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单元计划.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965480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70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单元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第一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单元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一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单元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第一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单元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第一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单元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第一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单元计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第一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单元计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第一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单元计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第一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单元计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第一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单元计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第一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单元计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第一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单元计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第一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单元计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第一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单元计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第一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单元计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第一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单元计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第一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单元计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第一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单元计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第一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单元计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第一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单元计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单元计划.docx

《第一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单元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单元计划.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单元计划.docx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单元计划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单元计划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

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有余数的实际意义,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2.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

经验发展抽象思维,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3.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

的兴趣;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愉快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培养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

二、教学重点:

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试商的方法。

四、课时安排:

(6课时)

1.有余数除法的认识1课时

2.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1课时

3.练习一2课时

4.单元测试1课时

 

第一课时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事实抽象成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及余数的含义,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能正确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并能正确读写。

2.使学生在认识有余数除法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培养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事实抽象成有余数除法的过程。

学具准备

每人准备10根小棒

上课时间

3月2日

前置性学习

学习目标

我知道了余数为什么比除数小。

学习内容及安排

1.例题导学:

●●●●●●●●

结合图说说这8个圆片是怎么平均分的?

2.●●●●●●●●●

结合图说说这9个圆片是怎么平均分的?

3.●●●●●●●●●●●

结合图说说这11个圆片是怎么平均分的?

师:

你有什么发现?

都能被完全平均分么?

我学会了什么

我的疑问

评价

自我评价

☆☆☆☆☆☆☆☆☆☆

组内评价

☆☆☆☆☆☆☆☆☆☆

教师评价

☆☆☆☆☆☆☆☆☆☆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过了平均分,学生对平均分已经有了深刻的理解。

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无论是按每几个一份去分,还是平均分成几份都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

有时正好分完,有时还有剩余。

有余数除法主要研究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

平均分是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支撑。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自主性学习内容及安排

一、小组汇报前置性学习单上的内容:

 

二、自主探索:

1.用10根小棒代替10根铅笔,分一分

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几人?

每人分3支,4支,5支呢?

在小组里分一分。

 

2.结合学生的演示让学生说一说,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可能出现哪两种情况。

有时正好分完,有时有剩余

教师出示下面两种表格:

每人分几支

分给几人

还剩几支

2

5

5

2

看着上面的表格,你会列除法算式吗?

10÷2=5(支)

10÷5=2(支)

 

每人分几支

分给几人

还剩几支

3

3

1

4

2

2

1.指出:

像这样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也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如:

10支铅笔,每人分3支,可以分给3人,还剩1支。

写成除法算式:

2.10÷3=3(人)……1(根)

读作:

10除以3等于3余1

3.用4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8根摆2个正方形:

□□

像这样用12根,13根,14根,15根,16根小棒摆正方形,结果会怎样?

追问:

你觉得余下的数不可能满几根?

为什么?

引导:

比比每道算式里的余数和除数,除数是4,余数只会出现那些数呢?

你有什么发现要告诉大家?

余数为什么一定小于4呢?

指出:

从刚才的操作和比较重可以看出,除数是4,如果余下的数又满4根,那就没有分完,要继续平均分,摆正方形,也就是余下的数只可能比4小。

所以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都比除数小。

三、巩固练习:

想想做做第1题和第2题

提问:

什么情况下可以写成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指出:

平均分有剩余,用算式表示就要写成有余数的除法。

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要注意余数要比除数小。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

你有什么收获?

指名学生说说8个圆片是怎么平均分的?

在黑板上展演。

 

教师指导学生有序操作,1人分,1人记录。

其余小朋友观察。

小组活动后,指名学生到黑板前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分的情况记录表格:

每人分几支

分给几人

还剩几支

2

5

3

3

1

4

2

2

5

2

 

指名学生说说除法算式中每个数的含义及每道算式的含义。

让学生读一读算式,说一说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的含义,以及商和余数的单位。

你能把每人分4支的结果用除法算式表示吗?

10÷4=2(人)……2(根)

学生列出算式后,说说算式的含义,以及商和余数的单位。

 

同座位讨论后写出以下算式:

13÷4=?

(人)……?

(根)

14÷4=?

(人)……?

(根)

15÷4=?

(人)……?

(根)

16÷4=?

