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807240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docx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docx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说明

1.教材分析

《声音的特性》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其本节的内容要求是“了解声音的特性”,通过实验了解声音的特性。

本节内容是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教材将声音的特性按音调、响度、音色的顺序进行讲授,生活经验当中,我们常常将“音调”和“响度”两个概念混淆起来,在讲授这两个内容时要特别注意区分不同点,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区分开。

《声音的特性》是在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之后,学生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已经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这两个重要的概念,因此这是学习声音的特性基础,本节课通过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影响这些特性的因素,加深对声音的了解,也为后面“声音的利用”的“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做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课标分析

了解乐声的特性。

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

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

3.学情分析

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知识,解决这些问题与声音的特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在学习这节课之前,由于学生对声音的特性知识概念比较模糊,尤其是音调和响度,由于生活经验学生常常混淆它们之间的关系,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纠正学生的错误概念,使学生了解并知道声音的三个重要的特性。

能应用科学知识真正了解音调和响度。

二,教案

 

课题

声音的特性

授课时间

40分钟

学生

普通中学初二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做音调与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和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声音的特性,能应用科学知识解释声音的特性

2.能应用学习声音的特性去解释生活中有关声音的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声音的特性知识,能实事求是去解释前概念知识的错误,养成用实验验证真理实事求是的态度。

2过分组活动培养其主动与他人合作、主动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1.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去认识理解声音的音调。

2.通过实验探究声音的音调。

教学难点

音调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教学媒体

钢尺、教学多媒体、乒乓球、铁架台、鼓、乐器、细绳

教学流程

环节1:

观看动画→音调的讲解→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学生分组实验(钢尺拨动实验)→合作讨论→猜想音调与振动快慢有关→教师讲解→阅读→多媒体展示→超声波与次声波讲解

环节2:

小结

环节3:

布置作业

 

媒体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

观察动画,牛与蚊子的叫声有什么不同

【新课引入】观看图片,猜测动物并思考老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分类,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观看实验现象,并提问:

我们听到的声音是什么动物的声音,两种声音有什么区别?

 

通过猜猜看活动,缓解学生学习紧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学习任务1:

认识声音的第一个特性“音调”

音调

【提出问题】:

播放的两种声音是什么动物的声音呢,它们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呢?

1.声音大小不同,尖细,粗犷,等等(板书)

2.我们靠什么区分牛和蚊子的声音?

 

【提出问题】:

牛和蚊子声音最大的区别是尖细和粗犷,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音调,音调是声音的什么特性,这种特性和什么有关呢?

 

【猜想】问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

由于前概念知识,学生都会猜想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

【设计实验】让每个同学如图所示:

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

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

比较两种情况小钢尺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

【板书】改变伸出桌边的(长度)→振动(快慢)→(频率)

结论:

振动越快,发声体音调越高。

【知识讲解】物理学中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

频率决定音调的快慢。

(运用多媒体讲解)

【拓展延伸】多媒体课件放映:

示波器显示声音的高低、弦乐器的音调等。

让同学们阅读课本,回答:

什么是超声波?

什么是次声波?

【讲解】应用多媒体课件讲解超声波和次声波(PPT)展示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思考老师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从声音的三大特性入手研究牛和蚊子的声音的不同,并将研究对象锁定为音调。

 

1.猜想:

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

2.讨论、思考、交流

3.学生展示拨动钢尺的实验,其他同学观看并交流,初步发现音调与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

4.学生阅读课本,思考本谈论老师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日常生活中了解到的两种动物的特性加以区分。

 

类比已有知识进行实验,初步落实教学目标1.

在实验中通过观察分析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落实教学目标,在感性认识基础上得出结论。

提升学生的阅读以及归纳能力。

三、学习任务2:

音调的计算

频率

【当堂训练】练习:

某种昆虫在飞行时翅膀每分钟振动900次,

试计算该昆虫翅膀振动的频率是多少?

飞行时人能否听见声音?

【问题解决】教师抽查个别学生的计算过程,找出典型问题并更正。

 

【知识讲解】

1.频率是计算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2.频率的单位是赫兹。

符号是f。

1.引导学生计算并讨论计算结果。

2.对讨论结果提出修改意见

3.总结计算方法。

通过学生之间自主讨论、计算、相互交流等方法提高学生观察、总结、归纳以及阅读能力,实验事实求实的科学态度

四、学习任务3:

认识人和常见动物的发声和听觉频率

频率

【讨论】上面计算过的题目里的声音,我们能够听见吗?

为什么?

【活动】阅读课本,找到原因。

【讲解】任何不同动物发声和接受声音的频率不同,教师结合生活常见的声音的频率举例说明。

【拓展延伸】海豚音歌唱家、蝙蝠。

狗的听觉等。

【介绍】多媒体展示人和常见动物的发声和听觉频率。

1.交流讨论,并回答问题

2.合作谈论

注重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落实教学目标,

五.学习任务4:

常见乐器

1.常见的弦乐器分析。

教师拨动琴弦,从粗细、长短、松紧上分析弦乐器的音调特征。

2.。

常见的管乐器分析。

教师吹奏笛子,从长短、管乐器的音调特征。

3.常见的打击乐器分析。

教师击打鼓面,从松紧上分打击乐器的音调特征。

学生小结,教师适时的引导补充,强化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培养了学生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六.学习任务5:

歌唱

1.教师讲解男高音歌唱家和李娜的青藏高原歌曲,并有请在场的老师即兴演唱《滚滚长江东逝水》让同学们感受歌唱带来的雄浑。

板书设计

§13.6声音的特性

1、音调

1.定义:

声音的高低用音调来表示

2.影响音调的因素:

振动的频率

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慢→音调越低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