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课时第六单元备课.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852191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课时第六单元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5课时第六单元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5课时第六单元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5课时第六单元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5课时第六单元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5课时第六单元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5课时第六单元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5课时第六单元备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5课时第六单元备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5课时第六单元备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课时第六单元备课.docx

《5课时第六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课时第六单元备课.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5课时第六单元备课.docx

5课时第六单元备课

第六单元—做鸟巢

      ——图形与拼组

信息窗1: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借助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2、让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发展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3、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爱护鸟类、保护环境等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

同学们,春天来了,大森林里,各种小鸟在林间飞来飞去,高兴地唱着歌儿。

瞧,她们在欢快地忙着做鸟巢呢!

(出示情境图)

谈话:

你知道每个鸟巢是什么形状的吗?

我们把这个长方体的面画下来,(板书)你知道它叫什么图形吗?

关于长方形你都知道了什么?

你还想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提出关于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问题)

(设计意图:

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从而引入对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一)解决第一个红点问题,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1、认识长方形的特征。

(1)观察猜测。

谈话:

仔细观察长方形的边和角,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根据学生的交流,引导认识“对边”并适时板书特征)

(2)操作验证。

谈话:

你能想法验证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吗?

①学生独立操作。

②班内交流,展示方法,认识长方形边的特征

③小结特征,认识长、宽。

谈话:

经过同学们自己猜测、验证,你发现长方形有什么特征?

长方形的长边叫“长”,短边叫“宽”。

(3)找生活中的长方形。

谈话: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

(学生找一找、指一指、说一说。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猜想验证的过程中认识长方形的特征,有利于学生在观察、猜测—操作验证等数学活动中体会长方形的特征。

2、认识正方形的特征

(1)观察猜测。

谈话:

仔细观察正方形的边和角,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2)操作验证。

谈话:

你能想法验证正方形的四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吗?

①学生独立操作。

②班内交流,展示方法,认识正方形边的特征

③小结特征,认识边长。

(3)找生活中的正方形。

谈话: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

3、比较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异同:

谈话:

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学生观察对比交流。

(二)解决第二个红点问题和绿点问题,认识多边形。

1、认识五边形。

谈话:

我们知道这个鸟巢是由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做成的,你知道蓝色的鸟巢是怎么做的?

(引导学生操作交流,认识五边形)

2、认识六边形。

三、自主练习,应用拓展

1、自主练习第1题。

谈话:

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你能用钉子板围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2、自主练习第3题。

四、自我评价:

(看情境图)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将今天学习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长方形的长边叫“长”,短边叫“宽”。

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授课体会:

本节课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活动中,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体会到了猜想、验证等数学方法,发展了空间观念。

 使学生借助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信息窗2 —欣赏主题壁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借助图形的拼组,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平面图形的认识。

2、在实际的情境(欣赏、拼摆、创作粘贴)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3、以爱为主题,启发学生爱护小鸟升至珍爱一切生命,鼓励学生勇于创新。

教学重点:

图形的拼组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谈谈自己喜欢什么小动物?

(肯定孩子的爱心)。

2、猜猜老师喜欢什么小动物?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欣赏壁画

师:

老师喜欢的小动物是“小鸟”,你喜欢小鸟吗?

为什么?

因为“鸟是人类的朋友”。

春暖花开的季节到了,各种小动物都活跃起来了!

小鸟也飞回到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为了倡导大家都来爱护小鸟,小朋友们做了一幅画,咱们一起来欣赏吧(展示信息窗2画面)!

2、提出问题

此时此景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感受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现在再请你用奇妙的数学眼睛来观察能发现什么?

生交流。

3、揭示课题:

看来这些美丽的图案都由刚学过的图形拼组成的!

(出示课题:

图形的拼组)

同学们有自己最感兴趣的图案吗?

小组内交流。

每组一名学生介绍本组最感兴趣的图案。

(设计意图:

以优美的画面、优雅的音乐引入新课使学生首先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在这种情境中学生畅谈自己的感想,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人类的爱心以及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激发孩子们的爱心。

然后,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唤起学生对平面图形的回顾,充分感知图形在生活中的运用。

二、玩七巧板

1、引入:

壁画中用图形拼成的事物就在我们生活中,学具盒中有一种玩具也能拼出美丽的图案,它叫——七巧板。

你们能用七巧板拼出生活中什么物品的图案?

2、交流。

3、各自动手拼摆。

4、各组推荐一名有创意的同学上前展示。

5、展示与评价。

(设计意图:

关注学生的创意是否与拼成的图案相吻合,是否每个学生都能拼出图案。

既面向全体,又为下一步“创作大赛”作好铺垫。

三、创作大赛

引入:

同学们真是心灵手巧的孩子!

假如把你们的智慧团结起来会更了不起!

想不想用你们集体的智慧来创作一幅画?

咱们举办现场创作大赛。

1、出示比赛有关事宜

⑴材料:

使用学具盒中各种图形的纸片。

⑵作品:

美观而且有一定意义。

⑶展示时说明设计意图。

另外本次大赛设有:

创意奖(三角形的)、文明奖(六边形的)、智慧奖(五边形的)、爱心奖(圆形的)。

2、小组讨论:

准备用哪些图形创作一幅什么有意义的作品?

3、汇报交流。

4、(播放音乐)各组在优雅的音乐中动手创作。

5、展示作品并说明设计意图。

6、评价并颁奖:

⑴各组的作品已经展示完毕,各个奖项该花落谁家呢?

让我们一起来评一评吧?

