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基础知识练习一十教师版09.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504560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2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基础知识练习一十教师版0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九年级上基础知识练习一十教师版0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九年级上基础知识练习一十教师版0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九年级上基础知识练习一十教师版0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九年级上基础知识练习一十教师版0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九年级上基础知识练习一十教师版09.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九年级上基础知识练习一十教师版09.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九年级上基础知识练习一十教师版09.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九年级上基础知识练习一十教师版09.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九年级上基础知识练习一十教师版09.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九年级上基础知识练习一十教师版09.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九年级上基础知识练习一十教师版09.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九年级上基础知识练习一十教师版09.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九年级上基础知识练习一十教师版09.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九年级上基础知识练习一十教师版09.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九年级上基础知识练习一十教师版09.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九年级上基础知识练习一十教师版09.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九年级上基础知识练习一十教师版09.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九年级上基础知识练习一十教师版09.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九年级上基础知识练习一十教师版09.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基础知识练习一十教师版09.docx

《九年级上基础知识练习一十教师版0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基础知识练习一十教师版09.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上基础知识练习一十教师版09.docx

九年级上基础知识练习一十教师版09

2015九年级(上)基础知识练习

(一)(教师版)2015.09

01[2015西城期末]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

(2)题。

“新国剧”汲取上世纪20年代“国剧运动”的精髓,着眼于探索话剧民族化的途径。

“新国剧”细致入微的表演处理,变(huàn)莫测的舞台灯光,别出心裁的道具设计,使中国话剧的表现形式(huàn)然一新。

但“新国剧”承载的仍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观众不仅可以随剧情感受中国传统哲学精神,还可能在话剧舞台上欣赏到戏曲唱腔,领略到书法魅力。

①,使“新国剧”获得了独特的艺术功效,而这种艺术功效仍将进一步促进文化的②。

(1)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画波浪线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汲取(xī)变换莫测B.汲取(jí)涣然一新

C.处理(chǔ)变幻莫测D.处理(chù)焕然一新

(2)根据语意,分别在横线①②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大量中国元素的运用②创新与继承B.①大量中国元素的运用②传承与发展

C.①由于运用大量中国元素②发展与传承D.①由于运用大量中国元素②继承与创新

2.汉字的某些偏旁在不同的字中有着不同的作用。

例如:

“分”这个偏旁,在“掰”字中表示该字意思与“分”有关,而在“忿”字中则表示该字读音和“分”相近。

下列汉字中的“门”这一偏旁的作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分)

A.阔B.闸C.闷D.阁

3.下列各组成语,全部来源于寓言故事的一项是

A.拔苗助长刻舟求剑滥竽充数B.杞人忧天毛遂自荐功亏一篑

C.得陇望蜀班门弄斧车水马龙D.唇亡齿寒不耻下问明察秋毫

4.在横线①②处分别填入诗句和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作为现存楹联最多的皇家园林,颐和园有不少皇帝亲笔书写的楹联。

比如涵远堂楹联“①,东洲云海落樽前”就是康熙的作品,上下联虚实相应,既空灵超脱,又气势磅礴。

霞芬室楹联是乾隆的作品,上书“窗竹影摇书案上,山泉声入砚池中②从视觉、听觉等方面给人以美的享受,整联构成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别有意趣。

这些楹联直接记录了当年最高统治者的造园意图、审美情趣与思想境界,是了解颐和园及当时时代风貌的重要线索。

A.①西塞山前白鹭飞②”B.①西村晨钟鸣古寺②。

C.①西山晴雪曙色新②,”D.①西岭烟霞生袖底②”,

5.学校特邀科学院王教授给同学们举办了航天知识讲座,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对航天科技的兴趣。

讲座结束后,不少同学还围着王教授交流想法,下列表述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A.学生甲:

希望您下次还能到贵校,再次为我们举办精彩的讲座。

B.学生乙:

王教授,我很欣赏您的讲座,您如果能讲得再生动点就更好了。

C.学生丙:

吃一堑,长一智,您的报告让我们体验到了科学的魅力,增长了才智。

D.学生丁:

听了您的讲座,我真期待中国宇航员能早日登上月球啊!

