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二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单元检测卷.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50987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7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二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单元检测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二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单元检测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二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单元检测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二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单元检测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二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单元检测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二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单元检测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二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单元检测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二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单元检测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二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单元检测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二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单元检测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二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单元检测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二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单元检测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二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单元检测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二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单元检测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二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单元检测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二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单元检测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二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单元检测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二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单元检测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二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单元检测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二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单元检测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二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单元检测卷.docx

《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二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单元检测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二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单元检测卷.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二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单元检测卷.docx

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二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单元检测卷

专题二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填写在密封线内。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相对应的是(  )

A.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

B.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与亚硫酸钠反应制取二氧化硫

C.SO2具有漂白性,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常温下浓硫酸能使铝发生钝化,可在常温下用铝制容器贮运浓硫酸

 

2.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相对应的是(  )

A.SO2和Cl2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将两者等体积混合可使它们的漂白能力增强

B.氢氟酸具有酸性,可用于雕刻玻璃

C.二氧化氯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D.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用二氧化硫水溶液吸收溴蒸气

 

3.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相对应的是(  )

A.氨气具有氧化性,用浓氨水检验Cl2管道是否泄漏

B.NH3具有碱性,可用NH3与灼热CuO作用制取少量N2

C.NH3极易溶于水,可用作制冷剂

D.液氨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急剧降低,因此可用作制冷剂

 

4.下列有关物质性质或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SiO2是两性氧化物,能与酸、碱反应

B.制水泥和玻璃都用石灰石作原料

C.Si可用作太阳能电池和光导纤维的材料

D.Si是一种非金属主族元素,其氧化物可用于制作计算机芯片

 

5.(2015·山东期中)C、N、S是重要的非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室用铜和浓硝酸反应制取NO

B.三种元素均可以和氧元素形成多种氧化物

C.CO2、SO2、NO2都能与H2O反应,且原理相同

D.稀硫酸、稀硝酸与铁的反应均属于置换反应

 

6.(2015·新课标Ⅰ卷)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

“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

”这里的“强水”是指(  )

A.氨水B.硝酸C.醋D.卤水

 

7.氨既是重要工业产品又是化工原料,由氨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见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所述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CO(NH2)2与氰酸铵(NH4CNO)互为同素异形体

C.Si3N4属于离子化合物

D.NH3与NaClO反应,N2H4是氧化产物

 

8.硫酸钙是一种用途非常广泛的产品,可用于生产硫酸、漂白粉等一系列物质(见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aSO4

A.CO、SO2、SO3均是酸性氧化物

B.除去与水反应,图示转化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C.工业上利用Cl2和澄清石灰水反应来制取漂白粉

D.用CO合成CH3OH进而合成HCHO的两步反应,原子利用率均为100%

 

9.SiO2是一种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见下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上图所含反应都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纯净的二氧化硅和单晶硅都是信息产业的重要基础材料

C.用盐酸可除去石英砂(主要成分为SiO2)中少量的碳酸钙

D.高炉炼铁时用石灰石将铁矿石中的脉石(主要成分为SiO2)转化为易熔的炉渣

 

10.“酸化”是化学实验中经常采用的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提高高锰酸钾的氧化能力——用浓盐酸酸化

B.确认溶液中是否含有Ag+时——先加硝酸酸化,再加Cl-检验

C.抑制硫酸铁的水解——用稀硫酸酸化

D.确认溶液中是否含有S

时——先用盐酸酸化,再加Ba2+检验

 

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得0分)

11.(2015·上海二模)右图为某燃煤电厂处理废气的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使用此装置可以减少导致酸雨的气体的排放

B.该装置内既发生了化合反应也发生了分解反应

C.总反应可表示为2SO2+2CaCO3+O2

2CaSO4+2CO2

D.若排放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中含有SO2

 

12.(2015·淮安一模)在探究SO2的性质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向SO2水溶液中滴加Ba(NO3)2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是BaSO3

B.向溴水中通入SO2,溶液褪色,说明+4价硫具有还原性

C.将过量的SO2通入石蕊溶液中,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说明SO2不能漂白石蕊

D.向SO2水溶液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H2SO3的酸性强于H2CO3

 

13.下图是某研究小组采用电解法处理石油炼制过程中产生的大量H2S废气的工艺流程。

该方法对H2S的吸收率达99%以上,并可制取H2和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吸收H2S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H2S

