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48655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3.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docx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docx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文艺佳作品鉴

2014-12-2116:

34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鉴赏指导

唐五代是词萌芽、成熟、发展的重要阶段。

主要代表有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璟、李煜等。

温庭筠,文学史上第一个大力填词的作家,存世约七十首。

题材狭窄,以绮艳闺阁为主,开词为艳科的先河。

风格绮丽婉约。

韦庄,由唐入蜀为相,是后蜀词人中成就最高者。

冯延巳,字正中存词九十多首,为五代词人之最。

其词以男女之情、离别相思为主,然已去掉了许多香艳,往往通过情景表现人物的心境。

有《谒金门》(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李璟,存词四首。

较冯延巳更庄重,忧患意识更强。

著名的有《浣溪纱》(细雨梦回鸡塞远)。

李煜,李璟第六子,不幸而为皇帝。

青少年时代及在位后十五年,富贵荣华(975);宋破金陵,为俘,有《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写道: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后期词由前期的艳情而至家国之痛、人生感慨。

且用艺术化、形象化的手法表达出来。

由含蓄婉媚而至直抒胸臆,突破了词的抒写内容,拓宽了词境。

风格清丽典雅。

简介

温庭筠(约801—866),唐代诗人、词人。

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唐初宰相之后裔。

《新唐书》与《旧唐书》均有传。

年轻时苦心学文,才思敏捷。

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

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八叉”、“温八吟”。

诗词兼工,诗与齐名,并称“”;词与齐名,并称“温韦”。

温庭筠虽为并州人,但他同白居易、柳宗元等名诗人一样,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度过的。

据考,温庭筠幼时已随家客居江淮,后定居于鄠县(今陕西户县)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尝自称为杜陵游客。

早年以词赋知名,然屡试不第,客游淮间。

唐宣宗朝试宏辞,温庭筠代人作赋,因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

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客于江陵。

唐懿宗时曾任方城尉,官终。

性喜讥刺权贵,多触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

因此一生坎坷,终身潦倒。

其诗词工于体物,有声调色彩之美。

诗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时政亦有所反映,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

词多写女子闺情,风格秾艳精巧,清新明快,是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称为花间鼻祖。

现存词数量在唐人中最多,大都收入《》。

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

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巽子》,原本不传,《太平广记》引录甚多。

[赏读导航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

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

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

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

双双金鹧鸪。

 

                                 

 

 

 

 

 

 

 

 

 

 

 

 

“小山重叠金明灭”,下边说“鬓云欲度香腮雪”,请注意这里用的是“鬓云”而不是“云鬓”,这其间的差异是很大的,如果说“云鬓”,“云”字起形容的作用,“云鬓”是说她那像乌云一般的鬓发。

可是说“鬓云”则是感性的说法,不是理性的说明,鬓云者那头发的乌云也。

再看下边的“香腮雪”,“雪白的香腮”,那样讲太庸俗、平凡,而那“香腮上的白雪”,就加了一个曲折。

而且“山”、“云”、“雪”都是大自然界的景象,感性上品质相近。

这是温飞卿的特色,他从“小山”开始就标举了感受上的特质,而不是理性的说明。

而用得更好的两个字是“鬓云”和“香腮雪”之间的“欲度”。

所谓“欲度”者,是正在进行,是鬓云在香腮雪上滑过。

把这两句结合起来讲就更好了,是说一个女子在闺房的睡眠之中,当早晨的日光照在重叠的屏风上,那光影的闪动惊醒了她,就在她似醒非醒将醒未醒的时候,她的头那么轻微的一动,而长长的鬓发像乌云飘过一样横过她那白皙的脸庞,这一景象不是很美的吗?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假如我们换一个字,写作“欲掩”,太死板了,所以说这一“度”字是用得相当成功的。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两句,可以说是没人欣赏的寂寞和自己珍重爱惜的两重感情的结合。