6.对下面文段中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①骤然,起舞。

②急管繁弦中,银光熠熠,剑影闪闪。

③公孙大娘忽而箭步跃起,犹如后羿射落九日;忽而飞腿翻腾,恰似天神驾翔飞龙。

④舞至高潮处,剑气直冲云霄,天地为之变色!

⑤剽悍的剑器舞,雄浑的大唐风,竟由一个美貌女子舞出,此情此景,怎能不令观舞者心醉神迷?

A.第②句“银光熠熠,剑影闪闪”运用对偶,句式短促整齐,写出了公孙大娘剑舞得迅疾而流畅。

B.第③句将公孙大娘箭步跃起的动作比作后羿射日和天神驾龙,形象地描绘出公孙大娘舞姿的优美。

C.第④句写剑气直冲云霄,天地为之变色,运用夸张突出了公孙大娘舞剑的气势如虹,不可阻挡。

D.第⑤句运用反问,强调美貌的公孙大娘竟舞出雄浑的大唐风,此情此景使观舞者受到了强烈的感染。

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1)

(2)

答案

分项给分

B

C

A

D

D

B

评分标准:

1

(1)选C给2分,选B或D给1分,选A不给分;其他各题每题2分,选错不给分。

2015九年级(上)基础知识练习

(二)

03[2015海淀期末]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3)题。

“茶”字的构造如此之美,人、草和树在一起,就是“茶”。

看古人书法中的“茶”字,宛如一位衣袂飘飘的少女,不由想象她明眸善睐的模样。

而念着“茶”字,就已经有感情在心中酝酿。

泡茶更是甲(美妙/神奇)的过程,水如瀑倾泻,茶随性曼舞。

唯有此时,茶才一展美姿,将多时裹藏的自身点点打开。

茶的舞不是痛苦的舞,而是痛快淋漓、乙(随波逐流/情不自禁)的舞。

在水汽蒸腾之中,茶将自己变成了真正的茶;而水也随着茶一并舒展,一道释放,在与茶的水乳交溶中改变了自身。

捧一盏茶,静静丙(品位/品味),那清幽的茶香仿佛弥漫了整个世界。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模样(mó)弥漫B.酝酿(niàng)弥漫

C.模样(mú)水乳交溶D.酝酿(rǎng)水乳交溶

(2)对“幽”字笔顺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幽”字的笔顺是:

B.“幽”字的笔顺是:

C.“幽”字的笔顺是:

D.“幽”字的笔顺是:

(3)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美妙随波逐流品味B.神奇随波逐流品位

C.神奇情不自禁品位D.美妙情不自禁品味

2.下列作家均为同一朝代的一项是(2分)

①杜甫②苏轼③王安石④吴敬梓⑤白居易⑥刘禹锡

A.①⑤⑥B.①③④C.②③⑤D.②④⑥

3.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1962年出版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稿》一书,重点介绍了罗广斌与杨益言合著的《红岩》、曲波的《林海雪原》等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B.有着优美原始生态的黔东南山区应该向哪个方向发展?

是当地政府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是要金山银山?

还是要绿水青山?

似乎鱼与熊掌不可得兼。

C.戚继光在抗倭战争中使用的“鸳鸯阵”是一种以小股步兵为主的战术,采用这种战术可以更好地在我国南方抗击海寇。

D.海上丝绸之路有三大航线:

一是东洋航线,由中国至朝鲜、韩国及日本;二是南洋航线,由中国至东南亚诸国;三是西洋航线,由中国至南亚、西亚、东非甚至美洲诸国。

4.依据语段内容,对画线病句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北京的胡同已有800多年左右的历史。

它绝不仅仅是城市的脉络,交通的要道,更是百姓生活的场所,京城历史文化发展演变的重要舞台。

每条胡同都有来头,其中的趣闻掌故,既反映了时代的风貌,②又书写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A.修改:

①北京的胡同已有800多年的历史②又书写着浓郁的文化氛围

B.修改:

①已有800多年左右历史的北京胡同②又蕴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C.修改:

①已有800多年左右历史的北京胡同②又书写着浓郁的文化氛围

D.修改:

①北京的胡同已有800多年的历史②又蕴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5.根据下面文字的内容和表达需要,在横线处补全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十年牵线,巧匠做好媒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

该工程于2003年12月开工,能工巧匠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做媒”,终于牵好了这条南水北调的“红线”。

这条输水干线跨越千里,从湖北丹江口水库引水,沿唐白河流域和黄淮海平原西部开挖渠道,在郑州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最后到达北京、天津,汩汩清流缓解了北方多个城市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局面。

A.丹江引水,京津清泉来B.输水北上,千里通渠长

C.千里开渠,南水泽北地D.一渠清水,润泽千万家

答案:

题号

1(5分)

2(2分)

3(2分)

4(2分)

5(2分)

(1)(2分)

(2)(1分)

(3)(2分)

答案

B

C

D

A

B

D

C

2015九年级(上)基础知识练习(三)

04[2015朝阳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共7分)

《战国策》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各国诸侯的事迹。

战国时期,群雄割据,时局动荡。

诸侯认识到人才是扩充实力的根本,于是

(变本加厉/费尽心思)地到处挖掘人才。

在这样的背景下,谋臣策士走上了历史舞台。

他们长于辞令,能言善辩,为了达到目的,言谈或夸饰铺陈,辞藻华丽;或针锋相对,语言犀利;或巧设寓言,善用比喻。

阅读《战国策》,我们既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②(风云变幻/变幻无穷),还可以欣赏到纵横之士说辞的强大魅力。

1.文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记载(zài)游说(shuō)长于辞令(zhǎnɡ)

B.记载(zài)游说(shuì)长于辞令(chánɡ)

C.记载(zǎi)游说(shuì)长于辞令(chánɡ)

D.记载(zǎi)游说(shuō)长于辞令(zhǎnɡ)

2.对画线字“达”的间架结构和书写的说明,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达”字是左右结构,书写时先写“”,再写“”。

B.“达”字是左右结构,书写时先写“”,再写“”。

C.“达”字是半包围结构,书写时先写“”,再写“”。

D.“达”字是半包围结构,书写时先写“”,再写“”。

3.根据内容,在横线①②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①变本加厉②风云变幻B.①费尽心思②变幻无穷

C.①变本加厉②变幻无穷D.①费尽心思②风云变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

(共6分)

月亮,是古人心目中的宇宙精灵,《史记·天官书》云:

“月者,天地之阴,金之神也。

”古代天子在春天祭拜太阳,秋天祭拜月亮。

人们不但在生活中崇拜月亮,在文学作品中也大量地描写、咏叹月亮。

以李白为例,流传下来的九百多首诗中,竟有三百二十多首与月亮有关。

古人为什么对月亮情有独钟呢?

大致原因有四:

一是月亮是离人类最近的天体,人们十分关注它;二是月亮有规律的形状变化,上弦、下弦、月亏、月满等,引来人们的好奇;三是月光的清和、明亮、素雅,符合中国人善良、平和、含蓄的性格;四是古代文人常常为了功名或生计,背井离乡,辛苦辗转,,于是以月寄情,生发出许多感人的诗句,耐人寻味。

4.根据文段内容,在横线处填写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所以特别向往“圆”的事物B.“圆”的事物特别让人向往

C.因为月亮的美丽,令人亲近D.只有美丽的月亮,令人亲近

5.结合文段内容,对画线句的表达效果,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2分)

A.写出月亮在夜空中活泼灵动的姿态。

B.表明月亮在古代人心目中如神明一般的地位。

C.写出月亮清和、明亮、素雅的特点。

D.表明月亮有成为人们抒发情感的载体的特性。

6.吃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习俗。

上初三的小明带着自制的月饼,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爷爷家过中秋。

一进门,爷爷就乐呵呵地说:

“我的乖孙儿来了,又长高了。

”在这个场合下,小明该说什么呢?

