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料均化库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8098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15.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料均化库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生料均化库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生料均化库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生料均化库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生料均化库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生料均化库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生料均化库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生料均化库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生料均化库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生料均化库施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生料均化库施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生料均化库施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生料均化库施工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生料均化库施工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生料均化库施工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生料均化库施工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生料均化库施工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生料均化库施工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生料均化库施工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生料均化库施工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料均化库施工方案.docx

《生料均化库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料均化库施工方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料均化库施工方案.docx

生料均化库施工方案

华中水泥有限公司3200t/d水泥生产线工程生料均化库

 

编制单位:

华中水泥有限公司3200t/d土建工程部监理单位:

编制人:

监理工程师代表:

审批人:

建设单位代表:

编制日期:

第一章总体施工方案

1.1、工程概况

1.2、施工方案

1.3、编制依据

第二章滑模施工技术设计

2.1、滑模装置设计

2.2、垂直运输设备选配

2.3、平台上物料的堆放

2.4、对砼的要求

第三章滑模施工

3.1、滑模设备检修

3.2、滑模装置的组装

3.3、平台上物料的堆放

3.4、滑升程序

3.5、钢筋施工

3.6、砼施工

3.7、预留孔洞及预埋件的施工

3.8、施工允许偏差及水平、垂直度控制与纠偏方法

3.9、质量保证措施

第四章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的保证措施

4.1、总则

4.2、一般规定

4.3、施工现场

4.4、滑模操作平台

4.5、动力及照明

4.6、防雷防火

4.7、施工操作

4.8、滑模装置的拆除

第五章劳动组织及人员培训

5.1、劳动组织

5.2、人员培训

第六章施工进度计划

第七章质检及工程验收

7.1、质量检查

7.2、工程验收

第八章材料、半成品、预埋件供应计划

第九章液压滑模千斤顶用量计算

附表1、生料均化库滑模所需模具、设备一览表

附表2、生料均化库滑模组装图

附表3、生料均化库油路布置图

 

第一章.总体施工方案

1.1工程概况

华中水泥有限公司3200t/d熟料生产线工程生料均化库,为钢筋混凝土独立筒仓。

筒壁基础底标高-3.00m,筒壁顶标高54.600m;从基础标高-3.00m至16.497m壁厚450㎜;内径Φ17.860m;从标高16.497m至仓顶54.600m,壁厚350㎜,内径Φ18.000m;在标高16.497m有一库底板,标高13.350m是一锥体。

1.2总体施工方案

根据筒仓结构特点和工期要求,拟从基础顶标高-0.600m组装采用滑模施工工艺滑升。

滑升至标高8.900m,采用空滑加固技术措施,既只绑钢筋不浇混凝土,同时对支撑杆进行加固,滑升模板空滑后,搭满堂架支固定模板施工环梁。

锥体钢筋和库底板钢筋预留。

后继续滑升至标高16.497m,空滑改模,库壁厚由450㎜变为350㎜;土建支模施工库底板,预留锥体插筋。

后继续滑升至筒壁设计标高54.600m。

空滑脱模、拆除模具设备。

土建施工锥体及顶板。

1.3编制依据:

GBJ113—87《液压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

GBJ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JGJ59—99《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80—9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46—8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GB/T5117—95《碳钢焊条》

GB5777—95《钢结构焊缝外形尺寸规范》

JGJ81—2002《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范》

JGJ82—91《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

符合设计施工图纸、工程特点以及有关滑模的施工技术规范。

第二章滑模施工技术设计

2.1滑模装置设计

2.1.1、模板系统

提升架的形式采用“П”字形,立柱用[14,横梁采用双排[10或[12,立柱与横梁采用焊接,根据计算及工程特点提升架布置间距为1.50m左右,围圈采用[8接头对焊,模板采用标准钢模板(考虑天气气温及砼垂直运输能力的问题)P2012模板;模板采用U型卡连接,与围圈用铁丝捆绑后调整到适合规范的倾斜度。

