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丽水市云和县政府工作报告定稿.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7857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丽水市云和县政府工作报告定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4丽水市云和县政府工作报告定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4丽水市云和县政府工作报告定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4丽水市云和县政府工作报告定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4丽水市云和县政府工作报告定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4丽水市云和县政府工作报告定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4丽水市云和县政府工作报告定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4丽水市云和县政府工作报告定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4丽水市云和县政府工作报告定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4丽水市云和县政府工作报告定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4丽水市云和县政府工作报告定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4丽水市云和县政府工作报告定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4丽水市云和县政府工作报告定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4丽水市云和县政府工作报告定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丽水市云和县政府工作报告定稿.docx

《4丽水市云和县政府工作报告定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丽水市云和县政府工作报告定稿.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4丽水市云和县政府工作报告定稿.docx

4丽水市云和县政府工作报告定稿

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3月13日在云和县

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云和县县长 丁绍雄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四年工作的回顾

2003年以来,全县人民在中共云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积极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小县大城”发展战略,团结拼搏,开拓进取,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县十三届人大提出的各项主要指标和任务,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取得了一系列令人鼓舞的新成就。

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过去四年,是我县经济发展较好较快的时期。

云和县生产总值由10.53亿元增加到18.86亿元,年均增长13.0%。

财政总收入由1.11亿元增加到2.35亿元,年均增长20.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由0.66亿元增加到1.37亿元,年均增长19.9%。

四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16亿元,年均增长30.1%。

工业总产值由12.16亿元增加到25.04亿元,年均增长19.8%。

农业总产值由3.22亿元增加到3.91亿元,年均增长5.0%。

生态旅游、商贸流通、交通运输、房地产和金融服务等第三产业有了长足发展。

三次产业的比重从2002年的19.4︰46.7︰33.9调整为2006年的13.2︰49.3︰37.5,结构更趋合理。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四年来,工业发展平台不断拓展,开发建设城东工业区块和杨柳河荒山平整工程,园区建成面积扩展到2.2平方公里,被确定为省级工业园区和“山海协作工程”示范区。

园区管理企业已达269家,2006年实现产值16.3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65.1%。

招商引资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四年来全县共引进企业88家,实际利用县外资金7.2亿元、外资262.2万美元。

2006年木制玩具业和金属加工业分别完成产值11.1亿元和6.6亿元,分别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44.3%和26.2%,木制玩具、金属加工两个产业的主导作用更加明显。

四年来累计完成技改投入7.4亿元,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行业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信息化推动产业发展的作用不断增强。

品牌建设取得新进展,培育出一批省、市级名牌产品。

建成“中国木制玩具城”电子商务平台,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木制玩具节”和首届“中国玩具企业发展论坛”,对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

生态农业效益凸显,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四年来,财政投入“三农”资金5.3亿元,年均增长19.2%。

云和雪梨从1.1万亩发展到2.2万亩,生态名茶从0.4万亩发展到1.7万亩,网箱养鱼从0.4万平方米发展到4.2万平方米,代料黑木耳从年产30万袋发展到2000万袋,香菇生产稳定在年产5000万袋。

全县已发展县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7家。

加强农产品标准化管理和品牌建设,制定和完善了10个农产品地方标准,6个农产品通过全国无公害农产品标识认证。

各类农产品获省级以上金奖13个、优质奖17个,“山兰”牌商标被评为浙江省著名商标。

全面实施“万名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四年来累计培训农民5.5万人次、转移12.8万人次,连续四年获得省市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先进。

“云和师傅”品牌逐渐打响,全县已有64%的农村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生产和异地综合开发,四年累计净收入达7.5亿元。

积极实施“万名农民下山转移工程”,大力推进人口“内聚外迁”,新建下山农民小区23个,安置农民1.3万人。

村庄整治工程扎实推进,完成42个村的整治和73个移民村的达标建设,5个村被命名为省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

“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成效显著,基本实现小康县规划目标。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各项改革深入推进。

四年来,财政共投入社会事业发展资金3.1亿元,年均增长28.2%。

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公众科学素质进一步提高,先后被评为全省和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

创建了木制玩具和浙南早熟果业省级科技创新服务中心。

木制玩具产业科技攻关项目被列入省级专项试点。

教育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布局和结构进一步优化。

教育均衡发展积极推进,教育公平得到较好体现。

实施“壮苗工程”,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

全县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初中入学率和初升高比例分别达到93.04%、99.97%、99.39%和94.28%,成为全市第一个省教育强县。

