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之死教学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08815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方案.docx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羽之死教学设计方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方案.docx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方案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项羽之死》选自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散文之部”自主赏析的内容。

单元的主题是“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刘熙载《艺概》云:

“太史公文,精神气血,无所不具。

”《项羽之死》这篇文章就刻画出了项羽的“精神气血”。

整篇文章记叙的了项羽这位悲剧英雄最完美的落幕,表现他失败时的英雄气概。

既有霸王别姬时的铁骨柔情,又有东城快战的骁勇善战,更有乌江自刎的知耻重义。

整篇文字读来荡气回肠,令人不免对这段传奇历史感慨万千,对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悲之叹之,爱之怜之。

2、作为自主赏析的《项羽之死》,本文的语言、文字难度不大,故事性强,因此在学生自主掌握字词、疏通语句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其深入理解和把握文章所他们的艺术形象,获得审美感受。

二、学情分析

《项羽之死》是一篇文言文,但所涉及的知识点难度不大,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掌握;项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个历史人物,课文情节简单但生动,内容较易把握。

故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分析评价人物形象及“以读促写”,既培养学生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又通过阅读带动写作,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三个经典场面,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立足文本解读文章的能力。

2.探讨项羽悲剧性格并客观评价项羽,掌握评价历史人物形象的方法。

3.鉴赏司马迁多侧面、多角度的展示人物精神风貌的手法(在矛盾中刻画人物和通过人物言行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4.以读促写,锻炼学生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由品读文本,把握文章大意,积累文言基础。

2.师生共同研读,探究项羽性格。

3.学生自主交流,评价主人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评价项羽之死。

2.感受古代英雄志士的刚毅品格和浩然之气。

四、教学重点:

1.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并评价其失败原因。

2.学习本文在矛盾中刻画人物和通过人物言行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五、教学难点:

1.探讨乌江自刎的原因,学习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掌握评价历史人物形象的方法,以读促写,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

六、主要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后教”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

7、预习作业

1.熟读课文内容,能简要复述故事情节。

2.利用工具书,掌握文中主要文言字词及句式。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

1、导入:

郑板桥曾言:

《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为最,反复诵观,可欣可泣,有此数段耳。

”这三个事件不仅是项羽一生事业成败的关键,同时也是楚汉之际斗争最为激烈影响特别大的事件。

《项羽之死》记述项羽一生的最后历程,表现他无可奈何的失败和悲壮的死亡,是《项羽本纪》中最具悲剧性的一幕。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在司马迁的文字中走近项羽。

2、落实预习内容:

教师下发“学习清单”,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清单,落实课预习内容。

【学习清单】

一、小组成员互相介绍司马迁及《史记》。

二、小组合作,完成下列文言基础知识题。

【1】积累以下通假字

1、骑皆伏曰:

“如大王言。

”“伏”通“服”,“心服”。

2、乌江亭长檥船待。

“檥”通“艤”,“使船靠岸”。

【2】词类活用【3】虚词辨析

(1)名词的活用于是项王乃大惊曰:

①名词作动词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项王军壁垓下:

平明,汉军乃觉之:

身七十余战: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乃陷大泽中: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至城东,乃有二十八骑:

左,乃陷大泽中:

马童面之:

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所击者服,未尝败北:

以故汉军追及之:

亦足王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吾为若德: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②名词作状语我何面目见之:

项王则夜起:

天之亡我: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此亡秦之续耳:

直夜溃围南出:

亡去不义:

③名词的使动用法唇亡齿寒:

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

(2)动词的使动用法:

死且不避:

此天之亡我: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吾今且报府:

【4】积累以下古今异义词

1、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古义:

神情激昂。

今义:

出手大方。

2、期山东为三处古义:

山的东面今义:

山东省

3、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今义:

古义:

土地,方圆今义:

某一行政区域

4、吾知公长者古义:

年高有德的人今义:

年纪大的人。

【5】写出下列句式特点

1、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2、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骑能属者百余耳

3、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4、然今卒困于此。

/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

5、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6、汉军至,无以渡。

三、课文整体感知

我们写人物,当然要把人物放到一定的事件或场景中去。

 所谓场景,首先要有“场”,也可理解为具体的地点,然后再有对这个场的事件情景的描述。

  

这篇课文写了几个场景,用几个字或成语来概括一下每个场景。

  

四、根据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第一部分:

1、第一个场景发生在什么地方?

项羽面临怎样的处境?

2、四面楚歌是张良和陈平有意设计的,它的目的是让汉军夜晚唱楚地的歌谣,以瓦解楚军的士气,有没有收到预定的效果?

3、在四面楚歌的背景中,司马迁用了几个动词来写项羽的反应?

请在文中划出来。

  

4、这些动作中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一个?

 请互相交流。

5、反复诵读《垓下歌》,想象项羽此刻内心是怎样的感受。

【附录】

《项羽本纪》“钜鹿之战”一节,写项羽大破秦军,召见诸侯,诸侯“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本篇写项羽悲歌泣下时,“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敢”与“能”一字之别。

却表现了不同的意境。

你对此有何感受?

第二部分:

1、农夫为什么要欺骗他?