2.1.2、操作平台系统

操作平台采用内、外三脚架结构布置方式,内平台设计宽度为2m,主要材料由[8、[6.3和L50组成,三脚架可满足250Kg/m的线载荷;在提升架内侧挂Φ18拉杆(辐射式拉杆)与中心盘相连,以防止平台受力后提升架根部水平位移和库壁变形,用花篮螺栓调节松紧;外平台采用外挑三脚架,平台宽1.5m,主要材料由[8、[6.3组成,整个内外平台制作采用焊接,螺栓连接,内外平台下挂设内、外吊脚手架,内、外平台上部设置防护栏杆。

2.1.3、液压提升系统

根据液压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GBJ113—87)及有关规定,经过计算水泥储存及散装库采用“GYD-60”型千斤顶42台。

主(Φ16)、支(Φ8)高压油路系统,YHJ-36型液压控制柜,支承杆采用Φ48的钢管制安。

2.1.4精度控制系统:

用水准仪或水平管测量水平面。

垂直方向:

在库壁外两个轴线上设四个点,用线坠做垂直度的测量。

2.2垂直与水平运输设备选配

根据滑模施工技术要求和气候情况,每昼夜滑升高度2.4m以上的砼量和相应的钢筋等材料运送量是选配垂直提升设备的重要条件之一,第二是要满足砼坍落度的要求,第三是滑模设备拆除需要。

为了便于人员上下,需要搭设人行跑道。

2.3对混凝土的要求

2.3.1设计标号C30

2.3.2砼应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或粉煤灰、矿碴水泥。

2.3.3滑升速度及混凝土出模强度

当支撑杆无失稳可能时,按混凝土的出模强度控制,可按下式确定:

H-h-α

V=

T

式中V—模板滑升速度(m/h)

H—模板高度(m)

h—每个浇筑层厚度(m)

α—砼浇筑满后,其表面到模板口的距离,取0.1(m);

T—混泥土达到出模强度所需的时间(h)

滑模24小时连续作业,根据天气气候、混凝土的垂直运输、钢筋的绑扎情况等,滑升速度V大于0.1米/小时,每天应大于3米,混凝土出模强度应控制在0.3-0.35Mpa。

2.3.4对混凝土配合比的要求

泵混凝土塌落应尽量控制在12—14cm,初凝时间控制在2小时左右,终凝时间控制在6小时左右。

砂含泥量小于3%,石料含泥量小于1%;砼拌合时间2—3分钟;水泥进货批量应按砼配合比时所用水泥,严格防潮。

夏季施工,因为气温较高,混凝土的凝结比较快,甲方应配足够的垂直运输能力,满足滑升需要。

2.3.4.1、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混凝土的塌落度满足施工要求。

2.3.4.2、混凝土浇灌必须按照原则顺序进行浇筑。

2.3.4.3、在达不到每天3米滑升高度时,应加入缓凝剂。

第三章滑模施工

在施工前应先行检查基础的实际尺寸和位置与设计尺寸和位置的误差不得超过以下数值:

、基础中心点对设计坐标的位移±15mm。

、基础杯口内径误差不大于内径的1%,且不大与50mm。

3.1滑模设备检查

3.1.1液压控制台:

试运行、使其正常。

3.1.2千斤顶:

空载爬行试验,使其行程达到一致。

3.1.3必须对油管、针形阀进行耐油试验

3.2滑模装置的组装应:

安装提升架——安装内外围圈——绑扎竖向钢筋和提升横梁以下的水平钢筋——安装模板——安装操作平台及内吊架——安装液压提升系统——检查、试验插入支承杆——安装外吊架及安全网(滑升2m后)

3.3平台上物料的堆放

平台上物料的堆放应满足以下要求.

3.3.1平台上物料堆放不应太多,且应均匀堆放。

3.3.2提升时平台上人员不能集中在某一个地方,应分散。

3.3.3空滑期间平台上不能堆放物料,施工人员尽量减少

3.4滑升程序

滑升程序应分初升、正常滑升和末升三个阶段,进入正常滑升后如需暂停滑升(如停水停电或风力在六级以上等),则必须采取停滑措施(停滑施工缝做成V型)。

3.4.1初滑升

初升时一般连续浇铸2-3个分层,高600-700㎜,当混凝土强度达到初凝至终凝之间,即底层混凝土强度达到0.3-0.35Mpa时,即可进行试升工作。

初升阶段的混凝土浇铸工作应在3小时内完成。

试升时应将模板升起50㎜,,即:

提升千斤顶1-2行程,当混凝土出模后不塌落,又不被模板带起时(用手指按压可见指痕,砂浆又不粘手指),即可进行初升。

初升阶段一般一次可提升200-300㎜。

3.4.2正常滑升

每浇铸一层混凝土,提升模板一个浇铸层高度,依次连续浇铸,连续提升。

采用间歇提升制,提升速度大于100㎜/h。

正常气温下,每次提升的时间,应控制在1小时左右,当天气炎热或某种原因混凝土浇铸一圈时间较长时,应每隔20-30分钟开动一次控制台,提升1-2个行程。

3.4.3末升

滑升到接近顶部时,最后一层混凝土应一次浇铸完毕,混凝土必须在一个水平面上。

3.4.4停滑方法:

在最后一层混凝土浇铸后4小时内,每隔半小时应提升一次,直到模板与混凝土不再粘结为止。

3.4.5支撑杆空滑加固

当采用空滑方法处理库底板施工或滑升至库壁顶标高空滑时,应对支撑杆进行加固处理。

加固方法采用一根直径大于20mm的短钢筋绑焊在支承杆和库壁竖筋与水平钢筋上。

3.5钢筋施工

钢筋施工应按照规范及图纸施工,绑扎钢筋速度应满足滑模提升速度的要求,至少组织三班工人轮流进行钢筋的绑扎。

3.5.1钢筋长度

水平筋≯7m,竖向筋≯6m。

3.5.2钢筋接头

同一截面内接头数量,绑扎时≯钢筋总数的25%,焊接时≯钢筋总数的50%。

3.5.3钢筋定位

按设计要求一般用“S”形钢筋和焊接骨架定位。

3.5.4支承杆

采用Φ48的钢管。

第一批插入千斤顶的支撑杆,其长度有4种,按长度变化顺序排列,根据滑模组装部位基础情况,下端宜垫小钢板。

在支撑杆焊接时应焊牢、磨光。

如有油污应及时清除干净。

如在滑升过程中出现失稳、弯曲等情况,要检明原因,及时处理。

3.6混凝土施工

3.6.1应以混凝土出模强度作为浇铸混凝土和滑升速度的依据,每天滑升高度应大于3.0m,每小时应大于0.1m,因筒壁为高耸构筑物,出模强度在0.3-0.35Mpa为宜。

3.6.2必须分层均匀按顺逆时针交替交圈浇铸,每层在同一水平面上。

3.6.3每层浇铸厚度一般为200-300mm,各层间隔时间应不大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相当于混凝土达0.35KN/cm²贯入阻力值)。

当间隔时间超过时,对接茬处应按施工缝的要求处理。

3.6.4混凝土振捣时,振捣器不得直接触及支承杆、钢筋和模板,振捣器应插入前一层混凝土内,但深度不宜超过50mm,在模板滑升的过程中,不得振捣混凝土。

3.6.5混凝土出模时应及时修饰,表面不平时用方木拍实刮平,用抹子压光抹平。

对于拉裂和塌落及保护层脱落等问题,搓抹人员应在混凝土尚未凝固前及时修补。

3.7预留孔洞及预埋件的施工

采用直接埋入法:

门、窗、洞口胎模宽度应小于滑升模板上口宽度10mm,并与结构钢筋固定牢靠。

3.8施工允许偏差及水平、垂直度控制与纠偏方法。

3.8.1、施工允许偏差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单位:

㎜)

1

直径

不大于1%,且不大于40

2

壁厚

+10,-5

3

扭转

任意3m高上的相对扭转值不大于40

4

垂直度

不大于1‰,且不大于50

5

标高

±30

6

预埋件位置

20

7

预埋钢筋及门窗预埋位置

15

3.8.2、水平、垂直度控制与纠偏方法

3.8.2.1、测量方法

序号

项目

方法

备注

1

操作平台水平度

标志法

2

垂直度

垂球法

九官格测耙

3.8.2.2、水平控制

采用限位卡加筒形套控制法,在提升架上方的支承杆上设置限位卡,距离以一个提升高度或一次控制高度为准,一般为300mm左右,在千斤顶上方设筒形套,使所有千斤顶行程一致。

