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57747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7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7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7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7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7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7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7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7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7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7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27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27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7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docx

《27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7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7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docx

27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27.鱼游到了纸上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语文课程标准》中还指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鱼游到了纸上》是一篇精读课文。

教学时我没有按常规逐段进行讲解,而是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以学生提出的问题“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

”、“鱼是怎么游到纸上的?

”为线索,抓住重点的词句来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的中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由点及面,层层扣击文本。

锁定青年人一丝不苟画鱼这一画面细细品读文字的内涵,铺设“青年专注看鱼画鱼”的情感主线,立体多维地推进教学。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鱼游到了纸上》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要想在某一方面取得成功,就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并进行不不懈的追求。

在学习《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全神贯注》两篇课文的基础上,学习本文。

课文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文章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对这位身残志坚青年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

本文在写作手法上有许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作者细腻生动地描写了聋哑青年的外貌、神态和动作,生动传神。

语言平实而含义深刻,令人回味无穷。

课文篇幅较长,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有一定难度,因此要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本课时为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完成自学生字新词,读好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年轻人的专注;第二课时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于“认准目标,不懈努力”这个道理都明白,但往往在挫折中放弃。

课文中的聋哑人身上有一种执著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使人心灵受到启示,应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品味语言,来感受年轻人勤奋、专注的品质。

四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朗读基础,语感较为丰富,因此,应结合课文内容的特点,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使学生变旁观者为当事者,变阅读课文为经历生活,变感受人物情感为自我流露情感。

三、教学方式:

讲授法、自学法

四:

教学手段:

PPT课件

六、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品读课文中理解“一丝不苟、工笔细描、挥笔速写”等词语

2、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感悟青年人绘画时专注、勤奋的品质。

3.通过边读边想象,体会重点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感受作者对人物描写的细致传神。

4.体会青年高超的画技及忘我的精神,培养学生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七、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五:

技术准备:

多媒体

八、教学难点: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九、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谁来读一读课题?

板书:

鱼游到了纸上。

2.师:

鱼都是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了纸上呢?

结合上节课的学习谈一谈。

那么这个青年到底是怎样画鱼才使得鱼游到了纸上呢?

板书:

像真的一样

【设计意图】:

联系上节的学习内容,引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画鱼:

这个青年到底是怎样画鱼才使得鱼游到了纸上呢?

速读课文,画出青年画鱼的句子。

指名交流,出示句子: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1)指名谈谈自己的感受

----师:

那你知道什么是“工笔细描”,什么是“挥笔速写”吗?

---生:

我觉得“工笔细描”就画的很慢,“挥笔速写”就画的很快。

---师:

嗯,有道理。

你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理解这两个词语吗?

---生:

“工笔细描”就是“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挥笔速写”就是“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师:

是这样的。

同学们看,老师这里也有一幅金鱼的画,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好吗?

----同学们看,这鱼的鳞片就需要我们“工笔细描”。

拿起手,我们以手代笔,来细描一下好不好?

“细描”应该是怎么描的?

画得很——

----生1:

仔细。

---师:

画得很——

---生2:

细致。

---师:

对,它应该是慢慢地描。

你看,这细细的线条要慢慢地画,像姑娘绣花一样,慢慢地,一笔一笔……感觉到了吗?

这叫“工笔细描”。

---师:

大家再看这尾巴,我们来“挥笔速写”一下,好不好?

拿起手,也来感受一下,来,一笔,两笔,三笔,四笔,对,就这样,用三笔两笔快速地把尾巴给画出来,把金鱼的动态给画出来,这就叫“挥笔速写”。

(2)师:

能读出它们的不同来吗?

先自己读一读,再和同桌合作读一读。

(生自由练习,指名朗读)

(3)师:

同学们读的真不错,那如果你就是这青年,你都会画出金鱼的什么动态?

(课件出示:

“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

生1:

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吃食)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师:

哦,那当你很快地画出金鱼吃食的动态的时候,你还会去看金鱼缸里的鱼吗?

生1:

我不会,因为鱼的样子已经在我心里了。

生2:

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吐泡泡)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师:

哦,那当你很快地画出金鱼吐泡泡的动态的时候,你还会去看金鱼缸里的鱼吗?

生2:

我不会,因为鱼已经游到了我心里。

生3:

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甩尾巴)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师:

哦,那当你很快地画出金鱼甩尾巴的动态的时候,你还会去看金鱼缸里的鱼吗?

