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59005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现代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现代文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现代文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现代文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现代文阅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现代文阅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现代文阅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现代文阅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现代文阅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现代文阅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现代文阅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现代文阅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现代文阅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现代文阅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现代文阅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现代文阅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现代文阅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现代文阅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文阅读.docx

《现代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阅读.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文阅读.docx

现代文阅读

散文、小说的阅读复习(三)

一、中考考点:

(1)能推敲重要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所谓重要词语包括能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具有深层含义的词语;能体现作者观点立场的词语;对文章结构起连接作用的词语;在具体语境中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有一定指代意义的词语;能体现语言形象性和准确性的词语。

(2)能分析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所谓关键语句从结构上说,一般指领起句、过渡句、总结句、呼应句、线索句和为后文作铺垫的句子;从内容上说,一般指中心句。

另外关键语句还包括流露出作者情感倾向的抒情句、起深化主题作用的议论句、在文章中对人物或主旨起衬托作用的景物描写句。

(3)能理清文章思路。

抒情散文阅读中多是以线索和顺序的分析为主;叙事散文和小说阅读中多是以情节概括为主。

(4)能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文章的内容和中心。

所谓整体感知内容,就是遵循一定的顺序和规律,由前到后,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并在此基础上,由粗到精,由繁到简地把握文章总的要表达的意思,进而结合文章中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的语句概括出文章的中心。

(5)能赏析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细节描写。

写景散文多是赏析景物的特点及所包含的情感,状物散文多是赏析作者描写的该物的特点及赋予的意义,叙事散文和小说则多是赏析人物形象的特点及典型意义;诗歌多是赏析意象的特点及其饱含的情感。

散文中的细节描写多是从抒发的情感和表达的主题的角度命题;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多是从人物形象的角度命题

(6)能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联想和想象。

这个考点往往让考生把自己看成文中描写的一个人物,从该人物的角度对文中的人和事谈自己的感受和看法;也可能让考生以提供的阅读材料为基础,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为文中描述的故事续写一个结尾或者把文中省略的地方合情合理地表达出来。

同时,也可能让考生根据提供的阅读材料进行发散思维,在记忆里检索与之相关的人或事或景或物并描述出来。

(7)能分析、归纳文章的主要写法和语言特色。

(8)能结合作品谈对自己启示及自己对作品的评价。

这个考点往往以开放性试题的形式出现。

需要注意启示与评价多是与作品主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需要结合作品主题来进行思考。

二、梳理知识点:

散文

(一)散文的概念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

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

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

(二)散文的分类

散文分类:

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

记叙性散文:

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

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

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性散文:

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

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议论性散文:

以议论为主的散文。

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

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

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

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三)散文的特点:

“形(材料)散而神(中心)不散”,或者“形散神聚”。

(四)散文的线索:

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

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

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

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五)找线索的方法:

A、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B、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C、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六)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修辞等。

(1)象征

散文往往运用象征的写法,象征就是托物喻义,即通过一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一种深远的意义。

这里的“具体形象”——“物”就是本体,与之相对应的事物就是象征体,“深远的意义”就是象征意义。

(2)托物言志

就是借物喻人,是散文中写景状物的重要方法。

也就是把所写的景物或景象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思想情感和志向,

(3)对比烘托

在散文中,为了突出作者所写的对象,作者往往运用对比烘托的写法。

(4)欲扬先抑

文似看山不喜平,散文更讲究波澜,要赞美某种事物,先表达对它没有好感;想歌颂某个人物,先说他的不足等等,然后根据情节的发展,达到歌颂与赞美的目的,而且使这种歌颂与赞美得到强调。

表现手法还有:

对比衬托,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等。

(七)散文的思想内容

散文中深刻的意蕴是依附于含有一定象征意味的具体事物。

写人的散文,可以分析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结合作者对人物的态度、感情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叙事散文,可以分析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场面细节把握作品内容;写景状物抒情,要分析行文线索、写法、象征意义,从而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关于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一)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

1.找“要素”。

阅读叙事性散文,必须掌握记叙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的演变性质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可以说,对人物、事件理解得越深,对文章中心思想就挖掘得越透,概括得越准。

2.理顺序。

叙事散文以叙述和描写为基本表达方式,阅读时,应注意研究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研究文章怎样过渡和照应,如何开头和结尾,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3.抓线索。

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的作用在于联系事件和场面,贯串情节。

一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是由文章的中心决定的。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总之,凡能贯串繁多材料,体现材料间内在联系,有利于中心、事件、活动的,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

把握文章的线索,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内容、结构以及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读起来整体感更强。