3.8.2.3、纠偏

一般采用以下三种方法纠偏:

a操作平台倾斜法:

一次抬高量≯2个千斤顶行程。

b调整操作平台荷载纠偏法:

在爬升较快千斤顶部位加荷,压低其行程,使平台逐渐恢复原位。

c.支承杆导向纠偏法

当用上述两种方法仍不能达到目的时,可采用此法继续纠偏,其方法有二种:

a.)在提升架千斤顶横梁的偏移一侧加垫挈型钢垫,人为造成千斤顶倾斜。

b)切断支承杆重新插入钢靴,把钢靴有意地反向偏位,造成反向倾斜,由于支承杆的导向关系,带动提升架上升达到纠偏的目的。

3.9质量保证措施

3.9.1应组织有关施工人员认真熟悉图纸,做好图纸会审。

3.9.2统一组织有关施工人员,认真做好各项各级滑模工艺交底工作,项目复核人做好技术复核和变更联系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图纸和国家规范施工。

3.9.3施工中必须严格贯彻国家施工技术规范和规程及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3.9.4做好测量、定位、放线工作,并经甲方复查签证。

3.9.5做好施工记录并设立专职人员负责施工技术资料整理和签证工作。

3.9.6根据天气温度及时在混凝土中掺入外加剂,必须控制好混凝土初凝和终凝时间及混凝土的出模强度。

泵送混凝土不得直接入模,应先泵在平台板上,由混凝土工平推入模,以确保每层混凝土均匀浇筑300㎜。

3.9.7严禁操作平台工作面管理,材料堆放均匀、整齐。

3.9.8特殊工种和重要岗位必须持证上岗。

3.9.9保证施工人员,加强劳动纪律,严格交接班制度、滑升过程中各种人员不能脱岗,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

3.9.10、建立筒体滑升制度

3.9.10.1、滑升条件的检查

在滑升之前,必须检查如下滑升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3.9.10.1.1、所有工作的千斤顶都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如有故障的千斤顶,某些液压组件都应更换修复。

3.9.10.1.2、每层(250~300mm)砼浇捣完毕时才可以提升。

3.9.10.1.3、在滑升模板的下口砼应都满足出模强度的要求。

3.9.10.1.4、拆除一切有障于滑升障碍物;各种施工材料、工具及其它附属设备是否分散堆放或布置到指定位置,保证施工操作平台荷载尽量均匀分布。

3.9.10.1.5、施工操作平台与地面相联系的各种绳索、管线等都已放松或留有足够的余量,否则不予提升。

3.9.10.2、初滑升

严格按照初滑升要求(详见有关章节)检验与评定砼的凝结状态,观察和检查液压系统和模板系统的到整个施工平台上的工作情况。

3.9.10.3、正常滑升

3.9.10.3.1、掌握好滑升时间。

3.9.10.3.2、每次滑升前都应检查和排除一切滑升障碍。

3.9.10.3.3、控制好滑升速度及砼浇筑厚度。

3.9.10.3.4、滑升时,如果发现油压超过正常滑升油压值的1~2倍时,还不能使全部千斤顶升起,即模板提升不动,就应及时停止滑升,找出原因并采取措施,以免出现重大工程质量与安全事故。

3.9.10.3.5、滑升中必须保证施工操作平台的水平度。

3.9.10.3.6、每滑升一次,应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滑升记录,每滑升一米高度时,都应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9.10.4、停滑

3.9.10.4.1、停滑时砼浇筑应在同一个水平面上。

3.9.10.4.2、模板每隔一定时间,提升一个行程,直到模板与砼不再粘结为止。

3.9.10.4.3、每次停滑时,都应将模板清理,涂刷油或隔离剂。

3.9.10.4.4、对水平施工缝,应认真处理砼表面,以保证继续浇捣的砼粘结质量。

3.9.10.5、空滑

空滑施工时,应对支承杆进行加固,其方法是:

用直径大于20mm的钢筋并焊在支承杆空滑段上,且深入混凝土300mm;用直径大于Φ14的钢筋将支承杆与库壁筋连接起来。

第四章安全技术

4.1总则

4.1.1、为了在液压滑动模板(以下简称滑模)施工中做好安全与技术管理工作,防止事故发生,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特制定本规程。

