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复习.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786029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复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复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复习.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复习.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复习.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复习

课内(教读篇目)文言文阅读专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加点字。

(1)卿今当涂掌事当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当涉猎涉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见往事耳往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卿今者才略才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博士”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6分)

(1)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蒙辞以军中多务。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结束全文,试谈谈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4、用课文原句回答下列问题。

(1)孙权为什么劝吕蒙学习?

(2)孙权期望吕蒙学得怎样的结果?

(3)吕蒙用“军中多务”来推辞不学时,孙权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和好处的是哪几句?

(4)最能说明吕蒙因“学”而才略有惊人长进的是哪个句子?

5、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是什么?

6、想一想,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木兰诗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木兰当户织()昨夜见军帖()

旦辞爷娘去()万里赴戎机()

著我旧时裳()安能辨()()我是雌雄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愿为市鞍马  市:

买东市买骏马    市:

集市

B.出郭相扶将  郭:

外城木兰不用尚书郎  不用:

不愿作

C.朔气传金柝  朔:

北方策勋十二转    策勋:

记功

D.军书十二卷  十二卷:

十二本赏赐百千强    强:

有余

3.填空。

①.《木兰诗》选自朝(人名)编的《》,这是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

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能干,的女英雄形象。

②.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③.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

④.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

⑤.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⑥.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

⑦.诗中的“、”一句,用和的修辞手法,十分概括地描写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激烈悲壮。

⑧.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一句诗文。

4.对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

A.“万里赴戎机”:

“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

B.“关山度若飞”:

跨越飞和山,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C.“朔气传金柝”:

朔,指北方。

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

D.“寒光照铁衣”:

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

5.写出下面诗句的大意。

①.爷娘问女来,出郭相扶将

②.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

6、阅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段意

(2)选文中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

(3)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4)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卖油翁

1.给下列汉字注音。

矜()圃()睨()忿()酌()颔()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义。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释)

(2)但微颔之(但)

(3)无他,但手熟尔(尔)

(4)尔安敢轻吾射(安)

3.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所说明的道理。

4.陈尧咨和卖油翁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5.哪两个字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

6.陈康肃公“笑而遣之”写出了什么?

7.为什么要详写卖油翁“酌油”这段文字?

8、课文中的两个人物,哪一个是主要人物?

为什么?

9、卖油翁对陈尧咨善射的本领是怎么评价的?

凭什么作出这样的评价?

10、“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将句中“睨”换成“看”“望”“观”等词可以吗?

为什么?

11、卖油翁“取一葫芦置于地……酌油沥之”的目的是什么?

12、“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的正确意思是(  )

A、见陈尧咨在射箭,微微点着头替他数靶数

B、见陈尧咨射出的箭十只能中八九支,只不过微微地点头赞许他的射技

C、见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不禁点头称赞

D、卖油翁见到陈尧咨射箭很准,点头示意

13、下列各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6分)

A、以:

公亦以此自矜  以我酌油知之B、射: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C、去:

睨之,久而不去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D、自:

公亦以此自矜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陋室铭爱莲说

(一)[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陋室铭》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谈笑有鸿儒鸿:

(2)无案牍之劳形劳:

(3)可爱者甚蕃蕃:

(4)亭亭净植植:

2.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乙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来写莲,请以画线句为例(结合三种花的象征义)作简要分析。

4.简述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或情操?

