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外国语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722272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88.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市外国语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成都市外国语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成都市外国语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成都市外国语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成都市外国语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成都市外国语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成都市外国语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成都市外国语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成都市外国语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成都市外国语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成都市外国语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成都市外国语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成都市外国语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成都市外国语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成都市外国语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成都市外国语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成都市外国语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成都市外国语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成都市外国语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成都市外国语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都市外国语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

《成都市外国语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外国语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成都市外国语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

成都市外国语学校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

成都市外国语学校2020-2021年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某物质R是人类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已知R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0,其中含碳元素40%,含氢元素6.7%,其余为氧元素。

则R的化学式为( )

A.C5H10O2B.C5H10O5

C.C6H6O6D.C6H12O6

2.已知一个SO2分子的质量为nkg,一个SO3分子的质量为mkg。

若以一个硫原子质量的1/32做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则S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32m/(m-n)

B.32n/(m-n)

C.32n/(3n-2m)

D.32n/(3m-2n)

3.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

A.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B.

探究燃烧的条件

C.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

氧气验满

4.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

下列实验方法设计不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

B

鉴别空气和氧气

将燃着的木炭放入集气瓶中

C

鉴别食盐和白糖

观察颜色进行区别

D

验证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氧气和空气中

 

A.AB.BC.CD.D

5.有氧化镁和另一种金属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共4g,经测定其中含有氧元素1.8g,则另一种金属氧化物是(  )

A.Al2O3B.CuOC.CaOD.Fe2O3

6.由X、Y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6,已知Y元素核内有8个质子和8个中子,X元素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分别比Y元素少1个,则该化合物化学式为

A.X2Y5B.X2Y3C.XY2D.X2Y

7.小希设计如图的实验,并完成下列的操作步骤:

①未点燃酒精灯,观察白磷未燃烧

②点燃酒精灯片刻,观察到白磷燃烧

③熄灭酒精灯,冷却到室温,观察到水位上升到刻度1处

④点燃酒精灯,剩余的白磷不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酒精灯加热铜丝,白磷燃烧,铜丝变黑,可见白磷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B.操作②中除了观察到白磷燃烧,铜丝也变黑,会使“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结果大于1/5

C.对比①②中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D.对比②④中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8.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的是

A向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样品,a中是氯酸钾,b中是氯酸钾和少量二氧化锰

B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打开止水夹前)

C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和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

DCO和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完全反应

 

A.AB.BC.CD.D

9.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是推理,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氧化物一定含氧元素,则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阳离子是带正电的粒子,带正电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C.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所以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所以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10.化学中常借助曲线图来表示某种变化过程,如有人分别画出了下列的四个曲线图,下列有关曲线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①是红磷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B.图②是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C.图③是用一定量的双氧水制取氧气

D.图④是电解水一段时间

11.下列4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变化关系的是

A.

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B.

镁在空气中加热

C.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D.

用两份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12.在一耐压的密闭容器中有一定量的炭粉和过量的氧气,对该容器加热,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该过程中相关量之间关系的是(  )

A.AB.BC.CD.D

13.分类是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常用的重要方法,根据研究目的,采用不同的分类表中进行分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分类

分类标准

A

类别一:

硅、氧气、铁

类别二:

二氧化碳、氯化钠、硫酸铜

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多少,把纯净物分成单质和化合物.

B

类别一:

离子、原子核、质子、电子

类别二:

中子、分子、原子

根据粒子能否显电性来分类.

C

类别一:

铁、铜、镁

类別二:

水、二氧化碳、氢气

类别三:

氯化钠

根据物质通常情况下存在的状态,可分成固体、气体、液体.