(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液压滑动模板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GJ65-89)

4.1.2、滑模工程施工中除应遵守本规程外,还应遵守《液压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和有关专业安全技术规程的规定。

4.1.3、当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非标准设备时,应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4.1.4、滑模工程不宜安排在冬期施工,如必须在冬期施工时,应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4.2一般规定

4.2.1、滑模工程开工前,队长必须根据工程结构和施工特点以及施工环境、气候条件编制滑模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报与公司审批后实施。

4.2.2、队长应对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4.2.3、队长必须对管辖范围内的安全技术全面负责,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及处理施工中的安全技术问题。

4.2.4、对参加滑模工程施工的人员,必须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使其了解本工程滑模施工特点、熟悉本规范的有关条文和本岗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主要施工人员应相对固定。

4.2.5、滑模施工中应密切注意当地气象,遇到雷雨、六级和六级以上大风时,必须停止施工。

停工前做好听滑措施,操作平台上人员撤离前,应对设备、工具、零散材料、可移动的铺板等进行整理、固定并做好防护,全部人员撤离后立即切断通向操作平台的供电电源。

4.3施工现场

4.3.1、滑模施工现场必须具备场地平整、道路通畅,通电、通水的条件。

4.3.2、在施工的建(构)筑物周围必须划出施工危险警戒区。

警戒线至建(构)筑物的距离不应小于10米。

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

4.3.3、施工现场的供电、办公及生活设施等临时建筑和大宗材料的堆放,应布置在危险警戒区外。

4.3.4、危险警戒区内的建筑物出入口、地面通道及机械操作场所,应搭设高度不低于2.5米的安全防护棚。

4.3.5、防护棚结构应通过计算确定,棚顶一般可采用不少于二层纵横交错的木板(木板厚度不小于3厘米)、竹夹板组成,重要场所增加一层2-3mm厚的钢板。

4.3.6、各种牵拉钢丝绳、滑轮装置、管道、电缆及设备等均应采取防护措施。

4.3.7、爬梯应设扶手或安全栏杆。

4.3.8、垂直运输用的卷扬机,应布置在危险警戒区以外,并尽量设在能与塔架上、下通视的地方。

4.3.9、地面施工作业人员,在警戒区内防护棚外进行短时间工作时,应与操作平台上作业人员取得联系,并指定专人负责警戒。

4.4滑模操作平台

4.4.1、滑模操作平台的制作,必须按设计图纸加工;如有变动,必须经公司同意。

4.4.2、制作滑模操作平台的材料应有合格证,其品种规格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材料的代用,必须经主管设计人员同意。

4.4.3、滑模操作平台各部件的焊接质量必须经检验合格,符合设计要求。

4.4.4、操作平台及吊脚手架上的铺板必须严密平整、防滑、固定可靠,并不得随意挪动。

操作平台上的孔洞应设盖板封密。

4.4.5、操作平台(包括内外吊脚手)边缘应设钢制防护栏杆,其高度不小于120cm,横挡间距不大于35cm,底部设高度大于18cm的挡板。

在防护栏杆外应满挂铁丝网或安全网封闭,并应与防护栏杆绑扎牢固。

内外吊脚手架操作面一恻的栏杆与操作面的距离不大于10cm。

4.4.6、操作平台的内外吊脚手应兜底满挂安全网,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不得使用破烂变质的安全网,安全网与吊脚手骨架应用铁丝或尼龙绳与网纲等强连接,连接点间距不应大于50cm;

二、对老厂改造工程或在离周围建筑物较近及行人较多地段施工时,操作平台的外恻吊脚手应加强防护措施;

三、安全网片之间应满足等强连接,连接点间距与网结间距相同。

4.4.7、当滑模操作平台上设有随升井架时,在人、料道口应设防护栏杆;在其他侧面应用铁丝网封闭。

防护栏杆和封闭用的铁丝网高度不应低于1.2m。

4.5动力及照明用电

4.5.1、滑模施工的动力及照明用电应设有备用电源。

如没有备用电源时,应考虑停电时的安全和人员上下的措施。

4.5.2、滑模施工现场的场地和操作平台上应分别设置配电装置。

附着在操作操作平台上的垂直运输设备应有上下两套紧急断电装置。

总开关和集中控制开关必须有明显的标志。

4.5.3、线路距地面的高度不应低于3.0米,并不得施工裸体导线。

4.5.4、从地面向滑模操作平台供电的电缆,应以上端固定在操作平台上的拉索为依托,电缆和拉索的长度应大于操作平台最大滑升高度10m,电缆在拉索在相互固定点的间距不应大于2m,其下端应理顺,并加防护措施。

