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特性 典型提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60088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785.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声音特性 典型提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声音特性 典型提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声音特性 典型提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声音特性 典型提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声音特性 典型提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声音特性 典型提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声音特性 典型提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声音特性 典型提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声音特性 典型提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声音特性 典型提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声音特性 典型提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声音特性 典型提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声音特性 典型提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声音特性 典型提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声音特性 典型提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声音特性 典型提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声音特性 典型提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声音特性 典型提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声音特性 典型提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声音特性 典型提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声音特性 典型提升.docx

《声音特性 典型提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音特性 典型提升.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声音特性 典型提升.docx

声音特性典型提升

声音特性

副标题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32.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B.“细声细语”指的是音调低

C.“尖声细嗓”中的尖指的是音调高

D.“起音太高上不去”中的“高”指的是响度

2.关于图中声现象的四种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敲打钢尺的力越小,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B.乙图中,齿轮转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C.丙图中,向甁外不断抽气,听到手机铃声的音色发生改变

D.丁图中,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污染

3.如图四幅图片与其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摩托车的消音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B.乙图蝙蝠的导航系统在太空中依然可以发挥作用

C.丙图正在发声的音叉把小球反复弹开,这个现象在月球上也能够看到

D.丁图自制橡皮筋吉他的橡皮筋绷紧程度相同时,细的橡皮筋是低音弦

4.物理研究中常常用到“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科学推理法”、“类比法”等科学方法,在下列研究实例中,运用了“转换法”的是(  )

A.探究琴弦的音调与长度的关系时,只改变弦的长度

B.温度的高低是看不见的,我们可以通过液体体积的变化去认识它

C.用水的波动去理解声波的传播过程

D.探究真空是否可以传声时,使用真空罩在近似真空的环境下进行实验探究,然后分析

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B.“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调来判断说话者

C.“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高频声波具有做功的本领

D.“公共场所不要高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时音调不要太高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在介质中是以声波的形式进行传播的,研究这个问题时我们运用到了转换法

B.我们把人类能听到的声、超声波和次声波统称为声音

C.从环境保护学角度看,物体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也可能是噪声

D.我们利用超声波来监测地震的方位和强度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信息

7.

话筒接在示波器的输入端,用大小都为5N的力敲击两个分别标有256Hz和512Hz的音叉对着话筒发出声音。

如图所示是256Hz的音叉发出的声音在示波器显示的波形;则下列图中512Hz的音叉发出的声音在示波器显示的波形合理的是(  )

A.

B.

C.

D.

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①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都是340m/s;

②“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③医生用“B超”观察身体是否有结石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④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⑤大雪过后万籁俱静,是因为雪松蓬多孔具有吸收声音的效果

⑥调节琴弦的松紧可以调节它发声的音调

A.2个B.3个C.4个D.5个

9.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不同的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和丙声音的音调相同B.甲和丁声音的响度相同

C.丁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快D.丙和丁声音的音色相同

10.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B.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D.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11.下列声现象的叙述中与图中情景不相符的是()

A.如图甲,拨动琴弦发出悠扬的琴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如图乙,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C.如图丙,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

D.如图丁,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2.下列关于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A.“引吭高歌”是用来形容声音的响度,“沙哑低沉”是用来形容声音的音调

B.声呐能发出超声波,在同一温度的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比普通声音的速度要大

C.我们听不到蝴蝶飞行时的声音是因为蝴蝶没有发声

D.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音是机器发生的声音

13.

图示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

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

C.唢呐的前端做成喇叭的形状主要改变唢呐声音的音色

D.音乐会上,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

14.声学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图是真空铃实验装置,把正在响着的铃放在玻璃罩内,可以清楚地听到铃声

当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铃声立刻会消失.

B.实验中敲击音叉的力度越大,小球被音叉弹开的角度越大

证明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C.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实验中,钢尺伸出桌面的部分越长,听到的音调就越高.

D.若用相同的力量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不同的音调,音调最高的是A。

15.有关物理实验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a自制温度计测温度与图b探究声产生的条件的实验研究方法相同

B.图c能探究声产生的条件,也能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但不能探究影响响度的因素

C.图d实验能直接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D.图e实验主要的研究方法是类比法

16.为了探究声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

你认为,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   )

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听到的铃声明显减小

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丁、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A.乙、丁B.丙、丁C.甲、乙D.甲、乙、丁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1.0分)

17.图分别是音叉、钢琴与长笛发出的C调1(do)的波形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们发声时,其发声体一定都在振动

B.三种乐器发声的响度不同

C.三种乐器发声的音色不同

D.三种乐器发声的音调不同

18.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音调相同B.乙、丙的音调相同

C.乙、丙的响度相同D.丙、丁的响度相同

19.如图所示,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通过观察纸屑是否跳动可以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

