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9710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38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经济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劳动经济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劳动经济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劳动经济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劳动经济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劳动经济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6页
劳动经济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6页
劳动经济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6页
劳动经济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6页
劳动经济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6页
劳动经济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6页
劳动经济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6页
劳动经济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6页
劳动经济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6页
劳动经济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6页
劳动经济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6页
劳动经济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6页
劳动经济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6页
劳动经济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6页
劳动经济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劳动经济学.docx

《劳动经济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经济学.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劳动经济学.docx

劳动经济学

导论

z几个关键性概念

z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z劳动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z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几个关键性概念

•稀缺性:

有限性;相对、绝对

•机会成本

将稀缺的生产资源用于此种需要和愿望的满足而损失的用于次佳用途所能获得的回报

•效用最大化(利润最大化)

理性行为,亦称最大化行为,是指人们的行为目标是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或者说,在各种可能的选择中,人们总是选择能够为他们带来最大利益的那一个。

研究对象

研究劳动力市场运行和结果

“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和结果。

确切地说,劳动经济学研究雇主和雇员对工资、价格、利润以及雇佣关系的非货币因素(如工作条件)的行为反应。

”(伊兰伯格、史密斯)

研究劳动力资源投入与产出机理

“研究在人的理性行为遵循效用最大化的前提下,人们在生产中将做出什么样的劳动投入决策”。

(赵履宽)

研究劳动关系及其运行规律

研究与劳动相关的问题

研究对象的具体表述

以劳动力的经济活动为中心,研究各种劳动经济现象及其运动规律,涵盖劳动力市场及其变化、劳动力的投入与产出效率、劳动经济管理及其运作机制、劳动和谐关系的维护、社会劳动问题的处理等领域

劳动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古典学派

制度学派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经济学说

新古典学派

新制度学派

劳动经济科学在我国的建立

当代劳动经济学主流:

以新古典框架为基础并兼有制度主义分析

古典学派

代表人物:

∮亚当•斯密:

劳动分工工资差别

∮大卫•李嘉图:

工资性质、工资决定

∮斯图亚特•穆勒:

工资基金

∮让•萨伊:

市场法则论

特点:

认为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与其他商品的市场是相似的

制度学派

代表人物

v埃里•理查德:

《美国劳工运动》

特点

v一般不涉及正规模型或对劳动力市场的数量分析,主要侧重于对劳工运动的历史研究以及对当时劳工问题的调查研究

v利用制度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来解释市场运行的结果,是制度学派的主要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经济学说

⊙劳动价值论

⊙价值、劳动二重性、生产价格理论

⊙剩余价值论

⊙利润、地租、工资理论

新古典学派

第一阶段(19世纪末)

马歇尔(Alfredmarshall,1842~1924)《经济学原理》强调市场性供求的竞争作用是形成劳动力市场运行结果的主要因素

第二阶段(20世纪30年代)

庇古:

《财产与福利》工资、工时、劳动力职业分布、流动、教育、培训

希克斯:

《工资理论》需求、供给概念,集体谈判模型

道格拉斯:

把经济理论与计量方法相结合

第三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后)

•刘易斯:

工会与工资决定

•舒尔茨:

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

•贝克尔:

人类行为的经济学分析(高等教育的社会和个人受益率;消费者的行为模式)

新制度学派

第一阶段(20世纪40-50年代)

侧重于研究劳动力市场实际如何运行的理论和实践(案例研究)

约翰•邓洛普;阿瑟•罗斯

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开始)

提出“二元的”或“分割的劳动力市场”理论,强调工会和公司政策及社会性因素对劳动力市场变化的影响

米契尔•派尔雷;皮特•多林格尔等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始)

在奥利弗•威廉姆森领导下,新制度经济学在20世纪90年代获得迅速发展,它把旧制度学派的有限理性和新古典学派的竞争效率最大化的方法融合起来,以解释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特征,如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存在和自由雇佣政策

劳动经济学的新古典学派和制度学派的理论框架比较

新古典劳动经济学派

•强调市场机制及市场性因素在决定工资水平和劳动力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

•理论之一:

关于人类行为模式的本质-经济人;理性人;个人主义者

•理论之二:

