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九课 辛亥革命 练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03040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4.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九课 辛亥革命 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九课 辛亥革命 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九课 辛亥革命 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九课 辛亥革命 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九课 辛亥革命 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九课 辛亥革命 练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九课 辛亥革命 练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九课 辛亥革命 练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九课 辛亥革命 练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九课 辛亥革命 练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九课 辛亥革命 练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九课 辛亥革命 练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九课 辛亥革命 练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九课 辛亥革命 练习题.docx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九课 辛亥革命 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九课 辛亥革命 练习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九课 辛亥革命 练习题.docx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九课辛亥革命练习题

第九课辛亥革命练习题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证据意识是历史学科素养之一,一份材料说一份话。

如图是1912年《清帝退位诏书》,

这一史料说明()

A.辛亥革命取得了完全胜利B.中国根除了封建制度

C.封建帝制在中国的结束

D.列强侵略中国的工具不复存在

2.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事件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3.如图为《近代中国史纲》某章的目录,该章的主题应为()

A.戊戌变法B.新文化运动C.辛亥革命D.国民大革命

4.观察如图。

图中所示起义的重大历史意义是()

A.使腐朽的清王朝逐步走向灭亡

B.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C.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农民政权

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5.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革命派通过著书论作,促进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迅速传播的书报杂志是()

A.

B.

C.

D.

6.如图是陈独秀关于辛亥革命的言论。

该言论表明他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

A.旧思想根深蒂固

B.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C.革命果实被窃取

D.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7.如图所示内容是一本历史著作中某一章的小标题,这一章的大标题应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8.萍浏醴起义﹣﹣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这是哪一派别的奋斗历程()A.地主阶级洋务派B.资产阶级维新派

C.资产阶级革命派D.先进的知识分子

9.梁启超说:

“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

简单说:

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他认为辛亥革命的意义在于

()

A.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B.推翻了封建帝制

C.增强了民族民主意识D.实现了民族独立

10.“辛亥革命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

”材料评价辛亥革命的()

A.原因B.目的C.性质D.影响

11.1912年9月,孙中山发表演说指出“辛亥之前国民意识模糊,老百姓对外声称自己是大清子民,辛亥革命后国民意识里有了‘中国人’的概念。

”这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A.实现了民族独立B.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

C.结束了封建帝制D.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

12.如图为发表于1911年12月14日《神州日报》的一目时事漫画《万目一的:

共和》。

此漫画反映民众()

A.积极参加武昌起义B.声讨帝制复辟

C.欢庆中华民国成立D.反对君主专制

13.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辛亥革命,对中

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最主要的是()A.使中国人民接受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B.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C.推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

D.促进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14.了解因果关系,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之一。

以下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B.南昌起义﹣﹣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C.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辛亥革命﹣﹣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5.面对中国被列强瓜分的危局,孙中山先生第一个响亮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发动一次次的武装起义,最终推翻了腐朽的箭王朝,开启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新篇章。

材料表明了孙中山()

A.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B.底地废除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C.建立了中华民国

D.领导的革命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性质

1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写道:

他们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与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

他们所建立的制度自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这表明()

A.维新派对美国的制度抱有希望

B.革命派借鉴美国制度不符合中国国情C.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知识分子完全抛弃中国政治传统

17.梁寒操在抗战时期说: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但在二十九年以后的现在,我们仍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凌,所以辛亥革命只成功了一半,其余的一半,便需要我们从艰苦奋斗中去努力完成。

”这里“辛亥革命只成功了一半”可以理解为()

A.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B.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C.摆脱了西方列强的控制D.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18.下图作品出现的历史意义是()

A.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B.起到了救亡启蒙作用C.宣传了民主革命思想D.宣传了无产阶级革命思想

19.1923年,梁启超说:

“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革命”指辛亥革命

B.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统治黑暗

C.“旧心理”指封建礼教、伦理纲常等思想

D.为了“全人格的觉醒”,梁启超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20.《剑桥中国晚清史》记载:

“经过10月10日一个下午的不顾一切的协商,一小批士兵匆忙地临时订出了当天晚上的计划,坚决地出击……到凌晨,武昌的清政府已被打垮。

”史料中记载的重要事件是()

A.护国战争B.北伐战争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二.材料题(共2小题)

21.【近代的屈辱与探索】

材料一:

从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西方列强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幅员辽阔的中国,先后发动了四次侵华战争: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方列强发动对中国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中的哪些条款能反映出西方列强发动战争的目的?

材料二:

从1895年至1898年,中国对日本态度的转变的戏剧性程度,与日本对西方的态度颇为类似,失败激起的学习欲望压倒了简单的民族情绪。

(2)材料二中“失败激起的学习欲望”在中国后来转化为怎样的实际行动?

材料三:

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

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

它是一条分界线。

(3)材料三中历史称量“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有什么“真正意义和重量”?

