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音乐备课.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38538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6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音乐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五年级下册音乐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五年级下册音乐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五年级下册音乐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五年级下册音乐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五年级下册音乐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1页
五年级下册音乐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1页
五年级下册音乐备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1页
五年级下册音乐备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1页
五年级下册音乐备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1页
五年级下册音乐备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1页
五年级下册音乐备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1页
五年级下册音乐备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1页
五年级下册音乐备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1页
五年级下册音乐备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1页
五年级下册音乐备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1页
五年级下册音乐备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1页
五年级下册音乐备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1页
五年级下册音乐备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1页
五年级下册音乐备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音乐备课.docx

《五年级下册音乐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音乐备课.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下册音乐备课.docx

五年级下册音乐备课

备课人

第一单元

北国之声

单元

教材

分析

1、《美丽的家乡》

是歌剧《傲,一兰)中的选曲.分为两个乐段。

表现了达吾尔音乐的风格与特点。

这首歌曲的歌词生动形象,极富生活气息,展现了一幅美丽,饶的农村生活场景图。

2、《赛马》

它以二胡这种简单的民族乐器,使用多种演奏技巧,表现了赛马时那种万马奔腾、蹄声“得得”的壮观场面。

对辽阔神秘的内蒙古草原无限神住,同时也了表达内蒙人民对草原、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3、《牧歌》

这是一首由上句和下句构成的长调民歌,其曲调悠长,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调悠长,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

4、《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

歌词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冬天的寒流比作银色的马车,在圣诞节洒下美丽的雪花,为天下的小朋友带来了美好的祝愿,唱起来给人一种亲切、喜悦之感。

单元

教学

目标

1、通过欣赏和学唱各种类型的民族歌曲,了解民族歌曲的风格

2、随着音乐做行进等动作,并保持与音乐节拍、节奏的协调。

3、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丰富音乐情感。

重点

难点

1、通过音乐活动自然地把相关文化、音乐基础知识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

2、了解民族风格的音乐作品,有大致了解

课时

安排

4课时

备课人

课题

《美丽的家乡》

课型

新授

课时

2-1

教学

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美丽的家乡》,丰富学生对农村生活的情感体验。

感受浓郁的生活气息,激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2.、通过合唱练习,培养学生合作、协作的意识,学会用富有对比(连和跳)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情绪变化,感受达翰尔音乐的风格特点。

3、合唱部分的二声部音准,特别是合唱部分第二乐句的低音旋律。

用富有对比的声音(连音、跳音)表现歌曲。

重难点

学会唱、并唱好歌曲《美丽的家乡》,丰富歌曲的音乐表现力,感受达翰尔音乐的风格。

教学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听唱法,启发法,情景创设法

预设教学过程

思考与修改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

介绍达斡尔民族

聆听教师范唱旋律,关注旋律的特点。

教师:

请同学们边听边观察歌曲前四句乐谱:

前四句的骨干音有哪些?

即:

哪些音出现的次数最多?

教师总结:

以“do、mi、sol”为骨干音构成了第一乐段的旋律,同时也增强了音乐的民族风格与特点。

听上去一下子就能感受到它是一首少数民族的歌曲了。

3.聆听教师(或录音)二度范唱。

引导关注歌曲内容与主题。

教师:

请同学们再仔细听一遍歌曲,结合歌词。

边听边思考歌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吗?

三、《美丽的家乡》歌曲学习

1.听范奏,深入感受歌曲情绪,熟悉旋律,为歌曲分段。

2.从第二段二声部入手,开始学唱。

教师和学生合作完成,采取听辨、模唱、范唱、分工合作(如教师唱二声部、学生唱主旋律)的方式反复练习二声部。

3.学唱第一乐段。

(1)按照节奏读歌词。

(2)学唱第一段,注意词曲结合与重音记号。

4.尝试完整演唱歌曲,提示学生注意第一段三四乐句的结束音以及第二乐段的二声部的音准。

四、处理歌曲

1.指导演唱,表现歌曲的情绪对比。

教师:

我们知道这首歌曲分为两段。

第一段轻快而又活泼,第二段抒情优美且具有高潮与激动感。

同学们在唱第一段时,要注意把声音唱得富有弹性,像拍皮球一样(边说边示范),字和字之间可以断开一点,而第二段则要求把声音唱得连贯优美,每个字之间要衔接好。

(示范)

