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册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二2年级上册全册 优质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2173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01 大小:1.8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册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二2年级上册全册 优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1页
全册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二2年级上册全册 优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1页
全册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二2年级上册全册 优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1页
全册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二2年级上册全册 优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1页
全册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二2年级上册全册 优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1页
全册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二2年级上册全册 优质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1页
全册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二2年级上册全册 优质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1页
全册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二2年级上册全册 优质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1页
全册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二2年级上册全册 优质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1页
全册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二2年级上册全册 优质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1页
全册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二2年级上册全册 优质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1页
全册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二2年级上册全册 优质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1页
全册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二2年级上册全册 优质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1页
全册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二2年级上册全册 优质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1页
全册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二2年级上册全册 优质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1页
全册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二2年级上册全册 优质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1页
全册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二2年级上册全册 优质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1页
全册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二2年级上册全册 优质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1页
全册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二2年级上册全册 优质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1页
全册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二2年级上册全册 优质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1页
亲,该文档总共20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册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二2年级上册全册 优质教案.docx

《全册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二2年级上册全册 优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册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二2年级上册全册 优质教案.docx(20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册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二2年级上册全册 优质教案.docx

全册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二2年级上册全册优质教案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全册教学设计

 

学校名称:

XXXX学校

学科:

XXXX

教师姓名:

XXXX

 

XXXX小学教务处制

20XX年X月X日

 

教学课题

课文1.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会写9个新字,理解新词。

2.仔细看图,讲述图意,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表态能力。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要保护青蛙。

5.回答课后问题。

完成课后有关词句练习。

能准确用文中动词说句子。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

2.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正确理解运用文中动词。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并体会课文中出现的表示动作的词在运用上的准确性。

2.通过朗读体会童话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前置性

作业

(预习作业)

1.读通课文,至少读3遍。

2.划出生字新词,进行口头组词识记。

3.查找了解小蝌蚪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

集体备课(备课组)

二次备课(个人)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二、引导看图,整体感知

 

三、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四、课堂练习

一、复习检查,导入课文

二、深入课文,了解过程

 

三、拓展迁移,角色朗读。

第一课时

1、猜谜语

①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

(小蝌蚪)

②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

(青蛙)

2、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是一家人吗?

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呢?

难怪小蝌蚪连自己的妈妈都不认识。

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小蝌蚪去找妈妈吧!

3、板书课题。

小蝌蚪找妈妈

1.图片中,哪些是小蝌蚪?

小蝌蚪在什么地方?

(指名看图)说说小蝌蚪的样子。

(学生试说:

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黑的,长着长尾巴。

2.关于小蝌蚪,你知道什么?

请与你的小组成员分享。

2.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

(鲤鱼乌龟)教师相机板书:

乌龟

  

1.老师提出要求,对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读懂。

读后想一想:

小蝌蚪是什么样的?

青蛙长得什么样?

小蝌蚪怎样长成青蛙的?

1)自由读课文

2)生交流小蝌蚪的变化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学习生字新词。

(1)同桌互相读一读,相互正音。

(2)小组说说生字的结构特点,交流识记方法。

(3)指名说哪些字要注意写好哪些笔画以及结构上要注意什么。

师小结。

(4)分小组组词

3.游戏巩固,开火车读词语

1.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1.认读生字新词。

2.听写词语

3.指名说说小蝌蚪和青蛙的样子。

1.导读第1自然段

(1)课文里是怎么描写小蝌蚪的呢?

边读边拿笔画出来(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学生一边回答,老师一边画。

  

(2)小蝌蚪现在在做什么呀?

(快活地游来游去)

(3)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我们也来快活地读读书,请齐读第一段。

2.学习第2~5自然段

看课件的演示:

(1)小蝌蚪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是怎样变的呢?

找出小蝌蚪身体发生变化的句子,用“~~~~”勾划出来,并标上序号。

(2).生汇报:

a.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

)(师贴长后腿的画于黑板上)

b.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前腿。

)(师贴长后腿的画于黑板上)

c.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

)(师擦去长的尾巴,画上短尾巴。

3.小蝌蚪历尽艰辛找到了妈妈,其中多亏了谁的帮助?

(鲤鱼和乌龟)师贴图

(1)学习第2自然段

引读:

小蝌蚪游哇游,正好看见……这时,他们会有什么想法?

于是,就——迎上去,问……

为什么要“迎上去”?

看课件理解,再说一说。

请生上台表演。

指导朗读,读出小蝌蚪主动热情、有礼貌的语气。

(同桌互问互答,师生读等)

小蝌蚪从鲤鱼妈妈那打听到自己的妈妈长得有什么特点?

