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翻译练习及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571425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5.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左传》翻译练习及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左传》翻译练习及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左传》翻译练习及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左传》翻译练习及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左传》翻译练习及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左传》翻译练习及参考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左传》翻译练习及参考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左传》翻译练习及参考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左传》翻译练习及参考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左传》翻译练习及参考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左传》翻译练习及参考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左传》翻译练习及参考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左传》翻译练习及参考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左传》翻译练习及参考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左传》翻译练习及参考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左传》翻译练习及参考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左传》翻译练习及参考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左传》翻译练习及参考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左传》翻译练习及参考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左传》翻译练习及参考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左传》翻译练习及参考答案.docx

《《左传》翻译练习及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左传》翻译练习及参考答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左传》翻译练习及参考答案.docx

《左传》翻译练习及参考答案

《左传》翻译练习及参考答案

隐公元年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

“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

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

“姜氏欲之,焉辟害?

”对曰:

“姜氏何厌之有?

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公曰: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

“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

“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

“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

“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

“可矣!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

“郑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

谓之郑志。

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曰:

“尔有母遗,繄我独无!

”颍考叔曰:

“敢问何谓也?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

“君何患焉?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公从之。

公入而赋:

“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姜出而赋:

“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

“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

【译文】

早先,郑武公从申国娶了妻,名叫‘武姜’,生下庄公和共叔段。

庄公出生的时候难产,惊吓了姜氏,所以取名叫“寤生”,因此讨厌他。

武姜喜欢共叔段,想要立他为太子;屡次向武公请求,武公不答应,等到庄公即位之后,武姜替共叔段请求把制这个地方作为封邑。

庄公说:

“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

要其它地方我将唯命是从。

”武姜又改请京地作封邑,庄公就让共叔段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大叔”。

祭仲说:

“地方的都邑,如果城垣周围超过三百丈,就是国家的祸害。

先王规定的制度:

大的都邑,不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超过九分之一。

现在京邑的城不合法度,不是先王的制度。

(日后)君王将会受不了的。

”庄公说:

“姜氏想要这样,我怎能避开这个祸害?

”祭仲回答说:

“姜氏有什么满足的?

不如及早给她安置个地方。

不要让它滋生蔓延。

蔓延开来,就难对付了。

蔓延的野草尚且不能铲除,何况是您受宠爱的弟弟呢?

”庄公说:

“他多做不义的事情,必然自己跌跤子,您暂且等着瞧吧!

不久,大叔命令西鄙、北鄙两邑同时属于自己管辖。

公子吕说:

“一个国家不能忍受有这种两面听命的情况,君王打算怎样办?

如果打算将君位让给太叔,臣下就请求去侍奉他;如果不给,那就请除掉他,不要使百姓产生一些别的想法。

”庄公说:

“用不着那样,他自己会招祸的。

”太叔又进一步把两属的二邑收为自己的封邑,一直扩展到廪延一带。

公子吕说:

“可以动手了!

势力雄厚,将会获得民心。

”庄公说:

“他(作为臣下)对君不义,(作为弟弟)对兄长不亲,势力雄厚,最终还是会垮台的。

大叔整治城郭,屯积粮食,修理武器装备,准备步兵和战车,将要偷袭郑国的国都。

姜氏准备(作为内应)打开城门。

庄公知道共叔段起兵的日期后,说:

“可以动手了!

”命令公子吕率领二百辆战车去攻打大叔的封邑京城。

京城的百姓都背叛大叔段,大叔段逃往鄢地。

庄公又追到鄢地攻打他。

五月辛丑那天,大叔逃奔到共国。

《春秋》记载说:

“郑伯克段于鄢。

”共叔段不守为弟的本分,所以不说“弟”字。

他们(兄弟相争,)如同两个国君,所以称之为“克”。

称庄公为“郑伯”,是讽刺他对弟弟有失教诲。

——说是庄公的本意。

——不说“出奔”,是因为史官有为难的地方。

于是庄公就把姜氏安置在城颖,并且发誓说:

“不到黄泉,不要见面了!

