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26963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经济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劳动经济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劳动经济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劳动经济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劳动经济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劳动经济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劳动经济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劳动经济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劳动经济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劳动经济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劳动经济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劳动经济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劳动经济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劳动经济学.docx

《劳动经济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经济学.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劳动经济学.docx

劳动经济学

1.劳动力的含义:

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这说明:

A劳动力是人所特有的能力,

B劳动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的能力,

C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仲所用的能力。

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人在产生使用价值的活动中

所运用的能力。

D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E具有劳动能力的人。

2.劳动适龄人口:

是指人口中处于劳动年龄的那一部分人口。

3.我国把16岁规定为劳动年龄的下限,对于劳动年龄的上限。

在我国是按法定退休年

龄规定的,也就是把男到60岁,女到55岁作为劳动年龄的上限。

4.为什么劳动年龄的上限和下限不是固定不变的?

随着生产的发展,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对劳动力质量的要求的提高,劳动年龄的下限

会提高;随着人的体力劳动的减轻和寿命的延长,劳动年龄的上限也会有所提升。

5.劳动力资源是指能够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人口,它是劳动力人口数量和其平均素

质的乘积。

可分为潜在的劳动力资源和现实的劳动力资源。

6.(判断分析)劳动力资源不等于劳动适龄人口,后者的划分标准只有一条,是劳动

年龄的上下限。

凡处于劳动年龄上下限之间的人口均属于劳动适龄人口,而劳动资

源除了劳动年龄这一标准之外。

还有是否具有劳动能力这条标准。

7.(判断分析)劳动力资源也不同于社会劳动力,社会劳动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实

际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

8.所谓劳动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

数量。

9.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不是直接需求)

A劳动力需求是生产活动的需求,

B劳动力需求是对物质产品和服务需求的一种派生性需求。

10.(判断)劳动力需求不能等同于劳动力需要。

需要是指一种不需要以货币支付能力

作为后盾的主观愿望。

需求是指购买者在现行价格水平条件下有能力并愿意的购买量

11.劳动力有企业需求。

行业需求和市场需求。

(多项)企业是从事生产或流通的经济

单位,企业的行为目标是为了获取最大的利润。

12.劳动力的需求假设:

A生产技术的假设。

B组织目标的假设。

C市场环境的假设。

D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

13.劳动力需求的五种类型:

A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零。

B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1.

C劳动力需求弹性大于1.D劳动力需求弹性无穷大。

E劳动力需求弹性小于1.

14.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决定因素:

A要素替代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B产品需求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

C其他生产要素供给弹性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

D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比重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

15.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

(综合运用)

A教育制度与教育供给规模。

B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

C工资水平。

D个人非劳动收入.E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

F社会保障制度。

G宏观经济状况。

H其他因素。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劳动率参

与率相当高)

16.附加性劳动力假说认为:

在经济总体水平下降时期,一些一级劳动力处于事业状态

此时,为了保证家庭已有的收入水平,二级劳动力走出家庭,以寻找工作。

因此。

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着正向关系:

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提高

17.悲观性劳动力假说认为:

在就业下降,失业上升期,一些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

但仍滞留在劳动力市场,而许多二级劳动力对寻找新的工作机会的前景持悲观态度

因而宁愿退出劳动力市场而不愿作为失业者。

因此,二级劳动率参与率与失业率成

反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

18.劳动力供给弹性:

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

工资弹性。

19.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A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所得到的效用总量或满

足的总和。

B边际效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后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增加效用

量或增加的满足,也就是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消费所得到的总效用的增量。

20.均衡:

运动的物体在受到方向各异,但作用相互抵销,合力等于零的外力作用时,运动

的物体所处于的相对静止的状态。

21.一般均衡分析:

是经济学中用来参考市场上所有市场,所有产品的价格和供求的关系变化

的一种分析方法。

它假定各个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与供求都是相互联系的,所以一种

商品的价格与供求的均衡只有在所有商品的价格和供求与供求达到的均衡才能确定,即

一般均衡考察的对象是在各种市场因素的影响下一个市场的均衡的建立与变动。

22.静态均衡分析抽象掉时间因素,设定变量的调整能够在可以忽略的瞬时内完成,其调整

时间设定为零。

23.均衡状态:

是指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因素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当稳定,不再

变动的状态。

24.(简述内容)非均衡理论认为:

在现实中,价格并非像传统理论那样可以随时根据供求

关系迅速调整,有时是因为制度的原因被固定或受到限制,有时是由于信息不完全,而

得不到及时的调整。

因此,市场运行的结果通常是非均衡的,变量之间是不均等的,理

想的供给不等于有效的需求,理想的需求也不等于有效的供给。

非均衡的结果建立在每

个人在既定的信息条件,制度条件和市场条件下的最优选择基础之上,具有稳固性。

改变某些基本的外定条件,如收入分配制度。

价格限制,信息完全度等等,就不可能使

某种非均衡状态得到改变,变成均衡。

25.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的三种模型:

A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收敛型)

B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发散型)

C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封闭型)

26.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

A劳动力资源的最优配置。

B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

C充分就业

27.为什么劳动力市场是比较典型的非均衡市场?