 

22.所谓近代化是指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思想文化上的理性化和科学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旧者不知通,新者不知本。

不知通则无应敌制变之术,不知本则有非薄名教之心……著论二十四篇(注:

内篇9、外篇15,共24篇),以告两湖之士……《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

﹣﹣摘自张之洞《劝学篇》序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

”……辛亥革命一度成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

﹣﹣摘自臧运祜《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1)概括材料一的核心思想。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思想的看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的理由。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解答】“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政体……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表明该诏书标志着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结,故C正确。

故选:

C。

2.【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建立了中华民国。

故选:

C。

3.【解答】根据《近代中国史纲》某章的目录“革命军的兴起、袁世凯的机会、妥协中诞生的民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章的主题应为辛亥革命。

C符合题意。

故选:

C。

4.【解答】图片反映的是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同盟会领导的武昌起义,取得胜利,占领武汉三镇,成立湖北军政府,使腐朽的清王朝逐步走向灭亡。

故选:

A。

5.【解答】依据所学,《时务报》宣传的维新变法思想;《申报》报道主要的时事;邹荣的《革命军》号召人民起来推翻清政府统治,宣传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新青年》宣传的是民主、科学。

C符合题意。

故选:

C。

6.【解答】由题干可以看出,陈独秀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中国多数国民脑子里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也就是辛亥革命革命没有真正触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旧思想。

故陈独秀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旧思想根深蒂固。

故选:

A。

7.【解答】由“大清帝国‘墙倒众人推’,建立民国、老孙”结合所学,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可知,题干描述的是辛亥革命。

故选:

C。

8.【解答】1906年,刘道一、蔡绍南领导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失败;1914年4月,与黄兴在广州领导黄花岗起义,失败;1911年,同盟会领导辛

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

因此萍浏醴起义﹣﹣黄花岗

起义﹣﹣武昌起义反映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奋斗历程。

故选:

C。

9.【解答】“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

简单说:

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意思是辛亥革命后,中国人的事由中国人来管,由不得外人干涉,说明辛亥革命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民主意识。

故选:

C。

10.【解答】据所学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

但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据“辛亥革命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

”可知,材料评价辛亥革命的影响。

故选:

D。

11.【解答】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促进了国民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据“辛亥之前国民意识模糊,老百姓对外声称自己是大清子民,辛亥革命后国民意识里有了‘中国人’的概念。

”可知,这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

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

B。

12.【解答】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起义军当天占领武昌,12日,起义军完全控制武汉三镇,史称“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在武昌起义影响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1911年12月14日《神州日报》的一目时事漫画《万目一的:

共和》。

此漫画反映民众反对君主专制。

袁世凯复辟帝制发生在1915年;中华民国成立是在1912年1月1日。

积极参加武昌起义不符合题意。

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

D。

13.【解答】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

进步潮流的闸门。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最主要的是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故选:

B。

14.【解答】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选项D因果关系对应正确,选ABC因果关系对应不正确,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

D。

15.【解答】据“面对中国被列强瓜分的危局,孙中山先生第一个响亮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发动一次次的武装起义,最终推翻了腐朽的箭王朝,开启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新篇章。

”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了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毕生致力于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的探索,他的早期革命活动最先反映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要求。

他创立了中国最早的革命团体兴中会,又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组织组建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民报》上,他提出的“三民主义”成为了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此后,他领导了多次反对清政府封建统治的武装起义。

武昌起义爆发后,他回国领导了辛亥革命,并组建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建立了民主政体。

孙中山第一个提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故选:

A。

16.【解答】据“他们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与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

他们所建立的制度自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及所学知识可知,这表明革命派借鉴美国制度不符合中国国情。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

故选:

B。

17.【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B项符合题意。

据“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但在二十九年以后的现在,我们仍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凌,所以辛亥革命只成功了一半,其余的一半,便需要我们从艰苦奋斗中去努力完成。

”及所学知识可知,这里“辛亥革命只成功了一半”可以理解为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性质没有发生变化,A、D两项错误;C项

与史实不符。

故选:

B。

18.【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签订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出现了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因此选C项符合题意。

故选:

C。

19.【解答】由“1923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可知,“革命”指辛亥革命;“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统治黑暗;“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中“旧心理”指封建礼教、伦理纲常等思想,“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

”反映其主张改革,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马克思主义主张用革命手段推翻旧统治,因此D理解错误。

故选:

D。

20.【解答】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

第二天清晨,起义军完全占领武昌城。

12日,起义军完全控制武汉三镇。

史称“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

据“经过10月10日一个下午的不顾一切的协商,一小批士兵匆忙地临时订出了当天晚上的计划,坚决地出击……到凌晨,武昌的清政府已被打垮。

”及所学知识可知,史料中记载的重要事件是辛亥革命。

故选:

D。

二.材料题(共2小题)

21.【解答】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指出西方列强发动对中国战争的目的这个阶段的侵略战争其目的是打开中国的国门、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原料。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中的能反映出西方列强发动战争的目的是开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允许在中国开办工厂。

(2)据材料二“从1895年至1898年,中国对日本态度转变的戏剧性程度,与日本对西方的态度颇类似,失败激起的学习欲望压倒了简单的民族情绪’”可知,“失败激起的学习欲望”在中国后来转化成了戊戌变法,19世纪末,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3)据材料三“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

只有漫长

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故答案为:

(1)开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允许在中国开办工厂。

(2)发动戊戌变法。

(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22.【解答】

(1)根据材料一可知材料反映的核心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或中体西用)。

根据所学可知,“西学为用”有利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推动中国的近代化;“中学为体”依然想在不触及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维护清朝统治,这是行不通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的理由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和君主专制制度,创立中华民国。

故答案为:

(1)核心思想: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或中体西用)。

看法:

“西学为用”有利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推动中国的近代化;“中学为体”依然想在不触及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维护清朝统治,这是行不通的。

(2)理由: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和君主专制制度,创立中华民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