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3篇(共26页)17200字.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9090742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6.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3篇(共26页)172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3篇(共26页)172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3篇(共26页)172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3篇(共26页)172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3篇(共26页)172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3篇(共26页)17200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3篇(共26页)17200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3篇(共26页)17200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3篇(共26页)17200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3篇(共26页)17200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3篇(共26页)17200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3篇(共26页)17200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3篇(共26页)17200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3篇(共26页)17200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3篇(共26页)17200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3篇(共26页)17200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3篇(共26页)17200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3篇(共26页)17200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3篇(共26页)17200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3篇(共26页)17200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3篇(共26页)17200字.docx

《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3篇(共26页)172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3篇(共26页)17200字.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_3篇(共26页)17200字.docx

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篇1

  XXXX年我省曾召开一次高教工作会议,时隔将近15年,浙江高等教育已发生深刻的历史性变化。

在新的宏观背景和发展阶段再次召开高等教育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成绩,清醒认识问题,切实把高等教育工作重心转移到提高质量上改革开放以来,浙江高等教育持续快速发展。

尤其是XXXX年,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针对我省高校数量偏少、规模较小、资源不足的实际,作出以改革的思路和办法、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

通过建设高教园区和新校区、改革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加快发展民办和职业高等教育等举措,切实解决了我省高等教育数量的瓶颈制约,扭转了广大考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求学困境。

经过多年的努力,浙江高等教育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阶段的跨越式发展。

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XXXX年的8.96%提高到20xx年的36%,由低于全国平均0.84个百分点转变为高于全国平均14个百分点。

目前,全省已有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77所,在校大学生72万人,分别是XXXX年的2.4倍和6.4倍,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举办高等教育的格局。

在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

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着眼于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稳步增强。

一大批省属高校和地方高校蓬勃兴起,重点学科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十五&;以来,全省高校为各行各业输送了56?

3万毕业生,获授权发明专利XXXX年项,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33项,为浙江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科技支撑。

可以说,没有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良好局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伴随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张,我省高等教育的内涵建设还跟不上,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亟需提高。

如果说在毛入学率低于15%的精英教育阶段,高等教育的主要矛盾是供不应求,高校扩招因而成为缓解当时瓶颈制约的首要选择。

那么当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之后,人民群众对大学质量的要求将日益强烈。

有专家分析,我国到&;十二五&;时期高等教育将转变为买方市场,出现需求主导的局面,所以大学之间的竞争将主要集中在质量和水平上。

不容回避,我省不少高校定位模糊,办学特色不够鲜明;师资力量比较薄弱,部分教师教学精力投入不足;人才培养模式单一,教学内容和方法偏旧;内部管理不健全,个别学校甚至违规办学。

总体而言,我省高等教育的质量滞后于办学规模的增长速度。

因此,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必须切实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提高质量上。

惟有如此,浙江高等教育才能顺应时势,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更大的跨越。

  首先,把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实现浙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当今世界,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最根本的是人才与科技的竞争。

高校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主要机构,还是观念、文化、制度和科技的创新中心,是整个社会创新的最重要源头之一。

因此,高等教育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竞争力。

纵观世界发展的历史,大学的兴衰和大国的兴衰息息相关,哪里有世界一流大学的兴起,哪里就有民族的兴旺。

对一个地区发展来说也是如此。

没有高度发达的高等教育,就不可能有这个地区的现代化。

浙江要在未来发展中继续走在前列,高校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不仅需要足够数量的高等教育规模,更需要高水平的高等教育质量,建成一批国内一流、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高等学校,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大批高素质人才和高水平创新成果,更好地引领和支撑浙江的现代化建设事业。

  其次,把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工作的重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关键在于人的素质。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每年接受高等教育的人面广量大。

这部分毕业生自身的素质,以及迈出校门后对其他社会成员素质的影响,事关社会的文明程度。

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必须更加注重内涵提高,更加注重素质教育和人格培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才&;,首先要把学生培育&;成人&;。

要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统一起来,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于一体,从而造就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相统一的高素质现代人,以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第三,把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的工作重点,是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教育的迫切需要。