”过后不久又觉得后悔。

颖考叔正在颖谷做管理边境的官吏,知道这件事后,就(找机会)献给庄公一些东西。

庄公赏赐他吃饭。

吃饭的时候(故意)把肉放在一边不吃。

庄公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

“小人有老母在家,已经吃过小人的食物,还没有尝过君王的肉羹,请让我带回去给她。

”庄公说:

“你有母亲可以送东西给她,偏偏我没有!

”颖考叔说:

“请问这话是什么意思?

”庄公就告诉他原因,并且说自己很懊悔。

颖考叔回答说:

“君王有什么可忧虑的?

如果挖地一直挖到看见泉水,在隧道中母子相见,有谁说这不是‘黄泉相见’呢?

”庄公听从了颖考叔的话。

庄公走进隧道赋诗说:

“走进大隧中,心里乐无穷。

”姜氏走出隧道赋诗说:

“走出大隧外,心里更爽快。

”于是母子关系便和先前一样了。

君子说:

“颖考叔真是个大孝子,爱他的母亲,还把孝心扩大到庄公身上。

《诗经》说:

‘孝子的孝心没有穷尽的时候,永远可以赐给你的同类。

’说的就是这样的情况吧!

隐公三年

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

又娶于陈,曰厉妫,生孝伯,早死。

其娣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

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

石碏谏曰:

“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

骄、奢、淫、泆,所自邪也。

四者之来,宠禄过也。

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

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鲜矣。

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

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

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

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

”弗听,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

桓公立,乃老。

【译文】

卫庄公娶了齐国太子得臣的妹妹,名叫庄姜,人长得很漂亮却没有生孩子,卫国人给她写了《硕人》这首诗。

卫庄公又在陈国娶妻,名叫厉妫,生下孝伯,很小就死了。

厉妫的陪嫁妹妹戴妫,生了桓公,庄姜把他当作自己的儿子。

公子州吁,是庄公宠妾的儿子。

他受到庄公的宠爱而喜欢武事,庄公不加禁止。

庄姜却很讨厌他。

(卫大夫)石碏劝谏庄公说:

“我听说喜欢儿子,应该用道义教导他,使他不致误入歧途。

骄傲、奢侈、违法、放荡,是走上邪路的来由。

这四种邪恶品德和行为的发生,是由于宠爱太过分的缘故。

假如准备立州吁为太子,那就决定下来;如果还不定下来,今后会逐渐酿成祸患。

受宠爱而不骄傲,骄傲而能安心于地位下降,地位下降而不怨恨,怨恨而能克制自重的人,是很少有的。

而且卑贱的妨害尊贵的,年少的欺凌年长的,疏远的离间亲近的,新人离间旧人,弱小的驾凌强大的,邪恶破坏道义,这就是所谓‘六逆’。

君主行事得宜,臣下奉行君令,父亲慈爱,儿子孝顺,兄长友爱,弟弟恭敬,这就是所谓‘六顺’。

抛弃顺而效法逆,是招致祸害发生的原因。

作君主的,应该尽一切努力去掉祸害,而实际上却加速祸害的到来,恐怕不可以吧!

”庄公不听。

石碏的儿子厚同州吁交游来往,石碏禁止,没有作用。

卫桓公即位后,石碏便告老辞官了。

桓公十年

初,虞叔有玉,虞公求旃。

弗献,既而悔之,曰:

“周谚有之: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吾焉用此,其以贾害也?

”乃献之。

又求其宝剑。

叔曰:

“是无厌也。

无厌,将及我。

”遂伐虞公,故虞公出奔共池。

【译文】

开初,虞公的弟弟虞叔有宝玉,虞公向他求取。

他不肯拿出来,不久又后悔这件事,他说:

“周人有谚语说道:

‘平民百姓本来没有罪,身怀宝玉就是罪。

’我何必用这宝玉,难道要用它招惹祸患吗?

”于是就献给了虞公。

虞公又向他索取宝剑。

虞叔曰:

“这是贪得无厌。

贪得无厌,有一天祸患会降到我头上来。

”于是就攻打虞公,所以虞公逃奔到共池。

桓公十五年

祭仲专,郑伯患之,使其婿雍纠杀之。

将享诸郊。

雍姬知之,谓其母曰:

“父与夫孰亲?

