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湖北省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612661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02.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湖北省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年湖北省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年湖北省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年湖北省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年湖北省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学年湖北省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学年湖北省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学年湖北省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学年湖北省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学年湖北省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学年湖北省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学年湖北省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学年湖北省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学年湖北省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学年湖北省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学年湖北省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学年湖北省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湖北省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湖北省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湖北省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湖北省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湖北省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湖北省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第I卷(客观题48分)

一、选择題(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人曰:

农、商、官三者,国之常食官也。

……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治世不一道,变国不必法古。

有人曰:

夫明王治国之政,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

其商工之民,……邦之蠹(蛀虫)也。

……时移而法不易者乱。

下列说法不符合材料意思的是

A.后者维承前者思想

B.商是合法的谋生职业

C.打压商人的社会地位

D.体现了法家变法思想

【答案】B

【解析】“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商工之民,……邦之蠹(蛀虫)也。

……时移而法不易者乱”说明作者认为商业活动是扰乱社会,不利于政治统治的职业,B说法错误,符合题意;两个观点是相同的,B错误;材料是打压商人,C错误;材料中“治世不一道,变国不必法古”说明变法思想,D错误。

2.老子曰: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下列说法不能反映材料中老子的观点的是

A.消极遁世的人生观

B.谦虚的生活态度

C.对立统一的哲学观点

D.无为而治的思想

【答案】A

【解析】“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说明老子不主张过分追求自强,属于消极遁世的人生观,A正确;谦虚不符合材料主旨,B错误;老子思想是辩证法思想,C错误;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3.在东汉三国时期翻译的佛经中,有不少讲到孝的地方,“欲令众生孝养父母故,以是因缘故,放斯光明”,以适应中国的伦理道德。

玄学是在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用道家思想诠释儒家经典而形成的特殊意识形态,……探求深沉的哲理,注重义理分析、抽象思维。

材料反映了

A.儒家思想已经成为正统思想

B.儒家思想主流地位被替代

C.中国人摆脱儒学束缚的要求

D.出现“三教合流”的趋势

【答案】D

【解析】“玄学是在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用道家思想诠释儒家经典而形成的特殊意识形态”说明该时期出现“三教合流”的趋势,D正确;A是西汉时期;B中替代不符合事实;C中摆脱说法错误。

4.《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三年》:

“……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

”宋代苏轼《谢中书舍人表》之一:

“虽四户擅权,非当时之公议,而五花判事,亦前代之美谈。

”从材料中可看出,该制度使得

A.中央集权大大得到加强

B.皇权专制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

C.中央决策相对科学

D.中央行政效率大大降低

【答案】C

【解析】“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亦前代之美谈”说明该体制主要从决策民主性有一定科学性,C正确;材料主要是中央决策,不是地方政治制度,A错误;皇权并没有受到制约,B错误;材料中效率大增,D错误。

5.张金鉴先生在《中国文官制度史》中曾这样论及:

“(明给事中)无面折廷诤之威风,由言谏之官所安为纠察之官,所谓封驳、注销、奏闻、弹劾者均不过代天子以察百事,乃其耳目手足耳,决不是以言谏天子、纠朝廷也”。

从材料中可看出

A.明给事中权力很小品秩很低

B.明给事中单纯负责中央的监察

C.明监察机构相互制约彼此监督

D.皇权专制大大得到加强

【答案】D

【解析】“封驳、注销、奏闻、弹劾者均不过代天子以察百事,乃其耳目手足耳,决不是以言谏天子、纠朝廷也”可见六科给事中主要是服务于皇权,促使皇权专制大大得到加强,D正确;该职责权力较大,A错误;B中单纯负责错误;C中彼此制约错误。

6.历史上,统治者关于皇位继承者的选拔标准问题可谓倍感伤神,无论是“立嫡”、“立长”还是“立贤”,都会影响到统治的长治久安。

下列最有利于统治者摆脱宗法的限制,又有利于扩大选拔范围的继承制度是

A.立嫡以长制

B.密建皇储制

C.预立太子制

D.兄终弟及制

【答案】B

【解析】“立嫡”、“立长”还是“立贤”说明即是嫡长子继承制,又是加强专权,符合皇储制特点,B正确;A只是材料部分信息;C和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7.《袁氏世范》记载,北宋出现了“千年田换八百主”、“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的局面。