下列回答最恰当得体的一句是()(2分)

A.爷爷好。

才几天不见啊,我哪能长那么快,您一定是老眼昏花了。

B.爷爷,我在家量过,没长个儿。

这是我做的月饼,您快来尝尝吧。

C.妈妈,听到爷爷的话了吗?

回家赶紧给我量量,看我长高了多少。

D.那太好了。

爷爷您想我了吧?

这是送给您的月饼,是我亲手做的。

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C

C

D

A

B

D

评分

说明

选C:

3分

选B:

2分

选D:

1分

选A:

0分

选C:

2分

选A/D:

1分

选B:

0分

选D:

2分

选A/B:

1分

选C:

0分

选A:

2分

选B:

1分

选C/D:

0分

选B:

2分

选D:

1分

选A/C:

0分

选D:

2分

选B:

1分

选A/C:

0分

 

2015九年级(上)基础知识练习(四)

05[2015丰台期末]

1.“说好普通话,圆梦你我他”是第17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的主题。

目前,推广普通话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常见字的字音误读,请找出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

A.那块白玉雕琢细致,晶莹剔(tī)透,好似是女娲补天用的神石。

B.她已经有点懊悔了,不过因为性情太倔(jué)强,就是不肯认错。

C.以零容忍态度惩(chěng)治腐败,充分表明了中央反腐的坚定决心。

D.“校园阅读节”倡导师生共读好书,营造了浓厚的书香氛(fēn)围。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严峻震慑奔驰不屑置辩B.荒费戳穿蔑视众志成诚

C.秘诀蒙蔽侧隐拔山涉水D.谴责干躁严厉完壁归赵

3.下面这段文字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北京地铁的建设速度和发展成就令人瞩目,仅2014年一年就新建了四段轨道交通线,新增通车里程总计62公里。

地铁沿线的社区居民和商家成为首当其冲的受益者,体验到出行的便捷。

北京地铁的建设以低耗环保为原则,一些线路因地制宜设置节能坡,使列车进出站时自然减速、加速,从而达到低碳减排的目的。

地铁站点的装饰设计也别具匠心,各有特色,充分体现出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

A.令人瞩目B.首当其冲C.因地制宜D.别具匠心

4.2014年12月13日,是我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为铭记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激励同学们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学校举办了“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主题活动,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下列发言中,语言不得体的一句是

A.学生甲: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难道不该牢记历史吗?

B.学生乙:

我非常赞同设立国家公祭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不能不忘记历史。

C.学生丙:

要避免历史悲剧重演,我们还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继续增强国家实力。

D.学生丁:

我们应该珍惜和平,走和平发展道路,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丝毫不能懈怠!

5.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

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总建筑面积为270万平方米,比故宫大3倍,。

著名的祈年殿在最北方,是天坛内最宏伟的建筑。

天坛的建筑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还巧妙地运用了力学、声学、几何学原理,充分显示出中国古代建筑工艺的发达水平,。

①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处坛庙建筑群

②是明清两代皇帝每年祭天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

③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珍贵遗产

A.①②③B.③①②C.①③②D.②①③

6.语文课上,老师要求围绕“诗歌中的修辞使用”这一主题进行讨论。

下面是某小组同学的讨论记录,其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组员甲:

律诗讲究对仗,你看王维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对仗多工整!

一下就把塞外那种开阔、雄浑、壮观的景象都写出来了。

B.组员乙:

绝妙的对仗不光律诗里有,宋词里也不少呢。

比如晏殊《浣溪沙》里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对得多巧妙啊!

C.组员丙:

苏轼也是填词高手!

他善于用反问来加强语气,仅《水调歌头》这首词就有“明月几时有”、“今夕是何年”、“何事长向别时圆”三个反问句。

D.组员丁:

诗如其人,在《过零丁洋》里,文天祥用“人生自古谁无死”这个反问句,引出“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决心,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真让人敬佩!

