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以整数参考教案二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12903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数乘以整数参考教案二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小数乘以整数参考教案二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小数乘以整数参考教案二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小数乘以整数参考教案二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小数乘以整数参考教案二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小数乘以整数参考教案二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小数乘以整数参考教案二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小数乘以整数参考教案二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小数乘以整数参考教案二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小数乘以整数参考教案二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小数乘以整数参考教案二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小数乘以整数参考教案二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小数乘以整数参考教案二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小数乘以整数参考教案二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小数乘以整数参考教案二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小数乘以整数参考教案二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小数乘以整数参考教案二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小数乘以整数参考教案二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数乘以整数参考教案二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docx

《小数乘以整数参考教案二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数乘以整数参考教案二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数乘以整数参考教案二五年级数学教案模板Word格式.docx

6.5×

5。

5表示什么?

(6.5×

5表示5个6.5的和或6.5的5倍。

你能说出下列算式表示什么?

2.7×

5      5.8×

4      3.54×

2      1.63×

11

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是什么?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什么算式的意义相同?

(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说明整数乘法的意义也适用于小数乘以整数。

(2)计算:

思考、讨论:

5应如何计算呢?

提示:

能不能把6.5转化成整数呢?

转化后积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试做。

用投影打出学生做的过程,并由学生讲解:

①6.5×

5=6.5+6.5+6.5+6.5+6.5=32.5(元);

讨论以上几种算法,哪种对,哪种不对,为什么?

(①结果正确,方法不简便;

②不对,因为325是65×

5的积,不是6.5×

5的积;

③对,把6.5扩大10倍是65,用65×

5=325,积325也扩大了10倍;

要使积不变,325必须要缩小10倍,才是6.5×

5的积。

学生重点讲解法③的道理,教师板书:

(先把6.5扩大10倍成65,再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65×

5=325,再把乘出来的积325缩小10倍是32.5。

答:

5米要用32.5元。

计算小数乘以整数的思路是什么?

(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计算。

转化的方法是怎样的?

(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照整数乘法去计算,因数扩大了多少倍,积就要缩小多少倍。

(3)填空,并讲出道理。

(4)小结,引导学生得出计算方法。

①观察以上各题,你发现积的小数位数与什么有关?

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

(积的小数位数与被乘数的小数位数有关,被乘数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因为要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被乘数扩大了多少倍,乘数不变,积也随着扩大了多少倍。

因此必须再把积缩小多少倍。

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计算小数乘以整数,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再看被乘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三)巩固反馈

1.说出下面各算式中积应有几位小数:

25.4×

36     2.37×

125      0.15×

3

1.032×

24    3.506×

1       0.017×

21

2.在积的适当位置上添上小数点:

观察:

积的小数位数是否与被乘数的小数位数相同?

(积中小数部分末尾的零省略不写,被划去了,积的小数位数与被乘数的小数位数不同。

3.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5×

4=      18×

5=       2.5×

4=      1.8×

5=

0.25×

4=     0.18×

5=      0.025×

4=     0.018×

注意:

计算的结果,小数部分末尾的零要去掉,把小数化简;

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4.列出乘法算式,再算出来。

(1)14个9.76是多少?

(2)6个3.25是多少?

(3)5.24的5倍是多少?

(4)1.6的8倍是多少?

5.课后作业:

P4:

1,2,3,4。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小数乘以整数是在整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为了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我们在复习中设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以及积与因数的变化规律。

在新课的引入上,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很自然地参与到新知识的探索之中。

通过带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大胆让学生尝试,讲解、讨论,把学生引导到算理的探究过程之中。

在学生理解算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总结出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思维过程既有展开,又有压缩,突出重点和难点,有助于学生形成技能技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板书设计

小数乘以整数

 

例1 花布每米6.5元,买5米要用多少元?

(1)6.5+6.5+6.5+6.5+6.5

=32.5(元)

(2)6.5×

5=32.5(元)

买5米要用32.5元。

意义: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计算方法:

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1.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特点,并能解答简单的相遇求路程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运动和时间变化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

  掌握求路程的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相遇问题中时间和路程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

  

(一)口答列式,并说明理由.

  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

  2.一辆汽车4小时行了240千米,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3.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0千米,行驶240千米需要几小时?