由于竞争激烈,好逸恶劳、不善经营之家会遭到淘汰。

这说明北宋时期

A.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激化

B.土地流转频繁导致北宋农业发展落后

C.土地流转促进生产力提高

D.重农抑商的观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变

【答案】C

【解析】北宋时期土地兼并严重,“由于竞争激烈,好逸恶劳、不善经营之家会遭到淘汰”主要是说明土地流转促进生产力提高,C正确;A中阶级矛盾激化不符合材料主旨;北宋农业发展落后,B项错误;重农抑商的观念并没有得到改善,D错误。

8.在16到19世纪四百年里,江南已有一千余个市镇,其中颇多拥有数千户至万余户人口的巨镇。

直到今天,以小城镇密度与平均非农业人口来观察,苏、浙、沪三省市是全国小城镇最发达的地区。

材料反映了

A.江南市镇在先秦城市的基础上产生

B.工业革命推动中国的城市化

C.江南市镇的发展是近代开埠通商的结果

D.江南城镇化的发展一脉相承

【答案】D

【解析】“江南已有一千余个市镇,其中颇多拥有数千户至万余户人口的巨镇。

直到今天,以小城镇密度与平均非农业人口来观察,苏、浙、沪三省市是全国小城镇最发达的地区”说明江南城镇化的发展一脉相承,D正确;A\B和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9.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白天旅行探险,晚上伏灯写作,每天忠实记录下当天的行走路线,沿途所见的山川风貌与风土人情,以及他的心得体会。

早期是写给母亲看,让母亲可以“卧游”。

(英)科学家李约瑟这样评价《徐霞客游记》读来并不像是十七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是一位二十世纪的野外勘测家所写的考察记录。

……材料主要说明

A.当时中国科学发展的超前性

B.徐霞客务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C.孝道思想是徐霞客户外探险的动因

D.明清商品经济发达盛行旅游之风

【答案】B

【解析】“每天忠实记录下当天的行走路线,沿途所见的山川风貌与风土人情”“倒像是一位二十世纪的野外勘测家所写的考察记录”说明徐霞客务实求真的科学态度,B正确;A中超前性

不符合事实;C中动因不是孝道;D中盛行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10.戊戌(1898年)五月李符曾致张之洞密函也说:

“自康召对,枢臣进见多被诮责,从前奏对,不过一二刻,近日率至五刻,诸大臣深嫉苦之,然以上遇厚,弗敢较也。

”从材料中可看出

A.维新派缺乏施政经验

B.顽固派明确反对变法

C.光绪帝拥有行政实权

D.戊戌变法进展缓慢

【答案】A

【解析】“枢臣进见多被诮责,从前奏对,不过一二刻,近日率至五刻,诸大臣深嫉苦之,然以上遇厚,弗敢较也”说明维新派缺乏施政经验,A正确;遭到顽固派的反对材料没有提及,B错误;光绪帝没有实权,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变法进展缓慢,D错误。

11.“民国自成立以来,转瞬已十四年矣。

而此双十之国庆纪念,也已庆祝十三度矣。

此十四年中工商业之发展,国货之畅销,亦籍提倡之力,与年俱进,此诚可庆祝者也。

今可庆之双十节又到,本场更希望我工商界,对于出品宜精益求精,价格宜格外从廉,务使顾客欢迎,人人乐用,庶不负爱国诸君之热心提倡,而于国货前途,诚大有希望于无穷也。

”从这段材料可以推出

A.上述现象出现在1924年

B.此时国货比外货销量大田

C.此时的国货价廉物美

D.此时民族救亡推动实业发展

【答案】D

【解析】“今可庆之双十节又到,本场更希望我工商界,对于出品宜精益求精”说明民族工业利用庆祝国庆来促使民族工业发展,D正确;民国十四载是1925年,A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国货外销,B错误;物美价廉不符合材料主旨,C错误。

12.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道: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

……人民将视为不足轻重之物,而不以生命拥护之;则立宪政治之精神已完全丧失矣。

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

作者主要说明

A.唤醒民众思想觉悟

B.极力推崇人民主权

C.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D.立宪代表人民要求

【答案】A

【解析】“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分析国人缺乏民族意识,为此梁启超唤醒民众思想觉悟,A正确;B中民权不符合材料主旨;C是李大钊;D中立宪不符合人民要求。

13.日占中国东北期间,日帝把朝鲜族教育控制在初等教育阶段,极力限制中等教育的设立,其教育内容也侧重于“产业上之技能教育”,日本帝国主义所为的直接目的是

A.培养“不智不愚”的顺民

B.促进“大东亚共同繁荣”

C.促进当地的文明开化

D.将东北建设为稳定的侵华基地

【答案】A

.....................

