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 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单元测试 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82186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 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单元测试 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届 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单元测试 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届 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单元测试 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届 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单元测试 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届 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单元测试 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届 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单元测试 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届 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单元测试 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届 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单元测试 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届 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单元测试 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届 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单元测试 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届 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单元测试 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届 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单元测试 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届 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单元测试 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届 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单元测试 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届 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单元测试 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届 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单元测试 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届 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单元测试 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届 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单元测试 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届 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单元测试 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届 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单元测试 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 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单元测试 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届 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单元测试 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 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单元测试 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 人教版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单元测试 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本题考查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下列说法与图示不相符的是

A.若A表示抗利尿激素的浓度,则B可以表示尿量的变化

B.若A表示血糖的浓度,则B可以代表胰岛素的浓度

C.若A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草的数量,则B可以表示植食性动物的数量

D.若A表示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则B可以表示呼吸频率的变化

A.若A表示抗利尿激素的浓度,抗利尿激素分泌越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越多,尿量会越少,与曲线图不符,A错误;

B.若A表示血糖的浓度,随着血糖浓度的升高,胰岛素的浓度也会升高,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引起血糖浓度的下降,最后两者都保持动态平衡,与曲线相符,B正确;

C.若A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草的数量,草与植食性动物是捕食关系,捕食关系的特点是:

被捕食者的数量会“先升高先降低”,捕食者的数量是“后升高后降低”,最后两者数量保持动态平衡,与符曲线合,C正确;

D.若A表示血液中的CO2浓度,随着CO2浓度的升高,促进呼吸中枢兴奋,呼吸频率会加快,CO2浓度降低,呼吸频率CO2浓度则减慢,最后CO2浓度和呼吸频率都保持动态平衡,与符曲线合;

故D正确。

水盐调节;

血糖调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名师点睛】血浆渗透压、抗利尿激素含量和尿量的关系

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二者呈正相关;

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二者呈负相关。

三者关系如图:

5.某相对封闭的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共有五个种群(每个种群只占一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表所示,下列对该表数据作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种群

能量(102kJ/m2)

7

50

20

0.98

500

A.调查该生态系统中戊的种群密度可采用目测估计法

B.当甲与丙无捕食关系时,相邻两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均为14%

C.甲的数量增加以后,会导致丙的数量减少,乙的数量增加

D.碳元素在该群落中主要以二氧化碳和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循环

【答案】B

分析表格: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由于五个种群中每个种群只占一个营养级,所以能量最多的营养级最低,能量最少的营养级最高.表中戊的能量最多,为生产者;

乙和丙其次,甲第三,丁最少.

解:

A、戊是生产者,调查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A错误;

B、当甲与丙无捕食关系时,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50+20)÷

500=14%,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7÷

50=14%,第三营养级与第四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0.98÷

7=14%,B正确;

C、甲的数量增加以后,乙和丙的数量都会减少,C错误;

D、碳元素在该群落中主要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循环,D错误.

故选:

B.

生态系统的功能.

6.下列属于化学信息传递的是

A.蝙蝠通过声波识别周围环境

B.昆虫通过释放性外激素吸引异性

C.蜜蜂通过跳舞传递蜜源信息

D.孔雀通过开屏进行求偶

【解析】蝙蝠通过声波识别周围环境属于物理信息传递,A错误。

昆虫通过释放性外激素吸引异性属于化学信息传递,B正确。

蜜蜂通过跳舞传递蜜源信息属于行为信息传递,C错误。

孔雀通过开屏进行求偶属于行为信息传递,D错误。

7.如图为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由生产者、Ⅱ、Ⅲ和Ⅳ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

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Ⅰ通过①过程固定的

C.①⑥⑦⑧过程以CO2的形式进行,②③④⑤过程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

D.图示的碳循环路径缺少Ⅱ、Ⅲ直接到Ⅰ的途径

选D。

图中Ⅳ为分解者,食物链中不含有分解者Ⅳ;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①(如光合作用)固定的;

①⑦⑧过程以CO2的形式进行,②③④⑤⑥过程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

Ⅱ、Ⅲ直接到Ⅰ的途径为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的细胞呼吸。

8.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种群的部分个体迁入乙种群中,则甲种群的迁出率等于乙种群的迁入率