2Fe2++S↓+2H+

B.电解过程中的阳极反应主要为2Cl--2e-

Cl2↑

C.该工艺流程体现绿色化学思想

D.实验室可用点燃充分燃烧的方法消除H2S污染

 

14.SO2通入足量的Fe(NO3)3稀溶液中,溶液由棕色变为浅绿色,但立即又变成棕黄色,这时若滴入BaCl2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

针对上述一系列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上述过程中,最终被还原的是N

B.从上述反应可以得出结论,氧化性:

HNO3>Fe3+>稀硫酸

C.上述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

D.假设SO2完全反应,同温同压下,SO2和逸出气体的体积比为1∶1

 

15.已知HNO2在低温下较稳定,酸性比醋酸略强,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其氧化产物、还原产物与溶液pH的关系如下表。

pH范围

>7

<7

产物

N

NO、N2O、N2中的一种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碱性条件下,NaNO2与NaCl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

+ClO-

N

+Cl-

B.向冷的NaNO2溶液中通入CO2可得到HNO2

C.向冷的NaNO2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可得到HNO2

D.向冷的NaNO2溶液中加入滴有淀粉的氢碘酸,溶液变蓝色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80分)

16.(10分)(2015·山东一模)某学生利用以下装置探究氯气与氨气之间的反应。

其中A、F分别为氨气和氯气的发生装置,C为纯净干燥的氯气与氨气反应的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F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装置A中的烧瓶内固体可选用    (填字母)。

A.碱石灰B.生石灰C.二氧化硅D.五氧化二磷

(3)虚线框内应添加必要的除杂装置,请从上图的备选装置中选择,并将编号填入下列空格:

B    ,D    ,E    。

(4)催化剂存在下,NH3可用来消除NO的污染,生成两种对环境无害的物质。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中每生成0.5molN2转移    mol电子。

 

17.(15分)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过程中试管B中的现象是            ,试管C的作用是           。

(2)导管D的下端(虚线段)应位于     (填“液面上”或“液面下”),导管D的作用有:

①实验结束后排除装置中的SO2,②         。

实验中发现试管内除了产生白色固体外,在铜丝表面还有黑色固体甲生成,甲中可能含有CuO、Cu2O、CuS、Cu2S。

为探究甲的成分,进行了以下的实验。

查阅资料可知:

Cu2O+2HCl

CuCl2+Cu+H2O,2Cu2O+O2

4CuO,2CuS+3O2

2CuO+2SO2,Cu2S+2O2

2CuO+SO2。

CuS、Cu2S和稀盐酸不反应。

固体甲

(3)固体乙在空气中煅烧时,使用的实验仪器除了玻璃棒、三脚架、酒精灯外,还必须有        。

(4)煅烧过程中,除上述反应外,还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结论:

甲中有CuO,还肯定含有的物质是    。

 

18.(13分)(2013·福建高考)固体硝酸盐加热易分解且产物较复杂。

某学习小组以Mg(NO3)2为研究对象,拟通过实验探究其热分解的产物,提出如下4种猜想:

甲:

Mg(NO2)2、NO2、O2乙:

MgO、NO2、O2

丙:

Mg3N2、O2丁:

MgO、NO2、N2

(1)实验前,小组成员经讨论认定猜想丁不成立,理由是             。

查阅资料得知:

2NO2+2NaOH

NaNO3+NaNO2+H2O。

针对甲、乙、丙猜想,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加热、夹持仪器等均省略)。

(2)实验过程

①仪器连接后,放入固体试剂之前,关闭K,微热硬质玻璃管(A),观察到E中有气泡连续放出,表明       。

②称取Mg(NO3)2固体3.7g置于A中,加热前通入N2以驱尽装置内的空气,其目的是 ;

关闭K,用酒精灯加热时,正确操作是先             ,然后固定在管中固体部位下加热。

③观察到A中有红棕色气体出现,C、D中未见明显变化。

④待样品完全分解,A装置冷却至室温、称量,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0g。

⑤取少量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未见明显现象。

(3)实验结果分析讨论

①根据实验现象和剩余固体的质量,经分析可初步确认猜想    是正确的。

②根据D中无明显现象,一位同学认为不能确认分解产物中有O2,因为若有O2,D中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填化学方程式),溶液颜色会褪去;小组讨论认定分解产物中有O2存在,未检测到的原因是             。