D

类别一:

试管,蒸发皿

类别二:

集气瓶、量筒

根据仪器能否加热,将仪器分类

A.AB.BC.CD.D

14.在加热条件下,向装有10gCuO的硬质玻璃管中通入H2一段时间,最终玻璃管中剩余固体8.4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CuO反应,H2是过量的

B.反应生成Cu的质量为8.4g

C.反应生成H2O的质量为1.6g

D.参加反应的CuO占原总质量的80%

15.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称量固体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氯化钠

B.将配好的溶液倒入细口瓶中,盖紧瓶塞,并贴上标签

C.量取液体时,手持量筒,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D.称量固体时,发现指针向左偏,应该用镊子将游码向右移动直至天平平衡

16.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

B.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C.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

D.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17.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18

10

2

21

反应后质量(g)

0

12

15

待测

 

A.反应物是X和Y,生成物是Z和Q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Q可能是催化剂

C.Y、Z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X中元素种类相同

D.反应后Q的质量为24g

18.将mg碳和铜的混合物放置在敞口容器中充分加热,完全反应后余下固体质量仍为mg,则原混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A.30%B.27.3%C.20%D.15.8%

19.下列关于化学反应“X2+3Y2═2Z”的叙述正确的是(  )

A.Z的化学式为X2Y3

B.mgX2和ngY2恰好完全反应,则一定生成(m+n)gZ

C.若有agX2完全反应,生成bgZ,则同时消耗(2b﹣a)gY2

D.若X2和Y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N)

20.在由CH4和H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则混合气体充分燃烧后生成CO2和H2O的质量比是

A.11:

18B.22:

9C.11:

37D.1:

1

21.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如下反应,反应前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M

N

P

Q

反应前的质量/g

40

4

3.6

4.8

反应后的质量/g

待测

13

12.6

10.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B.反应生成的P和Q的质量比为2︰3

C.待测值为16D.N和P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1

22.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

序号

化学反应事实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A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氧气的浓度

B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

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温度

C

双氧水在常温下较难分解,

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催化剂

D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反应物的种类

 

A.AB.BC.CD.D

23.与碳元素一样,氢元素也有三种不同的原子,依次称为氕[piē]、氘[dāo]、氚[chuān],分别用符号H、D、T表示,其原子核内质子数均为1,中子数依次为0、1、2。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氕、氘、氚三种原子核外均只有一个电子

B.一个氘原子的质量约为一个氕原子质量的2倍

C.氕、氘、氚三种原子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D.化学式为HD的物质属于化合物

24.下列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能说明装置气密性不好的是()

A.

B.

C.

D.

25.已知:

将MgCO3和CaCO3的混合物ag加入足量的100.0g稀盐酸中,固体完全溶解。

将产生的CO2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充分反应后产生沉淀10.0g。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成4.4gCO2

B.混合物中含1.2g碳元素

C.混合物的质量范围是8.4

D.反应中消耗稀盐酸中HCl的质量为14.6g

二、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

26.氧气在中学化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实验I中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现象为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_____色固体。

(2)实验Ⅱ为电解水制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气体a在电源的_____(填“正”或“负”)极端产生。

(3)实验三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在瓶内加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接下来的实验步骤依次为_____(填序号),最后打开弹簧夹。

①冷却到室温②弹簧夹夹紧橡皮管③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27.按如图组装仪器,关闭止水夹,通电使红磷燃烧。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燃烧的现象是;

(2)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自动熄灭了,你认为原因是;

(3)冷却到室温后,松开止水夹,你观察到的现象为:

三、九年级化学上册推断题

28.A、B、C、D、E、F、G、H八种物质,有下图所示关系,“→”表示可以向箭头所指方向转化,通常情况下F是一种无色液体,G是一种黑色固体,H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在②的反应前后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

试推断:

(1)写出物质的名称:

C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②、③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A.B.C.D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都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物质B、C的组成元素完全相同,则物质D可能是碳酸

B.若物质A、B的组成元素完全相同,则物质D可能是碳酸

C.若物质B、C的组成元素完全相同,则转化①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一定是化合反应

D.若物质A.B的组成元素完全相同,则转化①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一定是分解反应

30.现有A、B、C、D、E、五种物质。

A为白色固体,B、C都是黑色固体,将A、B混合加热时产生无色气体E:

且反应前后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

C在E中剧烈燃烧发生白光,生成无色气体D,D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根据上述物质之间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有关物质的名称:

A_____,E_____;

(2)写出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B_____,D_____;

(3)写出下列两个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①C+E→D:

_____;②A→E:

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由物质R中碳元素40%,含氢元素6.7%,其余为氧元素,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1-40%-6.7%=53.3%;

则1个R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为150×40%÷12=5;