2.教师指挥演唱。

教师:

下面请同学们看好老师的指挥手势再唱一遍,注意把歌曲的情绪对比唱出来。

3.加入打击乐器或舞蹈,丰富歌曲表现。

根据教师特长或学生的基础以及学校条件,为歌曲加入打击乐器伴奏或舞蹈,丰富情感体验。

五、巩固和拓展

1.播放《傲蕾·一兰》故事简介,欣赏电影《傲蕾·一兰》片段。

2.播放《美丽的家乡》风景。

边欣赏边记忆歌词,背唱歌曲。

3.加入朗诵并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现歌曲(歌表演)。

梯形队伍,排头第一个同学朗诵:

“在美丽的精奇里河,有我可爱的家乡,那里美丽富饶、那里鸟语花香、那里没有忧愁、那里人儿善良,花翎的喜鹊不停地歌唱,赞美我达翰尔,美丽的家乡。

演唱歌曲(根据学生的情况分领唱与合唱进行)。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唱歌曲《美丽的家乡》,丰富了同学们对农村生活的情感体验,感受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激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并通过合唱练习,培养了学生合作、协作的意识,同时也感受了达翰尔音乐的风格特点。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备课人

课题

《美丽的家乡》

课型

新授

课时

2-2

教学

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美丽的家乡》,丰富学生对农村生活的情感体验。

感受浓郁的生活气息,激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2.、通过合唱练习,培养学生合作、协作的意识,学会用富有对比(连和跳)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情绪变化,感受达翰尔音乐的风格特点。

3、合唱部分的二声部音准,特别是合唱部分第二乐句的低音旋律。

用富有对比的声音(连音、跳音)表现歌曲。

重难点

用富有对比的声音(连音、跳音)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听唱法,启发法,情景创设法

预设教学过程

思考与修改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复习导入

复习歌曲《美丽的家乡》

学生集体演唱

单独演唱,互相评价

三、学唱歌曲二声部

1.指导演唱,表现歌曲的情绪对比。

教师:

我们知道这首歌曲分为两段。

第一段轻快而又活泼,第二段抒情优美且具有高潮与激动感。

同学们在唱第一段时,要注意把声音唱得富有弹性,像拍皮球一样(边说边示范),字和字之间可以断开一点,而第二段则要求把声音唱得连贯优美,每个字之间要衔接好。

2.教师指挥演唱。

教师:

下面请同学们看好老师的指挥手势再唱一遍,注意把歌曲的情绪对比唱出来。

3.加入打击乐器或舞蹈,丰富歌曲表现。

根据教师特长或学生的基础以及学校条件,为歌曲加入打击乐器伴奏或舞蹈,丰富情感体验。

四、完整演唱二声部歌曲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备课人

课题

《赛马》

课型

新授

课时

1-1

教学

目标

1、认识民族乐器二胡,并了解二胡的形状、音色极其演奏特点。

2、通过欣赏《赛马》进一步了解二胡的音色及表现手段,能分辨各段所表达的音乐情绪。

3、能用打击乐器简单的表现乐曲。

重难点

分段聆听二胡独奏曲《赛马》,了解乐曲结构,感受音乐情绪。

教学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欣赏法,启发法,情景创设法

预设教学过程

思考与修改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配乐导入,创设学习情境

1、师:

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美丽的蒙古草原、风景……)多少年来这首美丽动听的蒙古牧歌不知将多少人的心带到了辽阔的大草原上。

迷人的草原风光和充满诗情画意的牧民生活会让你流连忘返……  

2、指导学生从图上认识蒙古族及其生活的地方。

它在我国的东北部,1947年5月1日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

是我国建立的最早的一个自治区,人口约2260万,  提起蒙古,你首先想到了什么?

(草原)内蒙古自治区拥有我国最大的草原,占地约110多万平方千米。

三、初听乐曲,感知音乐形象。

 

1、现在,我们就一起去听一听,看一看“那达慕”大会上正在进行什么比赛项目。

知道是哪一项比赛吗?

(赛马)

同学们听地很认真,有的……有的……

2、让我们再听一遍,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从你的表情看到了……为什么会这样?