”其母曰:

“人尽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

”遂告祭仲曰:

“雍氏舍其室而将享子于郊,吾惑之,以告。

”祭仲杀雍纠,尸诸周氏之汪。

公载以出,曰:

“谋及妇人,宜其死也。

”夏,厉公出奔蔡。

【译文】

郑祭仲专权,郑厉公担心这件事,派祭仲的女婿雍纠去杀掉他。

雍纠准备在郑国都城的郊外宴请祭仲。

(雍纠的妻子)雍姬知道了这件事,对她母亲说:

“父亲和丈夫,谁最亲近?

”她母亲说:

“(女子在未嫁之前)人人都可以做女人的丈夫,父亲却只有一个,这怎么能相提并论呢?

”于是雍姬便告诉祭仲说:

“雍纠不在家里而打算在郊外宴请您,我疑心这件事,所以告诉您。

”祭仲便杀了雍纠,陈尸在周氏水池边示众。

郑厉公用车装上雍纠的尸体出奔,他说:

“大事同妇女商量,死得应该。

”夏天,郑厉公逃亡到蔡国。

桓公十六年

初,卫宣公烝于夷姜,生急子,属诸右公子。

为之娶于齐,而美,公取之,生寿及朔,属寿于左公子。

夷姜缢。

宣姜与公子朔构急子。

公使诸齐,使盗待诸莘,将杀之。

寿子告之,使行。

不可,曰:

“弃父之命,恶用子矣!

有无父之国则可也。

”及行,饮以酒,寿子载其旌以先,盗杀之。

急子至,曰:

“我之求也。

此何罪?

请杀我乎!

”又杀之。

二公子故怨惠公。

【译文】

起初,卫宣公跟(庶母)夷姜私通,生了急子,把他嘱托给右公子。

后来卫宣公给急子在齐国娶妻,齐女很美,卫宣公就自己娶了她,生下寿和朔,把寿嘱托给左公子。

夷姜(因失宠)悬梁自尽。

宣姜和公子朔构陷急子。

宣公让急子出使齐国,同时派坏人在莘地等候着,准备杀害他。

寿子把这件事暗中告诉了急子,让他逃离卫国。

急子不同意,他说:

“违背父亲的命令,这算是什么儿子?

如果有无父的国家,我就可以照你的意思去做。

”等到急子动身去齐国前,寿子(饯行)用酒把急子灌醉,寿子在车上装着急子的旗帜走在前面,坏人就杀了寿子。

急子赶到(对坏人)说:

“要杀的是我,他有什么罪?

请杀我吧!

”坏人又杀掉急子。

为此左右二公子都怨恨卫惠公(公子朔)。

庄公八年

冬十二月,齐侯游于姑棼,遂田于贝丘。

见大豕,从者曰:

“公子彭生也。

”公怒曰:

“彭生敢见!

”射之,豕人立而啼。

公惧,坠于车,伤足丧屦。

反,诛屦于徒人费。

弗得,鞭之,见血。

走出,遇贼于门,劫而束之。

费曰:

“我奚御哉!

”袒而示之背,信之。

费请先入,伏公而出,斗,死于门中。

石之纷如死于阶下。

遂入,杀孟阳于床。

曰:

“非君也,不类。

”见公之足于户下,遂弑之,而立无知。

【译文】

冬季十二月,齐襄公在姑棼游玩,并顺便在贝丘打猎。

看见一头大野猪,侍从人员说:

“这是公子彭生!

”襄公很生气说:

“彭生岂敢来见我!

”便用箭射它。

野猪竟像人一样地站起来啼叫。

齐侯感到害怕,从车上跌了下来,伤了脚,丢掉了鞋。

回去以后,向徒人费要鞋。

费找不到鞋子。

齐侯就鞭打他,打得流血。

费从宫中出来,在宫门口遇上叛贼。

叛贼把他劫走并捆了起来。

费说:

“(我刚才被鞭打,)我怎么会抵抗你们?