4.5.5、施工中有较长时间停工时,必须切断操作平台上的电源。

4.5.6、滑模施工现场的夜间照明,应保证工作面照明充分,其照明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施工现场的照明灯头距地面高度,不应低于2.5m,在易燃、易爆的场所,应使用防爆灯具;

二、滑模操作平台上的便携式照明灯具应采用低压电源,其电压不应高于36V;

三、操作平台上有高于36V的固定照明灯具时,必须在其线路上设置触电保安器。

灯泡应配有防雨灯伞或保护罩。

4.5.7、滑模操作平台上采用380V电压供电的设备,应装有触电保安器。

经常移动的用电设备和机具的电源线,应使用橡胶软线。

4.5.8、作平台上的总配电装置应安装在便于操作、调整和维修的地方。

开关及插座应安装在配电箱内,并做好防雨措施。

不得把开关放在平台铺板上。

4.5.9、用电设备必须用铁壳或胶木壳开关,铁壳开关外壳应良好接地,不得使用单极和裸露开关。

4.5.10、滑模操作平台上的用电设备的接地线或接零线与操作平台的接地干线有良好的电气通路。

4.5.11、上下间一般用对讲机联系,用电铃作信号指示,联络不清,信号不明,控制台及垂直运输司机不能启动。

4.6防雷防火

4.6.1、操作平台的最高点,必须安装临时接闪器,与接地体相连,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Ω

4.6.2、垂直运输设备及人梯应与防雷装置的引下线相连。

4.6.3、雷雨时,所有高空作业人员应下到地面,人体不能接触防雷装置。

4.6.4、操作平台上宜设置两只专用消防灭火器。

4.7施工操作

4.7.1、工程开始滑升前应进行一次全面安全技术检查。

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操作平台系统、模板系统及其连接符合设计要求;

二、液压系统经实验合格;

三、垂直运输机械设备系统及其安全保护装置试车合格;

四、动力及照明用电线路的检查与设备保护接地装置检验合格;

五、安全防护设施符合施工安全技术的要求;

六、完成职工上岗前的安全教育及有关人员的考核工作;

七、各项管理制度健全。

4.7.2、操作平台上材料堆放的位置及数量应符合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不用的材料、物件应及时清理运至地面。

4.7.3、模板的滑升必须在施工指挥人员的统一指挥下进行。

4.7.4、初滑阶段,必须对滑模装7置和混凝土的凝结状态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

4.7.5、每个作业班应设专人负责检查混凝土的出模强度,混凝土出模强度不应低于0.2Mpa。

当出模混凝土发生流淌或局部塌落现象时,应立即停滑处理。

4.7.6、滑升过程中操作平台应保持基本水平,各千斤顶的相对高差不得大于40mm。

相邻两个提升架上千斤顶的相对标高不得大于20mm。

4.7.7、滑升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结构的偏移和扭转。

纠偏、纠扭操作,应在当班施工指挥人员的统一指挥下,按施工组织设计预定的方法并徐缓进行。

当采用倾斜操作平台纠偏方法时,操作平台的倾斜度应控制在1%以内。

当圆形筒仓结构发生扭转时,任意3m高度上的相对扭转值不应大于30mm。

4.7.8、在施工中同一结构截面内,支承杆接头的数量不应大于总数的25%,其位置应均匀分布。

4.7.9、当空滑施工时,应根据对支承杆的演算结果,采取加固措施。

4.7.10、滑升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支承杆工作状态,当出现弯曲、倾倒等失稳情况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

4.7.11、滑升收光过程中,如出现拉裂、露筋以及混凝土异常情况,收光人员应立即反映;查明原因并做相应的措施。

4.7.12、滑模施工中,应经常对垂直运输机械进行检查。

4.8滑模装置的拆除

4.8.1、滑模装置拆除(包括施工中改变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