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中语文 必修三 416 琵琶行翻译及赏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8060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3.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高中语文 必修三 416 琵琶行翻译及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粤教版高中语文 必修三 416 琵琶行翻译及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粤教版高中语文 必修三 416 琵琶行翻译及赏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粤教版高中语文 必修三 416 琵琶行翻译及赏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粤教版高中语文 必修三 416 琵琶行翻译及赏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粤教版高中语文 必修三 416 琵琶行翻译及赏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粤教版高中语文 必修三 416 琵琶行翻译及赏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粤教版高中语文 必修三 416 琵琶行翻译及赏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粤教版高中语文 必修三 416 琵琶行翻译及赏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粤教版高中语文 必修三 416 琵琶行翻译及赏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粤教版高中语文 必修三 416 琵琶行翻译及赏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粤教版高中语文 必修三 416 琵琶行翻译及赏析.docx

《粤教版高中语文 必修三 416 琵琶行翻译及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高中语文 必修三 416 琵琶行翻译及赏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粤教版高中语文 必修三 416 琵琶行翻译及赏析.docx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416琵琶行翻译及赏析

琵琶行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

元和十年,我贬官九江郡司马。

第二年秋天,到湓浦口送一位客人,夜里听见船上有弹琵琶的,听琵琶音调,铮铮然有京城曲调的韵味。

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问弹琵琶的人,原来是长安歌伎,曾经向穆、曹二位大师学过琵琶,年长色衰,嫁给了一个商人。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

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予出

我命令手下人摆酒,让她畅快地弹几支曲子。

弹完后,她面容忧伤。

她述说了自己年轻时的欢乐生活,又说如今漂泊沦落,悲愁苦楚,四处飘流。

官二年,恬然自安。

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

我出京做官二年,心气和平,舒适安逸,受她这番话的触动,这天晚上才感觉到了贬官的滋味。

于是写了这首七言长诗,吟咏给她听,赠送给她。

言,命曰《琵琶行》。

全诗共六百一十六字,题名《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

秋天的一个夜晚,我送朋友到浔阳江边,枫叶,芦花,在秋风中索索响个没完。

我和朋友下马登上了即将远行的舟船,举杯饮酒,可叹身旁没有歌伎弄管拨弦。

酒喝醉了,仍没有乐趣,分别时这样凄惨,

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

琵琶声停欲语迟。

只见那初升的月亮沉浸在茫茫的江水里边。

忽然,江面上传来了阵阵琵琶声响,我听得忘记归返,我的朋友也无心开船。

我俩探寻琵琶声何处而来,低声问是谁奏弹,琵琶声停了,可是弹者想说却迟迟没有答言。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

我俩急忙把船划过去邀请弹琵琶的相见,斟满了酒,拨亮了灯,重新摆开了酒宴。

千呼万唤,琵琶女这才羞怯怯走了过来,怀中抱着琵琶,还遮住了她半个脸面。

她转动旋轴,轻轻地试弹了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还没有成什么曲调,便流露出无限的深情。

她用掩按抑遏的指法奏出了低沉忧郁的声调,声声哀怨幽思,好像在诉说着她一生的不幸。

她落落大方,挥洒自如,连续不断地弹奏,仿佛要道出埋藏在心灵深处的无限苦痛。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

她轻轻地叩弦,慢慢地操弦,娴熟地抹、挑,先弹名曲《霓裳羽衣曲》,再弹舞曲《六幺》大弦嘈嘈,声音沉重舒长如阵阵急雨,

小弦切切,声音急促细碎如声声私语。

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

嘈嘈切切,是她把大弦小弦交错地拨弹,声音圆转清脆,就像大小珠子落在玉盘。

音调轻快流畅,像黄莺在花丛中啼叫,忽而变得沉痛遏塞,像冰下滞涩不畅的小泉。

音调越来越低沉,丝弦好像凝结、断绝,

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裂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四周冷冷静静,一切声音都暂时停歇。

琵琶女又涌出了一片隐藏在心内的怨恨幽情,这时候,虽然没有声响,但却胜过了有声。

忽然繁弦急奏,发出清脆雄壮的声响,像银瓶破裂,水浆溅射,像铁骑奔突,刀枪齐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