”解开衣服,将背伤给他们看,叛贼相信了他的话。

费请求让他先进宫去。

进宫后把齐侯隐藏了起来,然后出宫和叛贼搏斗,战死在宫门里。

石之纷如死在台阶下。

叛贼冲进宫中,在床上杀了襄公的替身孟阳,说:

“不是国君,样子不象。

”他们发现齐侯的脚露在门下面,就把他杀了,另立公孙无知为国君。

庄公十四年

初,内蛇与外蛇斗于郑南门中,内蛇死。

六年而厉公入。

公闻之,问于申繻曰:

“犹有妖乎?

”对曰:

“人之所忌,其气焰以取之,妖由人兴也。

人无衅焉,妖不自作。

人弃常则妖兴,故有妖。

厉公入,遂杀傅瑕。

使谓原繁曰:

“傅瑕贰,周有常刑,既伏其罪矣。

纳我而无二心者,吾皆许之上大夫之事,吾愿与伯父图之。

且寡人出,伯父无里言,入,又不念寡人,寡人憾焉。

”对曰:

“先君桓公命我先人典司宗祏。

社稷有主而外其心,其何贰如之?

苟主社稷,国内之民其谁不为臣?

臣无二心,天之制也。

子仪在位十四年矣,而谋召君者,庸非二乎。

庄公之子犹有八人,若皆以官爵行赂劝贰而可以济事,君其若之何?

臣闻命矣。

”乃缢而死。

【译文】

起初,在郑国国都的南门中,有一条门内的蛇和一条门外的蛇相斗,门内的蛇斗败死去。

事过六年之后,厉公回国。

鲁庄公听说了这件事,就问申繻说:

“(厉公回国)是有妖邪吗?

”申繻回答说:

“一个人所忌讳的事,是由于他自己的气焰所决定的。

妖怪是由人引起的。

人没有嫌隙,妖怪就不会自己起来。

人背弃常道,妖怪就起来作祟,所以才有妖怪。

厉公回到郑国,杀掉傅瑕。

派人告诉大夫原繁说:

“傅瑕为人臣有贰心,(这种情况)周天子规定有惩处的刑罚,现在他已经得到了应有的罪过。

接纳我回国而没有叛心的人,我都答应给他上大夫的职务,我愿意和伯父共商政事。

但是寡人离开国内时,伯父没有将国内情况告诉寡人。

回国后,又不亲近寡人,寡人感到很遗憾。

”原繁回答说:

“先君桓公命令我的先人管理宗庙藏神主的石室之事。

国家有君主而宗庙守臣却把心朝向国外的人,还有比这更严重的背叛之心吗?

如果您主持国政,国内的百姓,又有谁不是臣民?

臣子不该有贰心,这是上天的规定。

子仪做国君,已经十四年了;现在谋划请君主回国的人,难道不都是贰心吗?

庄公的儿子还有八个人,如果他们都用官爵进行贿赂,劝说朝臣心怀二意而又能成功的话,君主该怎么办?

下臣听到君主的命令了。

”于是上吊死了。

庄公二十四年

秋,哀姜至。

公使宗妇觌,用币,非礼也。

御孙曰:

“男贽大者玉帛,小者禽鸟,以章物也。

女贽不过榛栗枣修,以告虔也。

今男女同贽,是无别也。

男女之别,国之大节也。

而由夫人乱之,无乃不可乎!

【译文】

秋天,哀姜来到,庄公让同姓大夫的夫人(同她)相见,用布帛(作见面礼物),这是不合于礼的。

御孙说:

“男人见面的礼物,贵重的是玉璧布帛,次等的是禽鸟,用以表示来宾的贵贱等级。

女人见面的礼物,不超过榛子、栗子、枣子、干肉,用以表示敬意而已。

现在男女用相同的见面礼物,这是男女之间没有区别了。

男女的区别,是国家大的法度,如今由于夫人而弄乱了,恐怕不可以吧!

闵公二年

冬十二月,狄人伐卫。

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

将战,国人受甲者皆曰:

“使鹤,鹤实有禄位,余焉能战!

