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高新区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复习卷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775343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98.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市高新区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复习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苏州市高新区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复习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苏州市高新区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复习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苏州市高新区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复习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苏州市高新区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复习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苏州市高新区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复习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苏州市高新区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复习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苏州市高新区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复习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苏州市高新区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复习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苏州市高新区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复习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苏州市高新区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复习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苏州市高新区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复习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苏州市高新区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复习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苏州市高新区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复习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苏州市高新区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复习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苏州市高新区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复习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苏州市高新区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复习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苏州市高新区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复习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苏州市高新区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复习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苏州市高新区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复习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州市高新区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复习卷含答案解析.docx

《苏州市高新区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复习卷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市高新区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复习卷含答案解析.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州市高新区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复习卷含答案解析.docx

苏州市高新区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复习卷含答案解析

2014-2015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七年级(下)期末数学复习卷

(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4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2a+2a=2a2B.(﹣a+b)(﹣a﹣b)=a2﹣b2

C.(2a2)3=8a5D.a2•a3=a6

2.两式相乘结果为a2﹣a﹣12是(  )

A.(a+2)(a﹣6)B.(a﹣2)(a+6)C.(a+3)(a﹣4)D.(a﹣3)(a+4)

3.计算20102﹣4020×2008+20082等于(  )

A.2B.4C.6D.8

4.某天数学课上,老师讲了提取公因式分解因式,放学后,小华回到家拿出课堂笔记,认真复习老师课上讲的内容,他突然发现一道题:

﹣12xy2+6x2y+3xy=﹣3xy•(4y﹣______)横线空格的地方被钢笔水弄污了,你认为横线上应填写(  )

A.2xB.﹣2xC.2x﹣1D.﹣2x﹣l

5.若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三角形称为一对“共边三角形”,则图中以BC为公共边的“共边三角形”有(  )

A.2对B.3对C.4对D.6对

6.如图所示,AB=AC,要说明△ADC≌△AEB,需添加的条件不能是(  )

A.∠B=∠CB.AD=AEC.∠ADC=∠AEBD.DC=BE

7.如图,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E,F两点,∠BEF的平分线交CD于点G,若∠EFG=72°,则∠EGF等于(  )

A.36°B.54°C.72°D.108°

8.如图,BF=EC,∠B=∠E,请问添加下面哪个条件不能判断△ABC≌△DEF(  )

A.∠A=∠DB.AB=EDC.DF∥ACD.AC=DF

9.已知a2+a﹣3=0,那么a2(a+4)的值是(  )

A.9B.﹣12C.﹣18D.﹣15

10.在方格纸中,把一个图形先沿水平方向平移|a|格(当a为正数时,表示向右平移;当a为负数时,表示向左平移),再沿竖直方向平移|b|格(当b为正数时,表示向上平移;当b为负数时,表示向下平移),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我们把这个过程记为【a,b】.例如,把图中的ABC先向右平移3格,再向下平移5格得到△A1B1C1,可以把这个过程记为【3,﹣5】.若再将△A1B1C1经过【5,2】得到△A2B2C2,则△ABC经过平移得到△A2B2C2的过程是(  )

A.【2,7】B.【8,﹣3】C.【8,﹣7】D.【﹣8,﹣2】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1.计算:

=      .

12.分解因式:

m3﹣n3=      .

13.如图,△ABC≌△ADE,∠B=80°,∠BAC=45°,那∠E=      .

14.如果

是方程组

的解,则m+n=      .

15.如图,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1=30°,∠2=50°,∠3等于      度.

16.已知a+b=6,ab=3,则a2+b2=      .

17.我们规定一种运算:

,例如

.按照这种运算规定,当x=      时,

18.如图,将边长为3个单位的等边△ABC沿边BC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到△DEF,则四边形ABFD的周长为      .

19.已知以am=2,an=4,ak=32.则a3m+2n﹣k的值为      .

20.图1长方形纸带,∠CEF=25°,将纸带沿EF折叠成图2再沿AF折叠成图3,图3中的∠DFE的度数是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0分)

21.

(1)计算:

(2)先化简,再求值(x﹣2)2+2(x+2)(x﹣4)﹣(x﹣3)(x+3);其中x=﹣1;

(3)分解因式:

①a3﹣6a2﹣7a;

②(x2+x)2﹣(x+1)2.

22.解方程组

(1)

(2)

23.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标注字母“a”的面是正方体的正面.如果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代数式的值相等,试求代数式:

(1)(x﹣y)2;

(2)x4+y4的值.

