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必修Ⅲ人教新课标252文化创新的途径同步训练B.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564769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必修Ⅲ人教新课标252文化创新的途径同步训练B.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政治必修Ⅲ人教新课标252文化创新的途径同步训练B.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政治必修Ⅲ人教新课标252文化创新的途径同步训练B.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政治必修Ⅲ人教新课标252文化创新的途径同步训练B.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政治必修Ⅲ人教新课标252文化创新的途径同步训练B.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政治必修Ⅲ人教新课标252文化创新的途径同步训练B.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政治必修Ⅲ人教新课标252文化创新的途径同步训练B.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政治必修Ⅲ人教新课标252文化创新的途径同步训练B.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政治必修Ⅲ人教新课标252文化创新的途径同步训练B.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必修Ⅲ人教新课标252文化创新的途径同步训练B.docx

《政治必修Ⅲ人教新课标252文化创新的途径同步训练B.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必修Ⅲ人教新课标252文化创新的途径同步训练B.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政治必修Ⅲ人教新课标252文化创新的途径同步训练B.docx

政治必修Ⅲ人教新课标252文化创新的途径同步训练B

文化创新的途径(B卷)

一、单项选择题

1.《汉书》记载:

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A.文化创新要立足于本地的社会实践

B.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C.弘扬传统文化应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

D.学习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2.茂腔是山东独特的地方戏曲。

由茂腔经典剧目《墙头记》改编制作而成的茂腔动漫剧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又不乏时尚元素,深受观众喜爱。

材料反映的《文化生活》中涉及的道理是()

A.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B.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C.大众传媒是实现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D.不同地方文化存在着共性和普遍发展规律

3.漫画《老树发新芽》体现了()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B.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D.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4.一直在从事研究中国陶瓷行业的创新问题的专家说:

“中国的陶瓷世界闻名但那已经是历史了,我们已经丢掉了优秀的古老文化,其实创新需要寻找远去的文化。

”为此,面对传统文化,我们在文化创新时应该()

A.不能远离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

B.赋予它新的时代精神

C.对其加以融合、交流

D.全盘抛弃

5.唐朝诗人刘禹锡有诗: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该诗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①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②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③不要犯“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 

④摒弃传统文化对文化创新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C.①③D.②④

6.不去更多地考虑群众的欣赏需求,特别是不顾大众倾听旋律的传统,而执意用西方人的听觉习惯来改变民乐传统,淡化了传统音乐中突如旋律美的优点,这是多年来中国音乐在专业化创作上出现的通病。

医治此类通病,就要()

A.坚决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B.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和熔铸百家的气魄

C.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D.推进中国音乐内容和形式的创新

7.王洛宾在收集、整理西部民歌的基础上,改编、创作了大量具有浓郁西部特色的优秀歌曲,使中国的西部民歌不仅流传于全国,还传遍了全世界。

这体现了文化创新()

①是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②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③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④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8.近年来,几千年前的诗成功融入现代歌词的现象越来越多。

例如,周杰伦的《青花瓷》中的“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毛宁的《涛声依旧》中的“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中的“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

游过了四季,荷花依然香,等你宛在水中央”。

这种风格的创作说明()

A.古今整合能使古典艺术焕发现代价值

B.东西整合能使现代艺术具有古典韵味

C.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实现作品的创新

D.传统文化是现代艺术发展的源泉

9.民间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

长期沿袭下来的约定俗成,形成特定的“剪纸语汇”,是现代剪纸的依据,失去它,就等于失去了根,失去了中国民间剪纸的风格特色。

剪纸语汇“是现代剪纸的依据,失去它,就失去了根”,这说明()

A.文化的创新要以文化的继承为基础B.文化创新要体现时代精神

C.文化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D.文化创新要博采众长

10.明末清初著名的国画大师石涛说:

“我之为我,自有我在。

古之须眉不能生在我之面目,古之肺腑不能安入我之腹肠。

我自发我之肺腑,揭我之须眉。

”石涛的这段话认为()

