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翻译第三部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532313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英翻译第三部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汉英翻译第三部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汉英翻译第三部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汉英翻译第三部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汉英翻译第三部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汉英翻译第三部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汉英翻译第三部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汉英翻译第三部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汉英翻译第三部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汉英翻译第三部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汉英翻译第三部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汉英翻译第三部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汉英翻译第三部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汉英翻译第三部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汉英翻译第三部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汉英翻译第三部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汉英翻译第三部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汉英翻译第三部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汉英翻译第三部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汉英翻译第三部份.docx

《汉英翻译第三部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英翻译第三部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汉英翻译第三部份.docx

汉英翻译第三部份

第三部份

汉译英的标准与可译度

 

相关参考:

 

  语言之间的辞汇空缺现象是一种普遍存在而又给翻译造成很多困难的现象,能够归纳为:

一、由于生活环境、体会的不同而引发的辞汇空缺”;二、由于风俗适应的不同而引发的辞汇空缺;三、由于宗教信仰的不同而引发的辞汇空缺;四、由于对客观世界熟悉的不同而引发的辞汇空缺;五、由于语言或非语言方面的缘故此引发的辞汇空缺。

辩证唯物主义以为,语言常常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一种社会现象。

人们生活、劳动在一种什么样的环境里,就会产生出什么样的语言。

若是某一事物在人们所生活的客观环境里不存在,那么语言中就可能显现空缺。

比如在英国,竹子不是一种土生土长的植物,因此,语言中就缺乏这方面的原始辞汇。

汉语中的“笋”字只能译成“bamboo-shoot”(意即“竹芽”),乃至连bamboo那个词也是从外来语接引过去的。

又比如“salad”(色拉)这种凉拌蔬菜源于法国,英国人最先没有这道菜,语言中也不存在那个词,只好从法语中原封不动地移过来。

第二由于风俗适应的不同,不同语言之间可能显现相对的辞汇空缺现象。

中国人把生小孩、娶媳妇、贺生日称为“红喜”,把死人的事称为“白喜”,语言中也有“红白喜事”的表示法。

关于没有接触过中国文化或佛教文化的欧美人来讲,把死人也当做一大“喜事”,令人大惑不解。

欧美人多信基督教,以为世界是上帝制造的,世上一切也都按上帝的旨意安排。

而在传统中,中国人心目中只有“开天辟地”的盘古和“主宰自然界”的天老爷。

“上帝”(God,Dieu,Gott)和“天老爷”所代表的东西不相同,含义也不一样。

专门是“上帝”那个概念,它具有较浓的基督色彩,是欧美文化的个性,尽管咱们能够把英语的“MyGod!

”译成“天哪!

”把法语的“Dieusoitloue”译成“谢天谢地”,但反过来把汉语的“天”译成“God”或“Dieu”,有时就不很适合。

翻译古典文献时尤其如此。

再如,汉语和英语中都有“龙”的字眼,但“龙”在英语文化中是没有“地位”的爬行动物,是恐怖的恶的象征,在汉语中那么恰恰相反。

在我国古代,龙确实是皇帝的象征,后来又引申为高贵、珍异的象征,语言中也就相应显现了“龙颜”、“龙袍”、“龙床”、“望子成龙”等等褒义表达法。

另外,人们由于对客观世界熟悉的不同亦会致使语言产生辞汇空缺现象。

亦即说,有时人们尽管生活在同一客观环境里,但对某些客观事物却各持己见,对代表那些事物的语言给予不同的意义。

如汉语和英语中“狗”的含义大小不一样。

汉语中“狗腿子”、“狗杂种”、“狗崽子”、“狗胆包天”、“狗急跳墙”、“狗屁”等等所表达的意义,在英语的“dog”辞汇上属空缺。

——谭载喜,《中国翻译词典》

 

 

 