从音乐中你感受到蒙古族人民在欢度节日,举行赛马盛会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高兴的、欢乐的)

3、作曲家黄海怀带给我们的《赛马》。

(出示课题及作曲家)

4、你听出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简介二胡。

我国民族乐器拉弦乐器中的代表乐器,它音色柔美,有极其丰富的表现力,擅于表现细腻的抒情乐段,还可以模拟各种声音,广泛使用于独奏、重奏、合奏和伴奏中。

代表作有:

《二泉映月》、《良宵》《喜送公粮》……

四、细听乐曲,为《赛马》分段。

现在,我们再来听这首好听地二胡独奏曲《赛马》,边听边想,它描绘了几个场景。

(一)细听第一部分,感受音乐节奏。

根据同学们描绘的场景,我们把乐曲分成了3部分。

首先来听第一部分:

    1、聆听第一部分,感受音乐情绪怎么样?

(紧张、热烈)。

2、跟着音乐用“en”哼唱一遍这个主题,感受节奏紧密的地方用了几分音符?

3、请孩子们用铃鼓来烘托赛马紧张热闹的场面。

坚定有力的强音拍铃鼓表现,急促的16分音符摇铃鼓表现。

(二)细听第二部分,把握音乐的变化。

师:

比赛场面真是紧张、热烈,瞧!

赛马比赛开始了……   

1、现在我们来听下面这段音乐——旋律

(二),与第一段比较,这段音乐旋律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悠扬、舒展)

2、指导学生跟着音乐哼唱一遍这个主题。

    要求:

听时,请孩子们在心中哼唱,旋律

(二)出现了几次?

第二次出现时,增加了哪种节奏?

(第三次时教师提示)听,什么声音?

(马蹄声)

师:

你知道这马蹄声是怎么演奏出来的?

请孩子们仔细看。

这种方法叫拨奏,它不用拉弓,而是用手指拨,就发出了这种马蹄似的声音。

作曲家在这里运用伴奏乐器扬琴演奏旋律

(二),而主奏乐器二胡却模仿了马蹄的声音,将赛马比赛中马蹄急驰、你追我赶的场面刻画得活灵活现,音乐情绪也被烘托得更加欢快热烈。

3、让我们再来完整地听一遍第二部分音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随音乐律动。

(讨论形式多样的表现方式)想想比赛到了什么环节?

(紧张的时刻)

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音乐,学生可以在旋律

(二)第一次出现时比较抒情,请孩子们拉心中的二胡,有感情地唱la;第二次出现时节奏变密集了,大家用骑马动作愉快地来表现;第三次出现时,仍然有感情地唱la,并用扣掌心来模仿马蹄声。

    师:

这里,旋律

(二)出现第一次,表现了赛马场上内蒙古族骑手对比赛乐观、自信、充满必胜信心的精神风貌;第二次、第三次通过二胡的不同演奏方法,刻画了马蹄急驰、你追我赶、奋力争先的激烈场面。

  (三)细听第三部分旋律,体会“冲刺”。

1、听,结尾的音乐和哪一部分相似?

(第一段)哪一部分情绪更激烈?

(第三部分)为什么?

赛马比赛已经进行到了冲刺阶段。

    师:

这部分音乐结尾时,节奏密集,速度更快,力度更强,表现了赛马比赛已经进行到了冲刺阶段?

音乐刻画了赛马比赛最后冲刺时的紧张激烈的场面,在最高潮中结束。

2、认真体验这种情绪,请孩子们跟着音乐在心中哼唱一遍。

3、既然它和第一部分相似,请孩子们用打击乐表现。

五、乐曲小结。

    现在,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一起再听一次乐曲,想一想乐曲的结构?

师:

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情绪都比较(激烈),第三部分更为激烈,是全曲的高潮。

第二部分的情绪比较(欢快、热烈)。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备课人

课题

《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啦》

课型

新授

课时

1-1

教学

目标

1、指导学生用欢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歌唱,表现儿童明朗、乐观的性格,展示纯洁、美好的心灵。

 

2、认识降记号,并进行听辨及练唱。

 

3、指导学生针对歌曲特点,进行有个性的音乐创作活动。

 

重难点

指导学生把握歌曲情绪,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歌唱,并进行独特的音乐活动。

教学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欣赏法,启发法,情景创设法

预设教学过程

思考与修改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

新课:

同学们,我们现在的季节是——冬季,你喜欢冬天吗?