B.某种群具有年龄组成、性别比例、随机分布等数量特征

C.利用性外激素等化学物质进行害虫防治的方法属于生物防治

D.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除生产者呼吸作用消耗外,其余能量以10%—20%的传递效率流向下一营养级

【答案】C

【解析】迁入率是指一个种群中,单位时间内迁入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迁出率是指一个种群中,单位时间内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种群甲的部分个体迁入乙种群中,但由于种群甲和种群乙的数量不一定相同,因此甲种群的迁出率不一定等于乙种群的迁入率,A错误;

种群具有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而随机分布是种群的空间特征,B错误;

性外激素是一种生物分泌的,属于化学信息,用来进行害虫防治的方法属于生物防治,C正确;

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上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有10%-20%流向下一营养级,D错误。

9.(2015秋•上饶校级期末)若以图代表与生命系统相关概念的范围,其中不正确的是()

供选项

a

b

c

A

蛋白质

多肽

氨基酸

B

核酸

RNA

核糖核苷酸

C

生态系统

群落

D

细胞

原核细胞

酵母菌

A.AB.BC.CD.D

A、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链,肽链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即蛋白质>肽链>氨基酸,A正确;

B、核酸包括DNA和RNA,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即核酸>RNA>核糖核苷酸,B正确;

C、生态系统是由群落和其生存的无机环境构成,群落是由该区域所有的种群构成的,种群是由个体组成,即生态系统>群落>种群,C正确;

D、细胞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而酵母菌属于真核细胞,所以细胞>真核细胞>酵母菌,D错误.

D.

蛋白质分子的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

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生态系统的概念.

10.以下哪一项不是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A.粮食危机B.海洋污染C.生物多样性锐减D.臭氧层破坏

11.下列生物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生产者的是()

A.蓝澡B.水稻C.硝化细菌D.霉菌

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能够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即绿色植物、蓝藻、光合细菌、化能型细菌,而霉菌属于真菌,营腐生生活属于分解者,所以D选项符合题意。

考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种类。

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2.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B.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中,未利用的能量保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研究能量流动可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

D.信息传递可以发生在生态系统各种成分之间,而且都是双向的

【解析】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A项正确;

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中,未利用的能量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无直接关系,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B项错误;

研究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C项正确;

信息传递可以发生在生态系统各种成分之间,而且往往是双向的,D项正确。

13.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A.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

B.由于食物链延长,系统总能量的利用效率降低

C.

每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

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

14.荔枝椿

象吸食荔枝、龙眼等果树的嫩芽,造成果品减产;

平腹小蜂可把卵产在椿象的卵内,幼虫取食椿象的卵液,长大后的小蜂钻出卵壳,再次找到椿象重复上述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当荔枝椿象吸食荔枝的嫩芽时至少获得10%的荔枝同化量

B.平腹小蜂与荔枝椿象是寄生关系,寄主是平腹小蜂

C.以上各生物数量的相对稳定依赖信息传递来调节

D.荔枝椿象和平腹小蜂在生态系统中不属于消费者

【解析】能量的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本级同化量,A错误;

平腹小蜂与荔枝椿象是寄生关系,寄主是椿象,B错误;

以上各生物数量的相对稳定依赖信息传递来调节,C正确;

荔枝椿象和平腹小蜂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D错误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种间关系;

生态系统的结构

【名师点睛】在生态系统中,荔枝、龙眼等属于生产者,第一营养级,荔枝椿象吸食荔枝、龙眼等果树的嫩芽,属于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平腹小蜂与荔枝椿象之间是寄生关系,它们之间存在着反馈调节;

平腹小蜂可以减少荔枝椿象对荔枝的伤害。

15.下列联系中,为食物链的是

A.阳光→草→兔B.蝉→螳螂→黄雀

C.植物→鹰→羚羊D.植物→鼠→蛇→鹰

食物链的起点必须是生产者,故A、B错误。

食物链之间必须具有捕食关系,故C错误,D正确。

本题考查食物链(网)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16.若某生态系统固定的总能量为24000kJ,则该生态系统的第四营养级生物最多能获得的能量是

A.24kJB.192kJC.96kJD.960kJ

【解析】据题意,生态系统固定的总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第一营养级)所固定的能量,即24000kJ,当能量的传递效率为20%时,每一个营养级从前一个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是最多的。