14.依据下图,有关中美制造业产值对比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制造业技术水平逐渐领先美国

B.中国积极融入全球化推动经济飞速发展

C.美国制造业的状况反映其经济的衰落

D.中国应大力增加制造业产值以保持对美优势

【答案】B

【解析】表格显示2001年之后中国制造业飞速发展,主要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积极融入全球化推动经济飞速发展,B正确;A中领先美国错误;C中经济衰落不符合材料主旨;D中保持优势显示不符合事实。

15.国际社会曾高度评价中国倡导了“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的外交新概念”。

下列新中国倡导的外交原则中体现这一点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

【答案】C

【解析】“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的外交新概念”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不结盟外交原则,选择C符合题意。

16.在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运动员不穿任何衣服;古希腊亦有很多裸体雕像。

这反映了

A.古希腊人文主义产生

B.希腊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C.西方人的性解放源远流长

D.古希腊人肯定人的尊严

【答案】D

【解析】“运动员不穿任何衣服;古希腊亦有很多裸体雕像”符合人文主义思想的诉求,D正确;A是智者运动;B和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17.现当代西方许多国家的不同政党人士在参加本国议会议员的竞选之前,一般都要向自己所在的政党宣誓效忠,这表明了

A.西方国家推崇议会权力至上

B.西方国家的政党政治发展非常完善

C.西方国家的民主选举制度成熟完善

D.西方国家政权易被少数利益集团操纵

【答案】D

【解析】“一般都要向自己所在的政党宣誓效忠”说明政党政治在西方政治生活中作用,凸显出西方国家政权易被少数利益集团操纵,D正确;A不符合材料主旨;B和C中非常完善和熟完善说法绝对,排除。

18.美国总统选举实行选举人团制度。

选民在大选日投票时,不仅要在总统候选人当中选择,而且要选出代表50个州和华盛顿特区的538名选举人,以组成选举人团。

绝大多数州和华盛顿特区均实行“胜者全得”规则,即把本州或特区的选举人票全部给予在本州或特区获得相对多数选民票的总统候选人。

赢得270张或以上选举人票的总统候选人即获得选举胜利。

美国独特的总统选举制度主要体现了

A.选举多数选民决定的原则

B.大州小州利益平衡的原则

C.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的原则

D.民主共和的原则

【答案】B

【解析】“即把本州或特区的选举人票全部给予在本州或特区获得相对多数选民票的总统候选人”说明大小州在议会选举中名额不同,主要是平衡大州小州利益平衡的原则,B正确;A、C和D部分材料中州权等原则。

点睛:

史传统不同;两国政治、经济发展状况不同(或国情不同);资产阶级革命中民主政治制度确立的过程和程度不同等。

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君主是虚,议会是实;德国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议会是虚,君主是实。

19.自由主义盛行于19世纪中叶,它是随着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而产生的一种意识形态,但是到了19世纪晚期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以自由主义为基础的经济、政治主张已经显得不合时宜了,这也导致主张自由主义的英国政党自由党逐渐失势,最后退出英国政坛。

导致英国自由党退出历史舞台最根本的原因是

A.英国议会改革,自由党势力受到排挤

B.自由党的政治、经济主张不合时宜

C.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D.两次世界大战以来英国因力相对衰退

【答案】C

【解析】“19世纪晚期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以自由主义为基础的经济、政治主张已经显得不合时宜了”说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该时期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又叫垄断资本主义阶段,C正确;A、B和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点睛: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结合,实质上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加强。

2.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制订经济计划,但不是计划经济体制,经济计划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

20.经济危机期间,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教济法》,并成立了以霍普金斯为首的“联邦紧急救济署”。