生3:

我不会,因为鱼已经游到了我心里。

生4:

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嬉戏)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师:

哦,那当你很快地画出金鱼嬉戏的动态的时候,你还会去看金鱼缸里的鱼吗?

生4:

我不会,因为鱼已经游到了我心里。

师:

哦,那此时,你的眼中就只有——

生齐:

金鱼!

师:

心里只有——

生齐:

金鱼!

师:

你的笔下也只有——

生齐:

金鱼!

师:

你自己整个人就仿佛成了一条——

生齐:

游鱼!

师:

这就叫做——

生齐:

融为一体!

(板书:

融为一体)

师:

难怪小姑娘这样说:

“哟,鱼游到了他的纸上了!

”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

我体会到了小姑娘的赞美之情。

师:

比较三句话有什么不同?

“哟,鱼游到了他的纸上了!

“哟,鱼游到了他的纸上了!

”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哟,鱼游到了他的纸上了!

生:

第一句没有提示语,第二句话提示语在后,第三句话提示语在前。

生:

提示语在后更能体现小女孩儿的抑制不住的赞美之情。

(二)学习看鱼、练鱼:

1、一位聋哑青年能够让鱼游到了纸上,这得益于什么呢?

画出其他描写青年的句子,认真读一读,并做简单的批注。

学生交流

出示句子: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1)指名读,让学生说说你从哪儿感受到青年很特别?

(2)抓住关键词语品读

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呆呆地”“静静地”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引导:

你们去公园里看过金鱼吗?

你到公园里面看金鱼跟这位青年看金鱼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回答,并朗读出示的句子

【预设】

-----生:

我边看鱼边喂它们鱼食吃。

-----师:

哦,那这个青年呢?

-----生: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生:

我就从旁边跑过去,看一眼就走了。

-----师:

哦,你是走马观花地看鱼。

那这个青年呢?

-----生: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生:

上次,我和弟弟一起去公园玩。

我边看鱼,边和弟弟说那鱼的颜色什么的。

-----师:

你是边看鱼边议论,是吗?

那这个青年呢?

-----生: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

那么,这叫怎样的看?

-----生:

静静地看,呆呆地看。

-----生:

专心致志地看。

-----生:

全神贯注地看

(3)师:

是啊!

这个青年就这样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呆呆地看,专心致志地看,全神贯注地看(板书:

全神贯注),这一看,就看了多久?

----生:

一整天。

----师:

就仅仅是一整天吗?

----生:

他每个星期天都来看。

----师:

你怎么知道的?

----生:

我看后面写的是:

“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

说明他每个星期天都来看鱼。

----师:

联系上下文,前连后挂地读书是一种好方法。

他每个星期天都会来吗?

我们来看看。

----师:

一个春光明媚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来到茶室的后院,你看见——

----生1: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

那个青年的确在看鱼。

春天过去了,夏天到了,在一个烈日炎炎的星期天,你来到了玉泉,你又看见——

----生: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

看来,他还在啊!

夏天过去了,秋天来了,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星期天,你又来到玉泉,你又看见——

----生: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

哦,这位青年果真还在。

秋天过去了,冬天到了,在一个寒风凛冽的星期天,你还来到玉泉,你又发现——

---生齐: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

啊,就这样,从春天到夏天,从夏天到秋天,从秋天到冬天,那位青年就这样静静地看,呆呆地看,中断过吗?

-----生齐:

没有。

-----师:

他放弃过吗?

------生齐:

没有。

-----师:

那这又叫怎样的看?

----生1:

坚持不懈地看。

----生2:

坚定不移地看。

----生3:

持之以恒地看。

师:

把我们想到的词语写在书上的空白处吧!

(板书:

持之以恒)

【设计意图】:

师生在共同学习、交流对话中走进文本,用心灵触摸文本,用文字感悟情感,抓住“呆呆”、“静静”等关键词教学对感悟文中聋哑青年的“特别”,引导学生深层次理解人物的精神品质起了重要作用。

学生既感受到青年人的专注和忘我,又感悟到这样的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不仅读出词语表面的意思,还读懂了词语背后蕴含的东西。

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的阅读教学,尤其需要教师善于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跟学生一起反复品悟、涵咏,在这样语言感悟过程中实现了三个维度的整体推进,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有效地提高。

]

(三)、总结全文

师:

同学们,正是这种忘我的境界,让青年全神贯注、持之以恒地观察鱼,使鱼的形象牢牢地印刻在他的心中,让鱼游到了他的——(心里)(板书:

鱼游到了心里);正是这种忘我的境界,使他在画鱼的时候仿佛和游鱼都——(融为一体)了,使鱼的动态跃然纸上;正是这种忘我的境界,才让那个小女孩真切地看到——(鱼游到了纸上)!