教育要让人民群众满意,必然是教育质量有保证的教育。

以往群众关注的焦点是上大学难,现在更关注的是上好大学。

一句话,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和期望越来越高。

事实上,这些年高校收费标准也有很大的提高,而与此同时,不少学生毕业后却难就业,学生、家长对此不满意。

高等教育的质量如何,一所学校是不是好学校,评价标准很多,但关键还是要看它培养的学生是否得到社会的认可。

应该看到,不少大学毕业生就业比较困难,虽有择业观念的因素,但根子主要在知识储备尤其是实践能力达不到用人单位的需要。

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我们高等教育质量还是薄弱环节。

  因此,必须着力提高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努力做到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让人民群众满意。

  总之,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

把高等教育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提高质量上,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反映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

我们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锐意进取、乘势而上,通过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努力实现我省高等教育的新跨越。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在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浙江高等教育加快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我省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提高教育质量,转变办学理念,突出工作重点,深化教育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内部管理,推动高等教育由外延扩张为主向内涵提高为主转变,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是培养人才、创新知识和服务社会。

这三项职能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

把高等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其实质就是着力提升高校开展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与水平。

我们要着眼于推动高校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创新体制机制,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切实提升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水平,更好地成为我省培养高素质、多层次人才的&;摇篮&;;要着眼于推动高校提高科研能力,围绕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目标,选准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努力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更好地成为我省推进知识创新的&;前沿&;;要着眼于推动高校提高服务社会的水平,以合作共赢为原则,从当前我省发展的紧迫需求出发,充分发挥技术、人才、信息方面的优势,更好地成为我省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文化传播的&;桥梁&;。

总之,要通过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使学生成人成才,促使教师立身立业,真正做到高等教育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惠及人民,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满意度。

  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适应高等教育工作重心的转移,立足浙江实际,要努力在以下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努力在强化特色优势上求突破。

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是从整体上提高我省高等教育质量的根本要求。

要统筹规划全省高校设置,积极支持浙江大学和中国美术学院向世界一流大学目标迈进,推动浙江工业大学等若干省属高校跻身全国同类高校前列,最终形成一批国内一流、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高校群。

另一方面,合理确定全省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的规模与比例,健全多层次的办学结构,支持若干所高等职业学校进入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行列,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这里需要指出,高校应该分层次、分类型,确定的目标必须因地制宜。

国内外成功办学的经验表明,高校办得好不好,不在于规模大小、层次高低,每一个层次都可以有非常好的学校,关键看是否在合理定位的基础上办出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优势。

如何强化自身的特色优势呢?

一个重要载体,是抓重点学科建设。

因为学科是高校的基本组成元素,是高校办出特色的基础。

浙江大学经过百年的积淀,才形成今天这样的国内综合性优势,这是省内其他高校难以比肩的。

对于省属高校和地方院校,应当分清主次,首先瞄准若干个重点学科,集中资源数年磨一剑,力争培育出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的优势学科,从而带动学校发展层次和品牌的提升。

为此,要切实抓好省级重点学科尤其是&;重中之重&;学科建设。

20xx年以来,省财政每年投入1亿元,用于支持20个省属高校&;重中之重&;学科的建设。

这项工作要继续坚持,并加强绩效考评,严格过程管理,不搞终身制。

当然,&;重中之重&;学科也不限于20个,对条件成熟的,可以适当扩容,而且不囿于省属高校的范围;对市属高校中部分具备相当水平的学科,在日常经费渠道保持不变的前提下,省财政可给予相应的扶持。

经过努力,争取到&;十一五&;期末全省有40个左右的学科达到国家重点学科水平。

同时,各高校还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学科布局,尤其是结合我省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加强紧缺型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

一句话,每所高校无论是综合性的,还是多科性或单科性的,都应该注重科学定位,在办出特色上下大功夫。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求突破。

对于任何一所高等学校,培养人才是首要任务,这也是衡量办学质量的第一标准。

但不容回避,目前相当一部分高校由于缺乏现代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忽略了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和特点的充分挖掘,大学毕业生动手能力不强、创新能力弱是一个通病。

因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务之急。

一是优化教学内容。

这是强化高等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方面。

不少大学毕业生反映,&;课堂学的&;与&;工作用的&;是两码事,这暴露了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的问题。