”公与石祁子玦,与宁庄子矢,使守,曰:

“以此赞国,择利而为之。

”与夫人绣衣,曰:

“听于二子。

”渠孔御戎,子伯为右,黄夷前驱,孔婴齐殿。

及狄人战于荧泽,卫师败绩,遂灭卫。

卫侯不去其旗,是以甚败。

狄人囚史华龙滑与礼孔以逐卫人。

二人曰:

“我,大史也,实掌其祭。

不先,国不可得也。

”乃先之。

至则告守曰:

“不可待也。

”夜与国人出。

狄入卫,遂从之,又败诸河。

【译文】

冬季十二月,狄人攻打卫国。

卫懿公喜欢鹤他养的鹤有坐车子的。

接过甲胄的国都城内的人都说:

“派鹤去!

鹤享有俸禄官位的待遇,我们(没有禄位)哪里能作战?

”卫懿公把玉玦交给石祁子,把箭交给甯庄子,派他们防守,说:

“用这种东西帮助国家,选择有利的条件相机行事。

”懿公又把绣衣交给夫人,说:

“听从石祁子和甯庄子他们两人的。

”渠孔替卫懿公驾驶战车,子伯坐车右,黄夷做前驱,孔婴齐作殿军。

和狄人在荧泽交战,卫军大败,狄人便灭掉了卫国。

(在作战中,)卫懿公不肯丢掉自己的旗帜,(狄人便以他为攻击目标),所以遭到惨败。

狄人囚禁了史官华龙滑和礼孔,带着他们去追逐卫军。

这两个人说:

“我们是卫国的太史官,掌管卫国的祭祀。

不让我们先回去,卫国的国都你们是得不到的。

”于是让他们两人先回去。

他们到了国都告诉守城的人说:

“不能再抵御了。

”他们在夜里跟国都城内的人一起出城逃走。

狄人进入卫国国都,紧跟着追击卫军,又在黄河边上打败了卫军。

僖公五年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

“虢,虞之表也。

虢亡,虞必从之。

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

“晋,吾宗也,岂害我哉?

”对曰:

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

大伯不从,是以不嗣。

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

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

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

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公曰:

“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

”对曰:

“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故《周书》曰: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又曰:

‘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又曰:

‘民不易物,惟德繄物。

’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

神所冯依,将在德矣。

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弗听,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曰:

“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译文】

晋侯再次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

宫之奇劝谏说:

“虢国是虞国的外围,一旦虢国灭亡,虞国也必然跟着灭亡。

晋国的野心不能引导,外国军队不可疏忽。

一次(借路)已经过分,难道还可以借第二次吗?

俗话讲的‘辅和车互相依赖,面颊没有了,牙床就会受到寒冷’,说的就是虞国和虢国的关系。

”虞公说:

“晋国是我的同宗,难道还会害我吗?

”宫之奇回答说:

“太伯、虞仲,是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儿子,大伯(亡去)不跟随在侧,所以没有嗣位。

虢仲、虢叔,是王季(季历)的儿子,他们都做过文王的卿士,对王室有功勋,(受勋和誓辞的记录)藏在盟府。

如今晋国将要灭掉虢国,对虞国又哪里会爱惜呢?

况且,虞国跟晋国的关系能比桓叔、庄伯更为亲近吗?

如果晋国爱惜亲族国家的话,那么桓叔、庄伯两个家族有什么罪过?

但却被杀戮,不就是因为他们使晋国有逼迫感的缘故吗?

亲近的宗族由于受宠而有逼迫感,尚且杀害了他们,何况国家呢?

”虞公说:

“我祭祀用的祭品丰盛洁净,神灵必定依从我。

”宫之奇回答说:

“下臣听说,鬼神并不亲近任何人,而只是依从德行。

所以《周书》说:

‘上天没有私亲,它只帮助有德行的人。

’又说:

‘祭祀的黍稷不算芳香,美德才是芳香。

’又说:

‘百姓不能改变祭物,只有德行才能当作祭物。

’如果这样,那么不是德行,百姓就不和顺,神灵也就不愿享用了。

神灵所凭藉依从的,就在于德行。

假如晋国取得了虞国,而发扬美德作为芳香的祭物去供奉神灵,神灵难道会吐出来吗?