曲子完了,用拨子在琵琶槽心猛然一划,四弦齐响,像撕裂丝绸一样尖锐、清厉。

周围大小船上的人悄然无声,全听得如痴如醉,

只有江面上那一轮秋月格外明净、洁白。

琵琶女满腹心事,欲言又止,将拨子插在弦中,

整顿衣衫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整整衣裳,站起来收敛了脸上激动的表情。

她说,我本是京城里的一位歌女,家住在长安曲江附近的虾蟆陵。

十三岁就学会了弹琵琶,教坊第一部里就有我的名。

曲罢曾叫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

一曲弹罢,常常使琵琶大师赞赏佩服,打扮起来,总免不了美女的嫉妒。

王孙公子,争先恐后给我赠送财物礼品,一支曲子,赢得的红绡多得不知其数。

镶金玉的发篦,常因为唱歌打拍子而敲碎,

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红色罗裙,常为宴饮调笑泼翻了酒而被沾污。

一年又一年,时光在欢笑中悄悄流逝美好的年华岁月就这样随随便便消度。

后来,弟弟从了军,姐姐不幸死去,时光流逝,一天天我年老色衰不如当初。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首空船,

从此,门前冷落,王孙公子很少来,年老了,无可奈何就嫁作了商人妇。

商人爱钱如命,哪知夫妻离别之苦,上个月,就到浮梁那个地方买茶去。

他走了,撇下我孤孤单单守着空船头,

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只有那明月罩船身,冷冰冰江水伴忧愁。

深夜里,忽然梦见当年的风流事,梦中哭啼,泪洗脂粉纵横流。

听她弹琵琶,就使我叹息不已,听她讲了她的身世,更使我感慨万分。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

我和她同是流落在天涯的异乡人\偶然相逢,便可倾谈心事,又何必早已相识。

我从去年便离开了长安帝京,降官抱病住在这浔阳古城。

浔阳地方偏僻,没有音乐欣赏,

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期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一年到头我没听到管弦之声。

我的住宅挨着湓江,地面潮湿,房屋周围芦苇苦竹遍地丛生。

要问在那里朝朝暮暮听到的是什么?

只有那啼血杜鹃的悲啼和猿猴的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声,

每当春江花朝、秋江月夜的佳晨良宵,我常常取出酒来,自斟自饮杯不停。

时而也传来了山歌和牧笛的声音,但杂乱而繁碎,难以入耳不堪听\今夜听到你弹奏的琵琶乐曲,

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我如同听了仙乐,耳朵顿时变得亮明。

请你不要推辞,坐下再给我弹奏一曲,我为你按照曲调写首歌词《琵琶行》。

她听了我的话深受感动,站了好久没言语,坐回原处,上紧丝弦,旋律变得更繁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情调凄凉悲伤,与刚才奏过的迥然不同,周围所有的人听后都伤心得捂着脸哭泣。

若问这中间数谁流下的眼泪最多,江州司马啊,泪水把青衫全都沾湿

《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本诗作于元和十年。

白居易因上书言事,触犯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此年秋天与浔阳江上闻人弹琵琶,感伤不已,因此作诗。

  作者通过塑造一位备受侮辱、玩弄的琵琶女的典型形象来抒发自己的感受,表达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相识”的意旨。

叙事层层铺染,两条线索相互交织,描写生动细致,语言明白清理,婉转通畅。

  全诗共分五段。

第一段由江边送客写起,点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作了典型环境的描写和气氛渲染,为下面人物的出现和情节的展开做了必要的艺术安排。

第二段描写了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和所创作的艺术境界。

诗人热情的赞扬了琵琶女的精湛艺术才能和动人的艺术效果,为铺垫人物的身世做了准备。

第三段写琵琶女自述身世,把乐曲的激愤和人物的不幸统一起来,表达出琵琶女的不幸遭遇和诗人对她的同情。

第四段抒写对琵琶女的不幸的同情和自己不幸遭贬的抑郁和愤慨,揭示岀诗歌的主题。

第五段写作者重温琵琶,伤感不已,泣下沾衣。

  诗的开篇,以江头送客、凄怆告别和萩花秋瑟瑟”的富有特征性的景物描写,勾画了一幅充满悲剧气氛的典型环境。

贬谪的抑郁,离别的悲伤,环境的荒寂,景物的凄凉,这种种环境的渲染,构成了诗歌的基调,也为人物的出场,、情节的发展做了准备。

接下来先闻其声,后见其人,以“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细腻笔法,在人物的迟缓犹豫的动作中,形象的描写了琵琶女的出场,一个庄重、矜持、内心充满痛苦的琵琶艺人鲜明的出现在人们面前。