适应发展的现实需要,本科院校要按照&;加强基础教学、拓宽专业口径、注重素质教育、促进个性发展&;的要求,高职(高专)院校要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能力优先&;的要求,不断充实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教学,着力完善课程体系。

二是改革教学方法。

大学教学绝不能&;填鸭式&;,要积极鼓励教师突出启发性、灵活性、探究性和创造性,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注重师生互动,并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三是创新教学制度。

积极推行以学分制为基础的&;弹性学习&;制度,允许跨专业选课,完善大学生学科性科技竞争制度,鼓励实行本科生导师制。

同时,建立教学质量巡视制度,推行教考分离,逐步健全高职(高专)教学工作分类评估体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宏观监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当前必须切实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校应将更多资金投入实践教学,宁可少盖房子,也要把实验、实践教学条件搞上去。

要促使大学生更深入地走向社会,到工厂、到农村、到社会各个领域参加实践活动。

为此,要积极推进大学生实训基地建设。

&;十一五&;期间,要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重点建设好一批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

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事业单位要为大学生实习提供条件,通过产学合作,形成一批规模较大、行业认可度高、接纳能力强的校外实习基地。

同时,切实加强高校德育工作,培养大学生牢固树立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的全过程,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在提升教研水平上求突破。

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

纵观世界一流大学,其之所以一流并非因为拥有了一流的校园,而是拥有一流的人才。

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曾提出:

&;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

&;事实上,国外名校一般都保留并继续使用着古老陈旧的建筑。

而我们的现实是,校园都建得很漂亮,有的校园完全称得上世界一流水平,但内涵建设却不尽如人意,尤其是教师整体的教学、科研水平难以满足高质量办学的要求。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我省高等教育实现新跨越的重要基石。

要坚持引进与培养并举。

一方面,加快实施&;钱江高级人才引进计划&;,面向海内外,引进和选聘更多的高素质教师尤其是学科带头人;另一方面,完善&;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培养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教师。

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强化激励机制,引导广大教师致力于提高教学与科研水平,在公平竞争中施展才华、脱颖而出,形成一批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优秀教师团队。

  毫无疑问,师资质量的高低,集中体现在教学、科研的综合能力上。

应该说,教学、科研是相辅相成的。

我们有大批教师既是教学能手,又是科研行家,而且在教学、

  科研上都取得了突出业绩。

但也要看到,由于利益导向等因素,部分教师乃至高校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教学的中心地位有所弱化;有的名教授虽然精于教学,但无暇授课,带的研究生过多,却没有时间指导。

必须强调,教师的首要职责是教书育人,广大教师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去。

要建立教师教学业绩考核制度,倡导名师教授给本科生上基础课。

要完善教师职称评定制度,把教师教学业绩作为教师职称评定的重要条件。

同时,进一步推动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

高等学校要主动参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积极支持教师围绕产业升级,加强基础性研究和高新技术创新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并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既提高科研水平,又提高教学水平。

高校的科研机构和实验平台要向学生开放,并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充分发挥科研对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

  (四)完善高校内部管理,努力在规范高效运作上求突破。

现代大学必须有现代管理。

高校办学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

客观地说,目前我省高校的管理与高水平大学的管理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

推进高校依法治校、严格管理,是我省高等教育实现新跨越的必然选择。

首先,进一步完善高校治理结构。

公办高校要坚持并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教、民主参与的机制,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大会、学术委员会的作用,注重发挥专家、学者等专业人员在学校决策和管理中的作用。

尤其需要指出,高校必须淡化&;官本位&;色彩,要努力改变管理过于行政化的倾向。

民办高校要落实董事会(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其次,加强高校财务管理。

要严格执行财务规章制度,强化风险防范意识。

在这几年的快速发展中,不少高校举债搞建设,有的包袱还相当重。

为此,省政府已安排43亿元的省属高校信贷项目补助,补助经费由省财政通过国库调剂到位。

此外,对省级部门和行业主办的高职(高专)院校,省财政也将给予一定的还债资金支持。

但需要明确的是,有关高校是负债主体,必须切实承担起偿债责任,细致落实好偿债方案,确保偿债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第三,坚决规范办学行为。

近一段时间以来,一些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在招生、管理、教学等方面不够规范,个别学校甚至引发事端,对此务必高度重视,切实加以整改。