24.如图,△ABC中,CD是∠ACB的角平分线,CE是AB边上的高,若∠A=40°,∠B=72°.

(1)求∠DCE的度数;

(2)试写出∠DCE与∠A、∠B的之间的关系式.(不必证明)

25.先阅读下列一段文字,然后解答问题:

某运输部门规定:

办理托运,当一种物品的重量不超过16千克时,需付基础费30元和保险费a元:

为限制过重物品的托运,当一件物品超过16千克时,除了付以上基础费和保险费外,超过部分每千克还需付b元超重费.设某件物品的重量为x千克.

(1)当x≤16时,支付费用为      元(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当x≥16时,支付费用为      元(用含x和a、b的代数式表示);

(2)甲、乙两人各托运一件物晶,物品重量和支付费用如下表所示

物品重量(千克)

支付费用(元)

18

38

25

53

①试根据以上提供的信息确定a,b的值.

②试问在物品可拆分的情况下,用不超过105元的费用能否托运50千克物品?

若能,请设计出其中一种托运方案,并求出托运费用;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26.如图,已知∠AOB=120°,OM平分∠AOB,将正三角形的一个顶点P放在射线OM上,两边分别与OA、OB交于点C、D.

(1)如图①若边PC和OA垂直,那么线段PC和PD相等吗?

为什么?

(2)如图②将正三角形绕P点转过一角度,设两边与OA、OB分别交于C′,D′,那么线段PC′和PD′相等吗?

为什么?

27.如图,已知矩形(即小学学过的长方形)ABCD中,AD=6cm,AB=4cm,点E为AD的中点.

(1)若点P在线段AB上以1cm/s的速度由点A向点B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BC上由点B向点C运动.

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AEP与△BPQ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并判断此时线段PE和线段PQ的位置关系;

②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运动时间为t秒,设△PEQ的面积为Scm2,请用t的代数式表示S;

③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AEP与△BPQ全等?

(2)若点Q以③中的运动速度从点B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A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矩形ABCD的四条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在矩形ABCD的哪条边上相遇?

 

2014-2015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七年级(下)期末数学复习卷

(一)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4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2a+2a=2a2B.(﹣a+b)(﹣a﹣b)=a2﹣b2

C.(2a2)3=8a5D.a2•a3=a6

【考点】平方差公式;合并同类项;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分析】根据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平方差公式,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法则,及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得出.

【解答】解:

A、应为2a+2a=4a,故选项错误;

B、(﹣a+b)(﹣a﹣b)=(a﹣b)(a+b)=a2﹣b2,故正确;

C、应为(2a2)3=8a6,故选项错误;

D、应为a2•a3=a5,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合并同类项,平方差公式,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性质,熟练掌握运算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两式相乘结果为a2﹣a﹣12是(  )

A.(a+2)(a﹣6)B.(a﹣2)(a+6)C.(a+3)(a﹣4)D.(a﹣3)(a+4)

【考点】多项式乘多项式.

【分析】根据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可表示为(a+b)(m+n)=am+an+bm+bn,计算即可.

【解答】解:

A、(a+2)(a﹣6)=a2﹣4a﹣12,故本选项错误;

B、(a﹣2)(a+6)=a2+2a﹣12,故本选项错误;

C、(a+3)(a﹣4)=a2﹣a﹣12,故本选项正确;

D、(a﹣3)(a+4)=a2+a﹣12,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注意不要漏项,漏字母,有同类项的合并同类项.

 

3.计算20102﹣4020×2008+20082等于(  )

A.2B.4C.6D.8

【考点】完全平方公式.

【分析】先把﹣4020×2008写成乘积二倍项的形式,然后根据完全平方式将20102﹣4020×2008+20082化为完全平方式来求解.

【解答】解:

∵20102﹣4020×2008+20082,

=20102﹣2×2010×2008+20082,

=(2010﹣2008)2,

=22,

=4.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完全平方公式,把4020写成2×2010是利用公式的关键,也是解决本题的难点.

 

4.某天数学课上,老师讲了提取公因式分解因式,放学后,小华回到家拿出课堂笔记,认真复习老师课上讲的内容,他突然发现一道题:

﹣12xy2+6x2y+3xy=﹣3xy•(4y﹣______)横线空格的地方被钢笔水弄污了,你认为横线上应填写(  )

A.2xB.﹣2xC.2x﹣1D.﹣2x﹣l

【考点】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

【分析】根据题意,提取公因式﹣3xy,再根据原式对余下的多项式续继分解.

