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游峰扫路人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024770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游峰扫路人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天游峰扫路人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天游峰扫路人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天游峰扫路人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天游峰扫路人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天游峰扫路人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天游峰扫路人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天游峰扫路人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天游峰扫路人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天游峰扫路人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天游峰扫路人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天游峰扫路人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天游峰扫路人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天游峰扫路人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游峰扫路人教案.docx

《天游峰扫路人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游峰扫路人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天游峰扫路人教案.docx

天游峰扫路人教案

天游峰扫路人教案

篇一: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朗读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悟。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析语言文字,感受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1、谁来自信地为大家读一读今天的课题?

(指名2生读)

2、我们一起信心满满地来读一读!

(学生齐读课题)

3、引入:

天游峰是武夷山的第一险峰,作者有一天非常有幸地登上了天游峰,终生难忘。

其实,令作者难忘的不仅仅是天游峰,更是因为他认识了一位扫路人。

那么,天游峰究竟是怎样的呢?

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感受一下吧!

二、学习第2、7自然段,感受天游峰的高、险

1、出示第2自然段,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段话。

2、指名学生朗读

3、问:

同学们,从他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4、指名交流:

“第一险峰”――难怪作者在一开始就说……(引读第1自然段)

“九百多级台阶”数字说明它的高。

“银丝”极细、容易断,显出天游峰的险

“飘飘悠悠”、“抛”、“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都说明天游峰的险。

“终于”一词说明作者爬得很辛苦,爬上去是很不容易。

不难看出作者的得意和兴奋,从中也可以看出天游峰的险。

5、如此高而险的天游峰,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指名读!

6、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同学们想见识一下这天游峰吗?

出示图片,引读第2节。

7、读着这些生动的文字,看着眼前这高而险的天游峰,老师真替作者捏了把汗哪!

我们一起读好这一段!

(学生齐读)

过渡:

课文还有一处描写也能让我们感受到天游峰的高和险,请你打开书本,快速找一找。

8、指名答,出示第7自然段,让我们一起读一读,看看具体从哪里感受到天游峰的高和险?

9、指名交流:

“顶天立地”说明天游峰是极高的。

“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数字说明天游峰的高。

“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却步”、“半途而废”写游人的感受、反应,从侧面衬托了天游峰的高和险。

10、欣赏图片,引读第7自然段

11、同学们,登上了这样的天游峰顶,你会想到那句诗呢?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是啊!

登上如此高而险的天游峰,怎能不令作者印象深刻呢?

然而,留给作者最深印象的另有其人,他就是——天游峰的扫路人!

三、学习第3-12自然段,感受扫路人的品质

出示自读要求: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12自然段,走进字里行间,看看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扫路人?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扫路人的?

读读想想、圈圈画画,也可以适当写写。

(一)组织学生交流

1、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扫路老人的?

指名答,板书:

外貌、动作、语言

2、交流外貌描写的句子

◆出示:

我循声迎了上去……清扫着路面。

(1)从这段外貌描写中,你读懂了什么?

“精瘦”老人有精神、辛劳;  “褪色”、“运动鞋”老人节约俭朴;  “清扫着路面”老人很勤劳。

(2)女生齐读,板书:

勤劳俭朴

◆出示:

借着淡淡的星光……炯炯有神。

(1)从这段外貌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瘦削”、“黝黑”老人勤劳健康;  “慈善”老人慈祥善良;  “炯炯有神”老人充满精神、健康。

(2)男生齐读,板书:

健康慈善、充满精神

问:

这两处都是对老人的外貌描写,作者为什么不放在一起写呢?

而要分开写呢?

(因为第一次作者是无意中听见“哗哗”的扫路声被吸引过去的,他对老人只是初识,并不了解。

所以这时候只能从穿着等方面对老人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能看出老人的身份就可以了,第二次,是因为老人和作者交谈了很多,作者对老人每天扫一千八百多级石阶很佩服,这时他是怀着很深的敬意来看这位老人的,所以打量得非常仔细。

◆齐读两段外貌描写的话

过渡:

从外貌描写中,我们认识了一位朴实、健康、慈善、充满了精神气的老人。

这还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呢?

