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贸易壁垒对广东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49057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贸易壁垒对广东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绿色贸易壁垒对广东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绿色贸易壁垒对广东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绿色贸易壁垒对广东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绿色贸易壁垒对广东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绿色贸易壁垒对广东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绿色贸易壁垒对广东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绿色贸易壁垒对广东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绿色贸易壁垒对广东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绿色贸易壁垒对广东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绿色贸易壁垒对广东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绿色贸易壁垒对广东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绿色贸易壁垒对广东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绿色贸易壁垒对广东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绿色贸易壁垒对广东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绿色贸易壁垒对广东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绿色贸易壁垒对广东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绿色贸易壁垒对广东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绿色贸易壁垒对广东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绿色贸易壁垒对广东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绿色贸易壁垒对广东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docx

《绿色贸易壁垒对广东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贸易壁垒对广东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绿色贸易壁垒对广东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docx

绿色贸易壁垒对广东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中文摘要

在国际贸易中,关税壁垒曾经是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美国、德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曾依靠关税壁垒保护本国产业的发展。

但是,随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与贸易的冲突也越来越激烈,从而使贸易保护主义从传统的关税壁垒逐渐转向非关税壁垒,而绿色壁垒作为一种新型的非关税壁垒就应运而生了,并成为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名限制发展中国家进出口贸易的一种工具。

广东省是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大省,近年来由于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发展,绿色贸易壁垒已成为制约我省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就绿色壁垒对广东省农业的影响进行研究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展望。

关键词:

绿色壁垒,状况,影响,对策

 

Abstract

Withthedevelopmentofinternationaltrade,tariffbarriershadeverbeenthemostimportanttoprotectlocaleconomy.Manydevelopedcountrieshadtorelyontariffbarrierstoprotectdomesticindustryintheprocessofdevelopment,suchasAmerica,GermanyandJapan.

However,withglobalenvironmentproblemsbeingserious,theconflictbetweenenvironmentandtradeismoreandmoreintense.Thevariousgreenbarriersisbecomingoneoftheimportantfactorsinfluencinginternationaltradedevelopmentin21stcentury,graduallyreplacesthegeneralnon-tariffbarriers,tariffsbarriersandotherbarriersandbecomesthemajormeansandseniorformsoftradeprotectionismindevelopedcountries.

Guangdongisoneofprovincewhichproduceandexportagricultureproductsmost.Inrecentyears,withthedevelopingoftradeprotectionism,theproblemhowtodealwithincreasinglyharsh“greenbarriers”fromothercountriesandhowtousethe‘greenbarriers”positivelttoGuangdong,hasbecomeacruelchallengefacingGuangdong’sindustrialstructureoptimizationandupgrading.

Tocreatethecondictionsfortherealizationoftheirowneconnmicinterestsiseternalthemeforallcountriesininternationaltrade.Facewithgreenbarriers,theChinesegovernmentandenterprisecanonlytakeapositiveresponse,ratherthannegativeconfrontation.

KeyWords:

GreenTradeBarriers,Condiction,Influence,Strategy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着世界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国际农产品出口贸易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国际贸易中,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子时常可见。

从广东省的农产品出口情况来看,绿色壁垒这个让众多农产品企业频频遭遇困境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我省对外贸易中最为艰难又必须跨越的一道门槛。

因此,我们应当认清绿色贸易壁垒,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绿色贸易壁垒相关的基础理论及核心概论。

一.绿色贸易壁垒相关的基础理论

(一)绿色壁垒的基本概念

绿色贸易壁垒是出现在我国的一个新词汇。

虽然这一新词汇目前在我国已广为人知,但在国际上并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同,因而也没有权威的定义。

在WTO的法律文本和相关的国际文献中也没有绿色贸易壁垒一词。

不同的学者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定义虽有差异,但也可以看出有一点共识,就是绿色贸易壁垒是环境保护的产物,是为了保护人类健康和动物安全而设置的贸易障碍。

有些学者把绿色贸易壁垒看作是一些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蓄意设置的贸易障碍。

有些学者认为并非如此。

我认为,绿色贸易壁垒是指进口国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资源,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生命健康和安全为由而制定的一系列限制或禁止进口的贸易措施。

由于发达国家采取的这些措施复杂而严格,就对发展中国家产品的出口构成绿色贸易壁垒。

这里需强调的是,技术标准、检验检疫等措施本身并非是贸易壁垒,而是这些措施的采用在国家间存在差异(尤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并且进口国往往存在着主观故意,意图采用这些措施来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出口国产品因不能完全达到要求而不得不退出该国市场,所以形成出口国产品因不能完全达到要求而不能不退出该国市场,所以形成出口的贸易壁垒。