从中说明了什么?

2、项羽轻信别人,直率粗犷的性格在《鸿门宴》中有显现吗?

3、项羽被陷东城后,自知不能逃脱,会必死无疑,但他说“为诸君快战”,为什么说“快战”,而不是“决战”?

你怎么看?

4、项羽愿意与汉军拼死决战,其目的是什么?

第三部分:

 

1、为什么项羽“欲东渡乌江”,却又在有船可渡的时候不渡了呢?

项羽当时并不是无路可走,但是他为什么拒绝过江东呢?

  

2、故人追之,想杀项羽邀功取赏,而项羽却慷慨赐头,你怎么看待项羽这一行为?

五、情节复述

请同学们用文字叙述这三个场面,并谈一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六、课后作业

1、巩固本文文言基础知识,完成活页练习上的文言基础知识题。

2、总结与本文有关的常见成语和熟语,积累其意义。

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霸王别姬斩将搴旗所向披靡短兵相接

无颜见江东父老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

一、导入

《史记》曾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中的人物形象各具姿态,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尤其是它的悲剧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项羽是楚汉战争的失败者,他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棋盘上的楚河汉界,同时也留给我们无尽的争论——项羽是英雄还是懦夫?

应该自刎还是应该渡江?

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物?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项羽之死》,一探究竟。

二、课文情节回顾

上节课老师请同学们积累了这篇课文中出现的这几个重要成熟和熟语:

四面楚歌、霸王别姬、斩将搴旗、所向披靡、短兵相接、无颜见江东父老。

请一位学生上黑板,把这几个词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排序,复述文章主要情节(必须用到这几个成语)。

掌握学生对于故事情节的熟悉程度。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积累基本语文知识的同时,及时熟悉这些词语的用法,也进行了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的训练,同时快速的使同学熟悉了一遍课文情节。

这篇文章的关键情节是哪三个?

————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

三、探究:

项羽,这位反秦起义军的主力,正面战场上的常胜将军,为反秦大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人——他最后怎么就落得一个自刎而死的结局呢?

你认为项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请同学们用一两个简单的词来概括自己的认识。

——性格决定命运。

内因决定外因。

项羽的死,是一场典型的性格悲剧。

他虽然有着突出的个人能力,但也有着突出的性格弱点。

四、人物性格分析

认真揣摩课文这三个情节,结合课文具体语句,说说司马迁始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项羽的形象?

他有着怎样突出的性格特点?

作者是通过哪些手法描摹出来的?

【学生小组讨论,5分钟讨论后集体交流。

预设内容:

【垓下之围】

1、项羽惊而起,起而饮,饮而歌,歌而泣。

——这是面对四面楚歌的情形,项羽的反应。

——这五个动词,为我们灵活、真实地再现了项羽被围垓下,兵困粮绝,楚歌四起,英雄末路之失意、伤感、悲愁以及无可奈何。

关键部分:

项王乃悲歌慷慨,……莫能仰视。

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刻画了项羽多情善感的末路英雄形象。

正面描写:

语言描写。

侧面烘托:

“左右”的表现,从侧面烘托当时的气氛和霸王的悲惨处境。

神态描写:

项王“泣数行下”。

渲染出一个末路英雄的悲凉。

2、项王慷慨悲歌

一首《垓下歌》唱出了英雄的末路悲情。

(听《垓下歌》)

结合歌曲这首《垓下歌》我们应该怎么读,才能再现项羽当时的心境呢?

(生诵读)

不舍、伤心、痛惜、无可奈何……

项羽这个豪爽勇猛的大丈夫,在预料到失败命运的时刻,唱出了柔肠百转的《垓下歌》,哀叹时运不济,诀别名骓美人,为项羽的形象增添了一段柔情。

展现了他多情善感的一面。

也将他有心保护心爱之人和心爱之物却又无可奈何的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3、虞姬自刎殉情

楚霸王英雄末路,虞姬自刎殉情。

这悲情一瞬,已定格在中国文学的字里行间,定格在中国戏曲的舞台上,成为中国古典爱情中荡气回肠的灿烂传奇。

总结:

垓下之围中的项羽——英雄末路感伤失意多情重义(板书)

【东城快战】

1、在“溃围、斩将、刈旗”的快战中,项羽的表现:

关键句:

项羽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赤泉侯人马具惊,辟易数里。

对比手法,渲染了项羽势不可挡的气势。

一个“遂”字写出了项羽于千军万马中取敌将首级的神威。

动作神态描写:

项羽大呼驰下/瞋目叱之,不仅是人,连马也惊退数里,通过对比和夸张,凸显项羽气势迫人。

关键句:

项羽乃弛,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亡两骑

“杀数十百人”与“亡两骑”相对比,展现出项羽的满身神力和超群武艺。

总结:

快战中的三次行动,都通过对比的手法,描写了项王的动作和神态,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项羽如猛虎一般的气势和战斗力,塑造了项羽勇猛无敌的英雄形象。

2、三次行动之后,有一段项羽与部下的对话: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非战之罪”。

语言描写:

说明项羽的勇猛杀敌主要是向部下证明他的失败是“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暗示了项羽的极度自负,执迷不悟,他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失败的原因。

3、小探究:

项羽的这场快战有价值吗?