“迟”字形容无人欣赏,不知为谁化妆的怅惘,同时也包含了自我欣赏的尊重爱惜,“迟”与“懒”两个字完成了这两种感情的结合。

下半首“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是说她不但梳洗、画眉,而且还簪花照镜。

“照花前后镜”是对照花的动作非常形象化的叙写,是说那女子为观察鬓侧和脑后的花是否戴好,除前面的妆镜外,更把一镜置于左右及脑后,将形象反映于眼前的另一镜中,便自己得以观察所簪之花是否位置适当,这一句写得极妙,不但写了照花的动作,而且流露出那女子化妆时对自己的珍赏之情。

更可注意的是下一句“花面交相映”,”所以当照花前后镜时,前面镜中的人面和花是无尽的,后面镜中的人面和花也是无尽的。

温庭筠的“花面交相映”也同样是倾注进了自己丰富的生命和感情的,不仅形象美好,叙写的口吻也富有充沛的感发的力量。

最后二句“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新贴”两个字,有的本子作“新帖”,“贴”与“帖”可以通用。

这句词有两种解释的可能,一种解释是“熨贴”,另一种解释是“贴绣”(把一种绣花贴在衣服上),这两种解释在唐宋人的诗词中都常被使用。

“熨贴”的解释可引唐人王建的七言绝句“熨贴朝衣抛战袍”(《田侍郎归镇》)为证,是说一个征战还朝的将军脱弃战袍,穿上熨贴的朝服。

至于“贴绣”之意,则李清照一首小词曾有句云“翠贴莲蓬小”(《南歌子》“天上星河转”),又说“售时天气旧时衣”,是指她衣服上绣贴的花样。

在温飞卿的这首词中“新贴绣罗孺”,两个意思都可以讲得通,这个女子起床、梳洗、画眉、簪花、照镜,一步步写到穿衣,穿的是有贴绣花样的,或是刚刚烫平的最好的衣服。

罗是很好的质料,“绣罗襦”表明上面还绣有花纹,再加上刚刚熨平则更是好上加好。

这种写法正像《老残游记》中写王小玉说书是“初看傲来峰削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

”从起床到穿衣的描写是层层上升的。

至于绣罗襦上新贴的花样,则是一对对的金鹧鸪。

“双双金鹧鸪”,也有暗示和含意,反衬自己的孤独和寂寞,虽然通篇都未曾提到过这点,但却在结尾之处用反衬的笔法将这种情绪点明,提出了人还不如绣罗襦上的金鹧鸪可以成双成对的暗示。

简介

韦庄(约836-910)五代前蜀诗人、词人。

字端己。

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韦应物四世孙。

广明二年(881)在长安应举,适值黄巢起义军占领长安,未能脱走,第二年春逃至洛阳,后流落江南。

12年后再试及第,任校书郎。

天佑四年(907)作为西蜀王建掌书记的韦庄劝王建称帝建西蜀,官至吏部侍郎平章事。

终于蜀,谥文清。

曾居成都浣花溪畔杜甫草堂旧址,后人又称“韦浣花”。

诗多忧时伤乱之作,怀古感旧,缘情而发。

长篇叙事诗《秦妇吟》为其代表作,人称“秦妇吟秀才”。

其词尤具特色,内容虽不外男女欢爱、离愁别恨,然能注入平生漂泊乱离、思乡怀旧之感,感情真挚,笔调清新,多用白描手法,是“花间词人”中的代表作家。

与温庭筠齐名。

赏读导航

菩萨蛮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

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

还乡须断肠。

 

“人人尽说江南好”,是与第三首词的“如今却忆江南乐”对应的,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他所写的“人人尽说”,这其间所隐藏的意思是自己并未曾认为江南好,只是大家都说江南好而已。

下面的“游人只合江南老”,也是别人的劝说之辞,远游的人就应该在江南终老,以前王粲《登楼赋》曾说:

“虽信美而非吾士兮,曾何足以少留”,江山信美,而不是我的故土,我也不愿久留,中国还有句老话:

“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而韦庄这两句词,似直而纡,把怀念故乡欲归不得的感情都委婉地蕴藏在这表面看来非常真率的话中了。