③小组讨论后达成的共识是上述实验设计仍不完善,需改进装置进一步研究。

 

19.(15分)(2015·北京模拟)实验小组同学看到一则报道:

某造纸厂误将槽车中漂白液(NaCl和NaClO的混合液)倒入盛放饱和KAl(SO4)2溶液的池中,造成中毒事件。

该小组同学为探究中毒原因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小组同学依据漂白液具有漂白消毒的性质推测,漂白液中ClO-具有氧化性。

实验如下:

Ⅰ.用pH试纸检验,漂白液pH>7,饱和KAl

溶液pH<7。

Ⅱ.取10mL漂白液,依次加入Na2SO3溶液和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经检验白色沉淀不溶于盐酸。

Ⅲ.另取10mL漂白液,加入品红溶液,溶液红色逐渐变浅,一段时间后褪为无色。

Ⅳ.再取10mL漂白液,加入品红溶液,加入少量稀硫酸酸化后,溶液红色立即变为无色。

①漂白液pH大于7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②由实验Ⅱ得出ClO-具有氧化性,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③对比实验Ⅲ和Ⅳ说明ClO-氧化性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是            。

(2)小组同学依据

(1)中的实验,提出:

漂白液在酸性溶液中有Cl2生成。

用右图所示的装置继续实验,探究漂白液在酸性溶液中是否能反应生成Cl2。

①装置B的作用是    ;盛放的药品是    。

②若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烧瓶中加入硫酸,不久烧瓶中有黄绿色气体产生。

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③若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烧瓶中加入饱和KAl(SO4)2溶液,首先观察到产生大量的白色胶状沉淀,不久烧瓶中有黄绿色气体产生。

A中加KAl(SO4)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3)上述实验说明漂白液与酸性溶液混合会产生Cl2。

若取10mL漂白液与足量BaCl2溶液混合后,不断通入SO2至过量,在实验过程中可能的实验现象是          。

 

20.(12分)(2015·北京一模)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下列有关装置对SO2的性质及空气中SO2的含量进行探究(装置的气密性已检查)。

(1)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滴加浓硫酸之前,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N2,再关闭弹簧夹。

此操作的目的是              。

(3)实验过程装置B中没有明显变化。

实验结束取下装置B,从中分别取少量溶液于两支洁净的试管中。

向第1支试管中滴加适量氨水出现白色沉淀      (填化学式);向第2支试管中滴加适量新制氯水,仍然出现白色沉淀,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4)装置C中的溶液中出现淡黄色浑浊,该实验证明SO2具有    性。

(5)装置D的作用是              。

(6)实验后,测定装置D中溶液呈碱性。

溶液为什么呈碱性呢?

大家有两种不同的假设:

①是生成的Na2SO3水解;②是氢氧化钠剩余。

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哪种假设成立。

可任选下列试剂进行实验:

Na2SO3溶液、酚酞溶液、氯水、BaCl2溶液、稀硫酸。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与结论

1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滴入几滴酚酞

溶液变红

2

(7)另一小组利用装置E进行实验:

SO2性质实验之后,用注射器对实验室内空气进行取样,并向装置E中共注入VmL(标准状况)空气,当溶液刚好褪色时,停止实验。

请计算该空气中SO2的体积分数          (用含V的代数式表示)。

 

21.(15分)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通过实验研究NO2的性质。

已知:

2NO2+2NaOH

NaNO3+NaNO2+H2O

任务1:

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NO2能否被NH3还原(K1、K2为止水夹,夹持固定装置略去)。

(1)E装置中制取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若NO2能够被NH3还原,预期观察到C装置中的现象是 。

(3)实验过程中,未能观察到C装置中的预期现象。

该小组同学从反应原理的角度分析了原因,认为可能是

①NH3还原性较弱,不能将NO2还原;

②在此条件下,NO2的转化率极低;

③ 。

(4)此实验装置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是 。

任务2:

探究NO2能否与Na2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5)实验前,该小组同学提出三种假设。

假设1:

二者不反应;

假设2:

NO2能被Na2O2氧化;

假设3:

        。

(6)为了验证假设2,该小组同学选用任务1中的B、D、E装置,将B中的药品更换为Na2O2,另选F装置(如右图所示),重新组装,进行实验。

①装置的合理连接顺序是(某些装置可以重复使用)        。

②实验过程中,B装置中淡黄色粉末逐渐变成白色。

经检验,该白色物质为纯净物,且无其他物质生成。

推测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检测卷答案】

专题二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1.D 【解析】 SO2具有漂白性,可用于漂白纸浆,A错误;硫酸与亚硫酸钠反应制取二氧化硫,体现了硫酸的酸性,B错误;SO2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体现了SO2的还原性,C错误;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常温下能使铝发生钝化,生成致密氧化膜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在常温下可用铝制容器贮运浓硫酸,D正确。

2.D 【解析】 等体积SO2和Cl2混合时会发生反应:

2H2O+SO2+Cl2

H2SO4+2HCl,漂白能力消失,A错误;氢氟酸可用于雕刻玻璃,利用氢氟酸的特性而不是酸性,B错误;二氧化氯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利用二氧化氯的强氧化性,C错误;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发生反应:

2H2O+SO2+Br2

H2SO4+2HBr,D正确。

3.D 【解析】 氯气和浓氨水反应产生白烟:

3Cl2+8NH3

6NH4Cl+N2,氨气表现还原性,A错误;2NH3+3CuO

3Cu+N2+3H2O,NH3具有还原性,B错误;NH3可用作制冷剂,利用氨气容易液化的性质,不是溶解性,C错误;D正确。

4.B 【解析】 SiO2是酸性氧化物,A错误;制水泥的原料是石灰石和黏土,制玻璃的原料是纯碱、石灰石、石英砂,B正确;光导纤维的材料是二氧化硅,C错误;制作计算机芯片的材料是单质硅,D错误。

5.B 【解析】 浓硝酸被还原成二氧化氮气体,实验室用铜和稀硝酸反应制取NO,A错误;碳元素形成氧化物CO、CO2,氮元素形成氧化物NO、NO2、N2O4等,硫元素形成氧化物SO2、SO3,三种元素均可以和氧元素形成多种氧化物,B正确;NO2与水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而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反应原理不同,C错误;稀硫酸与铁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稀硝酸与铁的反应不是置换反应,D错误。

6.B 【解析】 氨水和金属不反应,不符合条件,A错误;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强酸性,能腐蚀大多数金属,也能和岩石中的CaCO3发生反应,但不能和玻璃的成分硅酸盐反应,符合条件,B正确;醋酸能腐蚀较活泼金属,但不能腐蚀较不活泼金属,如Cu等,不符合条件,C错误;卤水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镁、氯化钠和一些金属阳离子,和大多数金属不反应,不符合条件,D错误。

7.D 【解析】 合成尿素、生成Si3N4的反应均为非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CO(NH2)2与NH4CNO互为同分异构体,B错误;Si3N4属于共价化合物,C错误;NH3与NaClO反应生成N2H4,氮元素的化合价升高,NH3被氧化,N2H4为氧化产物,D正确。

8.B 【解析】 CO不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不属于酸性氧化物,A错误;除与水反应外,其他反应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变化,均为氧化还原反应,B正确;工业上用石灰乳和Cl2反应制取漂白粉,C错误;CH3OH合成HCHO时,化学方程式为2CH3OH+O2

2HCHO+2H2O,有水生成,原子利用率不是100%,D错误。

9.A 【解析】 由SiO2制取单晶Si的一系列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SiO2可作光导纤维,单晶硅可作半导体材料,B正确;盐酸与SiO2不反应,与CaCO3反应,C正确;高炉炼铁中存在反应:

CaCO3

CaO+CO2↑、SiO2+CaO

CaSiO3,CaSiO3作为炉渣除去,D正确。

10.A 【解析】 浓盐酸能与高锰酸钾反应,A错误。

11.D 【解析】 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重要物质,经过处理后能减少酸雨的形成,A正确;碳酸钙受热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二氧化硫与氧化钙反应生成CaSO3是化合反应,B正确;整个过程中,二氧化硫与碳酸钙和氧气反应生成了硫酸钙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SO2+2CaCO3+O2

2CaSO4+2CO2,C正确;生成的CO2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错误。

12.A 【解析】 酸性条件下N

具有强氧化性,所以产生的沉淀是BaSO4,A错误;溴具有氧化性,向溴水中通入SO2,溶液褪色,则溴被还原,所以说明+4价硫具有还原性,B正确;SO2和水反应生成H2SO3,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但溶液不褪色,说明二氧化硫不能漂白石蕊试液,C正确;符合强酸制弱酸,D正确。