A工资率作为劳动力的价格,具有相当大的刚性,因为人们的消费已达到一定的水平,要

退回去习惯一种更低的生活水平是很难的.

B由于劳动力需求是派生需求,还要受到产品市场的需求的调节。

C由于劳动是人的谋生手段,劳动力供给的数量除了受工资的调节外,还受到人的主观偏

好,财富总量和社会心理等因素的调节。

28.自愿失业:

总只是由于实际工资率太高而引起的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而造成的劳动

者失业的现象。

29.非自愿失业:

是一种市场非均衡的现象,他不是由实际工资太高而引起的,而是因为产品

需求下降时厂商销售发生困难,对劳动力供给造成数量限制的情形发生的失业。

30.U-V分析是从失业与职业空位,也就是劳动力过剩和劳动力短缺的关系出发。

研究劳动力

市场资源分配功能效率问题的分析方法。

31.内部劳动力市场概念是由多尔瑞哥,彼得和麦克尔提出来的,如今已成为劳动经济学界的

广泛承认的概念。

内部劳动力市场作为外部劳动力市场的对立概念出现的。

在这里,内部

是指企业组织的内部,外部则指企业之外。

32.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概念由两部分组成:

A组织结构B组织原理

33.内部劳动市场为什么存在?

A员工一般享有较多的在职培训,这导致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大,从而引起企业用人企业的变

化,即企业不轻易解雇员工。

B过去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市场竞争很激烈,现在与过去相比,则已处于不完全竞争的状态。

C从历史上看,社会意识形态对西方劳动制度造成一定的影响。

34.劳动时间的功能:

A计量功能B指示功能C保证个人及社会维持和发展的功能D人际交往功能

35.超时工作:

是指在法定劳动时间以外继续劳动,通俗地说就是“加班加点”。

36。

时间长度受哪些因素影响?

不仅受着人类脑力,体力等生理因素和道德因素的制约,在近代以后,还受到法律的制约

37.兼职工作其实也是超时工作。

二者的去别在于:

超时工作是在第一职业的制度工作时间以外在同一地点为同一雇主提供的额外的劳动;而兼职工作则是指在第一职业之外寻找其他的工作

 

38.非全日制就业模式主要有哪几方面的特征?

A经济性因素在决定非全日制就业态势方面起主导性作用,(非全日制劳动者对工作报酬的敏感程度要比全日制劳动者高的多)

B市场经济国家非全日制就业者较多,非市场经济国家非全日制就业者较少

C非全日制的就业群体多数为青少年,养育未成年子女的妇女

39.劳动时间的变化趋势:

从人类发展的历史看来,劳动时间不断缩短,非劳动时间不断延长,

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类劳动力扩大再生产水平极大提高的体现。

40.缩短劳动时间对经济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

(综合运用)

A使劳动的各个因素得到充分利用B使劳动产品增多

C有利于节约能源D有利于扩大就业E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F有利于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41.我国国务院于1994年2月发布《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将我国已实行40余年的48小时

工作周缩短为44小时。

国务院又于1995年3月作出决定。

进一步缩短工时,实行5天工作日,

(40小时工作周),于同年5月1日起实施,实施有困难的企业可延期至1997年5月1日起实施

42.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与过去相比,人们的生命周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结婚年龄后移,生育率下降的同时,平均寿命大大延长。

43.(材料分析)随着社会,经济与教育的发展,在人们对教育的支付能力提高的同时,教育能

够吸纳更多的求学者,再加上人们对教育,知识,人力资本投资收入等方面的认识的发展,

选择就业的年龄出现了向后推移的倾向。

44.对个人而言。

婚姻的经济意义到底是什么?

A费用下降B生产率提高

45.真正意义的退休年龄(实际退休年龄)是什么因素决定的?

除了个人或家庭的财富积累程度和工作兴趣之外,还有

A养老金的影响B再就业机会多寡的影响C健康程度的影响

46.基本工资:

是以货币为支付手段,按照时间或产量计算的实际工作时间得到的报酬,是工资

构成的主要部分。

47.工资的职能?