作业设计

基础性作业

拓展性作业

1.先圈一圈,再计算。

(1)7个△,每3个一份,分成了()份,还剩()个。

△△△△△△△

(2)13个△,每4个一份,分成了()份,还剩()个。

△△△△△△△

△△△△△△

(3)8个●,每3个一份,分成了()份,还剩()个。

●●●●●●●●

(4)10个●,每4个一份,分成了()份,还剩()个。

●●●●●●●●●●

2.在()里最大能填几?

7×()<205×()<43()×8<50

7×()<379×()<354×()<35

 

摆一摆:

15根小棒摆正方形,可以摆几个正方形?

还余几根?

(师生齐练)

4.练一练:

16根小棒摆正方形,可以摆几个正方形?

还余几根?

17根小棒摆正方形,可以摆几个正方形?

还余几根?

18根小棒摆正方形,可以摆几个正方形?

还余几根?

19根小棒摆正方形,可以摆几个正方形?

还余几根?

20根小棒摆正方形,可以摆几个正方形?

还余几根?

21根小棒摆正方形,可以摆几个正方形?

还余几根?

板书设计: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10÷3=3(人)……1(根)

读作:

10除以3等于3余1

10÷4=2(人)……2(根)

10÷6=1(人)……4(根)

 

第二课时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学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并通过分一分、摆一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含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

教学重、难点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

上课时间

3月3日

前置性学习

学习目标

学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并通过分一分、摆一摆,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含义

学习内容及安排

自学例3:

1.用小棒操作,算出得数。

2.自学课本,你会列竖式吗?

3.你能理解两道除法竖式的含义吗?

说一说。

4.想一想,怎样求商?

5.试做

36÷641÷6

我学会了什么

我的疑问

评价

自我评价

☆☆☆☆☆☆☆☆☆☆

组内评价

☆☆☆☆☆☆☆☆☆☆

教师评价

☆☆☆☆☆☆☆☆☆☆

学情分析:

学生第一次接触除法竖式,且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与加减法不同,重点学习书写格式,并理解每一步的含义。

这对正确写好竖式很重要,可能有一些难度。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自主性学习内容及安排

一、复习

1.分一分,说一说

1)把10根小棒,每2根一份。

2)把10根小棒,每3根一份。

2.揭题:

在平均分一样东西时,结果可能是正好分完,也可能分了之后不够再分成一份,有剩余的。

这两种情况都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有剩余的情况就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如何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出示课题)

二、新授

1.出示例题第一小题,指名读题。

1)学生用小棒代替苹果,按目标分一分。

指名请学生将分的过程完整的口述。

指名列式:

12÷4

问:

为什么用除法计算,算式中的12和4分别表示什么?

巩固下各部分名称。

(你是怎么想到3的?

2)会写出竖式吗?

问:

每4个一份,分成了3份,共分掉了几个?

竖式中怎样算?

4和3的积12应写在什么位置上?

这个12表示什么意思?

先写什么?

再写什么?

在什么位置上写?

商3表示什么?

写在什么位置?

第2个12表示已经分掉了12个,用原有的减去分掉的,剩下0个。

读答句,要求写答句了。

2.出示例题第二小题,指名读题。

先用小棒分一分,再列竖式。

(剩下的2个够不够分1盘,为什么?

指导学生比较除数和余数,在这儿渗透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

那么竖式中怎样得到余下的2?

问:

在竖式中,“2”叫什么?

(完成横式的板书)

2.小结:

1)想想,如果不摆学具,怎样得到商2?

(生讨论,指名说)

2)因为12里面最多有2个5,所以这里商2比较合适。

问:

为什么要用“最多”?

通过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了吗?

小结:

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求商时要想被除数里最多几个除数,就商几。

已经分掉的数是商乘除数的积,用被除数减分掉的数可以看有么有余数。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板书,生齐读)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1

(1)题:

1)读题,学生按目标动手分。

问:

分成了几份?

还剩几根?

9里面最多有几个2?

还余几?

2)生填写竖式。

3)问:

商4是怎样算出来的?

表示什么?

余数1呢?

(2)题:

集体说说计算过程。

2.完成想想做做2

1)生分组完成,指名板演。

2)生说说每题的计算过程。

比一比:

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

对比说说怎样得到的商?

3.完成想想做做3、4题。

注意:

检查答句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在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时候怎样又快又准确的找到商呢?

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生动手分一分,回答以下问题:

分成了几份?

能不能分完?

剩下的为什么不再分一份?

