》(之三)(九下附,P192)。

 (13)常建:

1首,《题破山寺后禅院》(七上附,P176)。

 (14)刘长卿:

1首,《送灵澈上人》(七下附,P238)。

 (15)韦应物:

1首,《滁州西涧》(七下附,P236)。

 (16)韩愈:

2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八下附,P221)、《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九下附,P195)。

 (17)刘禹锡:

2首,《秋词》(八上附,P22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八下25课,P180)。

 (18)白居易:

3首,《钱塘湖春行》☆(七上15课,P70)、《观刈麦》☆(九上附,P214)、《望月有感》(九下附,P196)。

 (19)李贺:

1首,《雁门太守行》(九下附,P198)。

 (20)杜牧:

2首,《泊秦淮》(七上附,P179)、《赤壁》☆(八下25课,P181)。

 (21)李商隐:

2首,《夜雨寄北》☆(七上附,P178)、《无题》☆(八下附,P222)。

 (22)温庭筠:

2首,《望江南》(九上25课,P204)、《商山早行》(九上附,P218)。

  7、五代词:

1作者1首。

  李煜:

《相见欢》☆(八下附,P223)。

  8、宋代诗词:

13作者24首。

 

(1)范仲淹:

1首,《渔家傲·秋思》☆(九上25课,P206)。

 

(2)晏殊:

2首,《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七上附,P180)、《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九上附,P221)。

 (3)梅尧臣:

1首,《鲁山山行》(八上附,P224)。

 (4)王安石:

1首,《登飞来峰》☆(八下附,P224)。

 (5)苏轼:

4首,《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八上附,P225)、《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八下25课,P184)、《江城子·密州出猎》☆(九上25课,P206)、《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九上附,P223)。

 (6)李清照:

3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七上附,P182)、《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九上25课,P208)、《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九上附,P224)。

 (7)朱熹:

1首,《观书有感》(七上附,P183)。

 (8)杨万里:

1首,《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七上附,P181)。

 (9)陆游:

3首,《游山西村》☆(八上30课,P21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八上附,P226)、《卜算子·咏梅》(九上附,P219)。

 (10)辛弃疾:

4首,《西江月》(七上15课,P70)、《清平乐·村居》(八下附,P22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九上25课,P204)、《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九上附,P226)。

 (11)赵师秀:

1首,《约客》(七下附,P239)。

 (12)王观:

1首,《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九下附,P199)。

 (13)文天祥:

1首,《过零丁洋》☆(八下25课,P182)。

 9、元曲:

2作者3首。

 

(1)马致远:

1首,《天净沙·秋思》☆(七上15课,P72)。

 

(2)张养浩:

2首,《山坡羊·潼关怀古》☆(八下25课,P185)、《山坡羊·骊山怀古》(九上附,P227)。

 10、明诗:

2作者2首。

 

(1)王磐:

1首,《朝天子·咏喇叭》(九上附,P228)。

 

(2)夏完淳:

1首,《别云间》(九上附,P200)。

 11、清诗:

2作者2首。

 

(1)赵翼:

1首,《论诗》(七下附,P240)。

 

(2)龚自珍:

1首,《己亥杂诗》☆(八下30课,P210)。

 四、第三轮复习:

归纳整理易混知识。

 

(一)课标要求: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初中古诗词作者字号易混之人:

  古人有名有字,婴儿出生三月后由父起名。

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时取字,女子十五岁行笄礼时取字。

号是在名、字以外另起的名。

对人称字称号是表示礼貌和尊敬。

初中古诗词作者有22人的字号易混,下面分为11组赘列在后。

子安是王勃,子美是杜甫,子瞻是苏轼。

苏轼号东坡居士,马致远号东篱。

曹操字孟德,刘禹锡字梦得。

字退之的是韩愈,字牧之是杜牧。

陶渊明字元亮,朱熹字元晦。

晏殊字同叔,欧阳修字永叔。

号醉翁的是欧阳修,号放翁的是陆游。

范仲淹字希文,张养浩字希孟。

字幼安的词人是辛弃疾,号易安居士的女词人是李清照。

李商隐字义山,文天祥自号文山,王安石晚号半山,白居易晚号香山居士。

白居易字乐天,赵师秀号天乐。

  2、初中古诗词题材丰富,体裁俱备,意象众多。

  A、题材:

 ⑴爱情诗:

《关雎》《蒹葭》《无题》等。

 ⑵思妇诗:

《醉花阴》《望江南》等。

 ⑶思乡诗:

《次北固山下》《渡荆门送别》《黄鹤楼》《相见欢》等。

 ⑷思亲诗: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望月有感》《夜雨寄北》等。

  ⑸送赠诗:

《赠从弟》《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送元二使安西》等。

  ⑹爱国诗:

《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别云间》等

 ⑺忠君题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雁门太守行》等。

 ⑻忧民题材:

《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观刈麦》《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⑼边塞诗:

《从军行》《雁门太守行》《渔家傲·秋思》《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

  ⑽田园诗:

《归园田居》《过故人庄》《游山西村》等。

  ⑾咏史诗:

《赤壁》《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山坡羊·潼关怀古》、《山坡羊·骊山怀古》等。

 ⑿写景抒情诗:

《观沧海》《使至塞上》《望岳》《钱塘湖春行》《西江月》等。

 ⒀叙事诗:

《木兰诗》《石壕吏》《观刈麦》等。

 B、体裁:

  ⑴四言古诗:

《关雎》《蒹葭》《观沧海》《龟虽寿》等。

  ⑵五言古体诗:

《归园田居》《饮酒》《石壕吏》《观刈麦》等。

  ⑶歌行体古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雁门太守行》《行路难》等。

  ⑷五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使至塞上》《春望》等。

  ⑸五绝:

《竹里馆》《送灵澈上人》等。

  ⑹七律:

《钱塘湖春行》《游山西村》《无题》《黄鹤楼》《过零丁洋》等。

  ⑺七绝:

《夜雨寄北》《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观书有感》等

  ⑻词:

《望江南》《相见欢》《渔家傲·秋思》《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明月几时有》《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卜算子·咏梅》《西江月》《清平乐·村居》《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等。

  ⑼曲:

《天净沙·秋思》《山坡羊·潼关怀古》、《山坡羊·骊山怀古》《朝天子·咏喇叭》等。

  C、意象:

根据意象背出原诗句。

  ⑴鸟类:

关雎、青鸟、苍鹰、飞鸟、归鸟、雁、凫雁、子规、鹤、黄鹤、黄鹂、早莺、燕子、新燕、鸥鹭、惊鹊、鸣蝉、昏鸦。

  ⑵花:

葵、菊、黄花、杨花、枳花、梨花、枣花、藕花、稻花、落花、落红、乱花、百花。

  ⑶草:

荇菜、蒹葭、征蓬、白草、芳草、青青草、幽草、兰芽、枯藤。

  ⑷树:

松、柳色、古柳、烟柳、折柳、暖树、病树、烟树、老树、绿杨、槲叶、梧桐、梅、竹、幽篁。

  ⑸日:

初日、日升、白日、落日、落晖、斜晖、日暮、日夕、夕阳。

  ⑹月:

明月、月光、婵娟。

  ⑺风:

秋风、北风。

  ⑻云:

浓云、愁云、浮云、曾云、黑云、白云。

  ⑼雨:

小雨、暮雨、夜雨。

  ⑽径:

幽径、曲径、香径。

  ⑾舟:

帆、轻舟、扁舟、沉舟、舴艋舟。

  ⑿马:

班马、瘦马、铁马、千骑、马蹄。

  ⒀其他动物:

神龟、腾蛇、熊、鹿、虫声、蛙声、春蚕、鸡(鸡笼、鸡鸣、黄鸡)、鹅。

  ⒁其他意象:

星汉、湖、江水、流水、溪头、小桥、露、雪、烟(长烟、孤烟)、烽火、青山、茅屋、茅檐、茅店、春泥、剑、雕弓、角、沙场、酒……

(二)课标要求:

理解诗文大意。

  古诗中有的字词词义区别甚微,有的释义全同,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更可能使人错解。

为了准确理解诗意,故略举几例以明之。

   1、《诗经》中有几个的词义差别难辨。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洲:

水中的陆地)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zhi。

(zhi:

水中的小块陆地。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坻:

chi,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②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湄:

岸边,水草交接的地方。

  所谓伊人,在水之si。

(si:

水边)

  ③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流:

择取。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采:

采摘。

      参差荇菜,左右mao之。

(mao:

挑选。

  2、不同字却解释相同的词。

  ①次北固山下。

(次:

停泊。

      泊秦淮。

(泊:

停泊。

  ②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妪:

老妇。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翁媪?