“只合”,合者,该也,什么人敢这样大胆地对韦庄说你就该留在江南终老,在江南你是一个游人客子,而却劝你在江南终老,那一定是你的故乡有什么让你不能回去的苦衷,所以才敢劝你在江南终老。

因为韦庄是在中原一片战乱中去江南的,当时的中原如同他在《秦妇吟》中所描写的是“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在这种情况下,江南人才敢这样劲直的劝他留下来。

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的特色,就正在这表面率直而内里千回百转的文字中得到充分体现了。

下面则是对江南好的细写,说江南确实是好的,“春水碧于天”是江南风景之美,江南水的碧绿,比天色的碧蓝更美。

“画船听雨眠”是江南生活之美,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和中原的战乱比较起来,是何等的闲适自在。

更进一步,江南又何尝只是风景美、生活美,江南的人物也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垆,一作“罏”,又作“炉”,是酒店放置酒器的地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云:

“买酒舍乃令文君当炉”。

江南酒垆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

这几层写风景、生活、人物之美,你不要用庸俗的眼光只看它表面所写的情事,而要看到更深的一层,他下面的“未老莫还乡”,这么平易的五个字却有多少转折,佛经上说“才说无便是有”,说“莫还乡”实则正由于想到了还乡,他没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叮嘱口吻的“莫”字,细细地品味,就应该联想到陆放翁的《钗头凤》“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那一连三个“莫”字所道出的一片无可奈何之情是极为深婉而且沉痛的,韦庄词此处的“莫”字,也表现出了一种极深婉而沉痛的情意,说“莫还乡”是叮咛嘱咐的话,是你想还乡,而现在却有不能还乡的苦衷,“还乡”是一层意思,“莫”是第二层意思,又加上“未老”二字,是第三层意思,因为人没有老,在外漂泊几年也没有关系,王粲《登楼赋》说:

“情眷眷而怀归。

”人到年老会特别思念故土。

韦庄词似达而郁,五个字有三层意义的转折,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说是我没有老所以不要还乡,而其中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

后面他说“还乡须断肠”,这正是别人之所以敢跟你说“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因为你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

讲到这里再回头看“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人合江南老”,就会明白陈廷焯为什么赞美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了。

简介

冯延巳:

(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广陵(今扬州)人。

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

作为词人,他虽受花间词影响,多写男女离别相思之情但词风不像花间词那样浓艳雕琢而以清丽多彩和委婉情深为其特色,有时感伤气息较浓,形成一种哀伤美。

其词集名《阳春集》。

冯延巳词的特点,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

因循出新。

所谓“因循”,是说他的词继承花间词的传统,创作目的还是“娱宾遣兴”,题材内容上也没有超越“花间词”的相思恨别、男欢女爱、伤春悲秋的范围。

所谓“出新”,是说他的词在继承花间词传统的基础上,又有突破和创新。

  在艺术上,冯延巳词也有特色。

一是空间境界比较阔大,常以大境写柔情,如“将远恨,上高楼。

寒江天外流”(《更漏子》);“楼上春寒山四面”(《鹊踏枝》)等。

阔大无限的空间境界,表现出愁思的深重。

二是善于用层层递进的抒情手法,把苦闷相思表现得一层深似一层。

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层深”之法,最典型的是“泪眼问花花不语。

隔墙飞过秋千去”。

其他词作也屡用此法。

三是在情景的配置上,善于用逆向配置法。

词中写情,最常见的是情与景交融互写,但情与景交融配置的方式有同向配置和逆向配置两种。

所渭同向配置,是客观景物蕴含的情感指向与主观情感的性质相同,逆向配置是客观景物的情感指向与主观情感性质正好相反。

冯延巳词中,常常喜欢用明媚灿烂的春景来写悲哀的情绪。

情景的逆向配置,加倍写出了主人公的愁情。

面对欢乐之景,尚且苦闷,如果是悲哀之景,其忧愁苦闷更可想而知。

冯延巳是五代词人中词作流传下来最多的人。

其词多写离情别恨,感情委婉深沉,语言清新,使婉约词有进一步的发展,对当时和后世词都有一定影响。

刘熙载《艺概》说:

“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

”王国维称“冯正中词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廡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

 

赏读导航 

 

 

鹊踏枝

冯延巳

     谁道闲情抛掷久,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旧日花前常病酒,

      敢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

      为问新愁,

何事年年有?