关于市场本质与运作-劳动力市场虽有些特殊属性,但同样具有高度竞争性

制度学派

•人类行为的适度模型

•强调制度性、社会性要素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劳动经济学的新古典学派和制度学派的方法论比较

新古典学派

经常从可检验的一般假设条件出发,运用逻辑推理方法来推断某些理论上的预测

大量运用边际决策规则:

最优状态{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制度学派

经常运用案例研究和归纳法,认为这些方法有助于人们揭开劳动力市场实际运作的面纱。

劳动经济学科在中国的建立

始于20世纪20年代,且大多被纳入劳动社会学或劳动立法

•1929年,陈达《中国劳工问题》

•1931年,朱通九《劳动经济》

•1958年,劳动经济专业

•1982年,任扶善《劳动经济学》

•1991年,杨体仁《现代劳动经济学原理》

研究方法

一般方法

★实证分析方法

★规范分析方法

具体方法

★社会调查法

★实验方法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比较分析法

★统计方法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实证分析方法

定义:

重点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

步骤

1)建立预测行为用的数理模型

2)用计量经济学的办法检验数理模型所表达的理论是否符合现实

3)用检验过的数理模型,预测经济行为人的行为

特点

1)研究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研究现象本身的运动规律及内在逻辑

2)研究结论具有客观性,并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检验

3)试图超越和排斥价值判断

规范分析方法

定义:

用一定的价值观去评价经济效益的好坏和制度政策的利弊,回答经济行为人的选择“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基准:

互惠原理

特点

1)研究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解释客观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问题,即说明其对于社会的意义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2)研究目的主要在于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关心经济运行的结果是否合理、公正

互惠原理

“互惠”交易

1)交易所涉及的所有各方都受益

2)一些人受益,而没有人受损失

3)从事交易的部分人受益,部分人受损,但是收益者的收益足以补偿受损者的损失

“互惠”交易不能实现的障碍

1)信息障碍——不知情

2)交易障碍——法律约束

3)交易费用无法解决

4)市场缺位

劳动经济学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v应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经济学分析

v应结合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来研究和处理劳动力市场的问题

v不能脱离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劳动力市场上的制度和全球化及网络经济发展的背景

v注意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相结合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劳动经济学?

2、联系实际谈谈生活中与劳动经济学相关的经济现象和事件。

第一章劳动力市场概论

劳动力的基本概念

劳动力市场的特征、类型、作用

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因素

劳动力资源的市场配置

政府与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的几种涵义

v人的劳动能力

v有劳动能力、从事劳动活动的人——劳动者

v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者一个部门的劳动者的总和

劳动(能)力的科学含义

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劳动力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

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所运用的能力

劳动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之内的能力

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劳动力的相关概念

人口:

生活在一定社会和一定区域内的人的总和

劳动适龄人口:

人口中处于劳动年龄的那一部分人口

劳动力资源: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拥有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体(现实的、潜在的)

劳动经济学研究的劳动力:

在一定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

劳动力资源

v某一时间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资源数量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七部分人口群体:

(1)劳动年龄内的在业人口;

(2)未达劳动年龄但正从事社会劳动的就业人口;(3)超过劳动年龄仍继续从事社会劳动的就业人口;(4)劳动年龄内的失业人口;(5)劳动年龄内的从事家务劳动的人口;(6)劳动年龄内的在学人口,(7)劳动年龄内的其他具有劳动能力人口

v其中:

(1)~(3)为社会在业人口;

(1)~(4)为现实劳动力资源;

(1)~(7)为潜在劳动力资源

劳动力市场的涵义

•几种代表性观点

按照市场规律对劳动力资源进行配置和调节的一种机制

劳动力商品买卖关系的总和

劳动力进行流动和交换的场所

实现劳动力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方式,是其内在机制和实现形式的统一

劳动力市场的涵义

三方面把握:

是劳动力要素的交换场所,既可以是有形的(职业介绍所、人才市场等),也可以是无形的(如法律服务中心、信息中心等)

劳动力市场的基本要素是价格,价格决定劳动力要素供求双方的市场行为

劳动力市场反映了一种机制。

劳动力的供求双方通过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供求机制发挥作用,实现劳动力资源配置