A补偿职能B激励职能C调节职能D效益职能

48.对社会主义工资理论和管理技术有创新与发展。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对社会主义工资理论与实践所依据的社会经济形态现实的新认识。

B社会主义工资具有两重性。

C国家不再是分配主体。

D坚持以按劳分配为工资分配的基本原则。

E建立工资谈判机制。

49.劳动就业:

就是指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运用生产资料依法从事某种社会劳动,并获得赖以生存的报酬收入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简称就业。

50.实现就业符合下述几个基本条件:

A就业主体是达到法定年龄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

B就业主体从事的劳动属于合法社会劳动。

C就业主体所从事的劳动是有报酬的劳动。

51.按照凯恩斯的定义,充分就业就是“在某一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接受这种工资的人都能得到的工作”。

52.统计学界的充分就业概念.20世纪50年代,有些经济学家认为,失业率不能超过3%到4%可算充分就业。

80年代以来,有些经济学家提出只要失业率部超过6%即为充分就业。

53.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的一种社会现象。

54.待业人员:

劳动制度改革后,劳动者因劳动合同期满,或所在的企业倒闭等原因失去工作后。

55.为了与市场经济体制适应,1994年我国开始承认有失业

A登记失业。

失业人员中以到职业介绍机构登记的方式寻找工作称为登记失业人员。

B调查失业人员。

由于不少失业人员并不去劳动部门登记,而登记为失业人员中又有不少已通过各种形式就业,登记失业已不能反映我国城镇劳动力的失业情况。

56.自然失业率又称均衡失业率:

是指在生个劳动力市场既不存在过多的劳动力供给,也不存在过多劳动力需求的失业率。

57.如何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自然失业率上升这一现象?

A劳动力结构的变化。

B工资刚性程度增强

C失业保险的影响。

D结构性失业增加

58.研究就业与失业状况的意义?

(综合运用)

A就业和失业状况是判断宏观经济形势好坏的标准之一

B就业和失业状况是衡量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每降低3%,失业率就会升高1%,这就是著名的奥肯法则)

C就业和失业状况与国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具有密切联系(1.失业使人们物质生活蒙受损失,2失业者将承担巨大的心理负担。

会损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59.影响就业的因素:

人口因素,经济因素,技术因素,制度因素,心理因素(影响劳动者的心理因素,实际上就是就业意识,如就业意愿,职业评价,择业动机,以及一系列就业行为过程及结果的估计等。

60.萨伊在1803年发表代表作《政治经济学概论》,萨伊的就业理论有以下三点:

A在正常情况下,依靠价格机制,国家内部的经济失调会迅速的被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价格的自行运动所消灭。

B在正常情况下,市场经济会自动实现充分就业。

偏离均衡现象是暂时的,是不正常的,因此失业不是内在的。

C萨伊法则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主张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

61.凯恩斯认为:

失业分为三种类型,摩擦性失业,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

62.凯恩斯的解决对策:

A摒弃自由放任政策,扩大政府职能,采取政府干预和调节经济的一系列措施,把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放弃节约原则,鼓励消费。

(与萨伊的对策比较最大的不同就是鼓励与反对政府干预,反对节约。

C应该采取增加投资与提高消费“双管齐下”的方法刺激需求,在消费水平既定的情况下,应主要实行投资社会化,由国家总览投资。

D通过实行国家政府开支,发行公债,赤字财政和温和的通货膨胀政策,以刺激经济,增加有效的需求,对付经济危机,达到并保持充分就业。

63.菲利浦斯曲线说明:

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增长率彼此是逆相关或负相关的。

64.世界各国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动的实践,证明了配第--克拉克定理,即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服务产品的需求增加,第一,二产业部门劳动力占用不断减少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呈上升势头。

65.为什么我国就业结构现状仍然比较落后?

A一二产业人数多B三产业占的人数少

66.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是丞待解决的问题,而且是关系到现代化的重大问题。

形成了自己的特

色:

A阶段性明显B速度快

67.摩擦性失业:

是由于劳动者要求就业和获得工作岗位之间存在时间差而形成的。

68.摩擦性失业的特点:

A行业广且涉及人数多B失业期限较短

69.结构性失业的特点:

A具有明显的群体性B失业周期较长

70.周期性失业的特点:

它是失业中数量最大,最常见,最难以驾驭的一种类型,凯恩斯说过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失业即

是典型的周期性失业。

71.隐性失业:

是指经济部门中存在着边际生产等于或小于零的现象。

72.舒尔茨,其代表作是《人力的资本投资》

73.贝克尔,其代表作是《人力资本》,《家庭经济分析》

74.人力资本的特点:

A人力资本是寓寄在劳动者身上的一种生产能力。

B人力资本的所有权不具备转让或继承的属性。

75.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势:

A各级正规教育B职业技术培训C健康保健D人们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流动

76.人力资本投资的特点:

A投资收益的广泛性  B投资收益取得的迟效性与长期性C投资收益的多方面性

77.劳动力流动的基本假设:

(综合运用,材料分析)

A劳动力的流动是劳动力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而自愿迁移的行为

B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有流动的自由选择性

78.劳动力流动的条件:

A劳动力的个人所有权

B不同地区和工作之间存在着经济福利方面的差异

C社会对劳动者就业给予充分的自主权

D社会分工所造成的劳动技巧和工作能力的专门化

79.劳动力流动所涉及的主要成本通常包括:

交通费,搬家费,在流动过程中所放弃的收入

离开家庭和朋友所带来的心里损失,资历和养老金的损失。

80.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

年龄,家庭,教育,流动的距离,失业率,职业许可制度,

国家和地方政策将影响劳动力的流动,国际环境,工会,流入地的环境质量和气象状况

81.劳动力市场上的歧视:

是指那些具有相同能力,教育,培训和经历并最终表现出相同的

劳动生产率的劳动者,由于一些非经济的个人特征引起的再就业,职业选择,晋升,工

资水平,接受培训等方面受到的不公正待遇.

82.歧视的类型:

A工资收入歧视B就业歧视C职业歧视D人力资本投资歧视

前三种称为后市场歧视,或称为当前市场歧视和直接市场歧视。

后一种歧视中接受正规

教育歧视通常被称为前市场歧视,或称为过去市场歧视或间接市场歧视,因为这种歧视

出现再人们求职之前。

83.双重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

通常,劳动力市场往往被划分为两大不可竞争性类型:

高级劳动力市场和初级劳动力市场

在高级劳动力市场,工作所对应的是相对较高的工资率,较为稳定的就业,良好的工作环

境,以及进一步的发展机会。

初级劳动力市场中的工作往往是较低的工资收入,不稳定的

就业岗位,较差的工作条件,较低的技术水平和寥寥的职业发展机会。

84.所谓统计性歧视理论:

就是将一个群体的典型特征看作该群体中每一个个体所体现的特征

并利用这个群体的典型特征作为雇用标准而产生的歧视,可见,这种歧视的原因是由于统

计方法不科学,或是由于信息不完全所造成的。

85.目前,我国的就业歧视现象大体有以下几种:

A性别歧视B年龄歧视C经验歧视D身高歧视

86.公共部门的就业决策和企业部门有着性质上的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公共部门生产和服务规模的决策是各级政府的,凭借国家权利实现国家职能活动所决定

故决策目标通常为服务最大化。

B公共物品的生产规模受到财政收入水平的硬约束。

C公共部门的绝大部分产品和服务不能用价值指标进行准确的评价与度量。

D公共部门的产品和服务不存在可以准确计量的市场需求曲线。

87.在现代社会,以下原因造成公共部门就业量增长相对较快:

A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加了对公共部门服务的需求。

B社会生产规模的扩大,以交换为基本外在特征的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极大的提高了公

共物品的社会价值。

C国民收入的增加,政府收入的的增长,个人收入的增长奠定了公共部门的迅速发展的基础

88.最低劳动标准:

A最低工资标准B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

89.我国《劳动法》第49条规定:

确定和调整最大工资标准时,应当综合参考下列因素:

A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

B社会平均工资水平C劳动生产率D就业状况E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90.工会的功能:

A经济性的功能B政治性的功能C社会性的功能D心理性的功能

91.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市场的运行需要长期的,经常性的并且根据客观情况加以调

整的人力政策。

近年来,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又不赋予人力政策新的内容,主要有以下方面:

A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B加强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C激励就业的措施

D实施创业就业计划E开发临时性就业岗位

92.可以将劳动关系划分为三类:

A从业关系B组合关系C分配关系

93.劳动关系的狭义含义则是指在实现现实的生产过程中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所结成的一种社

会经济关系。

94.劳动关系的基本类型:

A利益冲突型与利益一体型的劳动关系B利益一体化的劳动关系(日本,韩国)

C利益协调型劳动关系

95.伴随着政治和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劳动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劳动关系主体明确化B劳动关系多元化C劳动关系利益复杂化 D劳动关系动态多变化

96.集体协商:

是企业代表或雇主代表与劳动者或雇员群体代表(一般是工会)为签订集体合同

进行商谈,确定劳动条件各方面内容的行为与过程。

97.在工作场所中,有两个原因决定了集体谈判比个人谈判更为重要:

A由于企业内的分工,协作和资本使用的统一性和社会性,使得企业中很多事务属于“公共事

务”,也就是说这些事务对每个雇员都有影响

B工作与企业组织内的雇员个人,由于其劳动力的生理性特征和社会性特征不可能与雇主保持

力量上的均衡。

98.我国劳动关系的社会调整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内容:

A劳动者享有平等的劳动权利(首要原则)

B劳动者有通过劳动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C劳动者有休息休假的权利

D劳动者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E劳动者有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F劳动者有获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G劳动者有提高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H劳动者有依法参加工会,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

PS:

A ZA AZAFighting!

^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