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致性教案课例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588666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评一致性教案课例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教学评一致性教案课例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教学评一致性教案课例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教学评一致性教案课例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教学评一致性教案课例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教学评一致性教案课例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教学评一致性教案课例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教学评一致性教案课例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教学评一致性教案课例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教学评一致性教案课例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教学评一致性教案课例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教学评一致性教案课例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教学评一致性教案课例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教学评一致性教案课例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教学评一致性教案课例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教学评一致性教案课例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教学评一致性教案课例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教学评一致性教案课例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评一致性教案课例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docx

《教学评一致性教案课例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评一致性教案课例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学评一致性教案课例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docx

教学评一致性教案课例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

21邹忌讽齐王纳谏

【学习目标】

1.背诵课文,积累重点字词,正确翻译课文。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三叠式”结构,感知文章内容。

3.品味文章语言,理解人物形象,学习文章表现人物的方法。

4.学习类比推理、设喻说理的独特方式。

【评价任务】

1.朗读课文,写出重点字词的字音与字形,标出重点语句停顿。

2.熟记课下注释,准确翻译课文。

3.默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把握“三叠式”结构。

4.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说出对文中人物的认识,探究劝谏成功的原因。

5.合作探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学习收获。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设计】

1.阅读课本课下注释

及下面的材料,掌握《战国策》相关知识。

《战国策》是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

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

全书共33篇。

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战国时代七雄并立,兼并战争比春秋时代更为频繁激烈,各诸侯王纷纷招揽谋臣策士为自己出谋划策,于是“士”这一阶层活跃起来,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诸侯。

《战国策》就是着重记述这些策士们的言行的。

《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谏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

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

《战国策》不愧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2.阅读下面材料,了解邹忌和齐王。

(1)邹忌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

而当时的淳于凭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出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

辩论结束后,淳于晃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被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

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

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2)齐威王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

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莞乃以隐语进谏曰:

“国中有大鸟,止子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

”齐威王听后顿悟曰:

“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鸣惊人。

”从此以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3.朗读课文,完成下面的要求。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昳丽(yì)朝服(zhāo)衣冠(guān)窥镜(kuī)

期年(jī)朝于齐(cháo)间进(jiàn)

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停顿

吾/孰与徐公美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今/齐地/方千里

王之蔽/甚矣

4.熟读课文与课下注释,圈点勾画重点字词句。

5.学贵有疑,写下你在预习中的困惑吧

 

【课堂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概括主要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2、熟记重点字词的音形义,正确地翻译全文。

【评价任务】

1.展示预习,师依据预习情况强调重点知识。

2.默读课文,依据题目和线索感知内容。

3.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逐段翻译,积累重点字词和语句的意思。

4.学习测评,学生按特殊文言现象的分类完成相关题目。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唐太宗说: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君王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

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

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明确目标

1.积累重点字词,正确翻译课文。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三叠式”结构,感知文章内容。

3.品味文章语言,理解人物形象,学习文章表现人物的方法。

4.学习类比推理、设喻说理的独特方式。

三.预习展示

生展示预习成果,师强调重点知识。

四.整体感知

任务一:

初步感知

1.读课文题目,说说你从题目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①邹忌讽齐王(讽:

讽谏,即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②齐王纳谏

题目巧妙地运用了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

邹忌劝谏齐王,齐王纳谏。

2.默读课文,依据课后题一梳理课文内容。

(1)依据“三问答——三类比——三赏赐——三变化”这个线索将信息补充完整:

比美:

邹忌与徐公比美的三问,妻、妾、客的三答,邹忌的三思;

进谏:

邹忌讽谏齐王的三类比;

赏谏——朝齐:

齐威王纳谏后的三赏,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的各国“皆朝于齐”的三变化。

(2)初步谈谈这种结构的作用。

明确:

“三叠式”结构的运用,彰显了文章整齐对称之美。

任务二:

疏通文意

1.疏通第一段

(1)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边读边自主翻译,圈出自己不会的字词句。

(2)小组内交流,答惑解疑,标记存在争议或仍不能解决的字词句。

(3)小组代表提出疑惑,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解决。

(4)生边读边译,并熟读第一段。

师预设重点字词:

邹忌修八尺有余(长,这里指身高)

②朝服衣冠(在早晨)

旦日,客从外来(第二天)

④明日,徐公来(次日,第二天)

⑤孰视之(同“熟”,仔细)

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之:

主谓之间不译,取消句子独立性。

美:

认为……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私:

偏爱)

⑦欲有求于我也。

(介词,向。

2.疏通第二段

(1)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边读边自主翻译,圈出自己不会的字词句。

(2)小组内交流,答惑解疑,标记存在争议或仍不能解决的字词句。

(3)小组代表提出疑惑,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解决。

(4)生边读边译,并熟读第二段。

师预设重点字词: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的确,确实)

②皆以美于徐公(以:

认为;于:

比)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义:

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今义:

方位名词或用在数量词后面,表示概数)

④今齐地方千里(古义:

土地方圆;今义:

行政区域。

⑤王之蔽甚矣(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

3.疏通第三段

(1)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边读边自主翻译,圈出自己不会的字词句。

(2)小组内交流,答惑解疑,标记存在争议或仍不能解决的字词句。

(3)小组代表提出疑惑,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解决。

(4)生边读边译,并熟读第三段。

师预设重点字词:

乃下令(于是,就)

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

当面,名词做状语;刺:

指责)

能谤讥于市朝

(谤讥:

指责讥刺;于:

在)

④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动词的使动用法)

⑤时时而间进(间或,偶然)

⑥期年之后(满一年)

⑦皆朝于齐(朝:

朝见;于:

到)

⑧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在)

4.熟读课文,识记重点字词句意思。

五.学习测评

A.积累特殊文言现象:

1.通假字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孰”同“熟”,仔细)

2.一词多义

(1)朝:

皆朝于齐(朝见)

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朝服衣冠(在早晨)

(2)美:

美不如徐公美(漂亮,美丽)

妻之美我者(认为……美)

(3)之:

齐国之美丽者也(结构助词,的)

吾妻之美我者(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孰视之(代词,指徐公)

暮寝而思之(代指这件事)

(4)于:

欲有求于我也(向)

能谤讥于市朝(在)

皆以美于徐公(比)

皆朝于齐(到)

3.古今异义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古义:

指责

今义:

尖的东西进入或穿过物体

(2)明日徐公来

古义:

次日,第二天

今义:

明天

(3)窥镜而自视

古义:

照,看

今义:

暗中察看

(4)臣之妻私臣

古义:

偏爱

今义:

自私

(5)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①左右古义:

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

今义:

方位名词或用在数量词后面,表示概数

②莫古义:

没有谁

今义:

不,不要

(6)邹忌修八尺有余

古义:

长,这里指身高

今义:

修理,整治

4.词类活用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作状语,当面)

(2)闻寡人之耳者(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3)私我也(形容词作动词,偏爱)

(4)朝服衣冠(名词作状语,在早晨;服:

名词作动词,穿戴)

B.翻译重点句子: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

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2、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译:

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

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译:

宫中的嫔妃和身边的亲信,没有不偏爱您的

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

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

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

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六.课后作业

1、整理重点字词意思,熟译课文。

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品味文章语言,理解人物形象,学习文章表现人物的方法。

2.学习类比推理、设喻说理的独特方式。

【评价任务】

1.检查学生背诵,按“三”字线索提问背诵。

2.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

3.小组合作探究邹忌劝谏成功的原因,学习说理方法。

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学习收获。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检查学生背诵。

二.研读探究:

任务一:

小组合作探究,你认为邹忌劝谏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思考角度点拨:

1.邹忌讽谏2.齐王纳谏

(一)品读第1、2段,理解邹忌劝谏技巧之高。

1.学生分角色朗诵第一段,品味人物精彩对话。

(1)找5位学生分别扮演邹忌、妻、妾、客等角色,找1名学生读旁白,初步感知对话。

(2)生评价,说出理由。

师通过下面几个问题进行点拨:

A.画出邹忌“三问”的语句,并找出每次问的背景原因,品析“三问”的语气有何不同。

预设:

邹忌的三问——问妻: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问妾:

“吾孰与徐公美?