中国改革开放时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废除人民公社制度。

由此可以得出

A.两国都扩大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B.两国都对生产关系进行了根本变革

C.两国都改变了原有的分配制度

D.两园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相似角色

【答案】C

【解析】“联邦紧急救济署”属于国家干预经济措施,是国民经济再分配;中国改革开放时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废除人民公社制度是按劳分配原则,C正确;A不符合材料主旨;B中根本改革错苏;D中相似角色不符合材料主旨。

21.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总统胡佛在一次演说中说:

“……我们的银行家和准备金体系确保了这个国家渡过信贷风暴而没有任何损失。

在商业中,我们只要考虑了维持工资率、分配就业和加速大规模建设。

政府扩大了公共建设,为农业提供了信贷,同时又限制了移民。

这些措施维持了较高程度的消费,而这也是从来没有过的。

”由材料不能推出的结论是

A.胡佛政府意图抬高工人工资率缓解危机

B.美联储的权力在胡佛执政时期有所增强

C.增加政府开支成为解决经济萧条的手段

D.胡佛政府的政策为“新政”提供了经验

【答案】D

【解析】由材料中的“维持工资率”“维持了较高程度的消费”可知,A项符合材料信息,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由材料“我们的银行家和准备金体系确保了这个国家渡过信贷风暴而没有任何损失”可知,B项符合材料信息,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由材料“政府扩大了公共建设,为农业提供了信贷,同时又限制了移民……而这也是从来没有过的”可知,C符合材料信息,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由材料“我们只要考虑了维持工资率、分配就业和加速大规模建设”可知,胡佛并未打算对经济进行全面系统的干预,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经验的说法错误,故D符合题意。

22.20世纪20年代苏联经济学家布哈林在苏共“十五大”后强调:

“只有工业在农业迅速发展增长的基础上达到了高涨这样的结合下,我们才能长期地保持最大的速度。

”从中可看出

A.布哈林反对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

B.布哈林拥护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C.布哈林主张农业为工业化积累资金

D.布哈林实质上捍卫苏联新经济政策

【答案】D

【解析】“只有工业在农业迅速发展增长的基础上达到了高涨这样的结合下,我们才能长期地保持最大的速度。

”说明此时苏联仍在捍卫苏联新经济政策,D正确;A反对不符合材料主旨;B中维护错误;C符合斯大林模式特点,是作者反对政策。

点睛:

斯大林时期的经济可归纳为“一、二、三、四”一个体制:

计划经济体制

23.《世界史·现代卷》指出:

“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西方国家股份公司,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所拥有。

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

……企业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对企业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

”这反映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

A.国家资本主义政策遭削弱

B.企业经营和管理方式发生变革

C.企业所有权发生本质性变化

D.资本家集团呈现不断分散趋势

【答案】B

【解析】“企业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对企业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

”说明企业所有权扩大,国家干预经济力量减弱,B正确;A中削弱不符合材料主旨;C中本质变化错误;D中分散趋势错误。

24.下表是Iphone手机部分零部件生产情况简表,由材料可以看出

厂商/合作者

产品/服务

成本

苹果Apple(美)

设计

东芝Toshiba(日)

闪存、触摸屏

40.00(美元)

三星Samsung(韩)

应用处理器

14.46(美元)

英飞凌Infincon(德)

相机组件、GPS接收器

11.80(美元)

富土康Foxconn(中)

组装

<6.50(美元)

 

A.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B.资本新一轮扩张的表现

C.中国成为发达经济体成员

D.有利于中国引进新技术

【答案】B

【解析】Iphone手机部分零部件生产情况简表说明当今手机制造全球化趋势,体现出全球化是资本新一轮扩张的表现,B正确;A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C中发达经济不符合中国特点;D中不利于中国技术引进。

第II卷(主观题52分)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

”……“(明朝)国家并未正式予阁臣以大权,阁臣之弄权者,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

此乃‘权臣’,非‘大臣’。

故如张居正之循名责实,起衰振弊,为明代有数能臣,而不能逃众议。

——钱穆《国史纲要》

材料二“票拟权的实行,使内阁从制度上获得了普遍参与朝政的权力……虽然最后的决策依赖皇帝的批红,但内阁通过拟旨可以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左右皇帝的决策,尤其是出现幼主、庸主和怠政之君的时候。