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建成县文化中心、标准体育场和体育馆主体工程。

县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日趋活跃。

全县行政村广播电视联网率达52%,固定电话通话面达96%。

移动电话和互联网宽带用户分别是2002年的3.1倍和8.8倍。

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初见成效。

农村各项改革稳步开展,事业单位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和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有序推进。

国有和集体企业改制全面完成。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乡面貌显著改善。

四年来,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8亿元。

城乡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完成县城城市总体规划、城乡一体化规划和一批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汽车客运新站、新建南路、浮云公园、仙宫大道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开工建设污水处理厂。

新增城市绿地面积18万平方米,新建城市道路52公里、防洪工程7公里。

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展到5.1平方公里,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市形象明显提升。

全县九成以上的企业、八成以上的学生集中在县城。

城市化水平达50%,比2002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

交通建设项目投资总额达21.4亿元,交通条件得到根本改善。

丽龙高速公路云和段和紧大通乡公路建成通车。

建成康庄公路331公里,新通行政村87个,通村率达86.5%。

建成110千伏白龙变电所等一批电力基础设施,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实现城乡同网同价和户户通电。

实施“万名农民饮用水工程”,投入资金3000万元,受益群众3.8万人。

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河道整治,新建各类堤坝22.4公里,基本完成小二型以上病险水库保安和安溪、泉溪小流域治理。

四年来完成土地整理1.4万亩、“农转用”报批1.1万亩,建成标准农田0.9万亩,绿化造林3.5万亩,建成绿色通道64公里、重点生态公益林52万亩。

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四年来,财政共投入社会保障资金1.45亿元,年均增长40.7%。

就业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健全就业服务体系,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建立了人力资源市场。

养老、工伤、失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进一步加强。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平稳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4.6%,名列全市首位。

制定并完善了覆盖城乡的失地农民保障政策,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达90.1%,被评为省级先进县。

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房制度、贫困家庭子女就学资助和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全面推开。

积极发展慈善事业,成立了慈善总会。

采取多种措施,扶助农村大龄未婚青年成家立业。

“平安云和”建设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形势平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普法等工作得到加强,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平安县”。

切实做好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制定并完善了30个应急预案。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2813元和3716元,分别是2002年的1.3倍和1.4倍。

2006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9.5亿元,是2002年末的1.7倍。

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下降到33.1%和43.2%。

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汽车、旅游、住房等消费逐渐成为热点。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得到加强,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在全国县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列第10位。

扎实开展文明创建活动,荣获省级文明县城和国家卫生县城称号。

县政府提出的为民办实事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档案史志、民族宗教、侨台、工会、青少年、妇女、老龄、老干部、关心下一代、残疾人、气象、邮政通讯、金融保险、食品药品监督、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国防动员、人民武装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四年来我们所取得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支持和监督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和外来投资者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奋斗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驻云部队官兵、民主党派及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向所有关心和支持云和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四年,我们深深体会到,要加快云和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始终坚持发展为先,在深入实施“小县大城”发展战略的过程中,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积极贯彻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在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的基础上扩大经济总量,促进县域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必须始终坚持项目带动,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重点在项目谋划、落地和建设三个环节下功夫,将项目带动延伸到各个领域,落实到各个方面,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必须始终坚持务实为民,把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调动和激发人民群众的创业热情,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使发展的成果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必须始终坚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切实把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统一起来,在促进和谐中加快发展,在加快发展中促进和谐;必须始终坚持不断创新,以改革的思路和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敢于冲破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和传统观念,积极推进工作创新和制度创新,努力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和工作效率。

分析过去四年,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经济总量偏小,结构性、素质性等深层次矛盾还比较突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难度较大,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资源保护、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难度加大,要素资源的瓶颈制约还比较明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任务还比较艰巨。

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工作的建议

今后五年,是我县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扩大经济总量,增强综合实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纵观国内外发展形势,世界经济和国内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浙江经济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经过云和历届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正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但我们仍面临着宏观调控、社会转型、利益调整和要素制约等诸多因素带来的挑战和考验。

置身这样的时期,我们任重道远,必须振奋精神,坚定信心,积极有为,乘势而上,努力在新的起点上迈出更快更大的步伐。

根据县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小县大城”发展战略,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切实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夯实与全省同步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

今后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指标是:

到2011年,实现云和县生产总值3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4000美元;全县工业总产值突破50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4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突破7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5︰50.5︰40;城市化水平达6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0000元和5400元;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在30%和40%以下;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均得到科学控制。