你喜欢冬天的什么景物?

雪花是冬爷爷派来的使节,它带着冬爷爷的叮嘱与祝福,乘着银色的马车“哒、哒、哒、哒”地向我们走来了。

听歌曲《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 

1、初听歌曲,谈感受。

 

2、音乐游戏,认识降记号。

 

导言:

这是一支活泼、欢快、富有童话般色彩的歌曲,在学习这首歌之前,我和大家做一个游戏——《找朋友》,唱《找朋友》的歌。

我需要五名助手,谁愿意和我合作?

 我是一个调皮的、调皮的、音乐记号,我的名字叫降记号,在我们变音记号家族中,我还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我要找到它,谁来帮我,到底谁是我的好朋友呢?

为什么?

 

①降记号的位置:

位于音符的左上方,b7(板书)出示音阶图 

②听一听: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b7 

③降记号的作用:

(板书)表示带降记号的音或同一小节内相同的音在自然音级上降低半个音。

 

5 6 5 6 | 5 b7 7 5 | 7 5 | 3 — ‖ 

导言:

《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这支歌非常巧妙地运用了降记号。

想一想,结尾为什么要用不5 b7 | 1 — 而不用 5 7 | 

1 —‖呢?

(再听歌曲) 

3、新歌教学 

①学习旋律 

A、齐唱歌谱 

B、用“la”轻唱。

 

C、指导演唱。

 

②学习歌词,有感情地齐读歌词。

想一想 

A、这首歌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B、冬爷爷的叮嘱和礼物是什么呢?

 

导言:

同学们说的真好,我希望你们不仅要唱好歌曲,同时,也要做一个心地纯洁善良、身体健壮的孩子,你们能做到吗?

 

C、填词齐唱 

③歌曲处理,教师置疑,小组讨论。

 

A、“啊,银色的马车……冬爷爷的叮嘱”该怎样演唱?

 

B、过渡句“送给你,送给我,送给他”声音如何处理?

 

C、“祝天下的小朋友……心灵永远洁白无暇”该怎样演唱?

 

D、结束句该如何处理?

 

4、音乐活动:

(形式:

小组活动) 

导言:

同学们,我想在我们教室里塑造一幅鲜活的雪景图,老师给你提供三种方式:

 

A、歌唱 

B、表演 

C、打击乐伴奏 

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尽情地表现音乐。

 

①小组合作创编阶段,老师巡视指导。

 

②才艺展示阶段。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备课人

第二单元

五十六朵花

单元

教材

分析

1、《美丽的夏牧场》

《美丽的夏牧场》这首歌曲为一段体,G大调,4/4拍,一段体。

运用民歌旋律发展中最常见的手法,充分表现了新疆哈萨克夏牧场的美丽景色,唤起人们对新疆的热爱与向往。

2、《嘎达梅林》

是一首短调蒙古族民歌,具有叙事性的特点,歌颂了民族英雄嘎达梅林带领牧民起义,反抗王爷的英雄事迹。

歌曲的旋律采用了蒙古族常用的五声羽调式作基础,用上下句单乐段结构的曲式写成。

两个乐句的节奏完全相同,上句的旋律起伏宽广,情绪激昂。

下句基本上是上句的变化重复,旋律低沉。

3、《瑶族舞曲》

乐曲《瑶族舞曲》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

全曲为复三部曲式,气氛越来越热烈,感情越来越奔放,乐曲在强烈的合奏中推向高潮后结束。

单元

教学

目标

4、通过欣赏和学唱各种类型的民族歌曲,了解民族歌曲的风格

5、随着音乐做行进等动作,并保持与音乐节拍、节奏的协调。

6、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丰富音乐情感。

重点

难点

3、通过音乐活动自然地把相关文化、音乐基础知识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

4、了解民族风格的音乐作品,有大致了解

课时

安排

4课时

备课人

课题

《美丽的夏牧场》

课型

新授

课时

2-1

教学

目标

1、学习演唱歌曲,并为歌曲设计多种演唱形式。

2、用深情优美的歌声表现歌曲美好的意境,培养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3、引导学生为歌曲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更好地表现歌曲内容。

重难点

用优美清晰、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并能用深情的歌声表现歌曲的意境。

教学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听唱法,启发法,情景创设法

预设教学过程

思考与修改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

1欣赏歌舞视频。

2. 提问:

欣赏完这段视频,你觉得这是哪个民族的舞蹈呢?