   翻译的标准从来是翻译理论中的核心问题。

古今中外的翻译大伙儿都对翻译标难提出过各自的观点,其中在我国阻碍较大的有严复的“信、达、雅”三字标准,鲁迅先生的“兼顾两面”论,钱钟书先生的“化境”说,茅盾先生的“忠实”、“通顺”准那么,英国人泰特勒的三原那么和美国的奈达博士的“动态对等”标准。

下面大体归类做一些介绍。

   1.严复三字标准与三原那么

我国清末翻译家严复1895年在其《天演论译例言》中提出的“信、达、雅”三字标准,几乎成为我国翻译界的经典理论。

他说:

“译事三难:

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那么达尚焉。

……译文取明深义,故文句之间,时有所颠到附益,不斤斤于字比句次,而意义那么不倍本文。

……至原文词理本深,难于共喻,那么当前后引衬,以显其意。

凡此经营,皆以为达,为达即因此为信也。

《易》曰:

修辞立诚。

子曰:

辞达而己。

又曰: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三者乃文章正轨,亦即为译事表率。

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

   林语堂为翻译定下了三个标准:

忠实标准、通顺标准、美好标准。

他自己说:

“这翻译的三重标准,与严氏的‘译事三难’大体上是正相较符的。

”他以为信达雅的问题实质是:

第一,译音对原文方面的问题;第二,译音对译文方面的问题;第三。

是翻译与艺术文的问题。

换言之,确实是译者别离对原作者、译文读者和艺术的责任问题。

三样的责任齐全者、才有真正译家的资格。

(林语堂《论翻译》,1932)

   英国历史学教授泰持勒(A.Tytler)在18世纪未提出三条类似原那么:

(1)译文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

(2)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

(3)译文应和原文一样流畅。

(《论翻译原那么》)

   1979年,刘重德教授参考中外各家意见,取其精华,并结合个人的翻译实践,把翻译原那么归纳为”信、达、切”三个字:

(1)信一一保全原文意义;

(2)达--译文通顺易懂;(3)切——符合原文风格。

   2.“动态对等”与“感受”说

   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博士(E.A.Nida)在其《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将读者(译文受众)引入翻译标准,提出了“动态对等”(dynamicequivalence,后称“功能对等”(functionalequivalence)的翻译原那么,指出翻译确实是“用最贴切、最自然的对等的译入语从语义和文体两方面再现原文信息”的进程,动态对等的标准确实是译文的读者和原文的读者在感受上大体相同,那个标准事实上确实是以翻译实践的成效来查验翻译的准确性,能够说是翻译理论的一个重大进展。

   我国范仲英教授进一步说明了“感受”标准,他说:

“把原文信息的思想内容及表现手法,用译语原本来本地从头表达出来,使译文读者能取得与原文读者大致相同的感受。

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的感受大致相同或近似,确实是好的或比较好的译文;相去甚远或完全不同、那么是质量低劣乃至是不合格的译文。

从翻译成效,也确实是以译文读者取得的感受如何,来衡量一篇译文的好坏,这确实是翻译标准。

   “对等”与“感受”标准是一种模糊的、整体印象的标准,在实际操作上还需具体化。

我国的大翻译家傅雷提出的“神似”说,和钱钟书先生提出的“化境”标推,都属于这一类标准。

   3.“意义”标准说

   利奇(Leech)把翻译概念为“在另一语言中寻觅同义语”的活动,可谓“意义标准”说。

他把意义归纳为七类①:

(1)概念意义(conceptualmeaning);

(2)内涵意义 (connotativemeaning);

(3)社会意义(socialmeaning);

(4)情感意义(affectivemeaning);

(5)反映意义(reflectedmeaning);

(6)搭配意义(collocativemeaning);

(7)主题意义(thematicmeaning)。

其中的

(2)至(6)项统初;为“联想意义”,是将原文的整体交际价值(即所有七种意义)翻译到另一种语言中去。

意义分析的提出,使翻译的“信”、“化境”、“神似”等标准有了较为具体、明确的参照系统。

   奈达在《翻译意义》中做了进一步的注解:

“翻译意义实指在辞汇和句子内容与修辞方式两方面将信息的整个意义翻译过来。

   4.信息标准与多元互补论

   信息论标准要求译文“把原作的信息完整、准确地转移到目口号言当中,并最大限度地传递给读者”。

其中译文对原文信息的包括程度称为信息的等价性、译文读者通过译文取得原作信息的程度称作信息的传递性。

等价性与传递性相辅相成,合称翻译的二元大体标准。

   辜正坤教授提出了翻译标准多元互补理论。

他以为翻译的最高标准是“最正确近似度”,下统一大群具体的标准、其中还可再区别出要紧标准与次要标准。

所有这些标准都是相对的、可变的,依照翻译的内容、题材的不同可加以调整、做出取舍、从头组合。

比如科技作品的翻译标准不该该与文学作品的翻译标准完全一样,法律文献的翻译标准不能等同于电影剧本的翻译标准。

信息标准和多元互补论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翻译理论又有了新的进展。

   二、翻译标准的运用

   上面几种翻译标准的提法并非相左,而是一致的、互补的。

下面是我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制订的工作条例中关于如何把握(对外)翻译标准的意见。

   1.译文必需忠实于原文。

这是指忠实于原文的意思和风格,也确实是把中文的内容用外文正确地表达出来。

   “各类不同内容的文章,各有各的文体和专门术语,翻译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高作必需采纳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术语和表达方式;翻译文艺作品、必需利用文学语言。

   2.译文必需是流畅的外文。

译文必需合乎译入外文的语言适应.让利用这种民族语言的读者正确了解原意。

若是不尊重外文的语法适应,把中文的某些特殊的语法结构搬到译文中去,读者就会看不懂。

   语言文字是表达思想的手腕。

思想是第一名,手腕是为思想效劳的。

究竟在译文中采取哪一种形式才能最好地去表达原意,要求译者依照正确表达原意的标准来选择。

   不管中外文的不同,只追求形似.把中文特有的语法方式硬搬到外文中去,会犯字对字、句对句死译的毛病,使译文生硬怪僻,乃至违背原意;片面强调译文必需是流畅的外文,轻忽译文必需忠实于原文,会产生损害原意的所谓“宁顺而不信”的毛病。

翻译标准既有标准性又有灵活性,译者应依照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内容严格而又灵活地把握。

例如:

 

   

(1)从小儿三灾八难,花的银子也照样打出你这么个银人儿来。

(《红搂梦》)

   

 

You’vehadonetroubleafteranothersinceyouwereaboy.Themoneywe’vespentonyouwouldmakeasilverstatuebiggerthanyou.

 

   例中的“三灾八难”和“银人儿”不可死译成“threemishapsandeightdisasters”和“personmadeofsilver”。

 

   三、译文评估

   为了进一步说明翻译标准的操作问题,下面从译文评判的角度在10个方面对原文和译文加以比较,译文的信度(即对原文忠实之程度)用0一1之间的数值表示(最低为0,最高为1)。

(一)原文:

他昨天来过这儿了。

(二)   译文I:

Hecamehereyesterday.

(三)   译文II:

Yesterdayhecamehere.

 

   原文:

他昨天来过这儿了。

   译文I:

Hecamehereyesterday.[1]

   译文II:

Yesterdayhecamehere.[0.9]

译文II将时刻副词yesterday置于句首,在英语里,是用来强调的非正常的位置,因此转达了原文所没有的信息,属于“逾额翻译”。

译文I的副词位置同原文一样处于常位,信度较高。

 

原文:

人大代表一行五人于春节前视察了那个福利中心。

   译文I:

Agroupoffivepeople’scongressrepresentativesinspectedthiswelfarecenterontheeveoftheSpringFestival.

   译文II:

Agroupoffivepeople’scongressrepresentativesvisitedthiswelfarecenterontheeveoftheSpringFestival.