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二)【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陋室铭

【乙】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节选)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斯是陋室(          )     

(2)可以调素琴(           )

(3)陶后鲜有闻(          )     (4)宜乎众矣(           )

 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甲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这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

 

4.两则选文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试各举一例说明。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下,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②棹数小舟,曳铁钯()

③湮于沙上()④但知其一()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译:

_____________

(2)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水中”、“顺流下矣”;讲学家判断其在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老水兵则判断其在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5、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1、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代词指代的内容 

⑴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之”指代 

⑵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

“之”指代  

2、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作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

讲学家据此得出的最终结论是___________(A、尔辈不能究物理;B、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C、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D、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老河兵的最终结论则为_________(A、水不能冲石;B、再转不已,遂反朔流逆上矣;C、求之下流,固傎;D、石必倒掷坎穴中)。

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写法或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门圮于河(倒塌)      B.棹数小舟(划船)

C、不亦傎乎(颠倒,即本末倒置)    D.遂反溯流逆上矣(逆水流而上)

4、解释加点的词语。

一寺临河干()啮沙为坎穴()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转转不已()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作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作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

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作综合分析,认为应到兽落水的上游去寻石兽。

D、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

6、找出文中说明道理的原句

孙权劝学

1.

(1)当道,当权。

(2)粗略地阅读。

(3)历史(4)才干和谋略

2.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学位的最高一级。

3.

(1)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好处。

(2)与有志之士分别几天,就要重新另眼相看。

点拨:

注意对“刮目相待”的解释。

(3)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推辞。

(4)我难道是想让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4、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4)(肃)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点拨:

要注意梳理文章的脉络,揣摩语句的意思。

5、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6、示例:

坚持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可能性;等等。

点拨:

可以从多角度来谈,只要切题即可。

木兰诗

1、略2.D

3.①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代父从军,不慕名利②东……西……南……北……③朔气传军柝,寒光照铁衣。

④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⑤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⑥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⑦“将军……壮士……”,对偶、互文⑧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21教育网

4.C5略

6、1.木兰回家的欢乐情景。

2.与家人团聚、重温和平的女儿生活的喜悦心情。

3.归家的喜悦和故物的亲切。

4.不仅写出了伙伴惊讶情态,还从侧面写出了木兰的英雄气概。

卖油翁

解释词语:

1.2.略

3.熟能生巧(1分)

4.陈尧咨:

善射,骄傲自满;为人傲慢无礼。

卖油翁:

虽技高一筹却并不骄傲,表现出超然物外的智者态度。

5.微颔

6.写出了陈康肃公的对卖油翁的肯定,他的尴尬、谦虚、自叹不如

7.为了刻画人物和表达中心的需要,详写卖油翁沥油技艺的高超,突出他以理服暴、以“酌油”技艺制胜对方的形象;对陈尧咨恃技骄横则无较详细的描写。

突出了各自的性格,文章中心也十分突出。

8、卖油翁。

因为故事的目的是通过卖油翁对酌油的技巧的解释来揭示熟能生巧的道理。

9、评价是:

“无他,但手熟尔”是凭他倒油的经验作出这样的评价的(以我酌油知之)。

10、不行。

“睨”表示斜眼看,不以为然的意思,表现出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艺并不在意。

其它词,表达不出这种含义。

 

11、用自己的实力来说明问题。

12、B13、A

陋室铭爱莲说

(一)1.(4分)

(1)鸿:

(2)劳:

使……劳累(3)蕃:

多(4)植:

2.(4分)

(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

(2)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它玩弄啊!

3.(4分)菊是隐士的象征,牡丹是富贵的象征,莲是君子的象征。

作者以菊花正衬,突出了莲的脱俗高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用牡丹反衬强调了莲的洁身自好,不贪图富贵享受。

(指出象征义占2分,分析出正衬与反衬各占1分)

4.(3分,志向情操各占1分,写法占1分)

《陋室铭》:

淡泊名利的高雅情趣,豁达乐观的高洁品格。

《爱莲说》: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坚贞的君子之风。

相同的写法:

托物言志。

(二)1.(4分)

(1)这

(2)调弄,这里指弹琴(只答“调弄”不给分)(3)少(4)多(每小题1分)

2.(4分)

(1)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葱茏,映入帘里。

(2)对于莲花的喜爱,像(和)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每小题2分)

3.安贫乐道(或“高洁傲岸”,意合即可)

4.(4分)甲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分);乙文“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分)

河中石兽

(三)1、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2、经过拖着埋没只3、略

4、“湮于沙下,渐沉渐深”“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求之于上流”

5、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作出主观的判断。

(四)1、⑴指讲学家所说的话⑵代石兽 2、CB 3、C 

4、靠近咬,这里指侵蚀,冲刷被停止 5、D

6、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10分)

[甲]……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乙]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

孔子哭之恸,曰:

“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

“弟子孰为好学?