  这首诗深刻的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巧,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强烈的批判现实的斗争精神诗中所表达的愤慨而伤感的情绪不是只个人的,它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具有普遍意义,是这首诗具有高度的人民性。

《琵琶行》表现出诗人通过亲身见闻,叙写了琵琶女的沦落命运,并由此关合到自己的被贬遭际,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深沉感慨。

因为有切身体验,所以感情特别真诚深挚;因为是在贬所深秋月夜的江面巧遇琵琶女,所以诗情特别哀婉苍凉。

《琵琶行》一出,不仅当即风靡宫廷里巷,而且千百年来一直传颂不衰,显示了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这首长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可分为四部分。

从开头到“犹抱琵琶半遮面”为第一部分,通过秋夜浔阳江头景色与送客场面的描写,烘托出凄凉冷落的氛围。

第二部分从“转轴拨弦三两声”到“唯见江心秋月白”,正面描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和感人至深的音乐效果,并为她自叙身世作了有力的铺垫。

这一部分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序奏,饱含深情,低缓哀婉;第二层是弹奏的第一个高潮;第三层是转折,琴音由疾速强劲转入舒缓。

第三部分从“沉吟放拨插弦中”到“梦啼妆泪红阑干”,介绍琵琶女由少年欢乐到老年伤悲的不同寻常的经历。

第四部分从“我闻琵琶已叹息”到结束,把琵琶女和诗人自身的命运联系起来,抒发了诗人政治失意的抑郁之情。

全诗语言平易简洁,却又极有表现力,不求其工而自工;而且画意鲜明,诗情浓郁,清词妙喻,络绎不绝。

尤其是对琵琶女弹奏乐曲的描写,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正如《傅雷家书》所说:

“白居易对音节与情绪的关系悟得很深。

凡是转到伤感的地方,必定改用仄声韵。

为表现动人的乐曲,诗人运用了一连串新鲜生动的比喻:

“大弦嘈嘈如急雨”——深沉繁密,撼人心魄;“小弦切切如私语”——轻柔幽细,缠绵悱恻;“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悦耳,圆润动听;“间关莺语花底滑”——宛转流滑,生机盎然;“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缓慢,悲抑哽咽;“凝绝不通声暂歇”——暂时休止,余韵无穷;“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乐声骤起,高亢激越;“四弦一声如裂帛”——强烈干脆,戛然而止。

这些比喻,形象地再现了丰富的音乐情节,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乐曲中激扬幽抑、喜乐哀怨的变化。

这种变化复杂却不混乱,是经过诗人匠心安排的。

音色音调也是衔接的,其变化又起着对比的作用,从而构成优美而丰富的音乐情节,产生了荡气回肠、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

琵琶还在,我分明听到了欣喜的弹拨。

比诗人的脚步更迫切。

比诗人的心情更舒畅。

比诗人的诗更浪漫

白居易《琵琶行》赏析

白居易尤为著名的是属于感伤诗的两篇长篇歌行,即《长恨歌》和《琵琶行》,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琵琶行》写于元和十一年秋,白居易贬官江州司马的第二年。

元和十年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刺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认为这是重大的“国辱”,首先上书请求捕贼。

当时他的官职是赞善大夫,权贵们便指责他不应越职奏事。

又诬蔑说,白居易的母亲因看花坠井而死,而白居易作赏花诗、新井诗,有伤名教。

白居易于是被贬为江州司马。

其实他得罪的真正原因,还是在于他写的那些针砭时政的讽谕诗,早已引起权贵们的忌恨。

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

”这次打击给白居易的心灵留下很深的创伤,到江州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体验了社会的残酷和世态的炎凉。

他有满腔的怨愤正无处倾诉,恰巧遇到这原为歌妓的商人妇,听到她的富有感情的弹奏,知道了她的悲凉的身世,诗人那压抑已久的感情便像开了闸的河水,一起倾泻而出。

琵琶女和诗人,他们的社会地位并不相同,两人的遭遇也各有不同的具体情况,属于不同的社会问题,但诗人还是把她引为同调,引为知己,说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样深挚的话来,这说明诗人对被侮辱的女性抱着同情与尊重的态度,一个封建官僚能够这样是很不容易了。