B.乙图中通过观察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C.丙图中通过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可以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

D.丁图中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锯条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医生用“叩诊”的方法,是利用人体内脏所含有物质在变化时,发出不同的声音来判断病人的病症的

B.用大小不同的力按同一琴键,发出声音不同之处是响度

C.歌曲的声音,永远都不会为噪声

D.超声波可以检查人的内脏器官、粉碎肾结石,探测潜艇和鱼群

21.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

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以上事实可以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B.这种声波的强度是145dB

C.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

D.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22.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

中,小白兔是根据音色来辨别出门外是狼外婆的

B.图

中,听自己刷牙时声音特别清晰是因为有双耳效应

C.图

中,在铁路边修建隔音板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

D.图

中,小含通过手指在笛子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笛声的音调

23.针对以下四幅图,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演凑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音调

B.乙图,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

C.丙图,随着向外不断抽气,听到手机铃声越来越小

D.丁图,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

24.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鸟语、流水潺潺、琴声悠悠.这些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而产生的.物体的______停止,发声也停止.悦耳动听的笛声是靠管子里的空气______产生的.我们能够分辨出鸟语和琴声是根据声音的______不同(填“音调”、“音色”或“响度”).蚊子和牛叫声的区别是:

牛叫声音的音调比蚊子______,而响度比蚊子______.

25.某处固定着一个用来测定声音响度的仪器,先后测得两个发声体传来的声音的相关数据分别为62和45,其数据的单位是       ;由此,能否判定第一个发声体的振幅一定比第二个发声体的振幅大?

答:

      (填“能”或“不能”),说明你的理由    .

26.一,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学习物理就要学会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的过程是由提出问题、_____、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_____、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七个环节组成。

二,刻度尺的正确操作步骤是:

(1)使用前先看0刻度线在哪里、认清分度值、查看单位,看清_____。

(2)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______;

(3)记录测量结果时要记上数字和_____。

三,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量细金属丝的直径,将细金属丝的铅笔上紧密排绕16圈后用刻度尺测量,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cm,细金属丝的直径是_______mm。

  

四,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3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当入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转20°时,反射角变为_____。

五,

(1)下列说法中,描述音调的是_____;描述响度的是_____;(全部选填带圈数字)。

①引吭高歌       ②“小沈阳”模仿刘欢唱歌       ③曲高和寡

(2)下列做法中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的是_____,音调升高的是_____;能使听到声音的响度增大的是_____。

①相同的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        ②轻声说话

③加大力敲击同一个音叉                ④增大手指拨动琴弦的力度

⑤乐师调短琴弦的长度                  ⑥医生使用听诊器诊断病情

⑦减小杯内水量,用湿手摩擦杯口        ⑧按压笛子不同位置的气孔吹气

⑨调大电视的音量⑩摩托车安装上消声器

六,《梦溪笔谈》中记载了这样一个现象:

在纸窗上开一个小孔,窗外飞鸢的影子会呈现在室内的纸屏上,可观察到“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

窗外飞鸢的影子是_____形成的,“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说明小孔成像时,像移动的方向与物移动的方向_____。

七,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的规律制成的,摄氏温标规定一个标准大气压下_____为0℃;_____为100℃。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27.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双龙同学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表:

编号

长度/cm

直径/cm

频率/Hz

1

20.50

1.50

2131

2

31.00

2.00

1284

3

48.50

2.50

656

(1)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______号.

(2)根据表中数据,嘉豪同学说不能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请说明理由______.

(3)如图甲所示,用乒乓球被音叉多次弹开显示音叉的振动,在此实验中所用到的科学方法是______.

(4)如图乙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空气,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由此推理可以得出______不能传声.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54.0分)

28.

用尺子来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时,小明做了以下实验:

(1)用尺子来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______(填“块”或“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填“高”或“低”);由此可得出结论:

音调的高低与______有关.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_.    

(2)用尺子来探究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同时保持人耳到钢尺的距离不变,用大小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比较得出结论.

29.请阅读下面一段短文后,认真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如图1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可乐饮料的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

______.

(3)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

(4)某研究小组利用以上两个纸杯和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又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2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关系:

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①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______(填符号a、b、c 或d).

②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______.

③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

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

______

④两位同学还可以选择琴弦______(选填符号a、b、c或d),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

30.

如图所示,某同学用尺子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

(1)该同学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振动的______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______,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由此可得出结论: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______有关.

(2)又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幅度;改变拨动钢尺的力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快慢大致相同.实验发现拨动尺子的力度越大尺子______越大,发出声音的______越大.

(3)在实验中会发现:

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_.

(4)在以上实验中,用到了研究问题的常用方法是______.(填“控制变量法”、“类比法”或“转化法”)

31.如下是物理课堂做过的几个演示实验,根据实验的情况完成下列的问题

(1)甲图中,当用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观察到______,说明______.图中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

(2)将乙图的装置,由宇航员带到月球表面做实验,则敲击右侧的音叉时,会看到乒乓球______(选填“弹开”或“不动”),这说明了______.