生根据分得的结果,分别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她们所表示的意思。

10÷3=3(份)……1(根)

 

学生尝试写一写竖式。

 

让学生说说竖式的含义。

 

生列竖式,再完整的说说竖式计算的过程。

 

观察比较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

 

指导学生先用小棒分一分,完成括号里的填空,然后再进行竖式计算。

 

生独立完成,指名说试商的过程。

 

让学生学会直接用乘法口诀来试商。

引导学生观察图意,弄清题意后再独立完成。

基础性作业

拓展性作业

1.()里最大能填几?

3×()<224×()<37

5×()<21()×2<11

()×5<38()×6<27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11÷227÷512÷5

24÷333÷430÷5

板书设计: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12÷4=3(盘)

12÷5=2(盘)……2(个)(竖式略)

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三课时练习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1—6题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进一步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进一步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3月4日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口算

7×79×621÷33×4

24÷812÷235÷74×7

6×948÷818÷256÷7(8÷312÷5)

2.回忆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3.今天我们就来练习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

二、计算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1题。

9÷4=()(盘)……()(个)

9÷2=()(个)……()(个)

1)出示题目,生弄清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反馈,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写的,每个算式的意义是什么?

(帮助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

如11里最多有几个2?

29里最多有几个4?

2.完成练习一第2题。

1)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生说说怎样想到商的。

3.完成第3题。

(用竖式计算后校对答案)

1)生口答商是几。

2)分组计算检验。

4.完成第5题。

让学生说出已制知条件和问题后再解答:

有25把笤帚,分给8个班,平均每班分多少把?

还剩几把?

5.完成第6题。

1)学生分组计算,指名板演。

2)反馈。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练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在计算时要想被除数中最多有几个除数,还要注意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四课时练习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7—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2.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

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教学时间:

3月5日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口算

2×363÷92×856÷8

7×46×436÷45×6

28÷712÷63×935÷5

2.口答:

15里面最多有()个4。

53里面最多有()个7。

44里面最多有()个8。

33里面最多有()个6。

3.指名说说在计算有余数除法时,要怎样想,商才能很快求出?

4.揭题:

今天我们继续练习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

二、计算练习

1.分组练习,指名板演。

63÷967÷9

40÷847÷8

1)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反馈,说说计算过程。

3)问:

根据计算结果,以上两组题可以分成几类?

为什么每组中的第一题没有余数,第二题就有余数?

2.完成练习一第7题。

1)明确目标,先口答商及理由。

2)学生分组计算,以检验刚才所说的商是否正确。

指出:

看余数是多少,可以想几个几是多少,被除数里还多几,余数就是几。

检查余数是否一定比除数小,并说说第四题最后的0表示什么意思(正好除尽没有剩余,明白可以看成余数是0);针对典型错误纠错、讲评。

3.完成练习一第8题。

1)出示题目,思考:

除数最小应是几?

2)指名回答,说明理由。

问:

如果除数是6,再根据题目中已给的余数,想想商可能是几,那么被除数能确定是多少呢?

3)问:

如果将“最小”两字去掉,你认为除数可以是几,为什么?

完成练习一第10题

三、解决实际问题练习

1.完成练习一的第9题。

让学生读题,了解条件和问题。

独立列式解决第1题,并指名板演。

交流:

为什么要除以4?

(求可以做几个灯笼就是求30张纸里面有几个4张,所以除以4),还余下几张?

提问:

这些纸够做8个灯笼么?

为什么?

指出:

因为30张纸里面最多有7个4张,余下的2张纸不够再做一个,所哟只够做7个灯笼,不够做8个。

2.完成练习一第11题。

1)出示题目:

生弄清题意,完整口述题意。

生独立完成。

指名反馈,说说这题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

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指出:

以后再遇到单位名称不同时,要先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解决问题。

2)指名板演,再说说理由。

3.完成补充练习册上的有关题目:

1)学生了解图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交流、反馈。

3.第12题:

看表格,余数是怎样变化的?

如果除数是5,余数怎样变化?

四、全课小结

今天主要练习了什么?

怎样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第五课时单元测试(3月6日)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你能很快算出下列得数吗?

(第题1分,共10分)

24÷4=   5×8=     56÷8=     6+7=     72÷9= 

9×6=     42÷6=    3×7=     28÷7=    8×4=

二、认真看一看,相信你自己一定会填。

(共38分)

1.在()里最大能填几?

