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42492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0.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标点符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标点符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标点符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标点符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标点符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标点符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标点符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标点符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标点符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标点符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标点符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标点符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标点符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标点符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标点符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标点符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标点符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标点符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标点符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标点符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标点符号.docx

《标点符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标点符号.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标点符号.docx

标点符号

一、顿号:

表句中较短的并列词语或短语之间的停顿。

一般为词、短语的并列,合起来做同一成分,

句子间并列不能用顿号。

顿号一般表并列,考试大多考查层次关系。

     作者描写了飞瀑、祠庙、翠松、古松、洞天云海。

注意:

1.表概数的地方不能用顿号,但表确数的地方必须有顿号。

       他三十六七岁。

    距这里二三里   这个小孩有四五岁

       今天做值日的是四、五组。

2.太短的并列成份间(尤其是一约定俗成的词语,无须停顿也不会产生歧义,可不用顿号。

        如:

中小学生    省市领导   城乡交流   工农兵   调查研究

练习:

这次“严打”的成功,和广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和公安干、警家属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公安干警”是集合词语,“干”指干部,“警”指警察。

集合词语是紧密结构,不能用顿号分隔开来,像“中、小学生”,

3.并列词语之间有了“和”、“与”、“及”等连词,连词前不再用顿号。

(顿号不能和“和”“或”同用)

   我国科学、文化、艺术、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

   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此句用了“和”,前面的顿号应该删去。

4.较长的并列成份间可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大雁的歌唱,使年轻人深深陶醉了。

5.并列作谓语、作补语时,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萝卜切得纤细,均匀

        这个故事讲得真实,生动。

        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6.并列成份间已有问号和叹号,不应再用顿号,也不用其它点号。

        这时课堂里响起了“向孔繁森学习!

”“向孔繁森致敬!

”的口号。

7.如果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要用逗号。

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新的水平。

市一中学的校长、主任、第三中学的校长、主任都来开会了。

(此句混淆了并列词语的大小层次。

第二个顿号应改为逗号。

练习:

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不同层次之间都用顿号,必然使得句子脉络不清,应用逗号以显示层次。

上例,“越剧、沪剧、淮剧”是一个层次,它和“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组成联合词组,又是一个层次,

二者之间都用顿号就显示不出层次的区别,所以应将“淮剧”后的顿号改为逗号。

8.并列的成分后有语气词时,并列成分间使用逗号。

我们的院子里种了一些菊花,月季啦,山竹啦,美人蕉等好多花。

乌鲁木齐的大街上到处摆着水果摊,甜瓜啊、西瓜啊、伊犁苹果啊、库尔勒香梨啊……,走到哪儿都闻得见诱人的香味。

9.互相包含的内容之间不能用顿号,也不能用逗号。

如:

这次受到沙尘暴袭击的共三省五十六个县(市)。

练习:

湖色越远越深,由近及远,是银白、淡蓝、深青、墨绿、非常分明!

二、逗号:

表一句话中间的停顿,比顿号停顿稍长些。

(一)一般用法

1.可以用在主谓之间,但一般有一定条件。

(1)主语较长的 

这世大的打击和难言的悲痛,几乎把他击倒了。

这个演员表上排列在最后一名的小角色,却赢得了观众最热烈的掌声。

(2)强调主语

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

(3)主语后有语气词

你啊,还是那个老样子。

(4)变式句(主谓倒装句)

怎么啦,你?

多么美丽,这一朵朵鲜花。

(5)谓语是主谓短语

自行车,我骑出去了。

2.用在较长的宾语前边,用在动词与宾语之间。

主谓短语作宾语,前边可有逗号。

我曾想,蝴蝶会大概是云南所特有的自然环境的产物吧。

2楼

我不得不承认,他的实力比我强得多。

 

3.用在句首状语后

眨眼间,他就把作业做完了。

在一个明媚的早晨,他登上了去石家庄的列车。

4.用在独立语后

据说,最美的城市应在山与湖之间。

(注意:

据说后面不能用冒号)

我来北京,往少里说也有十几次了。

5.某些句中关联词后面有时也用逗号。

这往往是出于强调的需要,一般关联词语后是不必停顿的。

(成对出现的关联词,只能用在后一个关联词的后面,

如:

如果……那么……、虽然……但是……、因为……所以……)

如:

但是,我还有话要对你说。

劳动很艰苦,可是,我们根本不怕。

6.用在后置定语前

我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历过的。

7.用介词“把”、“被”等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与谓语联系紧密,一般不用逗号。

这些谬论都已被我国各项建设事业的胜利驳得体无完肤了。

8.有些并列的宾语之间,既可以用逗号,也可以用顿号。

如:

记忆的品质包括:

记忆的广度、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敏捷性。

9.用在复句内部的分句间。

如: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10.用在次序语后面。

如:

   第一,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必须加劲干;第二,我们一定要注意安全。

如:

记忆的品质包括:

记忆的广度、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敏捷性。

三、分号:

表示并列复句内部分句之间的停顿,停顿比逗号要长。

只有一重关系的复句,分句间一般用逗号,不用分号。

如果分句内部已用了逗号,并列分句之间必须用分号。

    在句中凡用逗号不能很清楚地表达并列分句关系的地方就用分号。

 

    如:

他的神色,还是那么的安祥;他的举止,还是那么凝重。

    侵略者的诺言,骗不了人;他们的武力,吓不倒人。

分号在复句中使用时注意以下两点

(1)在分号与句号之间,分号与分号之间至少有一个逗号。

张家界石峰林立,峭壁万仞;天子山居高临下,气势磅礴;索溪峪群峰环抱,粗壮雄峻。

(2)在某些转折复句“但”前边可用分号。

我国年满十八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财产,都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但是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者除外。

用(,)也可。

(3)并列的分句出于分清结构和强调的需要,即使分句内部没有逗号,分句之间也可用分号。

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分界处也用分号。

如: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分项列举的各项之间,也用分号。

我心里暗笑他的;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

(4)经验告诉我们:

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种低而厚密的云层,

常常是阴雨讽雪的预兆。

(如果是复句形式充当句子的宾语,而宾语前头又用了冒号,那么分句内部也可用分号)

(5)例句:

一、学习贵在自觉。

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二、学习贵在刻苦。

要有模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

(句号是句末点号,分号是句内点号。

既然已经用了句号,表明整个句子已结束,再用分号,便显得不伦不类。

或者将句号改为逗号,或者分号改为句号。

四、冒号:

用在提示语的后面或前面,表示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的点号。

下午,他拣了好几件东西:

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烛台,一杆台秤。

他不爱学习,喜欢体育,人缘挺好:

我知道的就这些。

(总结上文时相当于破折号)

运用冒号时应注意

1.冒号一般管到句终,不能管到句终则不能用冒号。

记者在一些家庭采访,不少家长反映:

孩子作业多,作业时间长,有时做作业到深夜,

这些情况在全国多处学校都存在。

(冒号只管到作业到深夜)

这种惊人的事实证明:

人如果老想着钱,看不到敌人的腐蚀进攻,

就会走入歧途,可见这些事实是可以作为活教材的。

 

3楼

(句中冒号只提示到了“歧途”,不包括后边,所以用错了。

应把“歧途”后面的逗号改为句号。

练习:

毛泽东有两句诗: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

(从表面上看,冒号后面的内容全是提示的范围。

其实不然。

这里提示的,只是两句诗。

或者将冒号改为逗号,或者将逗号改为引号内句号。

2.转述的不能用冒号。

(人称发生变化)

老师说,他今天不舒服,不来给同学们上课了。

练习:

我们要牢记毛主席: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教导,争当三好学生。

3.如果后文不是引用原话,人称又未发生变化,前文既可用冒号,也可用逗号(指出、说明、证明和认为,这些谓语后一般用逗号)

如:

邓小平指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没有比较大的停顿不用冒号(用冒号就肯定有停顿)

参加国庆献礼的优秀影片:

《风暴》、《青春之歌》、《林则徐》等,也将在各大城市放映。

5.“某某说”、“某某想”后不是直接引用,不用冒号;放在所说话中间不能用冒号;放在所说话的后边用句号。

如:

他说今天不回家了。

“这个问题,”李明说,“让我好好考虑考虑。

” 

“落后就要挨打。

”邓小平告诫我们说。

  

6.冒号还可表总结。

不过,若被总结的若干句之间已用了句号,就不能用冒号来总结上文,因为这很容易被误解为是对最后一个句号以内的总结。

在用冒号领起下文时也要注意,如果被领起的内容超出下面一个句号以外,最好改用句号。

如:

他不爱学习,喜欢体育,人缘挺好:

我知道的就是这些。

7.同一句中不能用两个冒号。

“晚上开大会,张书记宣布:

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

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培训。

“宣布”后面是冒号,“措施”,后面又是冒号,这是不符合标点符号使用习惯的。

在同一个句子中,冒号一般只能用一个,否则便会面目不清。

两个冒号中应有一个改为逗号。

五、破折号

一般用法:

(1)解释:

说明前文

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

解释补充说明、承接

无须挂画,门外有幅世画——名叫自然。

(2)话题转换、转折

“今天好热啊!