过渡:

于是,小蝌蚪告别了鲤鱼妈妈和小鲤鱼,继续寻找自己的妈妈。

(2)学习第3自然段

引读:

它们游哇游,看见了一只……连忙……叫……

 为什么小蝌蚪会把乌龟误认成他们的妈妈?

表现出怎样的心情?

(急切)

 你从哪些词看出很急切?

(连忙、追上去)

 为什么不用“迎上去”而用“追上去”了?

生自由说。

 看课件理解,再说一说。

请生上台表演。

 指导朗读,读出急切的语气。

(分组轮读,师生接读等)这一次,小蝌蚪可认错了。

不过他们不灰心,因为他们又从乌龟那知道了妈妈样子的更多特点,除了“四条腿,宽嘴巴”,还有……

  过渡:

于是,他们充满了信心,继续找妈妈,他们相信这一次一定能找着自己的妈妈。

(3)学习第4段

  引读:

小蝌蚪游啊游,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

嘿,这一次可要仔细看看,是不是像鲤鱼妈妈和乌龟说的那样,可别再认错了。

他们仔细一看,那只大青蛙披着……

一定是自己的妈妈,于是就不慌不忙地游过去,十分肯定地叫道……

这时,小蝌蚪的心情怎样?

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这一次,不用“迎上去”、“追上去”,而用“游过去”呢?

生自由说。

(请生上台表演这三种情况)。

(4)学习第5自然段

引读:

青蛙妈妈见到了自己的小宝宝也非常高兴,笑着说……

小青蛙听到妈妈的召唤是怎样做的?

齐读第4段最后一句话(指导读好“蹬、跳、蹦”,突出青蛙动作的敏捷),做动作读一读。

3、排列顺序:

 ( )小蝌蚪的尾巴变短了。

 ( )小蝌蚪又长出了两条前腿。

 ( )小蝌蚪甩着长长的尾巴游来游去。

 ( )小蝌蚪的尾巴不见了。

 ( )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

4.你想对小蝌蚪说些什么?

1.填空完成,并找出动词说句子。

()大大的脑袋,()的身子,甩着()尾巴。

()大大的嘴巴,四条腿,披着(),露着(),鼓着()。

2.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你来猜一猜这个故事为什么要到我们的课文里来?

(或读了课文你学到了什么)

教育意义:

要保护青蛙,知道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看待事物要正确,不要听到一点就判断事物。

3.分角色朗读

 

板书

设计

1.小蝌蚪找妈妈

披着碧绿的衣裳

鼓着大大的眼睛

露着雪白的肚皮

天天去捉害虫

小蝌蚪     →    变    →    青蛙

大脑袋 → 长了两 → 长了两 → 尾巴 → 不见

黑灰的身子  条后腿   条前腿   变短   尾巴

长尾巴    ↓     ↓     ↓

找妈妈 → 鲤鱼 → 乌龟 → 大青蛙 

 

作业

设计

1.按要求预习

2.抄写生字词

3.完成本课小状元

 

教学

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有关动物的课文,从不同角度带领我们走进了一个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动物世界。

在这一课文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预设丰富多彩的教学环节与内容,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到动物世界的奇妙。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

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

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本课的巧妙在于将一个科学知识很自然地蕴涵于一个生动的小故事中,其特点如下:

(1)思路清晰,主线分明。

(2)语言优美,生动形象。

(3)情节生动,趣味性强。

(4)插图精美,有助教学。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和一个部首,会写8个字,掌握“皮”字的笔顺;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完成课后有关词句练习;

4、能说出趋向动词的不同用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回答课后问题。

初步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2、仔细看图,讲述图意,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表态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了解小蝌蚪变化,成长的过程。

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2、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要保护青蛙。

【教学重点】

1、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2、正确理解动词。

【教学难点】

1、认识和书写生字及部首;

2、了解小蝌蚪变化,成长的过程;

3、引导学生理解“迎”、“追”、“跟”的动作。

1、多媒体课件;

2、青蛙、鲤鱼、乌龟、小蝌蚪的头饰;

3、蝌蚪贴图、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猜谜语。

大脑袋,圆肚皮,细尾巴,黑身子。

变变变…长出四条腿,丢了细尾巴。

吃饱了,呱呱呱,抓害虫,顶呱呱。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蝌蚪找妈妈》。

(板书:

小蝌蚪找妈妈)。

3、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

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

它在哪?