”虞公不听,答应了晋侯使者的要求。

宫之奇带领了他的家族出走,说:

“虞国今年举行不了腊祭了!

(成功)就在这一次,晋国用不着另外出兵了。

僖公七年

郑伯使大子华听命于会,言于齐侯曰:

“泄氏、孔氏、子人氏三族,实违君命。

若君去之以为成。

我以郑为内臣,君亦无所不利焉。

”齐侯将许之。

管仲曰:

“君以礼与信属诸侯,而以奸终之,无乃不可乎?

子父不奸之谓礼,守命共时之谓信。

违此二者,奸莫大焉。

”公曰:

“诸侯有讨于郑,未捷。

今苟有衅,从之,不亦可乎?

”对曰:

“君若绥之以德,加之以训辞,而帅诸侯以讨郑,郑将覆亡之不暇,岂敢不惧?

若总其罪人以临之,郑有辞矣,何惧?

且夫合诸侯以崇德也,会而列奸,何以示后嗣?

夫诸侯之会,其德刑礼义,无国不记。

记奸之位,君盟替矣。

作而不记,非盛德也。

君其勿许,郑必受盟。

夫子华既为大子而求介于大国,以弱其国,亦必不免。

郑有叔詹、堵叔、师叔三良为政,未可间也。

”齐侯辞焉。

子华由是得罪于郑。

【译文】

 郑伯派太子华(参加)接受会议的命令,他对齐侯说:

“泄氏、孔氏、子人氏三族,(逃避盟会跟随楚国,)违背君王的命令。

君王如果铲除他们而同敝国讲和,我把郑国作您的封内之臣,这样,君王也没有什么不利。

”齐侯准备答应(他的建议)。

管仲说:

“君王用礼和信会合诸侯,却用邪恶来结束(盟会),恐怕不行吧!

儿子和父亲互不干犯叫做礼,坚守命令恭敬相处叫做信。

违背这两点,没有比这更大的邪恶了!

”齐侯说:

“诸侯曾经讨伐过郑国,没有成功,如今(郑国)发生了裂痕,利用这个机会,不是很好吗?

”管仲回答说:

“君主如果用德安抚(诸侯),加上教训,它不接受,而后率领诸侯讨伐郑国,郑国救亡图存还来不及,岂敢不害怕?

如果领着郑国的罪人去攻打,郑国就有理了,还害怕什么?

况且会合诸侯是为了尊崇德行,会合诸侯而使奸人列于君位,又将用什么昭示后世子孙呢?

诸侯的会见,他们的德行、刑罚、礼仪、道义,没有一个国家不作记载的。

假如记载了让奸人在君位的事,君主的盟约就失败了。

事情做了而不能记载,这就说明(事情)不是美德。

君主不要答应!

郑国一定会接受盟约的。

子华既然是太子,却要求仗恃大国来削弱自己的国家,也必定避免不了祸患。

郑国有叔詹、堵叔、师叔三位贤明的人执政,(我们)还没有空子可以钻呢。

”齐侯向子华辞谢。

子华因这件事得罪了郑国。

僖公九年

晋郤芮使夷吾重赂秦以求入,曰:

“人实有国,我何爱焉。

入而能民,土于何有。

”从之。

齐隰朋帅师会秦师,纳晋惠公。

秦伯谓郤芮曰:

“公子谁恃?

”对曰:

“臣闻亡人无党,有党必有仇。

夷吾弱不好弄,能斗不过,长亦不改,不识其他。

”公谓公孙枝曰:

“夷吾其定乎?

对曰:

“臣闻之,唯则定国。

《诗》曰:

‘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文王之谓也。

又曰:

‘不僣不贼,鲜不为则。

’无好无恶,不忌不克之谓也。

今其言多忌克,难哉!

”公曰:

“忌则多怨,又焉能克?