要确保高校规范高效运作,必须建章立制,把处理党委与行政、教学与科研、行政与学术、人事与薪酬等重大关系的原则规定下来,还要把学校资产、财务管理的原则规定下来,真正使高校内部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完善高校内部管理,还必须致力于校风建设。

好的校风是一种品质和境界,往往能使一所大学独树一帜,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校园文化。

比如浙江大学的求是精神,就是经过上百年的锤炼,而这恰恰是一流大学的精髓所在。

每一所大学都要十分注重校风建设。

要提倡脚踏实地,力戒好高骛远;提倡求真务实,力戒心浮气躁;提倡勤俭办学,力戒铺张浪费。

通过坚持不懈地培植校风,逐步增强高校自身的&;软实力&;。

  三、加强组织领导,营造良好环境,进一步开创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新局面

  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是政府和学校的共同任务,也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必须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促进我省高等教育在新的发展阶段实现新跨越。

  一是切实加强统筹协调。

在现有的体制下,政府对高等教育发展仍起着主导作用。

各级高校所在地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性,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程。

目前政府对高校管理,既存在管得过多、过死的问题,又存在管理缺位、不到位的问题。

对如何理顺政府与高校的关系,用什么方式管,管哪些内容,管到什么程度,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对高等教育发展,政府应当遵循其内在规律进行宏观指导和协调,及时研究解决其办学方向、布局结构、办学秩序、经费保障等重大问题。

当前,要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全面分析人口增长和生源结构、就业结构,科学设置和调整全省高校布局,统筹规划和建设支撑浙江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高科技创新基地和先进文化传播基地。

要积极引导高校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科研、教学平台的开放共享,鼓励和扩大教师互聘、设施互用,切实提高优质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快职能转变,增强为高校服务的意识,努力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实施管理。

  二是切实加强政策扶持。

促进高等教育发展是公共财政支出的重要领域。

随着经济发展和政府财力的增强,政府要不断增加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依法确保预算内高等教育经常性事业经费拨款逐步增长。

此次省政府决定,&;十一五&;期间将组织实施&;全面提升高等教育办学质量和水平行动计划&;,涉及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改善、加强内部管理、增强创新能力、促进毕业生就业等六大类、20个项目。

据测算,各级财政将投入27?

7亿元,其中省财政安排14?

4亿元。

对这些财政资金,必须着力提高使用绩效。

要坚持和完善&;三级办学,两级管理,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充分调动政府、社会、学校的办学积极性,继续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举办高等教育。

同时,有关部门要按照高等教育提高质量的要求,研究和完善学校专业设置、资源配置、人才引进、利益分配、成果评鉴、质量评估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更好地推动我省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三是切实加强班子建设。

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体是高等学校,而高校的班子成员特别是党委书记、校长是领军人物。

高等学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对管理者的要求很高,所以高校领导班子建设尤为重要。

作为一个现代大学的管理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先进的办学理念,要有锐意创新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作风,要有善于沟通的艺术和知人善任的眼光。

更需指出,管理高校与从事某个专业领域的教学和科研有着不同的要求。

因此,高校主要领导必须把主要精力用在管理上,没有全身心的投入是很难办好学校的。

我们许多高校领导都是在某个专业领域取得过突出业绩的专家,现在既然走上领导岗位,就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到高校管理工作中去,为我省实现高等教育新跨越作出新的成绩。

  最后,我再强调一下维护高校稳定问题。

在这些年的快速发展中,我省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多数都已经成为万人大学,不少高校还是多校区办学,可以说高校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为复杂的组织系统之一。

高校稳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做好高校所有工作的基本前提。

特别是今年将召开党的第十七大,省里也要召开第十二次党代会,确保高校稳定的责任更大、任务更重。

高校的书记、校长守土有责,要把维护稳定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排查和消除不稳定因素,及时掌握动态,完善应急机制,确保校园和谐平安。

  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篇2

  听说全国高等教育会议开得很好。

全国的教育专家会聚一堂,经过充分讨论做出的决定,我想一定会是合乎实际情况的。

现在,我只想根据政协《共同纲领》的文教政策,对教育方面提出三个问题和大家商讨。

  一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共同纲领》第一条指明了我们反对什么,主张什么。

我们的新民主主义教育同整个新民主主义的纲领是一致的,都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因此,我们在教育上就要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

这项任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欲速则不达&;,如果急于求成,形式上好象肃清了,而实质上仍然存在。

所以,我们在原则上一定要坚持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在具体步骤上则必须一步一步地求其实现。

  我们主张什么呢?