为实现上述奋斗目标,今后五年要抓好七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加快工业发展步伐,推进新型工业化

加快园区建设。

科学编制园区规划,拓展园区发展空间,推进杨柳河二期开发,园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3平方公里以上。

加快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功能。

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提升服务能力。

规范园区用地管理,科学合理供地。

健全企业退出机制,盘活闲置土地。

大力推进标准厂房建设,鼓励企业零增地发展,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加强招商引资。

强化招商选资理念,积极探索招商引资新机制。

立足产业基础,充分发挥“山海协作工程”示范区的作用,加强与重点地区、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的联系,努力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制定完善招商政策,进一步做好对项目的全程服务,优化投资环境。

壮大产业集群。

做大做强木制玩具制造业,鼓励企业开发特色精品玩具和工艺品,提升玩具行业的产业层次。

加快发展专用阀门制造业,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规模。

继续重视轴承产业发展,鼓励企业开发和生产成品,增强产业竞争力。

引导企业进行管理创新,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社会化分工和专业化协作。

积极培育外贸主体和营销网络,提高市场拓展能力。

推进自主创新。

整合资源,优化创新环境,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加强产业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发,为产业升级提供支撑。

鼓励企业实施品牌发展战略,积极培育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和国家免检产品,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大力推广电子商务,促进企业管理创新和效益提升。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规范竞争秩序。

发展循环经济。

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立激励机制,加快资源综合利用行业的发展。

开展节能、节水、节材、节地活动,鼓励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提高资源的集约使用效率。

以循环经济的理念指导产业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推进新型城市化

突出规划引领。

立足城乡一体化,从更高层面、更宽视野来考虑城乡架构、产业分布和功能配套,优化城乡生产力和人口布局。

完善城乡规划体系,提高规划覆盖率,加强规划间的统筹和衔接工作。

全面实施“阳光规划”,推进规划的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提高城市规划水平和规划管理水平。

采取堵疏结合的办法,规范农民建房行为。

建立城乡规划督察员制度,加大违法用地和违法建筑查处力度,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完善城市功能。

按照“城市南拓、产业西进”的思路,以南山为中心,浮云溪为轴,形成“一城三区块”的城市结构和“一环四横六纵”的城市道路网。

科学规划、精心安排建设项目,推进县城向城南区片拓展。

加快城市道路、供电供水、信息通讯、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向县城周边村庄延伸,促进郊区与县城的融合。

加快推进老城区拆迁改造,优化人居环境。

加快城市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城市公交,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提升城市品位。

按照“山水家园、童话世界”的城市定位,在景观设计、空间组织、道路规划和建筑布局等方面,力争体现云和的生态优势和产业特色。

统筹考虑建筑风格、建筑色彩和建筑亮点,切实加强对重点建筑和主要街道的立面控制,精心建设标志性建筑,逐步形成城市建筑的特色风格。

继续实施环县城山体绿化美化工程。

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加大城市管理力度,营造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

改革社区管理体制,建设管理科学、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

创新发展机制。

在加快县城建设的同时,继续抓好石塘新镇和崇头集镇建设,以旅游开发带动紧水滩镇建设,努力形成具有云和特色的城镇发展格局。

建立健全与新型城市化相适应的户籍、土地和公共服务等制度,促进城乡要素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深化劳动就业体制改革,优化城市创业和就业环境,充分激发各类创业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加快“城中村”和“城郊村”改造,推动农民转为市民、村庄融入城市。

放宽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事业服务和公共设施建设。

(三)加大统筹发展力度,推进新农村建设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在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稳定食用菌生产规模,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扩大雪梨、茶叶、淡水养殖等农业主导产业规模化、基地化生产。

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加工小区,努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抓好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建设。

加强农产品产地标识管理和知名品牌保护,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标准化技术推广及信息发布制度,增强科技对农业的支撑力。

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科学制定全县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逐步优化村庄布局。

结合村庄的自然禀赋、文化传统和现实基础,深入开展村庄整治。

逐步建立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建设模式,扎实推进农民饮用水、清水河道、康庄工程等项目建设。

加快山区小流域治理、水库保安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防灾抗灾能力。

实施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置,推广沼气工程,整治农村面源污染,健全农村保洁工作长效机制,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

积极推进农民“内聚外迁”。

继续实施“万名农民下山转移工程”,加快下山转移小区建设,鼓励高山远山、重点库区和地质灾害隐患点农民梯度转移。

深入实施“万名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完善农民技能和素质培训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特别是下山农民和困难群众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水平。