  教师板书:

速度×

时间=路程

  

(二)创设情境

  1.录音(或录相)“有一天,张华放学回家,打开书包正准备做作业.发现没在意将同桌李诚的作业本带回了家,她赶紧给李诚打电话通知他,两人在电话中商量了一会,如果步行的话,有几种办法可以让张华把作业本还给李诚呢?

同学们你能帮助他们想出几种办法呢?

  2.小组集体讨论

  

(1)张华送到李诚家;

  

(2)李诚来张华家取走;

  (3)两人同时从家出发,向对方走去,在途中相遇,交给李诚.

  3.认识相遇问题

  

(1)找两名学生表演第三种情况,其余学生观察并说出是怎么走的?

  (同时,从两地,相对而行)

  

(2)两个人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变化?

(越来越近,最后变为零)

  教师指出:

当两个人的距离为零时,称为“相遇”

  具有“两物、同时从两地相对而行”这种特点的行程问题,叫做“相遇问题”

  板书课题:

相遇问题 

 

  (三)出示准备题:

  张华距李诚家390米,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张华每分走60米,李诚每分走70米.

  根据已知条件填写下表

走的时间

张华走的路程

李诚走的路程70米

两人所走路程的和

现在两人的距离

1分

60米

70米

 

2分

3分

  思考:

  1.出发3分钟后,两个人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说明什么?

(相遇)

  2.两个人所走路程的和与两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两人所走路程和=两家距离)

  二、教学新课

  

(一)教学例3

  小强和小丽同时从自己家里走向学校,小强每分走65米,小丽每分走70米.经过4分钟,两人在校门口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1.教师指名读题,并在例题中“同时”、“相遇”的下边用红笔做上标记.

  请同学解释这两个词的含义.

  2.动画演示两人行进的过程,并在图中显示出已知数据.(演示课件:

相遇问题)

  3.由学生尝试解答例3

  4.结合线段图订正答案.

  方法一:

65×

4+70×

方法二:

(65+70)×

4

  =260+280 

=135×

  =540(米) 

=540(米)

  速度和×

相遇时间=路程

  5.比较

  

(1)两种算法哪一种比较简便?

  

(2)两种算法之间有什么联系?

  三、巩固练习

  

(一)志明和小龙同时从两地对面走来,志明每分走54米,小龙每分走52米,经过5分钟两人相遇,两地相距多少米?

  

(二)两列火车从两个车站同时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44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2千米,经过2.5小时相遇.两个车站之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讨论:

行程问题在出发地点、出发时间、动动方向、运动结果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板书:

出发地点:

两地

  出发时间:

同时

  运动方向:

相向(相对、对面)

  运动结果:

相遇

  (三)两只轮船同时从上海和武汉相对开出.从武汉出发的船每小时行26千米,从上海开出的船每小时行17千米,经过25小时两船相遇.上海到武汉的航路长多少千米?

  (四)两辆汽车同时从一个地方向相反方向开出.甲车平均每小时行44.5千米,乙车平均每小时行38.5千米.经过3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1.由学生用手势表述题意.

  2.比较:

与前面题目相比,有什么不同?

又有什么共同之处?

  (五)甲、乙两列火车从两地相对行驶.甲车每小时行7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9千米.

  甲车开出后1小时,乙车才开出,再经过2小时相遇.两地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由学生用手势语言向同组同学介绍题意.

  2.由学生独立解答

  3.出示四种不同解法,请同学小组讨论并做出判断.

75×

1+75×

2+69×

2  方法二:

(1+2)+69×

2

  方法三:

1+(75+69)×

2  方法四:

(75+69)×

(2+1)

  四、课堂小结

  通过上面两个例题我们可以看出,行程问题也还有许多变化,请你猜一猜,行程问题还可能有哪些变化?

  (相背、同向、不同时、不相遇、相遇后返回第二次相遇,三个物体运动……)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行程问题中最基本的一种,求路程,它需要告诉我们哪些条件?

  怎样求?

如果要求“相遇时间”该告诉我们哪些条件?

怎样求呢?

请同学们在课下思考?

  五、课后作业

  

(一)两只轮船同时从上海和武汉相对开出.从武汉开出的船每小时行26千米,从上海开出的船每小时行17千米,经过25小时相遇,上海到武汉的航路长多少千米?