”孔子对曰: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颜回好学》

【注:

回:

颜回,又称颜渊,是孔子的弟子。

蚤:

同“早”。

恸:

哀痛之至。

贰:

重复。

亡:

同“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

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⑵即更刮目相待()

⑶门人益亲()⑷不迁怒,不贰过。

()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

⑵不迁怒,不贰过。

译:

3.请写出与[甲]段文字相关的成语。

你还知道与好学相关的成语吗?

请举一例。

答:

4.读了[甲]、[乙]两段文字,你有何感想?

答:

二、卖油翁(略原文)

碎金鱼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

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

“汝典郡②有何异政?

”尧咨云:

“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

”母曰:

“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④,岂汝先人志邪?

”杖之,碎其金鱼⑤。

【注释】①由基:

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

②典郡:

掌管郡务。

③罔不:

无不。

④伎:

同“技”。

⑤金鱼:

古人的一种佩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尝射于家圃(         )             

(2)尔安敢轻吾射(        )

(3)子乃曰可教射(         )           (4)而不以善息(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尔安敢轻吾射/ 安能辨我是雄雌      B.但微颔之/ 但当涉猎

   C.睨之,久而不去 /旦辞爷娘去        D.但手熟尔 / 尔安敢轻吾射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岂汝先人志邪?

                                                                   

4.卖油翁为什么“但微颔之”?

陈尧咨的母亲为什么“杖之”?

   答:

                                                               

5.结合两篇短文,说说陈尧咨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三、[甲](刘禹锡《陋室铭》略原文)

[乙]孔子曰:

“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

”曾子日:

“何谓也?

”子曰:

“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④不若己者。

不知其子,视⑤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

故曰: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⑥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⑦,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王肃<孔子家语>)

[注释]:

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

②益:

长进。

③损:

减损。

④说:

谈论。

⑤视:

看,比照。

⑥化:

融和。

⑦鲍鱼之肆:

卖咸鱼的店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2)谈笑有鸿儒

(3)无案牍之劳形

2.在古汉语词典中,“日”字有以下几个义项,请根据语境判断哪一个义项最适合[乙]段“则商也日益”一句中的“日”字。

()

A.每天,一天天也B.白天C.日子D.太阳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不知其人,视其友。

4.简答题。

(1)[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

[甲]段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

(2)[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自丁”,[乙]段“不知其人,视其友”、“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

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

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四、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原文略)

[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

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注释]①荷钱:

指初生的小荷叶。

②劲叶:

指长大了的荷叶。

③菡萏:

未开的荷花。

④异馥:

异香。

⑤芙渠:

荷花。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⑴不蔓不枝()⑵陶后鲜有闻()

⑶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⑷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陋之有水陆草木之花

B.有仙则名名之者谁

C.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神情与苏黄不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写牡丹、菊有什么作用?

答:

5.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甲)河中石兽(乙)黔之驴比较阅读答案

(甲)河中石兽原文略

(乙)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

“技止此耳!

”因跳踉大?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每句划一处)

⑴石必倒掷坎穴中     ⑵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⑴棹数小舟   棹:

      ⑵湮于沙上  湮:

    

⑶庞然大物也  庞然:

     ⑷尽其肉,乃去 去:

    

3.与“其反激之力”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蔽林间窥之 B.无案牍之劳形 C.大言数主之失  D.子之听夫志

4.翻译。

⑴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⑵驴一鸣,虎大骇,远遁。

                                          

5.用“只知……,不知……”概括讲学家和老虎的“知”与“不知”,归纳天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