4.品情感。

抒情散文着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都包含在字里行间。

抒情散文常常抒写作者的感情历程,表达心灵之声,因此,阅读时,首先要把握住作者的感情脉搏。

即使是叙事散文,由于文中所写的人物大多是作者所接触的,有交往的,有的甚至是休戚相关、患难与共的莫逆之交,因而也常常在人物的描写、事件的记叙中融注作者深切而独特的情感。

5.析哲理。

就是挖掘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

散文的抒情,总是在叙事、咏物的基础上进行,常说的见物思情就是这个道理。

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情感,往往是作者对生活的高度认识,即思想的升华。

它传达着作者的心声,给人以启迪,仔细品味,都富有一定的生活哲理,尤其是借物抒情之作,在阅读时,一定要把握作品的立意,透过关键词句(段)去体味作者所寄寓的道理。

抒情散文中的“哲理”常常隐含在以下诸方面:

①文中的警句; ②篇末的结束语;③神话、传说、典故的类比;④象征;⑤“物”的形象。

考试常见题型

1、概括题2、句子的作用题3、赏析题4、含义题5、选择题6、解释加点的词的含义

(一)概括题:

1、概括事件=(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二)某句话或某段话在文章中的作用题

一般要答结构上的作用和内容上的作用这两个要点。

某句话或某段话在文章中的作用=结构+内容+中心(主旨)

结构作用=承铺照点引

中心内容作用=写出了……表达了……或=对比,突出了……

如果是结尾即是点明中心,深化主旨+主旨是……

(三)语言品析题

例如鉴赏某句话,答题的步骤就应该分几种情况:

1、修辞之美。

修辞(手法)+表达的作用+写的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

2、用词之美。

方法就是从文章中选1~2个重点词+选词效果+所写的内容+表达的情感。

(动词/形容词:

精辟准确、形象具体,成语:

为文章增色,叠词,贬词褒用,大词小用……)

3、句式之美。

(长短结合,骈散结合,对偶句,排比句)

4、描写之美。

描写方法+描写效果+描写内容+表达的感情

(四)句子或句段含义的理解

词语的含义=字面意思(解关键词)+文中意思(语境义)+对表达中心的作用(中心义)

或=原指……+这里指……+起到了……

或=表义+象征义

语句的含义=语境义+中心义

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写出了……表达了……

②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它句式整齐,节奏明快,用语精练写出了……表达了……

③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它精练、恰当地写出了……表达了……

④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它于无疑处设疑,非常肯定地写出了……表达了……

⑤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有气势地证明了……表达了……

⑥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它态度鲜明地写出了……表达了……

或者说,可以总结如下:

(1)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

(2)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

(3)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

(4)品味散文的语言。

(五)散文阅读应注重的几个方面及考点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

(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

(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

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

(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

(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

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

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

比如,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

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

例如:

《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

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

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

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3.品味语言

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更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

可以包含很多小项,分析如下:

(1)字词含义

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

答题思路:

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

注意:

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

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

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②表达作用。

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

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种题型可以说“逢散文阅读题必有之”。

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4.表达方式的作用

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一般会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为了表达主题需要,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有时会考(或变相)其它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会把修辞融合在这里考。

(1)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

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

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的作用

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3)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

5.发展性考题

(1)仿写

此考点一般是给一个句子,让考生仿写一个或几个,答题要点:

①要读懂题旨要求,出题人让考生做什么,怎么做;②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③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例如:

关键词语是天空,你可以考虑大地、高山、海洋等,联想要丰富,思维开阔。

(2)谈感受

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可分为:

(1)对描写对象;

(2)对人物情感;(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4)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

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①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②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梭两可。

③答题时,语言要流畅。

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

小说

(1)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2)小说有三个要素:

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3)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4)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绍,可以是具体的描写,可以写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既可以人物的行动对话,也可以适当插入作者的议论;既可以正面起笔,也可以侧面烘托。

(5)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

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时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分、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

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6)“虚构性”,是小说的本质。

“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觉经验”,是小说竭力要挖掘的艺术内容,其感觉经验愈是新鲜、细微、独特、准确、深刻,就愈是小说化。

“虚构性”与“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觉经验”,是上述要素中最能体现小说性质的东西。

(7)小说的情节:

一般分为: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8)小说的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气氛;⑤推动情节的发展。

(9)人物形象:

××是一个(人物性格)的(人物身份地位、性质、评价等)形象。

三、散文、小说专题阅读|

例1、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梅香

林清玄

①一个有钱的富人,正在自家的花园里赏梅花。

②那是冬日寒冷的清晨,艳红的梅花正以最美丽的姿容吐露,富人颇为自己的花园里能开出这样美丽的梅花,而感到无比的快慰。

③突然,门外传来敲门的声音,富人去开了门,发现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在寒风里冻得直打抖,那乞丐已在这开满梅花的园外冻了一夜,他说:

“先生,行行好,可不可以给我一点东西吃。

④富人请乞丐在园门口稍稍等候,转身进入厨房,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饭菜,他布施给乞丐的时侯,乞丐忽然说:

“先生,您家里的梅花,真是非常芳香呀!