学生回答。

师:

哈萨克族生活在天山脚下,以游牧为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3. 教师介绍哈萨克族民族乐器冬不拉、手鼓。

师:

哈萨克族民族乐器主要有冬不拉和手鼓。

教学要求:

学生通过观看录像认识哈萨克族乐器,进而了解新疆哈萨克族风情,并引入本课歌曲的学习。

三、学习歌曲

1. 聆听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教师提出聆听要求:

注意聆听歌曲的情绪,听完以后说说你对这首歌曲的初步感受。

学生回答:

这首歌曲的情绪是优美、赞美等等。

师:

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首歌曲。

(学生听后谈感受)

2. 再次聆听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提出问题:

(1)歌曲表现的内容是什么?

听完范唱以后,学生回答问题。

师:

歌曲表现了天山脚下的夏牧场的美丽景色和牧民们的幸福生活。

(2)歌曲是什么速度?

学生回答:

中速。

3. 《美丽的夏牧场》歌曲学习 。

(1)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分句学唱歌谱。

提问:

旋律中哪个音出现的最多?

哪两个乐句旋律相同?

学生回答:

旋律中“6”音出现的最多,一二乐句旋律相同。

师:

以“6”音为主的旋律一般给人们感觉比较优美,再加上中速的演唱速度,让歌曲更加抒情。

(2)聆听歌曲《美丽的夏牧场》,学生随琴唱歌谱。

4. 学习歌词。

(1)学唱第一段歌词,找出你认为最难唱的地方。

学生说出难唱的地方,老师帮助学生解决难点。

(2)请大家跟着老师的琴声再把第一段歌词完整地唱一遍,找出最抒情的一句。

歌曲中“啊”用连线“⌒”连接,显得尤为抒情。

(3)教师指导学生演唱“啊”(第三乐句),并在声音的运用上加以指导。

(4)学生唱第二段歌词。

这段歌词中提到的“阿肯”是哈萨克族人民对民间歌手的尊称。

阿肯能根据当时当地的情景即兴编词弹唱,这是其他歌手所不及的,所以他们受到哈萨克族人民的特别尊敬。

(5)聆听歌曲《美丽的夏牧场》伴奏,完整地演唱歌曲。

四. 歌曲处理

(1)分析歌词。

第一段歌词描写了夏牧场的美丽,有红花、绿水,远处的冰峰和近处的牛羊。

演唱时要用优美抒情的歌声唱出夏牧场的美丽景色,第五乐句“啊”要唱得连贯流畅、优美抒情。

第二段歌词描写了牧民们的幸福生活,炊烟袅袅、奶茶飘香、歌声阵阵。

演唱时心情应稍带激动。

(2)为歌曲设计、安排各种演唱形式,将这首歌曲唱得更为动听。

① 学生采用提问或小组讨论的方式为歌曲设计多种演唱形式。

例如:

前四小节领唱,中间四小节由男声或女声齐唱,最后四小节为男女声齐唱。

但是,也可以“逆向思维”,即前四小节由男声或女声齐唱,中间四小节领唱,最后四小节齐唱。

②学生分小组进行展示。

教学要求:

学生分组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丰富歌曲的表现形式。

 

板书设计

 

《美丽的夏牧场》

课后反思

 

备课人

课题

《美丽的夏牧场》

课型

新授

课时

2-2

教学

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丰富学生对农村生活的情感体验。

感受浓郁的生活气息,激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2、认识马头琴,感受其深沉、浑厚的音色以及独特的草原信息。

重难点

培养学生对乐曲的感受与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听唱法,启发法,情景创设法

预设教学过程

思考与修改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欣赏导入

多媒体所展示的画面表现的是我国的哪个少数民族?

乐曲的主要演奏乐器是什么?

(板书:

马头琴)

三、新授部分

(一)认识马头琴

1、刚才乐曲演奏的主要乐器是什么呢?

(马头琴)

2、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马头琴:

(课件展示)

3、它为什么被称为马头琴?

马头琴是蒙古族特有的拉弦乐器,因为琴头上刻有马头而得名。

4、谁知道马头琴的传说?