(媪:

老妇人。

  ③金樽清酒斗十千。

(樽:

酒杯。

      引觞满斟,颓然就醉。

(觞:

酒杯。

      觥筹交错。

(觥:

酒杯。

  3、同一字不同释义的词。

  ①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乘:

乘坐船。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乘:

驾着,乘坐。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乘:

趁着。

  ②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悠:

思念。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

闲静。

  ③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许:

答应,允许。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许:

这样。

   ④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流:

择取。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流:

流走。

  4、古今异义词。

  ①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烈士:

古义——指有雄心壮志的人。

今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的人。

  ②酒酣胸胆尚开张。

(开张:

古义——宽阔,豪壮。

今义——店铺开业。

  ③最喜小儿亡赖。

(亡赖:

古义——顽皮,淘气。

今义——放刁撒泼,蛮不讲理;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④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一般:

古义——一种。

今义——一样,普通。

  ⑤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前途:

古义——前面的路程。

今义——将来的光景。

五、第四轮复习:

学以致用。

   课标要求“在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考试说明要求“学生认真学习和吸收”。

作文中能恰如其分地引用古诗词,是作文得高分的一大亮点。

既体现了学以致用的精神,又凝重了文学底蕴,还精练了文笔。

现就作文中可引用的古诗举隅在下。

 1、写愁苦的诗句:

  ①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②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④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⑤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⑦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⑧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2、富有哲理的诗句:

  ①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③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⑤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⑦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⑧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⑨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⑩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带酒的诗句:

  ①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②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笆与羌笛。

  ③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④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⑤一曲新词酒一杯。

  ⑥浊酒一杯家万里。

  ⑦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⑧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⑨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⑩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4、写月的诗句:

  ①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②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③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④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⑤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⑥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⑦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⑧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⑨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⑩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5、串古诗词语句成文一例:

  走进新版初中语文,倘徉于古诗苑中,祖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壮美风光尽收眼底,春夏秋冬的斑斓色彩令人目不暇接。

吟诗忆境,神游古今,心潮澎湃,感慨良多。

  

(1)生机盎然,鲜艳盈目的江南好春光。

  《次北固山下》,目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兴奋不已,决意明儿《钱塘湖春行》,哇!

好不美哉,真是“西湖美景三月三”呀——“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登临《黄鹤楼》: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前访湖阴先生故里,王荆公说的一点不错: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转《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泛舟溪头,“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饱赏湖光山色,踏遍名胜古迹,足涉乡村野里,再去入寺参禅,“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漫步破山寺,令人心旷神怡——“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唉,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是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劝君切莫伤惜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还是乐天说得好: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2)山清水秀,炙日炎炎的乡村好天气。

  “杨花落尽子规啼”之时,游蕲水清泉寺,又是一番景致: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当夜行黄沙道中,江南山村盛夏之夜映眼帘: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小住几日,高唱《清平乐·村居》《过故人庄》: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穿梭乡村间,早晨《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采桑,采桑城南隅。

”午去《观刈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乐天真伟大——“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3)秋思百万,悲秋南北的秋日愁风景。

    在南方,登《宣洲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沿江游,《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往庐山,《饮酒》陶公旧宿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醉翁之意不在酒,只为《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匆匆往北走,羁留在成都,《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亲人相思见不得,惟有《夜雨寄北》表心情: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再北行,进东京,“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相见欢》?

还要走,只身一人上征途,《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跋山涉水,《使至塞上》,是另一番景象: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真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想象当年金戈铁马《破阵子》,“沙场秋点兵”。

偌大塞北任你走,朝向《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向太阳,辟蹊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让人眼界大开,心胸开阔: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不禁令人想起乐天好友刘梦得诗云: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好景好诗好心情,问君何能尔,心使然已矣。

 (4)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银世界。

   是的,冬天是属于北中国的。

在南国,《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天明,收拾行囊还北上,“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心系木兰意志坚,“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来到西北地,在银世界里,高唱《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