全篇是写诗人在寻阳江边送客时,遇到一个从京城流落此处的善弹琵琶的倡女。

诗人听她弹琵琶感伤身世,也引起自身的贬谪之感。

诗人与琵琶女虽有官、妓的悬别,遭遇却有类似点。

他们都曾在京师,都曾有过盛时,又都经历了天涯沦落,“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所以写来楚楚动人。

诗分为四段:

从“浔阳江头夜送客”到“犹抱琵琶半遮面”为第一段,写江边送客而遇倡女,邀请过船弹奏琵琶。

“寻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寻阳”是当时江州的治所,今江西九江市。

“寻阳江”即称寻阳北的一段长江。

首句单刀直入,点明江边夜中送客,妙在次句环境的烘托。

夜里,又是一片瑟瑟秋风,枫叶和荻花在风中摇曳,沙沙作响,色调黯淡,气象萧索,是主客凄凉伤别情绪的最好的衬托。

“荻”是生长在水边的一种植物。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当主人下了马,客人登上船,举杯饯别时,却连助兴的音乐也没有。

“管”指管乐器,“弦”指弦乐器,“管弦”即泛指音乐。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因为无乐,所以醉不成欢,分别本来触人愁怀,无乐就更使人感到心境悲惨。

展现在面前的,只有那茫茫的江水,和水中那一轮孤独的明月倒影。

这里把缺乏音乐点染得非常突出,为下文闻乐追寻做好了铺垫。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正在感到无乐的孤寂时,忽然水面上传来琵琶的声音,真不啻空谷足音,于是主人不再上马归去,客人也不开船启行了,都为音乐所吸引,共同向那乐声追去。

“寻声暗问弹者谁?

琵琶声停欲语迟”。

“暗问”是黑暗中问询,因为是在夜里,弹者听到问声,把琵琶停下来,却欲答末答。

“欲语迟”,人还没有出场,人物的身分、情态、心境已在这三个字中隐隐透露出来。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将船靠近,邀弹者过船相贝,添洒张灯,重新整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到这里为止,我们看到的琵琶女,是她夜里在江船中独弹琵琶,听到询问声之欲应还休,受到邀请后千呼万唤才出来,出来之后还用琵琶半遮起面孔。

她本是“长安倡女”,为什么如此忸怩作态起来了呢?

原来今非昔比了。

过去在长安是“妆成每被秋娘妒”,如今是“年长色衰”,委身为商人妇,漂泊于江湖间,不愿再在人前抛头露面了。

在这些情态背后,隐藏着琵琶女盛衰升沉的复杂心绪,耐人寻味。

至此,我们也就可以明白,诗人为什么无一语及其衣着相貌,专着意在情态上,正是为写琵琶女的沦落身世酿造气氛。

这一段笔墨藏头露尾,引人入胜。

从“夜送客”引到“无管弦”,从“无管弦”引到“琵琶声”,从“琵琶声”引出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琵琶女,读来津津有味。

(段意是:

在一个深秋的夜晚,几只客船停泊在浔阳江头,船篷里透出微弱的灯光。

岸边的枫树上满是红叶,和水中芦荻的白花一起点缀着秋色。

这时,诗人送客来到江边。

主客登船饮酒,想驱走离别的悲凉,但谁也提不起兴致,连一句可以解闷的话也说不出来。

推窗望去,寒江茫茫,水波不兴,一轮明月浸在江心,越发显得凄清。

忽然,从水上传来动人心弦的琵琶声,诗人和他的朋友都听得入迷了。

顺着声音找去,原来是一位独守空船的妇人,在用琵琶排遣自己的寂寞和哀愁。

于是,诗人移船相近,邀请她过来相见,并且拨亮灯火,重新安排了酒宴。

这妇人带几分羞怯,推辞着,迁延着,“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

“转轴拨弦三两声”到“唯见江心秋月白”为第二段,写琵琶女受邀弹奏琵琶。

但不是泛写弹技的高超,曲调的美妙,而是围绕本篇的主题,紧扣琵琶女感伤身世的心绪展开描写。

所以“转轴拨弦三两声”,便“未成曲调先有情”。

“转轴拨弦”指调弦校音的动作。

只有三两声,还未成曲调时,已经音中含情了。

弹奏起来,更是“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掩抑”形容弦声低沉凄苦。

“思”指思结深长。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信手”是随手。

“续续”是接连不断地。

总括四句是说乐声凄苦而多思绪,似在倾诉平生不得意的无限心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

