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社会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1765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班社会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班社会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班社会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班社会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班社会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小班社会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小班社会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小班社会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小班社会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班社会教案.docx

《小班社会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社会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班社会教案.docx

小班社会教案

小班社会教案:

垃圾找家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垃圾是怎样产生的以及垃圾的危害。

  2、让幼儿知道应该每天清扫垃圾,不乱扔、乱捡垃圾;垃圾应放进垃圾的“家”。

活动准备:

1、乱堆放的生活垃圾、工厂生产而产生的工业垃圾及建筑垃圾的照片、图片。

2、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1、参观图片、相片,讨论:

你从照片上看到了什么?

在哪里见过这些现象?

2、看图了解并讨论:

垃圾是怎样产生的?

3、教师小结:

垃圾的产生主要有——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工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建筑垃圾。

4、幼儿自由讨论:

我们生活中的垃圾是从哪里来的?

  

   

我爱老师

活动目标:

 

通过游戏、谈话熟悉老师,增进对老师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活动准备:

 一些教师关心孩子的情景录像。

(如:

安慰孩子,带孩子活动) 

班上老师的照片各一张,各种手工制作材料。

 

歌曲《我的幼儿园》

活动过程:

 

(一)看录像。

(老师的单人录像) 

你们看到谁?

(×老师)她们是哪个班的老师?

有几位老师?

 

老师在干什么?

 

你们喜欢不喜欢这些老师?

为什么?

 

(二)引导幼儿说:

老师还帮小朋友做了哪些事?

 

老师还帮小朋友做了什么事情呢?

 

如果你不高兴的时候可以告诉老师,老师会帮助你的。

 

(三)操作活动“送给老师的礼物” 

在音乐伴奏下请幼儿为自己喜爱的老师做礼物。

 

哥哥姐姐爱我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到别人的关爱,体验和好朋友在一起的快乐。

2.激发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愿望,能与自己喜欢的哥哥姐姐交朋友。

3.指导幼儿使用简单的交往用语,如:

请、谢谢等。

活动准备:

1.活动前了解选定的大班幼儿的交往水平,同大班教师共同协商制定方案。

2.大班幼儿准备礼物,如:

折纸、绘画、小制作等作品。

3.活动前对幼儿作简单介绍,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

活动过程:

1.班级中的一半幼儿同合作班级交换,小班的这个活动同合作班的“大带小”活动同时逝行。

2.介绍两个班幼儿认识,引导幼儿相互问候。

3.引导大班幼儿王主动邀请弟弟妹妹,相互介绍自己的姓名,给弟弟或妹妹赠送礼物,结为好朋友。

4.鼓励幼儿和哥哥姐姐一起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如:

绘画、握手只木、唱歌跳舞、看图书、讲故事等。

5.谈话活动,让幼儿说说今天交了几个大朋友,叫什么名字,做了哪些事情?

6.此活动可根据幼儿人人数分组进行。

教师应多给幼儿提供与好朋友一起交往的机会,如:

共同做游戏《你猜是什么》。

我爱爸爸妈妈

活动目标:

1、喜爱父母,萌发对关心、热爱父母的情感。

2、能很好的模仿和扮演父母。

3、幼儿积极的参与活动

活动准备:

1、幼儿与父母的合影照片。

2、父母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物品。

如,口红、领带等。

活动过程:

1、介绍爸爸妈妈:

“照片上是谁?

你的爸爸妈妈是干什么工作的?

(1)幼儿拿出与爸爸妈妈的合影,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

(2)小结:

我们都有爸爸妈妈,爸爸妈妈每天上班,很辛苦。

2、给爸爸妈妈送礼物:

(1)出示爸爸妈妈照片。

“爸爸妈妈上班很辛苦,我们送什么礼物给他们呢?

(2)引导幼儿选择合适的礼物送给爸爸妈妈。

“这些礼物中哪些是爸爸用的?

”哪些是妈妈用的?

3、模仿爸爸妈妈:

幼儿自愿选择物品,扮演爸爸妈妈,模仿爸爸妈妈的一些动作和话语。

活动总结:

教师针对幼儿今天的表现,及时的给予鼓励和评价,表扬和鼓励那些在活动中积极参与的幼儿。

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让他们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老师的肯定,以培养其对社会活动的兴趣。

过新年了

活动目标:

1、感知礼物的颜色,对颜色感兴趣。

2、体验过新年的快乐。

活动准备:

礼物盒(红、黄、蓝、绿)若干、毽子(红、黄、蓝、绿)若干、新年帽若干、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师生每人戴一顶新年帽进教室)

(教室地毯上放有好多大大小小,各种颜色的礼物盒)

师:

宝宝,过新年啰!