(3)图丙中,改变塑料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会使声音的______发生改变,说明声音的音调和振动的______有关.

32.如图所示,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探究声音的特征:

(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你认为下面四幅图中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______。

(2)如图A所示,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齿数越多,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越高。

如图D所示,吹笔帽发出的声音是______振动产生的。

(3)如图B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______(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的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声音的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变大;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仔细聆听钢尺振动发出声音后,发现音调逐渐______(选填“变高”或“变低”)了,观察发现此时钢尺振动慢了,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时由于______。

33.如图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质量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

(1)若用相同的力量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不同的音调,此时发出的声音的声源是______(选填“空气柱”或“杯壁”)的振动,盛水越多,敲击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越______。

(2)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    )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大 

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小

34.做“研究声音的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小华在鼓面上撒了一些轻小的塑料纸屑,如图所示,用大小______ 的力敲击鼓面时,发现塑料纸屑跳起的高度______。

(均选填“相同”或者“不同”),说明声音的响度与______有关。

在进一步研究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鼓面的边缘和中心时,声音的音调有所不同。

为了研究的过程更加严谨,他在研究声音的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应该控制鼓槌的落点______(选填“相同”或者“不同”),这里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所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

35.用尺子来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时,小明做了以下实验:

用尺子来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______

填“块”或“慢”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

填“高”或“低”

;由此可得出结论:

音调的高低与______有关

当尺子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_

    

用尺子来探究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同时保持人耳到钢尺的距离不变,用大小______

填“相同”或“不同”

的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

比较得出结论.

36.

(1)如图甲所示,用细线拴着硬泡沫塑料小球,悬挂在铁架台上,用橡皮锤轻轻敲击音叉,音叉发声,泡沫小球弹起一个较小的角度,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产生的;再用橡皮锤用力敲击音叉,音叉发声的响度______(变大/变小/不变),可看到泡沫小球弹起一个______(较大/较小)的角度,这个实验说明声音的响度与______有关。

 

(2)如图乙所示,用小锤去敲打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能发声,并把泡沫小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中传播、声波可以传递______;如果将乙实验装置搬上月球,小球______(会/不会)弹起,这样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3)用小球的弹起来反映音叉的振动,下列描述中,这种研究问题方法相同的是______

A、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B、真空罩中的闹钟:

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

C、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D、温度计:

液柱高度的变化表示温度的变化。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解:

A、“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大,即响度大;故A错误;

B、“细声细语”说明声音的振幅较小,故发出声音的响度也会小,故B错误;

C、“尖声细嗓”说明声带振动的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较高,故C正确;

D、“起音太高上不去”中的“高”指的是音调高,故D错误.

故选C.

声音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属于易错的题目.

2.【答案】B

【解析】

解:

A、甲图中,敲打钢尺的力越小,钢尺振动的幅度越小,即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小;故A错误;

B、乙图中,齿轮转动越快,振动的频率越快,则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故B正确;

C、丙图中,向甁外不断抽气,听到手机铃声的响度越小,音色不变;故C错误;

D、图中,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检测到声音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污染,故D错误.

故选B.

(1)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2)减弱噪声有三种:

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本题主要考查乐音的三个特征和减弱噪声的途径,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

3.【答案】C

【解析】

【分析】

(1)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三个环节进行;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4)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橡皮筋振动快慢与其松紧、长短和粗细有关。

本题考查了减弱噪声的途径、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乐音的特征等知识的应用,这类题目是中考声学知识点的重点题目。

【解答】

A.摩托车安装有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错误;

B.蝙蝠的回声定位是利用声波的传播,声波在真空中无法传播,所以在太空中不能够发挥作用,故B错误;

C.正在发声的音叉把小球反复弹开,说明发生的音叉在振动,故C正确;

D.在橡皮筋的松紧、长度相同时,其越细振动越快,音调越高,细的橡皮筋是高音弦,故D错误。

故选C。

4.【答案】B

【解析】

解:

A、探究琴弦的音调与长度的关系时,只改变弦的长度,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故A错误;

B、温度的高低是看不见的,通过液体体积的变化来表示温度的高低,采用的是转换法,故B正确;

C、用水的波动去理解声波的传播过程采用的是类比法,故C错误;

D、因为实验中无法达到绝对真空,但可以通过铃声的变化趋势,推测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物理学中这种“实验+推理”研究方法称为实验推理法,故D错误.

故选:

B.

转换法是中学物理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也就是借助某些物体的特性来研究看不到或不易观察到物质,形象直观.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些常用的物理学方法的了解和掌握,平时学习时要注意这些方法的掌握和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