      独立小楼风满袖,

      平林新月人归后。

 

 

 

 

 

 

 

 

 

 

 

 

 

 

 

 

 

 

 

 

 

 

“谁道闲情抛掷久”,这是很妙的一句词。

你要看他的转折。

“闲情”是这句所写的主要内容。

忧来无方,我并不愿意有这样的闲情。

所以,我曾经挣扎,曾经努力,要把这闲情抛掷。

这是第一层意思。

而且我曾经努力了很久,是抛掷久,这是又一层意思。

可是,你看他的开头两个字,“谁道”,是谁说我真的就抛掷了?

是想要抛掷而没有成功。

这是第三层意思。

冯煦《阳春集序》评冯延巳说:

“郁抑怆怳。

”香港学者饶宗颐说:

“余诵正中词,觉有一股莽莽苍苍之气。

《鹊踏枝》数首尤极沉郁顿挫。

”就是说他的感情是转了一个圈子然后才说出来的。

  

   他说: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我以为我的闲情抛弃了,可是当春天回来的时候,我就发现我的那一份感情-惆怅还依旧。

彼此呼应。

“谁道闲情抛掷久”,是笔法的盘郁。

“每到”,“依旧”,也是笔法的盘郁。

他在主要内容上所写的,刚才是闲情,现在是惆怅。

都不是具体的感情的事件。

惆怅者,是仿佛有所追求,又仿佛有所失落,是一种精神上没有依傍的一种落空的感受。

  

   冯延巳的词是最有悲剧精神的。

就是说他有一种在痛苦之前执着而且不放弃的精神。

所以,他说“日日花前”是“常病酒”。

为什么呢?

因为有花的日子不多,今天能够有花在你眼前,你尽管是已经病酒,已经沉醉了,你也不要推辞。

就因为对花有这么珍重爱赏的感情,我不能够我不忍心看到它的零落,我在它有花的时候就要欣赏它。

他说“不辞镜里朱颜瘦”。

  

   这样的词句有什么特色?

它表现了几点特色。

一个是“不辞”两个字。

他是在艰苦困难之中,有一种奋斗有一种挣扎的努力。

不甘心就失败下去。

我最后虽然失败了,但是我挣扎奋斗过了,这是“不辞”两个字所表现的这种执着的在苦难之中挣扎的精神。

还有“镜里”两字,它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自觉,是一种反省,他的悲剧性格是带着反省色彩的。

有的人莫名其妙地就走上了一个悲哀的下场了,冯正中不是的。

他说我花前常病酒,为它消瘦憔悴,难道我不知道?

我知道,在镜里我清清楚楚地看到了。

我有反省,有自觉。

那你说你就放下好了,他说我“不辞”---那镜里的朱颜瘦,这是他的词在感情的意境上的特色。

  

   饶宗颐评这两句词说:

“鞠躬尽瘁,具见开济老臣怀抱。

”为什么会引起这样的联想呢?

冯正中是一个命中注定了的悲剧人物。

他年轻时因他父亲的关系,跟南唐的宫廷有了密切的交往。

等到李璟即位,他就一步步官至宰相了。

当时南唐国内有党争,在政党的攻击中,冯延巳被罢免了宰相,做了三年昭武军抚州节度使。

冯煦《阳春集序》曾说:

“翁俯仰身世,所怀万端,缪悠其辞,若显若晦,揆之六义,比兴为多。

其旨隐,其词微,类劳人思妇,羁臣屏子,郁抑怆怳之所为。

”他的身世与南唐既结合了密切的关系,而南唐是一个必亡了的国家。

所以“俯仰身世,所怀万端”,他内心无限感慨,但并不是说我是忧国忧民,我是鞠躬尽瘁,我是开济老臣。

这是别人看出来这样的感情,冯正中说的是闲情,是惆怅。

所以“缪悠其辞,若显若晦”。

“郁抑”,是他感情这样深沉盘郁。

“怆怳”,而内心这样迷茫悲怆,这是冯词的一种意境。

  