”说完了,转身走出去。

⑤富人呆立在那里,感到非常震惊,他震惊的是:

穷人也会赏梅花吗?

这是自己从来不知道的。

另一个震惊的是,花园里种了几十年的梅花,为什么自己从来没有闻到过梅花的芳香呢?

⑥于是,他小心翼翼地,以一种庄严的心情,深怕惊动梅香似的悄悄走近梅花,他终于闻到了梅花那含蓄的、清澈的、澄明无比的芬芳,然后他濡湿的眼睛,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为自己第一次闻到梅花的芳香。

⑦是的,乞丐也能赏梅花,乞丐也能闻到梅花的香气,有的乞丐甚至在极饥饿的情况下,还能闻到梅花清明的气息。

⑧可见得,好的物质条件不一定能使人成为有品位的人,而坏的物质条件也不会遮蔽人精神的清明,一个人没有钱是值得同情的,一个人一生都不知道梅花的香气一样值得悲悯。

⑨一个人的品质其实是与梅香相似,是无形的,是一种气息,我们如果光是欣赏花的外形,就很难知道梅花有极淡的清香;我们如果不能细心地体会,也难以品味到一个人隐在外表内部的人格香气。

⑩最可叹息的是,很少有人能回观自我,品赏自己心灵的梅香,大部分人空过了一生,也没有体会到隐藏在心灵内部极幽微,但极清澈的自性的芳香。

⑾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

⑿现在,让我们一起以一种庄严的心情,走到心灵的花园,放下—切的缠缚,狂心都歇,观闻从我们自性中流露的梅香吧!

(选自《林清玄散文集》)

1、用简明的文字概括本文叙述的故事。

(3分)

 

2、富人听了乞丐的话感到震惊,他震惊的是什么?

请用文中相关的语句回答。

(4分)

 

3、第⑧段中加点的词语“可见得”在文章结构上起了怎样的作用?

(3分)

 

4、品读文章第⑾段,联系前文,谈谈为什么“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

(3分)

 

5、文章题为“梅香”,请结合第⑧、⑨段谈谈“梅香”指的是什么?

(3分)

 

6、在生活中,我们也许并不富有,也许常被人漠视,但我们也有“自己心灵的梅香”。

读了本文,请谈谈你的感受。

(4分)

 

例2、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一只土碗

游睿

这是有先生家的客厅,青年和先生相对而坐。

青年西装革履意气风发,从头到脚都是用钞票堆起来的名牌。

他的面前摆着一只土碗。

碗毫无特色,是在乡下随处可买到的那种,做工粗劣,而且还有几个缺口。

先生微眯着眼睛,从规则的圆形眼镜片里透出专注的目光。

先生端着碗,反复端详着,片刻之后,才小心地将碗放下。

没错,这就是我当初准备花20万元买下的那只碗。

先生说。

青年呵呵地笑了笑,然后又搓了搓手说,现在……现在5万元我就卖给你。

如果你真想要的话,价格还可以商量。

哦?

先生偏了偏头,有些吃惊地看了看青年。

你想通了?

先生是这一带的名人。

先生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其为人为文在这一带几乎家喻户晓。

三年前,先生被一所大学邀去做讲座。

先生历来为人低调,讲座开始前先生谢绝了校方前来迎接的专车,一个人徒步来到学校。

先生喜欢这种一边欣赏风景一边思考问题的生活方式。

路过食堂的时候,一个学生和先生撞了个满怀。

端在学生手里的碗顿时落到地上,碗里的饭也撒了一地。

先生连连说对不起,并蹲下来捡那只碗。

但这时候,先生愣住了。

先生看见那只落在地上的竟然是一只土碗,庆幸的是,碗并没有破,但碗的边缘却摔了好几个缺口。

先生早年当过知青下乡,他知道除了偏远的乡下,城里是没有人用这种土碗的,更何况是在这充满前卫和时尚的大学校园。

先生抬起头,发现这个端土碗的学生格外清瘦,高高的个子穿着极不合身而且破旧的衣服。

看见先生,他连忙退了一步,拿起那只碗怜爱地抚摩着碗上的缺口。

先生发现,这个学生的眼睛顿时有些红了。

先生站起身,想对这个学生说点什么,但学生转眼跑开了。

先生的心似乎被什么东西扎了一下。

先生的讲座很成功。

讲座结束之后先生没有离开。

他想起了那只土碗和土碗的主人。

经过努力,先生好不容易打听到那个学生的一些情况。

那个学生和先生想的一样,来自乡下,家里的经济条件十分不好,一直是学校帮扶的对象。

而他手中的那只土碗,从进校时就在使用。

他是学校里唯一一个使用土碗的人,这几乎成了学校里的一道风景。

最后,先生找到了那个学生。

先生说,对不起,是我摔坏了你的碗,我想看看你的碗摔成什么样子了。

学生就把碗递给了先生。

先生拿起碗仔细看了看说,这碗,已经破了几道口子,你看我干脆赔你一只好吗?