”问客:

“吾与徐公孰美?

揣摩心理语气:

第一问的背景是: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跌丽。

朝服衣冠,窥镜。

”试想一位相貌堂堂、风度翩翩的美男子,早晨起床,对着镜子一照,问他的妻子“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心里应该是对自己的美貌充满信心,并且不用妻子回答便知道结果。

所以,这第一问的语气应是充满自信,且沾沾自喜的。

第二问的原因是: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

”邹忌对自己的美貌略有怀疑。

因此,应带有疑虑,并且急于知道结果,另外,考虑到所问的对象是妾。

因此,语气是严肃、疑虑、急切的。

第三问的背景是: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设想一下当时的情景:

客,外人,看问题可能更客观,但问这样的问题似乎又不好意思,因此,即使问,也是试探着小声问。

小结:

这三问,看似平常、普通,问的都是“和徐公比美”问题,但由于问的对象不同,问的背景情况不同,因此问的语气与神态都会不同。

B.画出妻、妾、客“三答”的语句,并结合邹忌的“三思”,品析“三答”的语气有何不同。

预设:

三答——妻答: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答:

“徐公何能及君也?

客答: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揣摩心理语气:

妻——情人眼里出西施,答得自然非常肯定;

妾——地位低下,回答时自然要有所顾忌,否则的话可能会失宠,所以就用反问的语句,表达更加肯定的语气;

客——他是有事拜访,有求于邹忌,正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所以回答总得让对方满意,其实客人是能分辨谁更美的,从他的语气中能体会到,客的回答较为平淡,比不上妻妾那样中肯有力。

上边三种答法的意思基本是一样的。

但由于身份不同,想法不同,因此他们的回答、语气与神态也就有差别,此所谓“言为心声”。

这些对话看似平常,但含意隽永,耐人寻味。

(3)师生总结朗读技巧(如下)——给予不同人物语气提示:

邹忌三问                       妻、妾、客三答

一问:

充满自信、沾沾自喜               妻答:

自然、肯定、赞美

二问:

严肃、疑虑、急切                妾答:

肯定、讨好、畏惧

三问:

不好意思、试探  客答:

平淡、敷衍、恭维

(4)小组内分角色朗读,组长进行评价。

(5)思考:

妻、妾、客三答后,邹忌“暮寝而思之”,“之”指代什么?

邹忌由此又想到了什么呢?

预设:

“暮寝而思之”的“之”指代上文的“三问”“三答”,尤其是“三答”。

邹忌在三问三答之后,经过“孰视”“窥镜而自视”,知道自己明明不如徐公美,而妻、妾、客偏偏说比徐公美。

可见他不偏听偏信,有自知之明。

这也是引起他思考的原因。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这是邹忌经过一番思考得出的结论。

至此他豁然顿悟,认识到凡是对自己有偏私、有畏惧、有所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会说些献媚讨好的假话。

通过比美悟出的道理为邹忌讽谏齐王埋下了伏笔。

2.学生分角色朗诵第2段,品味人物精彩对话。

(1)找1位学生扮演邹忌,有感情朗读第2段,初步感知对话。

(2)生评价,说出理由。

(3)师生共同总结——邹忌劝说齐王的语气应该是:

诚恳、忧虑、恭敬

(4)生齐读第二段,读出情感。

(5)思考:

A.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原因是什么呢?