我们继续往下看。

3、交流描写动作的句子

◆出示:

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心灵。

(1)读了这段文字,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人?

指名回答,板书:

热情好客

(2)具体体现在哪里?

(指名答:

引我进了他的小屋、沏了一杯浓茶)

(3)是啊!

老人真是热情好客,还为偶遇的我沏茶!

茶热,请更热;茶浓,情更浓!

它很快沟通了我俩的心,我们开始品茶谈心!

过渡:

老人都对作者说了些什么?

从他的话中,你对他又有什么更深刻的认识呢?

4、交流语言描写的句子

◆出示: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1)你们觉得老人的工作应该是累还是不累?

为什么?

指名答

(2)比较朗读

师:

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

可是老人却说(生接:

不累不累)

师:

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

可是老人却说(生接:

不累不累)

师:

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废。

可是老人却说(生接:

不累不累)

(3)引读:

这九百多级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废。

作者也因登上了天游峰心里好不得意,而老人却要每天一级一级扫上山,再一级一级扫下山,这么辛苦,这么累,可是老人却说:

(生读),而且说得(生读)。

(4)指导读好老人的话

(5)老人的话带给作者极大的震撼,使我(生接:

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作者看到这样一位不顾累,不怕险的老人,感到惊讶,更无比敬佩,所以不禁(生接:

倒抽了一口气)

(6)再读老人的话,想想:

;老人为什么不觉得累?

指名答:

乐在其中、爱工作、无私奉献,豁达开朗板书:

豁达开朗

(7)齐读,感受老人的豁达开朗

5、出示:

老人摇摇头,伸出了七个指头,然后悠然地说:

“按说,我早该退休了。

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

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1)最后一个句子是什么句?

(反问句)请你换一种表达方式(我不舍得走。

(2)同一个意思,为什么老人要用反问来表达?

(语言强烈,体现老人的不舍。

(3)老人舍不得的是什么?

(舍不得雪花泉的水,舍不得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舍不得清爽的空气,舍不得那些花鸟,舍不得的这天游峰,舍不得这大自然。

(4)再读老人的话,从老人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爱工作、爱天游峰、爱大自然)

(5)清贫而辛劳的工作,恬静而充实的’生活,在老人眼里都是最令他舍不得的。

他在他的工作和生活中找到了乐趣,这何尝不是一种乐观豁达开朗?

(6)齐读第10自然段,感受老人的豁达开朗。

过渡:

老人朴实的话让我忍不住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

“30年后,我再来看您!

6、出示:

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

“30年后,我再来看您!

(1)你明白作者这么说其实是什么意思吗?

(祝福老人能活到100岁,)

(2)你说老人能活到100岁吗?

为什么?

每天扫天游峰的石阶锻炼身体、环境好、心态好、吃得是无污染的绿色食品……

(3)那么,老人是怎么回答的?

指名答

7、出示: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

从老人的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指名回答,板书:

自信乐观)

(二)情感深化

1、师:

这样一位豁达开朗而又自信乐观的老人怎能不令人敬佩,不深深祝福他健康长寿呢?

一起读好11、12小节!

(学生齐读)

2、出示最后一句,问:

笑声应该是短暂的,为什么它能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呢?

(这是说老人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留在了作者的心里。

留在作者心里的,除了那爽朗的笑声,还有什么?

(老人……的精神。

看板书回答)

3、老师在这里情不自禁地想为老人朗诵一首小诗,请大家用心聆听!

(配乐朗诵)

4、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对老人说些什么?

(指名畅所欲言)

5、七旬老者,按理说应该干什么了?

指名说说

6、小结:

人到七十古来稀,应该是享受天伦之乐,而这位老人每天坚持清扫着登天游峰的石阶,风里来,雨里去,不管严寒或是酷暑,因为他把这份工作看成是生命中的一部分;因为高兴,所以他不觉得累,这就叫做“乐此不疲”。

(板书:

乐此不疲)

7、学到这儿,老师有几句话要送给大家,出示齐读:

(1)自信地享受生活吧,你会活得更有意义!

(2)是青松,就挺立山巅;是小草,就装饰大地。

岗位可以不同,追求应该一样:

做一个快乐的人!