劳动力市场的特征

劳动者只能被雇佣或租借,劳动者本身不能被出卖和购买

劳动者对劳动力拥有不可动摇的所有权

劳动力受雇或出租的条件不仅是工资的多少,而且还有工作时间长短、工作环境好坏等其他因素

劳动力市场的活动不仅由工人和用工单位双方决定,而且受到政府、工会、雇主和舆论等社会力量的影响

劳动力市场的类型

按照劳动力市场范围划分

区域劳动力市场:

根据买卖双方彼此搜寻的地理范围(乡村、城市;国际、国内)

产业劳动力市场:

根据交易的产业范围(建筑业、煤炭业等)

职业(工种)劳动力市场:

根据交易的职业(工种)范围(职业经理市场、保姆市场等)

按照职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划分

国家公务员市场(学历、专业、年龄、社会责任感、敬业精神以及公众形象等)

职业经理市场(经营管理才华)

专业技术人员市场(不可替代的专门知识、技能、经验)

普通劳动力市场(普通工人、管理人员、服务业从业人员等)

按照雇佣关系划分

外部劳动力市场

内部劳动力市场:

当有一系列正式的规则和程序来指导和限制企业内部的雇佣关系时,就认为存在内部劳动力市场

按照就业条件划分

优等(高级)劳动力市场

特点:

职业稳定,工资水平高且稳定,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

次等(低级)劳动力市场

特点:

职业不稳定,工资水平低且不稳定,较差的工作环境且根本没有职业发展机会

按照市场的竞争自由度划分

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

特点:

供求双方可获得充分信息;具有充分的流动性,不存在非市场化障碍;具备完全的决策条件,双方可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交易的方式、数量和价格

垄断市场

买方垄断与卖方垄断

特点:

信息极不对称

不完全竞争市场

特点:

市场力量和非市场力量同时起作用

劳动力市场的功能

在实现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中起纽带作用

在协调劳动力供求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在劳动者职业或就业单位的转换中起媒介作用

对劳动者就业竞争起到激励作用

对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起鞭策和推动作用

在开发利用人力资源中起导向作用

为政府了解社会劳动分配状况起到“窗口”作用

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因素

市场性因素(经济性因素)

制度性因素(组织性因素)

社会性因素

市场性因素是最根本最主要的要素

市场性因素

任何市场的运行过程当中,影响最大的是市场性因素

市场性因素的一般含义:

决定价格和产出水平的市场条件或状态,这些条件和状态主要表现在供求对比方面

劳动力市场上的市场性因素:

指由劳动力供求对比状态所决定的劳动力资源配置及其价格。

劳动力市场的供求方

Ø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一种派生需求

–由利润最大化引出的,为了生产而产生的需求

–相同的工资,更高的生产率

–相同的生产率,更低的工资

Ø劳动力市场的供给:

一种派生供给

–由效用最大化引出的,为了获得收入而进行的供给

–积极寻求提供优厚待遇的雇主或企业

–努力工作获取较高收入

市场机制的运作过程

在不考虑非经济因素的条件下,劳动力供求决定工资,工资变动又影响劳动力供求

市场体系通过变动工资水平和调整劳动者的

流动速度实现均衡

—工资的变动引致劳动力在不同职业、不同地区间流动,最终导致市场均衡

供求决定工资水平

供求变动与市场调节

供求决定工资水平

供求变动与市场调节:

需求变动

供求变动与市场调节:

供给变动

制度性因素

含义:

指工会、政府及大型企业等组织对工资和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影响

作用:

–促进劳动力市场的细划

–影响工资水平

工会与工资

政府与工资

寡头垄断企业与工资

促进劳动力市场的细划

工资自由调整和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古典思想在现实中很难实现,制度性因素将整个劳动力市场分割为许多联系松散且大小不同的准市场

组织为劳动力市场提供了交易规则,从而为此类劳动力市场提供了外延空间。

如什么人有资格参与此类工作、哪些企业应介入哪类市场等等

–企业的人事管理政策,如内部提拔制度

–工会合同条款,只面对工会成员开放

–政府劳动保护法案,如限制妇女、儿童工种,最低工资制度、教师证、律师证等

社会性因素

•社会性因素是指社会群体及社会规范在制定工资和配置劳动力过程中发挥的影响作用。

如家庭背景、所属阶层、文化、歧视、习俗等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对劳动力市场人员构成的影响