因而第三和第四营养级所能获得的最大能量分别是:

24000×

20%×

20%和24000×

20%,即960kJ和192kJ

17.根据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相互依存的两个过程

B.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C.水产养殖业为充分利用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应以食物链长的鱼类为养殖对象

D.营养级越高的生物种群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所获得的能量越少

【解析】能量为物质循环提供动力,物质为能量流动提供载体,所以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相互依存的两个过程,A正确;

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鱼类不仅食用生产者,还食用人类投喂的饲料等食物,所以同化的能量可以大于生产者固定的能量,B正确;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沿食物链的传递是逐级递减的,所以为了获得更大的能量,应选择食物链短的鱼类作为养殖对象,C错误;

根据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传递时逐级递减的原则,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所以要获得足够的能量就需要捕食更多的食物,进而身体内就会富集更多的有毒物质,D正确。

18.如下图是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碳传递方向,字母表示碳传递途径。

下列各项叙述不正确的是

A.碳从植物体流入动物体的主要形式是有机物

B.a途径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b、d、g途径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

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

D.如果图中的字母表示碳元素传递的数量,则夏季a、b、c、e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a=b+c+e

【解析】试题分析:

碳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的,所以,碳从植物体流入动物体的主要形式是有机物,A项正确;

a表示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固定的碳量,b、d、g分别表示植物、动物、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到大气中的碳量,B项正确;

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是以CO2的形式循环,C项正确;

a表示生产者固定的碳量,b表示植物呼吸作用释放到大气中的碳量,c表示流到下一个营养级的碳量,e表示被分解者利用的碳量,因植物自身生长发育还利用部分碳量,所以a>

b+c+e,D项错误。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9.A、B两个湖泊原来的生态系统基本相似,但其中一个湖泊因附近农田过度使用化肥而被污染。

如下图表示目前两个湖的光合作用速率随着水深的变化。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B湖光合作用速率远低于A湖,所以受到污染的湖是B湖

B.A湖和B湖中的生物因光照而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

C.A湖固定的太阳能更多,所以A湖中的能量传递效率更高

D.A湖10m以下和B湖80m以下的生物主要是消费者和分解者

【解析】B湖光合作用速率远低A湖,说明A湖含有较多的N、P,受到污染的湖是A湖,A项错误;

A湖和B湖中动物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B项错误;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多,与能量传递效率无关,C项错误;

A湖10m以下和B湖80m以下的生物不进行光合作用,主要是消费者和分解者,D项正确。

20.如图不能用来准确表示哪一组概念之间的关系()

A.1表示生态系统信息种类,2〜4分别表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生物信息

B.1表示生物膜系统,2〜4分别表示细胞膜、细胞器膜、细胞核膜

C.1表示免疫系统,2〜4分别表示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

D.1表示细胞外液,2〜4分别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

【解析】生态系统信息种类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A错误;

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组成,B正确;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组成,C正确;

细胞外液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D正确。

【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名师点睛】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

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和行为信息(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

2、细胞膜、核膜以及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细胞器,都由膜构成,这些膜的化学组成相似,基本结构大致相同,统称为生物膜系统。

其中细胞器膜包括线粒体膜、叶绿体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液泡膜和溶酶体膜。

3、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又称为细胞外液。

21.调查得知某河流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共有4个营养级(以a、b、c、d表示).经测定,一年中流经这4个营养级的能量分别为,该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是()

营养级

能量(J﹒m﹣2)

141.10×

105

15.91×

0.88×

d

871.27×

A.aB.bC.cD.d

能量流动的特点

1、单向流动:

指能量只能从前一营养级流向后一营养级,而不能反向流动.原因:

①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转的,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②各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以呼吸作用产生的热能形式散失掉,这些能量是生物无法利用的.

2、逐级递减:

指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能百分之百地流入下一营养级,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逐级减少的.传递效率:

一个营养级的总能量大约只有10%~20%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原因:

①各营养级的生物都因呼吸消耗了大部分能量;

②各营养级总有一部分生物未被下一营养级利用,如枯枝败叶.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而且能量传递效率是10%~20%,因此表中d为生产者,a为初级消费者,b为次级消费者,c为三级消费者.