(3)世界上最伟大的是精神。

(4)我要做天游峰的扫路人!

四、当堂练习

出示:

欣闻天游峰的扫路人被评为武夷山游览区十大杰出模范人物,请你为他写一段颁奖词。

1、师读

2、请同学们拿出笔和纸,让你的智慧才华在笔尖流淌吧!

(提示:

写颁奖词语言要精炼。

3、指名交流,适时表扬。

4、总结:

正是老人这种豁达开朗、自信乐观的品质,使他坚持在天游峰每天一级一级扫上山,再一级一级扫下山;正是这种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深深地打动了作者,也深深地感动了我们。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学生齐读课题)

5、此时此刻,老师想到了一句话(板书:

知足者常乐)读!

6、总结写作方法:

(1)写天游峰的高和险,侧面描写;  

(2)抓住了老人的语言、动作、外貌进行了正面描写。

五、布置作业

1.学习课文通过侧面描写以及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等进行描写的方法,写你熟悉的一个人。

2.读一读本文作者章武的另一篇描写武夷山的文章《武夷撑排人》和作家冯骥才的《挑山工》。

3.想象一下,要是30年后,“我”再次遇到了这位老人,老人该是什么样子?

相见的情景又是怎样的?

“我们”之间会进行怎样的对话呢?

请写一段话,描述一下。

篇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天游峰扫路人热爱大自然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3.学习老人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透过文中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天游峰扫路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教学难点:

品味文中老人话语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进入文本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根据回答板书)

二、品读课文、理解文本

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学

(1)、自读课文,用“-----”画出描写天游峰的语句,想想天游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用“”画出描写扫路人的语句,反复品读,说说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2、全班交流(天游峰)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理解“一根银丝”(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这句话形象生动的说明了天游峰石梯的陡峭和攀登的困难)

理解比喻句、飘飘悠悠

出示天游峰的图片课件,直观感受其险。

天游峰是如此险峻,你能读出这种险峻来吗?

作者登上顶峰时又是多么喜悦,你能从朗读中体现吗?

(2)、指名读第7自然段

出示有关重点句子: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

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1)抓住“顶天立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这些词句,体会天游峰很高。

这么高的天游峰一天要扫两次,应该是很累的。

谁能把天游峰的“高”读出来呢?

(2)理解顶天立地、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从这些词语中体会游客们登山很累。

指导朗读

3.全班交流。

(扫路人)

▲“我循声迎了上去……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

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1)抓住“精瘦”体会老人的勤劳,抓住“褪色”体会老人的节俭。

(2)指导朗读。

▲“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1)抓住“瘦削”“黝黑”体会老人的勤劳。

(2)抓住“慈善”体会老人的慈祥、善良。

(3)“炯炯有神”说明这位老人眼睛很亮,很有精神。

(4)指导朗读,要求读出老人有精神。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1)抓住“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体会老人很勤劳,对自己的工作很负责任。

(2)抓住“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体会老人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3)抓住“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体会老人的豁达、乐观。

(4)指导朗读。

小结:

是呀,这位老人把工作看作是一种锻炼,一种责任,一种享受。

这就是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

过渡:

面对如此辛苦的工作,老人却说不累,可见老人的确非常豁达、乐观。

▲“按说,我早该退休了。

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

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1)抓住“我能舍得走吗?

”这句话体会老人对天游峰的深情。

指导朗读。

(2)小结:

老人离不开的是雪花泉的水、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清爽的空气和与他作伴的花鸟。

在我们看来,老人的生活其实是很清苦的,但老人却以苦为乐,舍不得离开。

这也是一种豁达、开朗。

▲“30年后,我照样请你喝茶!

(1)“30年后,我照样请你喝茶!

”抓住这句话体会老人的自信和豁达。

(2)学生交流老人自信、豁达的原因。

①锻炼;

②环境好;

③心情好、自信、乐观)

▲“30年后,我再来看您!

意思是(老人这么开朗,一定会长寿的)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

意思是老人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萦绕在“我”的耳边,老人豁达的生活态度影响了我。

小结:

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

有了这些前提,我们相信老人肯定能长寿。

老人虽然七十多岁了,但他对未来依然充满希望,这更是一种自信、豁达。

同学们,这就是天游峰的扫路人,一个自信、豁达、开朗的老人。

你们说,这样的人他普通吗?

