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和风带》说课稿.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67940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压带和风带》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气压带和风带》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气压带和风带》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气压带和风带》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气压带和风带》说课稿.doc

《《气压带和风带》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压带和风带》说课稿.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气压带和风带》说课稿.doc

《气压带和风带》说课稿

尊敬的老师们,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必修1: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的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的第一课时。

我将从以下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这一知识点不仅是上一节热力环流和大气水平运动知识的实际应用,也是学习和探讨“季风环流”和“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世界气候类型成因与分布)”的基础,还可为后面分析自然带的形成、分布提供条件,因此本节内容在本章教学中起着核心作用。

“课程标准”中关于本知识点的要求是: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可以看出课程标准关注的是地球表面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而对三圈环流中高空形势不做要求。

结合以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我确立了本课时的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说出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状况。

(2)能够联系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阐述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

(3)通过绘制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培养和提高绘制地理示意图的技能。

(4)通过阅读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图与太阳直射点移动关系图,增强学生空间感知与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搜集生活、生产实际中与气压带风带有关的地理现象,自主、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分析、探讨。

2、课堂中交流、表达、反思自己的学习体会和见解。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图示分析、活动,多媒体演示等方式,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通过对三维目标的分析,根据教材和授课对象的特点,我将本节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以下几个内容:

教学重点是

(1)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2)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首先这两点是课标对本部分内容的具体要求,也对接下来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作了铺垫,具有迁移性。

教学难点则是三圈环流的形成机理,因为该部分的内容较为抽象,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才能理解,因此难度较大。

二、教法和学法

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呢?

这就要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本课时知识点虽然不多,但是内容抽象,思维量大,教学中采取图示分析、多媒体演示、学生活动等教学方法,学生探究和老师点拨相结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动画设计,变抽象为具体,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这样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发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难度较大的内容,又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与热情。

而作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图文转化,文图转化,以文解图,以图忆文,增强感知。

同时要注重前后知识点的逻辑联系,全面理解掌握。

三、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提问上节课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温故引入新课,检查学生对前部分知识的掌握状况,并为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讲授新课】

在热力环流的基础上,提出赤道与极地的热力差异,赤道形成热低压,极地形成冷高压,近地面空气由极地流向赤道,高空空气由赤道流向极地。

提问学生是否存在这种大气运动形式?

由此引出地转偏向力。

提出假设条件:

太阳直射赤道,地球表面均匀,大气环流将会呈现什么样子?

这是教学中的难点,为了将抽象的问题直观展现,我将用多媒体动画一步一步展示。

低纬环流:

赤道上空向北流向北极上空(南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由南风逐渐右偏成西南风,到30°N附近上空时偏转成了西风;

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不能再继续北流,而是变成自西向东运动。

由于赤道上空的空气源源不断地流过来,在30°N附近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致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鉴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成因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在此我安排了学生活动演示:

确定方位和两条纬线,赤道和北纬30°,由十个学生代表高空气流,从赤道向北步行代表高空大气的运动,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纬30°偏转成向东,北纬30°上空空气聚集,在重力作用下下沉。

相信通过这样的演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近地面,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大气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南北流出。

向南的一支流向赤道低压,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由北风逐渐右偏成东北风,称为东北信风。

东北信风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在赤道附近辐合上升,在赤道与副热带地区之间便形成了低纬环流圈。

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气压向北流的一支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逐渐右偏成西南风即盛行西风。

从极地高气压带向南流的气流(北风),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逐渐向右偏形成东北风,即极地东风。

较暖的盛行西风与寒冷的极地东风在60°N附近相遇,形成锋面(极锋)。

暖而轻的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气流之上,形成了副极地上升气流。

上升气流到高空,又分别流向南北,向南的一支气流在副热带地区下沉,于是在副热带地区与副极地地区之间构成中纬度环流圈;

向北的一支气流在北极地区下沉,于是在副极地地区与极地之间构成了高纬度环流圈。

由于副极地上升气流到高空便向南北流出,致使近地面的气压降低,形成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同理,在南半球同样存在着低纬、中纬、高纬三个环流圈。

由学生画出南半球的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形成完整的气压带的分布。

高低气压相间分布,产生气压梯度力,形成风。

由学生画出风带,从而形成完整的气压带风带分布图。

回看假设条件,去掉“太阳直射赤道”,引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提出问题,对气压带风带有什么影响呢?

读图回答,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北半球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最后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课后温习所学知识。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