绿色壁垒是一种可以克服的壁垒,通过对市场和产品生产的影响,消除这种影响。

因此,绿色壁垒是一种软性的贸易壁垒措施。

绿色壁垒还是一种中性的壁垒,正常的绿色壁垒是指合法地采取贸易措施以真正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而不正常的绿色壁垒是指以保护环境之名达到保护环境之名达到贸易保护的那些措施。

(二)绿色贸易壁垒的相关表现形式

绿色壁垒的类型主要包括国际和区域性的环保公约、国别环保法规和标准、检验和检疫要求、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标志等自愿性措施、生产和加工方法及环境成本内在化要求等类型。

其中与环境密切相关的主要有:

1.绿色技术标准

绿色技术标准是指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和安全为由制定的环保技术标准,以此限制国外不符合环保技术标准的产品进口。

目前国际上存在大量的绿色技术标准,有行业标准、国家标准。

例如,欧盟自2000年7月1日起对进口茶叶实施新的农药最高允许残留量标准,部分新指标比原指标高出了100倍到200倍。

比如对绿霉素残留量的标准规定为0.1-0.3PPb。

再如纺织品标准,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生态纺织品的标准是“Oeko-TexStandard100”(或称生态纺织品标准),该标准的测试对象涉及游离甲醛残留量、杀虫剂残留量、防腐剂等多种有害物质,要求对纺织品从PH值、色牢度、甲醛、致癌芳香或引起皮肤反应的染料、有害重金属元素以及增白剂、软化剂和农药污染等方面加以控制因为这些标准往往都是依据发达国家的水平来制定的,所以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很难达到要求,被拒于发达国家门外。

2.绿色环境标志

绿色环境标志是有依据有关的环境法律和标准,由政府部门及其指定的认证机构按照严格的程序确认并颁发给厂商附印于产品或包装上的一种标志。

表明该产品从研制、开发、生产、消费到回收处理的各个环节均无损害。

1987年,德国率先推出“蓝色天使”计划,以一种画着蓝色天使的标签作为产品符合环保要求的标志。

其后发达国家纷纷效仿,各自推出环境标志。

美国于1988年开始实行环境标志制度,有36个州联合立法,在塑料制品、包装袋、容器上使用绿色标志。

欧盟于1993年7月正式推出欧洲环保标志,凡有此标志者,即可在欧盟成员国自由通行。

所以,绿色环境标志也被称为“绿色通行证”。

目前,美国、德国、日本、加拿大、挪威、瑞士、法国、芬兰、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都已建立了环境标志制度并趋向协调一致,相互认同。

3.绿色包装

绿色包装是指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易于回收再利用或自然分解,不污染环境的包装。

发达国家为推行绿色包装,各国纷纷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及条例,赋予绿色包装以强制约束力。

例如,丹麦以保护环境为名,要求进口的所有啤酒、矿泉水、软性饮料一律使用可再装的容器。

否则拒绝进口。

4.绿色卫生检验检疫

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对进口的产品实施严格的卫生检验检疫措施,尤其对产品的农药残留、放射性残留、重金属含量的要求日趋严格,制定了严格的检验检疫标准和程序。

例如,美国农业部对活畜、肉类、畜产品、兽用药品和新鲜农产品的贸易制订了一套严格的检疫要求,不但规定了鸭场规模和鸭群数量,还规定鸭场周围50公里内不得有新城疫,并要求出口鸭场每季度提交一份疫情报告,在此期间必须做到连续15天、每天宰杀25只鸭子进行检验等。

欧盟规定,其成员国的任何一个海关,只要在检查时发现进口的农产品不符合欧盟的标准并可能危及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不仅有权终止报关手续,还应立刻通知其他海关口岸。

5.绿色反补贴

一些人认为造成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把环境作为一种资源计入成本,使产品的价格发生了扭曲。

环境成本包括开采、生产、运输、使用以及回收和处理商品、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需的费用。

发达国家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生产者可以自由地使用公共的环境资源或者造成了环境污染而不需支付费用,或者支付的费用低于使用环境资源而创造的价值,或者政府为此有时给予一定的环境补贴。

因而发达国家以征收反补贴税来抵消补贴金额,达到限制产品进口的目的。

美国就曾以环境补贴为由,对来自巴西的人造橡胶鞋和来自加拿大的速冻猪肉提出了反补贴起诉。

(三)绿色贸易壁垒的发展趋势

1.设限内容不断增加,标准日趋严格

(1)涉及的产品范围不断扩大

今年来,各国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量、陶瓷产品和汽油中的铅量、烟草的有机氯含量、汽车尾气排放标准、保护臭氧层的受控物质用量、服装纺织品的染料标准等等都做了标准的限定,如,2008年8月12日,欧盟各国完成两项关于电子垃圾法规的立法,要求2006年7月1日以后投放欧盟市场的电气和电子产品不得含有铅、汞等6种有害物质,规定所涉及的产品包装包括十大类,近20万种。