对劳动力供求及工资水平的影响

对劳动力市场人员构成的影响

社会性因素认为家庭背景、父母职业、社会经济隶属阶层,对个人的职业选择幅度和劳动力市场上的流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而在劳动力市场上形成了许多非竞争的群体

研究的主要问题:

社会性因素对于热门行业入门证的影响

–如银行行长的儿子和农民的儿子谁更有可能进银行工作

对劳动力供求及工资水平的影响

v偏好的影响

v文化的影响

v歧视的影响

v习俗的影响

劳动力资源的市场配置

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

劳动力资源的配置

劳动力市场配置的机制

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价格机制

劳动力市场机制的运行条件

明确的市场主体-前提条件

反映劳动力价值和市场供求状况的工资-主要杠杆

界定规则

社会保障

政府与劳动力市场

政府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作用

♣硬环境的建设

♣软环境的建设

♣直接需求者

最低工资制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制度建设与劳动力市场发展

最低工资制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制度建设与劳动力市场发展

劳动力市场运行的制度建设应考虑以下因素

劳动力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要取得合理的报酬

作为一种资源,劳动力必须能够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进行流动,即可以在产业间、不同所有制间、地区间自由流动

劳动力作为人,必须要满足其基本的安全需要

劳动力市场制度体系:

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劳动力流动制度、社会保障制度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与现状

ﻆ劳动力市场的历史发展

第一阶段:

1949年—1957年为从有到无阶段

第二阶段:

1958年—1978年为从复苏到完全消失阶段

第三阶段:

1979年—1992年为重新萌芽阶段

第四阶段:

1992年—现在为开始迅速发展阶段

ﻆ劳动力市场的发展现状

市场主体正在确立,但尚未具备充分的市场主体资格

市场机制开始运行,但仍存在明显分割和扭曲

市场规则和秩序的建立取得显著进展,但仍存在空白和难点

社会服务体系已初具规模并发挥作用,但局限性较大,功能不足

宏观调控改革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但调控方式选择正在进行,调控乏力

思考题

•1.劳动力的科学含义是什么?

•2.如何正确把握劳动力市场的涵义?

劳动力市场的特点有哪些?

•3.劳动力市场运行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试举例说明。

•4.政府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职能是什么?

应该怎样实现其职能?

第二章劳动力需求

劳动力需求基本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劳动力需求理论的分析框架

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模型

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模型

市场劳动力需求模型

劳动力需求弹性及其影响因素

劳动力需求基本概念

●概念:

劳动力需求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佣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特点:

♣劳动力需求是对劳动力的雇用意愿与支付能力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

♣劳动力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相关需求

分析企业劳动力需求时的要求:

(1)必须联系生产经营活动;

(2)必须联系产品市场,包括消费品与服务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

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

工资率

企业商品的市场价格

企业商品的市场需求

企业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成本

技术进步

宏观经济环境

劳动力需求理论的分析框架

₠劳动力需求分析涉及的假设

D生产技术的假设

D生产目标的假设

D市场竞争程度的假设

D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

₠劳动力需求的类型

D短期需求和长期需求

D劳动力的企业需求、行业需求和市场需求

₠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化与劳动力需求的变化

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化和劳动力需求的变化

☻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化是指在决定劳动力需求量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仅仅由于要素价格-工资率的变化而引起的企业愿意雇用的劳动力数量的变化

☻劳动力需求的变化是指在决定需求量的要素价格因素-工资-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引起的企业愿意雇用的劳动力数量的变化

劳动力需求曲线的移动与需求曲线上的移动(六张)

¶劳动力需求边际生产力理论的基本原理

¶基本概念:

边际产量边际收益边际收益产量

¶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劳动力的边际成本与均衡用工水平的确定

¶单个企业的短期劳动力需求曲线

¶工资、短期劳动力需求与企业利润之间的关系

几个基本概念

●边际产量(MarginalProduct,边际产品):

当其他投入要素不变时,企业每增加一个单位某种投入要素所能增加的实物产出量。

MPL=ΔQ/ΔL

●边际收益(MarginalRevenue):