——朱绍候主编《中国古代史教程》

材料三英国的内阁制被称为“责任内阁制”,所谓责任内阁制是指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一种行政权力的组织形式。

……内阁的主要职权是协调和指导政府各部门的活动,从而制定出一种始终一贯的政策。

有的政治学家称它为把行政与立法两部门连接起来的一个“纽扣”,又称它为议会推选出来的统治全国的委员会,更严格地说,它是下院多数党的一个委员会,少数党是没有代表在内的,这是它与其他的议会委员会不同的地方。

……英国内阁的建立是没有任何正式的成文的法律作为依据的,它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依据慣例逐步形成的。

——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1)依据材料一、二谈谈明朝内阁制对皇权专制的影响。

(2)依据材料三,概括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点。

(3)依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谈谈明朝内阁制和近代英国内阁制的本质区别,并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分析造成它们具有本质区别的原因。

【答案】

(1)影响:

内阁制本身是皇权专制加强的产物,不能对皇权专制起到绝对的制约作用。

但是内阁的票拟权使其在制度上获得了参与朝政的权力,一定程度上左右或影响到皇帝的决策。

(2)特点:

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内阁协调行政权与立法权(或协调政府各部门活动);内阁

成员由下院多数党成员组成;依惯例逐步形成。

(3)本质区别:

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內侍机

构,所以明朝内阁制的确立是封建君主专制强化的一个重要表现。

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确立是英国资

产阶级民主代议制的一个重要体现。

原因:

政治上,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而英国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经济

上,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而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

【解析】

(1)由“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可以分析出内阁制本身是皇权专制加强的产物,不能对皇权专制起到绝对的制约作用;由“票拟权的实行,使内阁从制度上获得了普遍参与朝政的权力……虽然最后的决策依赖皇帝的批红,但内阁通过拟旨可以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左右皇帝的决策”可以概括出内阁的票拟权使其在制度上获得了参与朝政的权力,一定程度上左右或影响到皇帝的决策。

(2)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以“英国责任内阁制”作为切入点,比较简单。

根据材料信息“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一种行政权力的组织形式”、“主要职权是协调和指导政府各部门的活动”、“是下院多数党的一个委员会”、“依据惯例逐步形成的”等,分析、认知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3)明朝内阁制和近代英国内阁制的本质区别从其各自的性质分析,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英国内阁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表现;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直接从明朝的君主专制政治和自然经济,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分析即可。

26.历史地图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比较上述两图,提取两项两个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活动特点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予以说明。

【答案】

(1)变化:

①党和军队的活动中心发生转移:

从南方地区转移到北方地区。

②党领导下的政权性质发生了变化:

从工农民主政权到抗日民主政权。

③社会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转变民族矛盾。

(2)说明:

①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党和红军的主要活动中心在江南地区,“左”倾错误和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党和红军不得不实行战略转移。

②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党领导下的革命政权是工农民主政权,随着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国共两党由对抗走向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党领导下的政权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民主政权。

③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一步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如有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题,首先依据图片信息从“党和军队的活动中心发生转移:

从南方地区转移到北方地区。

以及党领导下的政权性质发生了变化:

从工农民主政权到抗日民主政权。

社会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转变民族矛盾。

”的角度提取信息;第二小问说明结合所学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党和红军的主要活动中心在江南地区,、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党领导下的革命政权是工农民主政权,随着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以及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一步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等角度思考回答。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836~1848年在英国发生的争取实现人民完章的工人运动,是世界三大工人运动之一。

宪章运动的目的是,工人们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

“普选权问题是饭碗问题”,工人阶级希望通过政治变革来提高自己的经济地位。

英国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法国里昂丝织工人起义称为世界三大工人运动,表明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但其最后失败,失败的原因是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资本主义呈上升趋势。

——《英国完章运动》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英国宪章运动爆发的时代背景。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英国宪章运动失败的原因和其存在的意义。

【答案】

(1)背景:

经济上,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使得英国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阶级关系上,工业无产阶级队伍迅速壮大,成为工人阶级的主力军;政治上,工人阶级处于无权的地位,政治和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