(2)标准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例如日本在2006年5月《肯定列表制度》出台后,对草莓中的抑芽丹含量由原来的40ug/kg提高到0.2ug/kg,标准比以前提高200倍。

对鲜香菇、烤鳗鱼和茶叶的检测项目标准分别从38项、25项、89项增加到285项、112项和276项。

严格的限量标准,增加的检测项目可视为世界上最苛刻的规定。

(3)强制技术标准增多

在绿色技术标准体系中,有很多是自愿标准。

如各项环境标志认证,都以生产者自愿为原则,不属于申请原则,不属于强制性措施。

但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不少进口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制定了许多强制性要求。

例如,进入德国的电器用品必须符合DVGR标准,机器、工具、家用电器、运动设备、玩具等,必须遵守德国承认的有关安全的机器工程条例。

(4)开始涉及产品生产加工的整个过程

一些国家不仅对产品的本身提出环保要求,还对产品设计开发、原料投入、生产方式、包装运输,甚至厂房、操作人员卫生条件等各个环节提出环保要求。

例如美国建立了HACCP管理系统,对出口到美国的农产品。

从包装、种植、收获、运输到直销的全过程进行限制。

2.绿色壁垒已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争端的重要领域,绿色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在2001年3月15日SPS委员会上,秘书处汇报了80多个对贸易有影响但有争议的案例。

在这些案例中,23个涉及食品,28个涉及动物健康与疾病;27个关于植物健康。

由此可见,绿色壁垒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争端的重要领域。

二、广东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

广东农产品出口贸易在全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中居于出口大省的地位。

多年来,广东农产品出口总额一直位居全国首位。

2008年广东农产品出口总额曾低于山东而屈居第二。

但近5年广东农产品出口总额达202159亿美元,仍位居各省市之首。

(一)广东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总量特征

广东近几年的农产品出口总量一直在增长,但是增幅还未能使出口量达到全国第一。

2010年,广东省农产品出口19.30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6.8%。

自2008年开始,广东省农产品进出口开始出现贸易逆差,至2006年进出口逆差达到3.15亿美元,2007年进一步扩大到4.33亿美元。

近年来,广东省的外贸出口总值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农产品出口也连年增长,但农产品出口总值占广东外贸出口的比重却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从2007年占2.5%逐步下降至2009年的1.6%。

广东省主要农产品海关出口情况(万美元)

产品类别

2005

2006

2007

2008

2010

活动物

14286

14912

11480

8793

8459

冻畜牧肉

5622

5330

4024

2814

2863

23066

35850

35427

58278

53451

12400

13258

19274

24676

22104

4138

3927

7245

12622

10948

3036

3514

3677

4324

9809

资料来源:

根据《广东农村统计年鉴》2010年数据整理

(二)出口产品的结构特点

水产业、园艺业、畜牧业为农产品出口贸易的主导产业水产业、园艺业、畜牧业是广东农产品出口的主导产业,2008年三个部门出口总额占农产品出口额的比例分别为28.1%、19.8%和14.4%。

水产业:

水海产品出口趋势呈先降后升的走势,年出口额在5亿美元左右,最高年份是2007年,达7.54亿美元,最高的年份是2007年,出口额为4.00亿美元,之后逐渐回升,到2009年水海产品出口额达到7.53亿美元。

园艺业:

蔬菜年出口金额达1亿美元以上,2006年2007年出口一直呈下滑的趋势,2008年起开始回升,到2006年我省蔬菜出口数为75.83万吨,金额1.79亿美元。

水果年出口总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2007年以来出口趋势与蔬菜一样一度呈下降走势,到2009年起出现恢复性增长,到2010年出口量28.01万吨,出口金额为8622万美元。

花卉出口趋势稳中有升,2003年花卉出口金额首次突破1000万美元,到2005年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势态,出口额达1794万美元。

茶叶出口较为平稳,在2003至2011八年中,有七年出口金额都保持在3000万美元左右,2008年出口最多,为3744万美元,最少的是2007年,为2917万美元。

畜牧业:

活动物2007年以来呈单边下滑趋势,2009年出口金额2.11亿美元,到2008年只有1.26亿美元。

肉及食用杂碎出口金额相对稳定在7000万美元左右,2008年出口金额为5517万美元,到2009年增长到7005万美元。

乳品、蛋品等出口表现较为平稳。

(三)农产品出口市场地区分布

2007年广东农产品出口额按洲分布为,亚洲28.26亿美元91.90%、北美洲1.22亿美元占3.97%、欧洲1.04亿美元占3.37%、拉丁美洲0.05亿美元占0.15%、大洋洲0.12亿美元占0.38%、非洲0.07亿美元占0.22%,其中亚洲占比较大的份额,而北美洲次之。

到2008年,农产品出口额按洲分布为:

亚洲20.86亿美元占77.76%,北美洲4.13亿美元占15.40%,欧洲1.14亿美元4.27%,拉丁美洲0.17亿美元占0.64%,大洋洲0.34亿美元占1.26%,非洲0.18美元占0.68%。

可见,在农产品出口市场中,亚洲市场的市场份额下降,北美洲市场的市场份额明显上升,而其它洲的市场份额也有所增长,出口市场呈现多元化趋势。

然而,广东农产品出口主要依赖港澳和东南亚市场而欧美市场份额过的总体格局并没有根本的改变。

按出口国别和地区分,2006-2009年广东农产品出口总额前10大市场依次为香港、日本、美国、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印尼、泰国和韩国。

2007-2010年出口到香港地区的农产品总额为104.24亿美元,位居第一,但出口额呈下降趋势,从2009年的18171亿美元下降到2010年的13.03亿美元。

出口到美国的贸易额从2008年开始大幅增长,2010年比2008年增长138.8%,2009年又比2008年增长了一倍多,达到3.87亿美元。

按2008年的农产品出口额计,前10大市场依次为香港、美国、日本、印尼、澳门、马来西亚、新加坡、台湾、泰国和韩国。

长期以来,广东农产品对香港、澳门出口均占出口值六成以上。

除港澳市场外,近年来广东农产品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也取得了良好成绩,农产品出口范围已扩大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绿色贸易壁垒对广东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一)广东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与特点

虽然广东近年来农产品和海水产品的出口额持续增长,但因质量安全问题达不到国外市场的要求。

“绿色壁垒”使广东的农产品和海水产品频频被限制进入国外市场。

1.广东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

(1)极其严格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

农药残留指由于使用农药而导致的在食品、农产品或动物饲料中残留的一定物质,包括具有明显毒性的农药的任何派生物,如转换产品、代谢产品、反应产品以及杂质。

最大残留限量是指在生产或保护商品的过程中,按照农药使用的良好农业规范使用农药后,允许农药在各种食品和动物饲料中或其表面残留的最大浓度。

为了减少国际贸易间的纠纷,做到各国农业残留最大限量能互相兼容,FAO\WTO食品法典委员会(CAC)下设两个专门负责制定和协调农药残留法规和食品中农药最高残留量的组织:

农业残留专家委员会联席会议(JMPR)以及农药残留法典委员会(CCPR),JMPR负责农药安全性毒理学学术评价,只修订农药每日允许摄入量,仅从学术上评价各国政府、农药企业、公司提交的农药残留试验数据、市场监测数据,提出评价。

CCPR负责提交进行农药残留和毒理学评价的农药评议优先表。

尽管农药残留最大限量标准的制定是以毒理试验和农田间试验为基础,但由于不同国家生态环境不同,农药的生产、使用水平不同,日常饮食结构不同,加之处于维护本过贸易利益的需要,因而各国之间标准不尽相同,甚至在某些农药残留限量值上有教大的差异,往往成为国际贸易中的壁垒。

随着人类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卫生的日益敏感以及各国农产品和检测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美、日、欧等主要发达国家对进口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量限制越来越高。

我省是农业出口大省,农业出口量逐年增加,2008年广东出口农产品19.4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7.3%,今年上半年广东出口农产品10.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12.4%,但在出口是遭遇农药残留而退货的事例屡见不鲜。

例如省种茶业中常用的近60个品种的农药在欧盟各国是被禁用的,使用、喷洒这些农药的后果之一就是导致全省的茶叶出口逐年萎缩,正逐步被欧盟设置的绿色壁垒挤出那里的市场。

欧盟已于2009年12月31日起正式禁止320种农药在欧盟各国生产和销售,其中涉及我国正在生产、使用以及出口的农药达60多个品种。

由于这60多个品种的农药中不少是广东省种植业中常用的,使用、喷洒这些农药的农产品出口到欧盟就会受到影响。

以传统出口的茶叶为例,广东对欧盟的茶叶出口逐年萎缩,逐步被欧盟设置的绿色壁垒挤出那里的市场。

(2)严格的检验检疫措施

发达国家往往通过立法对进口农产品实施严格的检验检疫措施。

例如:

日本也不断加强对我国水产、蔬菜的检查检疫,2008年9月9日日本开始实施新的食品卫生法修正案,直接造成我国农产品对口出口大幅度下降。

2009年广东对日出口肉及食用杂碎229万美元,同比大幅下滑49.2%,蔬菜出口21万美元,下滑21.5%。

2009年4月,日本以从中国出口鳗鱼中检出药残超标为由,对中国产鳗鱼实行进境后48小时吊水并抽检12种药物残留,造成去年广东对日出口鳗鱼产品同比下滑7.4%,其中活鳗鱼产品出口31万美元,更是大幅下滑52.0%,给广东水产养殖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美国是广东特产岭南佳果——荔枝的很大的市场,然而其对进口荔枝的检验检疫要求近乎苛刻:

不能带有活虫、树叶,果柄不能超过10厘米,农药残留不能超过一定的限量;美国对于进口荔枝的冷处理标准更是非常苛刻,必须在摄氏1度的恒温下需要连续存放15天。

这些苛刻要求对广东荔枝出口的影响非常大,2008年全年广东出口到美国的鲜荔枝仅139吨,金额为10.7万美元。

(3)绿色标签和包装的要求

日本、欧盟和美国对食品包装材料及包装标签要求十分严格,如包装物要节约能源、无废弃物产生、绝对不污染环境等,标签要求有图形、图案标明和文字说明。

甚至对包装的密封性、包装标识的颜色、货物运输方式、计量单位等都提出特殊的要求。

在广东省农业出口包装来看,长期以来,我省农产品生产比较重视产前和产中的栽培,广东省农业出口包装在技术上还没有赶上先进国家的水平,而且在经济因素来看也直接导致了绿色包装的发展之后,如以各种新型绿色餐具为例,纸浆模塑餐具的一次性设备投入成本较高(年产3000万只餐盒,投资在300万元上),大部分为间歇生产,成品率低,合格产品成本至少在0.30元/只。

植物纤维(稻麦壳)餐具从成本看.在目前所有发泡聚苯乙烯的替代产品中占优势,但每只盒(无盖)仍在0.20元以上。

目前,光/生物降解聚丙烯餐具是除纸浆模塑餐具以外,一次性发泡聚苯乙烯餐具替代产品中最具生产规模的一种,其成本约为0.20元/只。

纸板餐具的成本较高,每只盒在0.40元以上。

淀粉类餐具成本大多在0.20元/只以上,而一次性发泡聚苯乙烯餐具成本仅为0.07元/只。

2.广东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壁垒的特点

(1)农产品的农业残留标准和检测标准越来越高

发达国家对农产品中涉及人类安全、生命健康和环保的检测项目越来越多,同时检测标准也越来越高。

如2010年湛江水产品出口量突破13万吨,货值7亿多美元,同期分别增长11.11%和21.67%,创下历史新高。

一项项数据昭示着湛江蓬勃发展中的水产行业。

但不可否认的是,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湛江的水产行业曾处于粗放生产阶段,分散养殖、松散管理,加工企业整体水平也参差不齐。

特别是入世以来,受国外技术壁垒的影响,湛江水产品“走出去”的道路可谓荆棘丛生。

2008年,中国对虾出口遭遇美国反倾销调查;2009年,美国、欧盟、韩国等主要进口国出台更加严厉的药物残留检测标准;2006年,日本正式实施“肯定列表制度”;2007年,美国对我水产品实施自动扣留措施。

(2)广东省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受限越来越多

发达国家对我国农产品设限制具有明显的选择性,针对的是这些国家具有竞争劣势而我国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

在广东地区,岭南水果是主要出口的农产品之一,在美国、日本等国家是很具冲击力的。

所以这些国家对我省的水果出口标准也非常苛刻,如美国是广东荔枝出口的主要市场之一,它要求荔枝不能带有活虫、树叶,果柄不能超过10厘米,农药残留不能超过一定限量,必须在1℃的恒温下可连续存放15天。

水果等农产品要进入韩国,我国检疫部门需提供《病虫害发生总目录》,韩方要派专家到中国来实地考察,才能签署两国的检疫协定,中方按正常贸易方式向韩国出口产品。

(3)带有歧视性质

以我省茶叶出口为例,目前欧盟设立的茶叶农残标准中有相当一部分限制农药是其本地区根本不可能用到的,如聚脂类农药主要是我国在使用,目前我国使用的这类农药大多数是由日本进口的,所以欧盟设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