A.

22.生活于树木茂密的森林中的鸟类,最可能通过哪种方式传递信息

A.飞翔行为B.鸣叫声音C.性外激素D.鲜艳的羽毛

【解析】生活在树林茂密的森林,飞翔行为和鲜艳的羽毛不易被同伴发现,而性外激素主要是昆虫传递信息的方式,只有鸣叫的声音可以穿透树林,故答案选B。

23.下列各组选项中,三种自然灾害环境问题之间有逐级因果关系的是()

A.寒潮、霜冻、盐碱化

B.地震、泥石流、水土流失

C.酸雨、臭氧层破坏、杀伤性紫外线

D.森林减少、温室效应、海面升高

【答案】D

【解析】由于森林减少,使大气中CO2增多,导致温室效应,温室效应使地球变暖,冰川融化,使海平面上升。

24.下列不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A.性激素分泌增多会抑制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B.种群数量增多,种内斗争加剧使种群数量难以继续增大

C.草原上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通过捕食关系保持稳定

D.水体重度污染导致鱼虾死亡,进一步加剧水体污染程度

【解析】负反馈调节能使系统保持平衡或稳态,结果是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变化,A、B、C项描述都属于负反馈调节;

D项描述属于正反馈调节。

25.25.下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的影响。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 

②甲生态系统一定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受气候影响较小 

③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 

④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的过程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①甲生态系统种群类型数量较乙生态系统多,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且在气候条件骤变后,甲种群数量能保持相对稳定,而乙种群数量变化较大,由此可见,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①正确;

②甲生态系统受气候影响较小,但不一定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②错误;

③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种群类型数量增加,但不一定有新物种产生,③错误;

④乙生态系统在S点时种群类型数量降到最低,而S点后种群类型数量又逐渐增加,可见S点后一定经历过一个次生演替的过程,④正确。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群落演替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及种类,掌握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识记群落演替的概念和类型,能结合曲线图中的信息准确判断各叙述,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二、非选择题

26.图一表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全过程,图二表示图一食物链中三种生物体内所含有机物总量的直方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碳在无机环境与各种生物之间以的形式进行循环。

(2)图一中②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图中甲所示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

(3)图二中B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

在生态系统中属于营养级。

(4)由于煤和石油的过度使用,造成温室效应,破坏了生态环境。

因此我们应积极倡导低碳生活。

请举出两种低碳的生活方式。

【答案】

(1)二氧化碳

(2)光合作用、分解者

(3)丁、三

(4)节约用电、骑自行车、乘公交车

(1)环境的碳以二氧化碳形式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同样以二氧化碳形式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释放到环境。

(2)图一中②表示的生理过程是碳以二氧化碳形式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

(3)图二中B有机物总量最少,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丁,为食物链第三营养级。

(4)低碳的生活方式:

减少汽车出行,少用一次性用品,夏天空调温度调高等。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27.分析如图所示的某生态系统的简图,回答问题:

(1)该简图构成了生命系统中________结构层次;

所有的③(麻雀)个体构成了生命系统中的________;

1只昆虫构成了生命系统中的________。

(2)①个体是由________发育而来的,由________和__________所构成。

(3)④中的细菌和病毒的主要区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生态系统种群个体同一个细胞细胞细胞产物细菌有细胞结构,而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生命系统的层次等知识,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据图分析:

图中①是生产者,②③是消费者,④是分解者。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构成,群落是该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组成的,群落由不同的种群构成。

据此分析作答。

(1)该简图构成了生命系统中生态系统结构层次;

所有的③(麻雀)个体构成了生命系统中的种群;

1只昆虫构成了生命系统中的个体。

(2)由细胞学说可知,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与细胞产物构成。

所以①个体是由同一细胞发育而来的,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3)细菌是单细胞生物,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④中的细菌和病毒的主要区别为细菌有细胞结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28.某岛屿栖息着狐和野兔,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后来有人登岛牧羊,捕食野兔和狐,狐也捕食羊羔,形成如图所示的食物网.第5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第6年,野兔种群爆发了由兔瘟热病毒引起的瘟疫,其数量骤减.请据图回答:

(1)在该食物网中有食物链条.

(2)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

(3)与登岛前相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