企业每增加一个单位的产品并售出后所能增加的收益。

MR=ΔTR/ΔQ

●边际收益产量(MarginalRevenueProduct,边际收入产品):

企业每增加一个单位某种投入要素并售出由此增加的产品所能带来的收益增量。

MRPL=MPL×MR=ΔTR/ΔL

完全竞争条件下MR=P→MRPL=MPL×P

劳动投入、产量、边际产量表

劳动投入L

0

1

2

3

4

5

6

7

8

总产量Q

6

14

20

24

27

29

30

30

边际产量MPL

6

8

6

4

3

2

1

0

(十张)

劳动投入、产量、边际产量、边际收益及边际收益产量表

劳动投入L

0

1

2

3

4

5

6

7

8

产量Q

6

14

20

24

27

29

30

30

边际产量MPL

6

8

6

4

3

2

1

0

边际收益MR

2

2

2

2

2

2

2

2

2

边际收益产量MRPL

12

16

12

8

6

4

2

0

工资W

8

8

8

8

8

8

8

8

8

边际生产力理论

劳动经济学中确立劳动力需求的一个标准模型

四个基本假设条件

₫利润最大化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目的

₫假设企业投入的生产要素只有两种:

资本和劳动

₫假定企业于中经营的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都是完全竞争式的

₫假定工资是劳动力的唯一成本,劳动力无差异或者说是均质的

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当把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时,最初劳动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量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

●前提条件是技术水平不变或技术水平提高的速度低于劳动量投入的速度

●产量变化过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边际产量递增阶段

♫第二阶段:

边际产量递减阶段

♫第三阶段:

总产量绝对减少

(十四张)

劳动力的边际成本与均衡用工水平的确定(生产要素的需求原则)

●边际收益产量=边际要素成本

MRP=MFC

●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均衡条件是

MRPL=MFCL

MFCL=W

●完全竞争市场上,MR=P,则

W=P·MPL或W/P=MPL

企业对劳动力需求的均衡条件:

当每增加一个劳动力的边际收益产量等于其边际成本或工资水平时,企业的用工规模处于最佳状态

单个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曲线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单个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曲线与MRPL线下降部分重合(十六张)

工资、短期劳动力需求与企业利润(十七张)

企业长期劳动力需求

●长期劳动力需求的基础知识

●最佳生产方法选择

●工资变动对理想雇用水平的影响

●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

长期劳动力需求的基础知识

★等产量曲线:

以图形表示的可以用于生产同一产出数量的劳动力与资本的所有组合

–斜率为负

–连续曲线

–凸向原点(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

上端较陡直(资本密集型),下端较平稳(劳动密集型)

–离原点越远,产量越大

★等成本线:

在总支出和投入价格既定的条件下,企业所能购买到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最大组合。

W•L+R•K=C

–等成本线上任意一点表示的劳动和资本投入组合的成本相同

–离原点越远,成本越大

–斜率为负,斜率为两种要素价格比

等产量线(二十)

等产量曲线上的任何一个点对应的两种要素的组合都能够给雇主带来一个固定数量的产量。

等产量曲线的位置离原点越远,代表的产量就越高

边际技术替代率

定义:

在同一条等产量曲线上,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可以相互替代而产量不变,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以MRTS表示。

它是在保持相同产出水平时,减少一种生产要素投入的数量,与增加的另一种生产要素投入的数量比

特点: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

数学表达:

MRTS=|-K/L|

MRTS=K/Q=Q/L=MPL

L/QQ/KMPK

等成本线(二十二)

最佳生产方法的选择

产量既定条件下的成本最小

成本既定条件下的产量最大

产量既定条件下的成本最小(二十四)

成本既定条件下的产量最大(二十五)

工资变动对理想雇佣水平的影响

●替代效应

–工资提高后,由于劳动力相对昂贵而引起的资本代替劳动,导致对劳动力需求的减少

●规模效应(产出效应)

–工资提高后,由于厂商总成本增加而引起的劳动力需求的减少

替代效应

工资上升以后,如果要保持产量水平不变,则总成本必然上升。

劳动力相对于资本来说,显得更加昂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