——你什么时候去上海?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3)表说话的中断和延长

“小林——,我来了!

”他大喊着“呜——呜——呜”小男孩大声哭起来。

那个时候在无锡的人,我倒问过,可是——(表示说话中断)

(4)表意思递进(紧承),这种情况下,通常能看出破折号前后在时间上的推移、在意思上的推进、在空间上的转移、在情节上的变化。

团结——批评——团结 

(5)表分项列举

根据研究对象不同,环境物理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

——环境声学;

——环境光学;

——环境热学;

——环境电磁学;

——环境空气动力学。

另外,破折号还用于连接歇后语,标明文章副标题和词、诗、文的作者等。

(6)总结上文 朋友!

你是这么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使用破折号应注意的问题:

1.破折号与括号的区别

   括号里标明的语句仅是对上文的解释说明,不是正文,读的时候不必读出;破折号标明的语句是对前文的解释说明,同时又是正文的一部分,必须与上下文连读下来。

所以,对上文进行注释要注意到两者的区别,注释部分若是正文,就用破折号;若不是正文,就用括号。

2.破折号之前可以有点号,但破折号之后不能有点号。

3.破折号与“是”“有”等提示的词不能同时使用。

4.破折号与冒号的区别:

(1)今天晚会上有如下节目:

舞蹈、独唱……(表提示)

(2)我国的四大发明——为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伟大的贡献。

(表解释说明)

 

 

4楼

(3)“——”后的解释说明可去掉,而冒号后的则不可去掉。

5.行文中表解释说明通常只用一个破折号引出,这类语句若插在句子中而且较长,可用双破折号,即注释语前后各一个。

 

六、感叹号用于句末表强烈感情

注意

(1)如果有成份倒置,感叹号用在句末

多美呀,秋天的北京!

(2)两个叹词连用,一般后一个用叹号,前一个用逗号。

啊,啊!

又到春天了。

(3)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有时可用感叹号。

哎呀,你怎么不早说呢!

(反问句)

七、问号表示一句问话说完之后的停顿的点号

注意 

(1)问话人一个接一个地发问,构成一串相对独立的问句时,每个问句末尾都用问号。

(承接较紧密的,中间可用逗号)

除了他能去,谁呢?

你吗?

你能去吗?

到底怎么办,(也可用?

)去还是不去?

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

我怎么比拟的出呢?

(2)选择问句,在句末用问号,句中用逗号。

选择问句中,如果为了强调,每个选择分句后都用问号,此类句子在分句后一般有句末语气助词。

这是临比赛胆怯呢,还是身体不舒服?

对这样的青年,我们是应该支持他呢,还是应该指责他呢?

(3)主谓倒装句,问号放在句末,谓语后用逗号。

安排工作了吗,这些新来的同志?

你就去吗,小栓的爹?

(4)有的句子虽使用了疑问词,但整个句子不是疑问句,句末不用问号。

即当一个问句做某一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时,则整个句子不是问句,但并不要求回答,其目的只在于陈述一种情况,这种句子也不用问号。

我们应该研究一下,这件事究竟应该怎么办。

他家住哪里,我不知道。

谁也说不清他到底是什么人。

(5)反问句连用必须都有问号。

(6)《内蒙访古》中的例子。

八、括号:

表示文中的注释部分的标号。

括号分为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两种。

1.句内括号指只注释或补充说明句子中一部分词语的括号。

如:

可以说,除了诗(因为诗是最难翻译的),雨果的重要作品(小说和剧本)大都有了中文译本。

注意:

(1)句内括号要紧贴被解释被补充的词语后

(2)括号内的注释语如果带有标点,其最后一个标点(问号、叹句除外)应省去。

我看那后记(我读鲁迅先生的书,一向是这样读法),但是看完第一面就翻不开了。

(3)如果要在被解释被补充的词语后加点号,点号放在后括号后面。

2.句外括号是指注释或补充说明全句内容的括号。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篇》)

(1)句外括号要放在被注释被补充的句子未尾的点号后。

(2)在任何情况下,括号前后不能同时有点号。

(3)句外括号内的注释语如果是一句话,那么句末点号应该保留;如果不成句,就不加句末点号。

 

九、引号:

表文中引用等的标号。

1.表直接引用,一般引号冒号都用:

(引号内的内容必须忠实于原文)

毛泽东教导我们说: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转述大意时不用引号,冒号改成逗号。

如:

他说过,没有人的时候是一定要关门的。

2.间接引用:

引文已成为说话人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分两种情况。

(1)引文结束前不需停顿,那么其后不能有任何点号。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是鲁迅先生的行动写照。

(2)引文结束时刚好需要停顿,那么点号应在引号后。

黑格尔曾指出过,错误本身乃是“达到其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这是很有见解的。

3.引文末了是问号、感叹号的,无论直引、夹引均放在引号内。

我们的口号是“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

他看她脸上泪浸浸的便说:

“你哭了?

我一进教室,就看见“你在浪费时间吗?

”的标语。

高考实例:

1.我国历代作家常以“意则期多,字则唯少”作为写文章的准则,力求“句句无余字,篇中无长语。

” 

2.耿大妈对儿子说:

“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怕人笑话,俗话说:

‘礼多人不怪嘛。

’”(下单引号应标在“怪”和“嘛”之间,“俗话说”之后的冒号要改为逗号。

十、书名号:

主要用业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名、歌曲名、图画名等

1.书名号之间可用顿号,也可不用任何点号。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我刚走进电影院,就看见屏幕上赫然投着“生死抉择”四个字。

2.书名与篇名连用时,先写书名,后写篇名,中间用间隔号,然后加上书名号。

如:

《苟子·劝学》。

其他应注意的问题:

1.叹号、问号不能用在句子成分之间,因为其语气停顿相当于句号。

如:

我呀,还得再活上一阵子呀!

2.省略号不能和“等”同用。

张艺谋执导的电影《十面埋伏》全球首映庆典,将于七月十日举行,演出嘉宾包括刘德华、金城武、章子怡……等当红艺人,演出阵容非常庞大。

3.书名号容易忽视。

如:

资本论不是很长吗?

你不也要读吗?

“资本论”应加书名号。

4.破折号与省略号的区别:

破折号表声音延长,省略号表说话断断续续。

如:

“我……不行……了,请……你……”

5.省略号后一般不能再用点号。

6.复指成分之间不能用逗号或顿号,如果用只能用破折号。

如:

敬爱的总理周恩来

标点符号正确使用方法大全

(1)

                                 冷月寒塘

顿号

 1、用于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

 例1:

中国共产党是光荣、伟大、正确的党。

 例2:

周恩来是民族英雄、党的领袖、开国元勋、人民公仆、世界伟人。

 2、数字相连表概数,中间不用顿号。

 例3:

我刚要跨过大门,被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子捉住了。

七八个人/三四个月/三、四月份/三五之夜/年方二八/三八妇女节/诗的三、四联/退居二、三线的老同志

 3、集合词语内不用顿号。

 例4:

别不分青红皂白,见人就埋怨。

工农业/指战员/科学技术/调查研究/教职员工/男女老少/父母/师生

 4、顿号与连词不能同时使用。

 例5:

孩子们给在地里劳动的父母送来了开水、地瓜和煎饼。

所谓同时使用是指用于一处,起相同作用。

例如:

开水、地瓜、和煎饼。

 5、并列成分后带有语气词不用顿号。

 例6:

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很熟悉的。

 6、并列成分出现不同层次,大并列用逗号,小并列用顿号。

 例7:

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中国、外国,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7、并列的主语、宾语根据并列成分短长选用顿号或逗号。

 例2:

(略)例8:

他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例9:

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鲜艳的山花,使年轻人深深地陶醉了。

并列的主语、宾语被同一修饰语修饰时一般用顿号。

 8、并列的定语、状语间一般用顿号。

 例10:

年仅三十岁、无儿无女、重病在身的老王,是个老红军。

 例11:

他也跟着大摇大摆、若无其事地走进会场。

后置的并列定语间用逗号。

/并列的介宾短语作状语,之间一般用逗号。

 9、并列的谓语、补语间一般用逗号。

 例12:

我走后,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例13:

这个故事讲得真实,感人。

共带一个宾语的并列谓语间用顿号。

/并列补语不需要强调时,之间用顿号。

 标题中的并列一般用空格或连词表示而不用顿号。

/复指造成的并列成分间一般用逗号。

逗号

 1、不要在不该停顿时用逗号。

 例14:

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

使句子支离破碎。

 2、该用句号作结时不要用成逗号。

 例15:

中国领导人决心防止“非典”的再次爆发,卫生部长吴仪表示愿意改革中国的卫生保健体系,这给国际卫生官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样会使文章一逗到底。

这是作文书写中的常见毛病。

 3、逗号不要和顿号、分号、冒号混淆。

 例2/6/7/8/9/10/11/12/13/16/17/18/22/26/28:

(略)详见顿号、分号、冒号的用法。

 4、逗号和标号同时使用时位置要得当。

 例28:

(略)详见引号、括号。

分号

 1、并列复句的分句间和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的第一个层次间一般用分号。

 例16: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例17:

这样的人往往经验很多,这是很可宝贵的;但是,如果他们就以自己的经验为满足,那也很危险。

多重复句辨别第一层次位置是关键,也是难点。

 2、并列分句中没用逗号,不能径直使用分号。

 例18: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只要有一个分句内用了逗号,分句间就可以用分号。

 3、分条陈述时,每一条不管是词、短语还是句子,每条内部不管有没有逗号,之间都可用分号。

 例19:

农民对一个好的农村干部的要求是:

一、办事公道;二、自己不要吃得太饱;三、有经济头脑。

 例24:

(略)分条陈述后有“等等”“其他……”之类表列举未尽的成分时,此类成分的语法作用也相当于列举一项,之前用分号,之后用句号。

冒号

 1、一般有提示下文和总结上文两种作用。

 例20:

今天晚上有如下节目:

舞蹈、独唱、二重唱、相声和杂技。

 例21:

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想和做是紧密联结在一起的。

 2、冒号提示下文时不能用在非提示语后面。

 例22:

通过这件事,我深深地体会到:

依靠群众,坚持调查研究的重要性。

不能在没有明显停顿的地方用冒号,而非提示语后面没有明显停顿。

 3、冒号一般不能套用。

 例23:

事实证明:

我们应该坚持我们的基本路线:

一个“方针”、两个“基本点”。

 4、冒号一般只管到一句话结束,不能管几个句子。

 例24:

农民对一个好的农村干部的要求是:

一、办事公道。

二、自己不要吃得太饱。

三、有经济头脑。

提行处理或加引号处理例外。

 5、如果提示的内容不是句子全部,而是部分的话,则不能用冒号。

 例25:

本市的三位女杰:

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

 例26:

林则徐宣称: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表示决心禁绝鸦片。

写作中只引用别人的一部分话,引文前不用冒号,亦即冒号后一般是完全引用。

 6、“某某说”等提示语在引文前用冒号,在引文中用逗号,在引文后用句号。

 例27:

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

“大桥就要通车了,请大家咬紧牙关,做最后冲刺。

 例28:

“大桥就要通车了,”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请大家咬紧牙关,做最后冲刺。

 例29:

“大桥就要通车了,请大家咬紧牙关,做最后冲刺。

”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

句号

 陈述句末尾和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用句号。

 例1:

(略)例2:

(略)例30:

请稍等一下。

避免句号和逗号混淆导致一逗到底,见逗号用法。

/有时语气特别舒缓的反问句末尾也可用句号。

叹号

 1、感叹句、语气强烈的祈使句及语气强烈的反问句后用叹号。

 例31:

我们的祖先多么伟大啊!

 例32:

祥林嫂,你放着吧!

 例33:

我哪里比得上他呀!

 2、两个以上叹词相连使用,一般只在最后用一个叹号。

 例34:

“啊,啊!

”伊又吃了惊……也有两个叹词后都用的,如:

“救命啊!

救命啊!

”一个声音在呼喊。

 3、叹词句和感叹句连用,一般只在最后用一个叹号,叹词后用逗号。

注意倒装

 例35:

啊,这赠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