⑵师生交流评价,达成一致意见。

⑶颁奖:

获奖小组说明该奖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设计意图:

充分利用学具,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将所学的平面图形融会贯通于创作大赛之中,引起学生盎然的兴趣。

尔后,让学生介绍将数学知识蕴涵其中的有意义的作品,教师和学生给予及时的评价,将课堂气氛推至另一高潮。

四、课堂总结

1、学生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总结:

通过以上活动我们又熟悉了学过的平面图形,同时老师觉得小朋友们都有一颗善良而又智慧的心,希望在生活中能用你们的爱心去关心和爱护一切生命,为它们撑起爱之伞!

用你们的慧心去创造美好的生活,让我们是世界更加美丽!

板书设计:

图形的拼组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形

授课体会:

 

一、给了学生创新的空间。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尊重每个学生,理解他们异想天开甚至无理取闹的想法和做法,让学生有一个自我表现、施展创造力的空间,使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在学习形式上,注意到合作交流。

以学生为本,教师不单纯地作为知识的传递者,不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将知识简单地一塞了之,而是更多地为学生创设合作探索的空间,通过小组讨论、合作、设计、创作的形式来完成学习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密切了同学间的关系。

三、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

“就数学本身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我们的数学课堂就应该利用数学美去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去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

在本教学设计中提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想不想用集体的智慧来创作一幅画?

咱们举行创作大赛。

”给了学生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而创作大赛,是多么乐于让人接受,并令人跃跃欲试的一件事呀!

由此唤起了学生追求美的情感,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从各种平面图形的拼组中,学生肯定会联想起生活中的许多物品,不但进一步让学生感知到图形在我们生活中到处存在,更让他们感受到了数学的和谐、统一、简单的美,从而使学生神往而探索之,图案设计的巧妙、新奇、别致,更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我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

1.复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形等图形的特征,并能在方格纸上将它们规范地画出,拼出漂亮的图案。

2.经历拼组图形的过程,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欣赏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图形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引出“百宝箱”。

 同学们,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通过“做鸟巢”的活动又认识了许多的图形,这节课咱们就利用认识的图形来当回设计师,好吗?

瞧,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百宝箱”,里面有许多我们认识的图形。

要求:

1、摸出图形。

2、说说特征。

2、小组讨论汇报。

在你的小组中与伙伴合作摸一摸,问一问,说一说。

(小组合作,在摸、问、答的过程中复习本单元图形的相关知识)

哪位同学愿意说说你都摸到并获得了哪些图片?

(学生汇报结果,根据学生汇报的图形)

随机全班一起复习一下本单元的图形特征的知识,并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

通过“图片百宝箱”、当回“设计师”既引出课题,又引出了有趣味的数学活动的序幕,学生在活动中既复习了本单元的知识,又激发了学习热情,激励着学生的创新想法。

 二、整体设计并布局图案,获得拼组图形的形象体验。

1、教师引领,出示图案。

刚才同学们说得都不错,瞧,刚才老师课前也从“百宝箱”里摸出了一些图形,将它设计拼组成这个样子,你能说说它都用到了哪些图形吗?

2、学生探索注意事项。

将这个图案设计到方格设计纸上,应注意什么?

学生通过交流可能想法:

记住这个图案中所用图形的特征。

要用尺子将线画直,画规范。

(设计意图  这一教学环节,先让学生感知老师的示范图案,对自己的设计既是启发也是在放手让学生自主操作之前,对操作活动中应注意问题进行讨论。

达到探索方法的目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参与拼组图形,体验图形的美。

1、学生自主布局设计。

刚才大家提的建议都很有价值。

你也可以在方格设计纸上设计自己心中漂亮的图案,事先一定要想好图案的整体布局。

先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你的想法,看看大家有什么好的办法。

学生可能的想法:

(1)我们在讨论中认为可以用自己摸出的图形摆一摆,照样子画到表格中。

(2)我们在草稿纸上先画了一个草图……

2、动手实践,教师指导。

拿出尺子,并翻开书本第80页,开始在方格设计纸上设计你心中的漂亮图案吧!

(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图案,教师对画平面图形的规范性给予指导)

(设计意图:

 学生在真正使用方格纸之前,再将自己设计的图案与小组同学进行讨论,明确要根据图形的特征来规范设计自己的图案,学生经历了从充分感知图形特征到具体实践操作拼组图形的过程,在这一活动中获取了数学知识也发展了空间想象能力。

 四、展评作品,感受图形美。

1、展示作品。

 哪位同学愿意展示自己设计的作品?

(学生用实物投影及板贴的形式,展示自己设计的作品并加以介绍用到了哪些图形,学生互相评价,选出最佳设计奖)

2、感受图形美。

今天大家当了回设计师,有什么感想?

(学生谈感想)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对自己作品的展示及互相的评价,使学生感受图形拼组成的图案的美,同时在获取数学知识及乐趣的同时,还感受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从而更加热爱生活。

板书设计: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形正方形

授课体会:

    这是一节复习活动课,旨在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对平面图形的特征有一个进一步理解,在操作拼组的过程中对它们的特征加以巩固。

1、运用“百宝箱”、“当回设计师”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把握住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的同时,在开课中进行了“百宝箱”、“当回设计师”的激趣,在课本教学资源的基础上进行了环节上的创意,使得这节课贯穿成一个有趣的数学活动。

在教学环节中,体现了对学生创意图形的拼组由浅入深的指导,学生学会了“如何准备”,“应注意哪些事项”等问题解决的方法,真正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图形的美,加深对它们特征的理解。

2、在动手操作探索中让学生感受图形的美、丰富数学体验。

学生喜欢这样的动手操作课,他们在活动中不仅感受、欣赏了图形的美,而且还发展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整个数学活动过程中,学生积极运用已有知识获取体验,将实际活动与自己的内心感受结合起来,丰富了他们的数学知识和数学体验。

单元检测4、5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