【解答】解:

原式=﹣3xy×(4y﹣2x﹣1),空格中填2x﹣1.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的能力.一个多项式有公因式首先提取公因式,然后再用其他方法进行因式分解,同时因式分解要彻底,直到不能分解为止,同时要注意提取公因式后各项符号的变化.

 

5.若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三角形称为一对“共边三角形”,则图中以BC为公共边的“共边三角形”有(  )

A.2对B.3对C.4对D.6对

【考点】三角形.

【专题】压轴题;新定义.

【分析】以BC为公共边的“共边三角形”有:

△BDC与△BEC、△BDC与△BAC、△BEC与△BAC三对.

【解答】解:

△BDC与△BEC、△BDC与△BAC、△BEC与△BAC共三对.

故选:

B.

【点评】考查全面准确的识图能力.

 

6.如图所示,AB=AC,要说明△ADC≌△AEB,需添加的条件不能是(  )

A.∠B=∠CB.AD=AEC.∠ADC=∠AEBD.DC=BE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分析】△ADC和△AEB中,已知的条件有AB=AC,∠A=∠A;要判定两三角形全等只需条件:

一组对应角相等,或AD=AE即可.可据此进行判断,两边及一边的对角相等是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

【解答】解:

A、当∠B=∠C时,符合ASA的判定条件,故A正确;

B、当AD=AE时,符合SAS的判定条件,故B正确;

C、当∠ADC=∠AEB时,符合AAS的判定条件,故C正确;

D、当DC=BE时,给出的条件是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故D错误;

故选:

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需注意的是SSA和AAA不能作为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

 

7.如图,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E,F两点,∠BEF的平分线交CD于点G,若∠EFG=72°,则∠EGF等于(  )

A.36°B.54°C.72°D.108°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平行线及角平分线的性质解答.

【解答】解:

∵AB∥CD,

∴∠BEF+∠EFG=180°,

∴∠BEF=180﹣72=108°;

∵EG平分∠BEF,

∴∠BEG=54°;

∵AB∥CD,

∴∠EGF=∠BEG=54°.

故选B.

【点评】平行线有三个性质,其基本图形都是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解答此类题关键是在复杂图形之中辨认出应用性质的基本图形,从而利用其性质和已知条件计算.

 

8.如图,BF=EC,∠B=∠E,请问添加下面哪个条件不能判断△ABC≌△DEF(  )

A.∠A=∠DB.AB=EDC.DF∥ACD.AC=DF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分析】三角形全等条件中必须是三个元素,并且一定有一组对应边相等,做题时要根据已知条件结合判定方法逐个验证.

【解答】解:

A、添加∠A=∠D,可用AAS判定△ABC≌△DEF.

B、添加AB=ED,可用SAS判定△ABC≌△DEF;

C、添加DF∥AC,可证得∠C=∠F,用AAS判定△ABC≌△DEF;

D、添加AC=DF,SSA不能判定△ABC≌△DEF.

故选D.

【点评】本题重点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普通两个三角形全等共有四个定理,即AAS、ASA、SAS、SSS,直角三角形可用HL定理,但AAA、SSA,无法证明三角形全等,本题是一道较为简单的题目.

 

9.已知a2+a﹣3=0,那么a2(a+4)的值是(  )

A.9B.﹣12C.﹣18D.﹣15

【考点】整式的混合运算—化简求值.

【专题】计算题.

【分析】由a2+a﹣3=0,变形得到a2=﹣(a﹣3),a2+a=3,先把a2=﹣(a﹣3)代入整式得到a2(a+4)=﹣(a﹣3)(a+4),利用乘法得到原式=﹣(a2+a﹣12),再把a2+a=3代入计算即可.

【解答】解:

∵a2+a﹣3=0,

∴a2=﹣(a﹣3),a2+a=3,

a2(a+4)=﹣(a﹣3)(a+4)

=﹣(a2+a﹣12)

=﹣(3﹣12)

=9.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整式的混和运算及其化简求值:

先把已知条件变形,用底次代数式表示高次式,然后整体代入整式进行降次,进行整式运算求值.