正是这种忘我的境界,才让每一位围观的人在心里边儿发出这样的赞叹——(鱼游到了纸上)!

配乐朗读,小结板书:

忘我境界

三、拓展延伸:

1.师:

现在,你知道“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是什么关系了吗?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位小助手——关联词,你能选用一个关联词把它们连起来说一说吗?

(课件出示:

“因为……所以……”“如果……就……”

生1:

因为鱼游到了心里,所以鱼游到了纸上。

生2:

如果鱼游到了心里,就能游到纸上。

师:

你还能用什么关联词把他们连起来?

生3:

只有鱼游到了心里,才能游到纸上。

生4:

鱼之所以游到了纸上,是因为先游到了心里。

2.师:

这个能让鱼游到心里的青年真是令人敬佩啊!

如果你就是早上来公园锻炼的老爷爷,如果你是带着小朋友来公园玩的阿姨,如果你是来玉泉游览的外国朋友,当你看到这个青年,当你被他的画深深地吸引了过路,你想怎样称赞这个青年?

让我们也把想说的话写在纸上,拿给青年看吧!

生1:

白发苍苍的老人侧过身来说:

“你可太了不起了!

这鱼都活了!

生2:

年轻的阿姨赞叹道:

“这画画得也太好了!

小伙子,了不起!

生3:

外国的游客也挤了过来,竖起了大拇指:

“哦!

Verygood!

生4:

外国的游客也挤了过来,竖起了大拇指:

“我要买回去珍藏起来!

生5:

鱼缸中的鱼说:

“天啊!

我们的同伴怎么跑到纸上去了!

师:

看来,这青年画的真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啊!

连金鱼都骗过去了,是吗!

师:

听的出来,同学们对这位青年充满了敬佩,是吗?

那就让我们把这一声声的赞叹,都汇成这样一句——(课件出示:

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生齐读此句)

这一声声的赞叹,都抵不过这样一句话——(生齐读此句)

【设计意图】:

崔峦先生指出,阅读教学必须实现“读”与“写”两条腿走路,缺了任何一条腿,都是走不快的。

我们日常的阅读教学如果坚持做好这一点,学生的作文能力方可“一日千里”

四、写法总结:

师:

同学们,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他的形象深深地扎根在我们的脑海中了。

那么,作者是如何把这个形象写得那么生动呢?

生1:

作者抓住了青年画画时的动作,比如“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

生2:

作者还写了青年看鱼时的神态,比如,“呆呆地”和“静静地”。

生3:

作者还写了那个小女孩的语言。

生4:

老师,我觉得题目上这个“游”字用得最好。

师:

是啊!

正是由于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时候那样细致,才使这个青年的形象跃然纸上。

五、内化情感:

一位聋哑青年,他通过长期认真地观察,让鱼先游到了他的心里,这就是——入心。

鱼入了心,就画活了,也就游到了他的纸上,这就是——入画。

画鱼是这样,我们的学习、生活是不是这样呢?

谈一谈你学习这篇课文的感受或启示。

 

十、板书设计:

27、鱼游到了纸上(像真的一样)(果)

先游到了心里(因)

全神贯注一丝不苟持之以恒忘我境界

十一、课后反思:

(一)教学设计层次分明,思路清晰,在读中理解感悟文章的内容和情感,在40分钟的课堂里学生愉悦主动地学习,谈出了自己的理解,读出了自己的体会,悟出了文章的含义,学习了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品味重点语句:

在教学中,我抓住了表现青年看鱼时的神情“呆呆地、静静地”语句,进行语言文字的品析。

通过词语运用的对比,通过自己与青年看鱼方式的对比,通过画面的想象,多方面语文能力的训练让学生既感受到了青年的专注和忘我,又感悟到了文本用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由表及里,即懂了句意又挖掘了生成点,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三)朗读训练:

本节课我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来阅读课文,通过自由读、引读、默读、品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文使学生在朗读中,培养了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朗读中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学生明白了“鱼游到了心里”与“鱼游到了纸上”的关系。

比如要学生体会“心静”可贵的时候,我创设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变化的引读,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非常成功,把课堂教学也推向了高潮。

通过品味“静静”学生读出了鱼“游”到纸上不仅仅是因为“无声之静”,也不只是“无动之静”,更是“心之宁静”。

学生读出了“心静”就是“专心致志”,“心静”就是“坚持不懈”,“心静”就是“忘我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