在很久以前,有草原上有一个叫苏和的放牛娃。

一天,他看到路边有一匹刚生下来的小白马,非常可怜,就把它抱回家去养着。

小白马一天天长大了,他们就象一对好朋友,一时一刻也不分开。

有一年,苏和带着他心爱的小白马去参加草原上的赛马会,并得了第一名。

王爷要苏和把小白马卖给他,苏和不肯,狠心的王爷赶走了苏和,抢走了小白马。

小白马想念苏和,跑了出去,被王爷命人乱箭死。

苏和日夜思念着小白马,一天晚上,他梦见小白马回来了,轻轻对他说:

“我的小主人,我真想你啊!

你拿我身上的东西做一把琴吧!

这样,我们就永远在一起了。

”苏和含着眼泪拿小白马的骨头做了一把琴,琴杆顶上雕刻了马头。

从此,苏和天天拉琴,就象小白马在唱着歌。

就这样,马头琴传遍了整个草原,成为蒙古族人民最喜爱的一种乐器。

5、请同学们欣赏一段马头琴独琴,体会它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马头琴的发音柔和浑厚,音色宽阔低沉,富有草原风味。

四、欣赏《嘎达梅林》 

 认识了马头琴,我们不得不提到,用马头琴演奏的蒙古民歌《嘎达梅林》。

1、《嘎达梅林》是什么意思?

“嘎达”是英雄的名字,“梅林”是王府中一个职位很低的官名。

还有一种解释是:

英雄的名字叫那达木德,又名孟亥山,蒙古族人,1892年生,1931年牺牲。

“嘎达”是幼子的意思,“梅林”是官衔。

2、《嘎达梅林》既然是英雄的名字,那《嘎达梅林》这首有名的蒙古民歌,为什么代代相传?

(唱的是历史上一个真实的故事)

  1929年前,蒙古族封建王公达尔罕企图出卖旗地,便勾结东北军军阀强行开垦土地。

这一暴行引起蒙古族人民的强烈反抗。

嘎达梅林代表人民的利益到沈阳去控告。

但是,事与愿违,不仅控告无效,他反被捕入狱并被判处死刑。

嘎达梅林的妻子牧丹闻讯后,带领群众劫狱,救出了嘎达梅林。

嘎达梅林率众起义,形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封建贵族统治的大规模武装斗争。

后来,嘎达梅林被蒙奸李守信陷害,在辽河畔被敌人包围,后在战争中壮烈牺牲。

(请同学们电影片断)

 

板书设计

《嘎达梅林》

课后反思

 

备课人

课题

《瑶族舞曲》

课型

新授

课时

1-1

教学

目标

1、了解我国瑶族的风土人情,感受瑶族音乐特色。

 

2、引导学生结合音乐要素听赏音乐,引导学生想象音乐描绘的内容和场景,进一步培养音乐感受和欣赏能力。

3、通过欣赏,能够听辨乐曲中的音乐主题,并能辨认其主奏乐器,感受体验不同部分的不同音乐情绪,调动学生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修养。

重难点

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体验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并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欣赏法,启发法,情景创设法

预设教学过程

思考与修改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观看视频《瑶族长鼓舞》引入新课

1、播放《瑶族长鼓舞》 

2、伴随音乐和舞蹈简介瑶族及其音乐 

(瑶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民族文化,能歌善舞、勤劳勇敢的瑶族共有260多万人,瑶族人民世代生息在祖国南方的广西、湖南、云南、广东、江西、海南等省区的山区,是中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

长鼓舞是瑶族民间歌舞的典型代表,多在瑶族的传统节日、庆祝丰收、乔迁或是婚礼喜庆的日子表演。

瑶族长鼓舞的历史悠久,在瑶族传统的祭盘王仪典中和在一些驱鬼逐邪、治病占卜的巫术活动中常跳此舞。

现在瑶族长鼓舞已经成为群众性文娱活动.) 

3、《瑶族舞曲》简介

作曲家刘铁山,1951年他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访问并采风,观看了瑶族长鼓舞的精彩场面,于是产生了创作灵感,写成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合唱曲——《瑶族长鼓舞曲》。

1955年前后,由作曲家茅沅改编成管玹乐曲《瑶族舞曲》。

三、欣赏曲《瑶族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