邹忌是以什么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

预设:

“王之蔽甚矣。

”根据自己受到的蒙蔽得出的这个结论,一件家庭小事,即:

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B.邹忌是如何讽谏齐王的?

预设:

邹忌在“讽”齐王时,很讲技巧,先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二)小组合作探究:

结合人物身份、地位,说话语气,劝谏结果,归纳邹忌劝谏技巧的高明之处及人物形象特点。

预设:

1.邹忌的劝谏技巧——

A以小见大。

由比美这样的生活小事联想到国家大事。

B类比推理。

将自己的地位、处境与齐王类比,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让人易于接受。

C设喻说理。

自己比美听不到真话,设喻让齐王明白,以他的身份,直言不易更甚。

D语言委婉,态度诚恳。

由于尊卑关系,下级劝上级不宜直言,且邹忌巧用攻心术,站在齐王角度巧劝,使齐王欣然接受。

2.邹忌形象——敢于劝谏、善于劝谏、不偏听偏信、有责任感、有自知之明、有远见卓识的忠臣。

(三)品读第3段,感受齐王从谏如流之气魄。

1.分角色朗读第三段:

(1)找1位学生扮演齐王,找1名学生读旁白分角色朗读第三段,初步感知对话。

(2)生评价,说出理由。

(3)师生共同总结——齐王下令纳谏的语气应该是:

急切、真诚、诚恳

(4)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读出感情。

2.小组合作探究:

(1)品味“善”的妙处。

预设:

“善”即好的意思。

齐王在听完邹忌的进言之后的神情、态度在这一字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齐王在听了邹忌的闺房小语之后。

一没有怪邹忌在朝廷上谈闺中如此不庄重之事;二没有追究邹忌与自己相提并论之罪;三不掩饰自己深受蒙蔽之事实。

相反,他只说一“善”字,多么痛快,多么干脆。

也正是有了这一“善”字,才有下面的“三赏”与“三变”,才有“战胜于朝廷”的盛况。

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明君的高大形象。

(2)齐王是怎样纳谏的?

臣民是怎样进谏的?

齐王纳谏的结果如何?

预设:

①齐王下令按进谏的方式,分三等悬赏群臣吏民。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如此不计较提意见的方式和态度,这在封建社会是罕见的,也正是邹忌敢于进谏的原因。

②臣民进谏分三个阶段,发生了三次变化,“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这三变生动地反映了这一重大举措的正确性。

③结果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3)齐王的“三赏”及齐国朝廷的“三变”,让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国君?

预设:

齐王形象——从谏如流、广开言路、善于听取正确意见、善于治国、勇于改革的明君。

(四)总结邹忌劝谏成功的原因。

答案在

(一)和

(二)已经展示。

二.拓展延伸

任务二: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学习收获

1.邹忌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没有得意忘形,还能保持清醒的判断,最后承认自己“弗如远甚”,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

我们应该从邹忌身上学到些什么呢?

探究文意,说说你的认识。

预设:

①对人对已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正视自己,论人客观等表述亦可)。

②善于思考,有反思的习惯与自省的能力。

③观察事物深入细致,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认识妻、妾、客的赞美动机等)。

2.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预设: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口语交际的频率很高,了解别人、推荐自己、谈判求职、合作共事都需要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

所以鉴赏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提高我们适应社会交际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游说别人时要不卑不亢,言语恰到好处——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自己的尊严,是邹忌给我们的启示,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三.课堂小结

《邹忌讽齐王纳谏》结构精巧,对话精彩,邹忌的睿智,齐威王的英明等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特别是邹忌的讽谏艺术,对于当代人际交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愿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评价自己,积极接受他人建议,善于向他人推销自己。

四.学习测评

1.写批注是品读文章的好方法,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参考示例,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写批注。

示例: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批注:

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邹忌进谏的结果。

邹忌现身说法巧进谏,齐王开张圣听振国威。

有善于劝谏的忠臣,有广开言路的君主,何愁不能“战胜于朝廷”?