对呀,他看似普通,实际上却不普通。

他那种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不仅感染了作者,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们。

三、书写名言。

超越文本

1.引导学生将自己读文后的感受,提炼成一句话写出来,并写上自己的名字。

2.教师巡视,学生交流。

…人的一生要充满笑声和快乐,这才是完美的一生。

(2)大自然是心灵的老师,没有大自然,就没有生命存在。

(3)世界上最伟大的是精神。

(4)人要相信自己,坚定的信心会使一个平凡的人变成名人。

(5)生命在于运动。

四、拓展想象,延续文本

老人说: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

”30年后,老人会是什么样的?

他们相遇后又会说些什么呢?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学习文中抓住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人物的方法,续写30年后相见的情景。

篇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训练,理解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人物的语言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3、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那种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重难点、关键)

重点:

通过人物的语言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哲理。

难点:

能通过朗读,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感情。

关键:

课文中写景对人物品质的衬托作用。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拉近距离

二、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问:

谁来自信的告诉大家,今天我们所要学的课题是什么?

(学生回答,师板书:

天游峰的扫路人)

2、齐读课题。

(留悬念:

初看课题时,你觉得这篇课文是写景还是些人的?

让我们走进文本探个究竟。

3、出示生字:

褪色(shǎi)打量(liang)不禁(jīn)扑棱棱(lēng)气喘吁吁(_ū)瘦削(_uē)似(shì)的

三、“亲历”天游峰,畅谈感受

1、师配乐《迷情仙境》朗读句子,要求:

学生边听边思考:

你最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你所感受到的天游峰?

(1)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2)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2、出示天游峰图片,指名说。

哪些词语提示了你?

(师相机板书:

高、险)

3、指导朗读相关语句,读出天游峰的高与险。

四、“接近”扫路人,积淀情感

1、过渡:

作者有幸顺着这根银丝上了顶峰,虽然“心里好不得意”但却无意欣赏这迷人的景色,而是对一位普通的扫路人情有独钟,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呢?

2、出示小黑板:

老人外貌描写

(1)指名读(相机更正读音)

(2)你“听”出了这是个什么样的老人?

哪些词语给了你提示?

(褪色→质朴炯炯有神→健康慈善→善良)

(3)谁愿意再来读读这位善良、朴实、健康的老人?

(举手的齐读)

3、聪明的学生一定发现了,作者不仅描写了老人的外貌,还从动作、语言、神态三方面刻画了老人的形象?

a、要求:

(1)快速浏览课文,用不同的符号做标记。

(2)同桌互相交流:

争取找全找准

动作:

“引进→沏茶”感受老人的热情好客。

(烟是介绍信,茶是连心桥,老人的一杯浓茶拉近了与作者的距离。

神态:

“轻轻松松、自在悠闲、悠然地”体会老人的豁达开朗。

语言:

“不累,…好山好水看一程”→乐此不疲;  “按说,…我能舍得走吗”→热爱生活、自强不息;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自信

b、指名回答(进一步接触老人后,你发现了老人还有哪些品质?

读出相关的语句)

师板书:

豁达开朗自强不息

4、天游峰高大险峻,年过七旬的老人,每天负责打扫石阶,他的工作到底累不累?

5、小组合作探究,开展现场辩论会。

正方:

累反方:

不累

6、师小结:

老人本身的工作其实是很辛苦的,但是苦中有乐,因为热爱大山,热爱自己的工作,他把扫路当成了一种享受,一路扫来,风光无限,泪在身上,了再心里,身累心不累。

五、模拟情景对话,感悟文旨

1、引读:

多么乐观的生活态度啊,作者忍不住紧紧抓住拉人的手说:

——“30年后,我再来看您。

老人是这样回答的: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

2、师:

30年后,老人已是百岁寿星,如此自信的老人,谁有信心将他的品质通过朗读展现在我们面前?

3、配乐《寂静山林》,师生合作朗读

出示小黑板:

“您老有60岁了吧?

“按说,我早该退休了。

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

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