 

   原文:

人大代表一行五人于春节前视察了那个福利中心。

   译文I:

Agroupoffivepeople’scongressrepresentativesinspectedthiswelfarecenterontheeveoftheSpringFestival.[1]

   译文II:

Agroupoffivepeople’scongressrepresentativesvisitedthiswelfarecenterontheeveoftheSpringFestival.[0.8]

原文的“视察”转达了最大的信息量,决定着全句的信度。

译文I中的“inspected”与“representatives”搭配起来,与原文的意思相符;译文II用“visited”,意思就有出入。

 

   

   原文:

香港总督尤德爵士今晨于北京逝世。

   译文I:

SirEdwardYoude,GovernorofHongKong,passedawayinBeijingthismorning.

   译文II:

SirEdwardYoude,GovernorofHongKong,breathedhislastinBeijingthismorning.

译文III:

SirEdwardYoude,GovernorofHongKong,kickedthebucketinBeijingthismorning.

 

(三)修辞色彩

   原文:

香港总督尤德爵士今晨于北京逝世。

   译文I:

SirEdwardYoude,GovernorofHongKong,passedawayinBeijingthismorning.[1]

   译文II:

SirEdwardYoude,GovernorofHongKong,breathedhislastinBeijingthismorning.[0.6]

   译文III:

SirEdwardYoude,GovernorofHongKong,kickedthebucketinBeijingthismorning.[0.4]

“逝世”用“passaway”在语体色彩和情感色彩上都与原文相一致。

译文II与译文III修辞色彩与原文有不同程度的不同。

 

   

   原文:

我不擅长发言,也不适应发演出说,我一生就没做过教师。

译文I:

I’mnotgoodattalking,andI’mnotusedtogivinglectures. I’veneverdoneanyteachingeither.

译文II:

Talkingisnotmyprovince,norislecturing;norhaveItakenupteachingasmyprofession,either.

 

(四)风格层次

   原文:

我不擅长发言,也不适应发演出说,我一生就没做过教师。

译文I:

I’mnotgoodattalking,andI’mnotusedtogivinglectures. I’veneverdoneanyteachingeither.[1]

译文II:

Talkingisnotmyprovince,norislecturing;norhaveItakenupteachingasmyprofession,either.[0.7]

原文是口语体。

译文I从用词到句式都是口语体,译文II那么是书面语言,属于正式语体。

两种译文的信度不同。

 

   

   原文:

己所不欲,勿施干人。

   译文I:

Donotdountootherswhatyoudonotwanttobedoneby.

译文II:

Dountoothersasyouwouldbedoneby.

 

 

(五)逻辑结构

   原文:

己所不欲,勿施干人。

   译文I:

Donotdountootherswhatyoudonotwanttobedoneby.[1]

译文II:

Dountoothersasyouwouldbedoneby.[o.5]

译文II没有表达出原文逻辑结构所转达的信息,因为原文的信息核心在“不欲”二宇,不能轻易改变它。

译文I采纳了和原文一致的表达方式,因此信度更大。

 

原文:

瞧你像只落汤鸡!

译文I:

Youlooklikeabedraggledchicken!

译文II:

Youlooklikeadrownedrat!

译文III:

Look!

You’rewetthrough.

 

 

(六)形象变通

原文:

瞧你像只落汤鸡!

译文I:

Youlooklikeabedraggledchicken!

[0.8]

译文II:

Youlooklikeadrownedrat!

[1]

译文III:

Look!

You’rewetthrough.[0.8]

译文I等于没有转达原文的意思。

译文III舍弃了原文的比喻形象,只转达了概念意义。

译文I和III都欠缺原文的形象性,没有充分表达出原文的意思,属于“欠额翻译”。

译文II作了变通,改变了原文的喻体,可使原文表达的“湿淋淋”的形象通过新的喻体取得再现,为“足额翻译”或“等额翻译”。

 

 

 原文:

这是一篇八股文。

 译文I:

Thisisabaguessay.

 译文II:

Thisisaneight-leggedessay.

 译文III:

Thisisastereotypedwriting.