《共同纲领》说得很清楚,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

  我们的教育是大众的,是为人民服务的,这是我们教育的方向。

现在是人民的时代,我们的教育应该是有利于人民的。

人民是什么?

在现阶段,人民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这就是我们服务的对象。

我们的国家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所以,我们的高等教育首先就要向工农开门,培养工农出身的新型知识分子。

大家知道,过去如果不是封建地主或资产阶级的子弟,是很少有机会受大学教育的。

即使在今天,大学学生的成份也还是没有什么变化。

这种情况不符合我们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要求。

但是,培养工农知识分子不是一下子就能办到的,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需要不断地努力。

特别是在工农大众过去长期受剥削压迫、文盲较多的情况下,更是一件困难的事。

惟其困难,更要唤起大学教育工作者的注意。

我们一定要在若干年内从劳动人民中培养出大批新型的知识分子。

培养这些新型知识分子,并不是为排斥原有的知识分子,而是在团结改造原有知识分子的同时,增加新的血液。

  我们的教育是科学的,要有科学的内容。

科学是从实际中总结出来的系统知识,是客观真理。

有一种说法,中国过去没有科学。

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不论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必然有它自己的客观规律。

问题在于人们能不能科学地说明它。

近代自然科学是从西方开始的。

科学地说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从马克思开始的。

但是,并不能说在这以前就完全没有科学。

拿中国来说,我们的国家存在了几千年,人口发展到四亿七千五百万,能够抵抗敌人的侵略,战胜各种自然灾害,这表明我们民族过去是掌握了一些客观事物的规律的,因而是有科学的。

问题是我们没有很好地去发掘它,研究它。

科学理论是将实践的经验提高到理性的高度,反过来又指导实践的。

劳动创造世界,科学也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产物。

我们应该以科学理论作为教育的内容。

这也不是一下就可以实现的,需要有步骤有计划地去做。

  我们的教育是民族的,要有民族的形式。

普遍真理是各民族都适用的,但在不同的民族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中国民族有自己的传统习惯,这些传统习惯总是以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

具有民族形式的教育,才易于被人民所接受,为人民所热爱。

教育如果不注意民族的特点和形式,就行不通。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要注意各兄弟民族的特点和形式,兄弟民族之间也要互相学习彼此的长处,这样才能将科学的内容输送到各族人民中去,把教育办好。

  二理论与实际一致

  《共同纲领》规定我们的教育要采取理论与实际一致的方法。

我想把这个问题展开讲一讲。

理论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又对实践加以指导。

我们不能把理论当作教条,如果不顾实际情况,把理论拿来乱套一阵,总是要失败的。

同时,实际工作要有理论的指导,才不会盲目乱撞。

没有理论指导而盲目乱撞,虽然也会在失败中摸索出一些道理,但是太痛苦了。

我们的教育不应该犯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错误,也不应该陷入没有理论指导的经验主义错误中去,这样才能使青年少走弯路,少碰钉子。

这是教育者的责任。

  理论有深有浅。

深和浅二者不是对立的,是有联系的。

理论要由浅入深地不断发展。

一个没有文化的人,也会有些知识,也会有些粗浅的理论。

比如农民,虽然缺乏系统的科学知识,却懂得生产,有些抵抗天灾的办法,可见他们也掌握一些粗浅的原理原则。

不过,还需要深造。

我们不能否认深造的必要,否认是不对的。

  对学校教育中实践应该多些或者少些的问题,看法不尽一致,有的人主张多一些,有的人主张少一些。

为了速成,实践少一些是可以的,但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理论,还是要多去实践。

学习理论需要反复实践,才能掌握得更准确,领会得更深刻。

所以,忽视实践的一面,或者把实践和理论对立起来,都是不对的。

  我们的大学是要学习理论的,但是我们所要学习的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理论,目的是要用它进一步指导实践,更好地为人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