“拢”“捻”“抹”“挑”都是弹琵琶的指法,“霓裳”、“六么”都是曲调名。

“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六么”也称《绿腰》。

从文学描写上说,物象有形象,容易描写,音乐则很抽象,最难描摹。

诗人却以生花的妙笔,将感受的声音化为鲜明的形象传达给读者,使读者从形象中再反味其音声。

诗人的主要手段,是采用人们常经验的各种事物打比喻,使人对那复杂多变的音声可触可感。

“大弦嘈嘈如急雨”。

“嘈嘈”形容沉重宏杂的声音,大弦声如急风骤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切切”形容尖细碎杂的声音,小弦声如喁喁私语。

“嘈嘈切叨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当大弦小弦交错弹奏,声音纠葛齐出时,就像大大小小的珠子一齐掷向玉盘里,各发出力度不同的响声,交织成一片。

“间关莺语花底滑”。

“间关”是鸟鸣声,声音悠然圆润时,好像黄莺啼声穿花而出。

“幽咽泉流冰下难”。

曲调幽抑呜咽时,有如水行冰下,滞碍难通。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正如人伤心到极点,抽噎得哭不出声来,哀弦幽咽,也如冰下水泉由冷涩而凝结不动,弦声也突然断绝,进入无声。

但音乐在人们心头卷起的哀伤却继续盘旋荡漾,让人们在无声中咀嚼,另有一番滋味。

所以“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后一句由于道出了富于哲理的境界,常被人们引用于哲理相通的各种场合。

经过如此一个低回压抑,感情又猛然涨至高潮,乐声突发: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如银瓶忽然爆烈,水浆四溅而出,如铁骑突出撕杀,刀枪齐鸣。

音乐便从这最高潮处终结,见出琵琶女胸中激烈的感情。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拨”是弹弦的工具。

“当心”指当琵琶弦上的中间。

“画”同“划”,做动词用。

曲终时用拨在弦上一划,四弦一齐发声,如同撕裂布帛。

江面上夜静更深时,琵琶声戛然一止,四外一片静悄悄: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舫”是带有彩绘的船。

其实江心秋月早就在那里。

不过方才都被带入音乐境界之中,一切都不在视野之内了;乐声一停,才如梦初醒,感到置身于秋江月色里面。

写音乐迷人的情景,十分传神。

(段意是:

盛情难却,这妇人终于开始了弹奏。

先是转轴、拨弦、调音,很利索的三两声,虽然未成曲调,却已是脉脉含情了。

每一根弦、每一个音,都压抑着、幽咽着,显出沉思的样子,好像在倾吐自己的失意。

她的弹奏自然,没有一点矜持,没有一点做作,也没有一点取悦于人的意思,只是借琵琶来诉说自己的往事和心中无限的感触。

她轻拢慢捻,左手的指法很能传情,又抹又挑,右手的动作十分准确。

先弹了一首《霓裳羽衣曲》,紧接着又弹了一首《绿腰》。

大弦嘈嘈,沉着而雄壮,宛如一阵急雨,小弦切切,细促而轻幽,宛如一片私语。

嘈嘈切切交错着,就好像大珠小珠落玉盘一般。

一会儿像花下的莺语,宛转流走,一会儿像冰下的泉水,幽咽难通,曲调是多么富于变化啊!

渐渐地,泉水冷涩,好像弦被折断了似的,声音凝结休止了。

但是,“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那弦外之旨,那若断若续的余音,似乎更能撩动人的情思,引起人的回味。

忽然,如银瓶乍破,水浆迸泻,如铁骑突出,刀枪齐鸣,音乐又以极快的速度和极大的力度展开着,进入了高潮。

这时她忽然用拨子一划,四根弦一起发出声响,好像猛力撕开丝帛一般,乐曲就在高潮中戛然而止了。

周围的听众被琵琶曲深深打动,东舶西舫全都像着了魔力一样,沉浸在乐曲的余音里默默无言,只见江心的秋月闪着皎洁的清辉。

“沉吟放拨插弦中”到“梦啼妆泪红阑干”是第三段,由藉曲宣情过渡到琵琶女直言身世。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沉吟”是欲语而又迟疑的样子,隐隐透露出琵琶女受到询问而犹疑是否倾诉生平的神态。

“敛容”是使面部表情严肃。

“整顿衣裳”、“敛容”都是对人恭敬的举动,说明她要向客人敬述心曲了。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虾蟆陵”在长安曲江附近,是歌女聚居的地方。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唐代长安设有左右教坊,管理乐伎歌舞之事。