 

10.在方格纸中,把一个图形先沿水平方向平移|a|格(当a为正数时,表示向右平移;当a为负数时,表示向左平移),再沿竖直方向平移|b|格(当b为正数时,表示向上平移;当b为负数时,表示向下平移),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我们把这个过程记为【a,b】.例如,把图中的ABC先向右平移3格,再向下平移5格得到△A1B1C1,可以把这个过程记为【3,﹣5】.若再将△A1B1C1经过【5,2】得到△A2B2C2,则△ABC经过平移得到△A2B2C2的过程是(  )

A.【2,7】B.【8,﹣3】C.【8,﹣7】D.【﹣8,﹣2】

【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

【专题】新定义.

【分析】2次平移后的横坐标变化分别为3,5,纵坐标变化分别为﹣5,2,那么让坐标分别相加即为△ABC经过平移得到△A2B2C2的过程.

【解答】解:

∵2次平移后的横坐标变化分别为3,5,说明图形向右平移了3个单位,又向右平移了5个单位,那么一共向右平移了3+5=8个单位;

纵坐标变化分别为﹣5,2,说明图形向下平移了5个单位后,又向上平移了2个单位,那么是平移了﹣5+2=﹣3个单位;

∴△ABC经过平移得到△A2B2C2的过程是【8,﹣3】,

故选B.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左右移动改变点的横坐标,左减,右加;上下移动改变点的纵坐标,下减,上加.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1.计算:

= ﹣8 .

【考点】负整数指数幂;零指数幂.

【专题】计算题.

【分析】先根据负整数指数幂及0指数幂分别进行计算,然后把所得计算结果相乘即可.

【解答】解:

=

×1=﹣8×1=﹣8.

故答案为﹣8.

【点评】此题考查了负整数指数,零指数幂的定义,比较简单.

 

12.分解因式:

m3﹣n3= (m﹣n)(m2+mn+n2) .

【考点】因式分解-运用公式法.

【分析】根据立方差公式分解即可.立方差公式:

m3﹣n3=(m﹣n)(m2+mn+n2).

【解答】解:

m3﹣n3=(m﹣n)(m2+mn+n2).

【点评】本题考查了公式法分解因式,可以直接考虑运用立方差公式分解.

 

13.如图,△ABC≌△ADE,∠B=80°,∠BAC=45°,那∠E= 55° .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C的度数,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即可求出∠E=∠C.

【解答】解:

∵∠B=80°,∠BAC=45°,

∴∠C=180°﹣∠B﹣∠BAC=180°﹣80°﹣45°=55°,

∵△ABC≌△ADE,

∴∠E=∠C=55°.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的性质,熟练掌握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4.如果

是方程组

的解,则m+n= 6 .

【考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分析】所谓方程组的解,指的是该数值满足方程组中的每一方程.只需把x、y的值代入原方程组,即可转化成关于m、n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进而求出m、n的值.

【解答】解:

代入

得m=2﹣3=﹣1,

n=2×2﹣(﹣3)=7,

则m+n=7﹣1=6.

【点评】本题是将原方程组转化成未知系数方程组,然后求解.

 

15.如图,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1=30°,∠2=50°,∠3等于 70 度.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分析】由三角形外角定理和余角的定义得到∠5=70°,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到∠3=∠5=70°.

【解答】解:

∵∠1=30°,∠2=50°,∠4=∠1+∠5,

∴∠5=70°.

又∵a∥b,

∴∠3=∠5=70°.

故答案是:

70.

【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此题比较简单,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掌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性质的应用.

 

16.已知a+b=6,ab=3,则a2+b2= 30 .

【考点】完全平方公式.

【分析】先把a+b=6两边乘方,再把ab=3代入即可求解.

【解答】解:

∵a+b=6,

∴(a+b)2=a2+2ab+b2=36,

∵ab=3,

∴a2+2×3+b2=36,

解得a2+b2=36﹣6=30.

故应填30.

【点评】本题是对完全平方公式的考查,学生经常漏掉乘积二倍项而导致出错.

 

17.我们规定一种运算:

,例如

.按照这种运算规定,当x= 5 时,

【考点】整式的混合运算;解一元一次方程.

【专题】新定义.

【分析】根据题中的新定义将所求式子化为普通方程,整理后求出x的值即可.

【解答】解:

=(x+1)(x﹣1)﹣(x﹣2)(x+3)=0,

整理得:

x2﹣1﹣(x2+x﹣6)=﹣x+5=0,

解得:

x=5.

故答案为:

5

【点评】此题考查了整式的混合运算,属于新定义题型,弄清题中的新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

 

18.如图,将边长为3个单位的等边△ABC沿边BC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到△DEF,则四边形ABFD的周长为 13 .