  “河畔青芜堤上柳。

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这后片的词与前片是互相呼应的。

“河畔青芜堤上柳。

”是春天的景色,这句是呼应上片“每到春来”。

何事使我惆怅,那河边的青草,那堤上的杨柳。

“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他没有写感情事件,他只说一个愁。

这个“新愁”,就是呼应了前半首。

是以前就有的,我曾经努力想要抛弃,可是春天一来,河畔的青草,堤上的垂杨把我这一片忧伤又唤起来了,今春的新愁就是过去的旧愁。

“河畔青芜堤上柳”既有比的意思,也有兴的意思。

愁的不能断绝,正如青草之年年生长。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草,是抛弃不掉的“闲情”还依旧的“惆怅”。

所以这句从他写的“闲情”“惆怅”来说这是比。

可是对于下半首说呢,正是今年新的青草,新的杨柳唤起了我的新愁,也是兴。

他说“何事”,为什么我要如此?

他不但有反省,而且有疑问。

这是他悲剧性格很明显的一点:

我是挣扎过的,而我仍然不得解脱。

  

  所以,最后两句就说了,“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我们欣赏词一定要用细微的感受去欣赏,如果不能如此,那么“独立小桥”不过写一个人在小桥上站着。

他说“独立小桥风满袖”,因为没有遮蔽,没有屏障,风吹到我的衣袖之中,满袖都是寒风。

简介

李璟(916-961)字伯玉,徐州(今属江苏)人,一说湖州(今属浙江)人,李昪长子,史称南唐中主。

璟多才艺,好读书,文士韩熙载、冯延巳、李建勋、徐铉时时在其左右,相与讲论文学。

《江南野史》说他“时时作为歌诗,皆出入风骚”。

但流传下来的作品,只有一首律诗和四首词。

其词蕴藉含蓄,深沉动人。

王安石盛赞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王国维则称其“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赏读导航 

          浣 溪 沙      

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

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

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

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无限恨,

倚阑干。

 

这首词刻画了了一个面对秋景触景生情思念丈夫的妇女的艺术形象。

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精神空虚,表现了南唐国势日衰的情势。

词的上片对景抒情。

起二句“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前句是果,后句是因,莲花枯萎,莲香销尽,荷叶凋残,一阵秋风带着愁意在绿波中兴起。

“香销”二字用来表达莲花的枯萎,即把莲花曾有过盛开时的清香四溢的情景描绘出来,又把而今凋残殆尽的惨状写出。

“愁”字融情于景,有词中人怨西风将“菡萏香销翠叶残”之意。

王国维《人间词话》评论这两句词时曾说:

“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王国维用的是屈原《离骚》中:

“哀众芳之芜秽”,“恐美人之迟暮”的句子来评论这两句词的,因此词中的“愁”应含有“哀”和“恐”之意。

残荷败叶、西风萧瑟,怎能不使人感伤万分呢!

接下“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写妇女触景生情联想到自己已经失去的美好时光,就像香荷翠叶一样香销叶残憔悴了。

“不堪看”三字把目不忍睹这凄凉的秋景,以免引起触景而伤感的心情淋漓尽致地抒写出来。

清陈延焯《白雨斋词话》在评论这两句词时说:

“沉之至,郁之至,凄然欲绝。

后主虽善言情,卒不能出其意也。

”所言极是。

词的下片写词中人思念丈夫之情。

换头后以事写情。

“细雨梦回鸡塞远”,写梦境。

在睡梦中到了极远的边塞去寻找戍边的丈夫,醒来时只见细雨蒙蒙,却不见梦中的人儿。

极写思念丈夫之情深,失望之甚,“小楼吹彻玉笙寒”写醒来时情景,写思妇独自在小楼上,手捧着玉笙尽情地吹着,直到吹完最后一曲时,玉笙因吹得过久而含润了。

将思妇吹笙寄情的一往情深的心境及凄凉景象,形象地描述出来。

这两句从塞外到小楼,从梦境到梦醒,虽写闺怨之情,但意境开阔,历来受到人们的推崇,而王安石认为这两句词,在后主“一江春水向东流”句之上。

最后两句“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仍以事写情,接前“梦回”写人在床上,“倚阑干”指人从床上起来,走到楼头,独依阑干以消除郁闷,但见夜色朦胧,秋雨蒙蒙,想起戍边远在塞外的丈夫,无限离愁别恨顿时涌向心头,不禁珠泪滚滚不绝。

极力抒写悲恨之深。

结句语意含蓄,留有余韵。

这首《浣溪沙》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

词中“菡萏”两句、“细雨”两句皆是名句,写情细腻,情景融洽,不事雕琢,凄然欲绝。

吴梅《词学通论》称:

“此词之佳,在于沉郁。

”此论颇是。

简介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徐州人。

宋建隆二年(961)李璟去世,李煜嗣位于金陵(南京)。

开宝八年(975)宋灭南唐,煜被俘至汴京(开封),太平兴国三年(978)被毒死,时年四十二。

史称南唐后主。

李煜聪颖过人,多才多艺,工书画,精音律;著有文集三十卷,杂说百篇。

在各项成就中,以词的成就最高,今存三十多首,大体上以南唐亡国为分界线,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词多写宫廷宴乐生活、写艳情、写闲愁,皆风情绮丽,婉转缠绵。

后期由于国破家亡,内容尽是伤往事,怀故国,风格沉郁凄怆。

李煜词不但语言自然精练,概括性强,且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使词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赏读导航 

乌 夜 啼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相留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

起句“林花谢了春红”,即托出的伤春惜花之情;而续以“太匆匆”,则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得以强化。

狼藉残红,春去匆匆;而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

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为林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包蕴了对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点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是风雨侵龚,而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为过多地栉风沐雨?

所以,此句同样既是叹花,亦是自叹。

“无奈”云云,充满不甘听凭外力摧残而又自恨无力改变生态环境的感怆。

换头“胭脂泪”三句,转以拟人化的笔墨,表现与林花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这里,一边是生逢末世,运交华盖的失意人,一边是盛时不再、红消香断的解语花,二者恍然相对,不胜缱绻。

“胭脂泪”,遥按上片“林花谢了春红”句,是从杜甫《曲江对雨》诗“林花著雨胭脂湿”变化而来。

林花为风侵欺,红^叟鲛肖(左应加鱼旁),状如胭脂。

“胭脂泪”者,此之谓也。

但花本无泪,实际上是惯于“以我观物”的移情于彼,使之人格化——身历世变,泣血无泪,不亦色若胭脂?

“相留醉”,一作“留人醉”,花固怜人,人亦惜花;泪眼相向之际,究竟是人留花抑或花留人,已惝恍难分。

着一“醉”字,写出彼此如醉如痴、眷变难舍的情态,极为传神,而“几时重”则吁出了人与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无法实现的怅惘与迷茫。

结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一气呵成益见悲慨。

“人生长恨”似乎不仅仅是抒写一已的失意情怀,而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的浩叹。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江水总是向东流淌,人生总有许多遗憾和惆怅,这两件事情都是很无奈的,人力无法改变。

李后主又由此领悟到人生的辉煌、幸福的命运也总是一去不复返,人生到头来留下的是无穷无尽的“长恨”。

人生长恨好像水长东流,不可改变,不可抗拒。

李煜为此困惑迷茫。

他找不到人生的出路,不知路在何方。

 

浪淘沙令       

                 李煜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饷贪欢。

       

独自莫凭阑,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这是李煜最负盛名的名作之一,读来令人心颤.身为臣虏,李煜的晚景实在是太暗淡太绝望了,整天在屈辱和悲伤中煎熬,生活没有丝毫的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