(1)暮寝而思之。

(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我选第句,批注:

答案:

(示例)

(1)邹忌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真是一个能够自省的君子。

(2)进谏的人真多,齐国的积弊也真多!

君主只要广开言路,官吏百姓就敢于说真话,国家政治就会清明。

(围绕“进谏的人多”和“齐国的积弊多”批注。

2.邹忌进谏齐王时,采用了什么方式?

这对我们与人交往有何启示?

答案:

(示例)邹忌采用了以事设喻委婉规劝的方法。

启示:

①说话时要看对象;②讲究说话的方式。

五.作业布置: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赵且①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①曰:

“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④而啄其肉,蚌合而井⑤其喙^⑤。

酗曰:

‘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y曰:

‘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酗。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①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

故愿王熟计之也!

”惠王日“善!

”乃止。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注]1且:

将要。

2苏代:

人名。

3惠王:

赵惠文王。

他将要攻打燕国。

④曝:

曝晒。

⑤:

通“钳”,夹住。

6喙:

鸟兽的嘴。

⑦禽:

通“擒”,捉住。

⑧熟:

仔细。

1.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C)

例句: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A.何陋之有B.吾妻之美我者

C.故愿王熟计之也D.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导析:

C例句中“之”的意思是代词,指“这件事”。

A项,之:

宾语前置的标志。

B项,之: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意义。

C项,之:

代词,这件事。

D项,之:

结构助词,的。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

A.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

B.臣之妻私臣(私下)

C.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担心)

D.明日不雨,即有死蚌(下雨)

导析:

B私,偏爱。

3.下列对[甲][乙]文段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A.[甲]文中画线的句子朗读节奏应为:

今齐/地方千里。

B.[甲]文中的邹忌向齐威王讽谏时,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注重细节和对话描写,人物形象生动。

C.《战国策》中文章大都短小精悍,富有哲理,很多成语都出自其中。

如[甲]文中的“门庭若市”[乙]文中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D.[甲][乙]两文的论证方法略有不同,[甲]文采用类比的方法论证,[乙]文采用设喻的方法论证。

导析:

A[甲]文中画线的句子朗读节奏应为:

今齐地/方千里。

4.把[乙]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鹂飞来啄它的肉。

5.[甲][乙]两文讲的都是成功进谏国君的故事。

结合[乙]文,请具体说明苏代向赵惠文王进谏时所用的方法,并简要分析这样进谏的好处。

答案:

运用寓言故事来喻事明理,生动形象、直白明了。

寓言不仅增强了辩词的说服力,而且使行文别出心裁,独具摇曳生姿意蕴无穷的美感,让赵惠文王能够清楚地明白当前的形势和自己国家所处的境地,从而比较容易接受苏代的劝谏,放弃攻打燕国。

参考译文:

[乙]赵国将要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去劝说赵惠文王说:

“我这次来,经过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酷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甲壳夹住了鹅的喙。

醇说:

‘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变成死蚌了。

河蚌也对鹅说:

‘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你就成了死稀。

’它们俩为此谁也不肯放开谁,一个渔夫走过来,把它们俩一块捉走了。

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劳苦贫困,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渔翁了。

所以希望大王仔细考虑出兵之事。

”赵惠文王说:

“好吧!

”于是就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二)写一写:

运用邹忌的劝说技巧,从下列话题中任选一个,写出你的劝谏方式。

话题一:

劝谏父母不要抽烟。

话题二:

劝谏长辈不要沉迷麻将。

话题三:

讽谏同学不要迷恋网吧。

板书设计:

20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谏 三问  妻 ———妾———客 

    类设 三答       

    比喻三思  私 ———畏———求       

推说三比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    四国朝齐

理理—国强盛

      

齐王——纳谏 三赏————上、中、下赏(广开言路)

三变————初下、数月、期年(政治修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