1个R分子中氢原子的个数为150×6.7%÷1≈10个;

1个R分子中氧原子的个数为150×53.3%÷16≈5;

则R的化学式为C5H10O5。

故选:

B。

2.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由题意得,1个氧原子的质量为:

(m-n)kg;

1个硫原子的质量为:

nkg-(m-n)kg×2=(3n-2m)kg,

相对原子质量标准(一个硫原子的质量的

)即

kg,

氧的相对原子质量=

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2;

所以,二氧化硫的相对分子质量=32+

×2=

故选:

C。

3.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A、硫粉和氧气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硫,不会造成压强差,不能验证,不符合题意;

B、铜片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薄铜片上的白磷能与氧气接触,温度能达到着火点,水中的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可得出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符合题意;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因为有氧气参加反应,反应后固体质量会明显增大,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

D、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选用药品和装置应考虑:

①只有质量没有变化的化学变化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②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应该选用密闭装置。

4.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A、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气体是氧气,反之则不是氧气,该选项设计合理;

B、将燃着的木炭放入集气瓶中时,能使燃烧更剧烈的是氧气,无明显变化的是空气,该选项设计合理;

C、食盐和白糖都是白色固体,通过观察颜色不能区分食盐和白糖,该选项设计不合理;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氧气和空气中,伸入氧气中的木条燃烧更剧烈,说明氧气浓度越大,可燃物燃烧越剧烈,该选项设计合理。

故选C

5.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5%,氧化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0%,所以要达到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5%,另一种金属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需大于45%。

【详解】

A.Al2O3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7.1%>45%,此选项符合题意;

B.CuO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0%<45%,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CaO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8.6%<45%,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Fe2O3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0%<45%,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题意知:

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Y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

A、化合物X2Y5的相对分子质量=14×2+16×5=108≠76;故A不正确;

B、化合物X2Y3的相对分子质量=14×2+16×3=76;故B正确;

C、化合物XY2的相对分子质量=14×1+16×2=46≠76;故C不正确;

D、化合物X2Y的相对分子质量=14×2+16×1=44≠76;故D不正确;

故选B.

7.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A.白磷是非金属,不能与铜比较金属活动性,选项说法错误;

B.粗铜丝变黑消耗的是氧气,不会使“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结果大于1/5,选项错误;

C.①未点燃酒精灯,②点燃酒精灯,对比①②中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温度达到着火点,选项错误;

D.②中白磷燃烧,④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大试管内的氧气已经被过量的白磷消耗完,对比②④中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选项正确;

故选D。

8.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样品,a中是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大,b中是氯酸钾和少量二氧化锰,二氧化锰不能产生氧气,但是有催化作用,则b中产生的氧气少,但产生的氧气快;故选项正确;

B、利用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热,装置内温度升高,压强先变大,随着反应的结束,氧气被消耗,热量散失,压强变小;故选项错误;

C、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和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锌粒先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溶液中的硝酸铜的质量不减少,与硝酸铜开始反应时,质量减少;故选项错误;

D、CO和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2CO+O2

2CO2,反应物由3个分子变为2个分子,容器内的分子总数减少;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9.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A、氧化物是由二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氧化物中一定含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故选项A不正确;

B、阳离子是带正电的粒子,带正电的粒子不一定是阳离子,例:

原子核带正电,但它不是阳离子,故选项B不正确;

C、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但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

蒸馏水具有均一性、稳定性,但蒸馏水不是混合物,也就不是溶液,故选项C不正确;

D、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所以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符合化合物的定义,故选项D正确。

故选:

D。

10.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A、图①是红磷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红磷消耗了氧气,但密闭容器中的氮气质量不变,故选项A正确;

B、图②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故选项B不正确;

C、图③用一定量的双氧水制取氧气,有催化剂的反应完需要的时间短,无催化剂的反应完需要的时间长,生成气体的质量相等,故选项C不正确;

D、图④电解水一段时间后,生成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是2:

1,而不是质量比,故选项D不正确;

故选:

A。

11.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A、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

1,而不是质量比,故选项A不正确;

B、镁在空气中加热,镁与氧气反应生成固体氧化镁,所以固体的质量增加,当镁反应完后,固体质量就不在增加,故选项B正确;