为什么?

有价值。

可以展现项羽的神威,以及项羽自负的性格特点。

没有价值,只是为了印证“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的说法,显示项羽不能自省失败的原因。

总结:

东城快战中的项羽——骁勇善战极度自负不知反省(板书)

【乌江自刎】

1.项王笑曰: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

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

项羽已将生死置之度外,这人生最后一笑,活现出项羽当时高傲、自负的神态。

不愿渡江一番话,显示出其坚守自己的尊严、人格、血性,知耻重义的性格特点。

2.“吾知公长者,……以赐公。

语言描写:

表现其有情有义、心地仁善的一面。

4.“若非吾故人乎?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语言描写:

表现项羽的视死如归。

故人追之、认之、欲杀之以取赏,项羽却出人意表慷慨赠头,两相对比,何等鲜明!

反衬出了项羽的知耻重义。

总结:

乌江自刎中的项羽——知耻重义,心地仁善,慷慨豪迈/沽名钓誉(板书)

五、历史人物评价

1.项羽因为其性格的丰富性,使得人们对他的评价历来都众说纷纭褒贬不一。

有些人说他是英雄,骁勇善战,有担当讲情义,才华出众,有些人说他称不上是英雄,刚愎自用,残暴自负,沽名钓誉,缺乏政治远见等等。

学完这篇课文,你们怎么评价项羽其人?

英雄与否?

【学生先评价项羽,后补充其他评价。

2.历史人物对项羽的评价:

韩信评项羽

“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xū),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wán)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然而“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

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

注:

①呕呕:

和悦的样子②印刓敝:

把印信捏在手中,棱角都被摸圆了。

刘邦评项羽

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司马迁评项羽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

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项羽)自夸战功,竭力施展个人的才智,却不肯师法古人,认为霸王的功业,要靠武力征伐诸侯治理天下,结果五年之间终于丢了自己的国家,自己死在东城,仍不觉悟,也不自责,实在是太错了。

而他竟然说“上天要灭亡我,不是用兵的过错”,难道不荒谬吗?

王立群对项羽的评述。

【观看视频《王立群说项羽》】

项羽的悲剧在于他不是用人之人而错据用人之位,他是可用之人而占据了用人之位。

项羽破釜沉舟的勇气、无颜见江东父老的忏悔意识、霸王别姬的悲壮、自刎前宝马赠亭长,头颅送故人的豪爽,项羽的悲剧其实是道德的悲剧,他之所以两千多年来一直令人感叹、追思怀念,多半在于其道德力量和人格魅力,项羽在反秦、灭秦斗争中建立的功勋我们应当给予肯定,同时对项羽在失败中间所犯的错误,包括政治军事及性格上的弱点值得我们永远记取。

六、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1.说了这么多读项羽的感受,最后,我们要感谢司马迁,真是下笔如有神,塑造了这样一个血肉丰满、可歌可叹的悲剧英雄,才使我们有了这样丰富的阅读感受。

所以他的这种刻画人物的手法,值得我们去借鉴。

2.但老师认为,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不仅需要借鉴作者的写作手法,更重要的是,我们每学一篇文章,每了解一个人物形象,都要对我们自己的思想情感有所启发,使我们自己的心智有所成长。

3.你觉得学完这篇课文,对你自己在为人处事方面,有没有什么启发?

做人谦逊,扬长补短,注重团队合作,受得住挫折,不能冲动行事……

七、写出《我心目中的项羽》

文学大师沈从文说过“一个士兵要么战死沙场,要么回到故乡”,自认为“无颜见江东父兄”的项羽,最终选择了骄傲从容地战死沙场。

有着“硬汉性格”的海明威说:

“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败”。

对项羽而言,没有失败,只有战死。

从这意义上说,项羽不死,项羽魅力永远!

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鲜活项羽。

请大家拿起手中的笔,以书信体的格式,写出你心中的项——给项羽的一封信!

示例:

锋利的剑,一抹而过,洒下点点英雄的泪。

时光倒流,往日的种种一幕幕的展现在眼前。

当初起义,你便坚信,自己一定能推翻那个横征暴敛的王朝,巨鹿一战,你功成名就,诸侯莫敢仰视。

鸿门宴上,你错失良机,放走了刘邦小儿。

然而,刘邦并没有履行自己的诺言,追击正在东归的你,面对如此强大的攻击,你被逼至垓下,上演了一幕催人泪下的霸王别姬。

在垓下,你率领八百余人,冲出重围,逃至乌江岸边,却因无颜再面对江东父老而不肯渡江,终得自刎于乌江岸边。

你是英雄,不过是悲剧英雄。

你那沉默忧郁的灵魂,孤独的跋涉着,那段凄婉的故事在风中流传,在水中漫溯,穿越苍苍莽莽的地平线,飞越泪水斑驳的守望,悲怅而来。

乌江情,霸王泪,草草的结束了一个英雄的时代......

八、收束:

同学们齐唱《霸王别姬》,再次体味那远去的金戈铁马,祭奠项羽这位悲情英雄的完美落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