  

(二)两辆汽车同时从一个地方向相反的方向开出.甲车平均每小时行44.5千米,乙车平均每小时行38.5千米.经六、板书设计

过3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教学内容:

教材43—44页例1-例3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十1-5题.

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数和减数接近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简便计算的算理.

2.使学生能根据简便计算的方法正确灵活地计算.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类比迁移能力、概括能力.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德育渗透点

1.培养认真审题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知识的迁移、归纳整理的过程中,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根据简便算法正确灵活地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填空.

78=80-( 

) 

99=100-( 

87=90-( 

101=100+( 

56=60-( 

2.口算.(出示两组算式,第一组为三位数加减整十或整百的数;

第二组为三位数加减两位或三位数.)

第一组 

113+60 

276+100 

574+200 

165-100 

453-300

第二组 

113+59 

276+98 

574+198 

165-97 

453-299

要求:

让两名学生到前面进行口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其他同

学和老师一起当好裁判.

设疑:

第二组题也一样能算得很快,你知道怎样算吗?

二、探究新知

1.导语: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第二组加数或减数有什么特点?

(第二组题的加数、减数都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

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的加减法,怎样计算简便呢?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板书课题:

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2.学习例 

1.113+59

出示例1.113+59

(1)引问:

59接近几十?

(60)可以把59写成几十减几(注意要使减数最小)?

113+59怎样算最简便?

引导学生回答:

计算113+59先算113+60再减去1.

如果还有其它算法老师要给予鼓励,然后比较哪一种最简便,从而认识到113+60-1最简便.

(2)问:

为什么加60?

为什么再减1呢(让学生说理由)

交流后板书 

113+59=113+60-1=172

多加1还要减1

教师指出,因为刚学习简算,过程要写出来.计算熟练后,思考过程可以省略不写.

(3)反馈:

①113+58怎样简算?

把58看成60,应写成113+60-2=171

为什么减2而不减1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把思考过程对应式子板书:

多加2要减2.

②如果113+57呢?

把57看成60,如果113加60多加了3要减去3所以113+57=113+60-3=170

③计算:

113+67 

113+77(口述)

3.学习例2. 

276+98

(1)观察题的特点,怎样简算,把教材42页例2的简算过程补充完整.

(2)让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教师板书:

276+98=276+100-2=374

多加2要减2

4.观察比较.

引导学生观察例1和例2这两道题的第二个加数有什么特点,是怎么简算的,用语言概括一下.

引导学生概括出:

在计算加法时,如果加数是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把它们先看作整十、整百的数,然后多加了几就要减去几.

5.反馈练习.例2的“做一做”.

6.教学例3.165-97

(1)尝试练习:

互相讨论后,学生自己试算(教师巡视后,指名说出简算过程.)

可能出现的两种做法:

第一种:

165-97=165-100-3=62

第二种:

165-97=165-100+3=68

比较两种算式哪一步相同,再讨论减去100后,究竟是减去3还是加上3?

(2)演示说明算理.

观察图(纸盒上标的数字是鸡蛋的个数).

要取走97个鸡蛋怎么办?

(先拿出大箱100个鸡蛋.)

思考:

要取走97个鸡蛋,结果取走了100个,应再取走3个还是把多取的3个送回来(边说边演示)?

出示图:

师:

指名说出正确的思考过程应该是哪个算式,并说明理由.

追问:

多减3再加上3,如果多减去2呢?

多减去1呢?

(3)总结规律:

引导学生概括减去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怎样算简便.

得出:

在计算减法时,如果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把它们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多减了几就要加上几.

(4)反馈练习:

43页下面例3的“做一做”.

三、巩固发展

1.练习十1题(填在书上)

2.板演. 

99+36 

250-199

3.在○里填上>、<或=

195+238○200-5+238 

386-199○386-200-1

357+980○357+100+2 

901+577○577+900-1

4.判断.