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二、预习检查:

绿色身体甩着快活

食物阿姨大叫头顶

变短肚皮低头已经

他们追上去

三、引导看图,理清故事:

1、图片中,哪些是小蝌蚪?

小蝌蚪在什么地方?

(指名看图)说说小蝌蚪的样子。

  (学生试说: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2、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后腿。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第一、二幅图)

1、鲤鱼迎上去

2、对话:

“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

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3、通过回答以上问题,揭示了第一自然段内容。

齐读第一自然段。

4、提问:

从鲤鱼妈妈的口中,小蝌蚪了解到妈妈有什么特点?

(反馈:

四条腿,宽嘴巴)

5、师:

小蝌蚪照着鲤鱼妈妈的话,继续找妈妈。

(出示第三、四幅图)

1、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

2、师:

过了几天,小蝌蚪又有了什么变化?

(长出了两条前腿)。

放课文第三段录音。

3、这次,它们又遇到了谁?

(乌龟)。

它们是怎么样做的?

(追上去喊妈妈)

4、区别“迎”和“追”的动作。

5、小蝌蚪为什么会叫乌龟妈妈?

(联系前面的内容,学生反馈)。

乌龟是小蝌蚪的妈妈吗?

(不是)那乌龟是怎么对小蝌蚪说的?

(指名读一读)。

引导学生想象:

听了乌龟的话,小蝌蚪心里会怎样想?

6、分角色朗读。

指名上台表演。

7、师:

小蝌蚪错把乌龟当成妈妈,它们又照着乌龟的话去找妈妈了(激趣法)

(出示第五、六幅图)

1、师:

过了几天,小蝌蚪变成什么样了?

(根据投影回答)(小蝌蚪的尾巴变短了。

)它们又遇到了谁?

(根据投影回答)(青蛙)那它是什么样子的?

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四条腿,宽嘴巴,头顶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提问法)

2、小蝌蚪叫了什么?

青蛙妈妈说了什么?

(听课文第四段录音)

“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

3、那小蝌蚪现在高兴吗?

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4、分角色朗读。

指名上台表演。

5、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a.师,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小蝌蚪的尾巴不见了,天天跟着妈妈去捉害虫)

b.通过读最后一自然段,理解小蝌蚪的形体裁变化,(尾巴不见了)(也就是终于长成了青蛙)。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知道了小蝌蚪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然后尾巴变短了,最后尾巴不见了,变成了青蛙的过程。

六、布置作业:

掌握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1、在课文里找出生字,画下来,读一读,相互正音,玩摘苹果游戏。

2、同桌相互说说生字的结构特点,然后写一写:

蝌蚪群腿宽嘴龟

二、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1、蝌蚪,kēdǒu,都是左右结构,虫字旁。

2、群,qún,13笔,左右结构。

3、灰,huī,6笔,半包围结构,右下是“火”。

4、腿,tuǐ,13笔,左右结构,右边是退。

6、姨,yí,9笔,左右结构,左边女字旁,右边夷字边。

注意“女”作偏旁时,横不要出头。

7、宽,kuān,三拼音,10笔。

8、嘴,zuǐ,要读准平舌音,注意写好右边的笔画。

9、龟,guī,7笔,注意下边的写法。

摆,bǎi,左右结构,13笔,追,zhuī,翘舌音,9笔。

要写好右边。

10、肚,dù,左右结构,7笔。

鼓,gǔ,左右结构,13笔,注意写好右边的笔画。

11、听写:

蝌蚪一群灰色乌龟宽嘴巴鼓眼睛

12、说说小蝌蚪是怎样一步一步变成青蛙的——开始什么样?

后来呢?

教师板书:

大脑袋 黑灰色 长尾巴→长两条后腿 长两条前腿尾巴变短 尾巴不见了→脱掉了尾巴→换上了绿衣裳。

三、课堂练习:

1、照样子说词语:

碧绿的衣裳长长的尾巴

2、说一说,画一画。

四、课后反思:

1、师:

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知道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全过程,还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所以我们要保护它。

2、我们在帮助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吗?

学生总结(自由发挥)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拓展延伸:

1、讨论:

你从小蝌蚪身上学到什么?

2、思考:

要是自己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与父母走失了,你会怎么办?

3、调查:

一只青蛙一年要吃掉多少只害虫?