深化“云和师傅”品牌建设,开展组团式异地综合开发,提高综合开发的整体水平。

继续健全农村工作机制。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财力支持和动力源泉。

深入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最大限度发挥帮扶效益。

积极探索结对帮扶工作新机制,加快农村相对贫困人口奔小康步伐。

加大对库区移民的扶持力度,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乡村经济社会发展。

加大土地承包管理力度,规范村级集体资产和集体土地征收补偿费管理,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第三产业发展

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业。

全面推进生态县建设,加强生态保护,强化对生态公益林的管理,优化生态环境。

把旅游业作为促进云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来抓,围绕“生态、休闲、养生”的主题,以县城为中心、以云和湖为重点,构建“一心一带一区”的旅游空间格局。

加大旅游项目的推介与招商力度,加快旅游接待服务和休闲娱乐设施建设,基本完成云和湖赤石垟田景区、三望潭休闲度假区、小顺钓鱼岛和狮山景区等项目的整体开发,积极推进“农家乐”发展,形成滨水休闲、民俗休闲、乡村休闲、生态休闲和产业休闲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特色旅游产品体系。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积极培育信息服务业、社区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

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鼓励发展专业化的物流企业。

适应消费结构的变化,培育专业市场和特色街区,发展金融保险、文化产业、市场中介和信息咨讯等新兴服务业。

加快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争取实现乡镇连锁超市和农村放心店全覆盖。

稳步发展房地产业。

结合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完善房地产业发展规划。

采取综合性措施,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合理引导和有效调控。

改善住房供应结构,形成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

加强出让土地的后续监管力度,规范开发企业的开工、预售、竣工验收等行为。

加强对房地产物业管理的监督,提高房地产管理水平。

(五)重视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巩固和提升教育创强成果,高标准、高质量普及十五年教育。

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形成一批办学特色明显的省、市级重点和示范学校。

进一步完善以城带乡的集团化办学管理模式,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

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完善高中段学校基础设施,扩大城区小学教育资源。

统筹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努力构建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体系。

不断强化科技支撑。

加快科技事业发展,进一步发挥科技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先导作用。

大力推进科技资源合理配置,不断增强科技持续创新能力。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发展专利事业,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深入开展全民科学普及工作,不断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重视发挥人才的作用,保护好、发挥好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引进或培养急需的专业人才。

全面开展职工技能素质培训,培养一批操作能力强、适应岗位需求的实用技工人才。

全面建设先进文化。

以创建省文化先进县为抓手,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文化设施公共服务功能。

鼓励创作体现地方特色、讴歌时代精神的文化精品,进一步繁荣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和村落文化。

扎实开展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加快广播电视事业发展。

积极创建省体育强县,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努力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切实增强群众体质。

继续完善公共卫生体系。

加大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网络。

深入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加强卫生执法监督、预防保健和疾病控制工作,提高重大疾病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

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六)重视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

努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切实帮助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农村困难家庭人员就业再就业,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服务工作。

继续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基本社会保险制度,全面推行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

健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和廉租房制度,努力实现低保对象应保尽保、被征地农民即征即保、各类困难群众及时得到救助。

重视老龄工作,发展社会福利、慈善和残疾人事业,进一步提高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水平。

切实提高社会文明水平。

巩固省级文明县城和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争创省级示范文明县城。

加强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加强信用云和建设,深入开展诚信教育,健全信用监督机制,努力构筑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信用体系。

大力培育市场中介组织,建立健全日常管理和监督机制。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全面落实建设“平安云和”的各项部署,深入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活动。

加强信访工作,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完善项目建设环境的长效管理机制,严厉打击破坏建设环境的行为。

依法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及时排除事故隐患,健全事故特别是重特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强化对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的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完善各类预警系统和应急预案,认真开展避灾工程建设,提高处置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行为。

积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认真贯彻执行监督法,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积极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扎实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

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的意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作用。

认真贯彻民族、宗教和侨台等方面的政策。

坚持依法行政,加强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等工作。

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加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征兵工作。

全面推进“五五”普法教育,提高全民法制素质。

(七)切实加强政府建设,提高行政能力

以人为本,建设一个人民满意的政府。

始终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政府工作成效的根本尺度。

更加关注民生,切实改善民生,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及时发现和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认真执行行政许可法,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依法处理经济社会事务。

加强行政监督,严格实行执法过错追究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大力弘扬忠于职守、艰苦奋斗、严肃认真、谦虚谨慎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建设一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