2×( )<15    ( )×3<25   6×( )<45 

( )×5<47    41>( )×7    70>( )×8

4×( )<39    ( )×9<80   ( )×6<40

2.55除以6商是(  ),余数是(   )。

3.从17里连续减去5,最多能减(  )次,还余(    )。

4.7×8加上( )得64,64除以9,余数为(   )。

5.把14个苹果平均分给7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    )个。

6.一共有(  )个汽球,每( )个汽球为一束,分成了(  )束,还剩( )个。

可列式为(  )〇(  )=(  )束……(    )个

7.请用4、5、23、3、15、写出两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在(    )÷( ) =6……4中,除数最小是__________。

     

9.在(    )÷ 4  =6……(     )中,余数最大是_________。

 

三、你会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吗?

(共12分)

27÷3=      45÷8=          73÷9=        62÷7= 

 

 

四、请你做一回小小裁判员。

(对的打“√”,错的打“×”。

)(共6分)

1.求医4里面有几个4,算式是36÷9=4。

         (   )

2.5除一个数,余数可能是1、2、3、4。

           (   )

3.49÷7=6……7                                              (   )

4.23里最多有2个8。

                                     (   )

5.6( )<37,( )里最大能填6。

                 (   )

6.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可能比除数大。

         (   )

五、想一想,填一填。

(把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括号里。

)(共4分)

A.7      B、8     C、9    D、45   E:

6

1.45÷1=(         )    2.3×(      )<26

3.55÷8的余数是(  )  4、82÷9的商是( )

六、小猫钓鱼。

(把对应的算式填在正确的方框里。

)(共10分)

40÷6    19÷7      69÷8     60÷7     35÷6 

39÷7    37÷8      49÷9     12÷4     26÷5

余数是5的算式(                                 )余数是4的算式(                                   )

七、解决问题,我能行。

(共20分)

1.有32个茶杯,每6个装1盒,可以装几盒,还剩几个?

 

 

2.二

(2)班有男生32人,女生23人一起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可坐6人,至少需要租几条船?

 

 

3.有29人要乘车,面包车限乘8人,小汽车限乘3人,可以怎样派车?

你认为怎样派车比较合理?

 

 

4.有一些苹果,不到40个,每人5个,或者每人7个正好分完。

这些苹果有多少个?

 

第二单元时分秒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探索并发现1时=60分,1分=60秒,学会判断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

这部分内容是在一年级上册初步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的基础上教学的。

考虑到秒是很小的时间单位,日常生活中的计时很少需要精确到秒,因此这部分内容先安排时,分的认识,再安排学习看钟面上表示的时刻,最后才安排秒的认识。

有利于学生把先前的学习经验迁移到后续学习之中。

二、教学内容:

本单元内容包括:

认识时分认识几时几分认识秒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对钟面的观察活动,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并能说出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

2.使学生回顾或经历用1时,1分,1秒的时间进行的各种活动,初步建立有关时,分,秒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使学生在认识时,分,秒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能主动克服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使学生通过对钟面的观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并能说出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

难点:

建立清晰的时,分,秒的时间观念.根据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正确说出钟面上表示的是几时几分.

五、课时安排:

5课时

认识时分1课时

认识几时几分1课时

认识秒1课时

练习二1课时

单元测试1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时、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页例1,试一试,第9页例2,及第9~10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钟面的观察,认识整时和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2.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体会1分、1时的持续时间,初步建立相应的时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培养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认识时间单位时、分,1时=60分,初步建立有关时、分的时间观念。

学具准备

上课时间

2015年3月3日

前置性学习

学习目标

我认识了钟面,知道钟面上长指针是时针,短指针是分针,会拨整时。

学习内容及安排

1.拿起家里的钟,仔细观察,和家长们合作,一起做一个钟面吧!

2.观察这个钟面你看到了什么?

和家长说一说。

3.先说一说钟面上各是几时,再写一写。

4.拿起家里的钟自己拨一拨吧,看看还有哪些发现?

我学会了什么

我的疑问

评价

自我评价

☆☆☆☆☆☆☆☆☆☆

组内评价

☆☆☆☆☆☆☆☆☆☆

教师评价

☆☆☆☆☆☆☆☆☆☆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的都会接触到一些与时间有关的问题,已经积累了一些认钟表的生活经验,因此本课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呈现教学内容。

教学流程

自主性学习内容及安排

1.导入课题

出示例1情境图。

谈话:

课前同学们已经认识了钟,今天,我们通过看钟来认识时间。

(板书:

认识时、分)

2.新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