看,新年老爷爷给我们宝宝送来了许多许多礼物,真高兴呀!

二、观察交流:

1、(围坐)

师:

宝宝们,我们一起来看看,你最喜欢新年老爷爷带来的哪个礼物?

(引导幼儿说出礼物的颜色特征)

(幼儿可集体自由说说:

也可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认一认)

2、师:

宝宝猜一猜,这些盒子里会有什么礼物呢?

——幼儿自由猜想,老师肯定每一个幼儿的想法。

三、游戏分享:

 

1、每个宝宝选一个小盒子,拆开看看小盒子里是什么礼物?

——幼儿拆礼物

   观察宝宝拆盒的过程,适时地进行引导

2、师:

盒子拆开了,里面藏的是什么呀?

(毽子)

这些毽子是什么颜色的呀?

(老师引导幼儿观察毽子的颜色,并讲出毽子的颜色)

3、幼儿玩毽子

师:

宝宝,我们一起和毽子做游戏吧!

(可采用多种方法分别玩各种颜色的毽子,如:

抛毽子、顶毽子、踢毽子等)

如:

我们先找一个红颜色的毽子,“红毽子,红毽子,抛起来。

”……

4、宝宝们,新年老爷爷送的礼物真好玩,过新年真好!

班级的伙伴

 活动目标:

  1、感受诗歌中表现的伙伴间的温馨、友爱、甜蜜、和谐的情感。

  2、尝试用手指着图画和文字念诗歌。

  活动准备:

  大图书、录音带、大字卡、实物手套和鞋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游戏:

找朋友

  教师在桌上随意放一些手套和小鞋子,幼儿手拿一只手套或一只鞋子,根据它的颜色和式样从桌上找出另一只手套或鞋子,配成一对。

(二)、自由阅读

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图中的手套、鞋子和田鼠,猜测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诗歌内容。

  (三)、大图书阅读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幼儿完整欣赏。

  2、师幼共同看大图书阅读。

  

(1)诗歌里说到了谁和谁是小伙伴?

幼儿回答,教师随机出示大字卡“伙伴”、“手套”。

  

(2)如果掉了手套,另一只会怎么样?

出示大字卡“孤单”。

  (3)宝宝有伙伴吗?

怎样才能与别人做好伙伴呢?

  3、播放录音,幼儿跟读诗歌。

  

(1)讨论:

你有好伙伴吗?

你是怎样与伙伴游戏的呢?

  

(2)教师小结:

在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需要伙伴。

我们应该与伙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和睦相处。

  4、说话练习。

  

(1)教师拿出字卡“伙伴”、“手套”、“孤单”,请幼儿用这些词练习说话。

如,幼儿用“伙伴”造句:

我有一个最好的伙伴,他每天都会和我一起玩。

  

(2)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用这三张字卡一起说一段话,锻炼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结束活动

  师幼跟共同整理物品。

  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组织一些合作性的游戏,如:

搭积木、接力跑、传话等等,让幼儿体验与朋友合作游戏的乐趣。

有礼貌的好娃娃

活动目标:

  

1、学习招待客人,知道对待客人要认清、有礼貌。

  

2、通过情境表演,迁移已有的待客经验,学习使用“您好”、“请坐”、“请喝水”、“再见,请下次再来”等礼貌用语。

  

3、乐意扮演主人和客人,感受当家庭小主人和客人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有待客或者看成人待客的经验。

  

2、活动室一角布置“小超市”,娃娃家用具六套。

  

3、山羊手偶一只。

  

活动过程:

  

一、幼儿交流自己招待客人的经验。

  

   教师:

你秒家里有没有来过客人?

你和你的爸爸妈妈是怎么招待客人的?

  

二、通过故事《小熊家的客人》引导幼儿学习基本礼貌用语。

  

1、教师:

一天,小熊的爸爸妈妈出去了,只留下小熊一个人在家,这时山羊阿姨来做客了,小熊是怎么做的呢?

请听故事《小熊家的客人》。

  

2、教师讲述故事后,提问:

山羊阿姨来了之后,小熊开门说了什么?

(集体学说“请坐”、“请喝水”)山羊阿姨要走了,小熊说了什么?

(集体学说“再见,欢迎下次再来”)  

三、请配班老师扮演山羊阿姨,幼儿集体练习招待客人。

  

1、教师:

想不想把山羊阿姨邀请到我们班老做客?

我们也要像小熊一样热情地招待她。

除了请山羊阿姨喝水,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来招待她呢?

(请个别幼儿去“小超市”购买)  

2、教师(打电话):

喂,山羊阿姨吗?

我们X班的小朋友想请你来做客,你马上来,好吗?

我们等你。

  

3、配班老师(戴着山羊手偶做敲门状):

请问是X班吗?