13.AC 【解析】 H2S具有还原性,与具有氧化性的氯化铁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Fe3++H2S

2Fe2++S↓+2H+,A正确;电解的是氯化亚铁和盐酸,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由于还原性:

Fe2+>Cl-,电解时阳极反应式为Fe2+-e-

Fe3+,B错误;该过程中吸收的H2S最后转化为H2和S,体现绿色化学思想,C正确;由于H2S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3O2

2SO2+2H2O,生成的SO2也是一种有毒气体,D错误。

14.D 【解析】 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但立即又变为黄色,三价铁离子变为亚铁离子,后又被氧化为三价铁离子,所以最终被还原的是N

,A正确;溶液由棕色变为浅绿色,说明三价铁离子的氧化性强于稀硫酸,但在硝酸存在下又立即变成棕黄色,说明亚铁离子迅速被氧化成铁离子,故硝酸的氧化性强于三价铁离子,综上所述,氧化性:

HNO3>Fe3+>稀硫酸,B正确;硝酸根离子被还原为一氧化氮气体,C正确;上述过程中,最终被还原的是N

,故相当于二氧化硫与硝酸根离子之间的氧化还原,3SO2~2N

~2NO,故SO2和逸出气体的体积比为3∶2,D错误。

15.B 【解析】 由表中数据知,碱性条件下,HNO2可被氧化为N

,而ClO-有强氧化性,A正确;HNO2的酸性比碳酸强但比硫酸弱,故CO2不能与亚硝酸盐作用生成HNO2而硫酸能,B错误、C正确;酸性条件下,NaNO2有氧化性,而I-具有强还原性,N

能将I-氧化成I2,D正确。

 

16.

(1)MnO2+4H++2Cl-

Mn2++Cl2↑+2H2O

(2)AB (3)Ⅰ Ⅱ Ⅲ

(4)4NH3+6NO

5N2+6H2O 1.2

【解析】 

(1)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氯化锰和水,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

Mn2++Cl2↑+2H2O。

(2)由图可知,A为固体与液体不加热装置,则为浓氨水与生石灰或碱石灰混合得到氨气。

(3)氨气为碱性气体,要除去氨气中的水,应选择碱石灰作干燥剂,选用装置Ⅰ;从F中制取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水,依次通过盛有饱和食盐水、浓硫酸的洗气瓶除去。

(4)NH3可用来消除NO的污染,生成两种对环境无害的物质,应生成氮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6NO

5N2+6H2O,生成5molN2转移12mol电子。

 

17.

(1)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品红溶液褪色 吸收多余的SO2,防止污染空气

(2)液面下 防倒吸 (3)泥三角、坩埚(坩埚钳)

(4)2Cu+O2

2CuO (5)CuS

【解析】 

(1)加热条件下,浓硫酸将铜氧化为硫酸铜,硫酸被还原为二氧化硫;生成的二氧化硫能使品红褪色;二氧化硫为有毒气体,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防止污染空气。

(2)导管D的下端应该在液面下,否则二氧化硫气体会泄漏;作用之一为防倒吸。

(3)固体灼烧需要泥三角、坩埚。

(4)因为Cu2O+2HCl

CuCl2+Cu+H2O,固体乙中可能含有单质铜,所以煅烧时有可能发生2Cu+O2

2CuO。

(5)固体甲中不与酸反应的是CuS、Cu2S,其中2Cu+O2

2CuO,固体质量增加;Cu2S+2O2

2CuO+SO2,反应前后固体质量没有变化;2CuS+3O2

2CuO+2SO2,固体质量减少。

现在m2

 

18.

(1)不符合氧化还原反应规律 

(2)①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避免对产物O2的检验产生干扰 移动酒精灯预热硬质玻璃管 (3)①乙 ②2Na2SO3+O2

2Na2SO4 O2在通过装置B时已参与反应

【解析】 

(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有化合价的升高就有化合价的降低,而猜想丁中只有化合价的降低,故不可能。

(2)①一个完整的实验流程:

安装,检查气密性,装药,实验,拆装置……该过程为检查气密性。

②该实验过程中要排除氧气的干扰,故先用氮气排除空气;加热操作时先预热,再对准一点加热。

(3)①固体质量减轻,根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