学生摇了摇头说,你以为你赔得起吗?

哦?

先生吃惊地看了看学生,看来你我已经知道了,那我就实不瞒了,你这只碗的确是只价值不菲的古董,说吧,你准备多少钱卖给我?

你看走眼了,这只是我们家吃饭的碗。

学生说。

但你出多少钱我都不卖,这是我上学时我爹亲手交给我的,爹说,看到这只碗你就知道自己是山里的孩子,就应该努力学习。

为了给我找学费,爹的腿……

先生的眼睛一亮。

先生说,这明明是个古董嘛,反正你也需要钱,我出20万卖给我。

我说了,你出多少我都不卖。

最后学生转达身离开,只留下先生一个人在风中沉思。

一晃三年过去了。

这三年里,先生一直惦记着这个学生。

先生每学期都会匿名给这名学生捐助全部学费。

但先生没想到,三年后的今天,当年的那个学生,也就是现在坐在他面前的这个青年,竟然会主动找到他,要把那只土碗卖给他。

先生问,你想通了?

青年笑了笑说,我早就想通了,现在钱才是最重要的,有钱什么都好办。

还真谢谢您,三年前您愿意出20万元的价格没买走我这只碗的消息传出去以后,有不少媒体报道了我的故事,我收到了不少捐款,不过那些钱只够我读书用,现在我大学毕业了,急需钱找工作嘛,所以我就想到了您。

那你爹的腿?

……先生问。

老样子,医生说治不好了。

我爹听说有人愿意出20万元买我的碗我没卖,狠狠地打了我一个耳光,还差点不认我这个儿子了,我今天来您这儿,也算是他的意思。

您看,这碗……

先生又端起碗,端详了片刻,然后叹了口气说,老实说,你这碗其实就是一只土碗,一开始我就知道它不值钱。

不过,既然你今天来了,我还是愿意出一万元买下它。

接着先生就从抽屉里取也一沓钱扔过去说,送客。

青年高兴地收下钱,接着起身。

转身之际,青年马上又站住了。

我想问问,既然你一开始就知道它是一只平常的土碗,为什么还要出高价呢?

我当初出20万元是为了买一种精神,现在出一万元是为了买一份教训!

先生并没有抬头,只一挥手,那只土碗顿时在地上摔得粉碎。

6.文中划线的句子“我当初出20万是为了买一种精神,现在出一万是为了买一份教训!

”其中的“精神”和“教训”分别指什么?

(4分)

 

7.如果把小说的标题“一只土碗”改成“转变”,你认为怎么样?

请阐述理由。

(6分)

 

8.读有所味,读有所感,读有所言,是我们的阅读追求。

文章的思想内容、语言特色、表现手法等,往往成为我们“感言”的落点,对此,我们既可以作整体的赏析,也可以作局部的品味。

请你在阅读《一只土碗》后,写一则不少于200字的读书笔记。

(15分)

 

例3、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常常爱惜

毕淑敏

①拾起一穗遗落在秋天原野上的麦芒时,我们心中会涌起一种情感……

②当水龙头正酝酿着滴落一颗椭圆形的水珠,一只手紧紧拧住闸门时,我们心中会涌起一种情感……

③当凝望宝蓝的天空因为浓雾而浑浑噩噩时,我们心中会涌起一种情感……

④当注视到一个正义的人无力捍卫自己的尊严,孤苦无助的时候,我们心中会涌起一种情感……

⑤人类将这种痛而波动的感觉命名为——爱惜。

⑥我们读这两个字的时候,通常要放低了声音,徐徐地从肺腑最柔软的孔腔吐出,怕惊碎了这薄而透明的温情。

⑦爱惜的大前提是爱。

爱是人类一种最珍贵的体验,它发源于深刻的本能和绵绵的眷恋。

爱先于任何其他情感,轻轻沁入婴儿小而玲珑的心灵。

爱那给予生命的母亲,爱那清冷的空气和滑润的乳汁,爱温暖的太阳和柔和的抚爱,爱飞舞的光影和若隐若现的乐声……

⑧爱惜的土壤是喜欢。

当我们喜欢某种东西的时候,就希冀它的长久和广大,忧郁它的衰减和短暂。

当我们对喜爱之物,怀有难以把握的忧虑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