A.创新就是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修补

B.创新就是要彻底抛弃传统

C.创新就是要张扬个性,彻底否决传统

D.在向传统学习的过程中,要突破传统,形成自己的风格

11.由山东省吕剧院创作演出的吕剧《百姓书记》在百花剧院汇报演出,该剧取材于县委书记王伯祥的真实经历,用戏曲艺术特有的手段,塑造了一个改革开放时期县委书记的形象,极大地感染了现场的观众。

吕剧《百姓书记》的成功说明()

A.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

B.艺术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D.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12.要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就必须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以及“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共同点在于()

A.前者拒绝创新,后者拒绝交流

B.前者拒绝交流,后者拒绝创新

C.尊重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但不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D.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

13.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

据此文艺工作者要创造出优秀的作品,就必须()

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的生活中汲取营养

②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

③要结合时代条件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④关注人民的根本利益,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14.广东首部非遗主题微电影《鹤无双》上映,该剧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灶鹤舞为题材,讲述了爷孙俩间的鹤舞传承故事,将历史与个人、文化与亲情、传承与创新等内容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

②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③增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

④文艺创作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5.鲁迅先生在谈到中外文化交流时主张实行“拿来主义”,对外国文化不能照单全收,要有所借鉴。

这要求()

①既要有海纳百川、熔铸百家的气魄,还要坚持科学分析的态度 

②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④保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二、非选择题

16.“全聚德”“东来顺”“咸亨酒店”等是全国知名的中华老字号,这些百年老店,历经沧桑,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经久不衰。

其奥妙何在?

老字号的生命力就在于创新,除了结构创新、制度创新以外,更重要的是文化创新,老字号的文化创新有继承问题,也有融合问题。

就是在继承老字号蕴涵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合现代优秀的文化,如“包装文化”“广告文化”和“经营理念”等,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的文化链。

充分运用文化链这个手段,使老字号在新时期持续焕发着新的活力。

阅读上面材料,从《文化生活》中涉及的角度我们可得到哪些启示?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宁德市古田临水宫祖庙陈靖姑金身多次赴台湾巡游。

巡游促进了两岸同胞心灵之间的沟通,使两岸一家人的血脉联系更为紧密,同时促进了宁(德)台(湾)文化、经贸等各领域互动往来,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增进两岸同胞福祉作出了新的贡献。

材料二:

为弘扬陈靖姑文化,近年来,古田县积极开展陈靖姑文化艺术创作。

畲族作家雷德和、雷良雨执着于陈靖姑文化的研究与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和写作经验,创作出了电影剧本《女神陈靖姑传奇》。

该剧取材于闽中民间历史传奇人物——陈靖姑,学习借鉴好莱坞电影创作方法,深入挖掘陈靖姑文化内涵,塑造了“世界妇女儿童保护神”的感天动地形象。

该剧本不久将被搬上荧屏。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分析陈靖姑金身赴台湾巡游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女神陈靖姑传奇》创作过程体现了文化创新的哪些道理?

 

参考答案

1.D解析: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邯郸学步启示我们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故选D。

其他三项与题意无关。

2.B解析:

《墙头记》经改编后既具有民俗风情又具有时尚元素,深受观众喜爱,体现创新的作用。

选B项。

3.D解析:

漫画主旨是说文化创新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文化创新需要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陈出新,D项正确反映了漫画主旨;A、B、C三项均与题意不符。

4.A解析:

材料强调优秀的古老文化的重要性,A项符合题意,选A项;B项为体现;C项是针对不同文化来说的,不符合题意;D项说法错误。

5.A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发展的实质等知识。

材料中诗句的意思是,北方的梅花曲用羌笛吹奏,淮南小山的歌词中提到了南方的桂枝。

请您不要再演奏从前朝代的曲子,听我新谱成的《杨柳枝》吧。

喻指时代前进了,文学艺术也要前进,必须敢于创新,创作出能反映时代风貌的作品来,故①②符合题意,③与题意不符。

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故④说法错误。

6.C解析:

材料主要强调,在用西方文化改编传统民乐时,不能丢弃传统音乐的优势特点,故C符合题意。

其他选项表述正确但均与题意不符。

7.B解析:

材料“在收集、整理西部民歌的基础上,改编、创作了大量……优秀歌曲”表明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故选④。

“不仅流传于全国,还传遍了全世界”表明文化创新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将中华文化推向世界,③可选。

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实践,①说法错误。

②与材料无关。

8.C解析:

题干材料中的“几千年前的诗成功融入现代歌词”体现出,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实现了创新,C正确;A不符合题意;B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源泉,D观点错误。

9.A解析:

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而从头开始。

“剪纸语汇”是现代剪纸创新的基础。

C项说法错误,B、D两项与题干无关。

10.D解析:

石涛的这段话大体意思是画画要有自己的特色、风格。

D项符合题意。

11.A解析:

吕剧《百姓书记》取材于真实生活,故A符合题意。

C、D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故B表述有误。

12.D解析:

该题考查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抓住设问中的关键词“共同点”便可选出D项为正确答案。

13.D解析: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这就需要文艺工作者要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关注人民的根本利益,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①④正确;②③与材料主旨内容不符。

14.C解析:

微电影《鹤无双》讲述了爷孙俩间的鹤舞传承故事,将历史与个人、文化与亲情、传承与创新等内容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表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新的主体,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故①④符合题意,②③与题意不符。

15.A解析:

此题主要强调文化创新时,对外来文化不但要拿来,同时还要改造、吸收,体现了文化交流的原则和目的,故答案为A项。

③④只表明了对待文化交流的原则和意义,脱离题干。

16.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力所在。

②文化创新要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中华老字号正是在继承老字号蕴涵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从时代的发展中汲取营养,实现了企业文化的创新。

③文化创新要不断学习、借鉴和吸收其他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中华老字号就是在融合其他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④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成果来自社会实践并服务于社会实践。

中华老字号的创新就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和结果。

⑤失去创新能力的文化产业意味着生命的衰竭,是没有发展前途的。

中华老字号的成功告诉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17.答案:

(1)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巡游有利于陈靖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②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巡游扩大了陈靖姑民俗文化在海峡两岸的影响,对我国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巡游促进了两岸文化、经贸等各领域互动往来,有利于两岸经济的发展。

④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巡游推动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利于祖国和平统一。

⑤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巡游促进了两岸同胞心灵之间的沟通,增强了两岸各民族的凝聚力,增强了综合国力。

(2)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该剧的创作源于作者对陈靖姑文化的研究、积累的素材和写作经验。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或“正确处理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该剧的创作继承了传统陈靖姑文化的精神实质,又加入了现代的新元素。

③坚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剧本学习借鉴好莱坞电影创作方法,实现了民族文化与世界风格的有机融合。

(替代点:

如回答到“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新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该剧创作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内容形式、传播手段等方面的创新”)

解析:

(1)问首先要注意范围是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也就是必修三第一课的知识来回答,类型属于意义类,也就是考查文化的作用;然后一定要结合材料一中的有效信息,把信息与文化的作用结合起来一一对应。

材料中巡游促进了两岸同胞联系更为紧密,说明文化对我国社会产生积极影响;材料中巡游促进了宁(德)台(湾)文化、经贸等各领域互动往来,说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材料中巡游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增进两岸同胞福祉作出新的贡献,说明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问分析说明创作过程体现了文化创新的道理,要求学生既要明确教材知识点,文化创新的途径;又要学会通过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剧本的创作,源于对陈靖姑文化的研究与写作,从而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和写作经验,体现了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该剧取材于闽中民间历史传奇人物——陈靖姑,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体现了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该剧学习借鉴好莱坞电影创作方法,体现了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将获取和解读的材料信息与教材知识有机结合,规范语言、规范答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