我是山羊阿姨。

  

4、教师做开门状,引导幼儿集体用简单的礼貌用语招待客人。

  

四、幼儿分组自由进行情境表演,招待客人。

  

    幼儿五人一组,两人扮演客人,三人扮演小主人,认清礼貌地招待客人。

  幼儿很喜欢游戏,这个活动在娃娃家游戏中延伸,引导幼儿热情礼貌地招待客人,迁移已有的知识经验。

  

   

活动反思:

  

娃娃家游戏是幼儿原本就十分喜欢的,但在游戏中幼儿的交往技能较差,所以游戏情节少丰富。

通过老师有序的引导,幼儿对活动更加感兴趣,都很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去。

出现了上超市买礼物并互送礼物、与客人全起玩游戏等情节,大部分幼儿都能够主动大胆的与他人进行交流。

个别较内向的幼儿在教师与其他同伴的鼓励下也能勇敢的参与游戏。

 

轻轻地

活动目的:

1.知道遇事多为别人着想,能根据别人的需要调节自己的行为。

2、学习儿歌《轻轻地……》,能理解儿歌的内容。

活动准备:

小桌子、小椅子、请班上一名幼儿练习情景表演。

活动过程:

l、教师轻轻地走到幼儿前,静静地看幼儿一会。

然后,一名幼儿轻轻地把小椅子从桌子上放下、轻轻地坐到桌子旁、轻轻地把椅子翻扣在桌子上、轻轻地和老师说一句话、轻轻地走回到座位上。

儿看到了什么?

这位小朋友是怎样做事的?

大声地还是轻轻地?

2、请那名幼儿重复一次以上的动作。

教师提问:

这位小朋友是怎样做事的?

他为什么这样做呢?

引出儿歌。

  教师朗诵儿歌,再次提出上述问题,请幼儿回答。

3、学习儿歌《轻轻地…》。

4、教师帮助幼儿明白,儿歌中小朋友轻轻地做事是因为宝宝睡觉了。

提问:

小宝宝睡觉了,我们做事要轻轻地,还有什么时候,我们也要轻轻地做事呢?

5、小结:

以后,我们做事的时候要想一想有没有影响别人。

如果做的一件事情会影响别人,就要想想怎样才会不影响别人,试一试换一个方式去做这件事。

我是谁?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引导幼儿学习自我介绍的方法,培养幼儿主动交往能力。

   2、幼儿主动地大胆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名字、年龄。

 

   3、启发幼儿大胆想象,还有哪些场合需要自我介绍,初步培养幼儿发散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木偶娃娃1个,玩具电话2部。

   2、幼儿每人自制名片1张(幼儿自己的照片裁成名版大小,背面写上姓名和年龄)。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木偶娃娃和电话,以“娃娃”的口吻进行自我介绍:

“小朋友们好!

我叫×××,今年3岁,今天是我的生日,我想请一些新朋友到我家来做客,你们愿意来吗?

谁要想来,请给我打电话,告诉我:

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

[点评:

以游戏的形式展开课题,激发幼儿介绍自我的兴趣。

   2、请愿意做客的幼儿来给娃娃打电话,并向娃娃介绍自己的名字、年龄等。

[点评:

通过打电话,幼儿能很快掌握自我介绍的方法,为幼儿的主动交往打下基础。

   3、教师组织讨论,提出启发性问题:

小朋友你们在什么时候向别人介绍自己呢?

(如:

妈妈带着去陌生人家中做客、表演节目、打电话、迷路时等)。

引导幼儿发散性地思考问题。

[点评:

开发性问题的提出,让幼儿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打开思路,培养了幼儿发散思维的能力。

   4、玩游戏:

送名片。

鼓励幼儿主动去寻找一位伙伴,通过自我介绍,互送名片的形式去认识新朋友。

[点评:

幼儿主动交往能力在游戏中得到锻炼。

互送名片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也能反映当今社会的人际交往的方式。

   5、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一种认识朋友的新方法——介绍自己。

你们把朋友的名片带回家中介绍给爸爸妈妈。

明天,我们到娃娃家做客也可以把自己的名片送给娃娃。

[点评:

父母的积极参与,有助于幼儿主动交往。

同时,名片背面的名字可给父母提示,帮助幼儿正确地说出同伴姓名。

名片每天轮换使用,以激发幼儿持续的交往行为。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向木偶娃娃大胆地介绍自己并请能力强的幼儿介绍同伴;带幼儿到别的班级去玩,鼓励幼儿大胆地主动交往:

“我是××,是×班小朋友,你叫什么?

”“我是×××,你能帮我个忙吗?

”让幼儿在实际生活中提高交往能力日常生活渗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