为了让我们的青蛙朋友生活得更舒适安全,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六、板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长出两条→长出两条→尾巴变短了→尾巴不见了(变成了青蛙)

小蝌蚪     →    变    →    青蛙

大脑袋 → 长了两 → 长了两 → 尾巴 → 不见

黑灰的身子 条后腿   条前腿   变短   尾巴

长尾巴    ↓     ↓     ↓

找妈妈 → 鲤鱼 → 乌龟 → 大青蛙 → 捉害虫

(迎)(追)(游)(跟)

鲤鱼乌龟青蛙捉害虫

略。

 

《我是什么》

水,是生命之源。

没有水,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水,是人们生活中天天离不开的东西。

云、雨、雪等是人们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我们很少把水和它们联系起来,琢磨其中的变化规律和科学道理。

这篇拟人的科学短文,以朴实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

诵读本文,你会不知不觉地走进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自己仿佛也成了千变万化的“水”:

先乘着阳光到空中飘浮,连片为云;遇冷凝结,或为雨,或为雹,或为雪;落在地面,就在“家”(江河湖海)中睡觉、散步、奔跑、跳舞。

水为人类做了许多好事,也做了很多坏事。

要完全降伏它,还需要我们付出艰苦的努力。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浮、雹、暴等11个生字;

2、会写冲、晒、池等8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

2、要养成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的习惯。

【教学重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通过朗读课文、视频动画、图片、做动作等方法了解自然界中的水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变化成各种不同形态。

【教学难点】

1、认识本课生字;

2、知道水的变化。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挂图

1、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猜谜语

忽然不见忽然有,

像虎像龙又像狗。

太阳出来它不怕,

大风一吹它就走。

线儿有粗又有细,

上接天来下接地。

落在水里无踪影,

庄稼见了笑嘻嘻。

大小珍珠光又亮,

噼里啪啦从天降。

小孩捡起捧在手,

慢慢变成水一汪。

白色花朵无人栽,

无叶无根又无枝。

一夜北风遍地开,

此花源自天上来。

2、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魔术师,他的魔术水平非常高超,但是他用了一个小魔术把自己藏在课文里面了,想要认识他的小朋友要到课文里面去找他,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

我是什么

【此环节以魔术师作为导入,引起学习的兴趣】

3、伸出小手,跟老师书写课题。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生字:

1、同学们,你们听出来我是什么了吗?

哦,原来是小水珠啊!

(板书:

打开小水珠图片),多么可爱的小水珠啊,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学着老师的样子去跟可爱的小水珠打个招呼吧。

注意: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开始吧!

【朗读是活动,是赋予作品生命。

而老师好的示范朗读能让学生产生一种涌动,感受朗读的魅力。

此环节,培养学生认真倾听认真看书的好习惯】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我”究竟是什么?

3、你从课文的哪些句子中看出了“我”是水。

师:

原来藏在课堂上的小魔术师就是水呀!

4、课件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5、去拼音开火车读生字。

6、认读词语。

三、检查生字词:

1、检查生词。

fúbáobàozào

漂浮冰雹暴躁

guàngàiqìyānmò

灌溉机器淹没

jiahuǐzāi

庄稼冲毁灾害

2、检查生字。

伸手会做(  ),

有水能洗(  ),

着急跺脚就暴(  )。

3、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冲、池、浮、黑”四个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水娃娃真有趣,不仅生活中会变,而且生活中也会变,仔细观察“冲”“池”“黑”你发现了什么?

是呀,水娃娃真顽皮,在“冲”字里变成了两点水,在“池”字里变成了三点水,在“黑”字里又变成四点底。

下面我们来学习“冲”、“池”这两个字。

(2)观察“冲”这个字,写好这个字需要注意哪几笔。

同学领写——练习三个

(3)观察“池”这个字,写好这个字需要注意哪几笔。

同学领写——练习三个

【设计意图:

在学生自主发现的基础上,老师再次强调重点笔画和需要注意的地方,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根据学生的喜好指导写一个字。

四、课文讲解:

1、出示名子“我会变”,读了这句话,你想知道什么?

2、自由读课文1---2自然段,说说我先变成了什么?

是怎么变的?

变成云:

(1)指名读;

(2)在平常的生活中你都见过怎样的云呢?

(理解白衣服、黑衣服、红袍);

(3)请大家一起来看看我们漂亮的衣服吧!

(出示课件)喜欢吗?

教师配乐读;

(4)带着喜爱的感情咱们一起来读。

(5)有时候我穿着白衣服,有时候我穿着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

人们叫我“云”。

变成雨、雪、冰雹:

(1)师:

水会变,变成气,升到空中又变成——(云),它还会变吗?

变成什么?

它们是怎样回到地面上的?