C、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锰元素的质量不变,固体的质量在不断减少,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在不断增加,当高锰酸钾完全反应,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C不正确;

D、用两份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生成氧气的质量相等,故选项D不正确;

故选:

B。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之间的量的变化,首先必须看清楚图像的横坐标、纵坐标,然后根据各选项中量的变化解答。

12.D

解析:

D

【解析】A、密闭容器中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错误;

B、开始容器中有氧气,故气体的质量不能从0开始,错误;

C、密闭容器中碳元素的质量不变,错误;

D、刚开始,容器中有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质量减少,当碳反应完后,氧气的质量不变,正确。

故选D。

13.C

解析:

C

【解析】A、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多少,把纯净物分成单质和化合物,硅、氧气、铁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二氧化碳、氯化钠、硫酸铜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分类正确,选项错误;

B、根据粒子能否显电性来分类,离子、原子核、质子、电子均为带电的粒子,中子、分子、原子均为不带电粒子,分类正确,选项错误;C、根据物质通常情况下存在的状态,可分成固体、气体、液体,铁、铜、镁常温下均为固体,水是液体,二氧化碳、氢气是气体,氯化钠是固体,分类错误,选项正确;D、根据仪器能否加热,将仪器分类,试管,蒸发皿均能加热,集气瓶、量筒均不能加热,分类正确,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分类的关键在于分类标准的确定。

14.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设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为X,同时生成铜的质量为Y,生成水的质量为Z。

解得X=8g

Y=6.4g

Z=1.8g

【详解】

A、最终玻璃管中剩余固体8.4g大于6.4克,所以氧化铜没有全部参加反应,故氢气的量不足,所以A错误;

B、反应生成的铜的质量是6.4g,所以B错误;

C、反应生成的水的质量是1.8g,所以C错误;

D、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为:

×100%=80%,所以D正确。

故选D。

15.B

解析:

B

【解析】

A、称量固体药品的质量时要注意“左物右码”,错误;

B、溶于配制好后需要标明溶液的名称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正确;

C、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应放在水平桌面上,错误;

D、定量称量固体质量时,指针向左偏,说明左盘重了,应该减少药品的质量直至天平平衡,错误。

故选B。

16.C

解析:

C

【解析】

A、催化剂只是改变了化学反应速率,不影响生成物的质量,正确;B、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正确;C、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铁粉生成氢气质量多,错误;D、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溶质质量增多,当溶液饱和以后溶质质量不再增多,正确。

故选C。

点睛:

图像表示的化学意义。

17.D

解析:

D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表中数据可知:

18g+10g+2g+21g=0g+12g+15g+待测,则待测=24g.则可推测X是反应物,Y、Z、Q是生成物.

A、反应物是X,生成物是Y、Z和Q.故选项错误;

B、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三种,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C、因为X是反应物,Y、Z、Q是生成物,故“Y、Z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不一定与X中元素种类相同”.故选项错误;

D、根据18g+10g+2g+21g=0g+12g+15g+待测,则待测=24g.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判断,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

18.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将mg碳和铜的混合物放置在敞口容器中充分加热,完全反应后余下固体质量仍为mg,则与铜反应氧气的质量等于原混合物中碳的质量;

反应后生成的氧化铜的质量等于原混合物的质量。

则原混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16/﹙64+16﹚×100%=20%,故选C。

19.B

解析:

B

【解析】

A、由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推出Z的化学式为XY3,故A不正确;

B、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故B正确;

C、若agX2完全反应生成bgZ,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则同时消耗(b-a)gY2,故C不正确;

D、若X2和Y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M+3N).故D不正确.

故选B.

20.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气体中C、H元素质量比为:

60%:

40%=3:

2,其中C、H原子个数比:

;所以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

,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1×44):

(4×18)=11:

18。

故选A。

21.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表中数据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待测数据为:

16;该反应的反应物为M,参加反应的质量为24g,生成物为N、P、Q,生成的质量依次为9g、9g、6g;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故A不正确;

B、反应生成的P和Q的质量比为9:

6=3︰2,故B不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待测值为16g,故C正确;

D、因为无法确定参加反应的N和P分子个数比,故无法确二者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选项错误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22.D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