 

 

(七)心理转换

 原文:

这是一篇八股文。

 译文I:

Thisisabaguessay.[0.2]

 译文II:

Thisisaneight-leggedessay.[0.3]

 译文III:

Thisisastereotypedwriting.[0.5]

该句的关键词是“八股”。

译文I是音译,其实等于没译,全句信度最低。

译文II为直译,信息量略有增加,但仍不够。

译文III属意译,对原文信息量转达得多一些。

三个译文都属于“欠额翻译”。

但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有些意义无法百分之百地转达过去,译者只能追求最大程度地转达原文的信息量。

 

   

   原文:

劳驾,去市场将怎么走?

   语文I:

Excuseme,butcouldyoushowmethewaytoMarketStreet?

   译文II:

Ibegyoupardon,sir.WillyoubesokindastotellmehowtoreachMarketStreet?

译文III:

Chap,tellmehowtogettoMarketStreet.

 

(八)社会标准

   原文:

劳驾,去市场将怎么走?

   语文I:

Excuseme,butcouldyoushowmethewaytoMarketStreet?

[1]

   译文II:

Ibegyoupardon,sir.WillyoubesokindastotellmehowtoreachMarketStreet?

[0.8]

译文III:

Chap,tellmehowtogettoMarketStreet.[0.6]

三个译文在礼貌程度上各不相同。

译文III不够礼貌,译文II客气过度。

译文I较妥当。

 

   

   原文:

烈日下,柳树上,回答他的是蝉声。

(毛炳甫《剥香蕉皮》)

译文I:

Underthescorchingsun,fromthewillowtree,cametheconfirmingreplyofthecicada’schirrup:

“See,see….”

译文II:

…camethecicada’schirruping,“zing-a-zing-a….”

译文III:

…camethecicada’sreply, “ISee,Isee….”

译文IV:

…camethecicada’sreply, “Iknow,Iknow….”

 

 

(九)双关语义

   原文:

烈日下,柳树上,回答他的是蝉声。

(毛炳甫《剥香蕉皮》)

译文I:

Underthescorchingsun,fromthewillowtree,cametheconfirmingreplyofthecicada’schirrup:

“See,see….”[0.9]

译文II:

…camethecicada’schirruping,“zing-a-zing-a….”[0.5]

译文III:

…camethecicada’sreply, “ISee,Isee….”[0.7]

译文IV:

…camethecicada’sreply, “Iknow,Iknow….”[0.4]

原文的“知了”有双关语义,译文I同时转达出了双重意义,因此信度最大。

译文II只转达了大体意义即拟声成效,另一重意义丧失。

译文III顾及了语法的完整、妨碍了拟声成效的转达。

译文IV只顾附加意义,丧失了大体意义,整体上不合情理。

 

 

   

   原文:

昨奉大函,诵悉一是。

尊稿极佳;唯篇幅甚长,本志地位有限,故不克刊登。

良用歉然。

译文I:

Ireceivedyourletteryesterday.Ireaditandnoteditscontents. Yourarticleisverygood. Butitisverylong. Thismagazinehasonlylimitedspace. ThereforeIcannotpublishyourarticle. Iamverysorry.

译文II:

Ireceivedyourletteryesterday.Yourarticleisverygood,butIamsorrythatowingtopressureofspace,Ifindittoolongtobepublished.

 

 

(十)语义连贯

   原文:

昨奉大函,诵悉一是。

尊稿极佳;唯篇幅甚长,本志地位有限,故不克刊登。

良用歉然。

译文I:

Ireceivedyourletteryesterday.Ireaditandnoteditscontents. Yourarticleisverygood. Butitisverylong. Thismagazinehasonlylimitedspace. ThereforeIcannotpublishyourarticle. Iamverysorry.[0.7]

译文II:

Ireceivedyourletteryesterday.Yourarticleisverygood,butIamsorrythatowingtopressureofspace,Ifindittoolongtobepublished.[0.9]

   译文I中每句都很短,读起来给人一跳一跳的感觉,显得不连贯,读后不知哪句是重点。

译文II就连贯多了,各部份的逻辑关系也明确,整体译文好得多。

   上面十个方面固然不是翻译标准的全数内容,而仅是翻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