(2)课件出示填空(同桌互相讨论)

雨            打

冰雹 落

雪        飘

(3)理解打、落、飘,并指导朗读;

3、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观察图片,理解:

散步奔跑在大海里跳舞,唱歌,开大会。

(2)除了在池子里睡觉,咱们还可以去哪呢?

你为什么想去那呢?

(3)指导读出小溪的悠闲,江河的你追我赶、海洋的热闹;

(4)指名读——小组读——引导背诵。

4、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师:

小水珠们有着多样的变化和丰富多彩的生活,那它们的性格又是怎样的呢?

默读第4自然段;

(2)理解温和、暴躁;

(3)温和的时候做什么?

暴躁的时候做什么?

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却很暴躁。

我做过好事,灌溉……我也做过许多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害。

人们想出种种办法管住我,让我只做好事,不做坏事。

(4)课件播放(浇灌田地、发动机器、淹没庄稼、田地);

(5)男女合作读;

(6))齐读第4自然段。

5、课文延伸。

凉爽的早晨,我变成可爱的小水珠,在花瓣上滚来滚去。

人们管我叫“”。

寒冷的早晨,我给小草贴上一层薄薄的冰晶,人们又叫我“”。

大自然真是太奇妙了。

人们都想了一些什么办法让我只做好事不做坏事?

课件展示只做好事不做坏事的图片。

四、课堂小结:

课文学到这,我们知道了水不仅会变,而且还可以帮助人们做事,勤劳智慧的人们也想出了各种办法来治理水,让我们很好的利用水,保护水。

让我们一起和水交上好朋友吧!

略。

《我是什么》教案

【教材分析】

《我是什么》是一篇常识性课文。

本课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的利弊关系。

课文内容生动有趣,语言朴素而生动,是一篇寓科学知识于趣味故事的优秀教材。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知道只有合理地利用水资源才能造福于人类的道理,从而达到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观察大自然的能力的目的。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本课设计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的理念,采用“猜谜语”这种儿童喜爱的、感兴趣的而且易于接受的形式,导入教学。

为学习后面的学习激起了强烈的渴望。

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人有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

力求采用自主、合作地学习方式围绕“水是怎样变成雨、雹和雪”这一问题来展开探究并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分享学习之乐。

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

【教学目标】

1.会认“晒、极、傍”等14个生字,会写“变、片”等9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知道汽、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变化形成的……

【教学重难点】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知道汽、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变化形成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出示课题:

我是什么

2.师:

“我是什么?

”该怎么读,请大家读一遍。

到底是什么呢?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条谜语,你能猜出谜底吗?

3.师说出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中看不见”。

4.我们一起去学习课文,看看课文是怎么介绍的?

[设计意图:

采用“猜谜语”这种儿童喜爱的、感兴趣的而且易于接受的形式,导入教学。

为学习后面的学习激起了强烈的渴望。

]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生词在课文里圈出来再多读几遍。

2.出示带拼音生字词语:

飘浮、晒太阳、冰雹、池子、暴躁、冲动、灌溉、淹没、灾害、机器、毁坏

3.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同桌不会的利用拼音互相教一教。

4. 去拼音互相认读,然后用我们学过的方法记一记生字。

5.说说你是怎样记忆生字的?

“灾”、“晶”、“毁”“冷、冰、冲”

6.(出示生字生词卡片)指名读,其他同学跟着读。

7.再读课文,说说我是什么?

你是怎么知道的?

还有其他的吗?

8. 师小结过渡:

原来“我”就是水呀!

瞧,多可爱的小水珠呀!

它还会变呢!

你们愿意做小水珠吗?

(愿意)那好,今天咱们都是可爱调皮的小水珠了。

三、精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让学生找出水能变成什么。

1. 小水珠可调皮了,它能在我们身边让小朋友难以认识哦,你们知道这调皮的小水珠会变成什么吗?

赶紧轻声读读第一、二自然段。

2. 谁来说说调皮的水珠能变成什么?

是怎么变的?

生:

变成汽。

生:

变成云。

生:

变成雨、雹子或雪。

3. 出示句子:

我会变,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汽。

升到天空,我又变成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飘浮。

4.多神奇呀!

你喜欢变成云吗?

为什么?

(它能穿不同颜色的衣服,可漂亮了呢)我们一起去看看美丽的云彩吧。

生1:

我在早上和中午的时候穿“白衣服”。

生2:

我在下雨前和晚上时穿“黑衣服”。

生3:

出现朝霞和晚霞时,我穿上“红袍”。

(分别出示不同的云彩图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