是吾利也。

【译文】

晋大夫郤芮劝公子夷吾馈送厚礼(土地)给秦国,以此请求(秦国帮助他)返回晋国,(他)说:

“别人占有了国家,我们还有什么(财物)值得爱惜的?

如果能回国得到百姓,土地还怕没有吗?

”夷吾听从了(他的话)。

齐国的隰朋率领军队会合秦军,送夷吾回国即位。

秦穆公对郤芮说:

“公子(在国内)依靠谁?

”郤芮回答说:

“臣听说逃亡在外的人没有党羽,有党羽必定就有仇人,夷吾小时侯不贪玩,能够与人争斗但不过分,长大了(这种个性)也没有改变,其它情况我就不知道了。

”秦穆公对公孙枝说:

“夷吾能够安定晋国吗?

”公孙枝回答说:

“臣听说,只有行为合乎法则才能安定国家。

《诗》说:

‘无知无识,顺应上天的自然法则。

’这说的就是文王啊。

又说:

‘不诈伪,不伤害,很少有不为人所仿效的。

’这是没有偏好,也没有怨恨,既不猜忌,也不好胜的意思。

如今夷吾的话里边既猜忌而又好胜,(要他安定晋国,)恐怕很难吧!

”穆公说:

“猜忌就多招怨恨,又怎么能够取胜?

这对我们秦国是有利的。

僖公十四年

冬,秦饥,使乞籴于晋,晋人弗与。

庆郑曰:

“背施无亲,幸灾不仁,贪爱不祥,怒邻不义。

四德皆失,何以守国?

”虢射曰: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庆郑曰:

“弃信背邻,患孰恤之?

无信患作,失授必毙,是则然矣。

”虢射曰:

“无损于怨而厚于寇,不如勿与。

”庆郑曰:

“背施幸灾,民所弃也。

近犹仇之,况怨敌乎?

”弗听。

退曰:

“君其悔是哉!

【译文】

冬季,秦国发生饥荒,派人往晋国请求购买粮食。

晋国不给。

庆郑说:

“背弃恩惠就没有亲善,幸灾乐祸就是不仁,贪图财物就是不祥,使邻邦愤怒就是不义。

这四种道德都丧失了,用什么东西来维护国家(的生存)呢?

”虢射说:

“皮如果已经不存在了,毛又依附在哪里?

”庆郑说:

“失去信用,背弃邻国,一旦发生了患难,谁来周济我们?

没有信用,患难就会发生;丧失救援,国家必然垮台。

这就是(事理的)必然结果。

”虢射说:

“(给他们粮食,)秦国对我们的怨恨不会有所减少,却反而加强了敌人的实力,(所以)不如不卖给他们粮食。

”庆郑说:

“背弃恩惠,幸灾乐祸,是百姓所唾弃的。

即使亲近的人尚且会为此成仇,更何况是怨家对头呢?

”惠公不听。

庆郑退出去,说:

“君王早晚要懊悔这件事的!

僖公十七年

夏,晋大子圉为质于秦,秦归河东而妻之。

惠公之在梁也,梁伯妻之。

梁赢孕,过期,卜招父与其子卜之。

其子曰:

“将生一男一女。

”招曰:

“然。

男为人臣,女为人妾。

”故名男曰圉,女曰妾。

及子圉西质,妾为宦女焉。

【译文】

夏天,晋国的太子圉在秦国当人质,秦国把河东归还晋国而将女儿嫁给他。

(以前)晋惠公在梁国的时候,梁伯把女儿嫁给他。

梁赢怀孕,过了预产期还不分娩。

梁国的卜招父和他的儿子占卜,他儿子说:

“将要生一男一女。

”招父说:

“对。

男的做他人的奴仆,女的做他人的奴婢。

”(所以孩子出生后)男孩取名为“圉”,女孩取名为“妾”。

等到后来子圉在西方(秦国)作人质,妾就在秦国作了婢女。

僖公二十二年

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

司马曰:

“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

“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

“未可。

”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曰:

“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

“君未知战。

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

阻而鼓之,不亦可乎?

犹有惧焉。

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

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

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

利而用之,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