(1)X+297=X+300-3( 

(2)X-297=X-300-3( 

(3)X+799=X+800-1( 

(4)X-799=X-800-1( 

5.分组比赛:

86+89 

54+97 

299+435

155-99 

148-791 

176-98

6.选择(把正确解法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197+98=( 

98+299=( 

(1)197+98=197+100-2 

(1)98+299=98+300-1

(2)197+98=197+100+2 

(2)98+299=98+300+1

(3)197+98=98+200-3 

(3)98+299=299+100-2

(4)197+98=98+200+3 

(4)98+299=299+100+2

(5)197+98=200+100-3-2 

(5)98+299=100+300-2-1

四、全课小结

回顾加法和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比较加、减法简算的异同点:

相同点:

把加数或减数都看作整十、整百进行加减;

不同点:

计算加法时多加几就要减去几,计算减法时,多减几就要加上几.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4题后2个5题.

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教育理念: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50页的内容。

数的整除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

数字卡片1——75。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巩固数的整除的意义,掌握约数和倍数的概念。

2、 

能正确判断谁是谁的倍数和约数,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培养初步的归纳能力和合作意识。

3、 

引导学生探索约数和倍数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渗透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4、 

、通过游戏、竞赛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从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和探求知识的欲望,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

5、 

“约数和倍数的意义”是数的整除这部分知识的第一课时。

万事开头难,众所周知,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那么上好“约数和倍数的意义”这一节课将是学好数的整除这部分知识的首要一关。

案例描述:

课前我组织学生编号,由于我们班有73个学生,学号就是1—73,我也加入学生的行列,我是74号。

要求学生在课前每人用一张硬纸板做好卡片,并写上自己的编号。

学生兴趣很高,总是问我做这个干什么呀,我说我们做游戏用,学生特别高兴。

课一开始,我用电脑出示如下算式:

23÷

7=3……2 

5=1.2 

3.2÷

16=0.2

10÷

3=3……1 

2.2÷

1.1=2 

18÷

0.6=30

15÷

3=5 

24÷

12=2 

36÷

6=6

观察这些算式,想一想计算除法会出现哪些情况?

请你对这些算式进行分类。

学生迅速地动了起来,我仔细地观察着学生的情况,有的分成了两类(有余数的和无余数的),有的分成了与前面不同的两类(整数除法和小数除法),还有的分成了三类(整除的、小数除法、有余数的)。

此时我说:

“同学们,请把你分得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并说说你是按什么标准分的。

”此刻教室里沸腾起来了,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议论起来,有的甚至争论起来。

我在一旁倾听着同学们的争论,欣慰地笑了。

待争论有所平息之时,我说: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结果说给大家听听。

”一组、二组……十二个小组的代表纷纷把他们的结果放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并有条有理地进行讲述。

每种分发都讲明了他们分类的标准、依据。

我说:

”各组分得都有道理,那么我们选取分三类的这种先来研究好吗?

”学生的兴趣高涨:

“好——”。

3=5

大家能不能给分三类的 

这一类起个名字?

6=6 

学生们说叫整除。

那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叫整除?

(学生七嘴八舌地说着)

生1:

整数除以整数,没有余数叫整除。

生2:

整数a除以整数b,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叫整除。

生3:

整数a除以整数b(b≠0),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叫整除。

生4:

整数a除以整数b(b≠0),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

生5:

整数a除以整数b(b≠0),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也可以说b能整除a。

学生的表述逐渐趋于准确、完善。

此时整除这一概念已基本明确建立。

同学们,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那么我们想不想给它们各再取一个名字呢?

同学们讷闷了, 

我趁机宣布:

数a叫做数b的倍数,数b叫做数a的约数。

学生连连点头,并自言自语地说着:

数a叫做数b的倍数,数b叫做数a的约数;

被除数叫做倍数,除数叫做约数。

虽然这种说法欠准确,但它能够反映学生的理解程度。

32÷

8=4

同学们看 

这两个算式:

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1=8

你发现了什么?

我发现8既是约数又是倍数。

我发现同一个数既可能是倍数,又可能是约数。

我发现倍数和约数是相对而言的。

我发现约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师问生4:

你能详细讲讲吗?

比如,我是冯晓宁的同桌,冯晓宁是我的同桌。

不能说我是同桌,也不能说冯晓宁是同桌。

也就是说如果我不是冯晓宁的同桌,冯晓宁也就不是我的同桌。

我和冯晓宁的同桌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因此约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