“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

“善才”是曲师的通称。

“秋娘”指名妓,唐时妓女多有以秋娘为名的。

这两句是说她色艺高绝,曲高压过曲师,色绝赛过秋娘。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五陵”在长安附近,为汉代五座皇陵所在地,多居豪富人家。

“五陵年少”犹如说富贵公子。

“争”是争抢着给。

“缠头”是听歌观舞者赠给歌伎舞女的罗锦一类赏物。

“绡”是生丝织品。

这两句表明贵家子弟对她色艺的倾倒。

“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二句写当时酣饮狂欢的情态。

“钿头云篦”是两端镶有金花的发篦。

“击节”是敲物打拍子。

珍贵的首饰击节而碎,鲜艳的红裙洒满酒污,豪不顾惜,见出豪华的欢乐生活。

然而就在这欢笑之中送走了青春年华。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到了年老色衰的境地。

结果“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而“商人重利轻离别,前月浮梁买茶去”。

“浮梁”今江西浮梁县,当时属饶州。

商人重利轻别,上月到浮梁采买茶叶去了,弄得她孤身一人“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正是这衰暮孤寂的情境,使她怀思过去,结想成梦: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千”。

“阑干”形容泪水纵横流倘的样子。

“妆泪”指泪水从化妆的脸上流过,所以是红色的。

到这里我们才明白,那开篇处的“水上琵琶声”,原来是琵琶女梦感之后,独起抚弄琵琶抒怀,无怪音声感人而引起诗人注目了。

(段意是:

琵琶女思忖着,迟疑着,把拨子插入弦中,站起来整理一下衣裳,从刚才的激动中恢复了常态。

随即说起自己的经历:

她本是京城长安人,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岁就学得一手好琵琶,列名教坊,属于第一部。

她的演技曾使著名的琵琶师曹善才叹服,她的美貌曾引起长安名妓秋娘的忌妒。

每当她演奏的时候,住在五陵一带的豪门子弟都争着给赏钱,一支曲子弹下来不知道要得到多少红绡。

他们如痴如醉,一边听一边打拍子,镶金镶玉的云篦不惜打碎,鲜红的罗裙也沾了酒污。

就这样,一月又一月,一年复一年,在欢笑中轻易地抛掷了自己的青春,不知不觉已经衰老,那些醉心于她的公子哥儿便抛弃她另寻新欢去了。

她的门前冷落,不得不委身于一个重利寡情的商人,跟他离开长安来到这浔阳江边。

丈夫经常外出经商,抛下她一个人在江口守着空船,只有绕船的月光和寒冷的江水为伴。

每当深夜梦见年轻时的生活,不禁妆泪纵横,从梦中哭醒过来。

琵琶女的昔盛今衰身世与诗人贬官谪降的遭遇何其相类,怎能不引起诗人“迁谪意”呢?

“我闻琵琶已叹息”到“江州司马青衫湿”为末段,转入抒写本身贬官失意之情。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唧唧”也是叹息声。

听琵琶声已经悲感,再听琵琶女言说身世更增悲感。

将琵琶女的身世与自身遭遇相比照,使诗人写下那感慨深沉、动人心弦的名句: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河必曾相识!

”由于这两句概括了人生一种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遭际,也常被人们引用于相类的场合。

同病相怜的心境,冷落、孤独,寂寞的心绪,使诗人自写失意的这一段,并没有去详陈贬官的不幸,而是着重于寻阳地方偏僻,无音乐可听。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寻阳城。

寻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丝”指弦乐,竹指管乐,“丝竹”,代指音乐。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湓江”即湓水,在九江西,流入长江。

在这低湿而芦竹丛生的环境里,能听到什么呢?

只有猿鸟的哀啼。

这是一层衬托。

所以“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难道这里就没有人间的乐声吗?

有。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哲难为听”。

虽有山歌村曲却不入耳,这又是一层衬托。

“呕哑嘲責”形容声音繁碎杂乱。

这就更显出琵琶声的可贵了: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其实,琵琶声在这里实即京声,恋琵琶声正表示恋京的感情,将贬谪之感表现得十分含蓄。

因此要请琵琶女再重奏一曲: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翻”指按曲谱写歌辞。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却坐”即退坐,指坐在原处。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向前”犹如说方才。

指前一次弹奏。

唐代八九品官官服为青色,当时白居易为从九品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