【考点】平移的性质.

【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易得AD=BE=2,那么四边形ABFD的周长即可求得.

【解答】解:

∵将边长为3个单位的等边△ABC沿边BC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到△DEF,

∴AD=BE=2,各等边三角形的边长均为3.

∴四边形ABFD的周长=AD+AB+BE+FE+DF=13.

【点评】本题用到的知识点为:

平移前后对应线段相等;关键是找到所求四边形的各边长.

 

19.已知以am=2,an=4,ak=32.则a3m+2n﹣k的值为 4 .

【考点】同底数幂的除法;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分析】根据幂的乘方,可得同底数幂的乘除法,根据同底数幂的乘除法,可得答案.

【解答】解:

a3m=23=8,a2n=42=16,

a3m+2n﹣k=a3m•a2n÷ak=8×16÷32=4,

故答案为:

4.

【点评】本题考查了同底数幂的除法,利用幂的乘方得出同底数幂的乘除法是解题关键.

 

20.图1长方形纸带,∠CEF=25°,将纸带沿EF折叠成图2再沿AF折叠成图3,图3中的∠DFE的度数是 105° .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分析】此题涉及的角较多,需要将图补充完整,然后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的等角以及角与角之间的关系来解答.

【解答】解:

将图补充完整,如图;

由折叠的性质知:

∠1=∠GEF,∠2=∠CGF;

∵AF∥BC,∴∠2=∠1+∠GEF=2∠GEF=50°,

∴∠2=∠CGF=50°;

∵CG∥FD,∴∠GFD=180°﹣∠CGF=130°;

又∵∠GFE=∠1=25°,

∴∠DFE=∠GFD﹣∠GFE=105°.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矩形的性质以及图形的翻折变换,理清图中角与角之间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0分)

21.

(1)计算:

(2)先化简,再求值(x﹣2)2+2(x+2)(x﹣4)﹣(x﹣3)(x+3);其中x=﹣1;

(3)分解因式:

①a3﹣6a2﹣7a;

②(x2+x)2﹣(x+1)2.

【考点】整式的混合运算—化简求值;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

【专题】计算题.

【分析】

(1)根据幂级数和指数运算规则进行计算,从而求解;

(2)根据完全平方式的展开式和平方差公式进行化简,然后将x=﹣1,代入求值;

(3)根据题意用因式分解法求解;

【解答】解:

(1)

=25﹣1+12009×(﹣5)

=19;

(2)原式=x2﹣4x+4+2(x2﹣2x﹣8)﹣(x2﹣9)

=x2﹣4x+4+2x2﹣4x﹣16﹣x2+9

=2x2﹣8x﹣3.

当x=﹣1时,原式=7.

(3)①原式=a(a2﹣6Z﹣7)

=a(a﹣7)(a+1).

②原式=(x2+x+x+1)(x2+x﹣x﹣1)

=(x+1)2(x+1)(x﹣1)

=(x+1)3(x﹣1).

故答案为19、7、a(a﹣7)(a+1)、(x+1)3(x﹣1).

【点评】

(1)第一问考查指数和幂级数运算规则,计算时要仔细;

(2)第二问考查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式的运用,比较简单;

(3)考查用因式分解法,进行求解;

 

22.解方程组

(1)

(2)

【考点】解三元一次方程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分析】

(1)是二元一次方程组,将②变形,利用代入消元法解题;

(2)是三元一次方程组,且为对称轮换式,由①+②+③得:

x+y+z=﹣2,再与原方程各式作差即可.

【解答】解:

(1)由②得:

y=﹣3x﹣6③

将③代入①得:

x=﹣2,

把x=﹣2代入③得y=0,即

(2)①+②+③得:

x+y+z=﹣2④

④﹣①得:

z=2

④﹣②得:

x=﹣1

④﹣③得:

y=﹣3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解法.

 

23.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标注字母“a”的面是正方体的正面.如果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代数式的值相等,试求代数式:

(1)(x﹣y)2;

(2)x4+y4的值.

【考点】专题:

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代数式求值.

【分析】由正方体的展开图的相对面和已知“相对两个面上的代数式的值相等”,可求得x+y、x﹣y的值,再根据完全平方公式求解.

【解答】解:

根据题意得:

x+y=3,xy=﹣2

(1)(x﹣y)2=(x+y)2﹣4xy

=32﹣4×(﹣2)

=17

(2)x4+y4=(x2+y2)2﹣2x2y2

=[(x+y)2﹣2xy]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