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C

A

B

B

D

C

 

2015九年级(上)基础知识练习(五)

06、[2015石景山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6题。

①对联,又称楹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样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对联 A,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chǎnɡ),后历经北宋、明、清三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最终成为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对联对仗工整,韵律协调,言简意赅,意蕴丰富,雅俗共赏。

它营造出来的诗化的氛围像阳光一样,照进每一个国人的日常生活。

在一些古镇,我们看到的民间对联,虽然在格律上不那么讲究,但切合百姓实际,与古镇的环境 B, C。

比如一个作坊的对联“打金打银打世界染山染水染江山”,看了就不由得喜欢,喜欢里面透着的那种粗犷和豪气。

②古往今来,对联一直被誉为“诗中之诗”,蕴含其中的修辞魅力令人称奇。

不少妙联的创意都直接与汉字有关,或利用字形,或利用字音,或借助字义,巧妙构思,形成佳对。

我们把这种艺术手法称为“汉字修辞”。

其中有这样几种:

一、析字,分为拆字和合字两种。

如拆字联“闲看门中木思间心上田”,上联拆首字“闲”为“门中木”,下联也对应地拆首字“思”为“心上田”。

又如合字联“少水沙即现是土堤方成”,上联合“少水”为“沙”,下联也对应地合“是土”为“堤”。

二、嵌字,即在上下联的相同位置巧妙嵌入有特定意义的汉字、历史典籍或人名掌故等。

三、异字同音,即将几个字形、字义不同而读音相同的字用于同一对联中。

四、回文,既可以顺读,又可以倒读。

这些“汉字修辞”的运用使对联具有组合精巧、构思奇特、风趣别致的艺术魅力。

③其他修辞手法的魅力也令人拍案叫绝。

如以下几联:

【甲】郑板桥故居联“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乙】固原六盘山联“峰高华岳三千丈险据秦关百二重”;【丙】桂林阳朔联“水作青罗带山为碧玉簪”;【丁】明代学者胡居仁自勉联“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都巧妙地运用了不同的修辞手法,拓展了对联的审美空间,增强了对联的审美情趣。

【链接材料(异字同音联的故事)】

一天,苏轼带着小他两岁的弟弟苏辙游巫山。

山上一位老道听说有“神童”之称的苏轼来了,便想当面考考他。

老道出了个异字同音对“无山得似巫山好”,苏轼不假思索,立即对出下联:

“ A?

”老道连连称妙。

谁知,苏辙在一旁却说:

“兄长的下联对得还不甚工稳,不如改一改。

”苏轼问:

“怎么改?

”苏辙便念道:

“ B?

”苏轼和老道听了齐声叫好。

从此,苏辙也远近闻名了。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zǎi ɡāifēnkuànɡ B.zàihéfènɡuǎnɡ

C.zǎihéfènkuànɡD.zàiɡāi fēnɡuǎnɡ

2.阅读第①段,根据语意,在横线A、B、C处依次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家喻户晓相得益彰显然比某些文人某些不接地气的创作的对联更能打动人心

B.家喻户晓相辅相成显然比某些文人创作的某些不接地气的对联更能打动人心

C.源远流长相得益彰显然比某些文人创作的某些不接地气的对联更能打动人心

D.源远流长相辅相成显然比某些文人某些不接地气的创作的对联更能打动人心

3.根据第②段的内容,对下列对联中“汉字修辞”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

分析:

上联拆“冻、洒”二字,下联拆“切、分”二字,在拆字的同时,又巧妙营造出“冻雨洒窗”“切瓜分客”两个情境,实属难得。

B.妙人儿倪家少女大言者诸葛一人

分析:

综合运用了拆字与合字的方法,上联将“妙”字拆为“少”“女”,下联合“言”“者”为“诸”,一拆一合,相互映照,别具情趣。

C.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

分析:

这是一副典型的回文联。

“天然居”是北京的一家酒楼,“云隐寺”位于杭州。

上联与下联都可顺读、倒读成文,并兼顾对仗,堪称佳作。

D.素园陈瘦竹老舍谢冰心

分析:

这是老舍先生精撰的一副名联。

素园指韦漱园,近代著名翻译家;陈瘦竹是小说家和戏剧理论家。

联中“陈”、“谢”既是姓氏,又可作动词:

“陈”为陈设,“谢”为致谢。

该联构思精巧,既有嵌名之趣,又不失双关之妙。

4.阅读第③段,对其中四副对联的表达效果,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联赋予春风、夜雨以人的行为,生动地写出了春风的轻柔、温暖、悦耳,春雨的细密、迅疾、清凉。

B.【乙】联用“三千丈”、“百二重”的夸张表述,突出了六盘山山峰的高峻和形势的险要,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C.【丙】联把宛转回环、清澈碧绿的江流比作“青罗带”,把平地崛起、如莲似笋的山峰比作“碧玉簪”,形象地表现了桂林山水的特色。

D.【丁】联上联运用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如果有恒心,不必每天起早贪黑;下联说一时勤奋、一时懒散是最不好的,从正反两方面突显了治学要持之以恒。

5.阅读链接材料,根据故事情节和对联的知识,在横线A、B处依次填入合适的下联,正确的一项是

A.何花能如荷花雅何叶能如荷叶圆B.何叶能如荷叶圆何花能如荷花雅

C.何水能如河水清何叶能如荷叶圆D.何叶能如荷叶圆何水能如河水清

6.校本课程《走近楹联》开设后,同学们读联、背联、赏联,尽情感受楹联文化的魅力,享受学习楹联文化的快乐。

在一次“走出校园,广阔天地学楹联”的活动中,老师请同学们用一副对联说说学习楹联的收获或体会,下列回答不得体的一句是

A.书中乾坤大笔下天地宽

B.书香校园厚学养楹联文化润心田

C.行尽百川才晓江河之美读破千联方知语言之奇

D.人间百益,不及读书半分妙尘世千好,未如品联一段香

答案:

1.D  2.C  3.B  4.A  5.D  6.A

2015九年级(上)基础知识练习(六)

07[2015门头沟期末]

1.下面这首诗是宋代思想家朱熹的《观书有感》,请判断依据拼音写汉字和为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

“半亩方(tánɡ)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A.溏wéiB.塘wèiC.塘wéiD.溏wèi

2.汉字的偏旁部首有表意功能,组合再生能力较强。

下面是用“拮”和“诀”这两个汉字的偏旁部首,重新组合成的两个新字,请选出给两个新字注音并解释全对的一组。

A.①诘:

jié、质问、追问、盘问②抉:

jué、剔出、选择、挑选

B.①诘:

jí窘迫②抉:

quē、决定

C.①诘:

jí质问、追问、盘问②抉:

quē、剔出、选择、挑选

D.①诘:

jié窘迫②抉:

jué、决定。

3.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其构成方式多种多样,妙趣横生。

例如由反义词组成的联合结构,如“长吁短叹”“吐

故纳新”“居安思危”“博古通今”等。

请判断下面四组成语构成方式不同的一组是

A.眼高手低目瞪口呆耳闻目睹眉清目秀B.可歌可泣任劳任怨惟妙惟肖绘声绘色

C.神采奕奕情意绵绵欣欣向荣文质彬彬D.十拿九稳五光十色三心二意千姿百态

4.在年级举办的“诵读古代诗文,感受先贤情怀”主题活动中,有一个根据名家作品对对子的内容。

现在请你根据所给的上联,选择合适的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

上联:

白居易游钱塘湖,喜看早莺争暖树下联:

A.柳宗元游小石潭,凄神寒骨景幽邃B.欧阳修上醉翁亭,后天下之乐而乐

C.王安石登飞来峰,浮云难掩赤子心D.文天祥过零丁洋,甘愿丹心照汗青

5.下面是一则关于“南水北调供水进京”的新闻,请判断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①历经50年论证、规划,耗时11年建设,南水北调工程丹江水进京之路走了近半个世纪。

 ②北京将逐步实现市内平原区80%-90%的南水使用覆盖率。

③据悉,江水进京后,通过新建及改建自来水厂,为中心城、丰台、海淀及通州、大兴、门头沟、亦庄等新城的城市生活供水。

 ④2014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终点团城湖明渠开闸放水,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正式通水。

  ⑤基于此,北京的人均水资源量将从此前的100立方米/年,提升到150立方米/年。

  ⑥同时,利用现有工程设施,将来水存入密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